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計劃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現狀,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礎上進行的,是依據什么來制定這個計劃的。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計劃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二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篇一
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必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本學期,我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課程目標
1、使學生們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們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們的樂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
課程內容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個方面。在活動中,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滲透于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四個方面的內容是以配合的形態呈現的。因此,我將依據學校特色活動,地方特色,以及時令,季節等,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
四、教學措施
1 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2 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們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們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3 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4 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初二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篇二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努力開展好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體驗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綜合性課程,三級管理的課程,具有很強的生成性。因此,在課程的設計,實施過程中,十分注重教師的課程意識,形成實踐的課程觀,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切實確立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二、教學目標
1. 生活實踐目標——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表現自我和驗證學科學習內容。
2. 人生體驗目標——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體驗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從中發現人生的意義。
3. 個別發展目標——在同一主題下針對不同能力,興趣愛好和需求而設計多元活動內容,給學生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4. 學科整合目標——運用校內外的多種資源,整合學科知識。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強課程研討,整合資源優勢
探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相結合,與學校課程的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的專題研究,共同探討課程的有效實施,整合各校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在協作和交流中互相溝通,互相交流,互相
學習,共同促進,共同發展,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共同提高各校師生研究和實施本學科的能力,(二)關注師生需求、促進師生發展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把課題實驗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加以開發,積極參加市級、鎮級組織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優秀論文評選,優秀活動案例的評比。在交流中增知,在實踐中長才,注意積累綜合實踐活動的典型案例,豐富本學科資源。教師要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家長資源、社區資源開展活動,與校本課程結合,從課程的實踐性、活動性、生成性出發,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為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體驗生活并學以致用,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激發學生的真正興趣,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三)完善課程管理、抓好課程實施規范
要求有關教師認真制訂好“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和“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按課時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切忌隨意挪用或占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嚴格按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要認真及時積累有關資料,對于老師,主要是實施方案、活動設計、活動案例和專題性
總結
等實施過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資料;對于學生來說,主要是建好、管好“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設計并用好方案卡、行動卡、反思卡等。四、工作安排
(一)、準備階段:
1、針對學生特點研討并制定研究計劃。
2、完成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主選題會、確定課題。
(二)、實施階段:
1、各課題組根據計劃定時定地開展活動,做好記錄,保留每次活動的各種資料。
2、引導學生進行階段性小結,總結前段時間的實踐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分析活動中的困難及解決辦法,并指導后階段的活
3、各小組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記錄,邊實踐邊研究。
(三)、總結階段:
1、學生整理好各自的資料,寫好活動中的體驗,感受及收獲等內容。
2、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3、總結交流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情況。
五、工作重點
由于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了解不深,所以我們的工作重點有:
1、強調綜合實踐理論知識的傳授。
2、增強在各個活動階段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
3、讓學生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綜合實踐活動,怎樣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活動的一般步驟是怎樣的。
4、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的同周圍環境接觸,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綜合能力。
5、加強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資料積累,包括各種形式的原始資料,并逐步完善學生的綜合實踐個人成長檔案。
初二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篇三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養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教育的主要目標。素質教育的理念告訴我們打破學校以往的封閉性,引導學生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學習已是必然的趨勢,因此,貫徹新課程理念,讓學生通過親自參與、親自實踐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的一般年齡是9--11歲,玩性較重,處在兒童期的后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他們開始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對事物的模仿性強,尤其是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同時,四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轉變,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是不安的開始。如果經過正確的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深刻轉折,從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三、本學期的主要工作
本學期共有20周,除去節假日和學期的首尾周外,其實約共有14周即28節綜合實踐活動課。因此這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我打算從以下三方面進行:首先,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開展一項課題研究活動;其次,根據實踐活動的體驗開展相關經驗和體會的匯報與交流活動;最后,指導學生做好相關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工作,爭取做到盡善盡美、有始有終!
四、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各種方式的研究性實踐學習活動,學會分析問題并探索研究的方法,樹立合作意識,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搜集相關信息和對信息的整理、應用能力。
過程與方法:
了解科學探索的一般過程,從中獲得親身探究的經驗和體會。讓學生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調查的方法和過程,懂得對信息進行分析與處理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搜集資料、整理資料,了解實施課題的相關內容,從而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并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學會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達到共同進步。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五、具體工作安排
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擬定為一個長線活動,在長線活動的設計思路上我遵循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指導原則,讓學生自主活動。
長線活動:我們村的綠色蔬菜
1.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意義。
2.了解學生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在想法。
3.指導學生根據主題分解出切實可行的子課題并形成合理的活動小組。
4.指導學生制定活動方案和活動計劃,完成活動安排,保障活動的順利實施。
5.指導學生根據活動計劃開展小組活動。
6.引導學生開展好討論、交流等匯報活動,做到相關信息的及時疏導、反饋以及分享。
7.指導學生做好相關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六、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應采用多元性評價。教師可根據學生在活動中面對困難的態度、處理問題的的方法、與人交往的技巧、小組合作的團隊精神、成果展示的創新等等進行注重過程性的評價。另外,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可以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等互評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總之,評價的目的在于激勵孩子,帶給孩子成長的自信以及學習的樂趣。
任何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會有閃光點,只要老師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獨到的眼光去發現并學會合理地把它放大,讓孩子從中找到自信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那我們的教學才會具有生命力!
初二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篇四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可選擇的學習空間和個性充分發展的創造空間,使其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等一些基本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實施形式和主要措施:
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倡導和促進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參與社會的體驗性學習,社會活動的實踐性學習,生活技能的操作性學習等。在每一項活動中,學生要自主設計活動內容,勤于搜集資料、整理筆記,樂于調查考察、參觀訪問、觀察實驗,善于表演交流、社會宣傳、反思答辯,以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
主要措施:
1、選定主題。根據本校實際,可參照以下主題選定:勞技教育、學科整合、網絡環境、社會生活、班隊會、文體科技等活動,然后有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教研指導。健全組織,學習理論;明確任務,制定計劃;編寫實施指導方案的框架;檢查實施情況,總結評比。
四、具體工作:
1、開發資源:一是開發學校資源,如開放圖書室、閱覽室;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二是開發社區資源,定期組織學生社會中進行采訪、調查,聘請家長擔任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2、設計教案。根據教研室實踐活動方案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并制定好實施計劃、擬訂實施教案。
教學進度如下:
三年級:主題活動有<歡樂中國年>。<吃出健康>。<學會保護自己>。<我來學唐詩>。<植物的葉子>。
四年級:主題活動有<尋找快樂>。<我喜歡的動物>。<蛋殼的妙用>。<六一兒童節>。<唐詩世界>。
五年級:主題活動有<擊退煩惱>。<奇妙的種子世界>。<五一節真快樂>。<我愛唐詩>。
六年級:主題活動有<我的指紋>。<清明節>。<挑戰挫折>。<唐詩三百首>。
三年級,四年級本學期各8個主題,全鄉統一五個主題活動,其他的三個由學生自己確定。
五年級,六年級本學期各5個主題,全鄉統一4個主題活動,其他的一個由學生自己確定。
根據上級要求,我們活動的所有過程性材料包括:學生活動方案,學生活動紀錄,學生成果匯編,以及期末學生的自我評價都會按要求完成。作到真正的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初二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篇五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可以說是新課程體系的結構上一大突破,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因而它是一門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同時它也是因其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發揮著巨大作用。基于以上認識,為了更健康有序的開展好我校的綜合實踐課程,特制定活動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的要求為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走入生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增長科普知識,增強社會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感受科學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3、使學生通過活動,提高動手、動腦、動口能力,從而開發與創造潛能,培養創新精神。
三、活動理念:
1、到自然中學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學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體驗學習的快樂并健康成長。
2、到社會中學社會:社會是大舞臺,只有把學生領入社會,才能真正學以致用,使知識與能力得到拓寬、發展與升華。
3、在實踐中學實踐:實踐是知識教育與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關鍵,是課程成功實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學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學習之源,它直接關聯學生的終身發展,因而意義深遠。
5、在研究中學研究:研究是學習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它直接著眼于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是不可忽視的發展目標。
四、內容規劃:
主要圍繞四個方面開展活動:1、擁抱自然;2、動手操作;3、走進社會;4、體驗生活。
五、實施策略:
1、宏揚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親歷實踐,深度探究”因而是一個促進學生內在生命充分發展的課程。所以整體活動應讓學生作為主體全身心的參加活動完成學習對象于自我的雙向建構進而體驗到參與成功帶來得滿足,實現主動發展。
2、營造氛圍:結合我校所處的人文與自然資源,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實現個人與他人、個人于社會的全息對話,讓學生體驗活動樂趣,實現自身價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強合作:認識和交往是共生的,學生的學習本質是一種社會性建構活動過程。通過活動使學生能力得到鍛煉、合作精神得到培養,參與合作及競爭意識得到增強,保障了所有學生都在自由的空間中得到充分發展。
4、努力創造:活動是主體與客觀世界相互的過程,因而,以活動為基礎,構筑開放互動自主的過程,讓學生全程參與,全身心投入,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
六、實施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在整體實踐活動中勢必會遇到大量的實際難題和認知偏差,為此,我們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已經做好的充分的思想準備,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原則: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來檢驗理論并發展理論,我們將堅持不懈,扎實進行。
3、主體性原則:
這里包括教師的主體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還應包含教育本身的主體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師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到師生相長。
4、可操作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親歷實踐,因而我們將創造一切機會為課程的實施提供條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擺花架子,進而讓教育煥發活力,讓學校充滿生機。
七、工作重點
1、理念入腦: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使教師能深刻認識并透徹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目標、特點及性質,明確任務,明晰本課程的特殊地位及作用,以保障課程的順利開展。
2、課程整合:加強各學科之間以及各學科與社會發展與學生生活的整合,重視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專題研究,促進學生的協調發慌。
3、資源開展: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今天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因為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和適應性程度決定著程度目標的實施范圍和水平。對于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特別強調對圖書館、鄉土、社區尤其是網絡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動態應用,以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和局限,最大可能的為學習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4、評價創新:我們的綜合活動實踐課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因而結合我校實際,我們建立了發展性評價體系,以保障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綜合化,目的是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
八、操作程序:
1、確立活動主題:本學期初步預定師生共同開展四個活動課題,課題的來源由學生自己提出,教師要結合實際,指導、組織、協調、總結每一次活動。
2、制定活動方案:教師和學生一起議定每一個具體的活動方案、活動的目標、內容、方式、條件及預期的活動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3、組織開展活動,教師根據活動方案,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式方法,給予學生最有效的幫助。教師應尤其注重引導學生的后繼思想,體現活動的生成性。
4、活動總結:在每次活動結束后,教師必須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做出合理評價與反思,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初二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篇六
一、課程目標
1、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體驗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從中發現人生的意義。
2、在同一主題下針對不同能力,興趣愛好和需求而設計多元活動內容,給學生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3、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表現自我和驗證學科學習內容。
4、運用校內外的多種資源,整合學科知識。
二、課程原則
(1)以研究性學習方式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方式;
(2)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尊重學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動機和興趣所選擇的活動內容與方式;
(3)采用彈性課時制,做到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4)鼓勵并支持學生發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加強學校、家庭與社區三者之間的聯系。
三、課程評價
1、評價的對象:由學生,教師和課程本身三部分組成。
2、評價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
3、對課程的評價:學校行政、教師和學生三部分合成。
4、對學生評價:采用形成性激勵評價。為每一個學生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袋”,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學習成果:手工、勞技、科技作品、調查報告、專題研究論文等;
(2)多元評價: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允許學生對不滿意的他評進行重新學習直至獲得滿意的他評為止。
5、對教師的評價:由學校行政和學生評價兩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點
(一)強化理論學習,貫徹聽評課制度:
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任課老師的培訓,鼓勵任課老師根據各自學科開發出一些有意義、學生感興趣的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教師繼續認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框架結構》等,通過學習、討論、交流體會,使教師及時了解課改動態,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通過教育觀念的改變,使教師能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投入到綜合實踐活動中來。
高度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教學,做到科學、務實、創新,既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又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學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創新。培養出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骨干教師,讓其發揮帶頭示范作用,積極參加各級課堂教學評比。
(二)根據實際,合理確定活動內容
1、從日常生活中生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生活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如原來愛吃肥肉,現在都偏愛吃瘦肉了;原來愛吃新鮮蔬菜,現在愛吃野菜了。這些生活中的細微變化,也都能成為活動主題。這些活動的開展,貼近學生生活,實在易行。以往的活動脫離學生的生活太遠了,忽視了現實生活這寶貴的資源,使學生的生活“沙漠化”。
2、從學科中生成。
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于學科課程,但也不是與學科完全分開、割裂,可以大膽與各科教學結合起來,將學生所學的學科領域的知識,會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同時,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科領域的學習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從中外節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許多中外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此外還有愚人節、父親節、母親節等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這些節日,也都能成為一個活動主題。如愚人節到了,同學們也紛紛趕時髦,相互開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對愚人節的來歷和意義卻一無所知。據此可引申出一個活動主題。另外,也可讓學生對中外的節日進行對比。
4、從生存環境中生成。
學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時每刻都在與周圍環境進行信息交流。我們應充分注重環境的功能,挖掘身邊的資源。
學生一旦確立了自己所關注的研究課題,只要環境許可,隨時隨地都能進入一種活動狀態。它能激發學生主動生成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強烈的求知欲望,主動獲得一種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過程中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學生將伴著濃厚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動中去,會覺得快樂無比。
(三)教師備課與學生作業兩手抓
教師做到無備課不準上課,備課要做到先周備,并且要詳實可用,還要有活動記錄、活動總結。作業設計要科學合理,要從拓展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出發,全員參與,認真批改。作業每次都要設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題有時間、學校、班級、任課教師;每次作業紙張要統一,要有學生制定的活動計劃,作業最后要有活動感受或是評價。
(四)確保活動時間,加強過程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成長、親歷過程,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和自主構建,視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們要注重活動的過程,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為此,我們應選擇“小而精”,簡便易行的主題。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從其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并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有創意地活動。
(五)評價制度
本學期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制度納入教科研的管理,實行動態化評價和管理,即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過程督導和評價,包括計劃制定、活動實施、總結、課時落實、聽評課等各個方面,力求通過科學的評價,全面促進活動質量,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初二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篇七
大文斗范文網后面為你推薦更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社會人”。
二、活動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二)具體目標
1、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并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范,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勞動與技術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三、具體要求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四、活動安排
節約用水,關愛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