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的階段性角度看,當前我縣生豬產業發展已經跨越了探索起步階段,開始步入優化升級階段。既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又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更是我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任務。如何推進生豬產業又好又快地優化升級,是全縣上下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課題。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認識,__的生豬產業發展,基礎在現代農業,目標在一縣一業。推進生豬產業優化升級,就是以轉變方式為手段,用工業化的理念,使生豬產業逐步向一縣一業轉型。
所謂現代農業,從核心內涵來看,可概括為“四三一”,即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工業裝備、現代管理方法、現代經營理念“四個支撐”,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產出率和農產品商品率“三率”,形成產供銷一體化、貿工農相結合的多元化、多功能的“一個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的發展核心在基地,更加強調實現農業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三統一,發展理念仍然是農業占主導層面。所謂一縣一業,是指在現代農業的基礎上,以工業化為目標的支柱產業,其生產經營方式更加強調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社會化、專業化發展。一縣一業的發展核心在龍頭企業,在工業化農產品的精深加工上,更加強調農產品對工業的供給,發展理念是工業化占主導層面。因此,一縣一業與現代農業有相同點,但一縣一業是更高層次的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一縣一業的基礎,一縣一業是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從大力實施一縣一業戰略著手,率先突破發展生豬產業,實現了生產方式、經營形式和推進機制的“三大轉變”,基地規模、加工能力、質量、效益的“四大提升”,初步呈現出三次產業聯動發展的良好勢頭,現代農業的基本形態已經呈現。但科學審視__生豬產業的現狀,還存在“基地規模不強、龍頭帶動不力、產業鏈條不全、市場化程度不高、服務網絡體系不優”等突出問題,生豬產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所占比例提升緩慢,對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相對較低。這種處于發展期相對穩定、緩慢上升的階段是一種“波瀾不驚”狀態,如果不及時“推波助瀾”,勢必影響到產業向更高層次的健康發展。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認識,必須轉變發展方式,以工業化的理念、市場化的手段助推生豬產業由現代農業向一縣一業轉型,真正做到優化整合生產要素,構建以利益為紐帶的全產業鏈,促使產業鏈條無縫聯接、高效運轉,實現產業結構與資源供給、技術支撐、市場需求相適應、相融合的狀態,大幅提升產業各環節的效益和整體綜合效益,促進生豬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推進生豬產業優化升級,關鍵是要找準一縣一業的重要構成體系,綜合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依靠龍頭帶動,實行區域布局,發展規模經營,做到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
(一)更加注重龍頭引領。就當前我縣的生豬產業發展現狀來看,縱向比,短短五年已經在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建設上取得了輝煌成就,但要保持這種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傳統手段已經顯得有些蒼白無力;橫向比,我們的飼養總量、產品供給在供應大市場、占領大份額上,差距還很大。因此,必須改變思維,逆向思考,快速擴張,在全縣樹立培育全產業鏈龍頭的理念,把培育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生豬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龍頭企業作為生豬一縣一業的關鍵來抓,以工業化的理念助推現代農業優化升級。重點要采取內引外聯的辦法,大力招商引資,在土地、稅收、資金、審批等方面出臺更具優惠的政策,在積極扶持培育壯大縣內龍頭企業的同時,吸引大公司、大集團來我縣,培植年供種5000頭以上的專業化良繁龍頭企業、年加工生豬20萬頭以上的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飼料20萬噸以上的飼料龍頭企業、年產值達億元的獸藥和生豬副附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年出欄商品豬1萬頭以上的養殖龍頭企業,培育一批中介服務龍頭公司。通過產業鏈中各個關鍵環節的龍頭引領,帶動全縣大力實施標準化養豬,培植生豬養殖專業村和專業戶,用現代裝備、現代工藝武裝生豬生產,提升集約化生豬生產水平,使有技術、有頭腦、懂經營的農民立足自身基礎,分別融入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力求在擴大養殖規模、擴大加工規模、提高養殖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方面有所突破。
(二)更加注重區域布局。生豬一縣一業是實現產業向區域化、集約化布局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高效益產出的聚集地。全縣在推進生豬產業優化升級過程中,必須按照生豬一縣一業的要求,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在綜合考慮不同區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基礎設施、產業基礎等各方面因素的情況下,科學規劃不同區域發展重點,使良繁、飼料、商品豬生產、企業加工、服務、銷售等關鍵環節在不同區域有不同側重,進而逐步形成區域化布局。通過不同地域內在某一方面的專業化、集約化的生產經營,促進地域產業結構優勢的發揮,實現廣泛地域上的產業結構均衡。特別要以謀劃爭取中高山現代生態循環產業科技示范園項目為區域布局的重要抓手和載體,充分利用“豬——沼——蔬菜”和“林——菌——苗木”這兩個特色農業產業循環體系,促使一批以生豬工廠化養殖的企業進入園區,從而推動基地進一步擴張。當前,要緊緊圍繞產業優化升級,立足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科學編制園區規劃,努力將園區建設成為一個規劃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競爭優勢明顯、經營機制完善、輻射效應明顯的現代農業生態示范園區。在規劃布局中,要充分考慮各個鎮的區位條件和發展基礎,扶優扶壯,不能面面俱到,選擇優勢產區要相對集中,優中選優,不能到處布點,投資建設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不能全面開花。
(三)更加注重標準生產。以國家和行業標準為骨干,借鑒引進先進技術成果,進一步完善以《__生豬標準化養殖模式規范》為主的標準體系,以標準體系為指導,全面推進生豬產業發展五大體系的優化升級。在良種繁育體系上,高起點建設一批專業良種擴繁場、良種繁育場、良種繁育村、良種繁育小區,引進一批有實力企業建立良繁龍頭,加快構建配套成龍、結構科學、全域覆蓋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擴大良種繁育能力,滿足產業規模擴張帶來的良種供應需求;在標準化養殖體系上,購置先進設施裝備,用現代裝備武裝生豬養殖,將標準化養殖技術
滲透到每個環節,高起點、高質量建設一批標準化圈舍,培育一批商品豬供應龍頭,在全縣形成高質量、高效益的商品豬養殖基地,引領全縣分散養殖向標準化養殖轉變;在產品加工體系上,加快推行產品認證,打造特色品牌,加大系列產品研發,實現產品多次加工增值,通過多種途徑,內引外聯,培育一批龍頭加工企業集群;在飼料加工體系上,積極發展與現代養豬業相適應的飼料加工業,加大無公害預混飼料的使用,拓寬對飼料源的開發力度,探索與__生豬相適應的標準配(混)合飼料,提高飼料利用率,保證飼料的安全性,達到從源頭上控制之目的;在市場營銷體系上,建設豬肉產品、臘肉食品交易市場,加強“農超對接”,推動臘肉食品進入更多更大的商場、超市。探索新型銷售模式,發展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拓寬營銷空間,促進產銷銜接。
(四)更加注重利益關系聯結。生豬產業優化升級的核心是使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比較穩定的利益關系。企業與農戶之間是否能建立穩定的利益關系,主要在于專業合作組織的職能作用發揮。目前,全縣雖然都相繼建立了一些專業合作組織,但多數都只停留于形式,沒能發揮作用,基地與龍頭間的聯結不緊密,“產+加+銷”間的利益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因此,要繼續加大扶持和發展多種形式的生豬專業合作組織,重點探索發揮合作組織的職能作用的新辦法、新機制,把產業協會建成實體性組織,努力讓龍頭與基地、基地與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要支持農村基層干部、技術人員、養殖大戶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組織,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經營形式,為農民解決資金、技術、信息方面的問題,引導專業合作組織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健全運行機制,政府在資金、政策、信息、技術等方面為其提供有力支持,促使其不斷發展壯大。要依法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化利益調節機制,正確處理好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戶之間的利益關系,鼓勵龍頭企業與養豬大戶簽訂收購合同,實行保護價收購,并充分體現優質優價,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支持龍頭企業創辦規模化、標準化養豬場,農戶進場分戶飼養,企業為進場農戶統一提供仔豬、飼料、防疫、技術等服務,并統一收購產品;鼓勵龍頭企業與政府共同出資建立貸款擔保公司,為農戶規模化養殖提供貸款擔保;鼓勵龍頭企業與保險公司合作,為基地養殖大戶統一提供生豬保險服務,降低養豬戶風險;支持龍頭企業建立風險調節基金,以豐補欠,確保養殖戶利益。要通過合作組織宣傳、引導養殖戶認可,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基地和養殖戶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機制,逐步由政府牽線向業主契約、訂單轉變,由契約和服務聯接向資產、資本聯接方式發展,形成自動的利益互動和聯接機制,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
良好的機制是實現生豬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保障,必須從建立保障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機制入手,千方百計提高農民養豬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解決生豬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步伐。
(一)建立項目保障機制。圍繞生豬產業發展,積極爭取中、省項目,實施項目帶動生豬產業發展。加強對國家產業政策和中省投資方向的研究,聯合多個部門有針對性地從規模化養殖、良種繁育、疫病防疫、龍頭企業、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策劃包裝一批項目,爭取更大、更多的項目支持,在項目建設中,堅持打造“精品工程”,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以進一步取得中、省的支持。要把招商引資作為促進生豬產業優化升級的重點,在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的基礎上,以資源引資、以政策引資、以投資回報率高引資,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利用媒體和互聯網等多種手段廣泛招商引資,大量吸引其他領域資本和民間資本進入畜產品加工業,引進國內、國際知名企業到我縣投資。
(二)健全政策投入機制。政策扶持體系的重點在政策資源整合和延續性的體現,增強對產業的引導和支撐。要對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制定生豬產業“十二五”優化升級建設方案,編制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專業合作組織、服務體系、產業文化等專項發展規劃,引領產業優化升級。要把生豬產業作為農業投入的重點,落實好國家在良繁體系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同時進一步加大縣級財力投入,科學系統制定獎扶機制。要從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融資擔保、利益鏈接等方面制定專項政策,完善養殖用地和水、電、沼氣等配套建設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引導資源向生豬產業配置。要進一步擴大縣級生豬育肥風險金資金規模,大力發展生豬保險業,利用土地、林地流轉和農民進城有關政策,做好農民資產確權登記評估工作,探索采取活豬或圈舍等資產抵押方式貸款,緩解資金壓力。
(三)建立質量安全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預警機制,把影響生豬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對于嚴重危害生豬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嚴格實施計劃免疫,堅決實行強制防疫。建立和完善生豬產品安全標準體系,實現生豬產品達到無規定疫病、無違禁添加劑和無規定藥物殘留的標準。加強飼料和獸藥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安全監督,在依法依規推行獸藥代理、獸藥準入登記備案和用藥登記等制度嚴格管理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養殖業投入品的管理執法力度,堅決打擊生產、銷售和使用假劣獸藥、違禁藥品及飼料添加劑的違法犯罪活動。建立健全生豬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監控體系,設立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加強檢測和監控。
(四)探索創新服務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服務功能,不斷探索形成新的更適應產業發展的服務機制。加強科技培訓,將養殖場主、農戶培訓納入年度培訓計劃,各鎮均設立培訓基地,形成完善的網絡體系。提供信息渠道,依托網站、電視臺等媒體,為企業和農戶提供政策、管理、技術、招商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定期發布價格、疫病信息,對市場和疫病引起的風險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引導農民正確認識市場形勢。實行人才戰略,鼓勵支持龍頭企業、養殖大戶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人才支援機制,廣泛開展技術合作和人才選聘。
(五)不斷優化考核機制。考核獎懲是生豬產業發展工作落實的關鍵。要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把生豬產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科學設置生豬產業考核指標,將生豬產業的發展、招商、品改、防疫、扶持等工作予以量化,納入縣、鎮、村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把生豬產業發展考核與干部評先評優獎罰緊密掛鉤,真考實核、動真碰硬,對在產業建設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干部要重獎、重用,對連續考核處于末位和因主觀原因造成工作失誤的單位領導,嚴格追究責任,形成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