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縣濮城鎮葛樓村
1987年,張名利從千公里之外的貴州省嫁到濮城鎮葛樓村一個貧困的家庭里。婚后生育兩男一女,其中一子腦癱殘疾。孩子給家庭帶來了歡樂,同時也給本不富裕的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
為維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1996年她無奈之下拋下孩子和丈夫婆母,只身一人去北京醫院做護工。在外務工期間,張名利一邊往返于幾個醫院之間,一人做幾個人的工作,一邊堅持自學文化知識,能認識、讀寫工作生活中的常見字,同時她學會用電腦、手機等智能工具。她的兩個孩子在她堅韌不拔的性格影響之下,也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學經商,實現了自身人生價值。
2001年春,在家的婆母身患重病,無人照顧,她毫不猶豫辭去工作,返家伺候婆母照料孩子。婆母因病不能吃飯,喂飯難以下咽,她利用在北京做護工時學到經驗,用幾種營養粉、蛋白粉、荷蘭奶粉、松花江奶粉和豆奶粉合理搭配,調成糊狀物喂婆婆,一日三餐皆如此,一直堅持了18年。
因婆母不能食用面食,靠營養粉維持生命而造成大便干結。為減輕因大便干結給婆母造成的痛苦,她戴上一次性醫用手套親手為婆母挖大便。經人介紹,用咖啡液灌腸可通便,她便改為每次用500毫升咖啡液為老人灌腸。她還長年累月堅持為老人擦洗身體,冬天每周1-2次,夏季每天1-2次。
她還有一位已經28歲的腦癱兒子,完全喪失生存能力,大小便完全在被窩里或衣褲里。她每天至少一次為兒子和婆母洗衣服被褥,一到冬天,凍得滿手都是口子。婆母住北屋兩套間,兒子住東間,本可能臭氣熏天的房間卻無一點異味。她的孝道感動了不少左鄰右舍,人們都樂意到她家串門,人們都交口稱贊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好媳婦和好母親。
張名利的丈夫于2018年生病住院一個多月未治愈而去世。照顧殘兒和伺候98歲婆母的重擔落在她一人身上。當鄰居和村領導勸她時,她含著眼淚哽咽著說:“以前我把婆母放在第一位,丈夫放在第二,殘兒放在第三,我排最后,以后我仍把婆母放到第一位,殘兒第二位,我還是最后一位,每當吃飯我先喂婆母,再喂兒子,最后我吃剩菜,有時飯菜涼了,我就少吃一頓,因為有好多洗涮的活還等我。”
因為她的精心照料,殘疾兒子能生存到28歲,已18年不食面食的婆母到98歲還面色紅潤,不能說不是一大奇跡。
她的事跡感動了群眾,感動了領導,也感動了各界人士。駐村第一書記王貴月曾多次到她家看望老人,鎮衛生院、縣醫院等醫療機構進村義診時,總是把醫療器械搬到她家。醫生親自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自20XX年連續被葛樓村兩委評為“孝敬媳婦”和“最美家庭”,2018年,三八婦女節被鎮婦聯授予“好媳婦”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