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pdf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人教版篇一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功率》
一、
教學
內容分析1.內容與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塊“物理2”中涉及本節的內容標準是“理解功率,關心生產和生活中常見機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義”。要求學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會進行功率的計算;會分析汽車發動機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和速度的關系;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測量人在某種運動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很廣,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富有實際意義。發展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節課的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物理研究方法,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讓學生體會用比值方法來建立一個新物理概念。機車起動過程的分析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綜合運用動力學知識和功率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設計測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實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體驗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功率的實際意義,理解功率概念。
(2)從功率概念的定義,體會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3)理解功率與力和速度的關系。會利用功率的兩個公式來解釋現象和進行計算。
(4)了解平均功率、瞬時功率、額定功率、實際功率區別和聯系。
(5)具有敢于發表自己觀點,堅持原則,善于合作的良好
習慣。
3.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理解功率的概念;難點是理解功
率與力、速度的關系,瞬時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計算。
二、案例設計
(一)新課引入
問題:人們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機械來做功,這與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請舉例說明。(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身邊生活尋找做功事例,并思考機械與人或畜力做功的差異。)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人們十分關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機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分析一些生產事例、工作場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圖片。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通過多媒體手段更生動地展示這些畫面和情景,使學生對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為形象和具體的認識,從而為建立正確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事例:①挖土機與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務,人花的時間要長得多。②建筑工地上要把磚塊或水泥等建筑材料搬到樓頂上,起重機和搬運工相比,起重機要比工人快得多。③從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機比人工要快得多④家住在高樓(如8層),乘電樓比走路要快得多。⑤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等等。列舉生產、生活中發生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功率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無處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說明: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有關事例,形成初步共識:人們選用機械來做功時,不僅要考慮做功多少,還要考慮機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機做功比人快;大卡車比拖拉機做功快;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車比搬運工人做功快;抽水機比轆轤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通過一個實際問題,具體數據,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做功的快慢。如在某高樓建筑中需要搬運一批磚頭
到一高層上,在搬運磚頭過程中,起重機和搬運工人的生產記錄情況如下表所示:
師:不同的機器或物體做功有快有慢,如何來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請同學們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比較物體做功快慢?討論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預測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①選擇相同時間,比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②選擇做相同的功,比較做功的時間長短,時間長的,做功就慢。
③類比“速度”的定義方法,用做功和完成這些功所花的時間的比值來定義“功率”。
說明: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可能有問題或不完整,教師應鼓勵學生在交流中補充完善自己的認識。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類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義方法,體會比值法定義功率概念。
(二)新課教學
1.功率
(1)定義式:物理學上用物體所做的功w與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t的比值,作為在該時間內物體平均做功快慢的量度。即 p=w/ t(2)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單位:教師請一位同學正確地說出公式中各個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單位。
p:功率,單位:瓦(w),常用單位還有千瓦(kw)
w:力所做的功,單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時間,單位:秒(s)單位換算:1kw = 1000 w1w=1j/s(4)功率是標量,功率表示做功過程中能量轉化的快慢。
(5)討論與交流:
小實驗:把一枚硬幣放在書的封面上,打開書的封面形成一個斜面,并使硬幣開始下滑。請同學仔細分析一下,在下滑的過程中硬幣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負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傾角增大,情況會有什么變化?傾角增大時,功率是否也增大?
提示:①比較不同傾角時的功率,應注意硬幣開始下滑處的高度應相同。討論功率時須指明哪個力的功率。②實驗的分析討論,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個力的平均功率。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義式,在理論上進行的推演,使思維更加嚴密。
(6)認識一些常見機械做功功率
①汽車發動機:5×10 w ~ 15×10 w ②摩托車約2×10 w ③噴氣客機約2×10 w ④火箭的發動機約 1×10 w ⑤ 人的平均功率約 1×10 w,優秀運動員短時間內的功率可達1000w ⑥人心臟跳動的功率 1.5w左右 ⑦萬噸巨輪 10w以上 ⑧藍鯨游動的功率可達350kw 等等。61324438 2.功率與力、速度的關系
思考與討論:一部汽車載重時和空車時,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駛,試討論這兩種情況下汽車的輸出功率是否相同?為什么?
預測學生會回答:
①載重汽車與地摩擦力較大,牽引力也大,由于行駛速度一樣,故相同時間內,載重車的牽引力做功較多,所以載重汽車的輸出功率較大。
②載重汽車行駛得比空車慢,因此功率較小。
③載重汽車比空車費力,因此載重車的輸出功率較空車時要大些。
說明:上述分析討論的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功率與力和速度有何關系。學生分析可能會出現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師要參加到學生的討論分析中,幫助、啟發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
(正確的回答應是①)。教師根據課堂需要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如汽車在上坡和下坡時功率、速度和牽引力會怎樣變化?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牽引力的功率。(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功率定義式進行推演,培養良好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思維習慣)
提出問題:某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其在牽引力大小為f,運行速度為v,試求此時汽車牽引力f的功率為多少?
注意引發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應用功和功率的定義式進行分析和推導。
課堂分析結果: p=f〃v
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體運動速度v的乘積.。注意:這里的f是速度v方向上的作用力。
分析討論:由v=s/t求出的是物體在時間t內的平均速度,代入公式p=fv求出的功率是f在時間t內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夠小,則v表示瞬時速度,此時由p=fv求得的功率就是f在該時刻的瞬時功率。即當v為平均速度時,求得的功率就是平均功率,v為瞬時速度時,求得的功率就是瞬時功率。
(1)
總結
:①平均功率p=fv(v是平均速度)
②瞬時功率p=fv(v是瞬時速度)
③如果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由于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相等,故此時平均功率等于瞬時功率。交流討論問題:由求出的是瞬時功率還是平均功率?
學生小組討論后得出:由公式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該力在t時間內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求出功率是平均功率。
(2)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認識
問:人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車做功那樣快呢?汽車做功能否像飛機做功那樣快呢?人如果做功過快,會產生什么后果呢?汽車超負荷運轉會產生什么后果呢?(人做功過快,會引起疲勞、甚至受傷、生病等,汽車超負荷工作會造成發動機熄火或燒毀。)
問:奧運長跑運動員能否用100米短跑的速度來完成5000米的賽跑路程呢?為什么?
提示:奧運比賽是一種挑戰運動局限的比賽,人與機器一樣,不能長時間超負荷運動,短跑運動員在100米賽跑中,時間不過是十幾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時運動員的輸出功率是正常時的數十倍。在5000米的長跑運動中,運動員不可能長時間超負荷運動,因此長跑運動員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賽跑那樣的速度。
說明:此問目的在于學生通過思考自己身邊所熟悉的問題,認識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義。
①額定功率:指動力機械在長時間正常工作時最大輸出功率。也是機械發動機銘牌上的標稱值,額定功率是動力機械重要的性能指標,一個動力機械的額定功率是一定的。
②實際功率:機械在運行過程中的功率是實際功率,實際功率可以小于額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額定功率(稱滿負荷運行),但不能大于額定功率,否則會損壞機械。③很多機械的銘牌上都標有這臺機器的額定功率,請同學將家里的電器設備上的額定功率都記錄下來,并計算家里的每部機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電能?哪一部機器最耗電?請與同桌同學進行交流。
(3)汽車發動機的功率一定時,牽引力與速度的關系
當汽車輸出功率一定時,根據公式p=fv可知,物體的運動速度v與牽引力f成反比,如果汽車需要較大的牽引力,就必須減小運動速度。
思考:汽車以額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駛時,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較徒的上坡路段,汽車司機要做好什么調整,才能確保汽車駛到坡頂?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①加大油門,汽車可順利到達坡頂。②汽車要換檔,才能順利駛到坡頂。
師生共同分析:①根據p=fv 知,汽車以額定功率行駛,因遇上坡路段,汽車所需的牽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駛速度不變,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門,只會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超過額定功率),發動機將因超負荷而過熱損壞。②這是一種正確的操作方式,當司機將發動機的速度檔位調低后,速度減少了,牽引力加大了,只要牽引力足夠,汽車便可順利上坡。
思考:汽車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獲得更大的行駛速度?
3.學生進行測功率活動。(建議課后安排)
問題:如何才能知道在某種運動中自己做功的功率呢?請同學設計一個測量方案,并進行實際測量。說明:應激勵積極思考、設計可行方案,動腦動手,體驗科學實驗方法和感受實驗成果的喜悅。實驗方案舉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來進行設計實驗)
方案1:學生快速跑上樓,來測量做功的最大功率。
方案2:估算學生自己平時上樓或爬山過程的功率。
方案3:設計沿某一竹桿或樹桿上爬一定的高度,來測量做功功率。
方案4:利用跳繩運動,來測量做功功率。
方案5:測算自己舉起杠鈴時的最大功率(需要同學的幫忙)
說明:①有關實驗方案、原理、器材、數據的測定及同學協作等,都應放手讓學生自行討論、分工,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給學生以合作交流的機會。
②方案選定后,要注意引導學生如何求功和功率,需要選擇哪些實驗器材,測量哪些物理量?測量是否存在誤差問題,如何才能較準確地測量。
③根據學生設計的方案,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最后實驗結果,讓學生通過實物展臺進行交流匯報,師生共同觀看,最后還可以進行評選活動。
④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并通過親身的實驗,達到內化知識,提升能力。同時也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
案例評析本案例的教學設計體現了物理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肮β省迸c生活、生產聯系密切,在引入功率、額定功率、實際功率等概念時,都注意通過生產、生活的具體實例引入,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概念教學變得生動和有趣,學生易于認識和理解“功率”概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知識形成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思維方法,體會比值法在定義“功率”概念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應用科學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設計測定人在某種運動中做功功率實驗,來達到內化和強化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實現知識由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加強物理與生活、生產和科技的聯系。
在“功率”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關注“生活與物理,物理與社會”的關系,培養學生關注物理學的技術應用,形成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較好地體現了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課程理念。
四、相關鏈接
1.瓦特其人其事
生平簡介
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年)蘇格蘭發明家。1736年1月19日生于蘇格蘭格林諾克。童年時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學校念過書,然而沒有受過系統教育。瓦特在父親做工的工廠里學到許多機械制造知識,以后他到倫敦的一家鐘表店當學徒。
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學工作,修理教學儀器。在大學里他經常和教授討論理論和技術問題。1781年瓦特制造了從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蒸汽機。1785年,他也因蒸汽機改進的重大貢獻,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819年8月25日瓦特在靠近伯明翰的希斯菲德逝世。
科學成就
1763年,瓦特修理格拉斯哥大學的一臺紐可門泵,得以仔細研究了結構和工作原理,找到了熱量損失消耗大量燃料的癥結所在,他終于想出了加一個與汽缸分離的冷凝器,汽缸外裝上絕熱套子,使它一直保持高溫,新的蒸汽機的效率大大提高。瓦特并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就,1781年他又制造了從汽缸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作蒸汽機,并采用曲柄機構,使往復的直線運動轉變為旋轉運動。瓦特還設計了離心節速器,利用反饋原理控制蒸汽機的轉速。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蒸汽機迅速被各工業部門采用,為產業革命鋪平了道路。蒸汽機車加快了19世紀的運輸速度。蒸汽機→蒸汽輪機→發電機,蒸汽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即電力發展鋪平了道路。
趣聞軼事
童年時代的瓦特和茶壺的故事
一天晚上,瓦特和一個小女孩在家里喝茶。瓦特不停地擺弄茶壺蓋,一會兒打開,一會兒蓋上,當他把茶壺嘴堵住時,蒸汽頂開了茶蓋。在旁的外祖母對瓦特的這種無聊動作極為不滿,加以訓斥。瓦特并不介意,他一心想著蒸汽的力量,從此萌發制造蒸汽機的念頭。
蒸汽機與產業革命
羅爾特所著《詹姆斯〃瓦特》中,曾寫道:“瓦特蒸汽機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產方法以過去所不能想象的規模走上了機械化道路。
2.機動車輛常見的兩種啟動過程
對于汽車或機車等交通工具,在靜止開始啟動的過程中,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牽引力和速度的關系滿足公式p=f〃v,在p、f、v三個物理量中,若保持一個量不變,當另一個量變化時,第三個量也隨之變化。關于汽車的啟動過程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物理過程,下面我們就兩種常見的啟動過程分析如下: ①汽車(或機車)以恒定的功率啟動和行駛過程(請把握教材的難度和課標的難度)
汽車牽引功率保持恒定時,由p = fv可知,牽引力大小與速度成反比。結合牛頓第二定律f – f = ma可知,汽車以恒定功率啟動的過程,隨著汽車速度v的逐漸增大,汽車的加速度逐漸減小,直至加速度等于0,最后汽車做勻速運動。
思考:當汽車在平直公路行駛時,前方遇到了一段較徒的上坡路段,汽車司機應做好什么調整,才能確保汽車駛到坡頂?只靠加大油門能否順利到達坡頂?
②機車以恒定的牽引力啟動的過程:機車做的是加速度a=(f-f)/m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汽車的輸出功率p隨汽車速度增大而增大,直至汽車輸出功率等于額定功率,勻加速過程結束。接著汽車保持功率不變,汽車通過減少牽引力,進一步提高速度,直到加速度a=0,最后做勻速行駛運動。這一過程中各量的變化,可用下列流程圖來表示。
案例來源:陳峰主編,《走進課堂——高中物理(必修)新課程案例與評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薦初二物理《浮力》教學案例(5000薦薦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學
案物
態例
變
字)
化
123 薦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和反思(3000字)薦初中物理教學案例《密度》(800字)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pdf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人教版篇二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功率》
一、教學內容分析 1.內容與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塊“物理2”中涉及本節的內容標準是“理解功率,關心生產和生活中常見機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義”。要求學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會進行功率的計算;會分析汽車發動機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和速度的關系;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測量人在某種運動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很廣,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富有實際意義。發展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節課的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物理研究方法,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讓學生體會用比值方法來建立一個新物理概念。機車起動過程的分析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綜合運用動力學知識和功率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設計測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實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體驗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功率的實際意義,理解功率概念。(2)從功率概念的定義,體會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3)理解功率與力和速度的關系。會利用功率的兩個公式來解釋現象和進行計算。
(4)了解平均功率、瞬時功率、額定功率、實際功率區別和聯系。(5)具有敢于發表自己觀點,堅持原則,善于合作的良好習慣。3.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理解功率的概念;難點是理解功率與力、速度的關系,瞬時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計算。
二、案例設計
(一)新課引入
問題:人們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機械來做功,這與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請舉例說明。(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身邊生活尋找做功事例,并思考機械與人或畜力做功的差異。)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人們十分關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機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分析一些生產事例、工作場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圖片。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通過多媒體手段更生動地展示這些畫面和情景,使學生對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為形象和具體的認識,從而為建立正確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事例:①挖土機與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務,人花的時間要長得多。②建筑工地上要把磚塊或水泥等建筑材料搬到樓頂上,起重機和搬運工相比,起重機要比工人快得多。③從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機比人工要快得多④家住在高樓(如8層),乘電樓比走路要快得多。⑤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等等。列舉生產、生活中發生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功率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無處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說明: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有關事例,形成初步共識:人們選用機械來做功時,不僅要考慮做功多少,還要考慮機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機做功比人快;大卡車比拖拉機做功快;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車比搬運工人做功快;抽水機比轆轤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通過一個實際問題,具體數據,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做功的快慢。如在某高樓建筑中需要搬運一批磚頭到一高層上,在搬運磚頭過程中,起重機和搬運工人的生產記錄情況如下表所示:
師:不同的機器或物體做功有快有慢,如何來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請同學們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比較物體做功快慢?討論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預測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①選擇相同時間,比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②選擇做相同的功,比較做功的時間長短,時間長的,做功就慢。③類比“速度”的定義方法,用做功和完成這些功所花的時間的比值來定義“功率”。
說明: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可能有問題或不完整,教師應鼓勵學生在交流中補充完善自己的認識。
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類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義方法,體會比值法定義功率概念。
(二)新課教學
1.功率
(1)定義式:物理學上用物體所做的功w與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t的比值,作為在該時間內物體平均做功快慢的量度。即 p=w/ t
(2)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單位:教師請一位同學正確地說出公式中各個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單位。
p:功率,單位:瓦(w),常用單位還有千瓦(kw)w:力所做的功,單位:焦耳(j)t:做功所用時間,單位:秒(s)單位換算:1kw = 1000 w1w=1j/s
(4)功率是標量,功率表示做功過程中能量轉化的快慢。(5)討論與交流:
小實驗:把一枚硬幣放在書的封面上,打開書的封面形成一個斜面,并使硬幣開始下滑。請同學仔細分析一下,在下滑的過程中硬幣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負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傾角增大,情況會有什么變化?傾角增大時,功率是否也增大?
提示:①比較不同傾角時的功率,應注意硬幣開始下滑處的高度應相同。討論功率時須指明哪個力的功率。②實驗的分析討論,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個力的平均功率。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義式,在理論上進行的推演,使思維更加嚴密。
(6)認識一些常見機械做功功率
①汽車發動機:5×104 w ~ 15×104 w ②摩托車約2×103 w ③噴氣客機約2×108 w ④火箭的發動機約 1×1013 w ⑤ 人的平均功率約 1×102 w,優秀運動員短時間內的功率可達1000w ⑥人心臟跳動的功率 1.5w左右 ⑦萬噸巨輪 106w以上 ⑧藍鯨游動的功率可達350kw 等等。
2.功率與力、速度的關系
思考與討論:一部汽車載重時和空車時,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駛,試討論這兩種情況下汽車的輸出功率是否相同?為什么?
預測學生會回答:
①載重汽車與地摩擦力較大,牽引力也大,由于行駛速度一樣,故相同時間內,載重車的牽引力做功較多,所以載重汽車的輸出功率較大。
②載重汽車行駛得比空車慢,因此功率較小。
③載重汽車比空車費力,因此載重車的輸出功率較空車時要大些。說明:上述分析討論的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功率與力和速度有何關系。學生分析可能會出現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師要參加到學生的討論分析中,幫助、啟發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
(正確的回答應是①)。教師根據課堂需要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如汽車在上坡和下坡時功率、速度和牽引力會怎樣變化?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牽引力的功率。(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功率定義式進行推演,培養良好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思維習慣)提出問題:某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其在牽引力大小為f,運行速度為v,試求此時汽車牽引力f的功率為多少?
注意引發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應用功和功率的定義式進行分析和推導。
課堂分析結果:
p=f·v
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體運動速度v的乘積.。注意:這里的f是速度v方向上的作用力。
分析討論:由v=s/t求出的是物體在時間t內的平均速度,代入公式p=fv求出的功率是f在時間t內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夠小,則v表示瞬時速度,此時由p=fv求得的功率就是f在該時刻的瞬時功率。即當v為平均速度時,求得的功率就是平均功率,v為瞬時速度時,求得的功率就是瞬時功率。
(1)總結:
①平均功率p=fv(v是平均速度) ②瞬時功率p=fv(v是瞬時速度)
③如果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由于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相等,故此時平均功率等于瞬時功率。
交流討論問題:由求出的是瞬時功率還是平均功率? 學生小組討論后得出:由公式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該力在t時間內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求出功率是平均功率。
(2)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認識
問:人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車做功那樣快呢?汽車做功能否像飛機做功那樣快呢?人如果做功過快,會產生什么后果呢?汽車超負荷運轉會產生什么后果呢?(人做功過快,會引起疲勞、甚至受傷、生病等,汽車超負荷工作會造成發動機熄火或燒毀。)
問:奧運長跑運動員能否用100米短跑的速度來完成5000米的賽跑路程呢?為什么?
提示:奧運比賽是一種挑戰運動局限的比賽,人與機器一樣,不能長時間超負荷運動,短跑運動員在100米賽跑中,時間不過是十幾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時運動員的輸出功率是正常時的數十倍。在5000米的長跑運動中,運動員不可能長時間超負荷運動,因此長跑運動員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賽跑那樣的速度。
說明:此問目的在于學生通過思考自己身邊所熟悉的問題,認識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義。①額定功率:指動力機械在長時間正常工作時最大輸出功率。也是機械發動機銘牌上的標稱值,額定功率是動力機械重要的性能指標,一個動力機械的額定功率是一定的。
②實際功率:機械在運行過程中的功率是實際功率,實際功率可以小于額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額定功率(稱滿負荷運行),但不能大于額定功率,否則會損壞機械。
③很多機械的銘牌上都標有這臺機器的額定功率,請同學將家里的電器設備上的額定功率都記錄下來,并計算家里的每部機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電能?哪一部機器最耗電?請與同桌同學進行交流。
(3)汽車發動機的功率一定時,牽引力與速度的關系
當汽車輸出功率一定時,根據公式p=fv可知,物體的運動速度v與牽引力f成反比,如果汽車需要較大的牽引力,就必須減小運動速度。
思考:汽車以額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駛時,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較徒的上坡路段,汽車司機要做好什么調整,才能確保汽車駛到坡頂?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①加大油門,汽車可順利到達坡頂。②汽車要換檔,才能順利駛到坡頂。
師生共同分析:①根據p=fv 知,汽車以額定功率行駛,因遇上坡路段,汽車所需的牽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駛速度不變,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門,只會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超過額定功率),發動機將因超負荷而過熱損壞。②這是一種正確的操作方式,當司機將發動機的速度檔位調低后,速度減少了,牽引力加大了,只要牽引力足夠,汽車便可順利上坡。
思考:汽車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獲得更大的行駛速度? 3.學生進行測功率活動。(建議課后安排)問題:如何才能知道在某種運動中自己做功的功率呢?請同學設計一個測量方案,并進行實際測量。
說明:應激勵積極思考、設計可行方案,動腦動手,體驗科學實驗方法和感受實驗成果的喜悅。
實驗方案舉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來進行設計實驗)方案1:學生快速跑上樓,來測量做功的最大功率。方案2:估算學生自己平時上樓或爬山過程的功率。
方案3:設計沿某一竹桿或樹桿上爬一定的高度,來測量做功功率。方案4:利用跳繩運動,來測量做功功率。
方案5:測算自己舉起杠鈴時的最大功率(需要同學的幫忙)
說明:①有關實驗方案、原理、器材、數據的測定及同學協作等,都應放手讓學生自行討論、分工,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給學生以合作交流的機會。
②方案選定后,要注意引導學生如何求功和功率,需要選擇哪些實驗器材,測量哪些物理量?測量是否存在誤差問題,如何才能較準確地測量。
③根據學生設計的方案,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最后實驗結果,讓學生通過實物展臺進行交流匯報,師生共同觀看,最后還可以進行評選活動。
④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并通過親身的實驗,達到內化知識,提升能力。同時也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案例評析 本案例的教學設計體現了物理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功率”與生活、生產聯系密切,在引入功率、額定功率、實際功率等概念時,都注意通過生產、生活的具體實例引入,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概念教學變得生動和有趣,學生易于認識和理解“功率”概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知識形成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思維方法,體會比值法在定義“功率”概念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應用科學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設計測定人在某種運動中做功功率實驗,來達到內化和強化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實現知識由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加強物理與生活、生產和科技的聯系。
在“功率”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關注“生活與物理,物理與社會”的關系,培養學生關注物理學的技術應用,形成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較好地體現了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課程理念。
四、相關鏈接 1.瓦特其人其事
生平簡介
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年)蘇格蘭發明家。1736年1月19日生于蘇格蘭格林諾克。童年時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學校念過書,然而沒有受過系統教育。瓦特在父親做工的工廠里學到許多機械制造知識,以后他到倫敦的一家鐘表店當學徒。
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學工作,修理教學儀器。在大學里他經常和教授討論理論和技術問題。1781年瓦特制造了從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蒸汽機。1785年,他也因蒸汽機改進的重大貢獻,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1819年8月25日瓦特在靠近伯明翰的希斯菲德逝世??茖W成就
1763年,瓦特修理格拉斯哥大學的一臺紐可門泵,得以仔細研究了結構和工作原理,找到了熱量損失消耗大量燃料的癥結所在,他終于想出了加一個與汽缸分離的冷凝器,汽缸外裝上絕熱套子,使它一直保持高溫,新的蒸汽機的效率大大提高。瓦特并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就,1781年他又制造了從汽缸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作蒸汽機,并采用曲柄機構,使往復的直線運動轉變為旋轉運動。瓦特還設計了離心節速器,利用反饋原理控制蒸汽機的轉速。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蒸汽機迅速被各工業部門采用,為產業革命鋪平了道路。蒸汽機車加快了19世紀的運輸速度。蒸汽機→蒸汽輪機→發電機,蒸汽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即電力發展鋪平了道路。
趣聞軼事
童年時代的瓦特和茶壺的故事 一天晚上,瓦特和一個小女孩在家里喝茶。瓦特不停地擺弄茶壺蓋,一會兒打開,一會兒蓋上,當他把茶壺嘴堵住時,蒸汽頂開了茶蓋。在旁的外祖母對瓦特的這種無聊動作極為不滿,加以訓斥。瓦特并不介意,他一心想著蒸汽的力量,從此萌發制造蒸汽機的念頭。
蒸汽機與產業革命
羅爾特所著《詹姆斯·瓦特》中,曾寫道:“瓦特蒸汽機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產方法以過去所不能想象的規模走上了機械化道路。
2.機動車輛常見的兩種啟動過程
對于汽車或機車等交通工具,在靜止開始啟動的過程中,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牽引力和速度的關系滿足公式p=f·v,在p、f、v三個物理量中,若保持一個量不變,當另一個量變化時,第三個量也隨之變化。關于汽車的啟動過程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物理過程,下面我們就兩種常見的啟動過程分析如下: ①汽車(或機車)以恒定的功率啟動和行駛過程(請把握教材的難度和課標的難度)
汽車牽引功率保持恒定時,由p = fv可知,牽引力大小與速度成反比。結合牛頓第二定律f – f = ma可知,汽車以恒定功率啟動的過程,隨著汽車速度v的逐漸增大,汽車的加速度逐漸減小,直至加速度等于0,最后汽車做勻速運動。
思考:當汽車在平直公路行駛時,前方遇到了一段較徒的上坡路段,汽車司機應做好什么調整,才能確保汽車駛到坡頂?只靠加大油門能否順利到達坡頂?
②機車以恒定的牽引力啟動的過程:機車做的是加速度a=(f-f)/m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汽車的輸出功率p隨汽車速度增大而增大,直至汽車輸出功率等于額定功率,勻加速過程結束。接著汽車保持功率不變,汽車通過減少牽引力,進一步提高速度,直到加速度a=0,最后做勻速行駛運動。這一過程中各量的變化,可用下列流程圖來表示。
案例來源:陳峰主編,《走進課堂——高中物理(必修)新課程案例與評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pdf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人教版篇三
高中物理必修1彈力教案(800字)
彈力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3.知道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動手進行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
3.知道實驗數據處理常用的方法,嘗試使用圖象法處理數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真實準確地記錄實驗數據,體會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在科學探究過程的重要作用.
2.在體驗用簡單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培養學生善于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彈力大小的計算. 3.實驗設計與操作. 教學難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教具準備 彈簧、鉤碼、泡沫塑料塊、粉筆、燒瓶(內裝紅墨水瓶塞上面插細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鐵架臺、刻度尺、彈簧、鉤碼等等.
教學活動
[新課導入] 撐桿跳高運動員要使用撐桿,跳水時要使用跳板,你能說明這樣做的目的觀看伊辛巴耶娃撐桿跳破世界紀錄及運動員跳水的視頻。
嗎?由此引入新課
師:那么,這又是個什么力呢?它是怎樣產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究有關彈力的有關知識.
[新課教學] [實驗演示]
一、形變
演示實驗1:彈簧掛上鉤碼后伸長。
演示實驗2:泡沫塑料塊受力而被壓縮、彎曲與扭轉。演示實驗3:粉筆用力被折斷。學生觀察思考什么是形變
給出形變的定義——物體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
剛才舉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觀察到,如果一本書放在桌面上,書和桌面發生
形變了沒有? 生1:沒有.
生2:可能發生了形變,但是由于形變量太小,所以肉眼觀察不出來. 演示實驗1視頻播放
桌面微小形變的激光演示(在一個大桌上放兩個平面鏡m和n,讓一束光依次被這兩面鏡子反射,最后射在刻度尺上形成一個光點。用力壓桌面,觀察刻度尺上光點位置的變化。)
演示實驗2 用手擠壓時燒瓶的形變
(雙手握住注滿紅墨水的燒瓶,用力擠壓底部。上插玻璃管中的紅墨水液面上升。)
師: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觀察到什么樣的實驗現象? 生: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原來不容易觀察的瓶子和桌面也發生了形變.
師:我們用了什么樣的方法? 生:微觀放大的方法.
師:由此我們可以想到一切物體都可以發生形變,形變分為很多種類,有些物體在形變后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是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都可以恢復原狀呢? 給出形變的分類——彈性形變、范性形變
彈性形變 :外力在撤去后能夠恢復原狀
范性形變:外力在撤去后不能夠恢復原狀 師:剛剛我舉的例子中哪個屬于范性形變?
生:粉筆用力后被折斷
二、彈力
師:之前我們觀察了伊辛巴耶娃撐桿跳視頻,大家想想如果沒有那根撐桿,她能跳5米06那么高嗎?不能,那撐桿對它一定有了一個力的作用。這個力我們就叫它彈力。
彈力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從定義中我們可以得出
指
向鏈子收縮的方向 彈力產生的條件——①直接接觸②發生彈性形變
確定彈力的方向
實例1:給出吊燈圖片,做出分析。以燈為研究受力對象,鏈子
吊住吊燈,鏈子發生形變。鏈子被拉長,就要企圖恢復形變。這里施力物體----鏈子,受力物體----燈。這時候鏈子對燈的拉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指向鏈子收縮的方向。
實例2:播放小朋友跳蹦蹦床的圖片,分析蹦床凹下去時它想要恢復形變,彈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指向受力物體人。
做出總結:
彈力方向——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方向相反;施力物體指向受力物體
[課堂訓練] 關于彈力的產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只要兩物體相接觸就一定產生彈力 b.只要兩物體相互吸引就一定產生彈力 c只要物體發生形變就一定有彈力產生
d.只有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才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彈力作用 答案:d 解析:此題根據彈力的產生條件,接觸和彈性形變缺一不可.a、c都只有彈力產生條件的一個方面,而b只說“有相互吸引”,只能證明有力存在,不是彈力,故選項d正確.
幾種彈力:壓力、支持力和拉力
通過幾種常見的彈力進一步來研究彈力問題.
壓力 支持力
拉力 物塊 桌面 物塊
桌面
物塊
桌面
繩子 物塊
繩子
列表分析壓力、支持力和拉力它們的施力物體、受力物體、力由誰的形變產生、和力的方向這幾個問題。
進一步得出:彈力總是指向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 判斷有無彈力:
例1:如圖所示,一球體靜止于一水平面與一側壁之間,不計任何摩擦,判斷側壁對球體有無彈力。f分析:方法1:①假設水平面和側壁對球體 均產生彈力,分別為f
1、f2,對球體受力分析
如圖所示。由圖可知,f2的存在顯然不能使還應體處于靜止狀態,與題設條件(球體靜止)相矛盾,故側壁對球體無彈力。或 ②假設側壁對球體無彈力,則球體只受重力和水平面的彈力(支持力),球體能夠保持靜止,滿足題意,故假設成立。
f2 假設法——就是假設這個力存在,看在這個力存在時作用效果是否與物
體實際的運動狀態相符合,如果符合,說明這個力確實存在,否則這個力不存在.
方法2:條件法——撤去斜面,球能保持靜止,則斜面對球無彈力。
[練習]:判斷圖2中物體有無彈力作用。
①
②
④ 四種接觸情況下彈力的方向 ①面面接觸:垂直于接觸面
③點點接觸:垂直于過接觸點的切面 并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課堂訓練] 1.請在圖中畫出桿及球所受的彈力.
④繩子拉力:沿著繩
③
甲 乙
丙
丁
解析:(1)甲圖中桿在重力的作用下,對a、b兩處都產生擠壓的作用,故a、b兩點處對桿有彈力,彈力的方向與接觸點的平面垂直
(2)乙圖中桿對c、d兩處有擠壓作用,因c處是曲面.d處為支承點,所以,c處的彈力垂直其切面指向球心,d處的彈力垂直于桿斜向上.
(3)丙圖中繩子拉住小球,兩只小球互相擠壓,繩子對球的彈力沿繩斜向上.
(4)丁圖中球與兩點接觸并且擠壓,球受的彈力f
1、f2垂直于接觸點的切面(虛線是切面),沿著半徑方向指向球心.
三、胡克定律
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系統靜止時,彈簧的彈力等于所懸掛鉤碼的總重;彈簧的長度及伸長量可由刻度尺測出.
注意事項
(1)本實驗要求定量測量,因此要盡可能減小實驗誤差.標尺要豎直且緊靠指針以減小讀數帶來的誤差,每次改變懸掛鉤碼個數后,要待系統穩定后再讀數.
(2)實驗中所提供的米尺精確度為1 mm,應估讀一位.
(3)彈簧組的說明書已說明每個彈簧的彈性限度,注意不要超過它的彈性限度使用.
實驗過程
(1)選擇器材: 選擇一只彈簧(注意它的彈性限度)懸掛在鐵架臺的橫桿上,固定刻度尺的位置。
(2)首先將實驗裝置調整妥當(如整個裝置是否豎直平穩,標尺與彈簧的距離是否合適,標尺面與彈簧上的指針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是否便于讀數等).
(3)讀出彈簧自然下垂時指針所指刻度.
(4)懸掛200g鉤碼一個,待穩定后,讀出彈簧上指針所指刻度并計算出彈簧的伸長量記入表格
(5)逐個增加鉤碼,重復第4步,至少做4組數據.
(6)圖象法處理數據:將數據輸入excel,以彈簧彈力為縱軸,彈簧伸長量為橫軸建立坐標系,描出4個特殊點,以尋找彈簧彈力和彈簧伸長量之間的關系. 得出結論----彈簧彈力的大小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 師:用一個公式來表示這種關系.
生:f=kx.
師:這個公式實際上是一個定律,叫做胡克定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首先發現的,其中式子中的k是彈簧的勁度系數,單位是牛每米,符號是n/m.其中f是彈簧受到的彈力大小,x是彈簧的形變量,既可以是彈簧的伸長量,又可以是彈簧的壓縮量。彈簧的勁度系數跟彈簧絲的粗細、材料、彈簧的直徑、繞法、彈簧的長度等量有關,這個量反映了彈簧的特性.
[課堂延伸] 利用胡克定律原理設計制作簡易彈簧秤。(課后有興趣
可以做)
材料:彈簧(或橡皮筋)、50克鉤碼5個、回形針2 枚、卡紙片、直尺、水筆
[課堂訓練] 一個彈簧原長8cm,下端懸掛4n的重物,靜止時,彈
簧的長 度為10cm,此彈簧的勁度系數多大? 解:由f = k x得
4n=k?(0.1-0.08)m k=200 n/m [板書設計] 形變
定義——物體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
分類——彈性形變、范性形變
彈力 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
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產生條件——①直接接觸②發生彈性形變
判斷有無彈力的方法——假設法、條件法
方向——指向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
大小——胡克定律f = k x 薦初二物理《浮力》教學案例(5000薦薦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學
案物
態例
變
字)
化
123 薦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和反思(3000字)薦初中物理教學案例《密度》(800字)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pdf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人教版篇四
3.2 彈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彈力的概念,知道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會分析彈力的方向,能正確畫出彈力的示意圖。
3.理解形變概念,了解放大法顯示微小形變。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2.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動手動腦的好習慣?!窘虒W重點】
什么是彈力,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窘虒W難點】
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菊n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展現常見的一些相互作用(推、拉、提、壓、舉等)。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其相互作用的共同點及本質。
學生活動:親身感受推、拉、提、壓、舉等相互作用,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分析。點評:列舉實際問題分析現象,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并導人新課。
二、進行新課
(一)彈性形變和彈力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實驗(見教材p54圖3.2-2和p55圖3.2-3),提出彈性形變和彈性限度。
學生活動:學生實驗體會,歸納總結。
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會發生改變,這種變化叫形變。
有些物體在形變后撤去作用力時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
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點評:通過拉長和壓縮彈簧,使學生認識彈性形變,并理解彈性限度。教師活動:教師啟發學生思考推、拉、提、壓、舉等力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活動:學生進一步分析歸納總結。
點評:結合對前面實驗的觀察和分析,進一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師活動:實驗講解,學生觀察思考,掌握方法。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思考,體驗觀察微小形變的法,提高實驗能力。點評:觀察微小形變,培養觀察能力和掌握顯示微小形變的方法。教師活動: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考,分析彈力的方向。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出彈力的方向。提高學生分析、判斷和歸納的能力。
點評:在掌握彈力產生條件的基礎上,思考彈簧和繩子產生的彈力方向,提高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
教師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彈力的方向。
學生活動:學生分析常見的彈力的力向。并進行總結。點評:小結彈力的方向,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幾種彈力
事實上,只要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相互擠壓,就一定能產生彈力,可見,彈力的產生需要兩個條件:直接接觸并發生形變。
常見的彈力除了以上講到的外,還有支持力,拉力等。
彈力的方向:一般情況下,凡是支持物對物體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發生形變而對物體產生彈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運動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教師活動: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壓迫桌面,使書和桌面同時發生微小形變,書要恢復原狀,對桌面產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彈力,這就是書對桌面的壓力,桌面由于發生微小形變,對書產生垂直于書面向上的彈力,這就是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學生活動:靜止地放在傾斜木板上的書,書對木板在壓力,木板對書有支持力,指導學生并畫出力的示意圖。
結論: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運動面而指向被壓的物體,支持力的方向 總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引導學生分析靜止時懸繩對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導得出:懸掛物體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緊懸繩,使重物、懸繩同時發生微小形變。重物由于發生微小形變,對懸繩產生豎直向下的彈力;這是物體對繩的拉力,懸繩由于發生微小形變,對物產生豎直向上的彈力,這就是繩對物體的拉力。
結論:拉力是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研究,從感性認識出發,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活動:學生實驗探究,討論交流,得出結論。點評:感受彈簧彈力的大小與彈簧形變的關系。
教師活動:利用傳感器,通過計算機實時測量,處理試驗數據,分析買驗結果。學生活動:學生觀察思考,通過計算機演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點評:實驗研究――胡克定律,使學生了解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如何對數據進行處理(利用圖象處理),如何分析圖象找出規律。學生活動:學生討論交流,總結現津,得出結論。
點評:培養學生進行數據分析、探索和尋找數據之間的關系,發現物理規律的能力。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做f-x圖象,利用數學知識確定f和x的關系,找出物理規律。學生活動:學生利用用實驗數據做圖象,進一步體驗用圖象處理數據的方法。點評:掌握用圖象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注意事項:
1.本實驗要求定量測量,因此要盡可能減小實驗誤差。標尺要豎直且緊靠指針以減小讀數帶來的誤差,每次改變懸掛鉤碼個數后,要待系統穩定后再讀數。
2.實驗中所提供的米尺精確度為1mm,應估讀一位。
3.彈簧組的說明書已經說明每個彈簧的彈性限度,注意不要超過它的彈性限度使用。 通過以上實驗能得出什么結論?
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性物體的彈力和彈性物體的伸長(或壓縮)的長度成正比,即f?kx,其中k是勁度系數,單位是n/m。
(四)實例操練
例題1.有一根彈簧原長為l0?0.15m,在下面掛上0.5kg的重物后長度變成了18cm,求彈簧的勁度系數。
解答:已知彈簧的原長為l0?0.15m,后來的長度為l?0.18m,彈簧的彈力為5n,伸長量為x?0.03m,由胡克定律f?kx可知,k?f?166.7ns。x答案:166.7n/s 說明:不同材料的彈簧勁度系數是不一樣的,同一種材料的彈簧形狀和長度不相同時,其勁度系統也是不一樣的。
訓練:豎直懸掛的彈簧下端,掛一重為4n的物體時彈簧長度為12cm;掛重為6n的物體時彈簧長度為13cm,則彈簧原長為 cm,勁度系數為 n/s。
解析:彈簧上懸掛物體時彈簧在伸長,由胡克定律可知:彈簧的拉力與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即f?kx,其中k為勁度系數,x在數值上等于伸長后總長度減去原長l0,即x?l?l0,改變懸掛重物的重力,伸長量變化,這樣可以列出兩個方程,通過方程組可求出彈簧原長和勁度系數。
設彈簧的原長為l0,勁度系數為k,設掛g1?4n的重物時彈簧的長度為l1,掛g2?6n的重物時彈簧的長度為l2,則l1?12cm l2?13cm,由胡克定律得:
g1?k(l1?l0)g2?k(l2?l0)
代入數據解得:
l0?0.10m k?200nm
答案:10 200
三、課堂小結
在彈力的教學過程中,在這樣幾個難點需要突破,一是任何相接觸的物體間都可能有彈力,彈力的產生條件是接觸并且有形變,但是有些物體的形變量很小,不容易觀察到,就會使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這種情況下彈力到底有沒有?例如物體放在桌面上,壓力和支持力不通過 形變來判斷,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微小形變的演示,通過演示,使學生確信任何兩個接觸的物體間都可以有彈力。另外一個難點是彈力有無的判斷,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假設判斷的方法,不僅讓學生知道判斷的訪求,更應該讓學生學會這些方法的遷移,例如假設的判斷方法,也可以用到摩擦力的有無的判斷中去。一般彈力大小的判斷要根據物體的實際情況 判斷,而彈簧彈力的判斷可以根據胡克定律進行判斷,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胡克定律,在發現中鍛煉探究物理規律的能力。
四、布置作業
教材p56“問題與練習”
3、4題。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pdf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人教版篇五
高中物理必修一復習大綱
1.運動的描述(7概念1實驗)
質點、參考系、坐標系、時間、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概念 什么是質點?
時間與時刻有什么區別? 位移和路程的區別?
速度的公式:v=s/t 加速度:a=△v/△t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1實驗)
速度、時間、位移、加速度之間的關系 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
力、力的合成與分解 力學公式
1、胡克定律: f = kx(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倔強系
數,只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
2、重力: g = mg(g隨高度、緯度而變化)
3、(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
f1 +f2? f? ? f1-f2 ?(2)兩個力的合力范圍: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兩個平衡條件:
(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
為零。
fy=o?fx=o ?f=o 或?
(2)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 力矩代數和為零.
力矩:m=fl(l為力臂,是轉動軸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5、摩擦力的公式:
n?(1)滑動摩擦力: f=
說明 : a、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為滑動摩擦系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b、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n無關.(2)靜摩擦力: 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fm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f靜?大小范圍: o 說明: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
運動方向成一 定 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4.牛頓運動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時,總保持相對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
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f合=ma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f 解題技巧:
ⅰ運動的過程化 ⅱ力學分析
ⅲ運動與力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