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就是一個地方的基石,做任何事情之前首要在人民的角度思考問題,那么下邊就是小編收集的一些2022雙減政策的目的和意義論文800字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2022雙減政策的目的和意義論文800字1
一、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有利于實現祖國的共同富裕
我們所說的富裕,其追求的不僅是物質層面的富裕,更是精神層面的富裕。共同富裕也不是平均主義,因為政策強調“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因而要求優化分配制度;同時,“必須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這就要去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未來的競爭應該更公平、分配應更合理、社會應更和諧、環境應更清潔、治理應更井然。其終極目標是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從我國居民收入結構上看,我國的分配格局呈城鄉差距顯著和區域發展不均的現狀。教育機構的壟斷、資本的無序擴張、市場過度競爭帶來的“內卷”,皆是廣大人民群眾走向共同富裕的“絆腳石”。加之資本市場的無序擴張,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這一切,都是與共同富裕的目標背道而馳的。
只有移除這些不可承受之重,方能讓百姓真正享有獲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實現共同富裕。這是近期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政策邏輯。
所以,再來看“雙減”政策。國家的教培新政,致力于幫助家長和孩子們跳出內卷,將眼光長遠的放到教育本身,為孩子帶來他們真正需要的、能受益一生的知識。聯系“共同富裕”的偉大使命,國家正在為實現,公平,公正,穩定,健康而努力。
二、拉小貧富差距,為普通家庭創造流暢的教育通道
“雙減”政策之前,父母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花巨資買學區房,上培訓班,而普通家庭沒有足夠的資金上好學校,這就導致了兩極分化,阻礙了普通家庭的正常教育通道。
就拿美國教育來說,在美國公共教育體系每況愈下之際,美國的私立學校卻維持極高水準的教育水平,遠遠超過公立學校的各種優越性。雖然大家深知私立學校的學費昂貴,但私立學校的高質量教育絕對“物有所值”。據統計,私立學校畢業生進入常春藤名校的機會是公立學校的五倍。
《大西洋月刊》文章進一步披露,私立學校畢業生也是常春藤名校里優秀生的主體,畢業后成就更大。難怪從克林頓到奧巴馬的子女,都是走從私立中學進入名牌大學的路子。而窮人無法受到那么好的教育就成了死循環,導致兩極分化嚴重。
中國“雙減”政策,就是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杜絕這種教育兩極分化。
三、讓有天資的孩子展現出優勢
眾所周知,教育本質是指教育的內在要素之間的根本聯系和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于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征。與“教育現象”相對。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就有教育,它的職能是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傳遞社會生產和生活經驗,促進人的發展,培養該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要以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全面挖掘學生的潛力有助于培養孩子身心和諧活動的操作,健全人格,幫助大腦潛能的開發,回歸本質的教育。
我們知道有的孩子性格外向開朗,喜歡讀書,有自信和活力,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喜歡在安靜的氣氛中畫畫,全面發展綜合能力是現在教育的主要方向。教育的目的不僅幫助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素質,更重視人生的成長,回歸教育的本質。
在報滿課外補習班、追求分數至上的今天,很少有人真正思考過將孩子培養成才的真正含義。成才,在絕大多數父母心里,就意味著考試的名次,這決定了孩子是否能上名校,繼而決定了孩子是否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部分家長心里,可能認為孩子的成才意味著他將來能干一份體面出色的工作,比如當醫生、律師等。還有一些父母,將孩子的成才等同于出人頭地給自己長臉。至于什么是出人頭地,如果問他們自己,他們恐怕也說不上來。
要知道,每個孩子天資不同,秉性也不同,即使一個家庭的同一對父母生養的孩子,從出生到嬰幼兒時期,其表現也不盡相同。
后天的成長環境中,兄弟姐妹各自所遇到的待遇也各有差別。放到社會上來說,在不同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差別太大,而每個孩子今后的發展,也絕非考名校所能決定的。如果名校真的等同于更好的未來,那么在名校畢業后人生跌入低谷并從此一蹶不振的大有人在。
而許多沒有讀名校的人,可能工作并不光鮮,收入也不高,但過得幸福的也大有人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早已屢見不鮮。
所以,教育的本質真的是要培養一個讀書機器或考試機器嗎?會讀書會考試,就一定意味著人生從此一帆風順,會收獲幸福美滿的人生嗎? 無可否認,真正優秀的人,各方面都優秀:不僅在學生時期學業優秀,成年之后事業有成。
而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通過環境的影響,通過老師的指引,更好的認知自己,把自己的天資放到合適的地方發光發熱,更好的為國家發展展現自己的才華。
四、新高考的改革,讓專業更加細化和自主化
1、突破傳統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實,目的就是培養個性化能力水平強的人才,改革之路確實需要更漫長的調整,突破各種局限迎接各種挑戰,才會讓改革的政策更為合理,突破了傳統的育人模式,讓每個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全面激發,自然就會給社會增添更多的人才,讓高考發掘更多的綜合人才。
2、給學生更多自主權
通過新高考改革,讓考試變得更加公正公開,而且更有利于培養個性化人才,還能更深入挖掘綜合水平更強的學生,這個對學生來說就會有更多的自主權,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終身的局限,讓每個學生面對高考都會有更多樣化的發展方向,在選擇高效的過程中也會有更多的條件,給社會挖掘更多的潛在人才。
新高考改革可以說是牽一發動全身的系統工程,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政策落實,也并不單純是家長和學校要關注的問題,而是要讓各界參與到高考這個流程中的不同個體,都要積極響應新高考的政策落實,這樣才能更深層次的深入到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中,讓高考的傳統形式發生改變。
3、重視學生綜合素質
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點,是實施“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評價機制,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錄取。
在關注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同時,更強化對考生的個性考察,力圖在尊重高考統一選拔的前提下,實現高校與考生之間的“精準匹配”。
告別“隨大流”。這其實提高了對學生的要求,不僅要“埋頭苦學”,還要充分認識自己,了解自身優勢和劣勢,既要提高競爭力規避“雷區”又要充分激發自己學習的激情。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提高學生升學的“籌碼”?就是要幫助孩子們在學習的同時充分展示自我、融入社會。要重視學生生活的豐富性,告別標準化、同類化、模式化的培養方式,發掘不同學生潛能。
三、職業生涯規劃,挖掘學生性格興趣特點,找到未來方向
職業生涯規劃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完全符合了國家的“雙減”政策的目的,其意義為:
第一,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
①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并使其持續增值:
②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
③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
④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⑤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
⑥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著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保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
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著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
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系、口才等條件,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
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后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2022雙減政策的目的和意義論文800字2
根本區別在監管。在西方國家,教育不是不可以盈利,但必須把掙的錢再投入到學校建設中。辦更好的教育,這是共識,也是對資本進入教育的主要要求。對于那些完全以牟利為目的的資本進入教育,西方國家有著嚴格要求與監管,上市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在中國,這些錢基本成了股東的利潤,上市是為了擴大再生產,獲得更多利潤,于是不少校外培訓機構都辦成連鎖店。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成為資本眼中充滿誘惑的肥肉。
畢竟,對教育的高追求才是“雙減”政策背后的最重要動因。人與人是有差異的,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規律。否則,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規范治理整頓,很可能為滿足這些更高教育追求設置障礙。更重要的是,如果這些需求得不到合理滿足,資本必然會想盡辦法找漏洞去鉆,比如已經開始興起的上門家教服務。
這次輪到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外培訓市場。在嚴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同時,國家對校外培訓機構祭出禁止上市的重拳。中國教育類上市公司多達20余家,其中市值最高的,幾乎都是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即便是把教育當服務貿易的西方國家,也很難看到教育類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以辦學為主的上市公司,更不要說這么高市值的公司。
2019年紅黃藍事件爆發后,資本對教育的扭曲首次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學前教育之前一度被錯誤定位為完全的市場服務,幾乎沒有任何約束的學前教育成為資本熱衷的市場。資本逐利,無可厚非,但到了教育領域,資本逐利產生的負面作用不容忽視,甚至成為一種“惡”。2019年,國家對學前教育政策進行大調整,明確國家需要承擔主體責任。在大舉增加學前教育投入的同時,為遏制學前教育亂象,學前教育機構被禁止上市。
在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同時,更需直面家長的現實需求。“雙減”政策明確提出,“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這也是此次“雙減”政策的首要任務之一。我們亟須檢討過去一些不恰當的減負政策,尤其是從思想理論上。比如小學三點半放學的規定。這被很多人認為是忽視了家長的現實困難與教育需求,客觀上把學生與家長推給市場,推給校外培訓機構,對校外培訓機構做大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資本在逐利本能驅動下攪亂教育市場的同時,也大幅提高了大量家庭的經濟負擔。阻斷逐利資本侵入義務教育,已經迫在眉睫。如很多人所預期的,這次的“雙減”政策對校外培訓機構下了禁令。但筆者想提醒,禁止上市不等于不支持社會各界參與教育,國家禁止的是以逐利為目的的資本介入。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整個校外培訓機構迎來滅頂之災。7月23日,教育類股票開始狂跌,比如回港上市不久的新東方港股周五以40.61%的跌幅收盤,美國上市的所有中國教育類股票也深度下跌。
還值得警惕的是,近期受“雙減”政策的影響,資本開始涌入高等教育,大量收購民辦高校,有一家民辦高校集團已經下轄近20所民辦高校。一些民辦高校的利潤來源,主要是地方政府按人頭的補貼或者撥款,資本又會給民辦高校帶來什么?教育和資本的游戲還沒有結束。
2022雙減政策的目的和意義論文800字3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時,身為一名教師,就已經認識到黨和國家要對教育進行深入改革,而改革的第一項措施,就是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可能有人認為教育評價是最后一個環節,為什么國家會采取倒序的方式推進教育改革。這實為一種認識誤區,正如《方案》中所指出的:“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方案》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系統推進教育評改革,發展素質教育,引導全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推動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方案》的主要原則中指出,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堅持問題導向,從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入手,破立并舉,推進教育評價關鍵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改革目標是經過5至10年努力,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水平明顯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從方式更加科學。
《方案》對于教育評價所作出的要求更加具體,也更加具有操作性。具體內容就不在這是詳述了。之所以用大量篇幅談及《方案》,根本目的就是要明白“雙減”政策出臺的大背景。為何《方案》沒有引起廣泛重視,根本原因就在于公眾的認知出現了偏差。認為這只是在教育系統的一個文件,認為這個文件和自己關系不大。忽視了教育評價并不僅限于教育,而更多的會輻射到社會的評價和用人機制和導向等既長遠又根本的問題。“雙減”政策涉及到每個學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可以說,看似國家在整頓培訓機構,實際上是動了學生家庭的錢包,在切身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權衡中,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自然是切身利益勝出。但如果忽視《方案》這一長遠利益而談論“雙減”政策就難免失之片面。
《方案》的各項內容要具體落實,要有更加具體的配套措施。那為什么先向校外培訓機構開刀?教培機構破壞了教育規律和教育生態;助長了家長的焦慮;加劇了“內卷”的程度,起到了拔苗助長的負面作用,對國家的正規教育造成了嚴重的沖擊。更為重要的是,校外培訓機構的學生培訓,會對國家教育評價體系造成嚴重威脅。國家已經出臺《方案》,從頂層設計的高度來重塑教育評價體系,而校外培訓機構所倡導的理念嚴重的背離了黨和國家的教育評價體系,干擾了教育的正常生態,教培機構的資本化運營更是有違于教育的公益性質。重新構建新的合理的教育生態系統,就必須清除教培機構這個入侵的“外來物種”。
“雙減”政策的出臺,令人想到了韓國的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歷程,韓國在課外培訓方面曾經有過幾次反復—首次興起、遭遇取締、再次繁榮。從韓國校外培訓機構曲折的發展歷史來看,他們經歷過思考,也經歷了痛苦,還是沒有找到有效的途徑。當下的韓國依然是家長拼了命的送孩子進培訓機構。畢竟,韓國也是處于儒家文化圈,重視選拔性考試。也有人會說,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后,會不會再走韓國的老路。“雙減”政策會讓一些家長選擇價格更為昂貴的一對一的家教,從而加劇了教育的不公平。
可以理解部分家長的擔憂,畢竟這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忽視的是我國和韓國的社會制度根本不同,因此對于教育的領導和管理也是有根本區別的。我們任何一個政策的出臺,都是經過嚴格的審議和論證的,也會對借鑒別國的經驗和教訓,更會通過試點在實踐中進行檢驗不斷完善和修改。你想到的國家也會想到,而且想得比你還要多,還要全面。我一直在說,國家是在打組合拳,后續的政策會相繼出臺。既然國家已經重拳出擊對教育領域進行改革,肯定還會有更為具體的政策和措施。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而現在面對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教育改革不僅關系到學生、家庭,更是關系到國家與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在這方面國家肯定會有長遠的考慮。《方案》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用教育評價這個指揮棒來指導教育全過程的改革,構建合理的人才結構。國家會給你豐盛的滿漢全席,只是菜要一道道地上,讓老百姓有充足的時間品味和消化。
《方案》最后強調,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引導廣大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一句話,就是家長要轉變單一的人才模式,不要急功近利。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可能有一定難度。隨著國家教育評價體系的形成和完善,這種現象會得到改善。想起了那個比喻:大家都在看戲,有人在旁邊站起來了,因為沒有影響到大家,大家也沒有在意。中間有人站起來,接著又有人站起來了,后來大家都站起來了,于是有人為了看得更清楚,搬來了高腳凳,而有人搬來了梯子。于是大家都忘記了,本來看戲就是要坐著的。現在,國家通過改革教育評價,就是讓家長們重新回到座位上坐著看戲。當然有人會說,已經站習慣了,回不到以前坐著看戲的時代了。關鍵是,人是坐下了,但氣難消,意難平。畢竟曾經吃過站著看戲的苦,可也嘗到一些甜頭,現在國家取消了校外培訓機構,但看著別人能花錢請一對一的家教,心里難免又有些不平。雖然《方案》里針對的是整個教育評價,對于家長只有一句話,但也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教育評價的改變,但對學校、學生和家庭都會帶來影響。
剛才看到一個段子:大跌原因找到了?孩子不用補課了,開輔導班的崩盤了。不用補課,眼睛就變好了,所以眼科崩盤了。媽媽周末不用送孩子去補課,自己也就沒時間去做美容了,所以醫美也崩盤了。孩子不送輔導班,爸爸也沒時間去喝酒了,所以白酒也崩盤了。以后要搞素質教育了,所以賣鋼琴的漲停了。教育改革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其影響面很廣。取消校外培訓,實際給家庭教育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如何構建親子關系,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讓孩子全面發展,這也成為家長需要考慮的問題。讓教育回歸教育,是《方案》的目的,也是“雙減”政策的歸宿。
2022雙減政策的目的和意義論文800字4
國家政策對于行業動向的引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之前就當是政治書上的一句話,歷史書上的一個圖片,地理書上的一個名稱。也許只有當是親歷者才會體會其中厲害。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生活瑣碎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國家的引導。我是2015屆大學生擴招的幸運兒。國家把高考錄取率擴張到80%,不管是一本,二本還是三本,只要上了國家線就可以有合適的大學上。把這個政策當作一顆糖果獎勵給那時努力的自己,暗自發奮圖強要好好學習,學本領學專業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不負時光和諾言,一路順風拿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參加運動會拿獎,做了國家級課題項目,努力考試拿到專業領域證書。
瘋狂張揚自己的青春,直到2019年畢業,考研失利。正值線上教育的發展初創期,就這樣憑借大學時期的自信和經驗進入了我司,成為一名普通的在線輔導老師。兢兢業業的工作上課,嚴守老師的初心和生活的底色,努力上進。時間走過一年倆年,經歷過的人應該都知道其中苦樂,轉眼來到了2021年,疫情的影響,洪災澇災,臺風煙花,貌似短暫的平靜并沒有影響動蕩的局勢。國家出臺放開三胎政策,打壓資本介入教育領域,雙減政策再出重拳,我們整個教培行業搖搖欲墜。
現在的我們就像是待宰的羔羊,前期跳躍掙扎蹦噠害怕極了,中期絕望里帶著一絲希望,準備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后期安靜等待,直到塵埃落定,接受現實,想下一步去向。現在的局面就好像是蝴蝶才慢慢開始煽動翅膀,環境一下肅靜了,競爭更加激烈了,繼續為生計四散奔走。
2022雙減政策的目的和意義論文800字5
7月24日中央發布了雙減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執行。雙減又稱“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目標:1、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并將負擔提升到未成年保護法的高度。2、減輕家庭教育負擔。3、將教育回歸到學校。4、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并規定,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加強質量監督,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對于學生作業量給出了明確的標準,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要求教師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對于課余時間,鼓勵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開展閱讀和文藝活動。保護好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家長要積極與孩子溝通,關注孩子心理情緒。充分用好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
“雙減”工作是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國之大計。作為一線教師,更是站在了“雙減”工作的主陣地上,更要認真學習領會并貫徹到學習工作中去。
在我看來,“雙減”不是讓學生遠離學習,虛度光陰,輕視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質量上做減法,不是在教育責任上撂挑子。而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要認真備課,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要健全作業模式和形式,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轉變教育評價方式等。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有:
一、學習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有新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明白減負并不是單純的削減作業數量,關鍵是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
二、增強集體備課,仔細鉆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依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地課時教學目標,并依據各班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
三、依據學生年齡特征,創設情境,培育學習興趣,以“學生發展為本”,精講簡練,給學生多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富有個性地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所收獲,從而提高40分鐘的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
四、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圍繞聽說讀寫相結合進行。有目標,避開隨意性。在講解課文中完成。如:每篇課文中的生字,對容易寫錯的,在檢查預習時重點強調,采用集體書空或抄寫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運用各種辦法或近、反義詞,或聯絡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課文中想像說話的訓練點,進行說話練習。課后及時寫下。有了課堂上說的基礎,回家完成寫的任務就輕而易舉。對文中的重點段落指導朗讀,熟讀成誦。減輕了學生業余負擔。
五、課外作業,細心篩選,仔細編排,如在教學中總結出經典基礎性作業和練習,作為常規試題仔細練習。讓學生作業負擔小,又得到最大的訓練,做到及時高效。每周針對單元目標出好周周練,進行一些操練。
六、設計分層作業:對各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做作業。同時還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中差生把完成老師的作業當作一件樂事。避免作業中的重復現象,盡量設計精而簡的作業,作業的布置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漸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總之,練習只是手段,讓學生在課后獲得鞏固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教師要精細設計每一個課堂作業,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樂中獲得學習,獲得鞏固,增強練習的有效性。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2022雙減政策的目的和意義論文800字相關內容了,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持續的關注查字典網,謝謝!
【2022雙減政策的目的和意義論文800字】相關推薦文章:
教育雙減政策的目的和意義2022最新 國家對雙減政策的初衷和目的教育部解讀模板精選
2022年形勢與政策共同富裕心得體會 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2022年
2022形勢與政策共同富裕心得體會800字大學生
2022形勢與政策共同富裕論文2000字大學生
形勢與政策共同富裕論文1500字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