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鐵嶺縣發展榛子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四)歷史優勢。榛樹在我國已有六千多年的栽培歷史。鐵嶺縣種植榛子歷史也較為久遠。《鐵嶺縣志》有:本境有名特產。邑東諸山皆有之,其仁光圓甲于他處,秋末成熟,味極香,前清作進呈貢品的記載。據考證,李千戶鄉的榛子從明朝萬歷年間就開始作為皇宮貢品,歷經明清兩代,享有御榛、貢榛的美譽,至今已有450余年的歷史。
(五)市場優勢。到目前為止,全縣從事榛子生產、經營、加工及相關產業的人數已達2萬多人,有經營榛果的榛子行及網點近千家,已牢牢占據沈陽、鐵嶺市場,并遠銷到廣東、北京及東南亞等地。平頂堡鎮小紅石村農民佟寶華是全縣最早承包榛子山、在城內開設榛子行、注冊榛子商標的第一人,他經銷的榛子除占領沈陽、大連、鞍山等地的市場外,還成功打入首都北京。小紅石村另一榛子經營大戶劉遷也將真空包裝的榛子打入沈陽中興、新盟兩大超市,年銷售量在5000公斤左右。
二、鐵嶺縣榛子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管理粗放。目前全縣野生榛林實現標準化管理的只有6萬畝,僅是全縣榛林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多一點。大多數的野生榛林仍處于無序采摘、粗放管理的狀態,有的只采不管,畝產只有幾公斤,個別老化榛林甚至顆粒無收。就是納入園化管理的榛子,也限于看護、倒茬、少部分防蟲的簡單管理。可以說榛子生產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造成榛子產量不穩定,品質不理想。目前全縣榛子的畝產只有15公斤左右,產量的低下直接導致經濟效益不明顯,嚴重的制約了榛林產業的發展。
二是品牌雜亂。雖然我縣在榛子品牌方面做得較早,品牌較多,但是由于受個人經濟利益的驅動,全縣榛子品牌仍處于各自為戰、雜亂無章的狀態,根本達不到一個拳頭對外,造成品牌優勢不明顯,外埠市場開拓能力不強。近年來,寶華牌榛子的銷量一直保持在5萬公斤的水平,劉遷、馬侍郎等品牌榛子的銷量也在2萬公斤左右徘徊。由于多個品牌的無序競爭,致使榛子銷售還是局限在銀州區或沈陽市,而且哪一個品牌都難以做大做強。
三是缺少龍頭牽動。盡管我縣成立了春園綠色產業集團、鐵嶺縣貢榛有限公司、寶華榛子行等榛子龍頭企業,但目前這些企業的基地規模只有2萬畝,而且還僅處于收購榛子、粗淺加工、包裝上市的初級狀態,難以發揮應有的輻射帶動作用。
四是精深加工不夠。榛子果實營養豐富,既可生食亦可炒食,味美可口并有止咳作用。果仁可制成精美的糕點,也可以制成榛子乳、榛子脂等高級營養品,還可以用于榨油,出油率可達50%左右。可以說榛子的綜合利用價值很高,但現在我縣榛子產業的終端產品只有榛果一種,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要想提高榛子的經濟效益,必須加快高科技終端產品的開發,搞好榛子產品的精深加工。
三、加快鐵嶺縣榛子產業發展的對策
(三)組建協會,為榛農提供優質服務。要進一步把榛子產業做大,就必須盡快組建榛子協會,密切利益關系,規范經營行為,提高榛農的組織化程度。要以全縣為單位,積極探索組建興辦榛子協會和榛子生產合作社,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為廣大榛農提供一系列服務,形成全縣統一生產、統一包裝、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的良性發展格局。
(四)整合品牌,積極開拓外埠市場。積極整合現有品牌,打造全國知名品牌,靠強有力的品牌效應開拓外埠市場,拓寬榛子產業的發展空間。在打造品牌的同時,積極利用鐵嶺榛子的品牌集聚效應,打造面向東北的榛子交易市場,向東北三省和更大的范圍輻射,形成背靠東北、面向全國的榛子集散地。
(五)搞好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要把榛子產業做精做深,就必須豐富榛子的終端產品,實現榛子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進一步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開發榛子精深加工產品,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在扶強做大現有榛子加工龍頭企業的基礎上,通過招商引資,積極引進榛子精深加工企業,大力開發優質、特色榛子產品,真正把榛子產業發展成為振興山區經濟和強縣富民的一項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