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轉變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戰略思路,以下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四個轉變發言材料【精選4篇】,歡迎閱讀參考。
四個轉變發言材料【精選一】
建設生態文明高地的歷史任務。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四個轉變的戰略目標就是建設生態大省、生態強省,成為全國可持續發展的典型示范區,彰顯青海在國家生態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動引領。四個轉變,就是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資源配置、發揮比較優勢、服務國家戰略等有效途徑,增強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后勁,從整體上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相契合。四個轉變,就是通過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并滿足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迫切需求。
同人民的熱切期盼相呼應。民有所呼,我必所應。通過扎實推進四個轉變,實現經濟發展、生態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和民生改善的協調統一。
四個轉變是省委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分析解決青海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產物,凸顯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的精髓,必將推動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建設。四個轉變是省委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確立了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青海堅持好拓展好的行動綱領,必將推動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落地生根。四個轉變回應了全省廣大干部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為青海各族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增添了動力和活力,必將開啟青海十三五新征程。四個轉變指明了實現中國夢青海新篇章的現實路徑,提供了青海發展的堅實基礎、重要保障、重要手段和重要抓手,必將不斷開拓新空間、實現新發展。
四個轉變發言材料【精選二】
四個轉變新思路是由發展性、穩定性、全局性和民生性等多重屬性構成。發展是基本表現,穩定是本質要求,全局是根本立場,民生是重點領域。全面推進四個扎扎實實要以整體把握四個轉變內涵和范疇為前提,在生態戰略的基礎上厚植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在融入國家戰略和改善民生的進程中持續增進人民的福祉。
一、發展性是基本表現。四個轉變首先表現為一種發展理念,其次表現為一種發展方式,屬于發展范疇。在四個轉變范疇體系內,發展是第一位的,也是四個轉變的前提和基礎。推進四個轉變,首先要從發展性的視角理解和把握問題的邏輯和路徑思路。
二、穩定性是本質要求。從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結進步大省的轉變是將青海發展的民族性、穩定性當作一種根植的必然要素,對于生活在青海的各民族而言,多元文化影響下的價值系統其實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是他們的生活價值與意義之源泉,不應該隨意當作工具來使用或摒棄。
三、全局性是根本立場。全局性是四個轉變的根本屬性。隨著中國進一步向西開放,青海省將成為面向南亞、西亞的重要輻射中心;隨著互聯互通國際通道網絡的建設和投入使用,使得青海有條件構建新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促進對外開放、旅游、服務業和招商引資等工作登上新臺階,同時對產業結構調整、就業、城鎮化等將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
四、民生性是重點領域。民生是四個轉變從理念走向實踐的核心載體。民生性是四個轉變的本質規定。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四個轉變的落腳點。四個轉變的直接現實來源是民生問題,四個轉變理念的提出明確了破解民生難題的途徑和辦法。
四個轉變發言材料【精選三】
省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提出的四個轉變新思路突出強調的是發展這一重要思想。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的轉變是青海發展的戰略,從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結進步大省的轉變是青海發展的保障,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的轉變是青海發展的思路,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轉變是青海發展的愿景。四個轉變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提出的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這個新理念的提出,既對接了國家發展總體戰略部署,又突出了青海發展的區域和民族特色,是十三五時期推動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理念。
落實四個轉變發展新思路,必須形成良好的體制機制。第一,落實四個轉變新思路,關鍵在人,特別是各類人才,要轉變觀念,創新方式,建立完善培養和引進人才的體制機制,補我省發展的軟短板。第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科技創新,用活用足各類政策、資金和項目,以超常規的方式保護、建設、發展好生態,在轉型升級中實現快速發展。第三,青海在全國大局中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青海要發展,沒有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是不行的。要以加強民族團結來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以加快發展來進一步夯實民族團結的根基。通過法治化的途徑,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民族團結的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第四,奪取脫貧攻堅的勝利,重點在精準二字。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做好特色、政策、生態、教育、幫扶等方面的文章,建立健全多部門合力攻堅機制,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凝聚各方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四個轉變發言材料【精選四】
在轉變思維方式中提升行政理念
思維引領行動,深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有適應新常態的行政理念。一是強化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是現代治理的首要思維。地方要結合法治政府建設,盡快出臺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規劃,把法治思維貫穿于政府工作全過程。二是強化市場意識。政府資源有限,市場活力無窮。越是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越是要善于運用市場機制。積極探索市場化融資辦法推進項目建設,化解資金難題。善于吸納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借助社會力量改善公共服務。三是強化大局意識。要認真研究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把握國家定向調控、精準調控方向和重點,從中發現新機遇,捕捉新機遇。搶抓國家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發展機遇,努力把政策機遇變成實實在在的項目支撐。四是強化底線意識。底線思維就是要求我們從最壞處準備,向最好處努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政府工作要把握好民生、安全、生態三條底線。民生底線,就是要求黨員干部始終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把民生實事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安全底線,就是要時刻繃緊安全之弦,突出重點行業領域,狠抓重點關鍵環節,以鐵的標準、鐵的面孔、鐵的手腕消除安全隱患。生態底線,就是要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的新期待,把生態理念貫穿于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重點加強企業的生態監管,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式,筑牢生態安全網。
在轉變工作方式中強化落實
新常態下發展的環境更加復雜,深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工作落實,更要注重方式方法。一是統籌兼顧。政府工作千頭萬緒,要善于綜合平衡,既要抓大放小、以小兼大,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兼顧各方利益。具體工作中把握好節奏,掌握力度,加強頂層設計,增強工作計劃性。二是深入一線。撲下身子,沉到一線,深入到問題多、困難大、矛盾集中的地方,集民智、聚民意、解民難。三是重點突破。堅持問題導向,找準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攻關鍵環節。對梳理出來的重點難點問題,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攻關,制定路線圖,明確時間表,落實責任主體,以重點難點工作的突破,激發全局發展。四是條塊聯動。政府大多數工作是系統工程,需要合力推動。條塊之間、上下之間既要分工明確、分線作戰,又要整體聯動、補位補缺,更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觀公正提出問題和建議,同時健全政府工作績效第三方評估機制,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在轉變政府職能中優化服務
政府職能轉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要圍繞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努力做到三個到位:一是簡政放權要放到位。公開、公平、公正是行政權力下放的關鍵。加強大數據建設,以信息公開倒逼簡政放權,嚴格按照權力目錄進行審批,堅持目錄之外無審批,促使行政審批權力真正精簡到位、下放到位。二是執法監管要管到位。要轉變重審批輕監管傳統理念,樹立監管不到位是失職瀆職的理念,在監管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管。注重創新長效監管機制,明確部門責任、主體責任、行業責任,引導群眾參與,努力形成成熟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三是服務市場主體要做到位。要做好中小企業與規模以上企業產品配套信息對接,促進產品配套、產業融合,破解企業市場開拓難題。
在轉變干部作風中凝聚力量
加強干部作風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一是始終保持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新常態下政府碰到的多是硬骨頭,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堅持小事不拖拉、難事不回避、好事不攬功、大事集體決策,只要是對人民群眾有益的事,只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利的事,就不怕議論紛紛、閑言碎語,該干的一定要繼續干好,該闖的一定要大膽去闖,努力干成精品。二是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能力。增強硬本領,才能適應新常態。各級干部要把書本和實踐結合起來,沉下去調查,鉆進去研究,把握好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三個規律。對具體工作要吃透上情、借鑒外情、把握內情,提出精而管用的應對舉措。三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操守。牢固樹立把自己管好才是自身發展最大后臺的理念,恪守三嚴三實,守紀律、講規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坦坦蕩蕩為官。領導干部要強化反腐倡廉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對腐敗問題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爭做清廉為官、事業有為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