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市勞動保障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xx來閩考察和xx副主席回寧考察調研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海西”建設和“環三”發展大局,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全力組織實施城鄉就業保障工程,打好民生工程戰役,加快統籌城鄉就業,努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不斷提升勞動保障系統能力水平,全面超額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目標任務。
一、2011年全市勞動保障工作主要情況
(一)堅持重心下移、統籌兼顧,努力促進城鄉充分就業
1、全力完成城鄉就業保障工程。2011年是實施城鄉就業保障工程的最后1年,市委市政府繼續建立健全促進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向9縣(市、區)政府頒發了城鄉就業保障工程目標責任書,將各項促進就業指標分解細化。組織開展了促進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落實情況自查,并順利通過了省政府的督查。各縣(市、區)政府也將促進就業工作目標分解下達到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建立一把手工作責任制,有力推動了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54萬人,完成年任務104%;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2萬人,完成年任務102%;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63萬人,完成年任務103%;城鎮登記失業率3.03%,低于省下達控制指標1.17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城鄉就業保障工程目標任務。古田縣委縣政府連續6年與鄉鎮(街道)簽訂就業保障工作目標責任狀,并將勞動保障工作列入鄉鎮(街道)綜合量化考評指標。屏南縣政府組織督查室、效能辦等部門聯合對各鄉鎮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對當年未完成就業工作目標任務的責任人,年度考核給予評定不合格。
2、認真落實促進就業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繼續實行“四緩四降三補貼”政策,采取多種措施做好政策落實和服務工作,充分發揮政策效應,重點抓好小額擔保貸款、社保補貼、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的落實。全市有2.08萬名下崗失業人員領取《就業和失業登記證》,有1640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稅費減免199萬元,有4.9萬人次享受職業介紹等費用減免371萬元,有1.14萬名享受社會保險補貼887萬元,有405名享受崗位補貼269萬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351萬元,其中為560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351萬元,為25戶企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000萬元。屏南縣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395萬元,占全市發放總額的53%。
3、逐步完善市場就業服務體系。
(1)舉辦就業援助周和春風送崗位等專場招聘會,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為各類求職人員提供免費就業服務。全市人力資源市場用工登記10.1萬人次,求職登記6.8萬人次,職業指導6.5萬人次,介紹成功5.3萬人次。全市共舉辦40多場招聘洽談會,組織600余家用工單位,提供就業崗位3.67萬個,達成就業意向6300多人,現場發放“春風卡”等宣傳資料14.6萬多份。福鼎市在每月28日定期定點舉辦招聘會的基礎上,創建人力資源職業介紹一條街,實行店面、標識、辦公、服裝、程序“五統一”,形成招聘常態化。
(2)規范發展勞務派遣,做好勞務派遣機構和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分離工作。拓展勞務派遣范圍,把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和公益性社會組織工作人員逐步納入派遣范圍。全市累計勞務派遣1.36萬人,當年新增派遣2165人。霞浦縣發揮村級漁勞工派遣工作站以及三沙海安船員培訓中心品牌作用,共向27艘漁船派遣漁勞工333人。
4、積極推進基層工作平臺建設。
(1)加大對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扶持和指導,全市12個街道、124個鄉鎮、164個社區都成立了勞動保障工作平臺,2135個行政村聘請了協理員,初步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縣(區)、鄉鎮 (街道) 、村(居)四級勞動保障服務網絡。福鼎市從今年開始分3批將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158名自收自支在編人員列入財政核撥;將16個鄉鎮居委會勞動保障工作站站長崗位列入公益性崗位;對8個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服務窗口進行了新建擴建,面積分別在150至400平方米。蕉城區在鄉鎮(街道)農村服務中心加掛勞動保障事務所牌子,人員工資參照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標準核定,并落實了養老、醫療保險。霞浦縣將勞動保障重點工作列入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考評內容,實行百分制量化考評,并組織開展創建基層工作平臺示范點活動。
(2)建立人力資源數據信息庫,及時發布企業用工需求和就業培訓信息,為各類人員免費進行就業指導、辦理就業、失業登記等服務,初步實現企業需求和勞動者求職“兩頭清”。古田縣以人力資源市場為平臺,結合當地政府門戶網站,打造多渠道、廣覆蓋的人力資源市場信息服務平臺。壽寧縣在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建立農村勞動力動態監測制度,完善返鄉農民工信息庫。柘榮縣推行“服務企業聯系卡”制度,促進求職人員與企業用工相對接。周寧縣積極發揮駐滬勞動就業工作站作用,定期開展長三角地區周寧人創辦的各類專業市場用工需求調查,幫助更多勞動力外出就業。
(3)開展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福鼎市桐南、海口社區,福安市陽上社區,霞浦縣西關社區被推薦為省級充分就業明星社區。
(二)堅持提升質量、人才優先,積極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
1、多形式開展就業再就業培訓。繼續組織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地提高各類求職人員就業能力。全市組織就業培訓3.56萬人、職業技能鑒定3萬人,完成年任務115%,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75萬人,完成年任務115%;農村勞動力免費技能鑒定1.22萬人,完成年任務122%。運用培訓資金直補企業政策,鼓勵各類企業積極開展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全市有63家企業6729人參加技能培訓鑒定,共落實補貼資金290萬元。福安市組建創業導師團和青年創業輔助中心,積極開展創業培訓,已培訓360人,有150多名學員實現創業,并帶動800多人就業。霞浦縣舉辦巾幗創業、農村青年創業等培訓班12期,培訓326人,有156人培訓后創辦了自己的企業或商店,并吸納628人就業。
2、多渠道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進一步發揮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主導和示范作用,繼續采取直接認定與考試考核相結合的辦法,逐步從市場需求小的低端培訓向市場緊缺的高端培訓轉移。積極主動向省廳申報新成立福安電機行業協會、福建坦洋工夫茶葉有限公司、福鼎市化油器行業協會、古田食用菌協會4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或認定機構,重點開展茶葉、電機、化油器、食用菌等工種高技能人才考核認定和汽車駕駛、焊工、電工等專業技師鑒定。全市共考核技師310名,其中高級技師85名,是歷年最多的1年,居全省設區市第2名。福安市還率先開展閩臺合作培訓,開辦海峽兩岸電機行業高技能人才培訓班,由臺灣派專家授課,有70多名產業工人參加,全部實行免費培訓鑒定。
3、多舉措提升技校辦學水平。閩東高級技工學校與閩東工業學校順利整合,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學校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已開設專業21個、教學班級55個,在校生4232人,其中2011年新招生1273人。完善實訓場所建設,加強 “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多形式聯合辦學,積極構建校、系二級教學工作管理模式,加強學生管理,促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為創建寧德技師學院奠定了基礎。
(三)堅持積極擴面、民生優先,著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1、全力實施民生工程戰役和為民辦實事項目。
(1)福鼎、福安市分別在去年1月、10月順利啟動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積極做好輿論宣傳、數據核實、資金籌措、選擇合作金融機構等各項工作。福鼎市政府建立新農保“一周一會”和考評獎懲制度,定期督查通報各鄉鎮(街道)進展情況,并對按時完成參保率任務的鄉鎮(街道)分別給予獎勵
10、
7、
5、2萬元;對未按時完成參保率任務的在全市通報,并約談黨政主要領導。去年8月底即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目標任務,目前已有23.9萬人參加新農保,參保率97%,收取保費2697萬元,為符合條件的5.12萬名年滿60周歲老年農民發放基礎養老金3466萬元。福安市政府將新農保工作列入鄉鎮(街道)年度考評內容,層層簽訂責任狀,已登記參保8.36萬人,收取保費655萬元,今年元旦前為已實行家庭聯動的1.8萬名年滿60周歲老年農民發放基礎養老金298萬元,并確保春節前符合條件的6.16萬名老年農民基礎養老金全部發放到位。
(2)與市財政局聯合決定,從去年1月起,提高城鎮居民和大學生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每人每年80元增加到120元。全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9.15萬人,其中大學生參保6453人。落實各級財政補助資金3224萬元,提高參保居民醫療保障水平。
2、切實鞏固企業養老保險制度。
(1)加強與地稅部門協作,積極擴大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參保范圍,努力提高基金征繳率,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00%按時足額社會化發放。全市有18.8萬名企業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其中當年擴面2.29萬人;征繳保費4.59億元,完成年任務102%;為4.13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支付基本養老金5.1億元,月人均1056元。去年初還為全市3.83萬名企業退休人員增發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增加136.5元,增發金額為歷年最高。
(2)積極開展縣級以上集體企業無力參保退休人員申領老年生活保障金工作,確保發放對象“不重、不錯、不漏”。爭取省里預撥補助資金920萬元,有152個單位813名符合對象從去年1月起每月領取170至200元不等的老年生活保障金,基本生活有了最低保障。還有900多人已上報省廳待批。
(3)與市民政、公安、老干部等部門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及時掌握參保企業退休人員生存狀況,防止基本養老金被冒領,確保社保基金安全完整。我市這一做法通過了省廳的評估,并在全省推廣。
3、不斷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
(1)進一步完善市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解決了服刑人員、機關保轉企業保待遇計發等政策問題。提請市政府辦公會議研究停止征收1994年起錄用的市直機關公務員養老保險規定,并一次性退還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共涉及單位86個,參保公務員827人,退還財政繳納的保費2250多萬元,退還個人繳納的保費645萬元。
(2)建立保費征繳目標責任,加大核查催收清欠力度,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基金征繳,超額完成了全年保費征繳任務。全市參保職工5.18萬人,征繳保費4.13億元,完成年任務119%;為1.5萬名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支付基本養老金3.45億元,月人均2096元。
4、穩步夯實農村養老保險基礎工作。
(1)認真開展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政策落實情況審查,積極推動重點建設項目順利立項。全市共審查282宗征地項目,征收土地1630公頃,其中農村集體耕地757公頃,累計預留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資金3.17億元。
(2)在老農保業務暫時停止、新農保政策尚未鋪開的情況下,繼續做好原參保人員續保繳費工作,逐步夯實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基礎。全市老農保累計參保9.02萬人,新征收保費87萬元,為1031名參保人員發放養老金97萬元。
5、繼續確保失業金按時足額發放。
(1)鞏固失業保險“市級統籌、分級負責”管理體制,增強縣(市、區)保費征繳責任。完善失業金申領辦法,全面實行繳費憑證制度,規范經辦流程,建立失業保險預測預警和調控制度,根據最低工資標準變化及時調整失業金標準,努力確保失業人員按時足額領取失業金。全市參加失業保險11.68萬人,征收保費2941萬元,為2865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金976萬元。
(2)繼續實施援企穩崗政策,允許暫時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困難企業,在一定期限內緩繳失業保險費,參保單位繳納費率從2%降為1%,全市累計減征1300多萬元。對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幫助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
6、加快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
(1)積極擴大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建立擴面工作目標責任制,重點抓好非公企業從業人員、解除勞動關系靈活就業人員、已建立勞動關系農民工和城鎮居民的參保,加強繳費基數和參保人數的稽核,確保擴面征繳任務的完成。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3.67萬人,其中當年擴面1.49萬人,完成年任務239%;征收保費4.26億元,支出醫保金3.85億元。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9.15萬人,完成年任務107%;征收保費3905萬元,有1.25萬人享受醫保金3532萬元。逐步解決困難群體醫療保險待遇,從省里爭取資金補助2.1億元,解決了全市2.9萬名關閉破產國有、城鎮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加醫保問題。
(2)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服務。嚴格落實定點醫療服務協議,修訂完善“兩定點”協議和住院醫療費用結算暫行辦法,建立基本醫療保險違規行為舉報獎勵制度,防止醫保基金流失。市政府專題會議決定第四輪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由中國人保財險公司寧德分公司承保,并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額,2011年、2011年分別為5.8萬元、6.3萬元,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為每年15萬元,減輕參保患者負擔。
(3)扎實開展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工作。去年7月,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分別審議通過了《寧德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意見(試行)》,從8月1日起實行市級統籌,實現全市參保范圍、繳費標準、基金管理、待遇水平、經辦流程、信息系統“六個統一”。
7、努力擴大工傷生育保險參保范圍。
(1)繼續實施工傷保險“平安計劃”二期,全力推進各類服務業企業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參加工傷保險。全市有14.18萬名職工參加工傷保險,完成年任務105%,其中企業參保12.65萬人,當年擴面1.44萬人,完成年任務209%,征繳保費2080萬元,為1051名工傷對象支付工傷金1269萬元;事業單位參保1.53萬人,完成年任務101%,當年擴面1857人,征繳保費118萬元,為11名工傷對象支付工傷金35萬元。嚴格工傷認定程序,全市受理工傷認定1103起,其中福安市466起。完善勞動能力鑒定,全市組織勞動能力鑒定394人。
(2)認真落實婦女兒童“兩綱”要求,加大非公經濟組織參保擴面力度,規范生育金支付,逐步提高生育保險待遇。全市參加生育保險職工9.45萬人,其中當年擴面8268人,完成年任務223%;征收保費833萬元,為547名生育對象支付生育金378萬元。
(3)做好困難企業工傷、生育保險費減免工作。全市共有工傷保險參保單位1366家涉及職工6.5萬人,平均費率由1.05%降為0.74%,當期減收保費657萬元;生育保險參保單位1776家涉及職工9.15萬人,平均費率由0.7%降為0.5%,當期減收保費300萬元,減輕了企業參保負擔,促進就業局勢穩定。
(三)堅持多措并舉、標本兼治,全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1、穩步規范勞動用工管理。
(1)認真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深入開展實施勞動合同制度示范企業活動,督促用人單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依法查處不簽訂勞動合同、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等違法行為,不斷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全市確立勞動合同制示范企業230家,其中省級示范企業23家。全面推行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將用工備案延伸到鄉鎮(街道)和社區。全市開展勞動用工備案企業4636家,備案職工4.9萬人。
(2)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有序建立,開展了工資集體協商、創建和諧勞動關系工業園區(企業)等活動,在指導企業規范用工、協調勞資糾紛、簽訂勞動合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勞動關系基本和諧,職工隊伍相對穩定。
2、積極開展勞動保障執法檢查。
(1)分行業開展勞動保障監察日常巡查,采取先集中后分散、先宣傳后檢查的辦法,組織開展綜合治理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禁止使用童工、整治非法用工等專項檢查,努力做到宣傳一個行業、檢查一個行業、服務一個行業、規范一個行業。全市檢查用人單位3050個,涉及勞動者5.85萬人,糾正違反勞動用工行為365件,補簽勞動合同1.88萬份,清退童工4人。
(2)按照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原則,全面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和網絡化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設、信息采集、人員分配、任務到位上取得初步成效。充分利用社區平臺充實解決勞動保障監察人員不足、監管不到位的問題,網格化管理工作基本上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管理體系。福鼎市、霞浦縣、蕉城區網格化管理工作居全市前列。市本級和蕉城區還開展了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試點。
3、切實提高職工工資水平。
(1)經過認真測算提請省政府公布我市最低工資標準從570元和480元,分別提高到600元和700元,并將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7.5元和6.5元。加強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監管,公布135個人力資源市場工種價位,下達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通過行業自律指導企業深化內部分配制度,不斷提高企業職工工資水平。
(2)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全市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企業3450家,東僑工業園區開展簽訂區域性集體合同協商協議試點。
(3)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加強對農民工集中的重點用工單位工資支付監控,對欠薪投訴實行專案專查,嚴厲查處克扣和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違法行為。全市受理農民工欠薪投訴646件,為3671名農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資1400萬元,欠薪投訴案件處理結案率99%,欠薪投訴與2011年同比下降22.3%。推動各級政府建立欠薪應急保障金,市本級預存200萬元,縣(市、區)政府預存100萬元。完善建筑行業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全市共有127戶企業預存保證金4053萬元,這些施工項目均未發現惡意拖欠工資現象。
4、及時依法處理勞動爭議。加強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全市已建立鄉鎮(街道)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98個,聘請調解員220人。充分發揮調解作用,加大調解工作指導力度,全年各基層調解組織共調解勞動爭議920件,將勞動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霞浦縣已有14個鄉鎮(街道)和30多家企業建立了調解機構,并有效開展工作。繼續采取處防并重的工作方法,堅持公開審理和庭審考核制度,把勞動爭議仲裁事后處理轉為事前預防,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有效預防勞動爭議發生,勞動爭議數量比2011年下降19.5%。全市受理勞動爭議397件,涉及職工485人,已處理391件,結案率98.5%,其中立案處理256件。
(五)堅持強化素質、黨建科學,不斷提升系統能力建設水平
1、深入組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去年5月開始全系統全面啟動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堅持從本部門實際出發,以創建機關黨建先進單位為載體,嚴格按照活動實施方案,認真動員部署,通過開展各黨支部調研點評、查擺和解決機關作風問題、推薦表彰先進黨支部和優秀共產黨員、上黨課等形式,促進全系統黨建工作走前頭、作表率。繼續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實踐中做出新成績。
2、加強機關作風和政風行風建設。
(1)深入開展 “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嚴格查擺和整改機關作風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改善全系統優質服務形象。繼續深入開展新一輪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和創建文明單位、優質服務窗口活動,帶動和促進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隊伍服務意識的不斷提高、工作主動性的明顯增強、行業風氣的根本好轉。
(2)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創建“平安先行單位”,努力做好掛鉤村幫扶工作。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科學開展績效管理,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務公開。開展新一輪審核審批事項清理,規范辦事程序,市本級服務窗口共辦理審核審批事項423件,按期辦件率和總辦件率均達到100%。加強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監管,確保各項基金安全規范使用。及時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切實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及時化解矛盾,維護職工隊伍穩定。
3、加強宣傳信息和基礎工作。
(1)多形式開展各類宣傳,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福建日報、閩東日報、寧德電視臺、寧德晚報等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300多篇(次)。組織開展40多場次各類宣傳咨詢活動,擴大工作影響,提高勞動者法律意識。
(2)開展系統能力建設年活動,著眼于抓基層、打基礎,推進全系統業務工作標準化建設,提升干部職工能力素質。古田縣勞動保障局被全國婦聯等部門授予“全國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集體,福鼎市就業中心被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優質服務窗口。
(3)繼續推動“金保工程”建設,“五保”聯網穩步推進。市就業中心安裝了人力資源數據庫軟件和就業失業證軟件,基本完成了市級人力資源市場數據生產區建設并與省級進行了聯網。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信息系統實現與省機關社保局聯網,8縣(市、區)信息系統已與市中心聯網并投入使用。認真開展“數據質量年”活動,市社保中心和機關社保中心“數據質量年”成效通過了部社保中心的驗收。
(4)加快社會保障卡項目建設,市政府成立社會保障卡項目建設協調小組,抽調有關人員,積極統籌運作,明確部門責任,加快定點醫療機構信息系統改造、發卡人員信息比對等工作,確保社會保障卡順利發放。去年6月18日,市政府舉行了社會保障卡首發儀式,今年1季度末我市將發放249萬張社會保障卡,并基本實現醫療機構就診一卡通。
(5)逐步加強社會保險檔案規范建設,市社保中心和機關社保中心修建了較為標準的檔案庫房,統一檔案管理種類和標準,對歷年參保檔案進行了整理歸檔。
雖然2011年全市勞動保障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廣大職工群眾的迫切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與不足,突出表現在5個方面:
(1)就業供求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招工難”和“就業難”的問題仍然存在,適應產業發展和提高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十分緊缺。
(2)隨著就業政策扶持面的不斷擴大,就業再就業資金需求持續增加,資金投入難度大,部分就業扶持政策落實越來越難。
(3)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各類社會保險制度不夠完善,社會保險保障水平與日益增長的人民群眾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4)后金融危機時期影響勞動關系面臨問題更加突出,在企業人工成本增加、效益降低的前提下,勞資矛盾頻發,勞動關系不穩定因素增加,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難度加大。
(5)各級就業、社保經辦機構以及勞動保障監察、仲裁調解機構普遍面臨人手緊缺、編制不足、裝備較差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解決和不斷完善。
二、2011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五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海西”建設和“環三”發展大局,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實施充分就業的發展戰略,著力培養技能型人才,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加強隊伍建設,在新的起點上實現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90周年。
(二)主要任務
1、進一步優化公共就業服務,千方百計穩定就業局勢。繼續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努力為勞動者和企業享受政策優惠提供便利;加強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擴大充分就業社區的創建面,開展市級充分就業星級社區和縣(市、區)級充分就業社區評估工作;擴大民辦職業中介、職業培訓機構的發展,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促進就業。突出公共就業服務功能,抓好專項就業服務系列活動,促進全社會各類群體充分就業,確保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1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繼續保持全市就業局勢的基本平穩。
2、進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全面提升勞動者素質。大力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重要作用,繼續深化校企合作,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促進職業教育與企業用工需求對接;擴大閩東高級技工學校招生規模,完善專業設置,提高教師隊伍整體專業水平,積極爭創寧德技師學院;完善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制度,繼續落實企業培訓資金直補政策,鼓勵企業開展各類培訓。爭取全市各類就業培訓3萬人,職業技能鑒定2.6萬人,其中技師350人。
3、進一步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認真宣傳貫徹《社會保險法》和新修訂的《工傷保險條例》,扎實推進社會保險各項工作。努力擴大各類社會保險覆蓋范圍,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將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全面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探索解決城鎮無收入居民養老保險問題。健全醫療保險體系,解決縣以下集體企業職工等困難群眾參加醫保問題,加快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理賠進度,適當調整城鎮醫療保險待遇。全力推進“金保工程”建設,加快社會保障卡發放力度,按時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制發卡任務。
4、進一步健全維權長效機制,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加大勞動關系協調、勞動保障監察、勞動爭議調解等工作力度,完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建設,積極發揮勞動合同制度示范企業和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輻射作用,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全面推行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將用工備案延伸到鄉鎮和社區。繼續實行分行業開展勞動保障監察日常巡查,全面提高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管理水平,嚴厲打擊各種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違法行為。加強勞動爭議處理工作,加快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不斷提高勞動爭議調解成功率和結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