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普及,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種重要途徑,被稱作報紙、廣播和電視之外的第四媒體。下面是查字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突發事件輿論引導調研報告范文3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突發事件輿論引導調研報告1
一、新聞輿論發酵點
事故發生后,事故原因、救援情況、追責問責這三個方面是社會主要關注點,也是安全突發事件易引爆輿論的主要發酵點。
1.事故原因。一般而言,事故發生后輿論的第一反應就是,事故原因是天災還是人禍?天災不可控,屬“不可抗力”,輿論質疑會相對減少,政府救援正能量則成為“主角”,如汶川地震,長江沉船事故等;但如果是人禍,則屬“人為因素”,主觀可控,故“不能原諒”,像天津爆炸事件、深圳滑坡事件等,事后追責的聲討就此起彼伏。同樣是山體滑坡,事故原因不同,輿論反應也是大相徑庭。2015年11月13日麗水市蓮都區雅溪鎮里東村發生山體滑坡,造成38人死亡、1人受傷。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的事故調查組認定,該事故為地址災害事故,隨即救援就成為輿論關注點。2015年12月20日深圳市光明新區一淤泥渣土受納場的人工堆土發生滑坡事故。事發突然,事故現場還沒有進行深入的調查,許多媒體就從表面現象入手,紛紛報道是“山體滑坡”。后國土資源部發布官方微博,通報事故原因,認定人為原因導致垮塌。社會關注點開始從“山體滑坡”說的質疑轉向對渣土來源的討論,以及事后追責問題。
2.救援情況。在安全突發事件中,政府部門的救援情況往往就會成為輿論的關注點。目前,各地政府在救援行動上的努力有目共睹,新聞發布與宣傳機制正不斷完善。但實際操作中,政府救援卻常常會成為次生輿情的多發地。失利表現在:其一,救援存在判斷力和技術性差錯,導致救援行動不力,如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天津港爆炸事故等;其二,災難事故報道被本地弱化引發質疑,存在故意弱化輿論嫌疑。其三,救援過程的報道重點有失偏頗,過多強調領導救援情況,而事件本身救援進展情況報道少。可以說,災情信息的發布已經被視作政府救災能力的評價指標,其發布的數量質量、時效平臺等都成為輿論評價政府態度的重要參考。
3.問責程度。重大事故發生后,除了事故的原因,外界普遍還關注事后追責問題,即便是在事實不清的情況下,人們都傾向于希望有人能站出來承擔責任,相應的責任處理自然成為輿情的關注點。如2017年12月13日,北京朝陽區十八里店鄉白墻子村一村民自建房發生火災,致5死8傷。事故發生后,有關部門迅速啟動問責程序,力度也是不同凡響,媒體對問責的報道可以說是“轟炸型”,新京報《北京自建房火災事故問責啟動,安監科科長被立案》、鳳凰資訊《北京朝陽火災事故調查通報:副鄉長等7人被問責》……漫天的報道都體現了媒體及社會對事故問責的關注。事實上,政府問責的“程度”也是輿論解讀政府對待事故反省決心的一個重要參考。當然,這種輿情表現的背后還是公眾對政府執法能力和監督落實的期待。
二、輿情特點
要做好安全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工作,就需要對此類事件的輿情特點有全面把握,即而才能提出解決方案。總的來說,安全突發事件的輿情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社會關注度高。安全突發事件,是當下最受群眾關注的社會風險之一,加之其具體發展情況的不確定性會大大降低公眾的安全感,從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事故發生后,相關信息第一時間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中迅速傳播,社會關注度驟然提高。會不會引發二次爆炸,污染的程度有多大,爆炸后遺留的化學品是否會威脅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各種各樣的擔心和疑問,顯然已經打破了一般性安全生產事故中公眾的“旁觀者”心態,許多人都將自己也視為事故災害的直接關聯者[1]。因此,社會關注度高這一特點,是輿情引導工作需要特別重視的。
2.專業性強。安全突發事件往往涉及到很多專業領域,比如存在的安全隱患,專業的應急方式等,公眾對事故原因存在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對專業問題的不解和陌生。2015年6月1日發生的湖北監利“東方之星”號沉船事件就面臨這一問題。442人的死亡,調查報告公布之時,輿論便炸開了鍋。事件調查組認為,“東方之星”號客輪航行至長江大馬洲水道時,突遇下擊暴流襲擊,雖然采取了相應的穩船抗風措施,但強風暴雨持續下,系數最大風壓傾側力矩達到該客輪極限抗風能力的2倍以上,船舶傾斜進水并在一分鐘之內傾覆。普通受眾聽了這些解釋大多仍是一知半解,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協調領導和權威專家,對沉船原因、打撈采取措施等專業問題進行解讀,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眾對事件的質疑,扼殺了謠言的源頭[2]。
3.動態性強。重大突發事件往往情況復雜,事件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許多不確定性。如果真相不能及時公布于眾,謠言就會漫天飛,甚至會影響事件的發展趨勢。“8·12”天津港特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央視新聞在凌晨00:41首發簡短新聞。之后的24小時內,央視新聞在微博平臺上連續發稿58篇,報道事態的最新進展情況。緊接著的10天內,央視新聞微博以211篇的密集報道對事故進行了全方位的呈現。解釋事故原因、普及安全常識,跟進事故救援情況,從而把公眾的關注點引導至事實層面,穩定了輿情。
三、輿情的引導及應對
從輿論發酵點到輿情特點,本文一直嘗試挖掘安全突發事件的本質特征,探索其存在的規律,盡快完善安全突發事件輿情的引導應對機制。
1.健全新聞發布制度。安全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快,這其中強調的是不要失語,要搶占先機,爭取主動。過去,總習慣“只處理,不報道”或“先處理,后報道”,如今已完全不可取了,及時主動發布信息、引導輿論,才是正確的做法[3]。但“快”的同時也強調不能妄語。如何把握這一尺度?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新聞發布制度。健全新聞發布制度是做好輿論引導的重要手段,媒體有責任有義務及時發布新聞信息,而相關職能部門面對突發性新聞時,同樣應該以按照“快報事實、慎報原因”的原則,“忠實說、迅速說、首先說”,及時發布正確的新聞信息。也就是說,對于突發性新聞事件的報道,需要相關部門、媒介的支持和協助[4]。上海踩踏事件中,上海市政府一開始即由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為統領,作為對外信息發布的主窗口,協同相關部門信息,成為社會、媒體、網民等獲取權威信息的唯一窗口,有效滿足了公眾對此事強烈的信息需求。反觀天津港爆炸事故,天津政府對事件信息通報的最大問題在于新聞發布會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還過度依賴新聞發布會,發布渠道過于單一、時效滯后、統籌不足。
2.掌握好發布時機,主動引導輿論。自媒體時代,大眾就自己所見所聞披露信息、發表意見,還可以通過轉發、評論、點贊等方式為已經形成的輿論“添柴加薪”[5]。比如2010年江西宜黃拆遷事件、2011年甬溫線“7.23”動車事故等等,首發信息的都是自媒體。自媒體影響力的逐步擴大,要求安全突發性事件的報道不僅要在內容和報道形式上遵守已有的制度,而且要掌握發布的時機,主動引導輿論向正面方向發展。對安全突發事件而言,新聞發布的時效性非常關鍵,但此類事件往往原因復雜,需要一定的時間去調查,報道時機的抉擇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在安全突發事件中,報道的準確性和時宜性應該優于時效性。成熟的新聞從業者,往往能在把握時效性的同時做好對輿論引導效果的預判。
3.及時關注輿情動向。在新聞信息采集、整理、準備報道的同時,做好輿情的收集研判,發現并有效預警是做好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重要環節。一方面要利用科學技術,完善大數據平臺,加強對信息的過濾與判斷能力,準確把握輿情方向,及時做好相應風險評估。另一方面要加強輿情監測隊伍的建設。發掘和吸收一批對輿情較為敏感,能熟練應用互聯網的人才隊伍,深入不同的新媒體平臺,認真研究采集與提取技巧、追蹤技巧、傾向性分析等,比如可以對微信朋友圈、微博熱搜等平臺網友的反應做出一個科學準確的判斷,在輿論還未形成之前就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有效防范負面輿論的擴大。
4.善于運用新興媒體。在新媒體時代,新聞消息傳播的渠道顛覆了傳統媒體的想象,微博微信、短視頻、各類APP、手機客戶端等,都是安全突發性事件報道的重要渠道[6]。新媒體時代,受眾有了自己的“麥克風”。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開通評論區,人們可以自由發表言論,表達自己對該事件的看法,甚至成為“意見領袖”,引導輿論態勢。對于媒體而言,通過新聞評論區的大數據統計,也可以進一步了解群眾的口味和偏好,從而為受眾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新聞,增強自身的影響力。另外,傳統媒體還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設立點贊和投票環節,來了解公眾普遍采取的價值觀,也讓受眾對事件有更強的參與感,從而疏散社情民意,起到“減壓閥”作用。因此,要加大與新興媒體的合作力度,爭取讓全民在切身參與中意識到事故的危害性和嚴重性,從而在日后做好防范工作。
突發事件輿論引導調研報告2
在今年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要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作為反腐倡廉牽頭部門,在新的歷史時期,紀檢監察工作理應創新思維、主動作為,將應對網絡監督信息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關注網絡輿情,運用監督信息,為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積極探索。
一、開展網絡輿情工作的現狀
(一)縣紀委高度重視網絡輿情工作。縣紀委以宣教室為網絡工作的主陣地,安排專門人員從事網絡輿論信息的收集、研判、分析工作,搜集信息的網絡除國家的大型網站外,注重當地的網站及論壇,及時了解當地的民情信息及輿論導向,對于一些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及時報送有關領導,并及時加以引導,對于網絡輿情的搜集工作作為縣紀委宣教室的一項常規工作,作為黨風廉政宣傳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并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及報送制度。
(二)建立網絡輿情工作聯系會議制度。縣紀委利用大宣教工作格局的有效條件,充分利用大宣教工作機制,聯合縣委宣傳部、文化局、廣電局、工商局等多家單位建立聯系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對網絡信息及輿論導向及時進行溝通,有利于網絡輿情工作的開展。
(三)積極開展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為了加強網絡輿論的引導力量,加大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每個鄉鎮配備一名網絡評論員,全縣共有網絡評論員36人,為鼓勵評論員的工作積極性,縣紀委專門制定了獎勵措施,評論員在網站上及時發帖,開展正面引導輿論導向工作,同時利用網站開展網絡宣傳工作,建立應對網絡突發事件的聯動引導機制,對于突發性事件做到發現及時、引導及時。
(四)組織網絡輿情工作專項培訓學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縣紀委宣教室積極組織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學習,及時更新技術手段,了解網絡輿情新形勢。學習新的技術手段提升網評引導和網上管控能力和水平,學習利用技術手段自動跟帖、頂貼,在節省人力的同時,提高網上引導管控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當前網絡輿情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對網絡輿情工作的認識不到位。由于網絡輿情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的實際效果不容易看到,并且很難有一個可以衡量的考核標準,許多人特別是一些領導干部認為這項工作可有可無,對網絡輿情工作不重視。總體上網絡輿情應對處置工作已經進入良性軌道,日趨科學規范,“主動回應網上關切、主動處理現實矛盾和問題”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的共識,但個別事件在應對技巧和回應方式等方面仍有欠缺,語氣過于生硬、過于絕對。
二是網絡輿情工作機制不夠完善。建立紀檢監察系統網絡監輿情工作機制,順應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勢,只有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建立一套成熟可行的工作機制,才能讓網絡變成紀檢監察部門的重要“耳目”;只有確立一套有效的搜集、研判、分析的程序,才能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網絡的開放性帶來了它的一個負面結果,即虛假信息的泛濫。它妨礙人們獲得真實信息,導致人們形成與現實不相符合的意見,嚴重的還會使人們產生思想上的混亂和極端的行為。而一些含有違紀線索的信息也會因其偏激或者極端情緒化的言辭而廣為散播。有的部門應對機制存在著滯后性和職能缺失,往往出現“事前不問、事后救火”的被動局面,從而喪失主動權,損害公信力。
三是相關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和網絡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網絡輿論場形成越來越迅速,某一現實事件一經發生或正在發生過程中,便會迅速出現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圈子中,瞬間在網上形成熱點,某些事件甚至會被網友利用手機同步直播;從傳播介質來看,既有文字圖片,也有音頻視頻,甚至會有播報人即時的旁白評論。網絡輿論場形成的即時化、參與介質的全媒體化,對網絡輿情應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工作人員技術水平滯后于復雜多變的網絡輿情形勢,不能做到“監測即時化、應對即時化、調控即時化”。
三、關于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系統網絡輿情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建立資源整合機制。建立紀檢監察組織牽頭,網絡安全、新聞宣傳等相關單位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針對網絡輿情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工作聯席會議,通報網絡輿情動態,會商網絡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將紀檢監察現有的網絡信訪舉報、執法糾風監督與行政效能投訴板塊進行整合,對其中的投訴舉報信息納入網絡監督信息統一辦理。另外,對于影響力較大或重大突發事件,在利用官方微博或政務網站及時播報事件進展同時,通過重點新聞網站集納網上相關報道,還原事件過程真相及處置結果,能夠起到一錘定音、平息炒作的效果。
(二)建立信息收集機制。加強與政府網絡主管部門、公安機關溝通與聯系,及時獲取網上監控的有關黨員干部、公職人員黨風廉政、作風效能等方面的信息。“及時發現、及時處置”是網絡輿情應對成敗與否的關鍵一環。日常工作中,我們在密切關注網上信息的同時,要求信息員及時上報收集到的突發事件及潛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將輿情管理重心從后端的“應急響應”轉移到前端的“現實隱患”和“網上第一落點”,并根據掌握的零星信息迅速做好布控工作,根據網上輿情走勢和輿論關注點,及時調整回應方式和側重點,遏制謠言的傳播,牢牢把握網絡輿論管理工作的主導權。
(三)建立信息發布機制。在紀檢監察門戶網站和當地主流網站設立“網絡監督信息辦理情況發布平臺”。一旦出現重大事件,立即啟動信息發布機制,協助做好解疑釋惑、澄清事件、批駁謠言、引導輿論等工作。歷次重大突發事件應對表明,避而不答、視而不見、久拖不決只會火上澆油,導致事態進一步擴大化,措辭強硬、自說自話、答非所問可能會激化網民對立情緒,陷入更大被動。因此,認真傾聽網上聲音、及時回應網民質疑、虛心接受社會監督才是明智之舉。從近年來輿情應對成功案例分析,“態度決定效果”,涉事部門應當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坦誠態度,誠懇接受社會的監督,爭取公眾的理解。同時要及時發聲、善于發聲,第一時間發布相關信息,回應社會質疑,并隨時通告事件進展,搶占輿論主動權。
(四)建立工作落實機制。在輿情事件處置過程中,線上線下工作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首先要從解決現實問題入手。輿情事件一經爆發,相關部門應立即著手調查事件真相,并督促涉事主體部門盡快妥善處理,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同時,加強網上輿情監測和處置。積極主動做好事件回應和信息發布工作,密切關注網上輿情走勢,及時發現傾向性、敏感性言論,及時封堵刪除煽動性、攻擊性、行動性信息,針對網民質疑,加強網評引導,確保網上輿論平穩有序、不失控。
突發事件輿論引導調研報告3
職工輿情的特點與工會的干預機制研究
輿情指在一定時期內,民眾對關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或自己關心的特定事件所持有的群體性思想認知、情緒反應、價值判斷和意見傾向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概括地說,輿情就是民眾的態度
和意見。職工輿情是廣大工人階級對單位內外關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或自己關心的特定事件所持的態度和意見,包括對自身的認知、對所在單位的評價和對整個社會的態度。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輿情作為民意的一種集中體現,愈來愈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而近些年,對于輿情的理論和現實研究也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然而,對于職工輿情,學術界關注甚少,幾近空白。事實上,與普通的輿情相比,職工輿情具有特定的主體、客體和傳播規律,在監測機制和干預機制上也有特定的現實基礎和需要。工會作為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有效地疏導、監管、掌控和利用職工輿情的發展趨勢與變化規律,不僅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能這一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當前工會組織發揮社會職能所應解決的重要課題。本報告在對工會干部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查閱有關資料,深入分析職工輿情的特點,工會干預的重要性、現狀和困難,進而提出完善工會干預機制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
一、職工輿情的特點
與一般意義上的輿情相比,職工輿情具有以下特點:
1、從主體上看,職工輿情的主體是職工群眾
一般意義上的輿情的主體是民眾,是和掌握權力的官員相對的,也是和掌握各種資源的精英相對的,民眾就是指普通百姓。而職工輿情的主體范圍是特定的,特指職工群眾,即工人階級。工人階級作為我國的領導階級,是執政黨的階級基礎。隨著上海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轉型,職工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到“十一五”末上海的從業人員已超過1000萬人,工會會員數已達到770萬人。其中,非公經濟職工已成為職工隊伍的主體;同時,“80后”職工、農民工也越來越多。職工隊伍的重大變化及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決定了職工輿情往往是整個社會的輿情熱點。職工群眾的利益意愿和訴求往往是整個社會關心的問題;涉及職工隊伍穩定的群體性事件也就成為社會性事件;職工對一些社會熱點、焦點和民生問題的反應與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社會大眾的普遍態度。
2、從內容上看,職工輿情主要來自職場方面
一般意義上的輿情內容是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或民眾關心的特定事件。由于民眾類型多樣,關注范圍廣泛,因此一般意義上的輿情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與一般意義上的輿情相比,我們認為,職工輿情的內容主要來自職場方面。由于職工個體的差異性和具體利益關系不同,尤其是職工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的特點,會對同一事件產生不同的意見、情緒和行為。一般而言,職工輿情包括職工對自身的認知和評價,如職工的個人理想、自豪感、主人翁意識、興趣愛好、社會地位認知等;對所在單位的認知和評價,如單位的工作環境、生產經營狀況、工資報酬、發展前途等;對職場上人際關系、工作壓力、創新與挑戰等的認知和評價。
3、從傳播上看,職工輿情關乎企業社會形象與和諧穩定
一般意義上的輿情的傳播范圍是在整個社會層面,從不同的源頭產生,依不同的路徑在公眾中傳播,產生不同的社會影響力。而職工輿情主要是在單位范圍內產生,通過企業論壇、貼吧,及有關的社區、博客、微博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職工輿情呈現出傳播渠道多、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特別是一些負面信息往往會在短時間內被急速傳播和高度放大,成為影響企業社會形象、引發職工情緒對立、激化社會矛盾甚至釀成重大社會事件的導火索。同時,由于職工聚集在一定的用人單位中,范圍特定、情況類似、利益聯系緊密,往往使得職工輿情與普通輿情相比,傳播速度更快,影響力度更大。因此,及時了解負面信息,加強職工輿情干預,做好輿論引導和矛盾化解工作,對于維護企業社會形象、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從干預上看,應由工會發揮主導作用
一般意義上的輿情由于主體是民眾,主要應由政府來干預。而職工輿情的主體是職工群眾,工會是職工群眾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是黨和職工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應以工會為主導來干預職工輿情。各級工會組織應在黨委的領導下,進一步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積極有效地干預職工輿情,著力為職工提供有效的信息、溝通的空間、互動的橋梁,使職工置身于信息公開、反饋迅速、方便快捷的輿論環境中,充分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
性,為推進企業的改革發展不斷做出新貢獻。
二、工會干預職工輿情的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一些矛盾和問題也逐漸凸顯,作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的工會組織,科學合理地干預職工輿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干預職工輿情,是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構建和諧社會的新使命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而勞動關系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如果沒有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那么企業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都將難以實現。干預職工輿情,就是了解職工的意愿,回應職工的訴求,溝通信息,化解矛盾,為各項決策提供依據和指導,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是貫徹黨和政府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執政理念的重要體現,也是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一項有力舉措。因此,干預職工輿情,是工會服務和諧社會建設大局的重要切入點,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鮮明特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新使命。
2、干預職工輿情,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的關系,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層面是這樣,在企業發展的微觀層面也是如此。沒有和諧的勞動關系,企業和職工都不可能獲得良好的發展。干預職工輿情,切實保障職工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廣大職工自覺地把自己的命運同企業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愛崗敬業,勤奮工作,推動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實現企業和職工共贏。實踐證明,凡是競爭力強的企業,都是重視以人為本、關愛職工的企業,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是企業最好的發展環境,也是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證。
3、干預職工輿情,是切實維護職工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的迫切要求
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工會的工作對象、工作內容、組織建設、環境條件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工會工作面臨著新要求新挑戰。作為職工權益的合法代表、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工會組織必須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重任,站在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高度,努力開拓創新;主動為黨和政府分憂,出謀劃策,要把廣大職工群眾的心聲及時反饋給黨和政府;處理好企業和職工的利益矛盾,在推動企業改革和發展中發揮作用;積極探索職工維權的有效途徑和辦法,為職工爭取更大利益。干預職工輿情,為全面搞好工會工作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是切實履行工會維護職能、促進社會穩定的一個有力抓手和很好的切入點。通過干預職工輿情,可以做到主動維權、依法維權、科學維權,努力把勞動爭議解決在基層,提高職工權益的保障水平,最大限度地調動好、保護好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工會干預職工輿情的現狀
本課題組共向參加上海工會學院培訓和“改革與發展”信息會的工會干部隨機發放職工輿情調查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59份,有效率為88.3%;并對楊浦區總工會、黃浦區總工會、松江區總工會、上海市紡織工會、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工會、上海中星集團有限公司工會等的20名工會干部開展訪談,搜集信息,深入了解工會干預職工輿情的實際情況。
1、在態度上,重視了解和干預職工輿情
從問卷調查來看,對于單位工會干預職工輿情的頻率,所有的工會都關注職工輿情,以每月幾次的居多,占54.4%;其次是偶爾關注的,占28.5%;再次是每天關注的,占11.4%。而單位的職工輿情,由工會單獨或工會和其他部門共同來了解和干預的,占到了81.0%。其中,由工會和黨委共同來了解和干預的,占41.1%;由工會和團委共同來了解和干預的,占12.0%;由工會和其他部門共同來了解和干預的,占1.9%。對于工會是否需要了解職工輿情,認為非常需要的居多,占73.6%;其次是認為比較需要的,占24.5%;而認為一般的僅占1.9%。對于工會是否需要干預職工輿情,認為比較需要的居多,占49.4%;其次是認為非常需要的,占41.8%;而認為一般的,占7.0%。對于所在單位工會是否重視了解職工輿情,認為比較重視的居多,占48.4%;其次認為非常重視的,占34.6%;而認為一般的,占12.6%。
2、在了解渠道上,豐富多樣,普遍建立工會信息員隊伍
從問卷調查來看,工會了解職工輿情的主要途徑包括職代會或職工大會、職工隊伍調查、來信來訪、網絡交流、家訪或個別談話、職工意見箱、主席接待日等多種形式。在這些工會了解職工輿情的主要途徑中,選擇職代會或職工大會的居多,占23.9%;其次是選擇職工隊伍調查和家訪或個別談話的,分別占18.8%和17.5%;再次是選擇來信來訪和職工意見箱的,分別占12.9%和12.5%。另外,在訪談中了解到,根據上海市總工會的要求,各基層工會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員隊伍。由這些工會信息員僅僅圍繞工會的重點工作,深入基層,了解情況,主動反映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總結工會工作各方面的新情況和新動態。
3、在干預措施上,不斷創新且具特色
從問卷調查來看,對于工會干預職工輿情的主要措施,選擇召開職代會的居多,占17.6%;其次是選擇開展思想教育和職工心理疏導,分別占15.5%和15.2%;再次是開展調查了解、向黨政反映和尋求多方合力解決問題,分別占13.5%、13.4%和13.0%。訪談中了解到,一些工會結合所在單位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創新,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干預措施。如黃浦區總工會的社情民意座談會制度,由區總工會定期組織召開,各個基層工會干部積極參與。由于基層工會干部直接和職工接觸,比較了解職工的一些意見和訴求,通過社情民意座談會,向區總工會反映出來,再由區總工會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和研究,開展調查了解,并將結果報有關部門進行決策參考。再如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工會開通的“上海移動女職工微博”,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鼓勵和吸引女職工積極參與,及時了解女職工的想法。女職工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隨時隨地進行交流,在微博上分享各自的趣聞軼事、人生感悟,發表對企業發展的諫言等,是工會干預職工輿情的全新載體。
4、在內容上,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事項和規章制度是工會最關注和最需要干預的方面
從問卷調查來看,對于所在單位工會最關注的職工輿情,認為是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事項和規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訓教育、休息休假、安全衛生等)的居多,占23.2%;其次是民生問題(保障、醫療、教育、物價等),占19.7%;再次是單位的生產形勢(包括產品開發、利潤等),占16.1%。而對于工會最需要干預的職工輿情,也是認為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事項和規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訓教育、休息休假、安全衛生等)的居多,占23.5%;其次是民生問題(保障、醫療、教育、物價等),占20.8%;再次是單位的生產形勢(包括產品開發、利潤等),占14.6%。可見,無論是所在單位工會最關注的職工輿情,還是工會干部認為工會最需要干預的職工輿情,都集中于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事項和規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訓教育、休息休假、安全衛生等)。而這也正是工會切實履行職能、維護職工權益的主要方面。
四、工會干預職工輿情存在的困難
在對工會干部進行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分析當前工會干預職工輿情所遇到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工會的地位和作用有待加強
近年來,工會通過不斷改革創新,改善自身的服務,在維權、參與、教育等方面有了很大進步,然而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相比,與廣大勞動者的迫切需要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在訪談中了解到,一些職工對工會及工會具體工作的認識很片面、單一,有的甚至停留在工會只是文體活動的組織者、困難補助的發放者等簡單認識上。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工會對職工輿情的真正了解和具體干預。同時,一些企業領導者把經濟效益放在工作中的主要位置,對工會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工會在了解和干預職工輿情方面有時會感覺力不從心。另外,一些企業工會干部是身兼數職,很多還是半路出家,接受針對性的工會理論學習培訓機會不多,往往存在著業務不熟、能力和經驗不足的弱化現象,也必然影響到其了解和干預職工輿情的能力和效果。
2、對職工輿情的了解渠道不夠完善
當前,工會了解職工輿情的渠道非常多,涉及的面也很廣,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工會往往與企業方的溝通較多,而與職工的直接溝通卻比較少。即使對于與職工群眾直接溝通的那些渠道,是否真正發揮作用了,發揮得怎么樣,工會的關注度還不夠。如職工援助服務中心,可以說其作為工會了解和干預職工輿情的一個重要渠道,已經是廣泛建立起來了,并包括職業介紹、技能培訓、互助保障、幫困救助、支內補助、法律援助、信訪接待、女工熱線、老年維權、農民工維權等諸多項目。然而,在訪談中了解到,到職工援助服務中心來尋求幫助的職工并不是很多,有的職工援助服務中心由于來訪職工人數過少,從原來的每天運作改為每周運作一次。當然,這其中有工會對其宣傳不到位、職工知曉率不高的因素;同時,我們也應認真思考我們的職工援助服務中心為職工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力度怎么樣,職工的滿意度怎么樣。只有不斷完善對職工輿情的了解渠道,工會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和干預職工輿情,更好地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3、工會信息員的素質與能力還需提高
目前,在基層工會信息報送中,存在只報喜、不報憂的現象。一般性的信息多,經過認真思考和總結的信息少;宣傳成績的信息多,反映問題的信息少。對有些與職工利益休戚相關的難點、敏感信息不敢報送,擔心上級部門產生單位工作沒有做到位的想法,影響單位的榮譽;對于一些突發事件的信息上報也比較滯后,因為要經過反復斟酌,才能決定是否上報以及如何上報。
各基層單位報送的信息數量存在很大差別,除了各基層工會信息員思想重視程度不一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目前工會信息報送工作還處于被動位置,有些信息嚴重滯后于工作。據了解,一些工會信息員是在上級工會對信息稿進行交流和講評、表彰和獎勵優秀信息員等措施的激勵下開展工會信息工作,主動性不足。同時,由于工會信息員兼職較多,變動程度也比較大,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工會信息報送責任意識和自身的素質與能力。這就需要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通過專門的工會信息員培訓,不斷提高工會信息員的素質與能力,使他們主動從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及時反映職工群眾的利益訴求出發來更好地開展工會信息工作。
4、對勞務派遣工的輿情干預比較薄弱
勞務派遣工夾在用工企業與勞務派遣單位之間,容易成為“沒人管”的弱勢群體。在訪談中了解到,一些用工企業工會認為,目前多數單位的做法是勞務派遣工在勞務派遣單位加入工會,委托用工企業工會進行管理,但是對于委托管理到什么程度,還需進一步明確。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委托程度不明確,用工企業工會在開展工會的各項活動、為職工做好服務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工會經費,往往出現對勞務派遣工與正式職工服務項目不同的情況,這勢必影響到勞務派遣工的組織歸屬感與認同感,進而影響到對勞務派遣工輿情的了解和干預。
五、完善工會干預機制的對策建議
通過建立、健全職工輿情的了解、反映和疏導機制,有利于化解職工群眾的不滿情緒,從而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勞資關系。鑒于當前職工輿情的特點及工會的干預現狀和困難,需要加強完善工會的干預機制。
1、以人為本,努力在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和規章制度方面為職工謀福利
按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工會組織要在促進和諧穩定、保障職工民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調查也了解到,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事項和規章制度(薪酬福利、培訓教育、休息休假、安全衛生等)是工會最關注和最需要干預的輿情。工會組織應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在這個方面努力為職工謀福利。一方面要豐富職工民主參與的形式,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工會作為職代會的工作機構,要將充實、完善職代會運行機制作為重要的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結合實際,總結、研究并創造性地充實、完善職代會運行機制,將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中有關職代會作用的規定,通過相應的程序性規定,真正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加大《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斷了解職工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引導職工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健全同級黨委定期聽取工會工作匯報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影響職工隊伍穩定和權益維護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企業各部門與工會聯席(聯系)會議制度的作用,對企業重要政策的出臺、職工群眾“三最”問題等進行通報溝通,協商有關問題妥善解決。
2、明確定位,不斷提高工會的地位與工會干部的素質
工會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支柱,是職工利益的表達者和維護者,這是工會的定位。如果工會不能作為職工的代言人出現,其加入工會的目的不能實現,就會迫使職工遠離工會,也就導致工會無法履行基本職能。因此,工會必須明確定位,增強責任意識,真正站在職工群眾的立場上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工會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作為求地位,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實履行各項職能,全面推進工運事業發展,為經濟和社會建設建功立業。一方面,工會要積極爭取參與到企業的核心決策中,充分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既要在深化改革中,不斷健全工會的組織機構,也要重視工會干部的考核、選拔、交流和使用,加強對工會干部的培養、鍛煉,提高工會干部的協調溝通、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工會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黨政的支持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既要積極獲取黨政對工會工作的支持力度,著力為工會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也要努力讓黨政給工會當好后盾,旗幟鮮明地支持工會履行維護職能,對于工會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黨政全面協調,從而促使職工權益得到較好地維護。
3、完善職工輿情的了解渠道,充分反映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訴求
完善職工輿情的了解渠道,依法保障職工享有咨詢權、表達權、參與權,暢通企業廣大職工與工會的溝通渠道,有利于勞資雙方消除、化解矛盾,促進勞動關系的不斷鞏固和發展。首先,要提高工會干部的溝通技能,讓工會干部積極學習溝通的藝術與技巧,學會傾聽,積極反饋,注重非語言信息,以盡可能達到順暢溝通的目的。其次,要不斷豐富溝通的渠道,加強與職工的溝通聯系,直接了解職工的實際困難和思想動態,幫助職工排憂解難,無論是正式的溝通渠道(如部門內部、部門之間的各種定期會議等)還是非正式的溝通渠道(如建議箱、電子郵件、小型聚會等),目的都是讓職工坦誠地說話,讓每一個渠道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第三,對于網絡溝通這一渠道,要組建網絡輿情信息監測隊伍,并建立相應的責任制度。應高度重視工會的信息化建設,組建網絡輿情監測研判小組,精心挑選政治敏銳性高和工作責任感強的工會干部從事輿情工作;并將監測內容、時間及網站進行合理、有序分配,以事定崗、以崗定人、以人定責,要求監測研判小組每個成員在網上搜索輿情信息,規定發現信息后的處理流程及各自的職責,以充分反映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訴求。
4、積極干預職工輿情,大力發揮工會組織的引導作用
不同的職工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思維方式、情感心理,即使對于同一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因此,職工輿情復雜多樣,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有進步的,也有落后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工會要高度重視對職工輿情的干預工作,科學合理地疏導輿情。首先,要通過新聞媒體和各種信息傳播渠道,引導職工的信仰追求、觀念潮流和價值認同,要求新聞媒體必須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形成有利于和諧穩定的輿論環境。其次,對于職工表現出來的各種輿情,要注意疏導而不能堵塞,做到有情況早反應,有問題早處理。良好的輿情反映、疏導機制有利于穩定人心,防患于未然。第三,對收集到的輿情信息進行梳理歸類,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干預方式。要準確記錄敏感信息的類別、訴求主要內容、發現時間等關鍵因素,對特定信息進行跟蹤監測,對一些熱點、難點、焦點及敏感問題,及時進行分析研判,剖析問題的原因和癥結,預測可能出現的情況,積極采取正確的應對技巧和方法,主動化解矛盾,在社會管理中真正發揮好工會組織獨特的維穩作用。
5、關愛勞務派遣工,建立多方合力干預職工輿情的良好機制
勞務派遣工的雇用和實際使用相分離,決定了勞務派遣工的合法權益更容易受侵犯,是勞動力市場上的弱勢群體。做好組織勞務派遣工建會入會工作,對維護職工隊伍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無論勞務派遣工直接加入用工企業工會,還是由用工企業工會委托管理,都應從關愛勞務派遣工的要求出發,使勞務派遣工享有與正式職工同樣的勞動保障、教育培訓、先進評選和幫助關懷,及時了解勞務派遣工的思想動態和意見訴求,不斷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較好地激發、調動勞務派遣工的積極性和歸屬感。同時,為了加強對職工輿情的有效干預,工會應改變以往只靠工會組織一家單打獨斗的工作方式,在黨政的重視支持下,善于借助各方力量,積極整合資源,與勞動保障、信訪、宣傳、公安、司法等多個部門聯合成立職工輿情工作小組,統一協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參與職工輿情工作,共同對職工維權中遇到的難題進行指導、檢查、督促和協調處理,共同出謀劃策,齊心協力化解矛盾,解決難題,從而有效提升工會對職工輿情的干預能力,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工會聯系黨和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突發事件輿論引導調研報告范文3篇,希望大家閱讀之后有所收獲。查字典范文網持續為您提供優質文章,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查字典。
【2021年突發事件輿論引導調研報告范文3篇】相關推薦文章:
2021年房產公司銷售下半年工作計劃(精選3篇)
縣突發事件網絡輿情處置應急預案范文精選2021
突發事件輿情應對培訓心得范文精選
民族宗教事務局2021年上半年安全生產工作總結范文
2021年學習改革開放專題研討材料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