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條篇一
眾所周知,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教師、校長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不滿52歲,但他卻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寫作,奇跡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其中《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他一部非常有影響力的教育專著。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又生動的實際事例,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實例,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在寒假里,我有時間研讀了他的這部著作,受益匪淺,現就我的收獲和心得體會,和感受較深的幾條略談一、二。
第6條、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自我接這個班以來,據別的老師說和我自己的了解,班里只有四五個學生學習努力、踏實,其他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績并不令人滿意。為此,怎樣使這些學生的成績提高上來,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后進生。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眼里,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后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后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這么做,是跟他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密不可分的。讀了使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后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第29條、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首先談這一條是因為這一問題一直使我很頭疼。在我現在所任教的班級里,有幾個學生總是上課注意力很不集中。每每在我講課重點的節骨眼上開小差、說話、或低頭做小動作,為此我在課堂上常常大發雷霆,對這些學生一陣嚴厲的批評。但感覺這樣做的效果并不佳,感覺與學生的距離更疏遠,無法走近他們的心里世界。“親其師,信其道”,在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我希望自己做到是一個讓學生親近喜歡的良師益友。
對于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積極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孩子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孩子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自豪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設法讓學生的思維與我們所講的知識發生聯系,使他不感到特別的陌生,使他有一種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同時我想還應該通過各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的設計上創設有趣的情景等,學生有了興趣,自然注意力也會集中。
第86條,致未來的教師。《致未來的教師》中蘇霍姆林斯基回答了許多老師、也是我至今仍在思考的問題: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他寫道:“未來的教師,我親愛的朋友!在我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們的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學習—這并不是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里移到學生的頭腦里,而首先是教師跟兒童之間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系。”我想這體現了要把學生看作是獨立發展的個體。要尊重學生的人個尊嚴和個性特長。方法不能簡單單一,要跟據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選擇活的適合的教學方法。
總之讀完以后真的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的好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尤其是給青年教師的一些建議真的很實用,值得我去思考,去研究!讀著讀著,讀到某一句或某一段話,會使我感到困惑我很久的疑難問題一下子茅塞頓開,或使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它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總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循循善誘,淳淳教導,督促著我不斷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言行。
蘇霍姆林斯基說:“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里也提倡“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不斷地豐富自己,給自己充電,只有自己擁有了一桶水的容量,才能給出學生一碗水來。為了明天課堂的自信從容,我會不斷的閱讀,不斷地加強學習,讓讀書成為我精神生命中的呼吸。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條篇二
在閱讀教育類書籍時,經常看到一個響亮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可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閱讀過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剛好遇得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它真是一本好書!
其中一篇文章《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后,我真的觸動很大。我也常抱怨沒有時間,忙啊。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離開學校,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著生活中瑣碎的事情。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為什么那么多優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么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學生出現什么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
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練,借鑒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同。
讀書吧,讀蘇霍姆林斯基,你會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老師們,你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你不讀書,怎能讓你的學生與書為友?讀書吧!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條篇三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的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在網上通讀了他的巨著《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后,給了我很大觸動。這本書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深深的明白了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個人合格的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
《給教師的建議》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我們每天忙忙碌碌,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課題,教研活動,培訓學習和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帶著這個問題,我從書中了解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就是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教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取百家之長。我們所教的學科里教科書所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
愛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素質,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我更加感覺到師愛是陽光雨露,學生是花朵禾苗。對學生的愛既要象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又要對一些缺少愛的同學有所傾斜。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我們班有一些單親孩子,他們的都學習習慣不怎么好,在平時教學和生活中我更加關注他們給他們更多的愛。那么愛學生我們又應如何來愛呢?看了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目錄,我被第二十二條“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吸引了。我想每個老師,看到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總是很欣喜。不禁問自己,你的學生熱愛你所教的學科嗎?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從教十多年來,自己一直盡量讓孩子喜歡自己,公正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所以孩子比較喜歡自己,喜歡自己所教學科,孩子就能比較認真聽課,他們就能積極認真完成你布置的作業和任務。
那么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動于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教師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變呢?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于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來,這是給我們提出的第二十三條建議了。通向這樣一種精神狀態的途徑,就是知識要有現實性和積極性,對于我們老師,所知道的內容要比課標上要求的多十倍乃至幾十倍。
教師的天職在于教書育人,我們教出一批大學問家當然是好的,但是我們能為祖國培養一批批各級各類的建設人才那更是可喜的。我們要教書更要育人。篇二: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對于一年級學生的教育教學,我感覺到自己是那么的無所適從。除了向老教師取經以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書了。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著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全面反映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使我真正開闊了眼界。
作為一名新教師,對于教學還很陌生,尤其是作為一年級學生的班主任,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安全教育、批改作業等,一天時間一轉眼便過去了,可收獲甚微。因此,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尋求答案。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
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幾乎令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
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作者在提出問題后,直接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因材施教”。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
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稱說:“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沒有那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中也提到,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走到這些學生的每一個人跟前去,看看每一個人遇到什么困難,給每一個人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好的作業題。有時候在課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給某個學生布置一點家庭作業,那么有經驗的教師通常就當堂布置給他。學習較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千萬不要讓他光是聽別的學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東西抄下來。一定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就已經包含著運用知識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一點點的進步也好。當學習困難的兒童跟能力較強的兒童在一起上課學習的時候,需要對他們加以特別的關心和有特別的耐心。不要有一句話,不要有一個手勢使得這種兒童感到我們已經對他的前途失掉了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還說,我們當教師的人應當記住:對于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了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我們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種專業,它不僅是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面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
我不想我的勞動是無用的,是純屬浪費時間的。萬事開頭難,我的教學生涯雖然剛剛起步,但是我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一套適合自己,適合孩子的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是一種精神活動,也是一種腦力勞動,只有當教育者走進受教育者的心靈的時候,教育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出來。篇三:《給教師的建議》讀書體會
讀書,讀書,再讀書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學校本學期發給我們每一位老師的“營養品”。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讀了一部分章節,這本書帶給了我新的思考和感悟。
我們從事教育教學這一職業,真的是需要——讀書,讀書,再讀書。不但自己要不斷地閱讀書籍,充實自己,更要教育自己的學生要多閱讀書籍,從書中學到知識。這就是我讀完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的總的感受。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無論是針對教師本身提高素養的需要,還是對待教師如何教育學生,都離不開“讀書”這一觀點。也就是說,他認為在教育的問題上,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與讀書分不開。他說:“對一個教師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沒有精神財富的儲備。”對于這個說法我深有感觸。前幾年,當我突然從中學調到小學來教學時,從體育教學轉變到小學語文教學。我曾有過這樣的危機,就是忽然感到自己以前的體育教學的教育方法不適應小學語文教學。那段時間,我回到家就是補看書,看別人的好的教育方法。當時就只能有選擇地找著看了,因為學生出現的問題等不了我慢慢地讀完那些書,再形成好
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們,我只能對號入座似的把方法先搬過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再相機行事。所以現在只要時間充裕一些我就看書,作為我的財富儲備。
在對教育方法的建議時,書中提到,學困生怎樣把學習搞好,最
好的辦法同樣是要他們多讀書。他是這么說的:“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就越需要多閱讀。……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談到教會學生學會教育和自我教育時,他是這么說的:“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我很贊同這個說法。所以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必須注意做好對學生閱讀每一本好書的引導和指導工作。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關于多讀書的章節后,我一直在考慮如何更好地將他這一觀點融入到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學和生活中?我想應該注重加強對學生讀書的指導,讓學生能多讀書,讀好書,享受讀書的快樂。同時,在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盡可能空出時間多讀書,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和能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專業上提出的要求說的那樣:“請你記住,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車間里增添了一件精致的工具。”因此今后我也希望自己做到與書為友,因為我不愿成為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一個現代的人,如果沒有經常與書籍的精神交往,如果沒有一種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的尊嚴的自豪的愿望,那么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議的”那樣的人。篇四:讀《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
讀《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
瑞云小學: 謝維
讀《給教師的建議》的這一段時間里,他給我的啟示還是很多的。如:關于真正的教育,關于知識,關于記憶,關于勞動與教育的關系等等,我都是頗有收獲的。但是要我一股腦兒地將所有的東西都寫下來,卻是難上加難的。一是自己缺乏這種掌握全局的能力,二是對蘇氏的一些思想還未有融會貫通的理解,但他的把學生當人看,卻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了。
第一、作為教師要保持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后能產生愉快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弦,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第二、作為教師要保證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么,恨什么,贊揚什么,反對什么,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里,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
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第三、作為教師要注意語言的激勵性
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于激勵性。因此,
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話語中去,使“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從而“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教師語言的感情色彩,來源于教師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來源于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對文化科學知識的強烈渴求,以及對學生的赤誠之愛。據說魯迅先生講課的聲音并不抑揚頓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話,每個字都充滿著感情的魅力,使學生覺得意味深長,引人入勝,使每一個接近過他的學生都感到有一種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第四、作為教師要注重語言的啟發性
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啟發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于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可借鑒的語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語言材料,善于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恒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并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
總之,讀過這本書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藝術,以后還要多看次類的書籍以資增強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
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
瑞云小學: 謝維
通過這次班主任培訓,使我更清楚地理解到新時期要當好一個合格的班主任就做到下列同點:
一、提高自身素質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新時期的班主任應對教育對象實施影響的同時,不斷地完善自己。必須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榜樣。
二、班主任要走進學生的心靈
作為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教育者,所而做為一個班主任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好與每一個學生的接觸,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打成一片”。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進行因材施教。對學生要注意語言分寸,多鼓勵學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會尊重你。這樣才能搞好師生關系。
三、優化班級系統
在班級里,班主任完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建立班級“小氣候”,優化班級系統。
1、拓展大視野,確立大目標。
班主任應教育學生開擴視野,經常結合一些社會知識,讓學生有
了中華意識到全球意識上定位人生目標。使每一個學生對自己未來都有大目標,并從小都能向自己的目標去奮斗。
2、養成大氣度。
班主任經常讓學生舉辦“對現在,對未來的設想”主題班會讓學生能從小養成一個胸懷家庭、胸懷社會的心理,有一種外向性、獨立性、變化性、適應性的社會態度。
3、大文化,提升新人格。
經常鼓勵學生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刊。勇于開拓,著眼于大文化、大問題,多讓學生學習一些研究性學習的論文,這樣學生的思維洞開,目光也高遠,使命感、責任感也強化了。
四、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
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成功,但是責任心獲得成功才是成功班主任的前提有了責任田,班主任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光和熱去照亮和溫暖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有了責任心班主任、在工作過程中就會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最終使自己的事業成功。作為班主任應做到上對學校負責,下對學生負責兩方面。因而要做到全面執行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并能積極帶領全班學生。通過各種教育形式。組織各種活動,使學校學生雙滿意。這樣才能當好一名成功的班主任。
班主任的地位在學生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班主任的話對學生是最具號召力的。在眾多任課教師中,學生對班主任老師是最崇拜的、最信賴的。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學習借鑒別人的經驗,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工作方法,并且不斷完善班級管理制度。本學期通過網上學習和相約特色班主任、班主任培訓,聽新班主任王艷芳和鄧基杰老師經驗交流。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我深深感到活學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經驗,能使我們的工作更輕松有效。我在擔任二、三班語文、數學課的同時,也當起了這個班的班主任。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我深深體會到:良好的師生感情是決定班主任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
六年級二班值周輪次表
第一周﹑十四周林輝霞第二周﹑十五周周小梅第三周﹑十六周第四周﹑十七周
第五周﹑十八周第六周﹑十九周第七周﹑二十周
第八周﹑二十一周第九周﹑二十二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林森鄭禹左湘林尹斌胡聰賀小林王羽吳亮姚歡代龍唐宇航篇五: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用閱讀激發“后進生”覺醒
---讀《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有感
宜君縣城關第一小學盧禎
有一本書,好像一泓清澈的流水,滋潤我們干涸的心田;有一本書,如同一
縷溫暖的陽光,趕走我們心中的陰霾;有一本書,仿佛一座明亮的燈塔,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
這本書就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歷經時間的
檢驗,至今仍然閃爍著誘人的光環。特別是書中的許多建議,對當下的我們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實踐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尤其是當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茗第六條建議時,我感嘆不已,贊嘆由心生,同時也在沉思著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和收獲。把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結合大師的第6條建議,從中總結出以往在“后進生”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并得到了一些啟示。
一、了解后進特點剖析“后進”原因
在我十幾年的教師生涯中,在每一個班級里面總會存在學習相對落后的學
生,其變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一)家庭因素:“每個后進生的背后都有一個后進的家長”。這是我們每
個班級中存在的共性。小縣城的孩子生源較復雜,一半城鎮居民,一部分個體戶子女,個別進城務工子女,個別留守兒童。城鎮居民中雙職工家長大多素質較高,自小給孩子了良好的家庭熏陶教育;而部分個體戶對孩子學習重視不夠,只在物質上無限供給,忙于掙錢的他們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進城務工子女把孩子完全托付給學校,對孩子學習很少過問;留守兒童家長因各種原因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只管孩子吃、穿,這些孩子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生自身因素:分析這些后進生的“后進”的自身原因,可以將他們
分成不愿學習和不會學習兩類。
1、不愿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那些雖然頭腦反應靈活,但上課注意力很難
集中起來。貪玩,平時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孩子,對于這樣的學生,老師始終不愿放棄他們,總在他們身上花費更多的精力。請家長、布置懲罰性的作業、做思想工作等等方法都用盡。可是往往收效甚微,有時甚至起到負面反應,差生始終步入不了優秀的行列。
2、不會學習的學生。則是指書中所提到的“那些很艱難、很緩慢地感知、理
解和識記所學的教材的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要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頭一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了”,“一樣東西還沒弄懂,另一樣東西又該學習了;剛剛學會了這一樣,另一樣就已經忘記了。”對于這類
學生,我們通常都是采取反復抄寫,反復背誦,強制要求死記硬背的方法,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
二、竭盡所能力轉化“后進生”
面對班級里的后進生,我們一般采取的就是補課這一手段,經常給這些孩
子開小灶,做習題,可是付出得越多反而得到的越少。
記得自己曾帶過的一個名叫鄭xx的學生,為他的學習我可是費勁了心思。
在學校,我總是見縫插針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給他補課,如課間、上課前、放學后,甚至我還制定了較為詳細的補差計劃,調動周圍的優秀學生幫他補課,降低對他的要求:別的學生每天都有日記,我只要求他每天抄一篇作文;別的學生要求必須背誦的課文,他只要讀通順、流利;別的學生每天讀一篇文章,每周寫一次讀后感,對于他我說:你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就不要讀書了,還是“專心致志”學會教科書,先把課本上的知識學會算了。可是每次考試,他的成績總是穩居后三名,以至于小升初考試語文竟然不及格,我不禁扼腕嘆息:這樣的學生真是無可救藥!
我百思不得其解:對于這種很艱難、很緩慢地感知、理解和識記所學東西
的所謂的“后進生”,我已經盡所能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盡力把他們的腦力勞動的范圍壓縮到最低限度,盡量讓他們只完成課本要求的,不去讀那些課外書以免分心。可是換來的是“差生更差”。這真應了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一文中說:“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骨頭之一。”
三、找準開啟“后進生”心靈鑰匙
激發“后進生”覺醒的心靈鑰匙到底是什么呢?就在我“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讓我突然驚醒,書中有這么一句話“對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恍然大悟,原來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兢兢業
業地“毀”人不倦。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不斷的教學實踐總結出轉化后進時“最有效的手段就是
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也就是說讓這些所謂的“后進生”盡可能地多讀些書。這也在告訴我們要想有效地轉化后進生就要給“每一個‘后進生’挑選一些供他們閱讀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最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的。”這樣能使“這些兒童的頭腦里產生盡可能多的關于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疑問,讓他們帶著這些疑問來詢問我”。蘇霍
姆林斯基認為這是對他們進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條件。
除此之外,他還說了“在后進生所讀的書籍里,在他從周圍世界里所遇到的
事物中,應當經常發現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贊嘆的東西”,并指出“用驚奇、贊嘆
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
肉的萎縮一樣。現在還很難說明,當兒童面前出現某種使他驚奇和贊嘆的東西時,他的頭腦里究竟發生著什么變化。但是,千百次的觀察使我們得出結論:在兒童
感到驚奇、贊嘆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著大腦,迫
使它加強工作。”蘇霍姆林斯基把自己研究得出的理論運用在他的實際教學中,
在文章中他特別列舉出他對他的學生費佳的轉化過程,并成功運用這種方法幫助
費佳完成后進生的轉化并激發他的創造性思維,“后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專家
——機床調整技師。”
蘇霍姆林斯基最后還說了多閱讀能激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思考,而思考會
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
背(這是使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的最強有力的手段”,這樣“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
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
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通過閱讀來改變后進生,這不僅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的寶貴建議,也是
我們在教學工作中用來幫助后進生的最有效的法寶。
四、激發“后進生”覺醒進步
有了這條建議的指引,我找著了打開后進生心靈的鑰匙。在我的日常教學
中,我著手用閱讀激發后進生的覺醒。
結合蘇翁的理論,我試著專門針對這些后進生,推薦適合的書籍讓他們閱讀。
這學期接手一年級后,經過進班后觀察發現,有位叫小陳的孩子屬于那種對知識
聽不進,學不會的類型,上課基本上處于“一切與我無關”的狀態,對學習沒有興趣。我也和他家長聊過,家長心里也很著急,我們共同制訂了一些目標和計劃,不要求他上課聽懂多少,作業完成怎么樣,先閱讀一些生動有趣的童話,就這樣讀了一段時間,我問他:“你喜歡讀書嗎?”他說:“喜歡”,我說:“你喜歡它們什么?”他說:“這些書的故事非常有趣,我還認識了好多字呢,……”聽他滔滔不絕給我講這些,我了解到這些書徹底激發他們的興趣,于是趁機告訴他:“這些故事里面都蘊含著知識。”我的目的最終讓他的注意力回到學習中來。就這樣,他走出閱讀的第一步,對書本充滿興趣。尤其是他能在課前“自我展示”環節中講出生動有趣的故事并獲得大家熱烈掌聲時,我從他的臉上看到了自信。從此課堂上能夠專心聽講,而且多數知識都能聽懂了,還能積極回答問題,作業完成起來也輕松多了。像這樣的后進生還有很多,大都通過一個學期的閱讀,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并有了學習的動力,能和其它同學一樣聽懂課,并高質量地完成作業了。
看到閱讀讓孩子們找到自信的源泉,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沐浴在閱讀中逐漸覺醒。我心中已將“閱讀”牢牢扎根,并充分認識到了閱讀對于教學生多么重要。“后進生”尤其要閱讀,閱讀是打開孩子智育發展的金鑰匙。
相關熱詞搜索:;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條篇四
亞里斯多德說過,優秀不但應該是一種行為,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作為一名老師,我時常在想,這種優秀的魅力在哪里呢,我想,應該在于平時知識的積累,而這種積累,應該建立在平時大量的閱讀上,而這種閱讀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瀏覽,而是一種內心的互動,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我們應該對他以鞠躬的態度,虔誠的態度,打開自己的心靈的天窗,讓智慧的陽光照射進來,給我們自己以心靈的啟迪。
曾經有位教育家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優秀教師的”。讀書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蘊”。“有人說‘沒時間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我完全贊成這句話,并深有同感,因為我就屬于這種類型。因為我老是想:“老師也是人,老師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應付學校各種各樣的檢查,做課題,搞教研、進修、培訓、評職稱、提高教學質量、早上要帶學生訓練,晚上還要訓練……忙了一天,只想坐下來看看電視、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讀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反復盯著蘇的這句話,我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自己,那就是“汗”。大概算上從小學開始所讀的書,可能200本還是有的,不過大概這不是蘇這句話的本意吧?他所指的應該是你工作后吧?在這點上我應該好好向我們的校長學習。
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孩子?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的個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施恩或者顯示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被動等待我們去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份陽光,給那些“無藥可救”的“后進生”。蘇霍姆林斯基提到,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走到這些學生的跟前去,看看他們遇到什么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好的作業題。有時候在課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給某個學生布置一點家庭作業,那么有經驗的教師通常就當堂布置給他。學習較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千萬不要讓他光是聽別的學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東西抄下來。一定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就已經包含著運用知識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一點點的進步也好。
而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了,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多數時候都忙著批改作業、教育孩子、上課、聽課,有多少時間在煞有其事地捧著教育名著或教育雜志在閱讀呢?只有在寫論文、寫計劃、總結或上公開課時,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鑒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相信大家肯定不會和我一樣吧?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這一定很可悲!
蘇霍姆林斯基以教育家的大智慧,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樹立了一個典范,那就是,這種對教育的熱愛,怎么能轉化成我們前進的動力,是一種心靈方面的獨白,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也不是神,他是用心去發現教育中的一些細節,并且認真總結,他繼承了這種優秀的習慣,并且把他發揚光大,用心去干教育,用心去體驗教育,用心去總結教育,真誠對待教育,讓每一朵鮮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所謂大師,我想一個重要的法則,就是去發現教育工作中的細節,挖掘細節,光大細節,讓教育無處不在。
向蘇霍姆林斯鞠躬,并不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盲目崇拜,而是一種心靈的靠近,這種靠近,讓我們以一個大師的心態,努力尋找教育工作中的那些共同點,閃亮點,我們可以是平凡的,但教育永遠都是神圣的,這種心靈上的與大師的靠近,讓我們時時保持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讓我們的勞動有了一定的目的,并且追尋先者的足跡,讓教育的精神在努力中不斷升華。
打開心靈的天窗,我們也可以成為蘇霍姆林斯基,這在于我們平時的點滴積累,在于我們日常優秀的律動,在于我們把讀書成為習慣,把優秀成為準則,把奉獻作為一生的追求。作為一名老師,我想這也應該成為我們永生的追求。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條篇五
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辟,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從微觀細節方面扼要談談三點讀書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師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
何為教師素養呢?蘇霍姆林斯基從三個方面闡述教師的教育素養:這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廣博的知識。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教育素養還有一個方面,談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重要的特征是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以后需要花在摳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教育素養的第一個標志,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塑造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教師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學生發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學生娓娓談心。
感悟之二:成功教師應善于引領學生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例如,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那樣,我們若能把帶有游戲性質的作業、科技知識、百科知識、趣味故事、趣味實驗等列入教師備課的內容,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感悟之三:成功教師應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才能有創新,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我們可以看到蘇霍姆林大師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鄭重地審視著學校教育的每一細節,我覺得善于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處。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五條提出“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第一套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源來源。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來看,第二套大綱是保證第一套大綱順利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讀過這本書,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勤于讀書、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通過讀書,提升教育素養;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滿睿智。因為只有智慧含量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種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才能真正滌蕩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養。
一文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本文是關于《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的,可以參考這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