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目標是置頂工作方案的重要環節。在公司計劃開展某項工作的時候,我們需要為領導提供多種工作方案。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方案八篇論文篇一
(一)以碩士學歷中青年教師為主,教學、科研水平有限。
該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團隊現有專職教師23名。其中:中級職稱教師14名,高級職稱教師8名;17名教師具有碩士學歷,5名教師具有博士學歷;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名15。教師專業方向涵蓋語言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藝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基本覆蓋該專業的核心課程。
這樣的職稱、學歷、年齡、教師專業方向結構在獨立學院中較為合理,但以碩士學歷的青年教師為主的教學團隊,整體教學、科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這批青年教師中,雖有7人次在校級授課比賽中獲獎(含第一名),并有1名教師獲評“廣東省民辦學校優秀教師”,也有個別青年教師具有十年以上高校任教的教齡,對新教師的指導與幫助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余老師基本教齡在三到五年左右,教學能力和經驗的積累不夠深厚,對新教師的傳幫帶效果有限。
該團隊超過80%的教師,一畢業即進入高校工作,行業背景單較為單一。
(二)不同課程師資力量分布不合理。
該教學團隊現有古代漢語教師2名,現代漢語教師2名,中國古代文學教師6名,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師4名,外國文學教師2名,文藝學教師1名,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師1名,還有1名教師因該專業的“對外漢語”方向取消,正面臨轉型。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師數量充盈,文藝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力量單薄。
基于行業性別特點,該團隊育齡女教師超50%,加之國家實施全面放開二胎政策,該團隊面臨生育高峰;行業對教師的學歷水平、科研水平要求逐漸加強,以碩士學歷為主的中青年教師急需通過訪學,甚至離職讀博等方式提高個人能力。一旦師資力量薄弱的課程,有任課老師出現休產假、訪學、離職等情況,則面臨請相近專業方向教師代課甚至停課等問題,既不利于代課教師的教學與科研的系統性發展,又不利于教學團隊的穩定性建設,還擾亂了教學秩序。
(三)多教師任教同課程,易溝通協調不暢。
多教師任教同課程主要分三種情況:1.個別特色課程,要求不同專業方向的教師任教同一門課程同一個班。比如“漢字學與漢語正字”“漢語表達與應用寫作”需要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等專業方向,“公文與實用文書寫作”課程的教師參與到教學中。2.師資充盈的課程,如“中國古代文學史”本可以安排教師輪流上課,但中青年教師占比大,迫于職稱晉升的要求,多教師任教同一門課程的不同班。3.師資力量薄弱的課程,吸收轉型教師或非核心課程教師為儲備師資,需與本專業方向教師同上一門課,如“文學原理”。
多教師任教同課程時,在教學進度、參考教材、教學內容、平時成績標準、試卷命題、閱卷、錄入成績等各個環節,都需要仔細地溝通與協商。這是一個周期性的、比較繁雜的工作,要做到統一行動并和諧有效地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存在一定難度。
(一)鼓勵校外學術交流,發掘教師潛力。
鼓勵教師利用游學、訪學等機會提升個人學術水平。目前已選派1名教師到美國索爾茲伯里大學游學,3名教師分別到浙江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訪學。
充分借助母體學校資源,安排青年教師到中山大學中文系旁聽碩士生、博士生課程。該團隊已有4位老師堅持聽課一學年。期間,2位老師共同申請國家語委科研規劃項目“廣東漢語方言調查”的子項目,1位老師成功申請到校級教改項目。
把握本校教師人才培養計劃,積極申請“博士導研計劃”,即通過校外具有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或博士研究生指導本校教師在科研方面取得一些進步,目前該團隊已有兩位老師成功申請。
(二)拓寬師資來源,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聘請學術帶頭人,引進高素質研究人才。聘請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百優博士論文”獲得者宋俊華教授為學術帶頭人。成立以宋俊華教授為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小組,指導青年教師進行廣東木魚書、木偶戲調查研究,已發表相關論文2篇。聘請陳小輝博士,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出站,已出版專著2部、譯著2部,并發表論文40余篇。通過學術帶頭人與高素質研究人才,帶動學術梯隊建設,增強教學團隊的學術凝聚力。
聘請雙師型教師,豐富教師行業背景。聘請原長隆旅游度假區企劃總監、副總經理、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李銘建副教授,前徐州報業集團記者劉皓、前晚報報業集團記者令倩倩等一批具有文化產業、新聞媒體行業從業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既圓滿完成了“節事創意與策劃”“新聞寫作”等實踐性強的課程授課,又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領域。
挖掘社會教育資源,建設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聘請傅浩泉(廣州市皓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伙人)、張翼鵬(《家庭醫生》雜志社主編)、韋宏日(南方日報社廣告部策劃總監)、鄒偉全(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廣東省綠芽鄉村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兼項目主管)、姜迪武(國家二級演員、廣州話劇藝術中心培訓部主任)等一線專家進課堂,用實際案例或親自表演為學生講解課程相關內容。相關教師也前去聽課學習交流。
(三)組建教學小組,合力促進教學與科研。
結合現有師資,將相近教學課程與科研方向的教師整合成立7個教學小組,語言學2個、中國古代文學1個、中國現當代文學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2個、外國文學1個,每個團隊由教學經驗豐富、學術功底扎實的老教師擔任組長,帶領中青年教師,發展建設各個教學小組,在教學與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教學小組內部實行集體備課制度、聽課制度,小組間積極交流,主動分享校內外學習經驗。如分享貴州民族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產業化經驗,以便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廣東村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研及保護工作;分享由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會主辦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與教學方法創新培訓班”的心得體會,團隊教師進一步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落實校系人才培養目標助益良多。
教學小組形成合力,申報各級教學改革項目、科研項目。目前已申報并獲批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十三五”規劃課題各1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9項。這些項目的立項對增強團隊的學術自信,將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團隊經過十余年的建設,針對存在的一些問題,摸索出一套符合該專業團隊建設特色的方案,充分發掘已有教師潛力、豐富師資來源、強化內部整合,使團隊教師整體教學、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方案八篇論文篇二
為大力加強信息工程專業部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加快職業教育內涵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通過教學團隊建設,增強教學團隊意識,建立和創新團隊合作機制,優化教師整體結構,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根據專業部師資現狀,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學效果明顯、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學團隊,資助其開展教學研究、編輯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養青年教師、接受教師進修等工作。
1.“雙師”結構的專業教學團隊組成。主要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組成,以專業建設作為開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臺,設計、開發和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成效顯著。團隊規模適度。
2.專兼結合的制度保障。通過校企雙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的來源、數量和質量以及學校專任教師企業實踐的經常化和有效性;根據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學校專任教師和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協作,形成基礎性課程及教學設計主要由專任教師完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
3.帶頭人。善于整合與利用社會資源,通過有效的團隊管理,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和創造力;能及時跟蹤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準確把握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方向,保持專業建設的領先水平;能結合校企實際、針對專業發展方向,制訂切實可行的團隊建設規劃和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實現團隊的可持續發展。
4.人才培養。在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過程中,團隊成為校企合作的紐帶,將學校教學管理覆蓋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保障學生半年頂崗實習的效果;通過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教學與生產勞動及社會實踐的結合,實現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專業畢業生職業素養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單位歡迎,社會認可度高。
5.社會服務。依托團隊人力資源和技術優勢,開展職業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等社會服務,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
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方案八篇論文篇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決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示范引領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深化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總體目標:2019—2021年,服務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需要,突出示范引領、建優扶強、協同創新、促進改革,按照“擇優遴選、培育建設一批,優中選優、考核認定一批”的總體思路,面向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應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戰略性重點產業領域和民生緊缺領域專業,分年度、分批次、分專業遴選建設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示范引領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級、校級團隊整體規劃和建設布局,按計劃、分步驟建成一批覆蓋骨干專業(群)、引領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具體建設目標:經過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設,打造360個滿足職業教育教學和培訓實際需要的高水平、結構化的國家級團隊,通過高水平學校領銜、高層次團隊示范,教師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教學標準開展教學、培訓和評價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的模式全面實施,輻射帶動全國職業院校加強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全面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強有力的師資支撐。
(一)國家示范,分級創建。教育部支持建設國家級團隊,探索建設模式,集聚優質資源,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示范引領地方政府、職業院校建設省級、校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以點帶面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專兼結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資源,形成命運共同體,支持企業深度參與教師能力建設和資源配置,建立學校優秀教師與產業導師相結合的“雙師”結構團隊。
(三)擇優培育,嚴把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崗位(群)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加強頂層設計,布局團隊建設。規范遴選流程,競爭擇優,嚴把入口關。注重過程培育,實行動態管理,強化考核驗收,保證團隊高水平建設和項目高質量實施。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應用型本科高校不同的學校條件和專業基礎,堅持共性與個性相統一、全面和特色相結合,分類遴選、立項建設國家級團隊,省級和校級團隊建設可參照執行。
國家級團隊立項條件如下:
(一)團隊師德師風高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四個相統一”,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團隊教師注重堅守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立教,廣受師生好評。團隊負責人及教師無違反師德師風情況。
(二)團隊結構科學合理。團隊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涵蓋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骨干成員一般15至20人且相對穩定。團隊中“雙師型”教師占比超過一半,中職、高職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職務)或相關高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教師分別占30%、40%以上;骨干成員有五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的行業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兼職任教,其中,中職不少于2名、高職和應用型本科高校不少于3名。
(三)團隊負責人能力突出。團隊負責人應是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和豐富企業實踐經歷(經驗)的專業帶頭人;具有改革創新意識、較高學術成就、較強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則上應具有高級職稱,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熟悉相關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職業標準,具有課程開發經驗。牽頭建有省級以上“雙師型”名師工作室、教師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優先。
(四)教學改革基礎良好。學校重視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及時將最新研發成果融入教學,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承擔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和國家在線開放課程(含資源共享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等)開發,并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教學改革項目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或建有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同等條件下優先。
(五)專業特色優勢明顯。校企合作基礎良好,積極承擔集團化辦學、現代學徒制試點、訂單培養等工作,承接過國家或地方、企業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或研究課題。學生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高,師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獎。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國家重點建設專業、國家(省)級特色專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入選專業或承擔國家級教師培訓任務的國家重點建設專業優先。具備一定的中外合作基礎,推動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效顯著。
(六)保障措施完善健全。學校高度重視,列為一把手工程,由學校主要負責人牽頭成立團隊建設工作專班,加強組織管理,充分保證團隊建設所需經費并納入年度預算。具有長期穩定的合作企業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實習實訓設施設備先進,能夠滿足專業實際需要。建有教師發展中心(機構),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健全。具有學分制改革的工作基礎。
(一)加強團隊教師能力建設。制訂國內一流、對標國際的團隊建設方案,建立健全團隊管理制度,落實團隊工作責任制。整合校內外優質人才資源,選聘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產業導師,組建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團隊,不斷優化團隊人員配備結構。組織團隊教師全員開展專業教學法、課程開發技術、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以及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專項培訓,提升教師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能力、課程標準開發能力、教學評價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支持團隊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學習專業領域先進技術,促進關鍵技能改進與創新,提升教師實習實訓指導能力和技術技能積累創新能力。
(二)建立團隊建設協作共同體。按照專業領域,由若干所立項院校建立協作共同體,完善校企、校際協同工作機制,促進團隊建設的整體水平不斷提升,推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增強立項院校之間的人員交流、研究合作、資源共享,在團隊建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考核等方面協同創新。推動院校與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共建高水平教師發展中心或實習實訓基地,在人員互聘、教師培訓、技術創新、資源開發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度合作、促進“雙元”育人,切實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三)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服務“1”與“x”的有機銜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訂完善課程標準,基于職業工作過程重構課程體系,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有關內容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促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證書相互融通。研究制訂專業能力模塊化課程設置方案,積極引入行業企業優質課程,建設智能化教學支持環境下的課程資源,每個專業按照若干核心模塊單元開發專業教學資源。組織團隊教師集體備課、協同教研,規范教案編寫,嚴格教學秩序,做好課程總體設計和教學組織實施,推動課堂教學革命。
(四)創新團隊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模式,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進“三全育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開展國家級團隊教學改革課題研究,創新模塊化教學模式,打破學科教學的傳統模式,探索“行動導向”教學、項目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師形成特色教學風格。明確團隊教師職責分工,每位教師要全面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課程標準開發、教學流程重構、課程結構再造、學習管理與評價等專業建設全過程,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效果。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有效開展教學過程監測、學情分析、學業水平診斷和學習資源供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
(五)形成高質量、有特色的經驗成果。與世界職業教育發達國家開展交流合作,學習先進經驗并不斷進行優化改進團隊建設方案。總結、凝練團隊建設成果并進行轉化,推廣應用于全國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實踐,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落實“走出去”戰略,加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國際合作,不斷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一)總體安排。2019—2021年,每年分批次分專業進行遴選立項、培育建設、驗收認定、成果推廣,建成360個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每個團隊建設周期一般為3年。年度工作通知由教師工作司另行印發。
(二)實施流程
國家級團隊建設的實施流程如下:
1.遴選立項。學校自愿申報,填寫《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申報書》,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全國行業職業院校教學(教育)指導委員會(簡稱行指委、教指委)提交申報材料。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行指委(或教指委)根據教育部要求組織遴選、推薦,統一報送教育部。教育部組織專家評審,公布立項院校名單。
2.培育建設。各立項院校根據建設目標任務,細化團隊建設方案。按專業領域加入團隊建設協作共同體,合作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等任務;按年度提交項目績效評價
報告
和診斷改進報告
。3.驗收認定。團隊建設任務完成后,教育部統一組織成果驗收,驗收通過后正式認定為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4.成果推廣。總結國家級團隊以及各地各校團隊建設的創新做法和優秀經驗,凝練可復制、可應用的典型成果,在本校及協作共同體所在區域乃至全國職業院校范圍內進行推廣。
(一)明確職責分工。堅持國家示范支持,地方為主實施,學校自主建設,由教育部、地方和項目學校按照職責分工分級管理、分級建設。教育部做好總體規劃,教師工作司負責項目統籌協調和國家級團隊建設組織實施工作,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方案
制(修)訂及課程開發工作的指導工作;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省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
”;各職業院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制訂團隊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明確團隊建設的總體目標、師資配備規劃,落實團隊建設、管理、激勵和獎懲的制度舉措等。(二)加強政策支持。教育部設立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課題和項目,支持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實施國家“工匠之師”創新團隊境外培訓
計劃
,成建制、分批次選派團隊負責人和教師出國培訓和進修。立項院校團隊建設情況作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
、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等國家重大項目評價因素。團隊教師參加國家教學名師、教學成果獎等評選,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立項院校要為團隊建設創設必要條件,將教師參加團隊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和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三)完善工作機制。教育部組建專家工作組,由團隊優秀教師、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專家共同組成,加強團隊建設工作的咨詢指導、業務培訓、績效評價和監督檢查。采取“結對子”方式,由相關基地聯系對接團隊建設協作共同體,完善工作機制,系統開展培訓,加強資源共享,協同研究
創新
,推動共同體發揮作用、取得實效。(四)加強經費保障。教育部列支專項經費,支持國家級團隊立項院校開展課題研究、研討培訓、資源開發、績效評估等工作。各地各校要根據本地本校教學
創新
團隊建設的實際需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支持實施省級、校級團隊建設。(五)強化督查評估。加強項目信息化管理,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覆蓋項目過程管理、數據采集、資源共享、績效評價等環節的項目管理系統。采取專家評估、第三方評估等方式開展績效評價,形成診斷改進報告和績效評估報告。加強項目督查指導,實行動態調整機制,強化成果產出導向,對未按進度完成建設任務、達不到績效考核要求的,取消項目承擔資格。
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方案八篇論文篇四
1.人員構成。每個團隊由一名團隊帶頭人以及若干名專業骨干教師、專業課教師、公共課教師、學生管理教師組成。
2.隸屬關系。團隊由專業所屬教學部直接領導,團隊成員可以跨專業、跨部門。
3.成員數量。每個團隊的成員數量依專業學生人數不同而異,原則上一個團隊不少于5人,一位教師最多能參加2個團隊。
(一)總目標
通過團隊合作機制,將本專業的學生管理、專業教學、實習實訓、招生就業等融于一體,更好地根據專業特點實施教育教學改革,鑄造專業特色和實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主要任務
1.專業規劃。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對相關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及未來需求深入細致的社會調查為依據,結合學校和專業實際,制定專業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提高專業內涵和質量,突出專業特色,擴大專業規模。
2.教學教改。專業教育教學團隊要以突出專業內涵建設、質量建設、特
色建設為原則,以產學研為途徑,從教學改革入手,推進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在專業教學模式、課程建設、教材開發、教學資源庫建設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業。建立和實施“招得進、留得住、學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業工作機制,通過狠抓招生擴大辦學規模,通過落實就業樹立學校形象。
4.學生管理。加強和改進學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創新學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推動專業學生管理和德育建設工作的穩步發展。
5.實習實訓。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為途徑,改善實訓環境,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制度建設,培養出一批能夠擁有特色技能的“名優”學生。
6.校企合作。以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為原則,從校企合作機制建設入手,推進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在專業課程建設、實習實訓、教學改革、師資培養和企業員工培訓、管理咨詢、市場調研以及聯合辦學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7.技能比賽。以國家和自治區中職學生技能比賽標準的依據,以真實企業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為藍本,規劃和組織本專業的校內技能比賽,選拔指導優秀學生參加自治區級、國家級技能比賽,提升專業技能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
8.專業評估和項目申報。貫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定期開展專業建設自評,并按照學校及上級工作要求負責組織材料接受學校和上級部門的專業評估驗收,或申報市級、自治區級、國家級示范專業或品牌專業等。
1.專業教育教學團隊在教學部主任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是學校專業建設的
基本單位,團隊成員對本專業的教育教學過程負責。
2.專業教育教學團隊成員在合作的基礎上明確分工和工作職責。每個成員須承擔一定的工作任務,而且形成團隊內部的溝通制度、教研制度、會議制度等管理機制。
3.專業教育教學團隊成員優先承擔本團隊的課程,也可推薦團隊外成員擔任本團隊課程或班主任,但必須報請教學部批準后聘用,對聘用人員團隊有權要求其按照專業要求實施學生管理和教學工作。
4.專業教育教學團隊常規工作考核由所屬教學部負責。團隊自身須建章立制,團隊內部考核由團隊帶頭人負責,團隊帶頭人有權向教學部申請將不能履行職責的成員開除團隊或根據工作需要增補新成員。
5.專業教育教學團隊活動經費來源于教研活動經費和績效考核優秀獎勵獎金。學校每學期給予團隊一定的活動經費,并對團隊每學期工作績效獲得優秀的團隊學校將給予一定的獎勵(獎勵方案、考核方案另訂),獎金由團隊帶頭人支配或分配,但須接受教學部的監督。
6.學校對新專業進行一定的扶持,鼓勵團隊成員促進新專業的建設。四、學校擬組建的專業教育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的選拔工作由各團隊所屬教學部負責,報學校教學工作會議研討批準后,由學校下達任命通知。
團隊帶頭人應具備的條件及其職責要求如下:
1.團隊帶頭人應具有講師以上任職資格,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專業核心課程2門以上的教學經歷,教學效果好。
2.熟悉本專業的發展前沿和相關課程改革的趨勢,有較強的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有從事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經驗或強烈愿望。
3.具有組織和協調完成教學團隊承擔的任務的能力,能夠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
4.能夠規劃、組織教學研究,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導作用,能夠帶領團隊成員開展優質課程建設;有較強的科研能力,能夠指導團隊成員開展教改課題立項和撰寫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
5.能夠組織相關課程的教材編寫,積極指導相關教學實訓室的建設與實訓教學改革。
6.能夠指導團隊教師制定教學成長計劃,并督促、檢查該計劃的實施,促進專業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和青年教師隊伍的成長。
(二)團隊成員的選拔與確定
團隊成員在個人報名的基礎上,由團隊帶頭人負責選拔,報請教學部批準并經學校教學工作會議統籌確定后,由教學部發給聘書。具體選拔程序如下:
1.有意愿加入專業教育教學團隊的教職工,須在通知下發2日內,填寫“專業教育教學團隊報名表”(附件1),交至團隊所屬教學部。每人最多可報2個團隊。
2.專業帶頭人收到報名后,在限期內選定團隊成員,填寫“專業教育教學團隊成員構成表”(附件2),報教學部審批。
3.教學部審批后,經學校教學工作會議統籌后,確定各專業教育教學團隊構成,教學部向團隊成員發放聘書,學校辦公室同時發文公布。
1.團隊建設期為3年。建設期滿,學校可根據團隊績效和學校發展目標的調整,對專業教育教學團隊從整體上進行重組、調整或解散。
2.建設期內,學校可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學團隊。
3.團隊及團隊成員的考核納入學校教職工考核系統,并與團隊成員的年度考核、職稱評定、評優評先掛鉤。
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方案八篇論文篇五
為深入貫徹《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落實《吉首大學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實施方案》,結合信息類特色專業群建設的現實需求,推動專業群相關本科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規范教學團隊的選拔與建設工作,切實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特制定本方案。
在3年內建立10個教學科研創新團隊,爭取在建設期滿后有4-6個在省內具有一定影響的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充分發揮教學團隊的示范性作用,加快教學內容、方法改革與優質教學資源開發進程,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
1、根據各單位信息類專業的課程群共性特征,設立10個專業分支方向,分別是“程序設計語言”、“系統開發”、“數據庫技術”、“網絡規劃與設計”、“3g與移動互聯技術”、“嵌入式開發與應用”、“電子商務開發與運營”、“軟件工程”、“操作系統”、“云計算技術”,并以方向組織教學團隊。每個創新分團隊研究內容相對集中、穩定,成員相對固定,創新團隊領頭人由具有博士學位、副高以上職稱、研究組織能力強的專家擔任。
2、對教學團隊實行項目管理,以教學團隊為依托,積極開展精品課程、教學名師、高質量教材與優秀教學成果的培育工作,并作為評估驗收的重要依據。
3、創新團隊形式,將教學團隊建設與科研團隊建設相關聯,形成與科研團隊相互交融、相輔相成的組織形式,逐步形成“學科專業帶頭人+教學團隊”的本科教學隊伍格局。
4、鼓勵項目各單位打破學科、專業界限,以課程體系為紐帶,組建不同學科、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結構的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需履行以下職責:
1、創新教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全面負責課程的教材和實驗室的建設。
3、專業建設、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改革。
4、規劃、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強科學研究與教學的結合,探討研究性教學。
5、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科研實踐、自主創新活動和各類學科競賽。
6、落實教師的培養和梯隊建設工作,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7、組織申報精品課程、規劃教材、教改項目及教學成果獎等。
8、培育各級教學名師。
每個教學科研創新分團隊配備相關科研人員3-5人,給予團隊啟動費5萬元,并對團隊成員的項目給予配套經費,對優秀成果給予獎勵。經費支持包括以下部分:
1、團隊建設經費:主要用于團隊從事科研交流,參加或舉辦學術會議的會務費、差旅費、辦公費等。每團隊4萬元。
2、團隊科研項目費:主要用于團隊從事專業學科相關的科研項目啟動、自主設置教學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出版等,包括成果出版費、版面費、打印費、資料費等。
1、專業建設領導小組根據團隊的建設目標、建設規劃和師資隊伍等情況進行中期檢查與結題驗收,對教學團隊的建設規劃執行、目標實現、教學成果及優秀人才培養等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和檢查。
2、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期為3年,實行立項管理,滾動建設。專業群提供專項建設經費,根據中期檢查情況,優選并確定重點建設教學團隊,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帶動整個教學團隊的發展。
3、學校根據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效果推薦申報校級、省級教學團隊或科研創新團隊。
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方案八篇論文篇六
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中共cj委員會關于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要求,加快推進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引領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一)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以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標準和要求為參照,以重點專業(群)建設為基礎,按照“擇優遴選、創建培育、校企合作、示范引領”的原則逐步推進,2020年立項建設4-5個校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到2022年,建成5-7個校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1-2個省部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二)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既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又是提升教師隊伍建設質量的關鍵,學校將逐步建立校級、省部級和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體系。
(三)校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著眼打造品牌重點專業建設亮點,立項建設優先考慮專業教學團隊組成結構優、學校專業(群)建設和校企合作基礎好、專業(課程)建設成果顯著等因素。
二、遴選立項(一)立項條件
1.團隊師德師風高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四個相統一”,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團隊教師堅守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課程建設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團隊負責人及成員無違反師德師風情況。
2.團隊結構科學合理。團隊成員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涵蓋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骨干成員一般10-15人且相對穩定。團隊中“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超過一半,骨干成員有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的行業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兼職任教不少于3名;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職務)或相關高級以上職業資格教師占30%以上。有優秀教師、水利職教名師(新星)、教學名師等,立項建設校級或省部級以上名師工作室、技能大師(或首席技師)工作室。
3.團隊負責人能力突出。團隊負責人應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和豐富企業實踐經歷(經驗);
具有改革創新意識和豐富的教科研成果、較強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
原則上應具有高級職稱,年齡一般不超過50周歲;
熟悉相關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職業標準,具有課程開發經驗。
4.教學改革基礎良好。在校級、省部級以上教學能力大賽、教師講課競賽等教學能力比賽中取得良好成績。教學改革項目(成果)獲校級及以上獎勵。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水利職業技能大賽等比賽中獲獎。積極參與或主持省級或行
業以上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開發、專業教學資源庫和在線開放課程(含資源共享課程等)建設項目等。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參與申報或優化專業設置、編制專業教學標準,積極參加院校間巡講或舉辦專題報告,5.專業建設基礎優勢明顯。校企合作基礎良好,有長期合作穩定的合作企業,積極開展“雙師型”教師培養實訓基地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訂單培養等專業建設工作,積極承接國家或地方、行業企業科技攻關項目或研究課題。積極參與編制專業教學標準、1+x職業技能標準等專業相關文件。學生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高。學校重點建設專業(群)、省部級品牌特色骨干優質專業、承擔省部級教師培訓任務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效顯著的優先。
(二)申報立項1.擇優申報各院部根據本單位教師隊伍建設和重點專業(群)建設情況,擇優推薦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申報,填寫《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申報書》,編寫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
2.評審立項學校組織相關評審專家,根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立項條件,遴選立項校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在校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基礎上,推薦省部級及以上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三.建設任務(一)加強團隊教師能力建設。
1.整合校內外人才資源,不斷優化團隊人員組成結構,形成專兼結合的“雙師型”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2.組織團隊教師開展專業教學方法、課程開發技術、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以及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專項培訓,提升教師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能力、課程標準開發能力、教學診斷與評價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3.組織團隊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學習專業領域先進技術,促進關鍵技能改進與創新,提升教師實習實訓指導能力和技術技能積累創新能力。
(二)建立團隊建設協作共同體。
1.以專業(群)建設為基礎,完善校企合作、團隊建設協同工作機制,推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2.推動院校與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共建高水平“雙師型”教師實習實訓基地,在人員互聘、教師培訓、技術創新、資源開發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度合作、促進“雙元”育人,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三)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
1.推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服務“1”與“x”的有機銜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基于職業工作過程重構課程體系,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有關內容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促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證書相互融通。
2.研究制訂專業能力模塊化課程設置方案,每個專業按照若干核心模塊單元開發專業教學資源。組織團隊教師集體備課、協同教研,規范教案編寫,嚴格教學秩序,做好課程總體設計和教學組織實施,推動課堂教學革命。
(四)創新團隊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
1.以學生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模式,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進“三全育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
2.開展團隊教學改革課題研究,創新模塊化教學模式,探索“行動導向”教學、項目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師形成特色教學風格。
3.明確團隊教師職責分工,每位教師要全面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課程標準開發、教學流程重構、課程結構再造、學習管理與評價等專業建設全過程,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效果。
4.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
(五)形成高質量、有特色的經驗成果。總結、凝練團隊建設成果,推廣應用于其它專業人才培養實踐。
四.驗收管理(一)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為期三年(2020年-2022年);
(二)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考核驗收以申報時提交的建設工作方案為依據,分為期中考核檢查和期末驗收評估兩個環節。考核驗收結果納入《cj單位、部門工作考核管理辦法》,團隊負責人2年內不能再次作為負責人申報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項目;
(三)在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過程中,不得自行調整建設方案,需要調整建設方案的,由教學創新團隊申請,所在單位同意,報教師工作部審核,方可調整。
創新團隊建設方案
要有一個團隊,怎么樣建設?看看下面的創新團隊建設方案吧!
營銷團隊建設方案的主要內容就是決定此次營銷是否成功的保障,每個企業都會在團隊建設方案上下一番功夫,通過營銷的各個手段將自己的團隊建設方案提上去。
營銷團隊建設方案,即是介于組織與團體之間目前最流行的一種合作方式。
其精髓是溝通、分工、合作、共同進步,以形成一個目標明確、有戰斗力的團隊。
由于中國市場各個行業的不斷整合,行業前列的集團公司在全國各地都建立銷售分公司和營銷中心,這駐外銷售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成了大家都關注的問題。
目前,由于營銷工作的特殊性和駐外銷售隊伍的團隊建設沒有很好地執行,區域市場內的業務工作,還是停留在“單打獨斗”的層面上,團隊合作失去了意義,甚至出現的1+1領導
無論怎樣,任何組織模式都需要以領導核心。
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區別是領導可以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帶領大家走向成功。
在營銷團隊的領導核心選擇上要求更嚴格,因為團隊核心的工作和領導風格將決定團隊建設的方向。
另外,在營銷團隊的管理中,很多是體現合作協調的管理,而不是行政管理。
所以營銷團隊領導人需要良好的協調管理能力、業務能力、團隊建設意識。
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業績突出的業務經理,每天不停地忙碌,業績可能上來了,但其手下對工作不知如何開展,甚至把完成銷售報表當作主要工作,這樣團隊的力量就沒得到發揮。
當該領導調動時,團隊里很難找到合適的頂替者。
另外有一種情況,區域經理每天忙于各種總部的報表和會議,很少參與業務工作,對下屬的工作也沒有很好的指導和監督,團隊的建設沒有得到執行。
究竟營銷團隊核心該如何進行團隊建設呢?我認為可以從如下3個方面入手:
1、樹立核心形象與威信
很明顯,公司任命的區域市場負責人就是團隊的領導核心。
任命的依據是這個人的歷史業績,也可以理解為他的業務能力。
有了業績和能力,下一步就是把業績與能力升華為威信。
把你的工作經驗傳授給你的手下,尤其時那些業務新
手。
假如你的手下把你當作教練,他沒有理由不尊重和接受你的指導。
銷售工作客戶對業務員的抱怨是常常遇到的,這可能是工作做得不到位,或者是客戶無理取鬧。
這時是你樹立威信的好時機,去承擔你手下可以原諒的失誤和客戶的抱怨。
可在實際工作中,就有很多區域負責人在接到客戶的抱怨時,不加思考地順著客戶的抱怨來責怪自己的手下。
這是非常失誤的。
在工作中承擔更多的責任,有利于你樹立威信。
2、創造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
對于溝通的力量,是不容置疑的。
有意見、有矛盾,不說出來會積怨;出現問題相互推諉,可能出現更大的問題,這些都是溝通不夠的表現。
我一直都相信解決問題的辦法肯定存在,假如大家有充分的溝通合作。
為什么會出現溝通障礙呢?我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a、領導核心官僚化,做事武斷,認為自己總是對的。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業務能力比較強的領導核心身上。
具體表現是團隊成員對領導人的稱呼上,假如只有5個人的團隊,成員對領導的稱呼是什么“經理”、“主任”之
類的。
我敢肯定這個團隊的溝通不是很順暢,稱“領導”、“老大”次之,最好就是互相稱姓名。
我這里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聯想”公司老總楊元慶,為了更好地與“聯想”的員工溝通,要求每一個員工不要稱呼他老總,統一叫他的名字“元慶”。
可想而知“聯想”的溝通會怎樣順暢。
當然,我并不是要求每一個團隊都必須這樣,可以根據你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方式來決定這稱呼。
b、建立溝通平臺,一般銷售工作有很多的例會,可以通過這種會議來進行很好的溝通。
本人建議在銷售會議中不僅僅是尋找市場出現的問題,還要多一些表揚與肯定的聲音。
另外,還可以每月約定時間來單獨交流。
聽聽團隊成員的想法。
c、多一些集體活動,很多外企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一方面可以加強員工的歸屬感,另一方面可以加深相互間的了解。
這也是團隊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3、合理分工各盡其才
在營銷行業里流行著這么一句話;只有優秀的團隊,沒有優秀的個人。
而我的理解是:優秀的團隊里,每個一人都優秀。
經過20多年的市場經濟,很多行業都進入了相對的品牌消費時代,也就是說營銷工作主要是在終端市場的精耕細作——勤。
在大的營銷規劃方面都有公司總部營銷高層的工作指引。
這也是營銷由“營銷英雄”時代進入“制度模式”時代的標志。
在這種情況下,團隊領導的日常工作就是對區域市場的銷售任務進行規劃、指導、監督。
但要發揮團隊每一個成員的潛力體現到團隊合作的高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一般來說,區域細分操作、分品類是目前比較流行的兩種分工模式。
但這不能發揮個人的特點,最好的方式就是“縱橫分工”,即是在區域細分、分品類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業務特長而進行跨區域、跨品類合作。
比如現場促銷活動、客戶人員培訓、銷售數據整理等。
這就需要團隊領導了解隊員的特長,協調好隊員的工作,以充分各自的才能。
二、制度建設與執行
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的建設可以規范團隊的工作開
展,以形成一個共同的工作目標。
制度的制定需要團隊的共同討論,而不是團隊領導自己決定。
它的內容包括:日常考勤制度、會議制度、各種臺帳制度和激勵制度。
而且是可以執行的。
我了解到有這么一個營銷中心,它的日常工作要求每天(冬季)早上8:30準時到辦公室,制定的依據是公司總部要求早上7:00起床,7:30晨讀。
我認為這是很難執行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要知道營銷工作是介于體力勞動和智力勞動之間的工作。
不要說遇到出差的情況,就是前一晚的業務應酬,就不能保證這個工作時間。
可想而知這個制度的執行結果是什么。
在這里我并不是說早上8:30上班是一個錯誤,而是說明制度的可執行性。
在這里我闡述一下各種制度的目的和內容:
1、考勤制度,目的是了保證工作時間。
內容包括辦公室考勤與出差考勤。
2、會議制度,目的是討論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提供學習平臺。
內容是周例會、月例會、公司例會。
3、臺帳制度,目的是對工作的監督與跟蹤。
內容是工作計劃、工作日記和其他與銷售工作相關的臺帳。
4、激勵制度,目的是保持團隊的工作熱情。
內容有正負激勵之分,正激勵一般有:公司高層的表揚與肯定;經濟獎勵;提升獎勵以及公費旅游等。
三、團隊文化建設
俗話說:態度決定人生的成功高度,而團隊文化就像這人生的“態度”,它決定團隊效力是否1+1>2。
團隊文化是對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認同的前提下,形成一種積極、易溝通、學習的精神狀態。
團隊文化的外在表現是團隊有共同的工作目標、集體活動開展情況以及學習制度的執行情況。
共同的工作目標是指團隊全體成員愿意把自己的才能奉獻給團隊,以爭取取得良好的業績。
而集體活動的開展可能讓許多的銷售經理忘記了,這是可以理解的,總部給你高薪是有高要求的。
但這集體活動是團隊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不可偏廢。
其實這集體活動的開展并不是很難,在每次例會后舉行
一場足球賽、籃球賽并不是過分的要求。
或者一次ok、一次晨跑也是好的。
但很多的團隊領導寧愿跟商家喝到胃出血都不會組織一次集體活動。
學習也是團隊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學習公司的銷售政策、學習新品知識、學習彼此優勢等。
只有學習型的團隊才能取得好的業績。
,因為學習的態度反映團隊的精神面貌,是團隊工作技能的保證,是溝通的需要。
四、個人與團隊共同進步
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做銷售的人都是生意人,不可否認加薪或者升職是工作的動力之一。
一個優秀的團隊,應給隊員提供個人的發展平臺。
合理的人員流動,是非常必要的。
從另一個方面看,業務工作有強烈的態度需求,在一個地方工作久了,換一個工作區域未嘗不是一個讓激情再次燃燒的方法。
假如,在你的團隊有優秀的人才,團隊就應給他激勵的考核。
在這個時候,團隊的領導就應該向公司推薦人才,并給
予培訓指導。
一個優秀的團隊應是個人與團隊共同進步,個人在團隊工作中,應把自己的職業規劃跟團隊業績相結合。
綜上所述,營銷團隊的建設需要一個既有業務能力,又有團隊建設意識的領導。
團隊負責人的工作風格將決定團隊的發展。
在這里,我主要強調的是團隊的工作溝通水平和團隊文化的建設。
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工作中的樂趣是最重要的,它可以讓人最大可能地發揮潛能,這是公司與個人雙贏的結果。
團隊建設方案的注重點就是個人與團隊共同進步,團隊文化建設,制度建設與執行,樹立核心形象與威信等等,這些都是團隊建設方案的中心思想,也是團隊建設方案必備的武器之一。
ⅰ、銷售團隊的架構及崗位職責
一、架構:預計組建8人團隊。
銷售經理1人,下設2個銷售團隊。
每個銷售組配備3-4人設組長1名。
二、崗位職責:
銷售經理:
1、在總經理領導下,和各部門密切配合完成工作。
2、嚴格遵守公司各項規章制度,處處起到表率作用。
3、制訂銷售計劃,確定銷售政策。
4、銷售人員的招募、選擇、培訓、調配。
5、銷售情況的及時匯總、匯報并提出合理建議。
6、根據銷售計劃,參與制定和調整銷售方案(策略),并負責具體銷售方案實施。
7、根據公司規定,定期對業務員進行考核。
銷售組長:
1、在銷售經理領導下負責具體銷售工作。
2、根據公司整體經營目標,參與制定銷售計劃,同時制定本組每月銷售計劃,掌握銷售進度。
3、定期組織匯報銷售情況,編制銷售報表,定期報送銷售經理。
4、主持周會和每日例會。
5、每日確認各業務員當日業績。
6、銷售日常管理工作。
7、參與并制定銷售工作流程和標準,組織員工研究確定。
8、組織銷售培訓,支持員工對新的工作方法或流程的實踐。
銷售代表:
1、全力完成公司下達的銷售指標,負責指定區域的市場開發、客戶推廣和銷售管理等工作。
2、搜集與尋找潛在客戶,開發新客戶,拓展與老客戶的業務,建立和維護潛在客戶檔案。
3、制定自己的銷售計劃,并按計劃拜訪客戶,
4、熟悉產品知識,保證準確無誤向客戶傳達產品信息,建立公司專業負責的良好形象。
5、學習并掌握有效銷售
技巧
,通過對客戶專業化面對面拜訪或接待,說服客戶接受公司產品。ⅱ、銷售目標分解及計劃的制定
一、銷售目標:公司根據季度銷售目標制定月度銷售目標,分解到每個銷售小組,每個銷售小組分解到每個業務員。
每個業務員分解到每周甚至每天的目標。
二、具體銷售計劃的制定:公司銷售部不再區分工程部和渠道部,合并為兩個團隊,所有業務員可以自己發展渠道客戶或工程客戶,只要能完成公司制定的銷售目標即可。
ⅲ、銷售隊伍的管理:制度完善
一、常做業務培訓:業務團隊的最理想狀態就是無論監督與否無論領導在與不在都會主動按照公司的要求去做事。
業務團隊做事與否并不在于工作的易與難,而是在于會不會做,知不知道該怎么做,因此經常的業務培訓也就成了管理團隊的首要工作,每個業務員都必須經過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因為只有團隊成員精通了業務才有可能會去按照公司的要求去做。
一、詳細制定工作計劃:業務團隊下來渠道都要開展自己的業務,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按照月初或周初的工作計劃逐
一完成,完善的工作計劃都完成了業績自然也就出來了。
否則大部分業務都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抓不到工作的重心,既費時又費力,還看不到成績。
三、對工作進行過程控制:計劃不是給領導看的,而是需要去執行的,不要以為你的計劃做好業務就好了,事實上很多業務做計劃就是為了應付領導,到月末總結時或簡單概括一言了之或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推脫責任,所以領導者需要把他們的計劃劃分幾個小時段去監督、控制。
四、不定期進行市場指導:培訓、計劃和工作過程控制只能保證自己業務團隊是在按照公司要求做事,但事情做得到底怎么樣還需要團隊長經常指導和總結。
市場天天在跑,業務天天在做,看似每件事都做了,但效果不一定怎么樣,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通過兩種方式對業務團隊進行指導與管控:其
一、定期面談。
其
二、協同拜訪。
ⅳ、銷售人員工資待遇及銷售提成管理制度方案
一、目的:強調以業績為導向,按勞分配為原則,以銷售業績和能力拉升收入水平,充分調動銷售積極性,創造更大的業績。
二、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公司銷售人員。
三、銷售人員薪資構成:“基本工資+績效工資+銷售提成”
四、銷售人員薪資計算方式:
1.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按月計算)銷售人員試用期工資為基本工資加各項補貼。
試用期考核合格進入正式工作期限,正式期限將以簽訂勞動合同之日的時間為準,試用期時間累計到正式入職時間,銷售人員轉正后享受績效工資待遇:
2.銷售提成
公司銷售人員自主挖掘并有效跟進落實的項目,完成移動設備產品的銷售或簽訂項目工程合同的,公司給予提成獎勵。
標準如下:(1)工程項目或銷售利潤率在100%以上(含100%),按該工程或銷售公司收款的10%進行獎勵;(2)工程項目或銷售利潤率在80%以上(含80%),按該工程或銷售公司收款的8%進行獎勵;(3)工程項目或銷售利潤率在60%以上(含60%),按該工程或銷售公司收款的6%進行獎勵;(4)工程項目或銷售利潤率在40%以上(含40%),按該工程或銷售公司收款的4%進行獎勵;(5)工程項目或銷售利潤率在20%以上(含20%),按該工程或銷售公司收款的2%進行獎勵;
公司銷售人員根據公司提供的項目信息進行有效跟進和落實,完成移動設備產品的銷售或簽訂項目工程合同的,公司按上述提成獎勵標準的50%給予提成獎勵。
提成發放方法:獎金提成分三次發放:(1)合同簽訂并
收到首付款后根據工程項目或銷售款發放提成比例的40%;(2)設備交貨驗收且回款率達到50%,根據工程項目或銷售款發放提成比例的50%;(3)收到全部余款后,公司財務部按照該工程項目或銷售的最終利潤(銷售收入(不含稅)—工廠成本—銷售費用)核算總提成金額,扣除個人所得稅和已發放的提成,結算剩余提成并發放。
有效項目信息應涵蓋以下內容:項目需求;項目說明;項目核心負責人;規模預算;是否需招投標;項目審批程序;項目時限要求等書面的有效內容。
網絡等公眾媒體公開的項目信息不在此列。
五、績效考核辦法
1.績效考核時間:以3個月為一個考核周期。
2.績效分級規定及績效獎金發放比例級別abcde考核指標完成率100%80%以上60%以上40%以上40%以下結果優秀優良普通及格辭退/降級績效獎金發放比例100%60%40%0說明:上述描述中所指“以上”均不包括數值本身,“以下”均包括數值本身。
3.績效考核細則銷售人員業績考核說明:(1)實習銷售的實習期為兩個月,實習期內成功簽下一個訂單并且通過經理考核即可轉為初級銷售,若兩個月內完成考核但沒有簽單公司酌情考慮延長實習期,若實習期內沒有通過績效考核直接辭退。
(2)初、中、高級銷售每個季度通過本級別績效考核即可晉升到更高一級銷售,反之無法通過本級別績效考核自動降級到下一級銷售。
銷售人員業績考核表:
客戶分類說明:客戶類別條件說明d類客戶原始客戶型主要描述:首次接洽客戶有合作意向。
但需要繼續跟進維持關系,無法確定成單時間。
c類客戶潛力客戶型主要描述:該客戶有一定潛力,銷售人員與該客戶關系良好,預計4~6月內能成單。
b類客戶意向客戶型主要描述:該客戶有高端業主資源,手里有單,可以主動跟業主介紹產品,在1個月內能成單。
a類客戶重要客戶型主要描述:老客戶,之前有合作成功過,銷售人員與該客戶關系密切,并達成一定合作共識。
能保證長期穩定成單。
說明:所有客戶類別由銷售經理根據客戶跟進表確定。
六、業務人員責任范圍
1.業務員每周為六個工作日。
如需節假日串休工作的,不發加班費。
如當天未完成工作量,晚上需加班,不發加班費。
(1)新客戶開發與服務(2)舊客戶維護與服務(3)新、舊客戶訂單制作,生產交期控制與安排(4)應收賬款跟、催、收(5)發揮公司整體合作精神(6)外發訂單的制作及外發產
品的進度控管及品質控管(7)銷售經理負責督導業務員所有以上工作范圍及人事考核
2.業務員每月的有效信息不少于15個。
3.業務人員必須制定每周的工作計劃,并在每周六與客戶跟進信息報表一并上報銷售組長。
4.業務人員每天要詳細更新客戶跟進信息報表,在每天上班簽到后上報銷售組長。
5、業務員必須及時向銷售組長匯報業務開展情況。
由銷售組長每周進行一次業務員的工作情況考評總結,并將部門的業務開展情況、部門下周的工作計劃,在每周例會上呈報銷售經理。
6、業務員無論任何原因離職的,必須在公司規定的期限內進行業務交接,經銷售經理復核,公司總經理簽字確認后方可進行離職結算。
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方案八篇論文篇七
以學科為依托,以本科生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為主線組成教學團隊。為適應我校學科特點,可以跨學院、跨專業組建教學團隊。每個教學團隊由一名帶頭人和若干名教師組成。
1.根據本學科的發展趨勢積極開展相關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努力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及時更新課程教學大綱;
2.重視隊伍建設,形成合理的隊伍結構。及時提出隊伍培養、調整、補充的意見和建議,有計劃的開展骨干教師、教學名師的遴選與培養;
3.制定青年教師的培養、進修規劃,對青年教師進行教學素養的指導,關心青年教師成長;
4.積極申報、承擔各級教改項目;
5.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加強教學經驗的交流,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不斷提升教學團隊的整體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
6.積極編寫、更新相關教材,形成在本專業領域內有較大影響的優秀教材;或積極使用國外高水平優質原版教材與國內其他優秀教材;?
7.有科學的發展規劃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學團隊有責任協助學院或直接安排教師承擔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
9.團隊教師應積極參與科學研究,提高學術水平,以科研促教學。
1.教學團隊帶頭人原則上應具有教授職稱,承擔相關課程的本科教學,且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學術水平高,學風端正,治學嚴謹,勇于創新,有較強組織管理和協作能力,曾指導過青年教師,成績突出。
2.熟悉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和相關課程改革的趨勢,有較強的改革意識,有明確的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思路和目標。
3.組織和協調完成教學團隊承擔的教學任務,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
4.規劃、組織教學研究,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導作用,積極撰寫高質量的教研論文。
5.組織相關課程的教材編寫,積極指導相關教學實驗室的建設與實驗教學改革。
6.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指導青年教師制定教學成長計劃,并督促、檢查該計劃的實施。
7.積極組織開展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在國內同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