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不是告訴,而我們多時卻習慣于告訴,尤其是當學生啟而不發,死氣沉沉時。
為了完成每節課的任務,我們只好越俎代庖,管你聽不聽,答不答,我講完作數。其實,能作數嗎?教學任務的完成不是以教師是否講完來衡量,而應以學生聽講掌握情況來衡量。當我們自顧自地往前講時,不妨停下來問問學生,剛才講的聽得怎樣?提兩個問題,看學生能否回答上? 讓學生動筆寫寫,講過的方程式記得怎樣?只有這樣做后,我們才知道,教學的反饋并非如我們所講預期同比上升。了解學生,從關注學生的所學開始。
我們真的了解學生么?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按照教師自身的理解來預設教學的進程,設計作業。學到鹽類水解時我設計了一個題。(判斷下列溶液的酸堿性,給的物質有酸、堿和鹽的化學式)我在提問時發現有一部分學生竟然不知道什么是酸、什么是堿、什么是鹽。這些感念在學生大腦中簡直糊涂一團,不讓學生說還真就不知道。我恍然大悟,學生不說,老師并不清楚。連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晰怎么去進一步學習根深的知識。
有時學生的疑難在教師根本想不到的點上。所以,多聽學生的聲音,教學才會有更好的準對性。尤其是對于習題講評課,如果教師還是一味自己講,浪費時間不說,還可能根本講不到學生不懂得點上。放手讓學生確立講評的重點題,讓學生來提出自己的疑點,讓學生幫著解答,把話語權更多給予學生,這樣的課堂才是更富實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