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昨天在北京閉幕,會議公報強調保持經濟、金融和資本市場穩定,并通過了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三中全會是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和全球金融危機擴大背景下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無論對突破中國改革開放面臨的瓶頸,還是應對全球金融海嘯的沖擊,都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社評說,這次會議特別分析了經濟形勢,指出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全球經濟成長明顯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運行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積極應對挑戰。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要堅定信心、冷靜觀察,多管齊下、有效應對,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
社評認為,中國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既是應對金融海嘯沖擊的根本立足點,也是對全球克服金融危機的最大支持。在全球金融危機加深和經濟明顯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的出口需求減弱;與此同時,XX年以來帶動中國新一輪增長中的資本密集型重化工業,受到資源、能源和環境等限制日趨嚴峻。中國是一個大國,大國經濟必須以內需為基礎,其中最重要的是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中國有廣闊的國內市場,立足于內需,中國經濟抗御外部風險的能力也就會增強。中國這一世界經濟的重要發動機保持平穩和健康運轉,本身就是對穩定世界經濟的重大貢獻。
社評稱,中國改革大業是從農村發軔的,30年來中國確立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但由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擴大,城鄉二元結構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村改革成為中國改革的重要環節。農村改革的首要問題在于土地制度,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將會打破中國農村過于分散化的小農經濟模式,刺激農村土地集中,實現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村改革,增加農民收入,也有利于擴大國內市場,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保證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