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美巾幗奮斗者主要事跡篇一
1979年,58歲的李桓英第一次來到這里,就被眼前的情景所深深震撼。在當時的中國地圖上,根本找不到這樣一個村莊。村民都是自發聚集的麻風病人及家屬,進村寨,需要穿越七八里、只容一人躋身的羊腸小路,還要涉險繞行深達十余米的懸崖峭壁。在那里,她見到了大量禿手禿腳、眼睛無法閉合、老鼠咬了都察覺不到的晚期病人。村寨中麻風患者的悲慘處境,讓李桓英隱隱心痛。
由于我國當時普遍采取對麻風病人實施隔離治療的方式,麻風病院多建立在郊外偏遠地區。醫生探望病人需戴口罩、手套,身穿隔離衣、橡膠鞋,發藥時,許多醫生站在一米外,只敢用棍子把藥捅到病人的身邊。而讓李桓英感到心酸的是,社會上對麻風病人的歧視與排斥,已經到了對麻防醫務人員也要退避三舍的地步。她體會著病人的痛楚,也迫切地想要改變這樣的現實。
之后,她多次趕赴印度、緬甸、馬來西亞等麻風重災區,并前往麻風病研究先進國家學習訪問。她了解到,世界衛生組織正在倡導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實施多種藥物聯合化療治療麻風病。藥物配方已經完成,但是缺乏臨床實驗數據支持。1982年,她向世界衛生組織遞交了一份關于中國麻風病情況的詳細報告,隨即,在中國進行聯合化療的實驗項目得到了批準。
科學至上良藥濟人
1983年春節剛過,李桓英如愿帶著從世界衛生組織爭取來的一百份聯合化療新藥,抵達云南省勐臘縣。經過一個月的檢查、確診,李桓英設計的短程聯合化療現場實驗正式開啟。她一戶一戶敲開麻風病患者的家門,親手把藥送到試點病人的手中,甚至看著他們服用后,才仔仔細細記錄下病情變化。
不止吃住在麻風寨,李桓英還親自給病人喂藥、打針,有時,他們還會結實的握手、大力的擁抱。有的病人因長年臥床不起、大便干燥,她干脆上手,給病人通便。心理還來不及準備,這位來自北京的女醫生便收獲了當地人的信任與歡迎,而她仿佛也絲毫察覺不到,自己已經62歲了。
根植厚土向陽綻放
李桓英的勇敢和執著,或始于她求學時期的往來行旅。18歲,她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因上海淪陷,學校搬遷至昆明,后又移至位于宜賓長江下游的李莊。
李莊時期,同濟大學在童第周的倡導下,提出了學生要做“萬人之醫”的口號,即“有所創造,有所發明,許多人照你的方法治好病人,就是一人頂萬人的作為”。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李桓英的心中也被播撒了同樣的火種。
同一時期,李桓英的祖父李慶芳,為了解救30余名八路軍戰士,被日軍囚禁四十多天后于悲憤中病逝。也許,李桓英自己都不曾意識到,如祖父一樣,那憂國憂民的家國之情,回響竟如此嘹亮,早已深深刻入她的骨髓。
因為悲憫所以勇敢
由于山高路險、道路崎嶇,在深入麻風村的途中,李桓英數次遇險,兩次翻車,兩次翻船,雙側鎖骨和肋骨都曾摔斷。然而,誰都不能阻擋,她仍要前行的腳步。經過兩年時間的治療,云南省勐臘縣的麻風病患者全部被治愈。1990年潑水節,李桓英換上村民親手縫制的傣家裙,為她的老朋友們,送上誠摯的祝福。這一天,她和村民們一起舞蹈,為這個行政村取下一個浪漫的名字——“曼喃醒”,意思是“新生的山寨”。“短程聯合化療方法”立即在更多的麻風村開始推廣,李桓英則長期奔波在云、貴、川的貧困邊遠地區,7個地州、59個縣,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1994年,李桓英的治療方案被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推廣。1996年,她又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李桓英的工作并沒有停止,她帶著研究人員又開始進入分子生物學領域研究麻風菌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追隨信仰向光而行
整整40年,李桓英都在為“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而奔走。2016年9月,第十九屆國際麻風大會在北京召開,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這一年,95歲的她做了一個決定——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李桓英看來,“入黨和做研究一樣,都是追求真理。”她直言此生工作從未止息,“如果能活到100歲,我就還有5%的人生可以跟黨走, 我也會為醫學事業繼續奮斗。等到舉行葬禮的那一天, 我希望自己的身上能蓋上鮮紅的黨旗。”
最美巾幗奮斗者主要事跡篇二
路生梅大學畢業之際,正值知識青年下鄉熱潮。當時,黨中央向大學生發出號召“服從祖國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作為一名大學生,路生梅積極響應號召,毅然投身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佳縣。當時,佳縣的條件異常艱苦,醫院喝的水是由毛驢馱的黃河水,每天只定量供給一瓢。冰冷的土炕、飛奔的跳蚤、對家人的思念……“想到陜北苦,但沒想到如此之苦”。面對巨大的生活落差,她也曾偷偷哭過,但她始終牢記責任與信念,一次次擦干眼淚后,選擇了堅持。
生活條件尚且如此,更不要提醫療條件了。據路生梅回憶,一個大雪紛飛的清晨,她背著藥箱,一路摔了四十多跤,來到十幾里外的崔家畔村出診。檢查后發現,這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麻疹性肺炎。經過兩天的救治,孩子病情逐漸趨穩,她又在村里排查出5個類似癥狀的孩子,并將他們集中在一個房間治療,隔斷了傳染源。一名孩子的母親偷偷地打量著路生梅穿的鞋子,在油燈下一針一線納了一雙千層底棉布鞋,臨走時含淚送給這位救命恩人。那雙鞋子,路生梅一直沒舍得穿,它是佳縣人民淳樸善良的見證。
經歷一次次的生死營救,找她看病的老鄉越來越多,年輕的路生梅陷入了沉思。“如果自己離開這里,這些病人該怎么辦?”思前想后,一個影響她一生命運的選擇愈加堅定。1984年,她毅然向黨組織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親手寫下了“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莊嚴承諾。
初心不改 一心為民甘奉獻
路生梅從全科醫生到兒科主任,再到醫院副院長,在路生梅眼里,病人就是她的親人。一個“百日咳”的嬰兒病情危重,反復窒息,路生梅口對口進行吸痰,反復人工呼吸40多次,孩子終于得救了。一個腸穿孔病人,她連續救治8個小時后轉危為安,勞累過度的路生梅卻昏睡了一天一夜……這樣的危急時刻,路生梅不知經歷了多少次,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找路生梅看病花錢少,她自己搭配的中藥更是經常不收錢,花幾毛錢看好病的故事在佳縣坊間廣為流傳。
路生梅在佳縣可謂家喻戶曉,忙忙碌碌幾十年,這座小城少說也有一半人找她看過病,有的家庭甚至是四代人。僅退休后的這20多年里,她義診的患者就超過10萬人次。
改革開放后,和路生梅一起下派基層的大學同學通過各種途徑大都回到了北京或去往其他大城市,路生梅也不是沒有機會。80年代,她在北京協和醫院以及西安一些大醫院進修時,當地看準了她的業務技能,高薪極力邀請,但她心里深深印著“我不能去,佳縣群眾需要我”的“拒簽書”,一次次放棄了回大城市的機會。
再次承諾 為黨工作無期限
1999年,操勞30多年的路生梅退休了,但慕名前來家里看病的群眾卻絲毫沒有減少。子女們心疼她,勸她辛苦了半輩子,也該歇一歇了,但路生梅卻說:“這些看病的群眾哪個不是奔著我來的,作為醫生不給他們治病,顯然是不可能的。”一些西安、榆林的專科醫院也紛紛伸出橄欖枝,前來高薪聘請她,都被她一一婉拒。為了方便群眾看病,路生梅索性再次回到縣醫院,每天除了在醫院義務坐診,還得應對家里絡繹不絕的看病群眾,接二連三的問診電話更是令她應接不暇。即使再忙,路生梅還是那張熟悉的笑臉,用夾雜著陜北土話的京腔耐心與患者交流。不知不覺,又是二十多年的堅守。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76歲高齡的路生梅向佳縣人民醫院黨支部遞交了一份請戰書,寫下了這樣一段感人至深的話語:“如果咱醫院組織救援隊,我要參加,無論奔赴哪里,無論生死,我都要參加,因為背上有責任,心里有使命,因為我是中國醫生。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給患者,留給年輕的同行們。”路生梅主動請纓、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念、奮勇前行。
最美巾幗奮斗者主要事跡篇三
3月7日,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中央宣傳部、全國婦聯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2022年“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10位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入選2022年“最美巾幗奮斗者”,其中就有一位來自廣東,她是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
從技術小白到天河二號副總設計師
入選2022年“最美巾幗奮斗者”的盧宇彤是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她從事國產超級計算機系統研制近30年,從技術小白成長為天河二號的副總設計師,親歷了中國超算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她帶領團隊在面臨一系列技術封鎖的情況下,通過艱苦攻關,在超算并行軟件和應用研究中,取得了多項具有世界級水平的重要創新與突破,成功研制了銀河、天河系列國產超算系統,其中由盧宇彤擔任副總設計師的天河二號奪得世界超算500強六連冠,打破了美日長期對世界超算頭把交椅的壟斷,改寫了超級計算的世界格局,她本人也代表團隊六次站上世界超算最高領獎臺。
她研發的世界領先的 “星光”超算融合應用平臺和世界上性能最高的新型架構并行文件系統等,使廣州超算成為全球用戶最多、應用范圍最廣的超算中心之一,位列“世界最具應用影響力超算中心”前五。
堅持:“憑的是對這份事業的信念”
在世界各國競相爭奪超算制高點的背景下,盧宇彤發揮自身在超算領域的合作基礎和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把握話語權。2017年,她成為中國首位、世界唯一的女性國際超算大會(isc)會士,2019年,她成為isc40多年來首位女性大會主席,推動中國超算走向世界,使國家超算廣州中心成為我國超算對接世界的橋頭堡,向世界展現中國女科學家的卓越能力與風采。
盧宇彤表示,超算是解決國家和區域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挑戰性問題不可或缺的國之重器,是世界各國和地區在信息時代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中國超算取得如今的發展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幾代中國超算人的共同努力和奮勇拼搏,以及與時間賽跑的毅力和勇氣。”
2016年,盧宇彤來到廣東擔任國家超算廣州中心主任,從超算系統研制的幕后來到了超算應用的前臺,開啟了直面國產超算應用挑戰的新征程。
30年來,盧宇彤一直保持攻堅克難的信心和決心。“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憑的是對工作的熱愛和對這份事業的信念,我們堅信能夠做好國產超算系統,也能夠做好國產超算的應用。”盧宇彤表示,她的愿望就是讓超算服務更多的行業和領域,支持更多領域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