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型經濟和封閉型經濟是相依而生的,是一種經濟體制模式。在開放型經濟中,它不僅強調要素、商品與服務可以較自由地流動,實現最優的資源配置和最高的經濟效率,而且突出把國內經濟和整個國際市場聯系起來,盡可能地參與到國際分工中,并在國際分工中發揮出本國的競爭優勢。開放型經濟代表現代經濟發展形態,發展的層次較高,能更快更有效地增強地方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因此,在世界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發展開放型經濟已經成為各個國家或者地區首選的經濟發展方式。
1、內陸開放型經濟的內涵
內陸開放型經濟主要是相對于沿海開放型經濟來說的,它們不僅在地理區域上存在差別,而且在發展方式、發展戰略、國家戰略、發展階段上都有一定的差異。內陸開放型經濟需要同時應對國內和國外兩大市場,充分利用兩大市場,結合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經濟。肖俊夫等人認為,內陸開放型經濟主要是指通過承接國際和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與貿易轉移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借助外力實現廣大內陸地區,尤其是內陸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
內陸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與沿海地區有很大的差異,即使是內陸地區,在不同的區域內,由于各自的特點,發展開放型經濟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樣,內陸地區總體上發展基礎較差,經濟水平也處于較低水平,要發展開放型經濟就要求更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借助來自國內和國外的力量,實現內陸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
2、重慶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發展
(1)重慶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現狀。重慶直轄以來,抓住三峽工程建設、西部大開發兩大歷史性機遇,大力發展經濟,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積極擴大開放,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的發展,綜合實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2010年,重慶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925.58億元,人均GDP達到24022.10億元。在國內貿易中,2010年重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9386000萬元。在對外貿易中,重慶市進出口總值為1242634萬美元。在旅游發展中,重慶市國內旅游收入為868.36億元,國際旅游收入為70320萬美元。
(2)重慶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條件。重慶是我國西部地區的第一個直轄市,是內陸地區首個開通的港口城市,是我國中心城市,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和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內陸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先行區,能有效地輻射中西部地區和承接東部地區及國外地區產業轉移。另外,重慶地處我國中西結合部,擁有水、陸、空、鐵立體的交通網絡,是西部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314”總體部署為重慶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開展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為重慶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3)重慶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制約因素。雖然重慶直轄以來取得較快的發展,但自身的區位和經濟基礎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重慶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第一,重慶地處我國西南部地區,離出海港口較遠,物流成本相對較高。第二,由于東部地區的極化效應,我國大多數的高科技人才向沿海地區涌去,重慶地區受此影響缺乏高端的專業人才,制約了重慶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第三,重慶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城市,是一個以傳統工業發展為主的區域,不能有效地吸引外來資金和出口產品。
3、構建內陸開放型經濟指標體系及測算
3.1構建原則。
內陸開放型經濟的分析評價是對內陸開放型經濟的一個綜合測算,其指標體系也應該由反映這個龐大系統的多個指標組成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統計指標體系,以此來全面、準確地反映內陸開放型經濟開放程度的實際情況。
(1)科學性原則。指標體系的建立要以一定的科學理論為依據,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盡可能地全面反映各區域經濟之間的差異,不可以偏概全。
(2)全面性原則。衡量內陸開放型經濟必須考慮各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可以從對外開放度、對內開放度以及旅游開放度等3個方面來衡量。
(3)可操作性原則。經濟開放的程度可以從很多指標來衡量,但是有些指標在現實的資料中根本沒有或者難以找到數據,所以只能通過公開出版的年鑒,利用能夠收集到的數據來建立衡量內陸開放型經濟開放度的指標體系。
(4)代表性原則。指標體系的建立要避免相同或者相近的指標重復出現,要做到簡明扼要。
3.2開放度指標體系。
結合曾海鷹、肖俊夫等人建立的衡量內陸開放型經濟開放程度的指標體系,根據研究需要構建了綜合評價內陸開放型經濟開放程度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外資投資比重、外貿依存度、內資投資比重、內貿依存度、國際旅游收入比、國內旅游收入比6個指標。
3.3指標體系測算。
(1)研究對象的選取。論文格式研究的目的是重慶市與中部地區內陸開放型經濟開放度綜合評價的比較,所以選擇了重慶、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9個省市。
(2)數據的獲得與計算。根據上述指標體系,采用2010年各省市統計年鑒中的數據計算。國內旅游收入沒有分地區的統計指標,故采用旅游總收入減去國外旅游收入部分。將所得數據經SPSS的標準化處理得到。
(3)結論。根據上面計算結果,開放度水平可分為兩組:大于0,包括重慶、黑龍江、安徽、江西;小于0,包括山西、吉林、河南、湖北、湖南。其中,總開放度為負數并不是指地區的開放度是負開放度,是指開放度水平不高。而且每一組的水平也相差較大,在大于0這組,排名第一的江西與排名第二的重慶相差了0.16個單位。在小于0這組,各省市的開放度水平差異更大。吉林跟河南的差距達到0.82個單位。根據分析可知,雖然重慶處于我國經濟最不發達的西部,但是它的對外開放的水平并不比中部地區低,而且比大多數的中部地區的開放度都要高。
根據各地區的人均GDP來看,一個地區的人均GDP和它的對外開放程度不太一致。重慶雖然對外開放程度較高,但人均GDP與之并不成為正比,跟我國中部地區相比只處于中等水平。
4、重慶推進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相關建議
重慶作為我國最年輕的直轄市,也是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在2007年提出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并且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隨著國家對重慶的投入和兩江新區的成立,重慶的對外開放水平不斷上升。要想保持一個較高速度的發展,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解放思想,增強開放意識。與我國沿海地區相比,重慶市的對外開放在思想觀念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阻礙了重慶對外開放經濟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開放意識,才能緊緊抓住國際和國內兩大市場,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第二,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重慶市是一個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較為突出的區域,要推動內陸開放型經濟快速的發展,必須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產業布局的調整,改善城鄉經濟發展幾步協調的局面。
第三,優化投資環境,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一是要優化投資環境;二是要不斷創新利用外資方式,以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為主導,多渠道吸引間接投資;三要調整外資結構,為經濟增長作貢獻。
第四,強化區域合作,創造對外開放優勢。重慶處于我國欠發達地區,信息、管理、資金等方面和沿海城市具有較大的差距,重慶可以加大與周邊省市和地區的聯系,尤其是成都和西安等地區的合作,通過區域間的協作壯大自身的產業基礎,創造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