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一
如在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既使學生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這一連串動詞生動傳神的表達效果。
課文中“女媧補天”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和習慣反復讀出感覺來,讀出味道來,用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各自研究學習的收獲告訴大家,學生讀得動情大家聽得入神。同時,用“邊讀邊說”的方式交流,既是讀中感悟的結果的呈現,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
在教學第三小節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女媧堅強勇敢的品質,我在引導學生理解了本段的內容之后,還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
為了尋找五彩石,女媧不知走了多少天,去了多少地方。那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女媧會走到什么地方去,遇到什么危險,想出什么辦法克服呢?
出示:為了找齊五彩石,女媧跳進了波濤洶涌的大海,也許會被滔天大浪打痛,但她強忍著;為了找齊五彩石,女媧飛到寒風刺骨的————,也許會被————,但她————;為了找齊五彩石,女媧————,也許————,但她————。通過練習,使學生對女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也對他們進行了一次語言和思維的訓練。
主要是因為時間的關系,舍去了第1小節的教學,使學生對人間的慘狀沒有什么感受,對神奇的理解積淀的不多,導致最后拓展訓練“請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天被補好之后的神奇的景象寫一寫”,學生大都沒有寫出神奇的特點來。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二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女媧為拯救人類,怎樣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如何把天補好的過程;在閱讀中體會女媧精神和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以讀為本,邊讀邊悟
“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講懂的。”葉圣陶先生的這句話也道出了學生閱讀的重要性。在這節課上,我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個目標指導朗讀訓練。課前預習要求讀正確,檢查預習情況時要求流利地讀,通過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同學們的朗讀情況,讀后引導進行評議,通過欣賞同學的朗讀,讓同學們體驗到讀書的快樂。
研讀課文時帶領學生有感情地讀。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在指導中,把理解語言與訓練朗讀交融在一起,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提高朗讀效果,最終實現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除了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發揮不同的功能。為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我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做文章,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使學生獲得體驗、升華情感。
2、挖掘課文的空白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但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補白想象——讓他們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說得較好。
有的說:“我仿佛看到洪水沖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說:“我仿佛看到孩子們在哭著尋找爸爸媽媽。”在這些補白想象中,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并運用了語言。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師生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在教學第一節時,我采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小組賽讀,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朗讀氛圍。同時通過讓學生閉目想象,感受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悲慘景象。
課堂上駕馭能力不強、很多地方處理得不夠靈活、教師的評價語很不到位。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出示女媧圖片,通過圖片,讓學生形象地理解什么是神話,并激發學習興趣。接著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用簡短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然后找出女媧怎樣補天的相關語句。
通過感情朗讀,找出表現女媧補天的艱難的詞語,體會女媧補天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學習女媧為了拯救人類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最后把女媧補天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三
《女媧補天》是一篇神話傳說,講述的是女媧求雨滅火、照船救人、找五彩石補天的故事。課文中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女媧百折不撓的形象,贊美了她為拯救人類而勇于獻身的精神。我校的張帆老師為我們執教了這一課,讓我們一起走入課堂。
師:認真讀第三段,看看哪些句子讓你感動,用波浪線畫出來,畫出來后和同桌說一說,為什么讓你感動?
(學生自己讀課文,勾畫句子,同桌互說)
師:哪些句子讓你感動?
生: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
師:她會遇到什么危險呢?
生:可能會被大火燒死。
生:可能疲勞過度致死。
生:可能會被水淹死。
師:面對這么多的危險,女媧不僅沒有退縮,反而下定決心去補天,誰能讀出她的決心。
生: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語氣平淡)
師:再請個同學讀讀,看看你能把女媧的決心讀出來嗎?
生: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
師:我聽出來了,女媧的決心很大。女孩子一起讀。(女生一起讀)
師:男孩子讀。(男生一起讀)
師:全班同學一起讀(全班同學一起讀。)
教學反思:老師在引導學生讀懂句子、深入理解句子意思后,知道女媧是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下定決心去補天的。在這里,老師引導學生去感悟,讓學生悟出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然后請學生朗讀,對學生的朗讀作出正確的評價,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這一句,從中體會女媧的決心。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生: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
師:她忙了幾天幾夜,“幾天幾夜”說明了女媧——
生:“幾天幾夜”說明了女媧很忙。
生:“幾天幾夜”說明了女媧不顧自己。
生:“幾天幾夜”說明她很忙碌,忙的時間很長。
師:是啊,她白天找,夜晚找,也許一天才找到了一塊石頭……找得這樣辛苦,這樣累,她為什么沒有停下來?
生:因為她不想讓人類受苦。
師:是啊!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幾天幾夜讀得慢)
師:你為什么把“幾天幾夜”讀得慢一些呢?
生:因為“幾天幾夜”說明了女媧的辛苦。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女媧的辛苦吧。
全班學生齊讀。
教學反思:在這一環節“女媧找石”的教學中,老師緊抓“幾天幾夜”這個詞,引導學生理解幾天幾夜詞里面的意思,讓學生讀懂女媧找石頭的艱辛。由于張老師巧妙引導,將“幾天幾夜”這個詞印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個畫面,較好。如果在這個地方,老師再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女媧忙碌的情景,也許學生就會說,我看到女媧累的停下來捶捶背,我感覺到女媧的腿走得酸酸的,象要走不動了。這樣的話,孩子們頭腦中的畫面可能會更清楚。
師: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動?
生: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
師:在這些零零星星的碎石塊中間找,好辛苦啊!
師:辛苦之中,女媧已經找到了四種石頭,還差一種純青石,怎么辦?
生: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師:她找啊找啊,可能去哪兒找?
生:在山上找。
生:在樹下找。
生:在山角下找。
生:在水里找。
生:在石頭下找。
生:在懸崖邊找。
師:在找石頭的過程中女媧一定很辛苦,她的腳在找的過程中會怎樣?她的手在找的過程中又會怎樣?請你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填出下面一段話。
女媧來到( ),她找啊找啊,她的腳( ),她的手( ),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女媧來到(泉水邊),她找啊找啊,她的腳(被堅硬的石頭劃破了),她的手( 被荊棘刺傷了 ),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女媧來到(山邊),她找啊找啊,她的腳(起泡了),她的手( 長繭了 ),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女媧來到(小河邊),她找啊找啊,她的腳(被堅硬的石頭磨破了),她的手( 被劃傷了 ),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師:女媧來到山腳下,她找啊找啊,她的腳磨破了,她的手劃傷了,————
生: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師:女媧來到小河邊,她找啊找啊,她的腳起泡了,她的手長繭了,————
生: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師:誰來讀一讀?
生: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學生有感情地讀)
師:你為什么把“找啊找啊”讀得比較慢?
生:她去很多地方找過,找了很長時間。
師:體會的真好,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學生再次全班讀)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女媧找石”的教學中,老師結合書上的句子對學生進行思維的擴散,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又找啊找啊”這個詞中,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女媧會在哪些地方找?擴展學生的思路,在小河邊,在高山上,在山腳下,在大海邊……當學生說出一系列的位置后,老師又及時的引導孩子們想象,女媧在這些地方找純青石的過程中腳會怎樣?手會怎樣?繼續擴展學生的思路,并用一定的句式幫助孩子們表達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這一片斷教學中,老師巧妙地把話變畫,還將理解詞語訓練,抓聯系,句與句群訓練等穿插其中,顯得扎實、有實效。
整個片段教學中,張老師都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訓練,思維的拓展,語言的發展,很好的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同時,在教學中,又較好的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她和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去體味和感悟,讀出了女媧不屈不撓、為人類不怕犧牲的中華民族精神。
整個課堂上,老師是簡簡單單地教語文,沒有什么花架子,學生是扎扎實實的訓練,這就是樸實的語文教學風格。今后,我也朝這個方法努力,爭取每一節課都扎實的訓練學生的基本功。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四
《女媧補天》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神話故事。文章清楚有序地描繪了生動逼真的自然災害場面,想象奇特豐富。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本文教學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40分鐘的時間,要把這兩個目的達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課堂中我采用了師生角色互換的辦法引導學生學習,收效甚好。
師生角色互換就是老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 “聽”,而是跟老師“講”,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學中,針對“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這一目的,我這樣提問:“我查閱資料,聽說《女媧補天》這個神話故事想象力非常豐富,可我就是找不到體現想象力豐富的語句,請同學們幫我找找,跟我講講好嗎?”學生頓時在小組內沸騰起來。幾分鐘后,我到學生中找個位置坐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臺來“教”我。有的小組說天出現大窟窿后的情景描寫想象豐富,讓人感到恐怖;有的小組說女媧尋找五彩石的內容想象豐富,體現了女媧的辛苦;有的小組說女媧冶煉五彩石的部分想象豐富,展現了女媧的強大神力……
針對“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這一目的,我問:“女媧為了拯救水火中的人們,他做了哪些事呢?誰講給我聽聽?”學生們先是一片寧靜,然后舉手高呼:求雨神下雨滅火,造船救人,找五彩石……
我接著說:“女媧做這些辛苦不?”
“辛苦。”學生們異口同聲。
“從哪些地方知道辛苦的?”我搔搔后腦勺。學生都笑了。
片刻,學生爭著舉手,有的說求雨神不容易,有的說找五彩石忙了幾天幾夜,有的說煉了五天五夜……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五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文章主要內容,體會女媧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
3、積累課文中的生動語句,能有條理地講這個故事。
了解女媧為拯救人類克服種種困難,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好的過程。體會女媧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敢于奉獻的精神。
在閱讀中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 同學們,你們愛聽神話故事嗎?你們都讀過哪些神話故事?說說看。你知道下面的圖分別介紹的是哪一個神話故事嗎?
《精衛填海》、《寶蓮燈》?
2、你知道什么是神話嗎?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女媧補天》
二、梳理文章脈絡
1、在你的印象中,女媧是一個怎樣的人?(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 生:女媧是一個善良的人。
生:女媧是一個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2、默讀課文,思考:從本文的描寫中,你知道女媧為人類做了哪些事?(創造人類、求神滅火、造船救人、女媧補天)你知道重點是寫哪一件事?
3、讀題,你認為課題的中心詞是哪一個?
4、抓住中心詞“補”質疑。(歸納:女媧為什么補天?——事情發生的原因;女媧怎樣補天?——事情的經過;女媧補天的結果——事情的結果。)
5、帶著你們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思考哪些句子寫了這三個問題?
三、品詞析句,體會人物精神。
(一)學習第一節
1、出示句子:“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許多人在水里掙扎。
a、自由讀,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b、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c、你能帶著痛苦、恐懼、焦急的心理把當時悲慘的景象給讀出來嗎? d、你認為此時他們最需要什么?
e、在這樣的環境下救人會遇到哪些困難?
f從這里,你體會到女媧是一個怎樣的人?(不怕危險、不怕困難) 過渡:既然天火已經熄滅了,那為什么還要補天?
(二)學習第二、三節。
1、女媧做了個什么決定?
2、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女媧是一個怎樣的人?
(板書:勇敢 智慧)
3、女媧是怎樣補天的?
過渡:誰愿意為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讀一遍呢?
生:?
(1)女媧補天的材料是什么?
(2)這樣的五彩石好找嗎?
(3)想象,“女媧都到哪里去找了五彩石?”
也許?也許?再也許?
(4)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女媧補天的艱辛?
生:1、“女媧決定?補上。”
2、“她忙了幾天幾夜,?純青石。”
3、“于是,她又找啊找啊?找到了。”
5、請一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這三句話。(指名讀、挑戰讀)
課件出示,請大家齊讀,讀出女媧的艱辛。
6、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又是怎么做的?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完成以下練習:(課件出示)
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去補天,她先尋找五彩石,接著她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再把_____________,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
生:?
7、從這些復雜的過程,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什么?
(女媧補天的過程很艱辛。)
8、女媧補天的過程很艱辛,那女媧成功了嗎?
生:成功了?
師:女媧補天成功以后,人們又過上了快樂幸福的生活。
有感情的齊讀課文的最后二自然段,想象女媧補天的景象。
四、拓展延伸
師:學了《女媧補天》這課,看到女媧主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不斷地努力著,遇到困難也沒有放棄,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夸一夸女媧。(課件出示) 夸一夸女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總結:
女媧補天這篇優美的神話故事,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科學不發達,不斷受自然災害威脅的情況下,渴望認識自然,改選自然的理想,顯示了人類力量的偉大。我國古代神話故事有很多,老師向同學們推薦一本書《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大家可以讀一讀,以后我們可以開一個故事交流會,把你看過的神話故事講給同學聽。
六、作業
1、把故事講給家人和朋友聽
2、閱讀課外神話故事
1、女 媧 補 天
創造人類
略寫求神滅火
造船救人
詳寫女媧補天 不怕危險 不怕困難 甘于奉獻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六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感悟神話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又要讓學生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感受女媧精神是重點,課文中有很多具體的語言文字可以挖掘提煉,感悟神話的神奇,也就是讓學生感受古代人們豐富的想象力。
1、挖掘空白,引導想象:
環境的描寫,往往是為襯托人物的品質做下伏筆的。在教學第一節后,我讓學生想象當時的場景是怎樣的?挖掘文本空白處,讓生設身處地想象:“如果你在場,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讓無聲的文字形象化,創設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為學生體悟人物精神做好鋪墊。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幾天幾夜、終于、冒著生命危險”等詞并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如我設計的補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媧都在哪些地方找過五彩石?”以此來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
2、反復研讀,逐步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去感悟,去體會,但是讀不是一味的同一層面的平移,因此我努力設計有層次的讀,讓學生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收獲,新的感悟,新的震撼。我在引導學生研讀幾大板塊的重點句時就是讓學生經歷從感知性的讀到理解性的讀到欣賞性的讀的過程。如讀女媧找五彩石的句子時,讓學生充分地感知句子,抒發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然后聚焦一個補白的想象進行擴散“女媧都到哪里去找了五彩石?”在馳騁想象的空間里,突出提升人物形象,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句子,讀出感受。
課結束了,但是思考并沒有結束:
在指導學生朗讀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幾句重點句時,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談感受,沒有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體驗讀的樂趣,在讀中感悟文字。以至于后面學生沒有充分感受到故事的神奇之處。
徐雪梅:在教材解讀方面,魏老師深入挖掘文本。《女媧補天》這篇課文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古代的一個神話故事。主題為“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魏老師注意聯系學生學習實際認識神話故事及特點,在課上初始回顧我國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盤古開天地》等,感受古人豐富的想像。
李麗佳:她提到三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多種識字方法,也能借助字典識字,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棄字詞教學。教學中,她重視指導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學。在寫字方面兩次分析字的結構,提示學生發現書寫規律,筆順規則、運筆方法等。另外,學生的執筆的方法、寫字的姿勢,也特別及時的加以關注。
梁偉華: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后講:“同學們真會讀書,把課文中的一段話讀成了一個詞,請你們像老師一樣把這些詞寫在你們書上。” “同學們,這就是寫批注,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讀書方法。課文的三、四自然段,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下面請你默讀三、四自然段,看這兩段分別能用什么四字詞來概括呢,也請你寫在書上。”學生都能標出感悟,寫上批注。讀書不再喧鬧,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也得到了培養。
王淑珍:魏老師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指導朗讀,學生也在細節中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比如,學生從“幾天幾夜”這個詞語中體會到她找了很長時間,很辛苦;從“找啊找啊”體會女媧的尋石路程曲曲折折,充滿著艱辛。
林小娟:我認為有一點可以改進的地方,像朗讀了“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響聲震醒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一句后,老師提問“讀了這個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場景,請你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學生回答“天崩地裂”我覺得問題提得有些突然,似乎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如果在讀之前就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讀中進行思考,是否效果會更好些呢?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七
《女媧造人》是一篇神話故事,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想象奇特,構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讀來很容易使人們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創的原始世界中,感受著人類誕生后的歡欣與愉快。
教學本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神話的特點,學會運用想象去豐富故事情節、豐富人物形象。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有關神話的幻燈片,讓學生猜出相應的神話故事,并歸納有關神話的特點。這一環節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又有利于課堂氣氛的調節,縮小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同時也是一種導入課文的方式。
其次,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增加學生的詞匯積累。
第三,通過預設的問題總體把握本文的故事情節,感受女媧的人物形象,從而達到對課文整體把握的目的。讓學生感受到女媧不僅是一個神,神通廣大,無所不能;還是一個人,是一個母親,有母親的情懷,有勤勞的品質。
第四,在講課過程中,我還讓學生將課文與《風俗通》里的原文作了對比閱讀,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最后得出結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了想象的方法和要求。
第五,學以致用。經過以上幾個環節后,我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神話知識和想象的方法去改寫《嫦娥奔月》的故事,這既是對文本的一個拓展,也是對所學內容的再次鞏固。
總之,五個環節的設置,有一定的梯度,遵循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知道再什么時間學習什么,知道該怎么學。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八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溫故而知新。
1、復習詞語:“撿石頭”游戲。
2、寫生字(隆、塌、掙、噴、缺、純、冶)
(1)共同點;(2)該注意哪些地方;(3)范寫“噴”;(4)生練筆;(5)評議
【設計意圖】:課始,我利用課件的動畫效果,讓孩子們延續第一課時學習《女媧補天》故事的余韻,當一回“女媧”,讀對課件中“石頭”上的詞語就能撿到“石頭”去補“天”了。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另一方面又和課文內容密切聯系。第一環節除了復習詞語的讀音,還直接將詞語中這節課要求會寫的字用紅顏色突出,用于第二環節的生字學習,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優化了課件資源,并順利完成由讀到寫的過渡。我精心將課文中的生字進行分類,這節課要求掌握的生字都具有共同的結構特點——左右結構并且大部分是左窄右寬(“缺”字除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共同交流,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識字寫字。
3、師引讀,復習第一自然段。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還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接:塌下了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生接: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生接: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生接:到處是洪水。許多人——生接:被火圍困在山頂上,還有許多人——生接:在水里掙扎。)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之間的“一唱一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通過教師的引讀,讓學生加深對第一段中描述的“天塌地裂”的可怕情景的體會,為下文學習女媧不怕危險,冒著重重困難把天補上的過程作鋪墊。
(二)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一)、學習女媧補天的過程
1、默讀課文2-4自然段思考:女媧為人類做了哪些事?
2、反饋。(求雨滅火、造船救人、尋石補天。)
生:女媧向雨神求雨來滅火。
師:很好,這是第一件事,你能用四個字來概括嗎?
生:求雨滅火。
師:還有呢?女媧還做了什么?請你學著像這樣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吧。
生:造船救人,尋石補天。
【設計意圖】:通過默讀思考,讓學生對課文的主體內容有了總體的把握。經過“輸入”與“輸出”這兩個過程,訓練了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獲取并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讓學生分別用四個字來概括女媧所做的三件事,這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中,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
3、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這三件事,具體寫了哪件事?
生:尋石補天。
師:那其它兩件事就是(略寫),現在請自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女媧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求雨滅火,造船救人的。誰來讀?
一生讀。(因為緊張讀得不夠流利)。鼓勵之后再請一生讀。
師:她讀得怎么樣?
生:她讀出難過了,但還沒讀出著急來。
師:哦,你覺得還要讀出著急的語氣,你從哪里體會到的?
生:她立刻去找雨神。
師:你來讀一讀吧。
師:真棒!能把“立刻”換成其它詞嗎?
多生:立即、馬上、趕快、趕緊
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體會女媧面對如此巨大的災難時的心情,接著請學生把體會到的展示讀出來,然后請其他學生評價,結合自己讀中的體會,聽中的收獲,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通過“讀-聽-說-讀”的環節來進一步升華自己的感悟。在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對語言點進行訓練,如給“立刻”換詞,通過舉一反三,既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體會,又積累了詞匯。
4、重點學習三、四段:
(1)師: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也被救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女媧決定(尋石補天),補天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生:不容易。
師:請讀課文3、4自然段,找出女媧補天不容易的詞語或句子,邊讀邊畫,也可以寫寫自己的感受、體會。
交流一:生:我從“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體會到女媧不顧危險去補天。
師:你來讀一讀吧。
師:從“決定”一詞你們體會到什么?
生:女媧很堅定,下定了決心。
全班讀。
交流二:生:我找到了“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可以看出女媧很辛苦。
師:特別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生:她忙了幾天幾夜。
師:你能再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生讀,師評:從她的朗讀中老師還體會不到女媧很辛苦,誰再來讀一讀?
再請一生讀。
交流三:生:我還找到了“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可以看出女媧特別辛苦。
師:咱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設計意圖】:帶著問題讀文,邊讀邊畫邊標注,這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在課堂中讓學生實踐這個學習方法并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這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接著讓學生來交流收獲,雖然注重談感悟,但仍以讀為主,在“讀-悟-讀”中學習、內化。
(2)師:你們能想像女媧在尋找純青石的過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嗎?
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一:我覺得女媧可能會先去森林,可能會遇到野獸,被野獸咬傷或者抓傷。她還可能會去海邊,遇到鯊魚或者被海藻給纏住。
師:她怎么克服這些困難的?(生還未考慮清楚,先請坐)
生二:她可能去山上找純青石,找不到后來到荒漠,她當時已經精疲力竭,并且被地上的仙人掌刺得很不舒服,她很渴很累,所以她走到了清泉邊,在泉水中竟發現了純青石。
【設計意圖】:通過挖掘文本空白,引導學生想像女媧在尋石過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想像的空間很大,但通過三個提示使他們的想像更有針對性。先四人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既保證了全班的參與,又使通過交流而碰撞出的思維火花得以在全班分享。通過想像、交流、分享,讓學生對女媧不怕危險,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的奉獻精神和善良勇敢的優秀品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師:女媧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純青石,多么不容易呀!
自讀,指名讀。
師:老師發現你把“終于”這個詞讀得比較重,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因為女媧歷盡千辛萬苦,經過長時間的尋找,終于找到了。
師:“終于”一詞表示經過一個艱難的過程,最后達到目的。你能用“終于”來說一句話嗎?
兩生造句,師評。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是將文本理解和語言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才是語文課文學習的最終目的。
(3)默讀第四自然段,畫一畫表示女媧煉石補天時動作的詞語
a.反饋。(挖、放、冶煉、裝、端、對準、潑、補好)
b.談體會。
師:這些動詞用得好不好呢?為什么?
生:用得好,用詞很準確,(除了用詞準確生動,你還體會到什么?)寫出來了女媧補天很辛苦。
師:這段話運用了這些動詞把女媧補天的過程寫得這么具體、生動。平時我們寫作文也用上這樣的寫作方法,一定能把事情寫得更具體、生動、吸引人。
兩生反饋。
c. 同桌讀。(師:同桌之間讀一讀吧,體會作者是怎用運用這些動詞把女媧補天的過程寫具體的。)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九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的情景,引導學生體會疊詞“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傳達出的人間慘狀。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學,引導學生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既使學生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這一連串動詞生動傳神的表達效果。朗讀把各自研究學習的收獲告訴大家,學生讀得動情大家聽得入神。
2.讀中悟情,“讀”貫穿始終,抓住重點詞句來讀,讀出感受。
如第一節后四句要讀出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的悲慘景象。在教師引讀時對“熊熊”等詞進行解讀,突出悲慘的景象。
3.師生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
在教學第一節時,我采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小組賽讀,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朗讀氛圍。同時通過讓學生閉目想象,感受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悲慘景象。
4、挖掘課文的空白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但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補白想象:讓他們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說得很好。有的說:“我仿佛看到洪水沖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說:“我仿佛看到孩子們在哭著尋找爸爸媽媽。”在這些補白想象中,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并運用了語言。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十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流傳于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
1、條理清楚,目標明確。
在教學本課時,我運用的是永威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模式進行教學。先出示本節課的整體目標,讓學生先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后出示自學指導(一)、自學指導 (二)、讓學生圍繞這兩個自學指導進行自主學習。
2、挖掘空白,引導想象: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幾天幾夜、終于、冒著生命危險、找啊找啊”等詞并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如我設計的補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媧會冒著怎樣的生命危險?”“你能想象女媧都在哪些地方找過五彩石?”以此來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
我在教學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時,講到女媧為什么要補天,讓學生先找出相關的語句,從文字中去體會當時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然后再配上比較悲傷的音樂加上朗讀,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景的感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推薦一本課外閱讀拓展的書,使其學以致用。只有這樣,學生自學的能力才能循序漸進,學生閱讀的自信心會日益增強,積累量會日漸豐厚。然后我在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也有像女媧這種甘于奉獻的人,你會想到誰呢?以此來達到思想教育。
1、整節課我讓學生讀得少: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下一大塊后是什么情景,應該讓學生從讀中去體會,我也讓學生讀了,(齊讀自讀)但是讀得不到位,沒有讀出難過的心情;在指導學生朗讀女媧找五彩石和補天的幾句重點句時,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談感受,沒有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體驗讀的樂趣,在讀中感悟,沒有欣賞讀的過程,整堂課下來,課顯得過于疏松。
2、缺少老師范讀:三年級的學生開始讀書時并不能讀出感情,大多數都是唱讀,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所以老師的范讀是必不可少的,本節課特別是配樂朗讀和女媧找石、煉石時,老師如果范讀,那學生一定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在學習自學指導(二)時,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但合作的效果不好。學生也是圍在一塊了,但他們并沒有對問題進行討論,匯報時還是自己的觀點,沒有達到合作交流的目的。
4、時間把握不當:整節課在時間上的設計有欠缺,第一自然段用的時間比較多,其實讓學生讀出當時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行了。在設計女媧為人們做了幾件事這個問題時有點難,以至于在這上面用的時間比較長,到后來也不敢讓學生多讀了,所以在最后環節當堂訓練中時間不夠用了,只能倉促結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最后,我想說“語文很重要,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生活的工具,而且還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語文學習對形成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蘊,培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后終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一名語文教師而驕傲!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十一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下冊第八組元的一篇課文,本組元安排的是想象神奇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豐富。《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全文條理清楚、想象奇特、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困難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時,我以女媧補天的原因和補天過程中“找”五彩石之艱難為主線展開教學,在朗讀、想象、體驗、拓展中感受女媧這一神話人物不怕危險、勇于獻身的偉大精神。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教學環節設計清晰。第一節抓住“可怕”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充分領悟災難之可怕,體會災難中人們的可憐。然后重點抓住“找”,引導學生在重點詞句中感受其艱難、辛苦,因課文重點在于“補天”,因此第一節我簡略處理,做到重突出。
2、拓展想象。這是一篇神話故事,其特點就是想象豐富、夸張,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女媧“找五彩石”的辛苦,我設計了想象寫話,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感受。
然而,這堂課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
1、教材的把握、處理不到位。課文里的語言點很多,我犯了個“力求面面俱到”的毛病,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學內容是有輕重的,教學要抓住重難點展開,“面面俱到”的后果就是“蜻蜓點水”。另一方面,因容量過大,教學節奏過快,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的時間就縮水了,很多學生跟不上節奏。
2、朗讀指導不到位。
捫心自問,走上講臺時,我自己也并不十分清楚該如何讀出“可怕、可憐”的感覺,自己心中沒底,那么教學勢必是失敗的。一味地叫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缺少了指導,學生的朗讀也始終沒有提高。再者,朗讀的評價語言、評價形式單一,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發現他人朗讀的長處。
3、缺乏教學機智。
當學生沒有按照自己的教學預設走時,我的心里就慌了,一下子想不出該如何引導,導致被學生“牽著鼻子走”,有些教學設計竟在“慌亂”中漏掉了。
都說語文是遺憾的藝術,誠然,這堂課還有很多值得我思考、改進的地方,我一定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再思考,再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