摘 要 通過一線的實踐研究,探索出了幾點野菜文化資源在初中生物學實踐活動開發中的應用建議。
關鍵詞 野菜文化 實踐活動 教材資源
現行的初中生物學教材,南北通用、城鄉通用,教材上列舉的許多生物資源當地沒有,給生物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帶來許多不便和遺憾。因此,初中生物學實踐活動的開發應與當地的生物資源狀況,特別是當地的生產、生活實際進行聯系。野菜文化是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如何將野菜文化資源應用到初中生物學實踐活動的開發當中?筆者通過一線的實踐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與教材資源進行整合
教材是經過嚴密選編的系統化的學科知識,雖不能完全概括該學科領域的全部知識與結構,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但卻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教師在挖掘教材資源的過程中整合南京野菜文化,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開發出適合初中學生的生物學實踐活動。以蘇教版八年級教科書中“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一章為例,將“調查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活動與野菜文化進行整合,開發出了“關注南京野菜的未來發展”的實踐活動。
活動簡介:據野菜種植戶介紹,野菜種植簡單,產量高。以馬蘭為例,每過20多d就能割一茬,一次能收將近1 000 kg,一畝地收益1~2萬元不成問題。我國野菜也備受國外客商的青睞,年需求量一般為200萬t,先后出口到日本、南韓、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及香港、臺灣地區。南京地形多丘陵、江湖,且冬暖夏熱、四季分明,十分適合野菜的生長。南京有著全國最大的野菜市場,其野菜食眾之多、歷史之久,在全國堪稱一絕。如何開發利用南京的野菜資源,將南京的“野菜文化”推廣到全國乃至全世界,是一個值得調查、研究和開發的課題。
活動目標:
(1) 促進對南京“野菜文化”的重視并對南京野菜的未來發展產生思考;
(2) 提高搜集資料、整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3) 增強對家鄉和自然的喜愛之情。
活動指導:
(1) 活動開展前提前,進行討論小組的分組,完成對南京野菜資源、南京野菜的發展現狀以及其他地區野菜產業的發展情況等資料的搜集工作。
(2) 各討論小組的成員準備好個人材料,就“南京野菜的未來發展”提出個人初步設想。
(3) 先小組內部討論,后各小組派代表陳述討論結果,最后再全班進行探討,完成對“南京野菜的未來發展”的設想。
(4) 整理討論內容,給南京市政府寫一封關于“南京野菜的未來發展”的信。
2 與學生興趣進行結合
實踐活動開發的目的之一,就是能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符合學生的需求。“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初中生物學實踐活動開發在形式上是“以校為本”,但其背后的真正哲學理念是“以學生的興趣為本”。南京人有春天吃野菜的習俗,許多學生對南京人愛吃野菜的原因很感興趣。筆者以此為抓手,“研究南京的野菜民俗”的實踐活動應運而生。
活動簡介:南京人有吃野菜的習俗,有很多本地民謠與野菜有關。例如,“南京一大怪,不愛葷菜愛野菜”“南京人,不識好,一口白飯一口草”等。可見南京人對野菜的熱愛,甚至是依賴。這倒并不是不識好,野菜可是個好東西,對人體有諸多好處,不少南京人喜歡在野外游玩時采摘野菜以備食用。教師帶領學生對南京人一起走進“野菜的民俗”吧!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學生通過調查發現南京人愛吃野菜的原因以及相關的民俗;
(2) 提高問卷調查和資料搜集、分析、處理的能力;
(3) 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以及一定的人文主義情懷。
活動指導:
(1) 活動開展前提前分好小組,各小組合作完成調查任務。
(2) 各小組應提前制作好問卷調查表,并在社區、廣場選取適宜的位置開展問卷調查。
(3) 調查活動完成后,小組長匯總資料,全班分析數據,并由專人利用Excel軟件制作柱狀圖,找出南京人愛吃野菜的原因以及相關的民俗。
3 與生物技術進行融合
初中學生在了解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喜歡提出比較開闊發散的問題,樂于了解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但由于課堂諸多的限制,他們的再研究受到了束縛。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生物科學的教育力求更注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進展,更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筆者深入研究生物技術,融合野菜文化,開發相應的實踐活動――“野菜的種植探索”,可以給初中學生提供一個再次學習的平臺。
活動簡介:野菜是世界植物資源中極其珍貴的物種,以其高營養、高醫療保健作用和回歸自然、無公害的質量備受人們喜愛。多年來,世界各國都在重視這些資源的開發,未來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近年來,我國野菜事業發展迅猛,但總的來講,產業鏈發展極不均衡,野菜產品多以采集為主,從而導致生態資源破壞日益嚴重。野菜生命力極強,生長旺盛,病蟲害很少,栽培方法簡單,成本低廉。通過搜集或購買野菜種子,利用播種種植法嘗試野菜栽培,簡單易行,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簡單的種植技術,又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野菜的知識,更可以幫助解決因大量采摘野菜而造成的生態資源破壞等問題。
活動目標:
(1) 了解野菜的種植方法,掌握簡單的種植技術;
(2) 理解科學、技術、社會、自然之間的關系。
活動指導:
(1) 問題討論:野菜種植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 查閱資料,了解不同野菜的種植方法,如播種、扦插、分根、壓條等。 (3) 觀看野菜種植的視頻,掌握野菜種植的一般方法――播種種植法。
(4) 小組討論:用播種法種植野菜有哪些注意事項?
(5) 小組合作,種植野菜。
(6) 種植完成后,定期護理野菜,成熟后采集、烹飪,開展品嘗活動。
4 與相關學科進行關聯
詩詞里時常會體現生物學現象,畫卷上經常會涌現多樣的生物,音樂中常常展現生物帶來的靈感……生物學其實和很多學科都可以建立聯系。在初中生物實踐活動的開發過程中,筆者將生物學科與語文、美術、音樂等學科以及野菜文化進行關聯,從而提升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和趣味性,如“品味文學中的野菜文化”實踐活動開發實例。
活動簡介:薺菜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野菜,自古以來就有著極旺的“人氣”。宋朝的大文豪蘇軾就曾用“天然之珍”來稱贊薺菜,并夸它“雖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無獨有偶,南宋大詩人陸游也十分喜愛薺菜,他曾吟詩“雨后初得薺,晨庖有珍烹”來形容自己對薺菜的迷戀。如果要追述野菜“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那么就要從兩千多年前說起了。那時候有一部詩歌總集,名叫《詩經》,它囊括了西周初到春秋中葉這段時期內的三百多首詩歌,里面曾多次出現野菜的身影,比如人們所熟知的薺菜。除此之外,還有其他100多種野菜。教師帶領就從《詩經》開始,一起來研究文學中的野菜文化。
活動目標:
(1) 品味文學中的野菜文化;
(2) 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3) 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
活動指導:
(1) 全班分為5或6個研究小組,每組5~8人,在教師的幫助下確立各自搜集資料的年代,具體分工則由小組學生自行商定。
(2) 利用網絡圖書館,各小組將所選年代里與野菜相關的文學作品進行梳理。
(3) 各小組將搜集的資料進行匯總,集體研究,制作多媒體課件,派一名組員進行現場匯報,全班共同品味其中的野菜文化。
5 與熱點話題進行聯系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于2012年5月22日晚結束在央視一套的播出,一道道美食讓人回味無窮。在食品工業化時代,人們仿佛又從該片中找到了對傳統美食的熱情和敬意,話題不斷。2015年5月12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宣布正式啟動拍攝。借《舌尖上的中國》之風,聯系野菜文化,在學生們的熱捧中,開發了“野菜的烹飪”實踐活動。
活動簡介:人們喜歡吃野菜,認為其新鮮沒有污染,對身體有好處。可是,野菜要怎么吃呢?其實很簡單,涼拌、清炒、煲湯……方法越簡單,越能展現野菜的野味。除此之外,野菜還可以做成干菜或腌菜食用,不僅容易保存,而且食用起來別具一番風味。一起學習野菜烹飪的相關知識,去創造和享受“舌尖上的美食”吧!
活動目標:
(1) 初步了解野菜食用的注意事項和烹飪方法;
(2) 提高動手能力;
(3) 體驗親自下廚的樂趣,感悟生物和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
活動指導:
(1) 教師介紹野菜食用的注意事項。
(2) 學生觀看野菜烹飪的相關視頻。
(3) 教師演示幾種常見野菜的烹飪方法。
(4) 學生嘗試親自動手烹飪美味的野菜佳肴。
(5) 學生相互品嘗,相互評價。
綜上所述,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野菜文化,是極具利用價值的課程資源,將其應用到初中生物學實踐活動的開發當中需要與教材資源、學生興趣、生物技術、相關學科以及熱點話題有機結合。這樣,既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使其體驗生物學科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2-33.
[2] 楊筱曼.野菜文化資源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生物學教學,2016,41(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