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組織部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共黨史乃至中國現代史的一個里程碑式轉折點,我們黨的執政理念自此轉變,不再以階級斗爭為政策中心,而是“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
在30年后的今年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雖然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沒有專門研究農村問題,但兩項重大成果就是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之后在農村推行的土地承包責任制正是解放思想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具體體現,從此,廣大農民奔向了富裕的道路,過上了小康的生活。而這次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則就農村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公告指出,“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系統回顧總結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進一步統一全黨全社會認識,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對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同時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充分說明了黨中央對農村、農民、農業工作的重視。
從1978年到現在的這30年,農村面貌發生了根本生的變化,農業結構得到了優化,農民的收入也成倍的翻番,“三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以家庭承包經營為核心,建立農村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機制,到以農村稅費改革為核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系,再到如今的農村改革,我認為都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體現了中央對人民負責的精神,體現了中央對促進科學發展的精神,體現了中央對農村政策的一以貫之,體現了中央的英明領導。
會議還對到2020年農村發展的目標進行了展望:“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XX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等等。”
如何達到這個目標,落實到具體的問題上,談幾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是要發展現代農業。實踐證明,傳統農業只能養家糊口,滿足人們“食”的需要,近幾年發展的高效農業,則解決了“衣”和“住”的問題,而要想有更好、更高的發展,必須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是要加強農村制度建設。通過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等,使農村百姓在生活生產過程有法可依,有據可信。
三是要有強大執行力的領導班子。好的政策和制度中央已經明確,關鍵在于政策的貫徹落實,而政策的落實要有好的推動者和執行者,這就要有強大執行力的領導班子。通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選好和配強基層的領導班子。
四是加大對政策扶持、配套資金等的監督管理力度。通過查處鄉鎮、甚至村居的一些違規違紀、不按政策辦事、侵害老百姓利益的一些案件,使上級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對以上的想法,具體到組織部門職能工作中,可以在兩個方面重點考慮:
一方面,把握規律性,工作上精于“瞻前”與“顧后”。中國的農村改革經歷了一個動態發展、穩步向前的過程,伴隨著國力的強盛、軟實力的提升,農村改革發展也在不斷地深化推進。伴隨之而來的,農村黨建工作,在歷史發展的每一個時段、每一個時期,都有不斷的創新和探索,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向后看”和“向前看”,認真思考、及時總結農村黨建工作的發展軌跡,深入探索農村黨建工作的內在規律,畫好發展曲線,描繪發展藍圖。
另一方面,展現創造性,學習上樂于“咀嚼”與“消化”。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咀嚼消化創新的過程。首先,我們必須要咀嚼吃透中央的文件精神,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我們做好農村黨建工作必須深入領會全面貫徹的綱領文件。其次,近年來,在農村黨建工作方面,理論上的創新層出不窮,各地的實踐新意迭出,新經驗、新做法不斷吸引我們的眼球,這些,都要求我們時刻關注這些前沿動態,充分汲取外在的有益營養,予以內化,為我所用,來啟迪和豐富我們的工作理念,把這些理念轉化成為我們攻堅克難、銳意創新的現實舉措,把這些現實舉措轉化成為我們組織工作的亮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