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通過祭奠先烈、先人、先賢,引導人們在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二、活動內容
(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確定4月1日—4月7日為“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周,全區各志愿服務團隊期間可結合本團隊實際自主開展清明節主題志愿服務活動,每次時長原則上控制在2小時以內。活動內容要緊扣“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組織志愿者到烈士陵園開展宣傳引導、環境衛生整治,參加義務植樹、巡邏護林,參與旅游景區、河流生態環境治理等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整合各方面社會力量,豐富活動載體,力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活動效果。
(二)開展主題系列活動
1.開展主題緬懷活動。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廣大干部群眾為革命先烈掃墓,開展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引導人們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祭奠、掃墓,在中小學校廣泛開展緬懷革命先烈主題班會,激勵廣大學生珍惜美好生活,樹立遠大志向。
2.開展移風易俗大討論活動。圍繞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主題,廣泛開展大討論活動,凝聚共識,倡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婚喪嫁娶新風尚。
3.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在學校、社區、單位等廣泛開展清明詩文誦讀活動,組織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誦讀古今吟詠清明的詩詞、懷念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經典詩文,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4.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組織廣大未成年人廣泛開展網上祭奠英烈活動,通過網上獻花、寄語留言,表達對先烈、先人、先賢的感恩和敬仰,激發愛黨愛國情感。
5.開展節日民俗活動。圍繞節日主題,結合各自實際,深入挖掘清明節的文化內涵,舉辦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民間藝術展示等活動。
6.開展文明祭掃活動。引導人們用鮮花、植樹等文明生態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倡導網上掃墓、踏青遙祭、家庭追思會等新型祭奠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風。
(三)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活動
1.愛護家園,提倡低碳、安全祭祀。告別祭祀陋習,倡導文明、低碳祭祀,采取公祭悼念、家庭追思、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等方式祭奠,做到低碳祭祀、綠色祭掃,不污染環境、不影響他人。自覺遵守交通秩序、祭掃秩序和焚燒秩序,不在城區路邊、交通要道、廣場、小區、草坪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冥幣;自覺維護祭祀場所公共秩序,遵守有關防火規定,不在山頭、林地、公墓內違規用火。
2.破舊立新,提倡婚事新辦。提倡婚事新辦,以參加集體婚禮、公益婚禮等方式,舉辦一個節儉適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紀念意義的婚禮。自覺抵制婚車成串影響交通、鞭炮濫放污染環境、大辦宴席鋪張浪費的不良現象,力求婚禮儀式簡樸、氛圍溫馨。既體現禮儀之風、人文之風,又彰顯文明之風、節儉之風,形成社會主義新風尚。 3.摒棄陋習,提倡喪事簡辦。提倡喪事簡辦,弘揚勤儉節約、厚養薄葬,采取“獻一束花、植一棵樹、敬一杯酒、開一個家庭追思會”等方式祭奠逝者。杜絕在街道、廣場、居民小區和庭院等公共場所搭建靈棚、吹奏鼓樂、高音播放哀樂。自覺抵制在社區內、道路兩旁撒紙錢、焚燒紙扎冥幣、搞封建迷信、大肆燃放煙花爆竹等不良行為,倡導文明節儉的喪葬新風。 4.崇尚節儉,提倡喜事廉辦。提倡在生育、升學、入伍、生日、喬遷等喜慶事宜時,自覺抵制盲從攀比、跟風宴席,做到不請客、不送禮、不收禮,不講排場,不比闊氣,在親朋好友間通過一束鮮花、一條短信、一杯清茶、一句問候等文明方式,表達賀意,增進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