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朋友:
我是小頡的爸爸,首先,感謝三(四)班的老師們對小頡以及本班所有孩子們的精心培養和關愛;同時也很感謝林老師和各位家長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站在這里和大家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其實說實在的,我認為每位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心得,比如賴紫瑤、李志鐸、盧安琪、吳一帆家長等等,他們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很優秀、很出色,倒是我有的時候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結果欲速而不達、適得其反,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以下是我的家庭平時教育孩子積累的一些做法,歸納成七個方面,希望能與在座的各位家長朋友們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把我們的孩子們培養好。
一、溝通交流
教育要從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開始,作為家長要懂得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以及心里想什么,需要怎樣的幫助,教育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首先得學會與孩子交流,要蹲下身來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從幼兒園起,我們一家人幾乎每天都會像朋友一樣靠在沙發上、躺在床上開心輕松地聊天,小朋友經常把學校和班級發生的事情帶到家里來說,我們就作一個忠實的聽眾,肯定他好的想法或者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他的不足之處。長期下來,他就覺得我們非常重視他的感受,發生什么事無論好壞都會第一時間主動和我們匯報,與我們共同分享快樂、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
二、言傳身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小的時候就像是臺攝像機,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說的好話再多,也抵不上孩子對家長所作所為的模仿。“養不教父之過”,做父母的責任重大,首先,作為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只有這樣,在孩子的心目中,你才是一個可聽、可信、又可敬的人;第二,家庭和諧是教育的基礎,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實行民主作風,讓家庭其樂融融,讓孩子生活在幸福的家庭環境中;第三,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孩子做作業時不看電視,不打麻將,花些時間看點專業書籍、小說、雜志,有時也可以陪著他做,給孩子做出適當的指導。一直到現在,我們家也沒裝閉路電視,小學三年級以前孩子做作業時我們連電腦也不開,在我們家凡是讓孩子讀的書籍全是我們家長讀過的,這樣與孩子交流溝通才更有共同語言。
三、賞識鼓勵
要賞識孩子,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不要總是居高臨下的去教育孩子,俗話說得好“數落子千過,莫如夸子一長”,與其讓孩子在沒完沒了的批評中糾纏做錯的事,還不如適時的表揚,對孩子的每次進步給予堅決的鼓勵,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自己的孩子。記得三年級上學期的時候,謝蘇頡剛開始接觸作文,一開始沒掌握方法,寫得很不好,我心里很著急,批評了好幾次也不見有轉變,反而使孩子對作文產生了畏懼心理,后來冷靜下來才發現自己的方法錯誤,于是改變了策略,降低要求,只要每次作文里有一些閃光點,不管是個別好詞好句,甚至只要是字跡工整對給予表揚鼓勵,再不斷加強與孩子的共同閱讀和引導情景交流對話,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現在孩子對作文已經不那么感冒,有時也能寫出較為滿意的作文。
四、開拓眼界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我從謝蘇頡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的閱讀習慣,每年我都征求孩子意見,訂閱一些適合他的兒童讀物,如幼兒園時的《東方寶寶》、《幼兒畫報》、小學時的《小哥白尼》、《幽默大師》、《兒童文學》等,還經常到三明的各大書店購買大量少兒讀物,家里隨處都有他看的書。因為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的知識面廣了,對學習也有很大幫助,也為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除了從書本上學習知識外,我還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盡可能讓他接觸外面的世界,每個周末,只要天氣許可,我都帶著他步行或騎車到郊外去,看花鳥魚蟲、感覺四季變化,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每年暑假我還會帶他出一兩次遠門,通過旅行讓孩子親身感知和體驗大千世界,擴展視野,豐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