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德育經驗交流體會篇一
一、 會議概況:
會議于26日下午4:00正式開始,歷時一個半小時,時間雖短,卻開得非常成功。3位老師分別介紹了自己的工作經驗。全體教師全部按時參加了會議,無一人曠到、遲到或早退。
會議之初,中心校業務校長張校長作了發言,接著3位教師分別介紹了自己的工作經驗。
二、收獲及體會:
1、領導的重視和悉心指導是開好這次會議的前提。
校領導對本次會議的組織安排十分重視。校領導的重視、指導和大力支持,為會議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會前準備充分是開好這次會議的保障。
今年初,我們就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并在周一例會就下發了關于德育經驗交流會的通知。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再三斟酌,確定了交流經驗的老師,并且每位教師也細心準備,收集資料,撰寫發言稿。
3、3位交流經驗的老師認真、負責是開好這次會議的關鍵。 3位交流經驗的老師不僅在事前認真準備,在發言的過程中,也非常投入,他們的發言中既有前沿的班主任教育管理理論,也有真實
的事例,特別是他們所經歷的那些事例打動著在場的各位領導和老師,時常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4、本次德育經驗交流會開得非常成功,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老師們講得實在,肖婭、劉紀才、王自英三位老師能夠把平時工作中的感想,展現出來與大家分享。二、老師們講得很生動。彭永紅、許靜、楊中文、李冬梅等老師,能把自己的教育先進經驗介紹給大家,準備充分,發言生動,真心地把教育教學工作當成了一種事業去對待。雖然有很多煩惱,但是大家的心態都非常好,相信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只要能不斷總結,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就一定會把我校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5、會場紀律良好是開好這次會議的重要體現。
整個會議過程中,會場秩序良好。老師們認真傾聽3位老師的工作經驗發言,并認真做筆記。無手機響、做會議無關事情的不良現象。
德育經驗交流體會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一直以來,我校踐行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方針,秉持著“潤育潛質,培養習慣,發展個性,奠基未來”的辦學理念,打造出“書香滿校園,和諧沁人心”的校風,“勵志厚德,博學善思”的學風。今年,我校結合教育局的戰略部署和學校實際,以校園環境為背景,以班級建設為主陣地,以德育活動為載體,開展了扎實有效的德育工作。創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崇德本土特色的“創新一二七”統籌模式。具體做法是:
一個遠大目標:營造書香校園,成就每位師生。
在我校辦學理念的指引下,校風、教風、學風的熏陶中,我們將德育的目標定位于營造書香校園,成就每位師生。以“立德樹人”為主旨,“師生共讀”為主題,“活動開展”為主線,采用文化建設與德育熏陶相結合,學生成長與教師發展共交融的方式,將目標細化、分化為每位師生的的共同追求,形成了“書香滿校園,和諧沁人心”的濃厚氛圍,創建出學校、班級、師生多元一體的和諧畫面。
兩種特色文化:校園本土文化,班級個性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強大背景和支撐,對學生良好 道德品質的培養具有潤物無聲,寓教于無形的作用。
環境文化,實現環境育人。
我校的操場開闊平整,松樹整齊挺拔,草坪翠色欲滴,標語溫馨可愛,庭院生趣盎然,學生在不經意間就會受到愛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樓廊文化,注重激勵傳承。
我校教學樓內,每個樓層都有各自不同主題的壁掛。有古典文化鑒賞,國學文化傳承,習慣養成教育,勵志成才故事。使學生零距離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找到健康成長的指針和必定成才的信心。走廊里,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櫥窗展臺,展示著學生精巧的手工制作。這樣,既給學生創造了展示的平臺,也讓學生知道學校的完美也有自己的功勞, 制度文化,力求有章可循。
制度是學校發展的“內燃機”,為學校的德育工作的推進提供強大的動力。我校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書香校園建設制度》、《師生共同讀書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教師交流制度》、《學生一日常規》、《先進班集體評比標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等規章制度。堅持用制度說話,按規章辦事。將剛性 執行與柔性教育,廣泛約束與有效激勵有機結合,實現了我校師生自我執行、自我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課程文化,強調個性多元。
為了將德育活動規范化、本土化,我校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并深入開展第二課堂。在全體教師的群策群力下,我校開發了《弟子規》、《童話世界》、《中華詩詞精選》等校本課程,引領學生走入經典,走進書香。同時,繼續建設書法、折紙、繪畫、剪紙、舞蹈、乒乓球、豎笛等特長班。采取班主任與專職教師相配合,定時與定班相交叉的方法開展第二課堂。每周三第五節課為第二課堂開放日,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愛的課堂,打破了班級與年級的限制,使學生的個性與才華得以培養和展現團隊文化,重視宣傳感召。
繼續發揮“春蕾”廣播站的宣傳影響作用。我校于20xx年成立了春蕾廣播站,時至今日已有7個年頭。春蕾廣播站設有五個欄目:周一“校園采風”, 周二“隊員心語”, 周三“展示空間”, 周四“你點我播”, 周五“知識天地”。期間的采訪、編輯、撰稿、播音主持以及展示與總結完全由學生們自己完成,輔導員只負責必要的指導引領工作。這樣既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也使內容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心里。
班級文化,彰顯自主創新。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我校一直十分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組織全校師生對班級進行了個性化布置,以及班徽、班訓、班規的特色設計。每個班級都樹立了屬于自己的班級目標與班級風氣,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上都展現出個性與創新之處。民主管理喚起學生自立;自定班風激發學生自遵;自主更新促使學生自護。
七項主題活動:以本土教育為根,以學生發展為本。
在德育的實踐與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七大系列教育活動: 一是重大節日、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如:在母親節、教師節組織學生征文比賽,清明節頌歌烈士,五一、六一、十一組織文藝演出等等。
二是禮儀常規教育活動。我校每月舉行一次“守則”“規范”知識競賽,每月一次“慢步輕聲”演練,每月一次“文明班級”,“文明學生”評比,要求學生“把飯吃好、把書讀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從學習和生活的細節處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是社會實踐教育活動。我校與鎮政府有效聯誼,定期組織清掃街道,清楚街邊小廣告,以及幫助留守老人活動。讓學生走
出校園,親近社會,釋放愛心。這樣既有效填補了“雙休日”教育的空白,又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成長。
四是主題教育活動。每天一次晨會,每周一次班隊會,每周一次升旗儀式,每月一次以“安全”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每月一次逃生演練,每學期一次拔河、跳繩、呼啦圈等形式多樣的體育比賽,每學期一次開學典禮、每學年一次畢業典禮等主題活動。
五是讀書育人活動。我校始終把閱讀作為學生成長的切入點,教師成功的著力點,學校發展的落腳點。因此,我校一直堅持“師生同讀一本書”活動,并根據低中高段學生年齡特點,分別確定主題:即,低年級走進童話,中年級走進名人,高年級走進名著。每天晨讀30分鐘,每周一次教師讀書交流會,每月一次班級讀書匯報會,每學期一次校園讀書匯報會。
六是多彩課間活動。我校以班級為單位深入開展多彩課間活動,每個班都有各自獨特的玩法,在教師的帶領下孩子們愉快地度過每個課間。此外,我校在第三節課后利用15分鐘時間,開展陽光少年大課間活動,劃定指定區域,各班在本班活動區開展跳繩、呼啦圈、踢鍵子、丟口袋等健身活動,調動學生全員參與,力求玩出水平,玩出健康的體魄。
七是家校聯動活動。為了進一步改善育人環境,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作用,凝聚德育合力,我校一直堅持學校、社會、家庭“三合一”的教育活動。每學期一次召開“家長委員座談會”、“家長會”,實施家校互動,共同改善教育環境。每學期開展一次“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活動,表彰重教家長。每學期一次家長接待日,舉行“教學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共同聽課、評課、座談,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和管理,實現了家校之間的溝通和相互支持。
德育是潤物無聲,貴在持之以恒;德育是書香彌漫,貴在默化潛移。在全校師生的不懈努力下,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定會實現一大目標、兩種文化、七項活動的“創新一二七”統籌模式的創建與完善,一定會實現“彰顯特色校本化,放大優勢師本化,尊重規律生本化,活動規范課程化,實踐過程體驗化,形式新穎興趣化,習慣養成科學化”的“七化”統籌模式,打出我們崇小的德育品牌。
在晶瑩的汗水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我校連續兩年被明水縣教育局評為師德師風先進集體,20xx年我校崔偉成老師被評為“黑龍江省師德師風先進個人”,他的事跡被綏化日報報道。同年7月,我校被評為省級“師德師風先進集體”。20xx年我校金鑫老師被評為“最美綏化人”,她的事跡見報于綏化日報和被新浪等各大網站轉載。同年2月,縣教育局授予我校“德育教育基地校”光榮稱號。
以上是我校近年來不成熟的做法,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各位領導多提寶貴意見。
德育經驗交流體會篇三
對青少年開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為他們以成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的公民打下堅實基礎,是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課題。在當前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社會發展迅速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這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極大的影響,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如何應對新的形勢迎接挑戰,有效的開展中學生的德育工作?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不得不深思的問題。在這里我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的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不講粗話,要講文明、講禮貌,要求學生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等,教師首先應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絕對不做。
“言傳不如身教”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說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給學生看有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在我任教的班級中,同學們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潔,經常在教室里面亂扔紙屑、果皮,特別愛講粗話,雖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課,我走進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紙屑,就默默的把紙屑撿起來,同學們都感到很驚訝,紛紛撿起身邊的紙屑放到抽屜里頭。撿完紙屑以后,說了一句話:“看,我們的教室多么整潔,我們也覺得很舒服,沒有老師的批評,心情也好,如果我們每一個都自覺保持教室的整潔,每一天都有好的環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嗎?”從此以后,教室總是保持得很整潔。因此我們教師要強化自身修養,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時時、事事、處處為學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開展形式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創設廣闊平臺
課外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課外活動是為學校教育目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課外對學生實施多種影響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受到教育、啟發與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時效性的有效途徑,課外活動多以集體的方式進行,是學生自愿參加。因此,他們會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這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團結互助的團隊意識及集體主義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修養,開拓視野,同時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情感。組織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的宣傳活動,這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關愛他人,助人為樂和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三、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親近學生,及時發現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時糾正,及時引導
教師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從多方面培養學生教育學生。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有人引導他,當他偏離道德準則時及時把他拉回來,引導他走入正軌。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做一個細心人,深入學生生活中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積極開展個別談話與反映他們心聲的集體活動,用“因材施教”的方針,重視做好轉化工作,變簡單灌輸為啟發誘導,變消極約束、看管為積極自我激勵、自我管束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有幾位同學的時間觀念較差,紀律散漫,上課遲到,我就及時找他們來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自己的引導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當的指出他們的不是,而是給他們講一些關于時間觀念、紀律的故事,給他們講珍惜時間、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改正過來。通過個別談話,這幾位同學都很快轉變了過來,再也不遲到,再也不搗蛋,對待人也文明禮貌了。因此,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只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學生,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則,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密切與家長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廣泛、深遠而持久的;老師是學校與家庭取得聯系的紐帶,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學生。老師要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介紹學生在校內的表現,介紹學校教育的計劃和對學生的要求,向他們宣傳教育的意義以及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經驗,共同探索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實施性。在取得家長的聯系,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長,抱著和家長共同研究、探索的態度,其次是向家長反映的是真實情況,而不是告狀,所以語氣要委婉,方法得當,既反映缺點又反映優點,既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進的作用。教育是長期的,持久的,因此,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應是長期的,持久的。
總之,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齊下,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