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思想品德說課稿小學篇一
1、活動、民主、自由;
2、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
3、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
4、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教材地位:
《學會自我保護》是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五課的內容,那么前一節(jié)從社會層面上講了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但是,這還不能完全防止對未成年人不法侵害行為的發(fā)生,所以未成年人學會自我保護顯得特別重要,是第五課思想教育的落腳點。
2、結構:
防患于未然(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學會自我保護
及時報警
依法實施自我保護 學會請律師
(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尋求法律援助
3、重點與難點:
重點:(1)、自我保護的必要性; (2)、依法實施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4、教材的處理:
(1)、基于生活中熟知的事例,設置任務與問題,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2)、拓展自我保護的技巧。
1、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
(2)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依法自我保護的途徑和技巧。
2、能力目標
(1)初步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具有防范侵害的意識和依法自保的態(tài)度;
(2)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充分認識自我保護的重要意義,珍愛生命,敢于、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學會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說教法
1、案例教學法。通過展示案情設置情境沖突,引起師生討論、學生討論,在分析和研究案情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悟保護自我的方法,并進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初步的法律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2、情境教學法。通過開展視頻欣賞、案例分析等活動,我們的目的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感悟、理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fā)展。
3、討論式教學:通過老師設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展開師生之間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4、活動式教學: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達到教學目的和效果。
1、未成年學生,社會閱歷較淺,社會生活經驗相對缺乏,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因而時常遭到不法侵害,怎樣讓學生增強掌握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是本課時需要解決的問題。
2、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看,他(她)們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遵循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規(guī)律,努力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1、運用"引導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思考提出的問題,提高學生判斷、分析能力。
2、合作學習法,使學生在思想的撞擊中產生智慧的火花,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3、參與學習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師要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在教學中適度地創(chuàng)造參與機會,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在快樂和諧、富有成就感的教學激勵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一)、案例討論,導入新課
要把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有趣,首先要引起學生的注意,所以在導課中我采用了一段視頻案例,講述一個中學生智斗竊賊的故事,讓學生意識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保護自己健康成長,還能將違法犯罪分子繩之以法。
(二)、情境熏陶,激發(fā)興趣
"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在現(xiàn)代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做到備學生,變難為易,由淺入深,基于此我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教學手段,比如:與陌生人打交道的影片、《背戴》flash、及時報警的文字案例,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再根據(jù)情境設置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意識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
(三)、整體認知,掌握技巧
通過感悟、總結,使學生在自我保護方面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理性認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四)、學生體驗,解決問題
在課堂中我開辟了幾個小欄目,如"自救智多星",讓學生自主探究遇到自然災害、遇到不法行為、遇到困難時的正確做法;"模擬直撥",讓學生親身體驗如何打求救電話,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自護訓練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既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學習、主動實踐的機會,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在課程最后為升華主題,學生自我總結本課知識,依照尊重學生主體性原則,力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歸納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情感升華。
1、本堂課我認為自己教得很輕松,學生學得也很輕松,營造了和諧的教學氛圍。通過漫畫、錄象短片的形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具體了,使學生對本堂課感興趣,選取的事例接近生活,學生有話可說,而且還爭著要說,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實際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材內容進行處理,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課堂教學內容更能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課堂形式多樣,教學效果好,做到了師生的互動和生生互動。
在本堂課中我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探究問題的答案的可呈現(xiàn)多樣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也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也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重在尋找和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我們的教育更加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思想品德說課稿小學篇二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兩個單元,本單元在內容上是前兩個單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內容。本框題的學習是為后一框題作鋪墊,是以后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往年高考的必考內容。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了解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力和義務。
2、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強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夠從報刊、書籍等渠道查閱、收集人民代表大會有關資料用于學習。
依據(jù):美國心理學家加涅"為學習設計教學"的主張(學習放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美國布魯納"發(fā)現(xiàn)法"(重視學生的學習信心和主動精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合作學習的團隊精神。
依據(jù):學習的遷移性原則;皮亞杰發(fā)展心理學理論,主張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發(fā)展觀。
3、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依據(jù):本節(jié)內容不僅是高考的重點,也是考試易錯點。
4、說教學模式:"設疑—探究—歸納—提高"。
依據(jù):皮亞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在同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識結構得到發(fā)展;美國布魯納動機性原則,教師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內在動機,這是教學成敗異常重要的因素。
政治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xiàn)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xiàn)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發(fā)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由于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xiàn)了課改的精神?;诒究蝾}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會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說下教學流程,如:由人大圖片導入新課—學生探究和分組討論:如,人民是怎樣行使國家權力?我國的國家機關是怎樣構成的?--教師點評—小結)具體說下好點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安排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引入
(二)圍繞中心,突出重點
(三)層層深入,突破難點
(四)歸納小結,交流感悟
(五)課后拓展,注重實踐
1、導入新課:(2分鐘)
課件展示出:2011年3月的兩會相關圖片。 導語設計的依據(jù):以圖片和視頻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2、講授新課:(講授15分鐘,學生合作探究15分鐘)
(1)人民怎樣當家作主(如人民—代表—各級人大—組成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機關或決定國家重大事務)從這個示意圖可看出,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什么?(提問下)
通過學生對學過知識的復習,讓學生同桌討論,總結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
以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考察學生對學過知識的掌握,又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通過同桌之間討論,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能力及總結能力。
(2)肩負著人民重托(結合他的產生,他的地位,有那些權利,對人大代表是一種責任的理解,什么樣的人可當選人大代表?)也可模議: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以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幫助人民解決問題的材料,指導學生總結人大代表和人民的關系及權力和職責。
以給出材料的方式,啟發(fā)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并能聯(lián)系實際,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可結合今年人大會議議程分析出全國人大的職權?全國人大與其常委會的關系?)通過學生自我閱讀教材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職權及常設機關,重點討論其職權。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并,展示所收集的與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相關的圖片,和學生一起享受討論成果。
①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以問題教法開始,由易到難設計題目,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
②經過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溝通的良好品質;學生的廣泛參與也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綜合能力、表達能力。
③以圖片展示的形式對學生感觀上的刺激,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一、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 人民——國家的主人,間接行使國家權力。
2、 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1)法律地位:
(2)產生和任期:
(3)權力:
(4)義務:
3、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地位:
(2)職權:
(3)組織體系:
5、布置作業(yè)
針對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這節(jié)課教學效果好,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作為引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并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人民代表大會及其職權,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使情感得以升華,提高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樹立更強的社會主任翁的意識。
結束:
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思想品德說課稿小學篇三
本課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它與本框一起分別介紹了中華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征。它在第一、二單元介紹“文化的共性”的基礎上,過渡到三、四單元“中華文化”的個性,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說學好本框至關重要,它是高考的重要考點。
高二學生已經參與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其正處在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文化生活的參與還比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本課的重點是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區(qū)域性、民族性、包容性;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學生的認知起點絕大多數(shù)都是由歷史書本所得,有一定的學習興趣。但對于學生來說,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鱗片甲,要學會分析傳統(tǒng)文化,辨析中華文化的區(qū)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xù)和發(fā)展的重要標識這一課標的要求還有難度。再則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的跳躍也有一定障礙。同時學生辨識社會現(xiàn)象、合作、表達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強。所以,在本課中需要充分運用圖片、視頻、詩歌等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和熱愛。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志。
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是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形成原因、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各民族文化特征、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同學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運用中華文化發(fā)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和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為將來投射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現(xiàn)。
【難點】
各民族文化對于中華文化的意義,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根據(jù)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電子白板教學法,利用圖片、視頻等進行直觀演示,同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凸顯生本理念。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如果說第六課第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從動態(tài)角度跨越千年,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命力,激勵青年學生再創(chuàng)新輝煌,那么本框則主要從靜態(tài)視角呈現(xiàn)中華文化的厚重。所以我導入新課時精選了多領域的代表性圖片(北京故宮、徽派建筑、針灸、瓷器、《紅樓夢》、《淮南子》、戲曲、少數(shù)民族舞蹈等等),在多媒體上顯示出來,給學生留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初步印象,走進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講授新課
1、由于第一目“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內容相對簡單,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已掌握了較多這方面的實例,所以教師只需注意引導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為重點,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體顯示國外著名學者的一些評價,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播放《吳越文化》及《滇黔文化》的相關視頻,指導學生對這兩種文化的特點及形成原因進行合作探究,領悟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區(qū)域文化之間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差別,卻能和諧共處于中華文化之中,這說明了什么?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為最終徹底解決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做了鋪墊。
3、多媒體繼續(xù)展示石窟藝術、民族文學等,學生在感受少數(shù)民族文化成就的過程中不難得出結論: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由此進入第三目“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合作探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搜集的材料分組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說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哪些優(yōu)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
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從現(xiàn)代找出能充分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開放心態(tài)和中華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這樣可增添幾分時代氣息,更好地服務于當下實踐。其次,在雙向互動中,引導學生在知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將以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fā)展乃至續(xù)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從而突破難點。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根據(jù)板書回憶本科所學知識,并再次強調重難點知識。
《紅對勾》相應的練習。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具體設計如板書所示。
板書設計: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一、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qū)域性)
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思想品德說課稿小學篇四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為高二哲學第四課的第一框,承擔著與第二、第三課銜接的任務,是第二課和第三課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個辯證法知識的最后總結,因此,從理論上講,該部分內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法論意義,對于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xiàn)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內容結構:
本框是按照什么是內外-內外因在事物發(fā)展中的作用-內外因是任何起到這樣的作用的邏輯組織教材的。
(三)教學目標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中,把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定性為相互關聯(lián)的三個層次,即知識、能力和覺悟。根據(jù)這一精神和本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針對學生學習哲學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為了落實雙基我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目標有)識記兩個基本概念:內因、外因。
理解一條基本原理: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jù),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掌握一種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分析問題。
2、 能力目標:(新課標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注重探究學習,結合本課實際,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
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會"和"用"。
3、覺悟目標: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自身實際,學生成長中的內外因問題,主觀努力與外部環(huán)境問題,順境逆境問題等。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
(四)教學重點
內外因在事物發(fā)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立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因為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不僅可以為下一框,更重要的是為下冊的教學奠定基礎;它既是這一節(jié)課中所學內容的落腳點,也是培養(yǎng)學生覺悟的出發(fā)點,放在整個的哲學中,它也是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原理之一;從學以致用,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來看,這一原理是對學生影響極大的基本觀點。所以必須作為重點來處理。
(五)教學難點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定為教學難點,是因為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在理解這一問題時可能會存在許多的疑點,特別是人生前途命運的具體問題,疑點就更多。如果不突破這一難點,下一框關于正確對待主觀努力與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正確對待機遇等問題的教學,就比較難取得實際教育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總體上看,正處于急劇發(fā)展、變化和成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不成熟且在變化,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獲得較好的統(tǒng)一。不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就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難以從理性的高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根據(jù)新課標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建設,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我從學生身邊是事例入手通過設計提問,創(chuàng)造氛圍,啟迪思維,層層設問,啟發(fā)學生思考和歸納,運用各種具體形象的材料將抽象的哲學原理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俗話說: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作為一堂成功的教學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學法指導中我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從生活中感悟哲理,又會用哲理指導生活。
思維訓練法——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
1、導入新課:
我首先榮幸邀請到衢州三中的一位老教師來到班級給學生簡單介紹三中發(fā)展史。以此來導入。我認為這樣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來導入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xiàn)了哲學從生活中來這一新課程理念。
2、講述新課
(1)事物的發(fā)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老教師介紹完后,我緊接著問:我們衢州三中是在不斷發(fā)展的,那么三中發(fā)展的原因是什么呢?這里我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得出許多原因,這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發(fā)言后我作適當?shù)挠涗?,并作相應的補充(教學、內部管理、區(qū)政府等)。然后我讓學生區(qū)分哪些屬于內部原因哪些屬于外部原因。以此自然得出內因外因的概念和事物的發(fā)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jù)
在此基礎上我跟蹤提問:內外因共同推動事物的發(fā)展,那它們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嗎?這樣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繼續(xù)以三中的發(fā)展為例,并設置幾個問題:學校是什么樣性質的單位,它是朝什么方向發(fā)展的?為什么學校會有這樣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這樣層層設問能夠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回答,我給學生舉了個企業(yè)的例子,并分析企業(yè)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通過這樣的示范,讓學生舉一反三同樣來說明學校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從而讓學生得出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jù)。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又順利突破了本框題的重點之一。
(3)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在學生討論過的基礎上,我提出凝問,三中的要進一步發(fā)展除了教與學等內因,其他的一些外因又起什么作用呢?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我提示,三中的發(fā)展能離開區(qū)委區(qū)政府、區(qū)文教局等的支持嗎?從而讓學生得出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因為這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內容,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確這個"條件"的含義,作為學生幫助者的教師,我為學生準備了一則材料"桔生于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并附以地圖說明,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淮南淮北不同的氣候條件,以及這些氣候條件對橘子生長的作用,淮南氣候條件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大又甜;淮北氣候不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小又酸。從而得出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對事物的變化發(fā)展起著加速或者延緩的作用。我認為這樣通過和地理知識的`結合讓學生來分析外因的作用,既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性地位,又體現(xiàn)了文科綜合的特點,并以此突破本節(jié)課的又一重點。
(4)外因是通過內因的來起作用的
明確了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后,此時學生也還是停留在知其然,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既不知道外因是如何起作用的,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為此我為學生選擇了一副漫畫:一個人想跳崖,但是又不敢跳,后來獅子的出現(xiàn),這個人就跳過去。我讓學生分析為什么剛開始在猶豫,后來又為什么跳過去了。說明外因是如何其作用的。學生分析后我總結:想條和不敢跳是內因的兩個方面,開始時想跳這方面小于不敢跳,因此這個人處在猶豫階段,既沒跳;當他后面出現(xiàn)了一頭獅子,既外因,獅子的出現(xiàn)加強了想跳這一方面,從而使想跳大于不想跳,于是這個人一躍而起。從而得出:外因是通過加強或削弱內部矛盾一方面的力量,使得內部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發(fā)生了變化,從而推動事物變化發(fā)展的。
這樣通過漫畫材料的分析既形象又直觀且有趣味性,使學生學的快,達到輕松學習愉快學習的目的。而本節(jié)課難點也突破了。
至此課的內容上完,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也為了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我準備了一個思考題:讓學生從內外因角度來談談神舟六號成功發(fā)射的原因。學生討論發(fā)言后,我進行總結。
3、課堂小結
我用課件展示內容框架,總說分說一目了然。這樣可以從整體上掌握本框內容
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哲學原理來指導生活,我為學生設計的課后作業(yè)是:通過分析上次階段性考試成敗的原因,談談如何為下次階段性考試作準備。這樣也體現(xiàn)了生活中的哲學這一理念。
整堂課的板書,主要內容由課件展示,板書主要用于記錄學生討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