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位于巢湖的西壩口,是湖濱大道的入口處,建于1994年仲夏,是一座仿古牌式坊古人文景觀,雄立湖濱,氣勢恢弘,象征巢湖的東大門。石坊兩側有四副楹聯,由方克逸親自撰寫。其中有“位列五湖,水秀出明千里錦;名馳四海,地靈人杰萬年春”,分別由劉子善、王公壽等書法家題寫。穿過古坊就來到了湖濱大道,湖濱大道東起巢湖市區,西至中廟鎮,全長53千米,是集旅游、防洪、交通以及高科農業發展于一體,建于1991年的那次洪水過后,總投資2億元。濱湖大道為三級柏油路面,沿途亭臺水榭,花香草茂,自然成趣。市區西壩口路段,已成為市區早晨鍛煉、假日郊游、周末垂釣和夏夜納涼的最佳去處,與上海外灘有異曲同工之妙。濱湖大道還是觀賞巢湖風光和體驗巢湖民情的前沿,湖光山色與風土民情往往交映生輝,融為一體。規劃中的湖濱大道,將興建休閑度假村、湖濱浴場和水上游樂園等,最終成為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的皖中第一長廊。現在大家往左邊看就是我們的巢湖,巢湖湖區水面800平方千米,是全省最大的湖泊,被列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與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相比,巢湖面積居小,但卻別具特色。巢湖沿湖23個鄉鎮,岸線周長180千米,水面東西最長55千米,南北均寬15千米。水位12米時,面積800平方千米,容積48億立方米。巢湖是因登山遠看象一個鳥巢故得名。這里還有一個故事(故事略)。巢湖水系發達,自古號稱“三百六十汊”。現有入湖河流主要分布在湖區的西部和西南部。如發源與皖西大別山的南淝河,匯經上派、中派、下派的派河,流經三河的豐樂河,金牛河接流的白山河,相傳曹操開鑿的馬尾河,源于桴槎山東麓的柘皋河。裕溪河又名運漕河,古稱儒須河,西起巢湖東湖口,東南流至裕溪口,全長75千米,與長江溝通,是巢湖唯一的通江水系。巢湖流域面積總計32345平方千米,由于水源豐富,氣候適宜,素為皖中魚米之鄉。右邊大家看到的是龜山,登山瞰湖,只見萬頃碧波至此陡然收縮,東擁而去,大有湖水自西天傾潑而來之勢。此山酷似巨龜故名,是巢湖的三龜之首。另二龜分別為南龜山和東龜山,南龜山位于巢湖南岸的桃溪嘴,與此龜山是遙遙相望,東龜山也就是濡須山,位于湖東釣魚臺。與龜山相對的是一座石龜,此石龜為四不像,因為它是龍頭、鳳爪、龜身、··,此龜為我們巢湖的鎮湖之龜,相傳很久以前,湖內有一水怪,常年在湖中興風作浪,使周邊的百姓不得安寧,且莊稼遭秧,顆粒無收,后來人們聽說此水怪最怕的就是龍、鳳、龜及·,于是人們就在湖邊建了這一石像,因與龜山相對,故稱為石龜。巢湖又稱為焦湖,關于它的形成在我們巢湖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華東大地上有一座巢州城,城內……(故事略)。到前面就是中廟——姥山景區。中廟有名“忠廟”,位于巢湖市居巢區中廟鎮,距市區48千米,古因居巢州、廬州中間,故曰“中廟”,號稱“湖天第一勝境”。由于歷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華,北中廟”之說。中廟初建于漢代,歷代屢廢屢修。后唐龍紀元年重修的廟宇,“鴛瓦攙空,虹梁用狀,妙臻土木,美極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間,“丹臉桃紅,雙眉柳綠”的太姥神像“立于寶室,列位于香壇”。元朝將廟基圈拱成橋,稱“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時廟有“杰閣,有拜殿,有亭,有欄榭”。光緒十五年李鴻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后3殿,70余間,后殿藏經閣3層,窗開八面,四角飛檐,角角系鈴。民國十年加以裝修,民國二十七年底,后殿因火災被毀,僅存前、中兩殿及廂房。1986年以來中廟多次整修,再具規模,殿內壁梁壁畫也更彩換顏。中廟坐落在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巨石磯上。石磯呈朱砂色,突入湖中,形似飛鳳,通稱鳳凰臺。古廟坐北朝南,橫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壓云。廟門 上有“巢湖中廟”書刻。整個廟宇樓閣重檐飛出,似丹鳳之冠,在晚霞的照射下,燦燦生輝。中廟現供奉關羽、觀音和諸神。據傳原奉還有泰山玉女、巢湖焦姥。…… 位于巢湖水面中心,距中廟鎮4千米,離巢湖、合肥二市各的姥山,傳說陷巢州時,焦姥舍身濟世,變成此山,故名。姥山實為一億多年前火山爆發形成的湖心島,海拔105米,面積0.86平方千米。山呈橢圓形,遠看是三山,近瞧有九峰。據《南塘通志》記載:“姥山,又名南塘。”在姥山上有一座文峰塔,佇立在姥山之顛的筆架山上。雄偉壯觀,是觀賞巢湖風光的最佳處。傳說焦姥登塔可以更好的看望姑山,故又名望兒塔。此塔始建于明崇禎四年,廬州知府嚴爾圭倡建,建成四層,因農民起義而輟工。清光緒四年,李鴻章倡捐,委江蘇候補道吳 芬續建三層完工。塔共7層,133級,高51米,系條石青磚結構,八角形,層出飛檐,每檐懸鐵鈴,內有磚雕佛像802尊,匾額題詞25件。因建塔是為了顯示地方人文之勝,故名文峰塔。有民謠云:“姥山寶塔尖一尖,廬州府里出狀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身由外壁、畫廊、塔心三個部分組成,奇巧堪絕。塔門刻有“云梯”二字。
您可以訪問(www.zaidian.com)查看更多與本文《石坊、巢湖、龜山、中廟導游詞》相關的文章。
文章標題:《石坊、巢湖、龜山、中廟導游詞》相關閱讀
石坊、巢湖、龜山、 石坊、巢湖、龜山、中廟坊位于巢湖的西壩口,是湖濱大道的入口處,建于 1994 年仲夏,是一座仿 古牌式坊古人文景觀,雄立湖濱,氣勢恢弘,象征巢湖的東大門。石坊兩側有四 副楹聯,由方克逸親自撰寫。其中有“位列五湖,水秀出明千里錦;名馳四海, 地靈人杰萬年春” ,分別由劉子善、王公壽等書法家題寫。穿過古坊就來到了湖 濱大道,湖濱大道東起巢湖市區,西至中廟鎮,全長 53 千米,是集旅游、防洪、 交通以及高科農業發展于一體,建于 1991 年的那次洪水過后,總投資 2 億元。
濱湖大道為三級柏油路面,沿途亭臺水榭,花香草茂,自然成趣。市區西壩口路 段,已成為市區早晨鍛煉、假日郊游、周末垂釣和夏夜納涼的最佳去處,與上海 外灘有異曲同工之妙。濱湖大道還是觀賞巢湖風光和體驗巢湖民情的前沿,湖光 山色與風土民情往往交映生輝,融為一體。規劃中的湖濱大道,將興建休閑度假 村、湖濱浴場和水上游樂園等,最終成為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的皖中 第一長廊。現在大家往左邊看就是我們的巢湖,巢湖湖區水面 800 平方千米,是 全省最大的湖泊,被列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與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 湖相比,巢湖面積居小,但卻別具特色。巢湖沿湖 23 個鄉鎮,岸線周長 180 千 米,水面東西最長 55 千米,南北均寬 15 千米。水位 12 米時,面積 800 平方千 米,容積 48 億立方米。巢湖是因登山遠看象一個鳥巢故得名。這里還有一個故 事(故事略) 。巢湖水系發達,自古號稱“三百六十汊” 。現有入湖河流主要分布 在湖區的西部和西南部。如發源與皖西大別山的南淝河,匯經上派、中派、下派 的派河,流經三河的豐樂河,金牛河接流的白山河,相傳曹操開鑿的馬尾河,源 于桴槎山東麓的柘皋河。裕溪河又名運漕河,古稱儒須河,西起巢湖東湖口,東 南流至裕溪口,全長 75 千米,與長江溝通,是巢湖唯一的通江水系。巢湖流域 面積總計 32345 平方千米,由于水源豐富,氣候適宜,素為皖中魚米之鄉。右邊 大家看到的是龜山,登山瞰湖,只見萬頃碧波至此陡然收縮,東擁而去,大有湖 水自西天傾潑而來之勢。此山酷似巨龜故名,是巢湖的三龜之首。另二龜分別為 南龜山和東龜山,南龜山位于巢湖南岸的桃溪嘴,與此龜山是遙遙相望,東龜山 也就是濡須山,位于湖東釣魚臺。與龜山相對的是一座石龜,此石龜為四不像, 因為它是龍頭、鳳爪、龜身、· ·,此龜為我們巢湖的鎮湖之龜,相傳很久以前, 湖內有一水怪,常年在湖中興風作浪,使周邊的百姓不得安寧,且莊稼遭秧,顆 粒無收,后來人們聽說此水怪最怕的就是龍、鳳、龜及· ,于是人們就在湖邊建 了這一石像,因與龜山相對,故稱為石龜。巢湖又稱為焦湖,關于它的形成在我 們巢湖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華東大地上有一座巢州城,城 內……(故事略) 。到前面就是中廟——姥山景區。中廟有名“忠廟” ,位于巢湖 市居巢區中廟鎮,距市區 48 千米,古因居巢州、廬州中間,故曰“中廟” ,號稱 “湖天第一勝境” 。由于歷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華,北中廟”之說。中廟初 建于漢代,歷代屢廢屢修。后唐龍紀元年重修的廟宇, “鴛瓦攙空,虹梁用狀, 妙臻土木,美極丹青” 。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 6 排 24 間, “丹臉桃紅,雙眉柳 綠”的太姥神像“立于寶室,列位于香壇” 。元朝將廟基圈拱成橋,稱“熬背洞” , 在洞上建殿。清時廟有“杰閣,有拜殿,有亭,有欄榭” 。光緒十五年李鴻章倡 募重修,分前、中、后 3 殿,70 余間,后殿藏經閣 3 層,窗開八面,四角飛檐, 角角系鈴。民國十年加以裝修,民國二十七年底,后殿因火災被毀,僅存前、中 兩殿及廂房。1986 年以來中廟多次整修,再具規模,殿內壁梁壁畫也更彩換顏。
中廟坐落在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巨石磯上。石磯呈朱砂色,突入湖中,形似 飛鳳,通稱鳳凰臺。古廟坐北朝南,橫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壓云。廟門 上 有“巢湖中廟”書刻。整個廟宇樓閣重檐飛出,似丹鳳之冠,在晚霞的照射下, 燦燦生輝。
中廟現供奉關羽、 觀音和諸神。
據傳原奉還有泰山玉女、 巢湖焦姥。
…… 位于巢湖水面中心,距中廟鎮 4 千米,離巢湖、合肥二市各的姥山,傳說陷巢州 時,焦姥舍身濟世,變成此山,故名。姥山實為一億多年前火山爆發形成的湖心 島,海拔 105 米,面積 0.86 平方千米。山呈橢圓形,遠看是三山,近瞧有九峰。
據《南塘通志》記載
“姥山,又名南塘。
”在姥山上有一座文峰塔,佇立在姥山 之顛的筆架山上。雄偉壯觀,是觀賞巢湖風光的最佳處。傳說焦姥登塔可以更好 的看望姑山,故又名望兒塔。此塔始建于明崇禎四年,廬州知府嚴爾圭倡建,建 成四層,因農民起義而輟工。清光緒四年,李鴻章倡捐,委江蘇候補道吳 芬續 建三層完工。塔共 7 層,133 級,高 51 米,系條石青磚結構,八角形,層出飛 檐,每檐懸鐵鈴,內有磚雕佛像 802 尊,匾額題詞 25 件。因建塔是為了顯示地 方人文之勝,故名文峰塔。有民謠云
“姥山寶塔尖一尖,廬州府里出狀元。
”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身由外壁、畫廊、塔心三個部分組成,奇巧堪絕。塔 門刻有“云梯”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