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武漢解放一周年。在過去的一年里,淚水與汗水交融,戰斗中有艱辛,戰斗中有歡樂。正是因為這些一線防疫人員的努力,武漢才有了今天的重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1武漢重啟一周年觀后感心得最新五篇,歡迎參閱。
武漢重啟一周年觀后感心得一
2020年4月8日0時0分,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閉76天的武漢重新開放。整整一年了,武漢、湖北、中國挺過了那段慘烈的劫難和蕭索的時光,一切正在恢復常態。
還記得,2020年3月中下旬,全國支援武漢的醫療隊開始撤離,警車開道,群眾送行,還有人跪拜送別,醫務人員與人群哭成一片,撕心裂肺。
還記得,2020年4月4日清明時分,全國為疫情死難者默哀,這是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又一次動人心魄的國家哀悼。“武漢挺住,中國加油!”
還記得,2020年6月20日武漢大學畢業典禮上,第一個程序就是為疫情死難者肅立默哀。海內外眾多中國學生都經歷了人生中最不尋常的畢業儀式……
那時,我寫下小詩記錄難以平靜的心緒:
我們激蕩心中的潮水,
在劫難和蕭索中,
祈求上蒼對逝者的撫慰。
人類的強大可能是偽命題,
小小的微生物,
就可以摧毀我們的為所欲為。
在全人類的災難面前,
我們回歸生命初始的柔弱,
去經歷吉兇悔吝的輪回。
雖然害怕,
仍然前進,
這才是勇敢。
武漢重啟一周年觀后感心得二
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盡管天公不作美,武漢各大商圈、景點,依舊人流如織。踏青、購物、外出就餐,人們盡情享受難得的春日時光。
自去年5月19日以來,武漢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自去年6月1日起,武漢無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
“這才是健康、安全、充滿活力的武漢。”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護士方雅芳,曾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52天,今年春天,她專門帶著新婚丈夫來漢趕赴“櫻花之約”。眼前的變化讓她感嘆不已:這里根本不像一座經歷過疫情的城市。
這一切來之不易。從最早遭受疫情重創的城市,到“健康安全的城市”,一年來,湖北武漢始終銘記總書記“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殷殷囑托,慎終如始、再接再厲,決不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
“解封”之后,武漢又進行了全球史無前例的千萬居民核酸檢測。從5月14日0時至6月1日24時,前后十多天、支出9億元左右,累計檢測989.9萬人,沒有發現確診病例。
這場全員檢測,不僅為世界抗疫提供了“武漢經驗”,也讓歷經70多天禁足的武漢人放心走出家門,整座城市從“物理解封”到“心理解封”,迎來活力奔涌。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武漢“晴天帶傘”“撐傘避雨”“打傘干活”“修傘補強”,堅持“人、物、地”同防,持續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決定性成果。
一套應急指揮與疫情大數據應用系統建立。武漢全面整合913家醫院病歷、檢驗檢查結果數據、全市5000余家藥店、2565所學校、13類重點場所等,建立了60類自動觸發點。近1萬工作人員在系統的調度下開展業務,做到應急指揮、應急處置、指揮調度,一鍵達基層。
今年初,河北兩例確診病例在漢有活動軌跡。獲悉消息后,武漢用時不到一天,便迅速完成排查、封控、流調、消殺等工作。次日“警報”解除。
經歷過疫情首輪沖擊,如今的武漢,疫情防控已成為市民的自覺之舉。昔日的“江夏方艙醫院”變身“大花山方艙醫院新冠疫苗接種點”,人們排隊走進接種點,以另一種方式繼續為抗疫做貢獻。
為打好公共衛生“安全補丁”,一年間,湖北全省開工建設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項目1142個,規劃總投資1381億元。在武漢,62家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在疫后完成標準化建設,4家平戰結合醫院建設正如火如荼,都將于今年7月交付。
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送來“及時雨”
武漢重啟一周年觀后感心得三
2月27日上午,武漢市2021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215個項目、3305.4億元投資額,創下武漢單次集中開工之最。
3月,112個招商引資項目的簽約總金額達3462億元,創下武漢歷年來單場招商活動之最。
從雨雪紛飛,到春暖花開,武漢經濟重燃引擎,開足馬力提檔加速。今年1-2月,武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6.3%。
事非經過不知難。作為封控時間最長、重啟時間最晚、疫情影響最大的城市,去年一季度,武漢GDP斷崖式下跌40.5%,僅有2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保持運轉,不足全市10%。
“我相信,困難再大,也壓不垮英雄的湖北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激勵著湖北、武漢廣大干部群眾。
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按下“重啟”鍵的武漢,搏殺二季度、沖刺三季度、決戰四季度,全力打響經濟保衛戰。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推動下,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送來“及時雨”。
400多家國內外500強企業來漢考察洽談,2020年,武漢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突破9300億元、增長6.7%,抗疫主戰場成為企業的投資熱土。
多個國家級盛會高頻落地,首屆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漢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賀信指引武漢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國家存儲器基地二期、京東方10.5代線、華星光電T4、中金數谷武漢大數據中心,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生根。2020年,央企與我省新簽訂項目合作協議172個,投資總額4636億元。
搶抓機遇、主動對接,武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政府與企業一起爬坡過坎。全年減稅降費513.7億元,直達38萬家市場主體,為企業提供紓困貸款1018億元。僅用1個多月,武漢實現全市1萬多家“四上”企業復工復產,1326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全面復工。
從“暫停”到“重啟”,再到全面加快恢復,武漢以戰略定力錨定高質量發展,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史無前例的疫情,倒逼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武漢搶先布局,引來華為長江鯤鵬、小米總部二期、浪潮華中總部、華為AI算力中心等相繼落戶。2020年,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40%,“光芯屏端網”產業規模已近萬億。
疫情同樣催生大健康產業快速崛起。武漢持續發力,邁瑞醫療“全球第二總部”、華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發基地、聯影醫療武漢總部基地、中國生物中部產業基地等先后開建,推動大健康產業邁向萬億級。
全球首個超高通量核酸檢測“火眼”實驗室、全球首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全球首款128層QLC三維閃存芯片等一批科技成果誕生,武漢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歇。
一條“V型”反轉曲線,為這份努力寫下注解。在3月見底后,武漢主要經濟指標開始逐月逆勢反彈,2020年全年經濟總量達到15616.1億元,重返全國城市前十。
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
黨員干部沉下去 治理效能強起來
武漢重啟一周年觀后感心得四
4月8日,一場以健康命名的世界級盛會第三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在武漢如期舉辦,再次展現武漢的底氣與自信。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作為中國最早遭受疫情重創的城市,從被動防控,到主動應戰;從千萬居民完成核酸檢測,再到全民免費接種疫苗,對照疫情防控這面鏡子,武漢將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發展大健康產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
4月7日,位于武漢市洪山區沙湖港北路和禮和路交匯處的洪山區人民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建設如火如荼,未來,它將與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洪山院區一起,填補武漢市最后一個中心城區無三甲綜合醫院的空白。
在武漢市蔡甸區、江夏區、新洲區和黃陂區,4家平戰結合性質的三甲醫院拔地而起,均將于今年7月交付。與此同時,同濟醫院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協和醫院質子診療中心、武漢大學重離子醫學中心也在同步建設。
過去一年,武漢針對疫情暴露出的問題和不足,著力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加速醫療資源布局。根據規劃,2025年前,武漢將打造中心城區10分鐘急救圈,新城區12分鐘急救圈,屆時,全市急救站至少達到110個。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院長馮占春認為,這些項目是武漢重塑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大大提高武漢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救治能力。
與此同時,疫后武漢大健康產業跑出加速度,線上問診、醫療電商、互聯網健康管理等一批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邁瑞、穩健等一批知名醫療企業紛紛落戶武漢,助力當地大健康產業加速邁向萬億級。
武漢重啟一周年觀后感心得五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經驗,也有教訓。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教訓,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筑牢制度防線。”
聲聲叮嚀,句句囑托,暖在心間,催人奮進。
社會治理的重心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針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暴露出的社會治理短板,一年來,武漢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新路子,推動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傾,讓居民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
疫情大考中,武漢4.45萬名黨員干部緊急支援社區抗疫。在常態化防控下,14.9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下沉黨員與社區自管黨員、居民志愿者等“結對組團”,參與基層治理,進一步充實了社區力量,擴大了服務范圍。
“隨時電話咨詢,休息時間還上門。”在武漢市百步亭社區怡和苑南區,700多名在職黨員下沉報到,讓居民袁超英老人有了自己的“健康顧問”——住在同一社區的醫護工作者陳丹。
東湖新城社區是一個住有3000多戶、1.2萬人的還建小區。去年4月8日重啟當日,總書記曾專門給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回信,要求抓細抓實社區防控工作,用心用情為居民服務。
“現在社區凝聚力越來越強,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服務的意愿越來越強,大家都希望把社區建設得越來越好。”社區黨委書記陶久娣介紹,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社區老黨員自發成立“老東湖巡邏隊”,從最初的6人迅速壯大到76人。他們平均年齡65歲,在樓棟間巡邏,勸導不文明行為,查找安全隱患。
社區居民“下單”提出需求,社區“派單”,下沉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接單”,下沉干部“搶單”服務……一年來,居民與下沉單位之間實現了需求與供給有效對接,11項共建項目全部完成。一批新的園林綠化工程建好了,社區停車位問題解決了,陳年的“牛皮癬”小廣告清理了,商鋪亂搭亂建現象杜絕了,物業管理更智能了,居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每一次重大危機都會推動社會的進步。”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巴曙松說,“這次疫情之后的武漢無論是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還是在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等方面正取得更大進步,而不斷積累的進步又將使武漢成為一個日益向上向好的全國化、國際化大都市。”
以上就是查字典網小編為大家講解的武漢重啟一周年觀后感的相關內容了,大家可以看到還是非常實用的。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更實用的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本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