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語文公開課教案篇一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系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導引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教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發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里恰巧有一篇關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
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整體感知。
1、個人的家鄉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
臺階高,就意味著,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思維。)
這里補充一下關于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聯系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斗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要
詳寫。(這個問題,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
5、在父親心理,新臺階的動工,就意味著“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斗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這里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閱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臺階終于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 不對勁。 臺階底,意味著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為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為是哪一部分? (這個題很有迷惑性。本來哪一部分都不該刪除掉。但是,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找出其中必須存在的東西。也就是,這其中寫的精彩的部分。但是,還真有不少同學都找出了應該刪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聰明的孩子,說不應該刪除,并且說明了自己的理由。雖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談到一點或兩點關鍵的地方。) 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后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說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說這樣寫有必要嗎?為什麼?
當然。因為都與后面有著緊密的聯系。并且都對后面的情節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父親坐在綠蔭里,??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向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12、簡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 。故事梗概述一下,父親造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13、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14、 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后,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
一、從文章中聯系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二、完成課后習題。
三、拓展延伸。
初三語文公開課教案篇二
《背影》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2、通過關鍵詞語,句子表達特殊感情。
3、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4、感受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聯系自身,凈化靈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重點語段(第六段父親買橘子的過程的描寫)閱讀,感受理解父親的愛子之情。
難點:樸實的語言的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感動。比如:春天樹尖上長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遠處傳來的一首懷舊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為我們準備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這樣的事,也許還有很多很多。其中父母對我們的愛卻是最令我們感動的,哪位同學能講述一個父母令你們感動的故事?再談談你們當時的心情。
提示:可鼓勵大家盡情去說,看誰講述得栩栩如生,令大家感動。
今天,我們來品味一下現代作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樣寫自己的父親的,怎樣描繪父子親情的。
二、朗讀訓練
1、抽學生分段朗讀后互相評議得失;2、播放配樂朗誦示范。3、學生配樂朗讀。
三、自主學習
1.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過選取離別時對父親背影的描寫,充分體現了父親之間真摯深厚的感情,表達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這篇文章寫于1925年10月,作者當時處于一個顛沛流離的時代,世態的炎涼,生活的困頓,使作者的心緒充滿寂寞和哀愁,親人之間的離別就更加重了這種傷感的色彩,特殊環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故事發生的時候正是作者家境敗落,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接二連三的災難,父親本已承愛了沉重的打擊,對“我”卻還無微不至地憐愛和體貼,送別時為“我”買橘子,使我們理解到父子間在困境中彼此體貼,相互憐愛的真摯感情。
2.本文很類似于一般寫父親或母親的敘事抒情散文,完全可以用“回憶我的父親”之類作題目,作者為什么要以“背影”為題目,換成其他題目,效果會怎樣?
背影,可看作是父親的一種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獨特發現,選擇了這個的表現角度。以“背影”為題,貫穿全篇,父親老境的頹唐、心情的憂郁、父愛的真摯等,都可通過“背影”真切地表現出來。它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留給讀者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這里,我們可看出朱自清不隨人后、善于開拓創新的藝術才華。如果換成“浦口別父”之類,就平庸無味了。
四、合作學習
1、找出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么不同?哪一次是寫作的重點?
第一次:文章第1段。開篇點題“背影”,以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第6段。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是寫作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艱難,蹣跚地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這個境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第三次:父子告別,看到父親的“背影”,第6段。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第四次:文章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與文章開頭呼應。
2、四次"背影"的出現,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實與虛之間關系如何?
第二、三次是實寫,第一、四次是虛寫。實寫是虛寫的基礎,是虛寫的條件,沒有實實在在的“背影”的描寫,本文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虛寫是對實寫的感情的深化和升華。
五、探究學習
1、本文是從哪些方面刻畫父親形象表達父子之情的?
①動作描寫。蹣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身子向左微傾、將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這一連串的動作描寫使那為我熟識的父親的背影突然有了一個新的意境,成為一個永遠不能忘懷的鏡頭,銘刻在我的心中。父親那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奮爭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文中表現的那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間相愛相憐之情,字里行間的那種淡淡的哀愁,多么真摯動人呀!那淡灰色的愁云之間,那一捧“朱紅的橘子”,不正是父親一片親子之情的真實寫照嗎?
初三語文公開課教案篇三
《蘇州園林》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理解本文總說和分說的結構及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2、情感目標: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領略我國江南第宅園林建筑的風貌,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說明性文章的說明方法和結構
2、難點:文章語言的特點。
[教學法] 講述和問答相結合
[教學途徑] 多媒體和黑板
[教學時數] 兩課時第一課時
一、 導入
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優美的園林圖片并伴隨一些輕音樂,讓學生第一感受園林的美其次,引入本文,對作者進行再次的介紹: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現代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他曾在小學、中學、大學教過書,對語文教學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設有重大貢獻。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創作道路上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葉圣陶全集》。本文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我們把它作為一篇說明文來學習。它不僅介紹蘇州園林的特點,而且文字生動、優美,從寫作構思到語言運用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
二、整體把握
1、解決生僻字詞 在黑板上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并讓學生朗誦出來[微軟中國2] ,如
軒(xuān)榭(xie) 丘壑(he) 嶙峋(lin xun) 鏤空(lou) 薔薇(qiang wei)
2、解決難理解字詞 先提問學生,然后再一起進行解釋,如
①軒榭:軒,有窗戶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臺上的房屋。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設計者和工匠師的胸懷中有山水風景的構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樣子。
④廣漆:一種天然漆。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調制而成的,色澤棕黑。
[微軟中國3] 3、聽錄音 在標準的語音中感受文章的美
4讓學生通讀課文
5、討論和提問學生
①同學們,通讀完整篇課文后,你們覺得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是什么呢?
②在對蘇州園林進行說明過程中,作者從哪幾方面來進行的?
③同學們復習課文后,你們覺得課文分成幾大段?
④我們之前已經對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有過學習,有哪位同學在課文中找出哪些說明方法,并具體找出在什么地方?
第二課時
一、分析段落[微軟中國5] 。通過上一節課的討論和提問,我相信大家對蘇州園林都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接下來,我們一起對課文的每一段進行詳細的分析。
第一段(1)總領全文,引出要說明的對象——蘇州園林。為什么我們把第一自然段劃為第一段呢?有哪位同學愿意說說看,這一段中有個標志性的詞。
第二段(2—3)拿蘇州園林跟古代建筑進行比較,突出蘇州園林與眾不同之處。這個兩個自然段,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手法來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的?我們請一位同學來給大家找找看。
第三段(4—9)詳細地對蘇州園林的假山、池沼、樹、墻廊、角落、門窗和彩繪進行了對比,從細微的地方突出蘇州園林的特點,再次強化。作者為什么會這樣如此詳細的進行說明呢?這樣會不會顯得很累贅?同時作者是從怎樣的一個結構進行說明的?有哪位同學知道的?
{假山:重巒疊嶂或配合著竹子花木;池沼:中心;樹:高低搭配、落葉樹和常綠樹相間;墻廊:層次多;角落:圖畫美;門窗:別具匠心;彩繪:不刺眼的。
第四段(10)總結全文,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二、研討與練習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回答括號里的問題。[微軟中國6]
1、 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標本”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2、 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與“技術”有什么區別?)
3、 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是怎樣的情形嗎?)
三、課后作業
結合本文的說明方法,寫一篇文章介紹你游玩過的園林或公園,字數不限。
初三語文公開課教案篇四
《蘆花蕩》
教學目標:
1、 學習抓住人物性格特征進行描寫的寫法并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2、 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領會文章謳歌抗日軍民的戰斗精神的主題。
教學重難點:
1、 抓住人物特征進行描寫;
2、 體會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寫。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理清文章脈絡;
2、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 探討“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一、導入
二、閱讀文本,思考,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明確:老頭子護送大菱二菱進葦塘,由于他的大意,大菱受了傷,第二天老人赤手空拳誘殺鬼子報仇。
三、默讀課文,思考:
1、文中的主人公是誰?請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概括其性格。
明確: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
2、“過于自信和自尊”是什么意思?
明確:既自信和自尊過了頭,又非常自信自尊。
3、 文章是如何刻畫老頭子過于自信和過于自尊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在書上圈畫。
明確:他對葦塘里的負責人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地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護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對她們說: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
二菱洗臉,大菱怕弄出水聲,讓鬼子聽到,可老頭子說:“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這里看出他因為膽子大,所以失去了警惕,是自信過分。
鬼子的探照燈照過來的時候,他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實際照見了,這里也看出他太自信了。
大菱掛了花,他沒有看到,還在說:“不怕,他打不著我們!”這個老頭子太自負了,太大意了。
老頭子過于自尊的地方呢?
明確:當大菱受傷后,老頭子渾身無力,“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我沒臉見人”,心理很是愧疚,感到沒面子,心理想到: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海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4、 為了挽回面子,老頭子是怎么做的?
明確:他用蓮蓬引誘鬼子,然后把他們引到漁民下了魚鉤的地方,一個人勾住了十幾個鬼子,然后就用竹篙痛打鬼子的頭
明確:最后這場情趣橫生、痛快淋漓的精彩戰斗,更顯出老人的智慧與自信,富有傳奇色彩,挽回了老頭子的自尊。
6、“過于自信和自尊”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這是老英雄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節的發展,老英雄的功過,都源于“過于自信和自尊”。
四、布置作業
1、給下列加點詞注音
提防(dī fɑng)竹篙(gāo)葦塘(wěi)瘧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 he)一梭機槍(suō)躥(cuān)仄歪(zè)趴(pā)扒(bā)颯(sà)轉彎抹角(mò)
2解釋下列詞語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傾斜、歪斜
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
3、完成課后學習建議第一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把握老頭子的性格特征;
2、體會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寫。
一、朗讀課文55段-63段,思考:
1、老頭子為什么能夠痛打十幾個鬼子,取得個人戰斗的勝利?難道僅僅因為“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手里忙著剝蓮蓬?
明確:不是,老頭子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手里忙著剝蓮蓬,其實是引誘鬼子。他成功的因素有:
先在水中設下埋伏
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鬼子們又偷偷地爬下來洗澡了);
用蓮蓬引誘鬼子;
劃船引誘鬼子進入枯木樁子區域;
誘敵上鉤;
舉篙敲打敵人的腦袋。
小結:老頭子的成功靠的是他的智勇雙全。
在作者的筆下,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鬼子們像是
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作者在輕描淡寫中,讓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一個傳奇的英雄。
2、老頭子除了過于自信和自尊以及智勇雙全外,他還有哪些性格特征?依據何在?
明確:
(1)愛國抗日,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雖然“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但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在敵人嚴密封鎖下,出沒葦塘,成為一名貢獻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員。
(2)愛憎分明。對同胞姐妹充滿摯愛,對敵人滿懷仇恨。
3、老頭子真是老英雄,上述都是正面刻畫其英雄行為,請問文中有沒有從側面刻畫其英雄行為的?
明確:(1)半夜以后,小船又飄回來,船艙里裝滿了柴米油鹽,有時還帶來一兩個從遠方趕來的干部。
(2)“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
這些側面寫出老英雄工作業績出色,將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的工作完成的很好。
(3)二菱對老英雄的懷疑、不信任。然而第二天中午老英雄的表現卻是智勇雙全。
4、老頭子如此英雄,已經具有傳奇色彩了,請問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
明確: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用二菱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
5、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朗讀、交流并體會其作用。
明確:
⑴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⑵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⑶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⑷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⑸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⑹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⑺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初三語文公開課教案篇五
《大自然的語言》
學習目標:
1.了解物候的相關知識;2.品味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趣。
學習重點:1.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2.學習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學習難點:說明的條理性。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把握文本內容(師生問好)剛才同學們和老師是怎樣問好的?我們是用“語言”來表達的。
別以為只有人才會用語言說話,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語言”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以問題形式檢查大家的預習情況。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草木枯榮、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就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這四個因素能否調換順序?為什么?緯度、經度、高下差異和古今差異。不能。課文是按照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從空間到時間的順序來安排的,并用序詞標明,使文章條理清楚。--“緯度影響”同學們一定深有感觸,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歡去海南旅游,因為那里風光正明媚。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二、分析結構,把握文本條理性過渡:同學們都概括得非常好,那你能說說你是怎樣快速捕捉到這么多的重要信息的呢?
第4段中結尾有這么一句話--“物候對于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里。”“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 ”“……是……第二個因素 ”“……第三個因素是……”“此外……”“物候學的研究首先是……,此外還有多方面的意義”。找總括句:根據經驗,這些總括句一般在語段的開始或結尾,有時在中間。找設問句:設問句,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紹的內容,也是要重視的信息。銜接各段的連接詞語。(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劃出來,就能比較清晰掌握文章的內容了。
小結方法:學習說明文,只要抓住文章中的關鍵性詞句,理解起來就會方便、快捷和準確。希望大家平時讀書看報,經常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培養抓關鍵詞句的能力。
教師小結:本文圍繞“物候學 ”這門科學,先解釋什么是物候學,再回答為什么要研究物候學,這符合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規律,也使文章顯得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體現了說明的條理性。
三、品味語言,體悟文本生動性1.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全文就是圍繞“物候”、“物候學”展開的,而且課文提示語也告訴我們“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物候學的”,而標題卻不用“物候”,為什么偏偏要用“大自然的語言”這個說法呢?(教師溫馨提醒:注意文章開頭的提示語)請同學們瀏覽課文,試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說明。(學生瀏覽、思索、作記號)
明確:課文第2自然段末尾和第3自然段開頭有句話足以說明:課文采用了形象化的說法,可以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這兩句話是:
a.“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b.“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齊讀這兩句話)
2.課文說:“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那么竺可楨又是用怎樣的語言來介紹這些大自然語言的呢?--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文章的語言你覺得有什么特點?(1、2節的語言又有什么特點)(板書:準確、生動)說明事物不僅要注意準確、科學,而且還力求做到生動形象,而此文是一篇科普作品--要求文字淺顯易懂,切合讀者對象的實際文化水準,又要貼近讀者心態。讀起來令人愛不釋手,欲罷不能。所以本文用語形象生動。
四、延伸課外,激發學生情趣教師:“大自然的語言呵,真是妙不可言:懶漢永遠看不懂,粗心人怎么能發現。”同學們,你們甘心作懶漢,愿當粗心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