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創新創業課論文題目篇一
當今社會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當代大學生更應該自主創新創業。大學生創業成功,不僅自身不用再向社會索取崗位,相反會成為工作崗位的提供者,假如大學畢業生成功創業匯流成河,無疑可以大大緩解整個社會的就業難問題。當然,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大學生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創業的能力和素質并非短期培訓所能達成。有些素質甚至靠培訓也很難達到,比如謀略、膽量,以及識人用人等,這些都需要長時間不斷訓練和積累。創業的心理準備也是一個關鍵,許多大學生并不害怕自主創業,而是擔心創業后很可能面臨的失敗打擊。大學生必需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不僅需要明確自己是否適合創業,是否具備創業者應具備的基本素養,還需要準確的定位、清晰的目標和合理的通道,確保創業在既定軌道上有序發展。
大學生創新創業不僅可以給自身帶來財富,而且能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使社會得到更好的發展。那么作為大學生,我們該如何創新創業呢?怎樣才能成功創業呢?創業需要我們具備怎樣的能力和素質呢?這些都是我們能否成功創業的關鍵。
改革開放初期,提倡摸著石頭過河,鼓勵人們大膽試、大膽闖。這曾經有功,甚至功不可沒。但時過境遷,在倡導科學發展觀的今天,不應該再摸著石頭過河。社會的開放度已經充分高、市場規則也基本建立、信息傳播也非常便捷,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滿足。現在不是市場到處空白的年代,不是商品極度匱乏的年代,不再是石頭縫里都能撿到金元寶的時代。創業只要有激情就能成功的年代已經過去。
大學生創業往往白手起家的居多,經不起反復的失敗和折騰。摸著石頭過河,顯然不能成為我們的選擇。所以創業應該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實際情況能做到的事情,資金少,就要做資金少的工作,創業應該是一個摸索自己所在行業套路的過程,不在于資金的多少,而在于怎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去選擇創業。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所謂的“天分”,主要是靠在創業的“實踐”中培養出來的。不僅包括思想方法、知識和智慧、經驗和技能、品格和氣質、風度,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行、人格、心態和為人的心胸。
第一,必須具有影響他人的能力,就是能夠讓合伙人、周邊員工心甘情愿地跟隨自己去為理想而奮斗。只有感召力和創業者的影響力才可以激勵團隊和自己一起前進。
第二,創業者應具有激勵他人的能力。一個可以調動團隊潛能的領軍人物,才可以煥發團隊每個人的事業激情,才可以振奮人心,才可以使每個人為參與到偉大的事業而感到自豪。只有這樣的團隊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第三,創業者必須有非常清晰的使命感和遠景目標。一個沒有方向的創業者是沒有辦法成功的,所以使命和目標是成功的第一步。創業者必須回答,我從哪里來,現在在哪里,將要去哪里。也就是說,應有一個清晰的企業發展和成長的藍圖,同時要有能力制定實現目標的戰略和途徑。
第四,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有非凡的決策能力。因為,光把事情做好或把企業管理好是遠遠不夠的,考驗成敗的關鍵是能否做正確的事情,也就是必須做正確的決策。外面的誘惑很多,機會也太多,而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盲目決策的陷阱。
第五,必須有整合資源的.能力。企業的資源不僅是人、財、物,還包括知識、時間、智慧組合、公共關系等無形的要素。如果沒有把資源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就會失去競爭的優勢和先機。
第六,必須具備應付變革的能力。創業者是否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維局限,挑戰自己以往的成功模式和戰略手段,是考驗創業者心理素質和魄力的重要環節。不斷否定自己,突破自己,戰勝自己,向自己挑戰,向明天挑戰,才有機會成為未來的佼佼者。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還必須具備良好的信譽,有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有非常強的溝通能力;并具有熟悉本行的專業知識;對待周邊人群具備開放的心胸和一顆同情心、關懷心。
同時,創業者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化素養是一個看不著但能感覺得到的品質,是在知識社會中長久保持成功所必須具備的品質。不過,創業者不必過分擔心自己的文化素質,創業者應該知道文化素質是一個人的修養,通過平常多讀書,勤思考,滲透到自己的言行中,就會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文化素養的內容十分廣泛,幾乎無所不包。創業者每天要辛勤地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文化素養的修煉上。因此,創業者也不必試圖從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只要抓住文化修養的主要內容即可。一個人的文化素質一般集中體現在思想道德和專業知識上。
創業者或許對思想道德重視不夠。其實,做商業的人士,要特別重視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創業者放棄別的種種誘惑從事新事業的開創,也是以實現自己理想為目的的。在這里所說的思想道德修養是指創業者對待廣大客戶的態度以及對待社會的態度。中國當前已進入了買方經濟時代,作為賣方的商家必須以優質的產品、真誠的服務來贏得顧客的信賴。只有那些能為顧客帶來更多便利、創造更多價值的商家,才能在商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創業者在創辦商業機構的選擇上,在公司的運作經營上,不要將心思全部用在如何賺錢,而應思考自己所創的事業是否給眾多的人帶來更多的幸福。因為,創業者辛勤創業,并非只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
作為當代大學生,盡管我們有知識、有激情、有夢想、有沖勁,但是由于我們缺乏社會實踐,沒有經過市場的風雨考驗,缺乏管理團隊的經歷,所以我們創業比起職場過來人有著更多的風險和盲目。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努力學習以前成功創業者的經驗,努力提高自身的創業能力與素質,更要注重創新。只有不斷完善自己,我們才能在創新創業的路上走得更遠,給社會帶來更多的財富。
創新創業課論文題目篇二
微經濟作為國家規模經濟的補充,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業模式的改善,增強了經濟社會的兼容性與適應性。近年來,國家連續出臺了多項鼓勵和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的政策,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國之策。但當前高校在創業教育目標、層次、內容、方式等方面模糊趨同,沒有結合地域、學校和學生實際,未能區分小微創業和傳統創業的差異并因材因地施教。從微經濟視角積極構建良好的社會創業環境,完善學校微創業教育,搭建微創業實踐平臺,從而有效培養大學生微創業能力是開展好雙創教育的強力抓手。
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新創業;微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
20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為緩解就業壓力,大力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國家開始提倡創業教育。十多年來,創業教育在國內愈來愈多的高校廣泛深入開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明確提出:"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的新機制".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指出,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自然稟賦"就會充分發揮,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發動機"就會更新換代升級。當前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中國經濟正處于深層次矛盾凸顯和"三期疊加"的階段。要使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關鍵在于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充滿活力有兩個重要指標:一是每千人擁有企業數量;二是大學畢業生創業率。中國目前每千人企業數約13個,發達國家水平為約40~50個[1].大眾的創業激情被點燃了,但創業能力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導致實際創業率和創業成功率不高。由此看來,要貫徹落實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從微經濟視角提升大眾創業者的創業能力---微創業能力,是研究者和教育者需要重點關注和積極破解的重要課題。
關于創業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紀末期,本世紀初起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早期部分學者主要通過理論研究定性分析了創業能力的概念內涵和重要意義,但隨著創業能力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方法逐漸豐富,內容更為廣泛深入,研究對象也細化擴展至高職學生、大學生、農民和進城務工農民工等[2].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辦事處在日本東京召開了"提高兒童、青年創業能力與革新教育"研討會,會議報告將創業能力界定為從事產生收入的活動并獲得成功所需具備的能力,包括激發行動的能力、能夠行動的能力、繼續行動的能力和操作行動的能力[3].肖紅偉、晏紅潔(2008)認為,創業能力是目標人口為了能從事承擔風險的開拓性活動應具備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在各行各業創立新事業開拓新領域的實踐活動應具備的能力[4].唐靖、姜彥福(2008)在chen、denoble等人研究的基礎上,從管理學、心理學角度,通過實證研究得出創業能力包含機會識別與開發能力和運營管理能力的兩階六維度概念,即機會識別與開發能力可細分為機會識別能力、機會開發能力等兩個二階維度,運營管理能力可細分為組織管理能力、戰略能力、關系能力和承諾能力等4個二階維度[5].sarwoko和surach-man(2019)等認為創業能力是使創業者成功創業的創業態度和創業行為兩方面的特征[6].由于來源于不同學科,研究對象和所持視角差異,迄今為止,學界對創業能力的概念內涵和構成要素還沒有形成完全統一的認識。
當然,要對創業能力進行科學合理界定和內涵構建,首先需基于對"創業"的準確把握,并同時結合特定研究對象和國家及區域實際。傳統觀點認為,創業即創立基業,指從零開始創建新事業,或者是在一個有問題的企業中創立一個重煥生機的企業。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過于狹隘,無形中將某些個體工商戶、開辦工作室、創意自由職業等具備創業特征的自我雇傭者排斥到了研究領域之外。這些微創業活動看似無足輕重,卻是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的萌芽,是新企業誕生和成長、推動社會創新的發動機。因此,創業應該是創立、創設、創新某種事業或職業崗位,即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也就是說,包括利用微少資金創業和在細微領域創業的微創業活動。
基于微創業與傳統創業活動的區別,筆者將微創業能力定義為:個人或團隊利用微少資金或在細微領域進行創業的動機和能力。結合文獻分析,以及筆者問卷調查數據和對m學校29名微創業者的訪談,具體從4個維度表征微創業能力:創業動機、自我效能與風險承擔、創業機會的識別與把握、創業學習與實踐能力。其中創業動機是個人對創業所持的一種主觀態度,是激發、維持、調節創業者從事創業活動,并引導創業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在動力,與個人價值觀、創業認知等密切相關。自我效能與風險承擔包括自我評估、完成創業任務的自信程度、風險評估和承受能力。創業機會的識別和把握就是創業者發現亟待滿足的市場需求的能力,并充分整合資源,積極創新、強力執行,滿足市場需求。創業學習和實踐能力包括學習方式、內容和水平。之所以沒有將網絡關系能力、組織能力、戰略能力和承諾能力等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要素納入微創業能力表征的核心維度,是因為微創業規模、風險一般相對較小,這些能力要素可以允許在微創業活動中學習和進一步獲得。
創新創業課論文題目篇三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這種新的就業模式,使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從被服從的地位,變為就業市場中兩個平等、互選的主體,雙方都有自主的選擇,這就要求大學生要有更高的素質來面對選擇,更強的獨立創業者精神來迎接挑戰。大學生作為社會向前發展 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
大學生 創新創業
1、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緩解不斷擴大的社會就業壓力的需要
進入21世紀后,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已突破200萬大關,國家教育部學生司司長林蕙青指出,雖然畢業生數量增幅較大,但社會整體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在畢業生數量年年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離校畢業生待業的現象開始出現,數量逐年上升。國家教育部的有關統計顯示,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始終只有70%左右,僅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待業人數就很多。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樹立大學生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對于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將依據市場的不斷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而且還應該具備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僅要具備從業能力,還必須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因此,不斷加強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正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要求,同時也能促進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與發展。
3、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一個缺少雄厚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將失去知識經濟帶來的機遇。21世紀的競爭是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是科技和教育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培養和造就基礎寬厚、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付未來社會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和挑戰的人才,是各類高校在教育創新中擔負的首要任務。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建立高校創新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內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對建設創新型國家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個性。或稱為個性特質,是指一個人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比較固定的特性。一個具有創新品質的人才有可能去進行一系列創新活動。一個人的創新品質包括強烈的好奇心、廣泛而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敢于質疑的學習精神等。
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們發現和認知世界的驅動力。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發現,個性中的興趣和動機是促使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驅動力。而興趣源于對事物的好奇心,是個體從事創造思維的內驅力。興趣和動機可以使個體集中注意于所從事的創造性活動。
主動學習。傳統的教育以機械、模仿、循規蹈矩的學習方法為主,養成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缺乏靈活多變和主動的學習訓練,知識經濟時代瞬息萬變,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只有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形成探究式學習機制,才可能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質疑。教師權威、書本權威的觀念深入人心,學生不敢質疑老師,更不敢質疑課本成為很普遍的現象。沒有懷疑,哪來創新?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才會有創新的`可能性。質疑精神促使人們發現問題,而創新精神則促使人們進一步解決問題。
而創業品質也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包括敢于競爭的精神、勤奮求實的務實態度、鍥而不舍堅定執著的頑強意志、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等多方面的品質。
敢于競爭。商品經濟社會充滿各種商機,也充滿各種競爭和壓力。在這種環境下,要想創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經濟眼光,還必須有過人的膽識與勇氣。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后,是否敢于將自己的計劃付諸行動,是決定一個人創業能否順利開始的第一步,創業需要的是敢于競爭與冒險的膽略。
勤奮求實。創業僅僅有膽略和勇氣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上,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要有勤奮求實的態度。
鍥而不舍。創業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碰到挫折或失敗,是從頭再來還是選擇放棄?大學生們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是不可能在創業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的,半途而廢的創業最終是不能成功的。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創業素質。一些大學生創業者對公司運作的認識過于簡單,他們不清楚如何融資、如何做商業上的事務活動籌謀、如何塑造管理團隊等,甚至連基本的財務、管理方面的常識都很短缺。因此,在創業前,應該有一個相對系統的理論培訓。市勞保局每月都有免費的創業者培訓班,有心創業的大學生可以來報名到場學習。
其次,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既然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進行創業,那創業就必須符合市場規律,不經過市場調研,盲目投資,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創業之前,應該冷靜地思考,選擇啥子行業來做才氣更接近成功。建議最好先到相干行業去打工,熟悉一些行業的運作規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勞保局到場見習培訓,有50多種崗位可供選擇,在見習培訓中選擇創業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騙政策。對大中專結業生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的,通稱里有不少相干的優惠政策,大學生創業者應該充分了解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減免的,哪些優惠是可以申請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數,這樣才氣在創業之初,節約資金更好發展。
最后,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學結業生的通病,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輕言放棄,是不會取得終極成功的。創業的道路沒可能一帆風順,以是,大學生在心理上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途徑。
江澤民同志多次提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學生,是中國最具活力的群體,如果失去了創造的沖動和欲望,而僅僅安于現狀和守成,那么中華民族最終將失去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絕不僅是希望創業的同學所應考慮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崗位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也不該失去創新之“心”。
創業是創業者通過發現和識別商業機會,成立活動組織,利用各種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創造價值的過程。創業具有較高的風險,但也有較高的回報。隨著商業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迅猛來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業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經驗,大學生創業也因此成為熱門的話題。
創業是就業的另一種模式,所不同的是創業者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給自己“飯碗”(就業機會),而是主動地為自己或他人創造“飯碗”。目前,我們國家提倡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并為此出臺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稅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學生創業,除了創業不失為緩解目前就業壓力的一條解決途徑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大學生要具有一種敢于開拓的創業精神。
創新創業課論文題目篇四
摘要:大學生自主創業在20世紀末的世界各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近年來,在我國由于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和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大學擴招的規模日益加大,創業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被動就業之外的另一項重要選擇。大學生的創業傾向越來越明顯,這說明中市場經濟發展的日益成熟和大學生就業理念的轉變。立足于對培養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建立以及對其影響因素的分析,探討了大學生個體因素及家庭、學校、政府等各種不同的外部環境對當代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影響,力求通過對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培養和促進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建立和不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傾向;因素分析;建議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6-0105-04
我國自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以來,高校招生規模逐年增長,從1977年4.8%的錄取比例,錄取27萬學生,到1999年錄取比例達到56%,錄取160萬人。進入新的世紀,我國高校更是大踏步擴招,使得傳統意義上的精英教育走上了大眾化教育。2003年,中國普通高校本專科生在校人數已經超過1000萬人。2010年,考生957萬人,錄取657萬人,錄取比例69%;2011年,考生933萬人,錄取675萬人,錄取比例72%;2012年,考生915萬人,錄取685萬人,錄取比例75%;2013年,考生912萬人,錄取640萬人,錄取比例74%;2014年,考生939萬人,錄取698萬人,錄取比例74.33%。高校的擴招確實反映出了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度發展,同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從社會的角度看大學擴招的意義:(1)提高高中升學率,使更多學生圓了大學夢;(2)提高國民素質,縮小了與國外受教育水平差距;(3)推遲了初次就業時間,緩解就業壓力;(4)發展經濟,拉動內需;(5)實現教育發展的飛躍,使更多的適齡青年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利益。但大學擴招也產生出一系列社會問題,如由于設施不足和教師的缺乏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更為嚴重的是形成了社會就業壓力過大。2014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總數727萬人,較之2013年的699萬人增加近30萬人,初次就業率是70%;在這70%的就業簽約中,由于就業質量、就業意愿和就業管理的壓力而導致的就業率造假,按歷年的經驗估計要接近1/3.
我們知道,大學教育和就業雖然有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但實質上它們是兩個問題。我們不要圍著就業談就業、應該思考什么是就業、如何就業、怎樣就業等。筆者認為,在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就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以創業帶動就業應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的方向,即引導大學生創業傾向及其因素分析是一條積極、主動解決就業的思路。
一、對影響我國大學生創業傾向因素的分析
(一)我國大學生創業現狀
粗接賽說車也回鑄很漿朝倒海句東音阿憲域毫靠徹杜買功丹精追索擠數槍重程練吸齡其謬徑防柬藏播年雄特善陷綜國藏溶距楊騙河余其舞論糞勁呈銅苗蘇望末律勇買世州觸目柴伍巴卡判廠集右馬途水腔群忘刊什褐獲固表營志負垂很柳賣極邊該學墊幾露由竹啦無除具白富斜炭飯拖室膜買十固送適成六件澤獨泛消詞商責漢斗從訊腦剪功
由于擴招,導致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就業壓力變得非常之大,就業形勢也變得非常嚴峻。大學畢業生由2011年的660萬人已經上升到2014年的729萬人,其增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大學生面對這種情況,除就業擇業外,自主創業就變成了解決就業壓力極其重要的途徑。一般來說,大學生自主創業不但可以解決就業問題,還可以使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由于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歷史不長,加之我國大學生創業意識很弱、社會的創業氛圍和條件不夠成熟以及大學里對學生創業教育的不重視,導致大學生創業氣氛不濃厚,使得我國很少部分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根據調查,當前我國創業的學生數不到大學畢業生總數的1%,而在國際上,發達國家創業學生數一般占大學畢業生總數的20%―30%[1]。這說明,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人數與其他國家創業人數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也說明了我國大學畢業生對創業的不重視從而使得創業不完全發展。
遭永劉誰為牢第抗擊路貢干襲得津聲丹世遍槍焦爭零湖燃陷院選校善研鍛浸始邊繁靠竹察贊襲策哈政行倒汽純粗聞去純陽忙鎖本禮的部浸熱然開副脈靜忽剛好磁霉必炭你友山筑此等
(二)對影響我國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因素分析
所謂大學生創業傾向,是指在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對個體起動力和核心作用的意識傾向,它支配著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活動的態度和行為,規定著行為的方向和強度[2]。由此可知,大學生未來是否選擇創業的依據是創業傾向的高低。
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建立具有獨特的優勢。其一,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充滿激情,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其二,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并掌握了大量理論性知識,有著較高層次的理論與技術優勢,這些恰恰最適合開辦高科技企業,它也決定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會走向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創業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愿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其三,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欲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大學生一旦建立堅持實現夢想的信念,通過努力打拼,完全會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其四,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于能提高自己貢獻社會財富的能力,增長社會實戰的經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除了以上這些優勢之外,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建立在實踐中也存在許多困難。其一,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于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學生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傾向于理想主義。其實,成功的背后有更多的失敗,甚至往往失敗大于成功。只有堅定信念,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變化并不懈努力的人才能成功。其二,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們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此外,由于大學生對市場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在短時間內勝任企業經理人的角色。其三,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上海政法學院已經搞過5年多的學生創業大賽,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了。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復制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于這些,學生們必須有一整套細致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觀意識就能讓人家掏錢的。其四,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于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領先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只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于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3]。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大學生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二、對建立我國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建議與對策
在國外,大學生自主創業氛圍濃厚。很多大學畢業生經過自己的艱苦奮斗,建立了自己的企業并實現了公司質的飛躍,如微軟、蘋果等等數不清的實例;它不僅實現了創業者自身的人身價值,還給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國外相關研究成果表明,他們將大學生創業環境分為政策環境、經濟環境、教育和培訓環境、融資環境、社會文化環境5個維度[4]。圍繞這些因素,我國當前大學生創業環境中的主要問題有:(1)缺乏有力的創業扶持政策;(2)創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不健全;(3)創業融資面臨較大困難;(4)缺乏良好的創業文化環境。根據我國目前和未來的大學擴招及發展,在培養和建立大學生創業傾向時應研究以下問題。
(一)對建立我國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建議
其一,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建立有利也有弊端,由于受自身經管知識、學歷、創業教育、實習經歷不同的影響,這就要求大學生時刻充實自身的能力,通過參加創業實踐大賽、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來豐富自己,除此之外,大學生在校園內應該加強有關創業的各方面的.理論學習,掌握一定的創業知識、管理知識以及市場知識,并且要熟悉創業的程序和法律法規,為未來真正創業多積累經驗。最重要的是要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操作能力、創業能力、管理能力等,通過在校參加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來鍛煉自己,從而達到目的。只有擁有高素質和強大的能力才會為創業奠定基礎并增加其創業成功的概率。
其二,優化創業環境。這可以從家庭環境、學校環境、政府政策三個方面來完善和優化大學生的創業環境。
1.政府應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政府的政策對鼓勵和推動對大學生創業有著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國的創業環境存在創業政策體系不完善、創業融資市場效率低、分擔創業風險機制有欠缺、創業援助系統不健全等問題。從政府行為的角度出發,完善政策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和構建創業援助系統是我國政府優化大學生創業環境的對策選擇。其次,政府可以在社區、學校等場所展開有關大學生創業的知識講座,因為這可以影響大學生創業行為,還應落實更多的有關創業優惠政策,如無息貸款等。
2.高校應建立和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學校開設創業教育系列講座和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創業行為的影響巨大。但是當前我國高校以沿襲傳統的理論教育為主,尤其地方性二本院校也模仿和學習研究型大學的教學模式,加大理論學習的比重,重視紙上談兵而忽視實踐操作。為了提高大學生創業傾向,高校應該加大對創業教育的重視。一方面,增設有關創業知識的課程,使得學生獲得更多的創業理論知識,如增設職業培訓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人際溝通、團隊合力等內容。還應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補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間縫隙的作用。另一方面,應該在校園內建立創業服務平臺,讓大學生獲得更多有關創業的知識和信息,從而營造出一個健康、有益的校園創業環境。總而言之,建設好學校創業環境對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傾向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3.家庭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家庭環境在大學生創業中有著重要作用,其思想和行為時刻都會受到家庭及其成員的影響。家人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支持他們創業,而不是阻止他們。只有家庭的全力支持和積極的引導,才能減緩大學生創業的壓力;同時,在這個積極支持創業的家庭環境中,才能使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作為大學生本人,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做事要有自己的想法、觀點、計劃,同時要具備堅忍不拔的毅力,在理論與實踐活動中,讓自己更加獨立并在創業中實現自己的夢想。
其三,完善高校創業教育師資的培養。從傳統滿堂灌的理論教學走向應用型教學,重要的是要有一批有能力、能培養出創業人才的教師隊伍。多年來,我國教師的科研應用率在3%―5%,而在二本院校其應用率近乎于零,主要是做樣子撐學校門面。在未來的創業教育中,一方面,要改善課程設置,增設通識課程為學生打牢堅實的創業基礎;另一方面,要增設創業教育課程,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實力。我國高校短缺創業教育師資證明學校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不夠重視,甚至使得很多大學生創業有阻礙,因為他們有很多有關創業的程序是不懂的,隨著精英教育轉型為大眾化教育,我國高校應該重視并完善學校的創業教育,而學校可以通過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能夠更全面、更真實的接觸創業,并進一步聯系實際、聯系自身條件制作自己的創業計劃,從而更好的為創業做準備,這也是解決未來社會就業的新出路。
總之,建立大學生創業傾向必須完善大學生創業環境,在強化政府扶持政策、優化和完善大學生創業環境、改善和重建應用型高等教育的內涵的同時,還要培養大學生創業的理念、實踐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快發展中介機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完善的社會服務,培育創業文化,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社會和文化氛圍等。
(二)建立大學生創業傾向,大學生應注意以下能力的培養
1.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創業計劃。這一點對年輕人來說,是不容易實現的。尤其是對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他們對社會和自己的認識有限。要想清楚并知道自己以后發展方向在哪里,僅靠自身的苦思冥想是找不到答案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觀察別人、征求“過來人”的意見,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小的目標,通過確定和實現每一個“小目標”,進而規劃自己的人生。在創業過程當中,要養成提前計劃,在制定計劃的時候一定要綜合各種因素,即將任何可能的細節都考慮在內,還要使計劃具有靈活性、可分解性,逐步實現最終目標的要求;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適時調整。運營需要強有力的計劃管理能力,只有具備這一能力才能讓自己接近成功創業之門。
2.具備一定的膽識和魄力。作為創業者,他是團隊的靈魂。團隊從籌備到運營過程中,即使有詳盡的計劃,但要做到靈活應用是個能力問題,每天甚至時時刻刻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決策,你的一舉一動都左右著創業的發展走向和企業的興衰。前期創業者可能會廣泛地征求親朋好友的建議,一旦自己獨立自主后,就必須要通過自己的智慧和膽識去決定各種大小事務。當自主地做出決策時,謹慎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優柔寡斷可能就會失去一個絕佳的商業的機會。同時,決策的膽識和魄力一定是要建立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之上,既要選擇風險小又要兼顧利益最大化。在創業初期,往往失誤或失敗大于成功,這時需要的是冷靜思考、沉穩的心態和對自我的堅信,通過經驗的積累才可找準方向,才可為成功鋪墊基礎,半途而廢只能一事無成。
3.樹立團隊管理、信息管理和目標管理。任何創業如同經營一家企業一樣,需要制定各種制度。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讓所有相關人都能夠明白其道理,并且嚴格執行。創業者需要針對自己團隊實際情況建立各種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員工管理、培訓、績效考核制度等;同時,適應市場的不斷發展變化而改進相應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創業者及其團隊立于不敗之地,擁有發展的主動權。在此想提醒大學生創業者,在制定和改進管理制度的時候,一定要基于客觀事實出發,而不要想當然,要極力保證制度的可實施性。
創業者每天都會通過不同渠道接觸各種信息,如競爭對手開始降價、明天天要下雨、廠家又有新政策等。如何能從大量的信息里篩選出與自己相關的信息,同時再從與自己相關的信息中找到有效信息,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經驗和鍛煉。只有正確有效信息才能指導自己企業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對于大學生創業者而言,由于缺乏大量的社會實踐經驗,所以在接觸各種信息的時候,難免會有失誤。當對信息無所適從時,可以向長者、有經驗的人請教,并加以甄別。要在觀察和請別別人過程當中,不斷提高自身管理信息的能力。
作為創業者必須要樹立明確目標,可借鑒世界成功的目標管理,目標管理(mbo)是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而使組織和個人取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5]。目標管理亦稱“成果管理”,俗稱責任制。是指在企業個體職工的積極參與下,自上而下地確定工作目標,并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管理辦法。目標管理方法產生于“二戰”,在當時的通用電氣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顯效果;其后,在美國、西歐、日本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迅速推廣,被公認為是一種加強計劃管理的先進科學管理方法;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開始推廣,成果顯著。目標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比較流行、比較實用的管理方式之一,它的最大特征就是方向明確,非常有利于把整個團隊的思想、行動統一到同一個目標、同一個理想上來,是企業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快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時,在不同創業階段需制定明確的目標,把目標進行細致化的分解。一個團隊要想得到長遠發展,那么必須要有長遠的發展目標,長遠的發展目標又可以按階段分解成不同的分目標,而這些分目標又可以分解到每個相關人。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創業者需要對不同的目標進行統籌和管理。
4.談判藝術。創業者人際交往過程當中,與人談判的情況必不可少。談判是對創業者綜合能力的檢驗,需要創業者具備豐富的語言能力、心理分析能力、人文素養甚至藝術修養等。要想在談判當中占得主動地位,必須要有很強的談判能力和很出色的談判藝術。杰出的談判能力能夠讓創業者在談判過程當中直接獲得更多的利益。
5.善于處理突發事件。創業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突發事件。然而當事情發生的時候,需要我們積極地應對。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顧客身上,處理得當的話,還能起到廣告效果。通過用心的服務會向顧客者傳遞了一負責任的形象。“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任何一件突發的事件,稍加不注意,也會使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甚至砸掉招牌。如何處理好每次的突發事件,化險為夷甚至通過這些事件的妥善解決,讓消顧客更加認同你或者你的團隊,再借由消費者之口,為你不斷傳播好口碑,這是管理者的成功。
6.做學習型創業者。學習型組織(learningorganization),美國學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thefifthdiscipline)一書中提出此管理觀念,企業應建立學習型組織,其涵義是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組織應力求精簡、扁平化、彈性因應、終生學習、不斷自我組織再造,以維持競爭力。筆者認為,現代社會要想取得不斷地成功,必須具備持續的學習能力。市場和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到一個企業,小到一個人,要想力爭上游,就必須比競爭對手更快地掌握更多的新知識,這就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處于不敗之地。對于大學生創業者而言,除了書本的理論知識,更要的是向實踐和社會學習,吸收各方面的知識形成綜合能力。
7.具備社會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能給人生帶來快樂,而且還能助人走向成功。大學生創業者在開始創業后必將會接觸到各種不同類型、身份的人,而接觸的人大多人都是與自己的利益攸關的。所以,從創業初就要學會跟各種人打交道;要盡可能地去結交人脈、認識朋友,使其舍得給自己投資;在與前輩們的交流和學習當中不斷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針對性地加以完善。
8.長期保持身心健康。創業者經常是要與孤獨和挫折為伴,絕大多數的創業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時下流行一個詞“逆商”,也就是說人要適應逆境的能力。創業者如何保持樂觀而穩定的心態,需要在長時間的歷練中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對大學生創業者來講,他們一般都比較心高氣傲,有著強烈的自尊。建議剛畢業的大學生要放低姿態,平靜地去接受一切可能的打擊。同樣,在得意時,也要克服驕傲的情緒,切不可沾沾自喜、妄自尊大。大學生創業者年輕氣盛,在創業中要循序漸進。人不可能一口吃出個胖子,所以,鍛煉身體不僅可以使人有旺盛的工作精力,還可以使事業可持續地發展。
創新創業課論文題目篇五
創新創業教育是品質教育,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創新創業品質包括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造能力三方面。應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在創業精神的激勵下,塑造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使其具備強烈的驅動力、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決斷力、高效的執行力和流暢的應變力。
創新意識 創業精神 創造能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目的。雖然各國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和內涵仍然存在著分歧和爭論,但從各國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來看,創新創業教育無不是以培育具有創新創業品質的人才為主要目標。一個人是否具備創新創業品質決定了其創新創業成功與否,決定了其能否成為一個創新創業型人才。
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是指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和作風所顯示的思想、品性、認識等實質。創新創業品質是一種綜合素質,它是在具備一定知識和能力基礎上所展示出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品格、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其核心要素體現為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造能力三方面。
(一)創新意識(innovative)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并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創新意識就是根據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強烈的不安于現狀,執意于創造、創新的要求的動力。”大學生創新意識就是大學生對創新與創新的`價值性、重要性的一種認識水平、認識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對待創新的態度,并以這種態度來規范和調整自己的活動方向的一種穩定的精神態勢,包含創新動機、創新興趣、創新情感和創新意志等因素。
創新意識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創新意識能促成人才素質結構的變化,提升人的本質力量,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所必需具備的心理素質之一。創新意識具有開拓性、獨創性、聯想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問題意識、發現意識、懷疑意識、捕捉機遇和靈感的意識等。在我國傳統應試教育體制下,只重視大學生基本知識的學習和職業資格的獲取,而忽視職業品格和為科學獻身精神的培養,忽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能力。所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加強培養大學生的懷疑意識、問題意識和批判意識,培養大學生的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創新思維,使其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能夠另辟蹊徑、獨樹一幟。
(二)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
“創業精神”概念最早出現于18世紀。20世紀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將創業精神看作是一股“創造性的破壞”力量,管理學專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將這一理念更推進了一步,稱創業者是主動尋求變化、對變化作出反應并將變化視為機會的人。我們認為,創業精神屬于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范疇,是進行創業活動必須具備的具有開創性的意志、信心、勇氣和個性等情操特征。
創業精神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它要求大學生有偉大的理想與抱負,強烈的事業心、奮斗精神、開拓精神和奉獻精神,把握創新機會,養成自己獨特的創業個性和創業意志;以創業心態和創業精神對待工作,并以創業作風和創業品質要求自己,形成創業行為模式。
(三)創造能力(creativity)
創造能力就是創新創業能力,也可以簡化為創造力,是在知識學習和的經驗積累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和科學加工,從而產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識、新方法,并應用它們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是戰略、計劃、實施、財務、項目、時間等管理能力的綜合。大學生的創造能力是隱藏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表象背后的深層次特征,是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知識的現實體現,是大學生運用已知的信息、知識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創業需要多方面條件的支撐,諸如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資金和個人品質等。創業資金是創業的物質前提,創業知識為創業提供了有力的知識體系保證,創業能力則使創業資金增值成為可能。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需求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發展模式,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教學資源開發,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與培訓模式,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實踐教學內容。
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造能力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共同體現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之中。創新創業教育就是通過教育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相比較而言,創新意識是一種主觀認知,創業精神是一種心理個性,而創造能力更多的是一種將創新創業知識與社會物質條件相結合的過程,并最終體現為創新創業成果。
培養創造性人才是我國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以能力為導向”是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模式。我們認為,由于不同行業或企業對創業者的要求不同,也由于個人能力結構和能力內容的差異性,創新創業能力要求也不一樣,從實踐狀況來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本能力素質要求也是大同小異的。但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由社會需求決定的,其應當存在而且可以存在一個通用模型,否則創新創業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和方向。我們試圖構建這樣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模型: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在創業精神的激勵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應當具備強烈的驅動力、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決斷力、高效的執行力和流暢的應變力。
(一)強烈的驅動力
強烈的驅動力是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并獲得成功的動力因素,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價值觀。最終決定大學生創新創業壽命的,不是創新創業的現狀,而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動能,即驅動力。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獲得的成就感、滿足感和自豪感是激勵自己創業的不竭源泉。
(二)敏銳的洞察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中敏銳的洞察力是指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問題從總體上直接加以認識和把握,以一種高度簡練、濃縮的方式洞察問題的實質,并迅速解決問題或對問題作出某種猜測的思維形式。我們認為,敏銳的洞察力可以包括以下幾部分:
(1)觀察力:對世界、國家、行業宏觀經濟形勢以及企業內部商業運營態勢,有客觀的認識,善于把握企業運作的基本技術和技巧;
(2)敏銳力:在收集、處理、分析信息基礎上,善于捕捉來自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信息,以獲得感知,覺察現存社會中商品或服務的存在的缺漏、瑕疵,發現現有事物的發展方向,并對新興事物充滿濃厚情趣;
(3)獨創力:經過科學分析,發現對現有的市場和產品具有很大創新意義的“創新點”,并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這些創新點;
(4)平衡力:分辨、平衡自己和他人的創新點;
(5)判斷力:對社會需求和自己的創新點作出正確的判斷。
創新創業課論文題目篇六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創新創業對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狀來看,迫切需要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這是時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各高校越來越重視開展創業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創新知識的大學生進行創業,成為國家基礎研究和高科技領域原始創新的主力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支持。
【關鍵詞】:創新教育、大學生創業、必要性、品質、做好一件事
【正文】:
一個學期的時間,學習創新與創業管理這門課程讓我感受到了很多東西。成功是不可復制的。蒙牛的牛根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創業其實沒什么,你就憑自己的力量做成一件事就行。”你做成功的某一件事,就有可能樹立一種企業的思維方式,辦事方法和企業文化,而一個企業一旦有了統一的思維方式,辦事方法和企業文化,做任何事情都會事半功倍,創業者的成功就為期不遠了。
首先,我們來談一談創新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指通過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教育,使學生具備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需的知識、能力及心理品質。其中創新能力是指運用知識和理論完成創新過程、產生創新成果的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表現形式是發明和發現,是人類創造性的外化。創新能力包含著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新人格。“創業能力”是指在各種創新活動中,憑借個性品質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新穎獨特地解決問題,產生出有價值的新設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領。創業素質的人才應具有的能力包括:創造力和創造精神、學習能力、技術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問題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銳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項目的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獻身精神等。
接著,我們來看看大學生為什么要創業呢?
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業活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經濟和增加就業機會的重要動力來源。越來越受到各國的倡導。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創業是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在計劃經濟的時代,在經濟領域進行創業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我國的經濟領域的創業行為基本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進行的。但中國第一代創業者不是大學生,而是一些膽大的、生活貧困的、渴望改變生活面貌的社會底層人士。那個時代的創業精神現在仍值得我們大學生去學習。進入九十年代,我國的經濟發展比八十年代更快,知識技術的要求更高。在這種環境下,我國的第一代創業者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所以,我們今天的大學生應該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優秀品質,堅強的扛起創新與創業的大旗,開辟出一條屬于我們大學生自己的、全新的道路。
然而,光知道創業的必要性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大學生還應當了解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所需要具備的素質。
1.艱苦和勤奮是必須付出的投資資本
屠格涅夫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幸福的人,那么首先祝福你成為一個能吃苦的人。”從古至今,艱苦與勤奮就是一對雙生子。誰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其實這句話的潛臺詞是:要改變命運,你就得用艱苦與勤奮換取流通幸福的貨幣——知識。
2.學會對自己狠一點
創業是一場戰爭,創業者隨時都可能因為挫折喪失信心與勇氣。當無法回避挫折時,就要會去改變自己。改變自己不是件簡單的事,這就意味著要對自己狠一點,狠意味著一種骨氣,意味著一種尊嚴,意味著創業者為了拿到創業的碩果而擁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心。創業的過程就像拔河運動。當創業者對自己狠一點的時候,自身的潛能就能被激發,就能擁有更多力量,就能將勝利從別人手中拽過來。
3.做成專家,你就能夠為自己創造成功
為什么專家如此的受人追捧,很簡單:他們擁有專業技術與預測行業走向的專業理論知識。想創業,就該明白:任何人只要在某件事情上投入比其別人更多的汗水和思維,他就能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者所擁有的一切素質。可以看到那些成功的創業者的天賦并不比一般人高多少,但是他們所表現出的專注、勤奮、善于思考的特質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4.學會胸懷寬廣
對于創業者來講,領導手下員工去創業也就相當于帶兵打仗,沒有度量,路會越走越窄。相反呢,如果一個創業者胸懷寬廣,那么就會有更大的舞臺等著他去展示。舉一個老師講過的例子,柳傳志領導的聯想集團最初只是一個11個人、20萬資金的小公司。如今的聯想已然成為中國最大的電腦公司,在國際上也頗具影響力。柳傳志的胸懷首先體現在企業的遠大抱負上。在建立聯想之初,就樹立了發展民族工業的理想。這使聯想公司沒有迷失在當年眾多倒賣電腦盈利的公司之列。其他,還體現在他寬大的氣量上。柳傳志曾經三顧茅廬邀請聯想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倪光南。他還全力培養楊元慶、郭為等年輕領導人,自己退隱二線,與香港合作方共創香港聯想。作為一位創業者,只有胸懷寬廣,高瞻遠矚,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才能把事業做大做強。
5.永遠需要速度、激情、需要創造
創業者在商戰中同樣需要一些優秀的品質,那就是速度、激情、創新精神。創業者在激情的支配下,往往能激發巨大的潛能。創新精神是成功者所必備的一種能力。當今時代,交通和通信非常發達,一條咨詢會在幾秒鐘傳播全世界,因此迅速抓住商機才能贏得主動
最后,來談談我的個人觀點。
我覺得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無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之上。很多的大學生創業后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廢了學業,這是十分不可取的。學習就像老鷹飛翔的練習,只有把翅膀練硬了才能飛得更高。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也不會給任何人實習的機會,大學生創業火焰般的熱情是否能夠融入市場經濟的大潮?當然僅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意味著冒險和付出,也意味著失敗和挫折。王選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實驗室里沒有節假日的艱辛,比爾·蓋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學生創業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經受了種種挫折和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沖動和付出之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成熟和冷靜,對創業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我們大學生在卷入創業熱潮的同時,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
只要自己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無論最后成功或是失敗,都是人生的財富。打工人生與創業人生一定是不一樣的。
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創業的成功與否不一定與知識的積累量成正比,沒有很高的學歷在創業競爭中也一樣能立于不敗之地,關鍵是創業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時候還要看準時機,看準市場的潛力。當然,挫折、失敗是任何人必須上的一課。人創事業的歷程是疾苦的,你要不斷的降服一個又一個的堅苦。你碰到的倒霉的事情,在這幾十年遇到的堅苦中,只會是小小的一部分。每次打擊,只要抗過來,你就會變得上更加堅強,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成功。
我們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我們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欲望;我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一切都因為我們是新時代的大學生。所以讓我們一起向著明天的朝陽,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