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篇一
作者:袁菊梅
學校: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西安新城分校
專業:會計學
年級:20xx年秋
學號:1261001252624
指導老師:張華
20xx年 11 月
目 錄
一、 會計專業課程知識綜述----------------------------1頁
(一) 《基礎會計》核心知識及學習收獲--------------------1-2頁
(二)《中級財務會計》核心知識及學習收獲--------------------3頁
二、 個人應用研究報告------------------------------------4-5頁
內容摘要
基礎會計學是管理類各專業了解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的的專業基礎課程,復式記賬原理及借貸復式記帳法的具體運用作為該門課程的核心內容,如果說復式記帳是整個會計核算的方法基礎會計恒等式由是整個會計核算的理論基礎,中級財務會計屬于會計實務類型的學科,它主要是在會計學原理的基礎上,以準則為中心,講解對日常生活中或非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經濟交易與事項如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方面的知識.
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現階段,一些單位會計基礎管理不當,造成了會計基礎工作不同程度的削弱、滑坡甚至混亂、影響了會計職能的有效發揮,會計基礎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樂觀的問題,其規范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主要根據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條例,重點分析目前中國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議。
會計學專業課程知識綜述及個人應用研究報告
(一)《基礎會計》核心知識學習收獲
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會計憑證為依據,借助于專門的程序及方法,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會計對象就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具體指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能夠用貨幣計量的經濟活動,或者說是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
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是指對會計對象具體內容所做的最基本分類,是會計對象基本的、主要的組成部分。會計等式,是指運用數學方程的原理來描述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即會計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表達式。它分為靜態會計等式、動態會計等式和擴展會計等式。
賬戶、復式記賬和借貸記賬法賬戶和會計科目的含義以及兩者的關系;賬戶的結構、賬戶中多個項目的作用以及各個項賬目之間的關系;會計科目的內容、級次和編號;復式記賬的原理和特點;借貸記賬法的原理及其方法體系——記錄方法、賬戶結構、記賬規則和試算平衡方法懂得賬戶和復式記賬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借貸記賬法的原理、記錄方法、賬戶結構、記賬規則和試算
賬戶分類。賬戶分類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是按賬戶和經濟內容分類和用途結構分類。了解如何按賬戶的經濟內容和用途、結構進行分類,一般都分為哪些類別,以及各類中一般都有哪些賬戶。
會計憑證。要深刻理解會計憑證在會計核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會計憑著必須真實可靠的重要性;掌握會計憑證的編制和審核方法。
會計賬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聯結的賬頁組成,以會計憑證為依據,全面、連續、系統地記錄各項經濟業務的簿籍??梢詾榻洜I管理提供系統、完整的會計核算資料,可以正確地計算成本費用和經營成果,為財務成果的分配提供依據;利用賬簿提供的資料進行賬實核對,可以檢查賬實是否相符,從而有利于保證各項財產物資和資金的安全完整和合理使用;賬簿所提供的資料既是編制會計報表的主要依據,又是進行會計分析和會計檢查的必要依據;通過設置和登記賬簿,既便于保存會計資料和日后查閱使用,又便于會計核算工作的分工
財產清查。主要了解財產清查的含義和分類、財產清查的組織與方法、財產清查的結果的賬務處理。要求準確理解財產清查的意義,并在了解財產清查的組織和方法的基礎上,掌握存活的兩種盤存制度及會計處理方法,以及財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會計報表。理解財務會計報告的含義和構成,會計報表的含義、組成和分類;財務會計報告和會計報表的信息質量及編輯要求;還應懂得財務會計報告和會計報表時會計核算的最終成果,要力求真實和可靠;對財務會計報告和會計報表的組成和編制要求應有比較全面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編制方法。
會計循環。會計循環是會計記錄、分類和總結會計記錄的過程經常被稱作會計循環。會計信息起始于商業交易的初始記錄,包括正式的財務報表的編制(合計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這個循環意味著這些程序必須持續重復,在合理的會計期間準備新的、更新的財務報表會計循環是在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時,從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開始,到登記賬簿,直至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即完成一個會計期間會計核算工作的過程 企業將一定時期發生的所有經濟業務,依據一定的步驟和方法,加以記錄、分類、匯總直至編制會計報表的會計處理全過程。
會計核算形式。了解會計實務中使用較為普遍的各種會計核算形式,以及各種會計核算形式的特點、使用的會計憑證和賬簿,及其帳務處理的程序和過程,重點掌握科目匯總表和匯總記賬憑證的編制方法。
會計工作的組織。了解如何安排、協調和管理好企業的會計工作。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是會計工作系統運行的必要條件,而會計法規是保證會計工作系統正常運行的必要的約束機制。了解會計工作組織的內容認真掌握會計工作組織的原則。
我在學習這門課程中,覺得有一定難度。心中充滿著無數個問號,但是所有的問題又不能馬上解決。我只能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思考來加深自己的理解。這一過程中,我主要是被動的學習,接受書本上的知識,因為我知道知識積累得多了,理解就會更深入。當運用借貸復式記賬法編寫會計分錄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一方面是遇到一筆經濟業務時不知道應涉及哪些賬戶,而另一方面,雖然知道一筆會計分錄需要涉及哪些賬戶,但是卻不能確定它們正確的記賬方向。對于前一個問題,只要能夠掌握每個賬戶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即可解決,而后者則需要熟悉每個賬戶的結構。若通過死記硬背掌握每個賬戶的結構,勢必增加學習的負擔,而通過會計恒等式就可以提供一個記憶賬戶結構的便捷方式。但是時間有限,我還需要學習自己本專業的課程,所以對會計的學習沒法上升到理論層次。通過書本學習,我形成自己對會計最基本的知識體系,更形成對會計的總體印象。我感覺會計是如此的奇妙。我們都知道企業每天發生的經濟交易事項是很多的,而且是交錯復雜的,但是會計通過對這些原始的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最終形成有價值、簡潔明了的會計信息。這不得不是我佩服會計的藝術。
(二)、《中級財務會計》核心知識及學習收獲
財務會計工作是按會計準則的要求對企業發生的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向各方提供會計信息。
要掌握財務會計的目標與特征、財務會計的核算原則以及中級財務會計的內容。
貨幣資金。了解貨幣資金的范圍及內部控制制度、庫存現金的管理及銀行存款的管理;掌握庫存現金收支的核算、備用金的核算及庫存現金清查與銀行存款的核對;掌握銀行轉帳結算方式和其他貨幣資金的內容及核算。
應收及預付款項。了解應收帳款的性質已范圍、票據的種類和抵借和出售及其明細核算、長期應收款的核算、預付賬款及其他應收款的核算;掌握應收帳款發生與回收的核算、壞賬的核算、應收票據及應收票據貼現的核算、其他應收款的內容與核算。
存貨。理解存貨的概念與范圍:了解存貨的性質與分類和周轉材料與委托加工物資的核算方法。掌握存貨的初始計量儀發出存貨的各種計價方法。原材料、庫存商品的核算方法和期 末存貨的盤點及期末計價方法。
證劵投資。在了解證劵投資按品種和按管理意圖分類的基礎上,掌握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核算方法。
長期股權投資。了解長期股權投資的分類以及投資企業與被投資企業的關系:掌握成本法和權益法的適用條件、操作要點以及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轉換的會計處理。
固定資產。了解固定資產的概念、特征及分類的基礎上,熟悉固定資產確認和計量的標準,掌握在不同情況下固定資產的增加和減少以及減值準備的核算。
投資性房地產與無形資產。了解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計量和無形資產的內容與分類,掌握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及處置的內容和會計核算方法。無形資產取得、攤銷、出租、出售以及期末計價的核算方法。熟悉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的原則。
流動負債。掌握流動負債的性質與分類、各項流動負債的核算方法以及或有負債的披露原則。
長期負債。了解長期負債的特點以及其計價、掌握長期借款與應付債券的核算方法、掌握借款費用的內容、資產化或費用化金額的確定及相關規定。
所有者權益。熟悉其性質、不同企業組織形式的所有者權益的構成內容、熟悉存股的會計處理。掌握實收資本、資本公職、留存收益的概念及其會計處理。了解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所有者權益的概念、特征及核算方法。
收人、費用及利潤。應了解銷售商品收人的確認方法。掌握各種特殊銷售業的核算、資產負債表負債法下所得稅的核算程序與方法和凈利潤的分配內容及會計處理。理解所得稅核算的納稅所得與暫時性差異。
會計調整。了解會計調整的類型以及它們之間餓區分和各類會計調整的會計處理。
財務報表。要求掌握企業財務報表的種類;掌握各類報表的作用、結構原理、項目排列及編制方法;掌握財務報表附注及財務情況說明書的基本內容。
《中級財務會計》屬于會計實務類型的學科。它主要是在會計學原理的基礎上,以準則為中心,講解對日常生活中或非日?;顒又邪l生的經濟交易與事項如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方面的知識。當時,我也會考慮為什么會這樣做賬,準則為什么要這樣規定。我個人覺得企業發生的經濟交易與事項與各種學科知識相關聯,比如金融資產與金融學科相關、長期股權投資與證券投資相關等等,在對這些經濟交易與事項如何確認、計量、記錄、報告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這方面知識,更有利于我們學習《中級財務會計》,同時也會理解準則為什么要這樣規定。對于有些章節,沒有這方面知識的鋪墊,學習起來有點吃力,特別是長期股權投資中追加投資導致成本法轉權益法的賬務處理。當時,我研究了很長時間,列舉了各種情況,才慢慢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我對《中級財務會計》學習,也只是停留在書本層面,如果遇到問題,也最多在圖書館查各種不同版本的書籍來解決困惑,沒能形成理論研究。讓我欣慰的是,在不斷的學習,思考,鍛煉中,我學會了用最基本的理論來解決所有問題,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效果(比如對于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把握住這一點——只要影響所有者權益的事項都要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調整)。
二、個人應用研究報告
我本人覺得通過實際操作,不僅使得我們每個人掌握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登記賬薄的會計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對所學理論有一個較系統、完整的認識,最終達到會計理論,會計實踐相結合的目的。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
外乎有兩類,一類是發生額,另一類是余額。作為記賬對象的發生額數據,來自于記賬憑證,而作為記賬結果的期末(或初期)余額數據,則是在賬簿被登記之后形成的。所以,賬簿記錄只不過是記賬憑證上賬戶記錄的分類、匯總罷了。由于計算機具有強大、快速的數據處理能力,它對記賬憑證庫文件的分類、匯總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對于賬戶余額,只要保證系統初始化時輸入的初始余額數據正確無誤,以后各個會計期的期末余額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使用電腦的“帳”是憑證庫文件及相關數據(主要是各會計賬戶的期初余額數據)自動地準確無誤地派生出來的。理論上說,保留了憑證庫文件及相關數據,也就保證了賬簿的存在。記賬,是傳統財務會計賬務處理流程的核心環節。會計產生以來,就一直與記賬、算賬、報賬時刻相伴、密不可分,從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到編制報表等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無不留下了“記賬“的烙印。所以,在傳統觀念上,“記賬”似乎成了會計的代名詞。電腦的記賬這里所謂的“記賬”就是將帳前憑證庫文件中審核通過的記賬憑證做上過賬標識,或者另外形成一個帳后憑證庫文件,表明該記賬憑證已入庫,不允許在對其進行無痕跡修改或作廢,刪除操作。如果有錯誤,只能采用類似于手工會計下的紅字沖銷法,通過輸入“更正憑證”予以糾正。所以,記賬環節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時不登記日記帳、明細賬及總賬,只將記賬憑證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時再采用瞬間成賬的做法:根據科目余額庫文件的期初余額數據和記賬憑證庫文件的科目發生額數據,當即形成所需的“賬簿”并予以輸出。同時,這種瞬間成賬的方式也使會計報表瞬間形成成為可能。至于很多財務軟件所提供的記賬模塊功能,主要是為了滿足會計人員的賬務處理習慣,即只有先記賬才能查詢和打印。
在手工會計中,分類賬分為總分類賬(總賬)和明細分類賬(明細賬)。其登記的原則是“平行登記”,即把來源于記賬憑證的信息一方面記入有關總賬賬戶,同時還要記入該總賬所屬的有關明細賬賬戶,并通過定期對賬來檢查和糾正總賬或明細賬中可能出現的記錄錯誤。這種通過低效率的多重放映和相互稽核來換取數據處理的正確性與可靠性事手工會計賬務處理程序的一個重要特征。然而,對賬是設置賬簿的產物。如果沒有設置賬簿也就無所謂賬證、賬賬、帳表之間的核對了。計算機本身是不會發生遺漏、重復及計算錯誤的,只要會計軟件的程序正確且運行正常,賬證、帳帳一定是相符的;只要報表公式定義正確,帳表也一定相符,這樣,就使手工會計下的對賬環節不復存在了。
會計學是對企業所有經濟活動的一種記錄,管理者通過它可以了解企業的經濟狀況。稅務局根據會計學賬目來進行稅收,會計學還涉及到財務管理和成本管理等方面。可以說它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做事業的基礎,是一種技術職業,比較適合有耐心,對數字敏感,做事謹慎的人學習。會計學是一門最傳統的行業,我作為一名會計從業人員,在工作中也會深深體會到這一點,會計和別的行業不同的是,不允許有一點差錯,就會影響到后期核對賬目的好多環節,所以在做帳目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仔細,保證每個環節都正確。
以上是我對會計專業課程知識綜述及個人應用研究報告的 一些論述,內容好像不是很成熟,但是我希望通過我的這邊論文能給初學會計人員有些啟示,使我們這些會計從業人員更好的為企
業服務,發揮自己的專長,為國家的經濟繁榮盡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面對市場經濟國際化、信息化趨勢,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會計行業的發展與日益變化的新形勢之間還有不少差距。在新的形勢下,市場經濟發展將帶動會計工作全方位與國際接軌,會計管理工作也將由事務型向管理型轉變,會計工作的目標、內容、方式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要求也迫在眉睫,而且前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原始憑證要素不全,原始憑證不合規,現金管理不規范,項目經費核算不規范,未按照部門預算及會計制度要求對項目項經費分項目核算,會計人員專業水平和政策素質待提高等等。因此,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勢在必行,但同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又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作,必需細致扎實,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高校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努力推進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促進單位內部制約不斷完善,強化單位內部會計監管,全面提高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質量,不斷提高會計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中級財務會計》 楊有紅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基礎會計》 金中泉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篇二
會計學專業??飘厴I論文
論文題目淺談企業內部會計制度
學生姓名
學 號
指導教師
專 業
年 級
學 校
淺談企業內部會計制度
【中文摘要】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是我國會計規范中最基層的制度規范,是具有壟斷性的綜合性規范,也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必須借助會計工作進行日常核算和監督。在國家統一會計法規制度日益完善的情況下,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逐漸成為現實之必須。本文從認識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性質、地位,了解企業會計內部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分析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在設計和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著手,進而提出有效建設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相關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
企業的會計業務是企業的命脈,既為企業外部關系人提供決策信息,也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管理信息。企業如何建立健全會計制度,保證有組織、有秩序地做好會計工作,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充分發揮會計信息的作用及管理的功能,是急需明確和解決的問題。
1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性質和地位
1.1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性質
1.1. 1內部會計制度是一種較綜合性的規范
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綜合性是由會計在管理中的作用決定的。因為它是企業管理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制度涉及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企業內部各部門在處理各種業務(尤其是會計業務)時,都必須按會計制度的要求執行。從企業內部控制角度看,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的主體,會計制度必須全面體現內部控制的要求,尤其是企業各項經濟業務的處理流程必須滿足內部控制的要求。同時,會計工作又具有特定的技術要求,各種會計規范都是以會計技術為基礎建立的,這源于會計技術的可選擇性。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作為直接約束會計系統運行的規范,具有系統的技術思想,比如要對會計分工中的牽制技術以及編制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等技術做出明確說明??梢?,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綜合了會計管理、會計技術、內部控制等內容,是一個綜合性規范。
1.1.2內部會計制度是企業的一種經濟政策
根據企業發展理論,企業在其發展的不同階段會采用不同的經濟政策,即使在同一發展時期中,面對不同的市場也會選擇不同的經濟政策。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起著決策支持作用,為經濟政策的實施保駕護航。它作為一種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不會像企業經濟政策那樣有較頻繁的變動,但會計制度中會計政策的選擇也可以配合不同的經濟政策進行。會計系統為企業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信息支持,內部會計制度保證會計信息的可用性,它們都屬于企業經濟政策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1.1.3內部會計制度是剩余會計規則制定權合約
從我國會計制度的變遷看,目前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的會計規則的制定權,經營者享有剩余會計規則的制定權。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是以《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為依據制定的,其內容不得超越國家統一會計法規允許的范圍。這實際上決定了內部會計制度的內容是在限定條件下的選擇,其屬于經營者享有的剩余會計規則制定權合約。
1.1.4內部會計制度是一種“私有物品”
“私有物品”與“公共物品”是相對應的概念,“公共物品”的特點是每個人對該物品的消費不會造成他人消費的減少,而“私有物品”則是由特定個體壟斷和擁有的。內部會計制度是特定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在國家統一法規許可的范圍內“量身訂做”的,只適用于本企業,別的企業不能照搬照抄,如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企業。另外,制度的實施會產生特定的經濟后果,不同的企業只能使用適應本企業特點的制度。從這個意義上講,內部會計制度具有“私有物品”的性質,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1.2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地位
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地位是指其在會計規范體系中所處的地位。會計規范是一個綜合概念,它幾乎包括一切對會計運行有影響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僅直接約束會計行為,也可以約束會計人員、會計內部的監控機制等。因此,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會計規范,如:按其形成和來源方式,可分為實踐中自發形成的規范和人們通過一定形式制定的規范;按其制約方式,可分為強制性規范、內化性規范、他律與自律相結合的規范等。會計規范作為會計行為的標準,其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也是它的一種表現形式。因為它對企業會計工作應達到的標準及應采用的方法、技術和程序等都要按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給出明確的規定,企業會計工作應該遵守這些規定,而且這些規定最直接地約束或指導企業的會計實務。所以,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在會計規范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由于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是企業自身制定的,因此對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能否列入法規體系就有兩種認識。一種是,從法規制定的權限看,立法權的最低機關是省人大和省政府以及經國家批準的較大的市人大及市政府,其他機關均沒有立法權,因此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不具備法規的身份,不能列入會計法規規范。別一種是,會計法律規范形式包括法律形式和準法律形式。屬于會計法律形式的有《憲法》、會計法律(如《會計法》等)、地方性會計法規和規章,這是會計法律規范的基本形式;準法律形式包括國際條約與公約、國際慣例、司法解釋、經濟協議和單位內部會計制度。認同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屬于會計法律規范的組成部分,其理由是:雖然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不具備會計法規的權威屬性,但其具備會計法規的內核,它是根據會計法律法規制定的,體現會計法律法規的精神。企業制定內部會計制度也有法律的依據,是法律賦予企業的權力。且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是會計法律規范中不可缺少的構成要件,是最基層的會計規范。
2企業會計制度建立的必然性
2. 1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對會計工作的內部牽制,往往采用職務分管的控制方法,以達到互相牽制、互相稽核、驗證的目的,這種方法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是長期從事某一職務,往往會產生“麻木不仁”、“相互串通”、“死氣沉沉”等缺點。為克服這些缺點,一般采用職務輪換的方法。
2. 2降低小企業稅收風險的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加大了依法治稅力度,加重了對稅務違法案件的處罰。由于國家頒發的行業會計制度和公共綜合會計制度本身存在許多會計職業性判斷和選擇,稅務機關在納稅檢查時,不僅要依據國家頒發的行業會計制度和公共綜合會計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依據企業經過判斷和選擇后確定的企業內部制度。
2. 3適應會計改革、完善會計規范體系的需要
會計規范即會計工作應遵守的規矩。它是處理各項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督的準繩。從我國會計改革的方向看,在會計理論、會計規范、會計教育等方面,根據自身的國情結合國際慣例,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應現代化制度要求的會計法規體系。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能使會計規范成為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通用性與專業性相結合、宏觀指導性與微觀操作性相結合的有機統一體。
2. 4適應現時代會計電算化的需要
會計電算化是企業會計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企業走向市場、宏觀調控的加強和各項會計改革措施的逐步展開,對會計快捷、準確地提供各種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會計電算化的全面推進勢在必行。而會計電算化的正常運作,則完全有賴于一套完整、便于操作的程序,有賴于會計人員嚴格按規則操作。
3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3. 1部分企業未制定內部會計制度
目前國內大部分中、小企業都直接以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以及上級下發的各種文件作為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使企業日常會計核算工作過于隨意性,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質量。企業在設計內部會計制度時,應在國家統一會計規范和有關法規的指導和約束下,結合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建立符合本企業會計核算要求的內部會計制度。在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中,應明確選擇適合本企業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等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以指導企業會計實踐,保證會計工作規范運行。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會計制度應具有適用范圍專一、內容條理清晰、程序方法明確和實際操作方便等特點,有便于加強和規范企業日常會計工作。
3. 2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國有大型企事業單位一般都在一定程度、范圍上建立了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基本業務的內部管理可以說是有章可循。但還是有一小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較為薄弱,經濟業務隨意性大,缺乏有效的制約監督機制。主要表現在業務決策人員與經辦人員沒有很好的分離制約,存在業務授權、業務執行、業務記錄、業績檢查兼容的現象;重要事項的決策和執行沒有很好的分離制約,存在無標準操作現象;財產清查沒有制度,家底不清楚;該設的內部機構不設,該配的內審人員不配等,使得管理力度層層遞減,管理效應層層弱化。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職能部門、各有關工作人員之間,在處理經濟業務過程中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種管理制度。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證企業經濟活動有序進行,保護財產的安全,可防止、發現并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因此,企業在設計內部會計制度時,應充分考慮到內部控制制度,將內部控制制度貫穿、融匯于會計制度與企業其他管理制度的各個方面。企業只要存在經濟業務事項,就需要有相應的控制予以制約。
3. 3內部會計制度內容建立不全面,財務處理程序欠規范
從目前大部分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實際情況看,都較為注重財務收支審批、現金和銀行存款收支管理等制度的制定,而忽視了會計核算和監督方面制度的制定。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較為完善的財務處理程序制度,甚至為數不少的單位根本就沒有建立這方面的制度,因而造成核算行為的隨意性。比如,同一性質的經濟業務不同的會計期間,甚至在同一會計期間,其賬務處理截然不同;同時,會計確認與計量方法也隨意選擇,諸如此類等等。
4如何進行有效地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
4. 1企業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員的選用
內部控制制度設置得再完善,若沒有稱職、負責任的人員來執行,也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要杜絕賬戶設置不合理、記錄不真實等情況,充分體現會計控制制度的職能作用,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員的選用,定期進行培訓、工作考評,獎優罰劣,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才能更有效的發揮企業內部會計制度。
4. 2企業必須發揮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
健全內部審計機構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賬目,還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業內各組織執行指定職能的效率,并向企業最高管理部門提出報告,從而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嚴密。
4. 3企業制度與財務制度建設結合進行
中小企業因企業規模小,一般不可能建立獨立的會計機構和財務機構,通常是合二為一的,因此,在進行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制定時,也應該考慮到將二者相結合建設,既要對會計核算的方法、程序進行規范,也要對企業賬務活動的組織、財務管理等問題進行規范,以便更合理的滿足中小企業會計核算的需要。
4. 4加快會計電算化進程
會計電算化是采用電子計算機替代手工記賬、算賬、報賬及對會計資料進行電子化分析和綜合利用的現代記賬手段,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和信息技術應用于會計工作中的簡稱。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會計電算化取代手工記賬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只不過是早晚的事情。會計電算化可以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使財務人員從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脫出來,實現某些信息的資源共享,提高會計工作的規范化程度。因此,必須加快中小企業的會計電算化進程:首先要解決中小企業對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投入;加強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的電算化培訓,提高操作技能;綜上所述,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對現時代的企業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適合本企業的制度;起用稱職人員擔當財務重任;增加培訓、學習的機會,全面提高人員素質,對企業在經濟日新月異變化的當下的發展尤為重要。只有明確這些才能為企業找尋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
【參考文獻】
[1] 王蕾 《試論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的兼容并蓄》, 《財經問題研究》20xx/7,p70
[2] 劉玉適 《新修訂的〈會計法〉所實現的若干重要突破》,《會計研究》20xx/1
[3] 石虹 《試論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設計》,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3, p37
[4] 張君穎 《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思考》, 《會計工作》,20xx/12 ,p132
[5] 郝毅 《當前內部會計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會計工作》,20xx/10
[6] 馬麗英 《論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原則》, 《市場研究》,20xx/11
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篇三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納稅的影響
摘要:隨著我國新的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與實施,中國已進入一個新的會計時代。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標志著我國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中國會計準則體系的正式建立。新的會計準則由于諸多的會計政策、計量模式、收益確認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改變,其實施自然會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等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企業的稅收。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所得稅引入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要求企業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會計核算,而且必須使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賬務處理。企業所得稅核算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將暫時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金額遞延到以后各期。如果企業存在較多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按照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其影響金額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導致暫時性差異發生當期利潤和權益的增加,以及差異轉回時利潤和權益減少。如果企業存在較多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采用資產負債表稅務法會導致差異發生當期利潤和權益的減少而差異轉回時利潤和權益的增加。
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對于企業合并之外的交易或事項,如果該項交易或事項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所產生的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與計稅基礎不同而形成暫時性差異的,會計上并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該規定主要是考慮到如果確認該類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需要調整資產的入賬價值,有違歷史成本原則,進而影響到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目前這方面的交易或事項并不多見,但隨著會計計量屬性的多元化以及公允價值適用范圍的拓展,而在稅法又沒有跟進或調整的情況下,這種差異的存在就會明顯增多。例如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入賬價值并不是投資成本(計稅基礎),而是按持股比例計算所擁有的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企業進行公司制改制以及被完全控股合并的公司,其資產負債賬面價值可以根據評估后的公允價值加以調整入賬等。以上都有可能造成相關暫時性差異,因此在實務中應加以注意和區分。
對于按照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在投資持有期間,長期股權投資隨著被投資方實現凈利潤或凈損失而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部分,相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確認為各期損益。而稅法中并沒有權益法的概念,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通常并不發生改變。單純就長期股權投資這項資產而言,的確存在一種暫時性差異,權且把它當作一種“疑似”,需留待進一步觀察。首先,對于在可預見的未來期間內可以轉回的長期股權投資,如果企業準備長期持有,則該投資成本的調整所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在可預計的未來期間不大可能轉回,因而也不會產生未來期間的所得稅影響。因此,在長期持有的情況下,對于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一般不確認相關的所得稅影響。其次,新稅法規定,對于居民企業直接投資于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免稅。對于符合免稅條件的投資企業而言,在實際分取現金股利或利潤時,權益法下要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而不再確認投資收益,同時也不用繳納所得稅。因此從整體上看,根據權益法予以調整的這部分投資差額在持續持有的較長期間內不會產生納稅影響,因此在會計上可以不確認遞延所得稅的影響。
新企業會計準則特別強調,企業應當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由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換言之,如果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期間內不大可能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意味著企業今后未必能夠享受到該暫時性差異所帶來的未來抵減稅的“好處”,如果仍據以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則因其所代表的經濟利益無法實現喪失了資產應有之義,列示于資產負債表也不過是形同虛設,因此本著謹慎性原則,在會計上不應確認這部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即便遞延所得稅資產在一開始被確認,隨后在各個資產負債表日,企業也應當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果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像原預計的那樣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就應當減記原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
本文將從新企業會計準則相關條款變化導入,闡述新企業會計準則在對會計要素的計量、資產減值準備、存貨方法等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直接對企業稅務處理產生深遠的影響,主要為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減值準備、存貨計價方法、債務重組、借款費用資本化、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非貨幣性交換、收入的確人、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確認的影響。
引言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從20xx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執行,隨后在不長時間內也將在所有大中型企業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標志著我國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中國會計準則體系的正式建立。隨著我國新的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與實施,中國已進入一個新的會計時代。新會計準則歷史性的變革,標志著我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中國會計準則體系的正式建立。新會計準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改革程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她對于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和加速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新準則的變化不僅僅影響的是企業會計和它的財務報告方面,而她對稅收以及企業納稅帶來的影響也將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通過對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下某些會計政策等方面變化的分析,初步探討了對企業納稅的影響。以期對企業科學運用新會計準則進行納稅籌劃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有所幫助。
一、受新會計準則影響的主要稅種
我國現行的稅制體系由20多個稅種組成,從計征方式看,這些稅種可以分為從價計征、從量計征和從租計征、從稅計征等多種形式。有的稅種實行單一計征方式,有的則實行復合計征方式。受新會計準則影響較大的主要集中在實行從價計征和從租計征征收方式的稅種上,如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個人所得稅等。新會計準則對主要稅種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影響計稅依據。由于新會計準則采用了多種計量屬性,加上一些會計要素的定義不同于稅法,使各主要稅種計稅依據的確定變得較為復雜。二是影響納稅調整。由于新會計準則在確認、計量方式和標志等方面與稅法規定有相當大的差別,企業在納稅申報時需要作大量的納稅調整,尤其是對一些跨期項目,需要做連續性的多期調整。三是影響稅收負擔。實行新會計準則后,因會計上的確認、計量有了新的要求,相應會闡述一些計入當期損益的新會計事項?,F行稅法對這些事項是否征稅尚無明確的規定。
二、新會計準則的變化及優點
(一)新會計準則的主要變化
會計是稅收的基礎,在會計實踐中,某會計事項是否應該確認為收入或費用,何時被確認為收入或費用.要依據會計準則來規范,進行會計的帳務處理。而企業的納稅實踐是以會計帳務處理為基礎依據稅法規定來展開。不同的帳務處理會直接影響當期的損益乃至稅收意義上的所得。因此.新會計準則的變化必然對稅收帶來諸多的影響,研究這種影響無疑對企業選擇最優的納稅方案是很有意義的。
1.會計政策選擇空間的變化
新會計準則對某項業務提出了多種可選擇的會計政策,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處理會計事項會產生不同的經濟后果,而對納稅產生影響。例如.存貨計價方法的變化。新準則取消了存貨計價的后進先出法,取消的原因是后進先出法不能真實反映存貨流轉的情況。但從理論上分析,若企業將原采用的后進先出法轉向其他的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時,對于存貨較多,存貨周轉率較低的企業會引起毛利率和利潤的不正常波動。而且如果是處在一個通貨膨脹的市場環境下,會使當期利潤偏高,對稅收帶來影響。另外新準則對固定資產折舊也作了重大改革.要求折舊年限、預計凈殘值等指標至少每年復核一次,當其預期使用壽命和凈殘值與原估計有差異時,允許調整其折舊年限與凈殘值。
2.計量基礎運用的多樣化
新會計準則全面引入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五種計量屬性,實現計量基礎的多元化。多元化計量模式勢必會影響各期的損益結果。其中公允價值的引入是新會計準則體系的一大亮點,而且新準則中新增加的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都允許采用公允價值計量。
3.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改變
新的所得稅會計準則廢除了原來的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全面采用國際通行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這種所得稅處理方法與原方法相比要引入暫時性差異的概念(原來方法考慮永久性和時間性差異),而且要求在每一會計期未應核定各資產、負債項目的暫時性差異{比時間性差異范圍更廣泛)并以適應稅率計量來確認一項遞延所得稅費用,再加上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便構成當期的所得稅費用。可見,由此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包括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這種方法所貫徹的是通過計算暫時性差異來全面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將每一會計期間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余額變化確認為收益,無疑會對稅收意義上的所得產生影響,而且隨著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實施以及企業合并,債務重組等核算業務的增加,由此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會越來越多。
4.收益計量方法的變化
在新的債務重組準則中,改變了過去將債務重組產生的收益計入資本公積的作法,而允許將債務重組過程中由于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者少償還負債而產生的收益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即作為利潤進入利潤表。根據目前上市公司債務重組的現狀.債權人一般都會根據債務人的實際償債能力給予一定的豁免。據有關資料顯示,由于這一計量方法的變更若按上年債務重組的情況看,上市公司至少可增加收益60多億元,因此收益計量方法的變化對企業利潤的直接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5.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范圍擴大
新會計準則對于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規定不再限于購建固定資產的專用借款,規定指出:企業發生的借款費用,可直接歸屬于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時,應當予以資本化。允許為生產大型機器設備.船舶等生產周期較長且用于出售的資產所借入的款項發生的利息資本化,而不再直接計入損益(財務費用)這將對企業收益產生很大影響。
6.資產減值準備的核算范圍以及方法的變化
新準則明確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提取.在以后期間不得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后再進行會計處理。這一規定完全切斷了企業利用減值準備方法來操縱利潤的途徑。另外新準則還擴大了減值準備的核算范圍,這無疑也會對企業的利潤帶來影響。
7.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變化。
新會計準則不僅調整了投資的分類方式,而且規定將投資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改為成本法進行核算,這是和以前的最大不同。這將對投資企業的當期收益帶來影響,也無疑會對企業納稅,企業內部管理行為產生影響。
(二)新會計準則的優點
1. 新會計準則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決策有用性
新會計準則充分考慮了市場因素變化對資產價值的影響,強調按資產的定義確認和計量資產,在資產不能預期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要求企業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新會計準則同時強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財務報告的目標也側重于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也就是在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中,增強了相關性,歷史成本不再是惟一的主要計量屬性,比較全面地在準則體系中導入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
2.適應經濟生活的發展要求,內容上有所創新
新會計準則體系從過去偏重工商企業準則擴展到橫跨金融、保險、農業等眾多領域的38項準則,覆蓋了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在涉及的領域上,增加了原準則中沒有或有但規定不詳細或不明確的內容。如:企業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資性房地產、生物性資產、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與列報、保險合同的規定等等。
3.體現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
會計準則的全球趨同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這次新會計準則體系的最大特點是: 經過財政部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理事會雙方的共同努力,新會計準則在充分借鑒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基礎上,同時兼顧了中國經濟的客觀環境和發展特點,卓有成效地解決了雙方準則中的非實質性差異,除了由于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在中國經濟中占有主導地位,關聯方披露準則規定僅僅同受國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關聯方關系的企業不構成關聯方;企業合并準則規定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資產減值準則規定計提減值準備不得轉回等,二者實現了實質性的趨同。我國積極主動的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進行實質性趨同變革。這既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又是加入wto 后中國履行承諾的要求。
三、新會計準則對納稅的影響
如前所述,新會計準則由于諸多的會計政策、計量模式、收益確認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以及新業務的開發,影響到企業損益的計算和稅收水平,這無疑會影響著企業納稅籌劃的運作空間。通常情況下可選擇的會計政策和方法越多,納稅籌劃的空間也就會越大。因此,在新會計準則下利用會計政策和方法的選擇空間研究納稅籌劃是實現節稅或遞延納稅的有效途徑。
(一)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變化對納稅的影響
長期股權投資是現代企業在實現多元化經營時,為規避行業風險所采取的一項有效理財方式之一。其所帶來的投資收益已成為企業利潤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構成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新會計準則除了調整了投資的分類方式外.還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進行了改進。大家知道,在進行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時投資企業應根據所持股份比例以及對被投資企業財務和經營決策控制和產生影響的程度,分別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核算方法。當被投資企業處于低所得稅稅率地區時,由于兩種核算方法對收益確認的時間不同,因而對當期收益以及對所得稅繳納產生影響.也為納稅籌劃提供了空間。新會計準則擴大了成本法的核算范圍,將原來應是權益法核算的”屬于具有控制”的范圍納入成本法核算范圍.應該說這一變革對企業節稅是有利的。因為采用成本法核算,它的核算規則是: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時,投資企業并不作任何帳務處理.只有在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投資企業才會按其應享有的份額確認當期投資收益,按現金制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所得稅。這種核算方法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在收益的確認時間上稅法與會計核算基本是一致的,按其實際獲得的收益依法納稅,從客觀上很公平容易接受,而且不需做復雜的納稅調整。二是若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只有在宣告分派,投資企業才能確認收益將其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投資企業所得稅率高于被投資企業按差額補稅》,如果被投資企業帳面上保留一部分投資企業暫時未分回的利潤,投資企業可以把這一部分已實現收益但未分回的部分作為將來追加投資或挪作它用繼續保留在被投資企業的帳面上,以此規避或延緩這部分投資收益應繳納的所得稅。然而,權益法核算的規則是:只要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不管投資收益是否分回都要按應享有的凈損益份額確認投資收益,實現稅收意義上的所得,按規定繳納所得稅。即使投資企業將其一部分作為追加投資或挪作它用,也無法規避這部分收益應繳納所得稅。因此選擇成本法核算無論是規避還是延緩納稅對企業還是較為有利。
(二)借款費用資本化范圍擴大對納稅的影響
新準則對于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和可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進一步趨同,使資本化的范圍擴大。允許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生產活動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和達到預定使用狀態的投資性房地產,所占有的借款資金的相應借款費用可予以資本化,不再限定于由專門借款產生的借款費用。筆者認為,借款費用資本化范圍擴大將使生產周期長的某些制造業更真實反映企業的資金成本,但可能會增加企業所得稅的負擔。若保守估計。全國上市公司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資本化比例假如占3-5%,可能會增加企業利潤將幾十億元,對稅收的直接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另外.納稅人對外投資發生的借款費用按會計準則需資本化。計入有關投資成本,但納稅人應充分了解和利用符合((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勢(國稅發【20xx】84號)第三十六條規定,便可直接扣除.不需要資本化,而達到合理規避納稅的目的。
(三)固定資產折舊核算的會計政策調整對納稅的影響
折舊核算實際上是一個成本分攤問題,它明顯的抵稅效果通常將其作為企業納稅籌劃的重點。會計核算主要涉及到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折舊方法和預計凈殘值三個因素。新準則要求企業對固定資產折舊這三個因素至少每年復核一次,并允許當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有差異時應當調整.固定資產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時可調整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這一調整雖然對固定資產經濟使用期間的累計折舊額和應稅額不會產生增減影響,但會因每期分攤額(折舊額)不同而直接影響各期成本費用和利潤水平以及納稅額。實證研究表明:如果折舊年限調整,在稅率穩定的情況下或有下降趨勢時,縮短折舊年限可使后期折舊費用前移,前期利潤后移,會推遲納稅時間獲得貨幣時間價值,相當于享受了一筆無息貸,對企業有利。如果折舊方法調整,可適當選擇直線法和加速折舊法。如果各年度的所得稅率不變或有下降趨勢的應選擇加速折舊法為優,可把前期利潤遞延至后期延緩納稅如果各年度所得稅率有上升趨勢應采用直線法為優。因在上述情況下使用的加速折舊法延緩納稅的利潤與稅率高低成正比關系,假如在未來稅率趨高的情況下,以后納稅年度稅負一般會大于延緩納稅的利益。所以此時采用直線法較有利。大家知道,固定資產一般金額較大.若要調整任何一項指標都將對每期折舊費用以及利潤帶來影響,而影響稅收意義的所得。
(四)公允價值模式的引入對納稅的影響
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雖然資產和負債得到更為公允的反映,但會導致企業盈利的波動,給稅收帶來影響。如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代替帳面價值計價,并將其差異計入當期損益的作法可能會大幅度提高企業利潤水平而影響稅收。另外,新準則規定若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不再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也會相應地提高企業利潤,可能會增加企業的所得稅負擔,對企業不利.所以擁有投資性房地產的企業在選擇計量屬性時應謹慎考慮是否還繼續采用成本模式,權衡利弊。
(五)存貨計價方法的改革對納稅的影響
從理論上分析存貨計價是納稅人調整應稅收益的有效手段。一般認為:在物價呈上漲趨勢時應采用后進先出法,將使當期銷售成本最高.期末存貨價值最低,可將利潤延至下期延緩納稅:如果物價呈下降趨勢時應采用先進先出法,可使本期銷售成本提高,從而達到本期降低所得稅的目的。如果物價漲落幅度不大,宜采用加權平均法,如果物價漲落幅度較大,宜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有法,使企業各期應納稅所得額較為均衡避免高估利潤.多繳所得稅。雖然從理論上分析存貨計價方法影響納稅.但目前它的籌劃空間還很不。一是新會計準則取消了后進先出法,使企業利用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來調節當期利潤水平的重要抵稅手段不能起效。另外稅法也不允許存貨計價方法如此受市場價格影響而隨意改變。
(六)資產減值準備范圍和方法的改革對納稅的影響
新準則在原基礎上擴大了減值準備的范圍,對于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建造合同、商譽等都允許提取減值準備,并要求減值準備提取后除非處置相關資產否則不得轉回。這將有利于遏制企業利用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沖回操縱利潤的行為。據有關資料顯示.去年上市公司突擊轉回減值準備的數額可能達到幾十個億,那么.今年實施新準則后,這一規定可能會使原來一些慣用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的公司做文章的空間受限,可能會出現賬面虧損,對企業納稅帶來不小的影響。
(七)債務重組準則對納稅的影響
到1999年底,財政部已頒布了九個具體會計準則。其中債務重組準則、收入準則、建造合同準則等準則的頒布實施,對稅收收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債務重組準則自1999年1月1日起執行。在該準則中,對企業納稅產生較大影響的有三個方面:債務重組收益、債務重組損失、或有支出。債務重組收益是指企業以現金清償某項債務時債務人將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與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或者非現金資產清償某項債務時債務人將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之間的差額。對債務人來說,是債務重組收益;對債權人來說,是債務重組損失。由于債務重組收益包括了債權人讓步的貸款和增值稅(指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兩部分內容,債務人一方面把無須支付的貸款及增值稅轉為營業外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另一方面把增值稅的進項稅額全額抵減了銷項稅額,從而使債務人通過債務重組雖然會少繳增值稅,但仍增加了納稅支出(因為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高于增值稅的稅率)?;蛴兄С鍪侵敢牢磥砟撤N事項出現而發生的支出?;蛴惺马椀某霈F具有不確定性。根據債務重組準則的規定,修改后的債務條款中如涉及或有支出的,債務人應將或有支出包括在將來應付金額中,并由此確定債務人的債務重組收益。由于將未來實際上未發生的或有支出包括在將來應付金額中,在重組日就沒有足額地確認債務重組收益。從而使企業所得稅的稅基受到影響,對此稅務部門必須引起高度注意。
(八)收入準則對稅收的影響
收入準則從1999年1月1日起執行。該準則中的收入只適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他人使用本企業資產而取得貨幣資產方式的收入,以及正常情況下的以商品抵債務的交易,不包括非貨幣交易(比如資產置換、股權置換、非現金資產投資、非現金資產配股等)、期貨、債務重組中涉及的資產、商品銷售收入的實現。對企業以材料、商品或固定資產、流動資產、投資再進行投資、捐贈、自用,用于集體福利(個人消費)等,收入準則不視同銷售,也不確認有關商品、資產轉讓、銷售收入的實現。由此可見,收入準則與稅法在收入確認的適應范圍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對此,企業必須按照稅法規定申報各項收入確認各項收入的實現。
同時,收入準則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及穩健原則對收入的確認原則也作了明確:一、銷售商品,如同時符合以下4個條件,即確認為收入;(一)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給購貨方:(二)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三)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四)相關的收入與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二、提供勞務的收入確認原則:(一)勞務總收入和總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二)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三)勞務的完成程度能夠可靠地確定。從這里可以看出,收入準則確定的銷售收入實現的標準與稅法上確認銷售收入實現的標準有著明顯的不同(稅法確定銷售收入實現的標準是: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為收訖銷售額或者取得索取銷售額憑據的當天)。收入準則對收入確認原則的這些重大變化對企業損益將產生重大的影響,使企業的損益更加真實可靠,而對稅務部門來說,收入確認原則的改變,是一個重大的挑戰。為有利于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企業公平競爭,稅法也應相應地對其收入確認原則——即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作出修改,使稅收也體現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但是,在稅法做出新的規定以前,企業必須按稅法規定確認各項收入的實現,稅務部門也必須注意到企業做帳依據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真實性,考慮到會計制度的改革對納稅調整產生的新影響,以防止國家稅款的流失。
(九)建造合同準則對稅收的影響
建造合同準則自1999年1月1日起執行。本準則規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結果能夠可靠地估計,企業應根據完工百分比法在資產負責表日確認合同收入與費用,確認建造合同收入采用兩種方法:1、完成合同法。是指建造合同工程全部或實質已完工時才確認收入和費用。這種方法只適用于當年完工的建造合同,于合同完成時一次確認收入實現。2、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根據合同完工進度確認收入與費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首先要求建造合同的結果根據不同的建造合同類型在負債表日確認合同收入和費用,如果建造合同的結果不能可靠地計量,則應區別以下情況進行處理:(1)合同成本能夠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據能夠收回的實際合同成本加以確定,合同成本在其發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應在發生時間立即確認為費用,不確認收入。與此同時,建造合同準則還要求在合同預計發生了虧損時,計提合同損失準備,即出于會計上穩健性原則考慮,如果合同預計總成本將超過合同預計總收入時,應將預計損失立即確認為當期費用。而稅法規定合同收入的確認則由三種方式:1、按工程形象進度劃分不同階段,分階段結算工程價款辦法的工程合同,按合同規定的形象分次確認已定階段的工程收益。2、實行合同完成后一次結算工程款辦法的工程合同,于合同完成時結算工程價款,確認收入實現。3、采用定期預支,月終結算,竣工清算辦法的工程合同,按分期確認合同開支來確認收入的實現。對建造合同虧損,稅法只允許于實際發生時的虧損才能進入當期損益即從應納稅所得中扣減,而不允許預提合同損失準備。由此可見,兩者確認收入、費用或損失的主要區別在于收入、費用或損失確認的時間和合同金額的不同,稅法只承認完工百分比法,不承認完成合同法,確實難于估計完工百分比,由主管稅務機關按其他方法確認,沒有應稅收入,除非是期間費用,稅法不承認沒有收入的成本。為此,稅務人員必須熟悉掌握改革后會計科目核算的內容的變化及對所得稅等納稅調整的影響,以便在稅收征管中更具針對性,以防止稅款的流失。
需要說明的是,除債務重組準則、收入準則、建造合同準則已對稅收產生了影響外,投資準則中的投資收益、投資轉讓收益的確認及提取的投資跌價或減值準備與稅法規定的分類和確認實現時間也有很大的不同,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準則中修理費用、無法收回的應收帳款、訴訟賠償等或有損失的調整事項與稅法所確認的收益實現時間也有差異,等等,這些都要求企業在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必須依法進行納稅調整,在此就不再多贅述。
(十)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對稅收的影響
(一)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換入資產成本
新準則規定,如果某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并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就應以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而根據稅法的規定,以非貨幣性資產換入其他非貨幣性資產,實質是一種有償轉讓財產的行為,應將該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分解為按公允價值銷售一種非貨幣性資產和購置另一種非貨幣性資產兩項業務進行稅務處理。如果某資產交換滿足新準則規定的條件,則會計與稅收的處理應該是一致的,即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相關稅費之和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從而對企業當期所得稅費用和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產生影響,但當期所得稅費用和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應當是相同的。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兩種情況:(1)如果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大于其賬面價值,將產生資產交換收益,企業當期所得稅費用和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將會增加;(2)如果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小于其賬面價值,將產生資產交換損失,企業當期所得稅費用和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將會減少。
(二)以賬面價值為基礎計量換入資產成本
新準則還規定,如果某項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不能夠可靠計量,就應以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任何損益。在會計按賬面價值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情況下,稅收卻仍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相關稅費之和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當期所得稅費用和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將產生差異。具體來說也包括兩種情況:(1)如果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大于其賬面價值,由于稅法確認了該資產交換收益并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而會計未確認該收益,將導致當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大于所得稅費用。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該差異屬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如果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小于其賬面價值,由于稅法確認了該資產交換損失并從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扣除,而會計未確認該損失,將導致當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小于所得稅費用,該差異屬于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舉例說明
(一) 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換入資產成本
1. 不涉及補價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甲公司以其不再使用的設備與乙公司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汽車交換,甲公司設備原值120萬元,已提折舊20萬元,公允價值為110萬元,甲公司為此交換支付清理費用1萬元;乙公司汽車原值140萬元,已提折舊30萬元,公允價值為110萬元;假定雙方換出資產均未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換入資產也都按固定資產管理。
甲公司:
(1)將換出資產轉入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100
累計折舊 20
貸:固定資產——設備 120
(2)支付清理費用
借:固定資產清理 1
貸:銀行存款 1
(3)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110 + 1=111萬元
借:固定資產——汽車 111
貸:固定資產清理 111
(4)結轉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
借:固定資產清理 10
貸:營業外收入 10
將上述分錄合并即為(為簡便起見,下列分錄均為合并后的分錄):
借:固定資產——汽車 111
累計折舊 20
貸:固定資產——設備 120
營業外收入 10
銀行存款 1
乙公司會計處理合并如下:
借:固定資產——設備 110
累計折舊 30
貸:固定資產——設備 140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甲公司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110萬元大于其賬面價值100萬元,產生資產交換收益10萬元,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均應增加10萬元,所得稅費用和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均增加10×33%=3.3萬元;而乙公司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相等,未產生資產交換收益或損失,對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未產生影響。
結束語
總之,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不僅對會計人員和它的財務報告系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也對國家稅收以及企業納稅后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企業相關人員應認真理解和掌握新準則的理念、原則和方法,密切關注稅法的變動,增強納稅籌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