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區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于阿爾泰地槽褶皺帶,莫欽烏拉褶皺束,北山背斜的北翼,在新疆二級構造單元分區的北東東方向。區域上屬北山銅、金多金屬成礦帶。出露地層主要有泥盆系下統、石炭系下統及中--上統、二疊系上統,第三系昌吉河下亞群及第四系等。通過對淖毛湖北銅礦地質及地球化學特征等進行研究,其研究成果有利于該區銅礦找礦工作的開展,為該區尋找同類型礦床提供參考。
1 區域地質
工作區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于阿爾泰地槽褶皺帶,莫欽烏拉褶皺束,北山背斜的北翼,在新疆二級構造單元分區的北東東方向。區域上屬北山銅、金多金屬成礦帶。區域內出露地層從老到新主要有泥盆系下統、石炭系下統及中--上統、二疊系上統,第三系昌吉河下亞群及第四系等。其中泥盆系和石炭系為地槽發育時槽型沉積物,二疊系為地槽發育晚期的沉積物,而侏羅紀以后的沉積為陸相沉積。斷裂構造和褶皺十分發育。
2 礦區地質
2.1 地層
通過地質草測工作,將工作區內的地層劃分為下泥盆統托讓格庫都克組第一亞組、下泥盆統托讓格庫都克組第二亞組和第四系。托讓格庫都克組第一亞組分布于工作區南部,巖性主要為黃綠色角巖化粉砂質泥巖,灰綠色長石巖屑砂巖以及少量大理巖。
2.2 構造
工作區內基巖表層風化嚴重,風積砂覆蓋厚,構造現象不明顯,安山玢巖和輝石閃長玢巖出露于托讓格庫都克組第一亞組地層中,有存在斷層的可能,從工作區南部的磁異常結果分析在礦區南部安山玢巖、輝石閃長玢巖和托讓格庫都克組第一亞組地層接觸部位發育有一條斷層(F1),斷層走向近南北向,斷層性質不明。
2.3 侵入巖
工作區內的侵入巖主要為分布于礦區北東部的石英閃長巖和分布于礦區南部的安山玢巖及輝石閃長玢巖。石英閃長巖分布于礦區東北角,為華力西中期第一侵入次的深成侵入巖。巖體侵入于托讓格庫都克組第二亞組地層中,呈巖株狀產出。
3 物探異常特征
3.1 激電中梯剖面及s、s異常特征
激電中梯在本區的視極化率值總體不高,曲線為鋸齒狀,單點峰值零亂,異常特征不明顯。s max=5.93%,s min=0.43%,平均值2.13%。解釋認為:由于地質條件極差,表面多為風化和風積砂石,分布又極不均勻,所以造成視極化率值呈鋸齒跳躍和單點峰值異常。
3.2 磁法剖面及△T異常特征
磁場強度△T在本區的變化較大。第一組剖面磁場強度普遍偏低,△Tmax=834nT, △Tmin=-185nT, 平均230nT。但綜合每條剖面的異常形態特征明顯呈現為帶狀磁異常,解釋推斷認為是由構造帶引起的磁異常反映。第二組剖面磁場強度變化較大,△Tmax=2924nT, △Tmin=162nT, 平均955nT,較第一組剖面異常明顯。
4 化探異常
通過本次1:20000巖屑地球化學測量,在礦區8.18km2的范圍內圈定出2個規模較大的多元素組合異常。
4.1 Hy-1號異常
異常分布于測區的南部,位于泥盆系下統托讓格庫都克組第一亞組地層與第四系的接觸部位。該異常前緣暈元素As、Sb與尾暈元素Mo較為發育。成礦元素以Au、Ag為主,范圍較大。
4.2 Hy-2號異常
異常分布于測區的北部,位于泥盆系下統托讓格庫都克組第二亞組。該異常前緣暈元素Hg較為發育,成礦元素Cu、Au含量較高,成礦元素以Cu、Au為主,范圍較大。
5 結論
通過地質草測,大致查明了工作區內地層、構造、巖漿巖的分布和形態特征。地層主要為下泥盆統托讓格庫都克組第一亞組、下泥盆統托讓格庫都克組第二亞組和第四系;構造簡單,只在礦區南部發現一條斷層,斷層性質不明;巖漿巖主要為分布于礦區北東部的石英閃長巖和分布于礦區南部的安山玢巖及輝石閃長玢巖。
通過巖屑地球化學測量工作,在礦區8.18km2的范圍內,共圈定出2個規模較大的多元素組合異常,編號為:Hy-1,Hy-2。顯示該區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
通過磁法和激電剖面測量工作,從剖面上看,總體視極化率值不高,呈鋸齒狀跳躍,沒有明顯的極化異常特征。磁場強度則在礦區北部剖面構成的平面上顯示出帶狀異常,解釋推斷認為是由巖體接觸帶引起的磁異常反映。
對地表有礦化和物化探異常較好的地段施工探槽進行了揭露,未能發現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