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政學是一門研究政府財政分配活動的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作為各高校經管專業的必修課程,財政學的教學尤為重要。本文介紹了財政學的課程體系與特點,重點闡述了財政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財政學;教學問題;建議
財政學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專業課程。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教育方式也應該由傳統教育向現代化素質教育轉變。在推進高校轉型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背景下,探索與研究財政學教學的改革、培養以及提升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如何靈活運用財政理論,分析和解決社會經濟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一、財政學的課程體系與特點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它是一項政府從事資源配置的經濟活動。財政學屬于應用經濟學科,是我國各高校經管專業的必修課程。財政學實際上是一門側重宏觀分析的理論課程,它以經濟學、政治學為理論基礎,主要研究和解決,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應該做什么?如何做好該做的事?政府財政行為會對國民經濟帶來哪些影響等等?講授財政學這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了解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經濟行為的地位和作用、厘清財政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政策制度、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財政問題等。新時期,財政學的課程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基礎理論部分。財政學的核心問題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市場機制存在固有的缺陷,市場效率會大打折扣。從市場失靈的表現、公共產品的提供出發,分析政府干預市場的重要性。明確財政干預經濟的重要性,探求其職能表現如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定增長等;第二,財政支出部分。分析財政支出的分類、規模、結構、效益,重點,強調購收原理與制度。明確稅收制度的構成,稅負的轉嫁,稅收的歸宿和不同的稅種及其計算。了解國債產生、發展、種類和結構、功能與效應、負擔與限度。重點掌握國債的發行、償還以及國債市場的相關內容。第四,宏觀調控部分。介紹財政預算的基本概念以及預算編制的程序,強調我國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的背景、過程、成果。對于財政政策的闡述,由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切入,介紹財政政策的一般理論,以及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簡而言之,我國財政學課程的建立和發展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思想,有鑒別的借鑒西方經濟學與財政學,立足我國國情,繼承、發展和不斷創新,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財政學體系。從財政學的課程體系分析,財政學具有以下顯著特點:一方面,具有較強的普遍性。現實生活中,從大眾的吃、喝、穿、住、行到國家的經濟建設和政治活動,財政現象無處不在。例如:城鎮居民享受政府提供的副食價格補貼;低收入家庭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下崗職工通過政府開展的再就業工程就業;政府出資興建橋梁、道路、大型水利工程等。另一方面,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國家財政支持助學工程、春苗工程的實施,體現出了財政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職能;國家財政扶持落后地區、支持弱勢行業的發展,體現出了財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穩定物價、調節市場需求更是突顯了財政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等等。
二、財政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教材是財政學教學的基礎,是保證教學質量以及效果的前提。近年來,有關財政學的教材雖然不勝枚舉,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陳共主編的《財政學》一書。這些教材雖然在內涵上探討了政府、市場、個人之間的關系,也涵蓋了教育、衛生、社保、公平與效益等問題,但是在外延上沒有充分體現與經濟發展同步出現的焦點問題,例如,互聯網金融納稅、社區經濟發展、慈善捐贈等,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學內容的“缺位”。此外,雖然財政學是我國經濟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但是目前所有經濟類專業的財政學教材幾乎可以通用,不能跟具體專業進行有機結合,沒有充分體現不同專業的差別和特色。
(二)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在財政學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選用多媒體教學豐富了教學的信息量,但是有些教師播放課件的速度過快,學生只能拿手機拍照,越來越提不起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只是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粉筆+黑板,教學效果也不明顯。所以灌輸式、講解式等傳統的教學方法依舊占據著整個課堂,仍然處于教師講,學生記的機械狀態。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因此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加上財政學有些理論知識深奧難懂,學生遇到困難,來不及消化和吸收,在聽課過程中還會出現睡覺、玩手機等我們不愿看到的現象,這不僅有礙學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還會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目前財政學課程的期末考核方式較為單一,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卷面成績占百分之七十,平時成績占百分之三十,其中包括了到課率、課堂提問、實踐作業等情況。由于平時成績的來源不規范,最終成績的評定仍取決于期末卷面成績。這樣的現象會導致如下問題:一方面,考核方式很難將學生成績拉開。這不僅對于平時課上認真聽講、積極配合教學的學生不公平,還會使學生形成只要考試之前臨時突擊,應付考試就可以的僥幸心理;另一方面,難以科學反映出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程度。學生通過復印筆記、尋找過關寶典就可以順利修完學分,這樣的結果與財政學的教學理念即培養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相背離。因此,考核方式也是財政學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對學生的激勵和約束作用極為重要。
三、優化財政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優化教學內容教材內容設置方面要緊跟時代發展,體現我國國情。我國政府的財政職能充分體現在財政收入和支出這兩大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財政收入部分,密切聯系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熱點問題,教學內容中豐富增值稅改革、稅率調整、開征房產稅和遺產稅的具體內容。對于財政支出部分,要對接時下民生焦點問題。例如,國家宏觀調控、教育經費投入等,提出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財政管理體制的思考。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差異化”教學。教學過程中,對于財稅專業,重點講解市場與政府二者之間的關系、公共產品的提供、公共選擇理論、財政收支理論以及政府間的財政分配關系等;對于工商管理專業,重點講解稅收理論與制度等;對于金融專業,重點講解國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等;對于國際貿易專業,重點講解外貿政策、關稅、出口退稅、國際避稅等內容。只有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及時更新財政理論和實踐,打破不同專業選用相同授課內容的局面,才能適應各專業財政學的教學要求,才能讓學生獲得與所學專業有關的財政學知識。
(二)優化教學方法在財政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因材施教,結合所學專業的特點實施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教學。案例教學法主要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典型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案例內容,并做好答疑工作。在財政學中,可以實施案例教學法的章節有很多,例如,涉及財政用于“三農”的投入教學部分,可以引用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幫助學生分析財政必須介入“三農”的理由,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財政加大“三農”的措施和力度;涉及國際稅收管轄權的原則與類型的教學部分,可以選用案例:跨國公司的國際避稅。讓學生了解跨國國際避稅產生的條件以及跨國公司常見的國際避稅行為,進一步思考國際避稅的主要防范措施;涉及政府預算管理體制的教學部分,引用案例:105家中央部門同日“曬預算”——“陽光財政”帶來新氣象。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政府預算公開的不斷推進、面臨的挑戰、取得的成效,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在推進陽光財政的過程中,我國政府預算的改革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財政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師生的教學互動,繼而提升教學效果。實踐教學法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財政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企業、社區,搜集第一手資料。同時邀請地方政策研究室、發改委、稅務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到學校開展學術講座,幫助學生理解時下財政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厘清財政政策制定的現實依據和具體的實施過程、探索財政政策的走向;成立相應的實訓室,例如,金融管理實訓室、投資理財實訓室等,學生可以在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到實訓室通過軟件模擬實習,進行實戰演練,提高專業應用能力;加強學校與財政、稅務部門的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實驗基地,讓學生真實接觸工作崗位,錘煉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素養。任務驅動法是指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來設計一系列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討論、探索、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自學能力、提升技能、達到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方法。以市場效率與市場失靈舉例來說,教師首先要提出學習任務:分析市場系統里家庭、企業、政府之間的收支關系;探討市場機制的基本規律;了解市場機制的有效環境;闡述市場失靈的表現。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目的。最后,教師進行效果評價,既要包括對學生完成任務過程、結果的評價,又要包括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的評價。總之,任務驅動法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教學過程用“學生學”代替“教師教”突出了對學生技能和素質的培養,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三)優化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和教學方法相結合,做到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最好的選擇是多種考核方式并用,綜合考察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首先,財政學期末考試的試題不僅要注重考核學生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注重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可以增加擴散性思考題,減少客觀題的分值,并將期末卷面成績的占比調整為百分之六十。其次,為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財政學的考核方式中,可以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占比為百分之四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進行教學,教學互動過程中,學生的課堂表現、發言情況、提交實踐作業的情況都可以記錄在平時成績里面并在班級內部公示。最后,實施課證融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相關的職業資格考試,實現“雙證書”就業。如果學生已經通過了相關資格考試,可以從高定級其綜合成績。綜上所述,任何一門課程都會經歷一個從初始——發展——建設——不斷更新的完善過程,對財政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仍需進一步探討,只要不懈地嘗試,勤于歸納總結,必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魯玉秀.高校《財政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
(10):96-97.
[2]王惠凌.工學結合視角下《財政與金融》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3
(2):83-86.
[3]賀虹.國際貿易專業《財政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經濟視角,2012
(2):124-12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