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美術鑒賞論文500字篇一
形與神的關系在美術史上一直是一個連續討論的問題。關于傳神論早在漢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劉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畫勿“謹毛而失貌”,而當時著名的畫家王延壽則表示作畫要“隨色象類,曲得其情”。這些說法和觀點影響到了后來的藝術工作者,并且為之后的“以形寫神”的論點打下了的理論和實踐基礎。而到了東晉時期,繪畫藝術由“自發”轉向“自覺”,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顧愷之的東晉畫家顧愷之提出的“以形寫神”“,以神造形”“,傳神寫照”等論點,這些論點無不顯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論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為中國美學的一項基本要求來確定。經歷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窯等的發展,在中國文化整體大興盛的前提下,藝術下的形神合一體系也到了又一個大總結的時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張彥遠所說的“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這樣理論的完整化更是讓中國的美學“氣韻”表現形式更為人們所重“,氣韻”也成為一件優秀藝術品不可缺少的條件。再加上當時儒家內斂化和佛道“虛無”思想的影響“,氣韻”說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們的支持成為之后藝術品的必須要求,甚至于到了后來有“得意忘形”的說法。這些傳統的藝術要求對于陶瓷造型同樣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歷代陶瓷藝術中,一直到現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審美的基本原則。
陶瓷雕塑其本質是一種三位體系的雕塑藝術。所以體、形是“實”,神是“虛”。對于陶瓷創作者來說,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體與形,在現有的技術利用,使外部空間與雕塑實體有一個和諧的環境,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在觀察周圍環境的情況下,進行一種合理的嵌入式的藝術,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說。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環境、雕塑實體與內在精神的三位一體的統一。而這些在我國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來,如在臨潼的兵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體,一方面利用大規模陶俑數量和軍陣的整齊劃一的氣勢進行了與周圍環境進行了一個很好的契合,再這樣契合的情況下,甚至于是它們創造了一個外部環境,用這個適宜的外部環境下雕塑實體的精致程度也是無與倫比的,二者以軍陣為橋梁連接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其單個的軍人精神與整體的軍陣是精神融為一體,這樣的一體化程度結果就是內在精神的直接顯現,在顯現的過程中又堅持了單個的軍人精神。這樣作品的神韻就越發強烈。思想性越深刻,主題越明朗,感染力也越大。
讓雕塑形神合一,不僅是許多陶藝家們的追求與夢想也是很多陶瓷雕塑愛好者們的一致要求,只有形神合一,才能給他們一個好的藝術欣賞體驗,在這樣的情況下,形神合一,必須找出一個可操作的辦法。達到“形具而神生”的地步。但這些情況必須也要建立在造型美觀的基礎上,唯有如此才能有一個好的精神載體,只有這樣的精神載體才能體現形神合一,才能滿足其需要。
首先,要有準確且精致的造型,準確且精致的造型是進行形體創作的基本要求。造型的凈值與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陶瓷雕塑的好壞程度,一旦造型失范,比例失調的那么造成的結果就是陶瓷雕塑神韻表達缺乏一個好的載體,即使有再好的精神內涵,也會被外部的問題所掩蓋。因此,為了使精神能夠得到最好的發揮,必須重視造型能力,進行一定時間一定量的培訓。使創作者的造型能力得到進一步一定提高。
其次,對于一個表達對象來說深入的觀察是必不可少的,除非有時為了得意忘形,否則一切的精神創作必須依附于原有表達對象的實際,但是對于這樣的一種實際有時候也不能很好地表達所以必須能使用形象思維、邏輯思維、整體思維的方法對藝術形象進行適度的改良和合理的夸張。抓住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的本質以及其在現實中的本質,使他們有機地進行結合,并在結合的過程中進行一種社會性的升華,最好有一種高大的人文關懷。
再次,陶瓷雕塑畢竟是由人創造的所以人的因素自然是不容忽視的,一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有他的人際關系圈子,有他的社會經歷,他自己的知識范圍,這樣就會使作者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真實感受。而這也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作品,畢竟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的實際又是藝術家進行創作的前提和靈感的來源。一件藝術品,尤其是陶瓷雕塑,其創作出來以后一定會受作者心境的影響,體現作者自身的心靈變化和人格轉動。藝術作品的形神合一是作者在一個好的狀態下的集合體。所以就要求作者多體驗生活,在生活中豐富自己,多進行修身養性的活動,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質,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得到大的提升,使自己的作品與自己心靈的契合。
在進行陶瓷雕塑藝術創作時,最好有一個大的人文關懷。正如黑格爾所說“:心靈和它的產品比自然和它的現象高多少,藝術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要創造美必須體驗美,在體驗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獨特的精神美,同時也發現藝術原型的精神美,在二者之間尋找一種優秀的中點,在這個中點中以始形至神,意在塑外為美學原則。創造自己的藝術意境,唯有自己的藝術意境,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同時也容易使欣賞者產生一種藝術下的心理共鳴,這樣大的心理震撼,既是創作者的享受也是欣賞者的享受,還是藝術品自身價值特別是社會價值的體現。而每個雕塑者只有沉下心去,以藝術的眼觀察生活,才可以有這樣精致的藝術形象。
[1] 王家斌,王鶴 。中國雕塑史[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xx.
[2] 葛路 。 中國畫論史[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3] 張景輝 。 陶瓷雕塑[m]。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4]曹春生 。 陶瓷雕塑造型與材料應用[m]。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5] 朱光潛 。 西方美學史[m]。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6] 楊辛,甘霖 。 美學原理[m]。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7]程玲發。淺談肌理對陶瓷雕塑的作用[j]。中國陶瓷,20xx(10)。
[8]陳在梅 。 淺談陶瓷雕塑形與神的和諧統一[j]。 中國陶瓷,20xx(11)。
美術鑒賞論文500字篇二
題目:生活中的美
院系: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
班級:129711
學號:
姓名:王艷梅
電話:
指導老師:薛文勇
書法班次:13春16班
學年學期:20xx年-20xx年第二學期
生活中的美
——美術鑒賞課有感摘要:美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美術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因此學習美術鑒賞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我很高興這個學期學習了美術鑒賞這門令人陶醉的課程,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美的世界里留連忘返,學習了許多關于美術的基礎知識和發展歷史,了解了許多享譽世界的偉大畫家,欣賞了許多耳熟能詳的經典美術作品,仿佛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讓自己的心靈找到了一個暢快休憩的迷人小島。
【關鍵字】生活美術鑒賞
美術,作為一種美的表達形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美的意義所在。在這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傳統繪畫,體味到了中國傳統繪畫的魅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傳統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中國不同的美術種類,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愛。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其美術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
生活就像火焰,跳動在紅色的起點;生活就像水流,流淌在清新
的田野;生活就薄霧,飄散在命運的藍天;生活就像樹葉,成長在希望的眼前;生活就像大海,不屈在堅實的地平線。生活是美好的,它需要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美,它體現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特色。細細體會,你會覺得生活很美。
倘若說欣賞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雙善于發現真諦的眼睛,那么欣賞人間真情,則需要有細膩的情感。在高速發達的現代社會,大多因生計而疲于奔波,身邊的零散瑣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漸漸地把日子過得淡然無味,一頭霧水,不知道生活到底為了什么?“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的天空下蔭蔽?”,作家冰心的細膩由此可見一斑,這應該是她最真摯情感的表白。細膩的情感燃燒時,身邊的細微的美肯定會熠熠生彩、璀璨奪目的。此時的生活還會索然無味么。
一次素不相識偶遇的幫助,這也是生活中的美。一次幫助,一聲親切的問候,身邊碎事情看起來似乎而繁雜,不經意中大多放棄了,長時間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無從談起美的存在。美是一種毫無標的的愉悅。如果你會欣賞,你會覺得生活之美。
生活是美麗的,不是苦惱太多,而是我們胸襟不夠開闊;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們不懂生活??
正所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的確,生活是五彩斑斕的,生活需要發現,需要我們懷著快樂的心情,樂觀的心態去感悟,有了發現與感悟,生活的萬花筒才會色彩繽紛,人生的旅途才會熠熠生輝!
當你懷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情去感受生活時,你不難發現:曲折中有佳境,艱難中有趣味。當你用心去接觸生活時,你不難發現:沉默的會變得親切,平淡的會變得精彩,丑陋的也會變得美麗!
歲月無聲在我們身邊穿梭,你會發現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腦海中定格。秋日的斜暉投下了俏麗的影子,樹葉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盡情演繹自己的美麗,落葉歸根!夏夜的繁星調皮地跟我們眨眼睛,有了星星陪伴,任何煩惱孤寂便銷聲匿跡。春日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萬紫千紅的百花,冬日里銀妝素裹的世界。
時間不斷流逝,不會因某個瞬間停駐,就像兩條平行線把距離拉得再近也沒有交點。我們要做的是把紛至沓來的憂慮、煩躁、苦悶、悲傷??變化成絢麗奪目的五顏六色,給心情涂上顏色,為生活著上顏色。給心情涂上顏色,我們能夠在明麗的日子想到日后還將出現狂風暴雨;給心情涂上顏色,我們能夠在失落的時候想到前方還有繁花似錦;給心情涂上顏色,我們能夠在心灰氣餒的時候想到生活中還有自信堅強;給心情涂上顏色,我們能夠在失敗挫折的時候想到成功的路上還有勝利的曙光。
課程中我們欣賞了不計其數的美術作品,除了中國的傳統繪畫,也包括許多西方的美術名著名作,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等氣勢恢弘的作品,還有《拾穗者》、《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播種》等現實主義的繪畫作品。同時,我們還了
解到中外美術能夠完美的結合。美術就是擁有這樣神秘的力量。經過課程中與美術的相處,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開始更加熱愛美術。
通過美術鑒賞課的學習,我也深深體會到美術也是從生活中而來的。一切皆源自于生活。生活也是美術的重要出處。品味美術就如同品味生活,讓人感受其中的種種喜怒哀樂。對待美術的態度其實也是對待生活的態度。樂觀,悲觀,皆如美術一樣。美術是生活的調劑品,它能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彩。我們能夠通過欣賞一幅畫,一處建筑,來親近藝術,從而喜歡藝術,熱愛藝術。在美術欣賞的過程中美術所展現的內在美會極大地感染我們,我們的性情和愛好會在藝術欣賞中得到凈化。隨著藝術視野的開闊,我們的精神面貌會得到升華,高尚的人格素質和審美情趣也會在愉悅中形成。可以說,美術鑒賞是人的心靈體操,是靈魂的凈化劑,它能穿透人感情麻木的愷甲,使人們在內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美術鑒賞課對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和補足作用。對人的性情有極大的陶冶作用,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一個拒絕暴力的人。
美是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美,如同生命里的行進步伐一般。伴隨著生活中的美,尋找那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美術能陶冶人的性情,當你真正沉浸在美術中的時候,你會忘掉世俗中一切繁雜的事,盡情的暢游在美的世界中!所以我一直很喜歡美術,美術帶給人的那種閑適心情難以言表,也是最能給人以靈魂的洗滌的重要部分。當你托著一個疲憊不堪的身子骨回家時,輕輕打開車
美術鑒賞論文500字篇三
摘要: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分析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與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的概念,同時結合相關教學案例進行研究,以此來對兩種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模式的優勢、局限性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多媒體應用等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多媒體;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模式;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xx)05-0102-02
新課改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模式種類非常多元化,特別是在多媒體條件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模式更是為學生的鑒賞能力提升提供了自主學習、寫作探求等。然而在實際的多媒體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上,教師通常會采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教學策略來進行綜合應用,以此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通常會在諸如情景教學策略、現行組織策略、演示策略、練習策略、小組討論策略等手段中進行任意組合、排列,由此而衍生出來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模式便出現無限種可能。
下面以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與“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作為案例,結合多媒體環境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課堂進行研究。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重點在于促進高中生在鑒賞能力與鑒賞方法運用水平上不斷提升。每一名高中美術鑒賞教師都必須要意識到美術鑒賞活動并不是單純的一門課程,更多情況下它將會對學生日后的鑒賞行為、藝術品位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學生必須要學會獨立的鑒賞方式與鑒賞手段,真正地成為一名具有生活品位、藝術品位的高素質人才。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人們更是將信息技術更廣泛、深入地融入教育領域,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得美術鑒賞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手段等發生重大變化。
由于學校的教學環境、教學資源等條件的限制,傳統環境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更多時候是平面而又枯燥的。多媒體教學的融入,則通過教學過程的互動、教學信息容量的擴充、教學信息網絡化的傳輸,賦予這門課程全新的生命。多媒體教學不僅彌補了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認知,而且能夠巧妙地幫助學生將原有認知與新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從削弱獲取新知識的消耗這一認知資源的角度來減輕學生負擔,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首先是教學內容方面的優勢。多媒體教學具有感染力強、形象直觀等特點,同時,它的展示不受空間的限制,且信息資源豐富多元,能夠更好地實現人機互補,在調動學生感官刺激的同時,實現多元器官的有機融合,進一步將藝術作品的美感通過較多的層次展現在他們面前,從而最大限度調動高中美術課堂的氛圍,不斷提升教學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其次,在教學模式方面,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改變教師單純的灌輸教學手段,而且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教師通過引導與啟發,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此將課堂的主體地位歸還給他們。由于人類對事物的認知通常是從直觀體驗開始的,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則是順應了這種認知規律,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同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多媒體教學完成了師生角色之間的轉換。傳統的美術教學更加強調教師的主體引導作用,甚至一些教師還在扮演領導與家長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是一言堂的權威象征。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重要性,僅僅將他們視為被動而又消極的接受者。可以說多媒體教學走進高中美術鑒賞課堂后,學生不再僅僅只能通過教師講授來獲取知識,教師更多時候更像是一場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設計者、參與者,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多元化的教學資源來主動探索知識,不斷提高美術鑒賞能力。
多媒體與高中美術鑒賞課堂的有機融合,不僅為新課改下的高中教學帶來多樣的教學模式,而且將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作為一個媒介,更好地搭建在學生與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之間,為學生汲取更多的知識提供了保障。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的含義在傳統的美術鑒賞課上,教師主要通過板書展示、口傳身授等方式來幫助學生完成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以此來實現既定的教學任務。然而在多媒體教學輔助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上,通過傳遞接受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微軟公司的ppt軟件來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以此來更好地實現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傳遞性與有效性。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基于多媒體教學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堂通過靈活運用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能夠對學生實現多層次、多角度的感官沖擊,利用有限的資源來調動學生的鑒賞積極性,以此來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其特征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1)運用多媒體環境下的高中美術鑒賞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運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在欣賞《蒙娜麗莎》這幅名作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通過事先準備好的ppt演示來讓作品動起來,同時結合歷史課上所描述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事件,幫助學生搭建起新舊知識的橋梁,讓學生領悟到新舊知識之間的各種關系,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2)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來對整個知識進行一種自主構建,通過由淺入深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完成對名作的欣賞與認知。
3)站在學生角度來看待這種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對新知識進行轉化,學生不僅能夠對原有的認知結構進行拓展,而且能夠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悟與分析提升對作品的認知,真正地做到舉一反三。
教師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美術鑒賞課堂上,還可以充分利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展開教學工作,以此來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發揮到極致,通過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來拓展創新思維。可以說,與傳遞教學模式相比,探究性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對學生合作、自主、探索等意識的放大。
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特征探究式教學模式必須要圍繞課程中的某個知識點展開,這個知識點不僅需要結合課本情況制定,而且要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及認知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電腦互聯網來展開分析,通過一種“偵探式”的探究來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以此鼓勵學生通過深刻思考來開展鑒賞。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樣的課堂傳授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要將多媒體教學參考資料做得過于花哨,否則會對學生的注意力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從而導致整個藝術鑒賞探究性教學模式無法得到良好的授課效果。
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在實際的美術鑒賞課堂中,筆者更建議通過借助計算機網絡資源的支撐,以小組作為討論單位進行鑒賞方式的學習。如在欣賞凡·高系列作品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通過選擇一些內容相關的音樂進行播放,同時配合一些藝術館、博物館的視頻錄像,讓學生首先對油畫藝術有所了解,隨后可以拿出諸如《羅納河上的星空》《凡·高在阿爾的臥室》《耳朵綁著繃帶的自畫像》等幾幅凡·高大師的名畫展開內涵討論,甚至可以通過有趣的角色扮演,對畫中的人物、場景、環境等進行還原,以此強化美術鑒賞課程的趣味性。相信通過這些手段,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一定會得到激發探究動機的技法,同時對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產生濃厚的興趣。
再如面對著名抽象畫派大師蒙德里安作品欣賞的時候,高中美術鑒賞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諸如composition a(《構成a》)《紅黃藍的構成》《百老匯的爵士樂》等大師著名的抽象作品,并讓學生猜一猜:大師想要表達的是什么物品、什么環境?為什么這些場景會有這樣的藝術變形展示?如果你是蒙德里安大師,會如何展現這些場景?同時可以邀請幾名學生走上講臺,站在畫板附近進行同名作品的創作。在對蒙德里安大師的作品進行觀摩、分析后,教師還可以借助事先準備好的幾幅油畫作品的圖片來讓學生猜一猜:哪些是蒙德里安的作品?它們具有什么樣的共同特征?等等。
實踐證明,在多媒體環境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如果能夠進行相應的教學模式改革,那么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地激發學生對于藝術鑒賞的識別度以及參與度,在高效交流的課堂中實現學生高效學習的達成。但在這種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多媒體的特征進行有效認知與識別,不斷拓展其聲像同步、畫面動態選擇以及直觀性等教學優勢,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并與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融會貫通,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效率,提高學生鑒賞品位。
[1]周艷慧。多媒體環境下高中美術鑒賞兩種教學模式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xx.
[2]曾燕。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xx(10):144.
[3]萬云鵬。巧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高中美術課堂: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融合之路[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xx(3):46.
[4]許海燕。關注績效增進融合技術助力課堂變革:杭州市西湖區“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建設工程”實踐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16):9-10.
[5]李順。魯西南地區高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現狀與策略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xx(8):119-120.
[6]董文,閆正洲,譙石,等。四川省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現狀分析及培訓對策[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xx(3):84-86.
美術鑒賞論文500字篇四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已成為一種事實。而如今,我認為世界已經加速步入“后經濟全球化時代”,即全方位的全球化的時代,包括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在文化教育領域,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將成為新時代文化教育發展的一個基本態勢。國內文化教育方面,出國留學、雙語教學、外籍教師、校際合作等等多種教育全球化的方式陸續出現。大局勢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首先從文化全球化的角度考慮教育問題,并不斷地做更多的實踐和探索。高中學審美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已經具備一定的判斷力以及接受和吸收大量知識信息的能力,選擇在高中美術教育階段引入國際化的文化元素是比較迫切和現實的選擇。
我們研究上海高中使用的兩種教科書會發現,教材中美術鑒賞部分以中華民族藝術及國外古代經典藝術為主,比較缺乏現代藝術的鑒賞內容。就此,筆者在20xx年10月份對執教的上海市金山區亭林中學高一、高二的班級做了調查問卷,統計調查結果如下:學生對現代藝術家的認知度在34%,對現代藝術概念的理解度在18%,對現代藝術名作的認知度在30%,對現代藝術展覽的參與度在21%。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大部分高中學生對現代藝術很陌生,學生對四項現代藝術的基本要素的了解或參與程度最高不超過35%。另一方面,我們看學生對現代藝術的興趣的統計數據:在我們問卷對現代藝術作品向學生舉例說明后,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71%的高一、高二學生對接觸現代藝術感興趣;10%的學生認為一般;19%的學生沒興趣。大部分學生之所以感興趣主要是因為認為現代藝術激發想象、獨特新奇和時尚美觀。可見,學生對現代藝術形式和內容是充滿了興趣的,但是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而現行的教材對現代藝術的內容設置比較缺乏,學生對社會中接觸機會很多的現代藝術的“鑒賞”興趣和能力未得到滿足。所以,筆者認為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做導入現代藝術的探討和實踐。
1、現代藝術解讀
現代藝術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臘、西亞)的西方藝術。可以將現代藝術理解為在科學和理性的原理之上,用各種不同類型的視覺風格組合而成的一座大廈。本文想研究說明的主要是最新的現代藝術后期的主要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類:大地藝術(earthart)、裝置藝術(installation)、概念藝術(conceptualart)、過程藝術(processart)。現代藝術表達的價值觀主要是幾個方面,一是不求純粹;二是善待傳統;三是非個人化,四是多種標準。
2、與高中美術教育的匹配與結合
并不是所有的現代藝術內容都適合高中生群體,現代的高中生活潑好奇愿意接觸和嘗試不同的文化和藝術形式,同時他們又具備了很強的自我意識,對強迫性接受的知識有很強的抗性,而且他們的自我判斷力和思考力也沒有成熟。從原則上看,我認為還是從學生的興趣和藝術價值的本源出發相結合考慮,能開拓視野激發想象力、提高審美感、故事感、共情能力等感知力的藝術形式,介紹一些最新的、時尚的、具備新奇獨特性能夠激發學生想象的內容,并且規避一些內容,兩者結合作為高中美術鑒賞教育的補充。
從實踐上,先從現代藝術簡史的介紹開始,選取4種形式的現代藝術——大地藝術、裝置藝術、概念藝術、過程藝術的代表作品,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教學,介紹代表藝術家,對作品表達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做評價,然后在做交互式的批判評價,并且可以結合初級的藝術實踐,最終達到藝術評價和批判相結合。
1、文化藝術興趣的培養
現代藝術從表現內容上是取材于我們現實生活;從造型語言上可以是一張老照片、舊衣服等,具備了多樣性。實踐證明,新異的現代藝術能夠形成對學生的強吸引力,進而能培養學生對文化藝術的興趣、知識及鑒賞能力。
2、開闊視野,提高創新意識
現代藝術重視科技和思維兩大內涵,因而與現代藝術媒體有極強的結合。通過現代藝術實踐,學生可以更深刻的體會到多元的文化、科技、材料知識、信息、新觀念等,可以明顯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批判性思維方式
高中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審美觀正在形成,通過現代藝術的批判性鑒賞,可以培養學生看待社會事物的思維方式,不輕信、不盲從、不唯書、遇到事物去思考分析、鑒別批判的思維方式對他們有益。
美術鑒賞論文500字篇五
:本文講述了中職學校公共藝術美術課程內容。通過課程教學,提升中職學生的審美、鑒賞等綜合能力,它承載著完善教育、培養學生人格的責任,為中職學生的發展而努力。
中職公共藝術美術課程鑒賞與審美能力教學實踐
近幾年來,國家對中職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重視,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出臺了《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簡稱《教學大綱》),大力推廣職業教育發展,培養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同時,藝術教育課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地位也越來越突出。大綱中將美術和音樂兩個學科規定為中職教育必修課程。以藝術教育為載體讓學生直接獲得美的信息,著重培養道德品質、加深對其的集體精神的塑造,學生的職業潛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從中得以挖掘。辦好中職公共藝術美術課程有著重要作用,不僅能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還能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技術型人才。
藝術專業的課程針對的是專業藝術人才,所設置的課程專業性強,“系統化”教學,課程量多又復雜。但是公共藝術美術課程的側重點與傳統美術課程不同,它的開設面向整個學校的非藝術專業的學生。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它的課程內容簡單、專業化程度較弱,主要讓參加此課程的同學了解美術的基本常識,學習藝術作品的鑒賞方法,提升個人的美學素養與審美能力。
中職學校的公共藝術美術課程是由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組成。基礎模塊主要內容覆蓋美術與人生、美術表現、中外國美術賞析等,深入了解美術歷史,提升美術品味。拓展模塊則重于實踐能力,內容多為設計基礎、設計表現,設計方法等。內外兼修,從內在修養到實際操作,逐漸提升美術能力。以追求生命之美和生活之樂作為出發點,基于美術藝術的大眾審美分析,來確定公共藝術美術課程。將課程目標由六要素組成,即智慧(intelligence)、交往(in-teraction)、想象(imagination)、興趣(interest)、直覺(intuition)、理解(interpretation)。確立“博大”、“高雅”為課程內容設定的原則。區別于傳統美術課程,公共藝術美術課程會變得更加具有“豐富性”、“完整性”、“層次性”、“審美性”[3]。
(一)鑒賞能力
九年義務教育給每一個青少年兒童開設美術課,讓學生對美術有了淺顯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公共藝術美術課程進行了內容延伸,知識層次更加豐富。主要從“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和“藝術品的鑒賞能力”兩方面進行培養。首先可以試圖從自然、社會、人文、歷史和藝術等多角度進行欣賞比較,正確的引導學生,尊重中西方文化差異、了解文化內涵。在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的珍寶無數,例如米開朗基羅的《創造亞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堪稱人類瑰寶,塑造人物生動、造型逼真細膩、構圖精妙。其次也可以帶學生去博物館實地參觀,多觀看關于賞析珍品的視頻。再多的教授課程,都是紙上談兵,不如讓學生直接接觸獲取經驗,通過切身感受,提高學生對作品的評價、鑒賞能力。例如:《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杰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鑒賞: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空氣透視”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通過作品的鑒賞,可以更深層次地感悟作者的思想內涵,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精神。
(二)審美能力
公共藝術美術課程和九年義務教育銜接自然。不可太過突兀,也應該給學生慢慢適應的過程,這樣做也符合中職學校《教學大綱》要求。與初中階段的美術課雖然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知識應是相通的[1]。中職學校公共藝術美術課程中需要適當精簡知識內容,不要太過細致,簡明扼要,并增加《中國美術史》、《美學概論》、《中外美術史》、《美術鑒賞》等相關書籍。讓學生從書中的內容中了解美術的發展史、不同美術類型的基本分類、藝術表現形式的美學原理、美術的基本表現技法,掌握審美方法、評價方式的同時,又能在書籍中了解每一幅作品中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內涵,社會當時的處境、作品背后的故事。綜合社會、自然、藝術三要素,更加全面理解藝術美的特征,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5]。
(三)創造美的能力
在知識感知、鞏固、積累的基礎上發揮美的創造力。在圖書館中增加有關提升創造美能力的書籍,優化教材,增加知識獲取途徑。例如:《繪畫創作》、《簡筆畫基礎》、《二維、三維動畫制作》、《書法基礎》等等[3]。以課堂以外的形式,自主學習,在這些書中,找到二維平面作畫的技巧,了解三維動畫產生的過程,完成簡單的藝術表現,找尋學習的自信。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才輩出,藝術人才需求量在增加,公共藝術美術課程的社會地位也越來越突出。發展多條道路以提升學生能力是公共藝術美術課程的主旨。其一,學校組織學生參觀名人書畫展。實踐出真理,讓學生們在一幅幅實際的真畫作品面前,親身領略藝術的魅力。用眼睛去體會藝術家利用色彩的碰撞。在專業的氣氛中,進行專業知識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1]。其二,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個中職學校的學習氛圍也會影響學生的能力提升。校園是學生時代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圣地、是成長的搖籃、是品質道德養成的場所。營造文化校園是大勢所趨。在優美的學校環境里滲透藝術的元素,如名人雕塑、名家作品等,會帶給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發展,有利于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也有利于心理素質的提高。其三,組織學生互動,增加藝術活動。在校內創設活動內容,圍繞藝術美術的主題,可舉辦學生自己的畫進行展覽評比,收集“民間名畫”,讓學生們自己對其評價和評比打分,選出“校內之星”[2]。這樣既可以在活動中提升審美能力,還可以提高對作品的評價能力,將課堂所學內容運用到實際。也可以找尋文化企業,協商合作。學生還可以對名畫加以臨摹或是再創作。模仿大家的色彩,造型和構圖,學習到更多。中職公共藝術美術課程教育理念,要求與中職教育融合,不要求每一名學生必須能夠畫出名畫、得到大眾的賞識,培養中職學生的審美理念,陶冶情操,成為高素質教育下的技術型人才,才是中職公共藝術美術課程的重點。綜上所述,中職學校公共藝術美術課程面向非藝術專業學生,著重提高學生的鑒賞與審美等綜合能力,它承載著完善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責任。對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劉靜。中職公共藝術美術拓展模塊的有效性教學探究[j]。職業,20xx,29(35):116-117.
[2]顧亭。淺析中職公共藝術美術課程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提高[j]。課程教育研究,20xx,38(23):211-211.
[3]張振國。中職學校公共藝術課程美術教學功能與學生能力培養[j]。廣東教育(職教版),20xx,45(10):114-115.
[4]李斯斯。中職美術教育現狀及對策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xx,11(28):206-207.
美術鑒賞論文500字篇六
現階段,校本化實施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策略。在農村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怎樣實現校本化,是以下要探討的主題,希望在分析和研究之后能給同行老師帶來一定的幫助和參考。
農村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校本化
美術鑒賞課是培養和鍛煉學生具有設計和創造能力的關鍵所在,這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加強對物品的了解和判斷,熟悉物品的特征,有助于今后對美術的學習,與此同時,美術鑒賞課也應當進行校本化,與學校的具體教學情況相結合。農村高中學生在進行學習時,首先必須學習物品鑒賞,對物品的結構進行分析和理解,充分理解美術學習的內外意義。
對于農村高中生來說,教師在美術鑒賞課教學中進行校本化,可以引導學生對物品進行鑒賞,然后再去進行大量的練習。如果不這樣做,他們就無法對物品進行審美和評價,會遇到更多的學習困難,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隨著時間的延長,可能對學習美術產生厭煩情緒。很多學生在一開始的學習過程中,只會單純地看到事物的表面特征,并不能真正去解剖事物的內外結構,所以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鑒賞教學時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對美術鑒賞課進行校本化,會使美術鑒賞課變得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在美術鑒賞課上,大多數高中生只會看到物品的表面現象,只會停留在物品的外觀特征上,并不能對物品進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但是,如果高中美術教師進行結構素描的授課方式,就會減少此類問題的發生。我們都知道,結構素描的側重點就是對事物的外觀特征及內外結構等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描繪出來。如果采取這樣的授課方式,學生就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結構素描的任務。
1、根據農村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是他們學好美術鑒賞課的前提條件,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關鍵。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會影響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揮,所以教師可以適當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通過外觀的觀察進行空間想象,加深對事物的理解,這樣學生會對美術鑒賞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愿意去主動學習美術。
2、根據農村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鍛煉學生細致入微地鑒賞美術作品
根據農村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要鍛煉學生細致入微地鑒賞美術作品。例如,《父親》這幅作品,作者羅中立通過對一位農民父親外貌形象細致入微的描繪,為我們展現了人物飽含滄桑又帶有盼望之心的一雙傳神眼睛,那雙粗糙深棕色的手,破舊的瓷碗都被充分地表達出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感覺,不能遺忘于心間。高中美術老師,要鍛煉學生細致入微地鑒賞美術作品,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3、根據農村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作品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農村高中美術教師在授課時,根據農村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應該引導學生對世間萬物進行分析理解,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的有效方法加強學生鑒賞的練習,提升鑒賞能力。例如,《血衣》這幅作品,作者通過高超的技巧,同時融入了自己的靈感,猛烈批判了剝削階級令人厭惡的嘴臉和他們的殘酷無情,讓人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更加懂得感恩。在學習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只有抓住生活中事物的特點和外觀及其實質構造,才能提高高中生對于美術的鑒賞水平。
4、根據農村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增強鑒賞的技巧和方法
根據農村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鑒賞課教學是審美的過程,老師的講解對于學生學習鑒賞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作品鑒賞過程中的技巧和方法,包括:首先,繼承傳統,深入研究,汲取精華。其次,鑒賞要突出表現自己的特色,推陳出新,體現時代性。時代在不斷發展,鑒賞的角度也隨之不斷變化。最后,鑒賞作品要體現民族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融合。
根據農村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美術鑒賞要求學生在鑒賞過程中做到思維連貫性,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所以,鑒賞能力在現代美術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是訓練學生對事物認識了解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在高考美術考試中充分體現了鑒賞的重要性。美術鑒賞對培養和鍛煉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越來越重要,我國高中美術教學模式中要對這一方面進行調整與變革。隨著現代美術的發展,美術鑒賞是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基石。只有教師深刻認識鑒賞教學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對學生鑒賞的方法加以引導,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讓學生勤加練習,這樣就能達到學習的目標和效果。
綜上所述,農村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怎樣校本化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在美術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結合教學實踐經驗的前提下,不斷進行創新教學和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國的美術學才會越來越發揚光大。
孫成。初中美術教材校本化實踐與研究[j]。新課程導學,20xx(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