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干部創建和諧社區體會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中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一定要戒驕戒躁、艱苦奮斗,一定要加強學習、勤奮工作,一定要加強團結、顧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終清醒、政治上始終堅定、作風上始終務實。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對我們全黨同志提出的鮮明的政治要求,是我們面對復雜環境,面對嚴峻挑戰,成就黨的事業的關鍵所在,是新形勢下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的內在要求。作為最基層干部,更應該認真學習,深刻認識“四個一定要”的重要意義,身體力行“四個一定要”的政治要求,在謀劃全局中深化于腦,在灌輸滲透中內化于心,在探索實踐中融化于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創業、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為民辦事上來。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以求真務實的態度來加快發展,以腳踏實地的精神去改善民生,以真抓實干的作風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以社區小和諧促社會大和諧,夯實社會和諧之基。
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基層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解決民生,實現民和,確保民安,根本在于做好基層群眾工作。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要切實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維護群眾利益,促進利益關系協調作為重中之中,努力做到靠發展增加群眾利益,靠改善服務鞏固群眾利益,靠協調均衡群眾利益,靠穩定保障群眾利益,真正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基層干部做任何決策都要尊重群眾的意愿、傾聽群眾的呼聲,最大限度地賦予群眾話語權和建議權,把決策的過程變成凝聚人心、統一意志、化解矛盾的過程,確保決策更加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愿。尤其要關注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意見,從各種聲音中找到有益啟示,從不同愿望中謀求最佳結合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動;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盼,我有所辦”,在思想上視人民群眾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眾當“親人”,工作中做人民群眾的“仆人”。在關注和解決群眾的切身利益中體現黨和政府“群眾利益至上”的理念。
轉變作風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作風是無形的力量,作風好與不好,不是靠“說”來證明,而要靠“做”來體現。人民群眾正是通過廣大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來感受和認識我們黨的作風的。因此,講作風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說”上,而一定要落實到“做”上。要加強學習,提高理論素養,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升境界,與時俱進,始終保持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努力做好中央和省、市委精神與本轄區實際結合的文章,努力使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摸實情、講實話、務實事、求實效。基于這一認識,我們探索并實施了“一線工作法”,在工作中堅持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居民家中,深入業戶柜臺,深入企業車間,做到不了解情況不發言,沒有調研不拍板。特別是注重在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需求的過程中,認真分析查找自身作風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加以糾正,努力做到以良好的作風贏得社區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推動了社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解決民生問題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績。考核一個單位、一個干部的最高標準就是群眾對自身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如在和諧社區評選中,我們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提出了人人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處處都有好環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體的“五個好”的標準,明確要求辦事處各級干部做到真情為民,實意幫民,協力安民,多做一些關系民生、群眾需要的實事、好事兒,多做一些駐區單位和居民歡迎、有利于社區資源共享的實事、好事兒,多做一些一時難以見效但促進長遠建設的實事、好事兒;在推進工作中要充分考慮群眾的承受能力,千萬不能以發展為借口漠視群眾利益,盡可能把群眾的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好,安排得周密細致。如在濟南市整治“八亂”中,我們沒有采取“一攆了之”的做法,而是邀請有關部門、業戶及居民代表共同協商,通過達成共識、集思廣益,確定把社區各路段劃分為禁擺區、控擺區和設攤區,較好地實現了分類管理,規范有序。在此基礎上,出臺了濟南市首個小區規范管理長效機制,不僅改善了環境,方便了群眾,還安置了下崗失業人員100多人。我們還把消除零就業家庭、創建全就業社區、特別是把困難群體就業穩定率作為構建和諧社區的一項重要工作,全力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率和就業穩定率,轄區率先達到全省充分就業社區標準。最近,甸柳社區作為我省唯一的代表在全國“促進零就業家庭就業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了典型發言,得到了國務委員華建敏的高度評價。
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領導干部的威信只有在為群眾真心實意解決問題中才能提高,作風只有在為群眾真心實意解決問題中才能轉變,境界只有在為群眾真心實意解決問題中才能真正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