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上冊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一
設計本課教學的時候,我聯系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以朗讀為線,讀中想象為主要的教學策略,突出語文課的特點,引導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內容的同時,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學生對草地、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樂于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我首先創設情景,揭示課題,讓學生想象陽光普照,草地上將會是怎樣的美景呢?然后,學生通過讀課文,大體上理解課文內容,我就用“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這個問題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在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時候,指導學生進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課文讀熟,然后讓學生揣摩兄弟倆的心理、神態,并據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我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要不脫離課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樣化。通過表演,學生體會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給草地帶來的新裝,因為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麗了,這是大自然美容師的功勞。怎樣讓學生走進草地盡情玩耍,找到發現的快樂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以及生活實際,盡情去領悟草地的金色之美。理解草地變色的原因。
在這一課時的實際教學中,還是出現了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說,主要有以下兩個個方面:
第一、沒有能夠突破繁瑣的理性分析,導致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第二、沒有跳出文本,只停留在對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只是讓學生在讀、演中體會文中兄弟倆對這片草地的愛,沒能及時讓文本與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相溝通,要是能引導學生深入想象:自己在這片草地上會怎么玩?這片草地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效果則更好。課堂上學生生成的東西少,說明老師沒有打開學生的思維,沒有放飛學生的思想。語文的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應多引導其多讀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學習品讀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飛翔著,它似乎在許找自由,尋找夢想”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情感積累都將會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的體會到,讀中體驗,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從而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蘊涵的美。想象永遠是孩子們最樂意去做的,教師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就學來興趣盎然,教師就真正做到和孩子們同樂,教學相長。
三年級語文上冊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二
本次教學圍繞《金色的草地》第二課時展開,教學目標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場景。
2、明白草地會變色以及草地變色的原因,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3、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歡樂。增強孩子們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在本次教學中,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教學資料豐富充實,在第一段的教學中滲透了抓詞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經過抓住“一大片”“長滿”“盛開”這幾個詞語,讓學生感受到草地十分的大,草地上的蒲公英很多,激發學生對課文畫面的想象,并且結合語文園地一中如何經過朗讀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第一次場景。
在理解“一本正經”這個詞語時,經過讓學生表演來理解,學生也都體會到了“一本正經”是形容嚴肅認真的樣貌。在理解“引人注目”時,由于這個詞語我們在《鄧小平爺爺》這篇課文里接觸過,所以我先引導學生自我表達這個詞語的意思,然后借助上公開課這個情景,問學生:“你覺得此時在那里誰最引人注目?”請學生答,學生會說:“教師最引人注目。”我之后追問:“此時你起來回答問題,你也顯得格外……”生齊答:“引人注目。”將詞語的理解融入到當時當下的情境中,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記憶。
在教學第三段草地怎樣變色和草地變色的原因時,沒有采用先講后做練習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讓學生先做練習,后再講評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成就感。當學生完成練習之后,我再追根溯源學生的答案是從文中哪里找出來的,再去分析原文句子。在讓學生體會作者的細致觀察時,我牢牢抓住看見草地變色是第一次發現,找到草地變色的原因是作者仔細觀察后的第二次發現。并讓學生經過比較“看見”和“仔細觀察”這兩個詞語的不一樣來比較兩次發現的不一樣。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仔細觀察是用心、細心、耐心、長時間地去看。在兩次發現之間作者用了一個句子來連接,“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句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既是作者在寫法上采用了過渡句,同時也代表作者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在進行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作者因為一次無意的“看見”,沒有看過就走過,而是進行了“思考”,進行“思考”后,也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
最終在拓展練習中,讓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在大自然中變化的事物進行仔細觀察,并將自我的觀察過程和觀察所得仿照課文第三段的樣貌寫成一段話。既讓學生體會學習了作者的仔細觀察,也讓學生模仿學習了作者的寫作手法。
在本次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
在課文第二段的教學中,我經過讓學生抓住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時的表情和動作來進行表演,在四人小組的合作表演中,有一部分同學并沒有參與進來,也許是因為在平時課堂中這樣的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和表演訓練都比較少,導致部分學生無所適從。
在課堂一開始的時候,感覺學生沒有太進入狀態,一個最簡單的問題請了好幾個孩子才回答出來,孩子們的膽量和表現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在提問的過程中,有些問題比較難,我直接請了幾個語文基礎較好的孩子回答,沒有做進一步的引導,怕課堂時間不夠。如果在開場的前半部分孩子們的狀態比較好的話,我想后半部分的提問和回答可能會更精彩。
這次教學一共經歷了四次試講,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收獲和成長了不少,感覺自我慢慢地開始有了掌握課堂的節奏感和把握教材的細致感。對于我來說,這也要算作是一次小小的蛻變了。
三年級語文上冊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三
在備課的時候一向很糾結,這篇課文究竟要怎樣上。要教什么才是孩子所需要的?這個習作單元,真是讓我很頭疼。
《金色的草地》看起來文章簡單,可是里面蘊含的資料卻十分豐富,真是不明白要落點在哪里。這一課呢,以前在教學的過程中曾強調觀察的細致,這一次備課我發現,和細致比起來,觀察的樂趣可能更為孩子所需吧。
觀察是為了什么?
不是為了寫一篇好文章,也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好奇,為的,應當是發現生活的“美”和“趣”。
因為是學過的課文,所以,我從聽寫入課,用不一樣詞語組合的方式來回顧課文資料,梳理文章的故事。故事很簡單,一是“我和弟弟”吹蒲公英玩,這時的觀察是很粗淺的,能看到的就是會飛的絨毛,或者一大片金色的草地;二是我釣魚時,發現草地的顏色會變化,開始仔細地觀察。這時才發現,原先蒲公英的葉子會張開和合攏。張開的時候,金色的花瓣露在外面,草地就變成金的了;合攏的時候,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又變成了綠色。
原先蒲公英的趣在那里啊!
觀察的趣味在哪里呢?經過課堂的交流我逐漸發現,觀察的趣味在思考和想象。
思考從蒲公英顏色的變化中能夠略見一斑,想象又能從哪里體會到呢?在蒲公英的“飛”。我抓了兩個詞“裝著”和“假裝”來體會。這兩個詞語能夠看出我和弟弟的。調皮。課堂上我們玩了一個理解詞語和感受生活的游戲。理解“一本正經”,用肢體語言表現,之后想一想哥哥可能還會裝著怎樣?弟弟也可能怎樣應對?課堂上我們就這樣你來我往。
我問,好玩兒嗎?大家都覺得很好玩兒。
怪不得,這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能夠給我們帶來不少的歡樂。這是聯系生活實際來進行想象的歡樂。在課前的時候,我一向在想,怎樣能夠讓孩子體會到觀察的樂趣。從這個環節事實的過程來看,效果還是不錯。
教學下來,感受還是蠻多的。要想用一篇文章來教習作,還真是不容易。每次總是想得太多,要落實下來,不太容易。好在,這次雖然是孩子們學過的課文,可是試教的結果比我預想的要好。
好吧,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