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圖像的獲取與加工》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學
陳紅
“圖像的獲取與加工”是廣東省初級中學教材《信息技術》第二冊的教學內容。學生自身不同的經歷與知識背景對學習新知有不同的影響。筆者在課前通過調查,了解學生中哪些使用過或聽說過數碼相機(掃描儀),課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分組教學,盡量在每一小組內都安排有操作經驗的學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圖像的像素等基本概念;學會計算機采集、獲取圖像的多種方法。
過程與方法:掌握圖像的加工處理方法,能分析原始圖像素材,選用合適的加工處理方法進行優化,以增強其表現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從生活需求出發,把技術應用于生活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技術。
教學重點與難點
分析具體圖像選用合適的方法對圖像進行初步處理。
教學過程
一、計算機獲取圖像的方法 1.獲取圖像的途徑
師:借助計算機和圖像處理軟件,可以對圖像進行處理。用計算機進行圖像處理的前提是把圖像輸入到計算機中,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讓計算機獲取圖像?
教師在黑板中心位置板書“計算機獲取圖像的方法”,并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計算機獲取圖像的各種方法。
學生的回答有:照相機、網上下載、自己畫??,教師把學生的回答一一寫到黑板上(如圖1)。
設計意圖: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對計算機獲取圖像的各種方法和途徑進行整理,加深學生理解。
2.計算機獲取圖像的方法 師:
如何把數碼相機中的照片輸入到計算機中?
教師先安排有操作經驗的學生給同組同學介紹操作過程。了解操作過程后,學生再閱讀教材,學習操作步驟。
教師演示:用usb連接線連接數碼相機和計算機,用“復制一粘貼”命令把數碼相機中的照片復制到計算機中,在計算機中瀏覽這些照片。
以小組為單位到教師機進行實物操作,其他小組在自己的計算機上用教師提供的掃描儀模擬軟件結合教材探究掃描儀的操作。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和操作,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從數碼相機獲取圖像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實物操作,其他小組用模擬軟件操作,可以解決設備不足的問題。
二、根據需要對圖像進行簡單處理
1.瀏覽圖像,發現圖像不足
師:這是老師在旅游時拍下的照片。可惜老師的拍攝技術不高,不能充分展現這些風景的秀麗。你們覺得這些照片有哪些不足?還可能補救嗎? 師生一起用acdsee瀏覽圖像文件。教師在黑板上寫下“圖像的問題”。學生仔細瀏覽圖像,找出圖像存在的問題。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到黑板上(如圖2)。
針對圖像存在的問題,學生尋找解決辦法及具體的操作方法。最終,得出圖像處理的目的:增強圖像的表現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瀏覽圖像丈件的過程中發現某些照片存在的問題,產生加工處理圖像的需求。教師引導學生針對具體圖像進行分析,確定優化或增強圖像表現力的加工處理方案,學會發現問題,主動建立工作需求。
2.根據分析,進行圖像處理
師:看來大家對這些圖像的處理方案已心中有數了,那就嘗試用acdsee幫老師把這些照片中的風景變得更加美麗吧。
學生根據前面分析的方法與步驟,對不同的圖像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用acdsee軟件進行圖像處理(具體操作方法參考教材或教師提供的動畫演示)。
在講解保存修改后的圖像文件部分,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分解。
(1)介紹圖像文件的四種類型及適用范圍。
(2)在保存圖像文件時,選擇“另存為??”,把同一個圖像保存為.jpg、.gif、.bmp、.tif四種不同的圖像文件類型。
(3)比較生成的四個圖像文件的屬性,特別是文件大小的區別。
學生對某張圖像進行藝術化處理,得到類似懷舊照片的效果。教師建議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完成提高任務:綜合運用acdsee提供的功能,進行技術創新,制作出富有創意的效果。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實踐,及時發現學生碰到的問題,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把同一個圖像保存為不同圖像類型的實踐,體會到不同圖像文件類型的區別,從而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類型保存圖像。為水平較高的學生設置了提高任務,引導他們去探索圖像處理的更多技巧與方法,產生技術創新意識。
3.交流分享評價
學生之間共享欣賞處理后的圖像,評價其他學生的作品并能給予他人創作建議。在交流中,教師提醒學生發現并學習其他學生值得學習的技巧。
設計意圖:主動建立;作需求,并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圖像處理方式對圖像進行適當處理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慢慢地積累,更需要在交流中互相學習。此環節就是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以便互相學習長處,共同進步。
三、圖像與像素的關系
教師展示一幅圖像,采用放大功能進行放大果圖像越來越模糊。
師:為什么圖像放大后會變模糊?變成什么了?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發現圖像變模糊是因為每個點在放大過程中,變成了方塊,因此圖像變模糊了。讓學生查閱教材,理解這些方塊是什么,從而引出圖像與像素的關系,使學生直觀地了解了圖像是由像素組成的,所以放大圖像會產生失真現象,了解相片像素與沖印相片大小的關系。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并演示碰到的問題,引導學生用教材中的知識束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四、總結技術,評價使用的工具
教師展示事先制作好的概念圖,回顧本課要點:計算機獲取圖像的方法、圖像與像素的關系、圖像處理的常用方法、圖像文件的常見格式等。留下思考問題:還有哪些你想對圖像加工處理,但acdsee沒有提供的功能?
點評:
本課內容在教學實踐中一直是難于處理的部分。受設備限制,學生不可能人手一臺數碼相機、掃描儀進行學習實踐。即使解決了設備問題,對于不同的品牌、型號,操作力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不必拘泥于詳細的操作步驟。本教學設計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思考獲取數碼圖像文件的途徑,理清思路后再分組,由有使用經驗的學生帶領其他學生 到教師機上操作數碼相機以獲取圖像,并充分利用時間,讓其他小組對照教材利用模擬軟件探究掃描儀的使用,很好地解決了設備的問題,也較好地把握住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本課內容另一個教學實踐中難于處理的部分是圖像的加工。學生往往會為技術而技術,在需求并不明確的情況下,純粹為了技術而把拿到的圖像或調一下色彩或裁剪一通。這樣只能把學生培養成為沒有主動需求的“技術機器”式人才。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提供一組有拍攝缺陷的照片,引導學生先對圖像的缺陷或不足進行分析,決定具體的修改加工方案才動手操作,所有工作目標明確、需求清晰,為增強圖像的表現力而加工處理,避免了只為學習技術操作步驟而進行的無意義操作。
只有從問題需求出發,根據需求選擇技術,選擇軟件、解決問題,才有可能發現工具的局限和不足,從而討論所用信息技術工具的優缺點,超越軟件,提出可能的技術改進建議,形成技術創新意識。本教學設計無疑為落實這樣的教學理念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鑒的案例。
(點評人:
廣東電白縣教育局教研室
劉
敏)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6年第12期
《圖像的獲取與加工》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5.3.2 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用在操作過程中理解 photoshop 的合成數字化圖像的原理,掌握 photoshop 常用的選擇工具(矩形選擇工具、魔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移動工具、圖形的變換、圖層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基本操作后,培養學生獨立探索,擴展學生思維能力空間,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賞美情操。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感受體驗生活的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操。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通過一個實例對圖像的加工和合成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雖然篇幅很短但其中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卻不少。通過思考感覺有必要對教材進行改動,從現實生活入手,找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進行加工。
重點 了解圖層的概念,掌握圖像合成的基本方法。難點
1、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審美能力在課堂中的實現; 教學處理
與其講一個簡單圖像的合成,不如搜集較多的學生感興趣的圖片,給學生多個空間,讓學生將自己學到的技巧應用到各個畫面,成就感體現出來,學生自然愛學。
硬件 機房
軟件photoshop 教學環境:信息技術機房 教學方法:講授法,任務驅動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一系列精美圖像(展示圖像)
師:那么我們怎樣去實現圖像信息加工?
二、授新課
(一)數字化圖像獲取途徑:
a:使用數碼相機拍攝(最常見的方法): 前期準備,拍攝,后期工作。
b:使用掃描儀獲取(書籍、雜志等)
c:從網絡或數字化資源庫獲取(網絡、光盤等)
(二)圖像的加工工具 a.b.c.簡易型圖像軟件:畫圖
普及型圖像軟件:acdsee、flash 專業型圖像軟件:photoshop、autocad
(三)圖像的設計 a.b.c.d.e.(四)、圖像加工工具——photoshop 簡單介紹photoshop工作界面
菜單欄、工具欄、工具箱、還有一些特定的浮動窗口如導航窗口、顏色窗口、圖層窗口等
考慮創意、構圖、色彩 選擇制作方法和工具 具體的制作過程
考慮圖像所針對的人群,符合他們的接受能力、審美意識、社會心理、習俗和禁忌。
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
制作思路:將這些圖像的精華部分“剪”出來,然后進行合成,并 對整個圖像進行進一步地加工和渲染。
1、新建800×800像素的空白圖像,并保存 第一步:文件—新建
2、根據圖片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摳圖工具 矩形選框工具、魔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
魔棒工具 :一種常用的選區工具,可以選擇圖像和背景色色差明顯,背景色單一,圖像邊界清晰按住shift鍵可增加選,alt鍵減小選區 疑惑:背景不單調該如何處理?
磁性套索工具: 圖像邊界清晰、能自動識別圖像邊界,并自動黏附在圖像的邊界上
3、重新命名各圖層。雙擊圖層名稱—重命名
圖層的概念:通俗地講,圖層就象是含有文字或圖形等元素的膠片,一張圖層張按順序疊放在一起,組合起來形成頁面的最終效果。圖層可以將頁面上的元素精確定位。圖層中可以加入文本、圖片、表格、插件,也可以在里面再嵌套圖層
4、調整圖像大小。編輯——自由變換——變換后——回車確認;
5、保存作品
文件——存儲為——存儲對話框 ⑴、將作品以psd格式保存
⑵將作品以jpg格式保
強調:
a.b.c.d.打開文件時,可以框選中兩個文件同時打開; 魔棒選中,讓學生自行說出“選擇——反選”;
強調:不能用魔棒工具將摳選出的人物拖入新層;應該用工具拖入新層; 編輯——自由變換——變換后——回車確認;
拓展:shift+選擇工具=加選范圍;
alt+選擇工具=減選范圍;
6、重新命名各圖層
雙擊圖層名稱
(五)學生上機練習
創設一副合成圖片。要求:
1.主題自擬
2.運用2種摳圖工具,將2張圖片合成一幅圖像
3.以新穎、美觀、大方為主要標準其余可以自己發揮想象力。
學生繼續操作,完善作品,教師巡視指導并挑選幾位學生的作品。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
(六)德育滲透教育:
問題:如今我們有了對圖像合成的一點思考,又具備了合成的基本技術,我們要怎樣運用技術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面對許許多多的加工的圖像,它美化了我們的生活,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起到宣傳的效果,生動直觀顯示作者想表現的意圖,但有時它也欺騙了我們
課件演示:① ps人物
展示小胖原形照片被ps后,極其可笑。假設網絡中被惡搞的相片主人是你,那你會怎么想呢? ②華南虎假照事件(“周老虎”事件)
實際該虎為年畫虎,將年畫虎放在樹下拍攝出來,然后進行加工處理。最后周正龍被判刑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緩期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
總結:從以上圖像中,我們可以知道圖像的合成技術猶如一把雙刃劍,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所以我們要全面的去看待這門技術,用好它!
(七)歸納總結
1、了解圖像處理工具photoshop的一些操作。
2、學會了用photoshop制作簡單的海報。
《圖像的獲取與加工》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設計內容
《圖像采集與加工》中圖像的格式與類型,兩節課之間的承前啟后
設計思路
打破原有課程順序,用一節課時間讓學生體驗圖像加工的魅力,在課堂結束前,利用保存文件時文件格式的選擇講解圖像的格式,且利用保存時圖像品質選擇,選擇“低”與“最佳”,做出比較,有出現失真,引出下節課內容圖像的類型點陣與向量。
理論基礎
體驗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前期工作
ps圖片展示(班級自己學生的ps圖片結尾,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1、photoshop軟件
2、圖像的采集
3、圖像的合成學生興趣點
將自己與喜歡的名人進行合成二、本微課設計點
4、圖像的格式
任務三:
(1)保存圖像,以源文件格式“”保存與桌面
(2)將圖像另存,以“”及“”保存與桌面,三幅圖像的大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分析:
如果課程開始直接講解圖像的格式,學生不能很好理解,對老師講的bmp、jpg沒有具體的概念,相當于聽了桌子、椅子,不能將bmp、jpg與圖像聯系起來。
所以,在前面將學生興趣點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后,并且自己已經有了獨立完成且喜歡的作品后,對圖像有一定認知的情況下,通過保存操作,理解圖像有哪些格式及其區別,學生能夠接受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
學生搜索信息,表達自己的體驗,教師最后總結
bmp、jpg、gif、psd、png概念及之間的區別
5、圖像的類型
任務四:
將圖像另存為jpg格式時,將圖像品質修改為如圖,注意圖像畫質的細微變化及存儲空間的變化。
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分析
此時已到課程結尾處,學生保存的時候還會遇到一個問題,即圖像品質的選擇,多數情況下,我們只是選擇最佳就過去了,但是為了下節課做準備,此處要求學生選擇低與最佳,做出比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留下懸念。下節課開始即可提出疑問,并且比較向量與點陣圖的放大效果。
《圖像的獲取與加工》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獲取圖像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性學科,除了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讓學生在掌握必備操作技能之余還要重視培養其應用和創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使每一項教學活動都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獲取圖像》這節課重點體現對photoshop軟件的學習。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可以利用多種渠道獲取圖片,掌握獲取圖片的幾種常用方法,熟悉photoshop軟件,初步使用photoshop,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任務的完成,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并逐步提高學生的相互協作能力、處理能力和創新意識等等。
在“認識photoshop”環節,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嘗試操作等方式熟悉photoshop界面,了解工具的使用規律:怎樣選擇工具,怎樣設置工具屬性等等;再用“繪制簡單圖形”的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常用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對photoshop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后,通過制作“生活中的標志”圖,目的是讓學生應用工具,進行photoshop繪制圖像的過程和方法體驗。在此過程中,通過教具的演示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圖層”在繪制圖像方面的優勢。
教學設計從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出發,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展現了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課堂中得以充分應用,整個教學過程真實、扎實、樸實,各環節的學習力求讓學生都能親歷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過程,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獲,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教師定位準確。整節課中,教師不是在做一個說教者,而是借用書本和學生的探索來進行知識的傳授。“獲取圖像”作為本單元的開篇課節,涉及的概念和操作較多;尤其是photoshop與學生熟悉的“畫圖”軟件相比,無論界面還是操作方法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對學生的認知和學習造成了障礙。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
2、教學過程清晰。教師在教學結構的設計中主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先展示比較引入主題,然后進行具體的操作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變化,并安排學生自主實踐,最后由學生進行交流評價。主要內容層層遞進,將不復雜的內容教出了新意,使課堂呈現出輕松活潑的局面。
3、營造情境,激發興趣。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情境營造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不斷地探究。教師在一開始就通過生動的語言講授把學生帶進希望學習的情景中,在教學中又通過設置各種問題和練習,不斷為學生營造學習的環境,調動學習興趣。
4、自練自悟、自主學習。我們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要學會利用好我們的課本,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5、積極主動,合作探究。有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課堂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盡可能為學生創造交流學習的條件。但是本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對學情把握不準確,給學生傳授知識過多。導致后面的圖層練習中時間較少,對于圖層理解沒有過多的時間去交流。
2、學生在完成制作后,互評的引導不夠好。互評結束后直接下課,沒有給學生留下延伸作業。
今后我將繼續努力,博采眾長,刻苦鉆研,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要多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努力創造條件,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驅使學生向無數次的成功前進。
《圖像的獲取與加工》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圖像的獲取與加工》教案
南城一中
萬國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圖像的像素等基本概念;學會計算機采集、獲取圖像的多種方法。
過程與方法:掌握圖像的加工處理方法,能分析原始圖像素材,選用合適的加工處理方法進行優化,以增強其表現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從生活需求出發,把技術應用于生活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技術。
教學重點與難點
分析具體圖像選用合適的方法對圖像進行初步處理。
教學過程
一、計算機獲取圖像的方法 1.獲取圖像的途徑
師:借助計算機和圖像處理軟件,可以對圖像進行處理。用計算機進行圖像處理的前提是把圖像輸入到計算機中,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讓計算機獲取圖像?
教師在黑板中心位置板書“計算機獲取圖像的方法”,并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計算機獲取圖像的各種方法。
學生的回答有:照相機、網上下載、自己畫??,教師把學生的回答一一寫到黑板上(如圖1)。
設計意圖: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對計算機獲取圖像的各種方法和途徑進行整理,加深學生理解。
2.計算機獲取圖像的方法
師:
如何把數碼相機中的照片輸入到計算機中?
教師先安排有操作經驗的學生給同組同學介紹操作過程。了解操作過程后,學生再閱讀教材,學習操作步驟。
教師演示:用usb連接線連接數碼相機和計算機,用“復制一粘貼”命令把數碼相機中的照片復制到計算機中,在計算機中瀏覽這些照片。
以小組為單位到教師機進行實物操作,其他小組在自己的計算機上用教師提供的掃描儀模擬軟件結合教材探究掃描儀的操作。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和操作,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從數碼相機獲取圖像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實物操作,其他小組用模擬軟件操作,可以解決設備不足的問題。
二、根據需要對圖像進行簡單處理
1.瀏覽圖像,發現圖像不足
師:這是老師在旅游時拍下的照片。可惜老師的拍攝技術不高,不能充分展現這些風景的秀麗。你們覺得這些照片有哪些不足?還可能補救嗎? 師生一起用acdsee瀏覽圖像文件。教師在黑板上寫下“圖像的問題”。學生仔細瀏覽圖像,找出圖像存在的問題。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到黑板上(如圖2)。
針對圖像存在的問題,學生尋找解決辦法及具體的操作方法。最終,得出圖像處理的目的:增強圖像的表現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瀏覽圖像丈件的過程中發現某些照片存在的問題,產生加工處理圖像的需求。教師引導學生針對具體圖像進行分析,確定優化或增強圖像表現力的加工處理方案,學會發現問題,主動建立工作需求。
2.根據分析,進行圖像處理
師:看來大家對這些圖像的處理方案已心中有數了,那就嘗試用acdsee幫老師把這些照片中的風景變得更加美麗吧。
學生根據前面分析的方法與步驟,對不同的圖像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用acdsee軟件進行圖像處理(具體操作方法參考教材或教師提供的動畫演示)。
在講解保存修改后的圖像文件部分,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分解。
(1)介紹圖像文件的四種類型及適用范圍。
(2)在保存圖像文件時,選擇“另存為??”,把同一個圖像保存為.jpg、.gif、.bmp、.tif四種不同的圖像文件類型。
(3)比較生成的四個圖像文件的屬性,特別是文件大小的區別。
學生對某張圖像進行藝術化處理,得到類似懷舊照片的效果。教師建議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完成提高任務:綜合運用acdsee提供的功能,進行技術創新,制作出富有創意的效果。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實踐,及時發現學生碰到的問題,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把同一個圖像保存為不同圖像類型的實踐,體會到不同圖像文件類型的區別,從而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類型保存圖像。為水平較高的學生設置了提高任務,引導他們去探索圖像處理的更多技巧與方法,產生技術創新意識。
3.交流分享評價
學生之間共享欣賞處理后的圖像,評價其他學生的作品并能給予他人創作建議。在交流中,教師提醒學生發現并學習其他學生值得學習的技巧。
設計意圖:主動建立;作需求,并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圖像處理方式對圖像進行適當處理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慢慢地積累,更需要在交流中互相學習。此環節就是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以便互相學習長處,共同進步。
三、圖像與像素的關系
教師展示一幅圖像,采用放大功能進行放大果圖像越來越模糊。
師:為什么圖像放大后會變模糊?變成什么了?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發現圖像變模糊是因為每個點在放大過程中,變成了方塊,因此圖像變模糊了。讓學生查閱教材,理解這些方塊是什么,從而引出圖像與像素的關系,使學生直觀地了解了圖像是由像素組成的,所以放大圖像會產生失真現象,了解相片像素與沖印相片大小的關系。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并演示碰到的問題,引導學生用教材中的知識束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四、總結技術,評價使用的工具
教師展示事先制作好的概念圖,回顧本課要點:計算機獲取圖像的方法、圖像與像素的關系、圖像處理的常用方法、圖像文件的常見格式等。留下思考問題:還有哪些你想對圖像加工處理,但acdsee沒有提供的功能?
點評:
本課內容在教學實踐中一直是難于處理的部分。受設備限制,學生不可能人手一臺數碼相機、掃描儀進行學習實踐。即使解決了設備問題,對于不同的品牌、型號,操作力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不必拘泥于詳細的操作步驟。本教學設計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思考獲取數碼圖像文件的途徑,理清思路后再分組,由有使用經驗的學生帶領其他學生 到教師機上操作數碼相機以獲取圖像,并充分利用時間,讓其他小組對照教材利用模擬軟件探究掃描儀的使用,很好地解決了設備的問題,也較好地把握住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本課內容另一個教學實踐中難于處理的部分是圖像的加工。學生往往會為技術而技術,在需求并不明確的情況下,純粹為了技術而把拿到的圖像或調一下色彩或裁剪一通。這樣只能把學生培養成為沒有主動需求的“技術機器”式人才。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提供一組有拍攝缺陷的照片,引導學生先對圖像的缺陷或不足進行分析,決定具體的修改加工方案才動手操作,所有工作目標明確、需求清晰,為增強圖像的表現力而加工處理,避免了只為學習技術操作步驟而進行的無意義操作。
只有從問題需求出發,根據需求選擇技術,選擇軟件、解決問題,才有可能發現工具的局限和不足,從而討論所用信息技術工具的優缺點,超越軟件,提出可能的技術改進建議,形成技術創新意識。本教學設計無疑為落實這樣的教學理念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鑒的案例。
(點評人:
南城一中教務處
劉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