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近年來發展迅速,涌現出了很多立足崗位創新創效,推動科技進步,推進技術改造,并將創新成果成功轉化應用的優秀青年人才。孫士恩同志憑借其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闖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開拓創新的能力、扎實的技術實力,以及對新技術方向敏銳的洞察力,在電科院青年人才隊伍中凸顯而出。
他是一個技術型管理人才,面對難題敢于迎難而上,并能夠潛力鉆研尋找出解決方案。他為電科院開拓了一個中低溫余熱利用的市場,通過此項技術可使得集團公司300MW熱電聯產機組的煤耗下降70多g/kWh;積極調研集團內外、國內外的先進供熱技術,為集團供熱供熱技術和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填磚加瓦,也使電科院在國內供熱,特別是低溫余熱用于供熱技術領域取得了一席之地。作為一個有10余年黨齡的老黨員,他一直以來遵章守紀、團結同事、樂觀上進,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2011年,在電科院領導的幫助和支持下,孫士恩同志接到組建新部門的任務,他身先士卒,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并以身作則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部門組建初期,業務方向在國內是最新的,為了形成核心競爭力,他認真分析了動力余熱技術現狀,發現目前該技術還停留在粗放性設計和運行上,要想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將在設計優化和運行優化方面下功夫。為此他不分晝夜搭建汽輪機及熱泵模型并將其融合在一起,潛心研究,終于從能量梯級利用和系統集成方面形成了核心競爭力,并將其應用到設計和運行優化上,取得的成果也申請了多項專利,發表了國內外論文,并贏得了國家級、省部級、集團級和地市級等多項榮譽。
核心競爭力形成后,如何將其轉化為社會財富,如何帶領部門迅速發展,并形成獨有的部門文化,又成為他面臨的主要難題。為此,在院領導的帶領下,他積極與集團公司溝通交流,終于得到了集團公司、分公司以及電廠的認可,部門接到了集團內的多項任務。面對接踵而來的任務,他白天與員工交流,并以具體項目為依托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各個員工,并將其應用到電廠中,使電廠收益。白天沒有自己的時間,他晚上自己潛心學習管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知識,終于做到了因材施教,知員工之所想,急員工之所急。
在科研攻關和業務開拓方面,他主持完成了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火力發電廠余熱利用工程設計導則(熱泵篇)試行版》和《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熱電聯產機組熱泵系統經濟運行指導意見》的編制工作,解決了集團公司熱泵供熱項目是否具備立項條件,和立項后如何保證項目的節能效果最優,特別是經濟性最優等老大難問題。目前,他在余熱利用技術領域已經是國內權威,在部門里更是起到引領作用。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動力余熱技術部也形成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以設計為基礎,以為電廠提供優質技術服務為宗旨的一流科技創新型服務團隊。
通過集團公司的不斷努力,集團公司在純凝發電機組方面的節能潛力越來越有限,難度也越來越大。相對于國外先進技術來言,我國在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領域,仍有很大的節能潛力,而且節能收益也更加顯著。發現這個方向后,他又一次主動帶領并組織團隊在熱電聯產機組的梯級利用和廠網一體化智能供熱技術上進行集中攻關,并形成了包括廠內、網側和廠網一體化供熱技術體系,并形成了專利群。該體系主要包括低溫余熱回收、疏水系統優化、水利平衡優化、一站一優化曲線和蓄熱系統等10余項供熱技術,并已在集團公司層面對各二級單位和電廠進行了技術宣貫。試點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正在穩步推進,該技術將為推進集團公司的節能增效和供熱市場開拓提供技術支撐。
總之,孫士恩同志以推進集團公司發電企業實現節能降耗,降本增效、環保減排為己任,他說:“電科院的立足之本是為集團公司發電企業做好技術服務,發電企業能耗下降了、利潤增加了,我們的工作才算做好了”。他以精湛的技術提升電科院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用真誠、熱心的態度幫助年輕員工克服剛參加工作的種種不適,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加速團隊技術力量的成長;他帶領的部門以真誠的服務態度、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精益求精的目標要求展現了電科院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