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以我父母曾經的方式作身后的安排:不發訃告;不作遺體告別;不保留骨灰;自愿作遺體解剖……”這是他立下的遺囑。“不要再使用那些昂貴的藥品了,只要能讓我稍稍減輕痛苦就好。”這是他最后的請求。“我這一輩子,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病人的事。”這是他的肺腑之言。晚期胃癌,三次手術。一名73歲的老人,告別了一生眷戀的手術臺,在病床
上與病魔頑強抗爭。他,就是北京軍區總醫院原外一科主任華益慰。 從醫56年,患者再貧窮,手術風險再大,他總是挺身相救;從醫56年,他有一個從沒破過的規矩,就是不收紅包;從醫56年,他千方百計為患者精打細算,節省每一分錢;從醫56年,他總是一諾如山、一絲不茍,對患者極端負責;從醫56年,他始終視患者如親人,讓每一名患者如沐春風。這是華益慰一生的寫照。在56年的從醫生涯中,他用仁心仁術解除了無數患者的痛苦,被百姓稱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此時此刻,他卻自己深陷在潔白的病榻里,身上插滿了管子,連吞咽一口唾沫都需要費很大的力氣,但他那深沉而堅毅的目光凝視著醫院的天花板,既充滿了對為之奮斗畢生的醫院的眷戀,又仿佛在訴說著作為一名醫生的無怨無悔。
華益慰在無影燈下用柳葉刀劃出了他從醫56載無私奉獻的軌跡,也劃出了一代良醫高尚的人生軌跡。對名利清心淡泊;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純正的醫風,一心為病人,老幼智愚皆如至親。華益慰耐得寂寞、鄙視虛名,源于他對人生境界的理解,他說過:“飽滿的谷穗永遠低著頭,而空虛的毛毛草卻翹著頭。人要做沉甸甸的谷穗,不要做輕飄飄的毛毛草。”他在工作中有強烈的精品意識,做手術比繡花還精細,源于他高尚的職業操守和對病患、對人民真摯深沉的愛。他曾賦詩自勉:“病人千鈞重,自己半兩輕。”從華益慰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當代良醫的崇高志向,一名共產黨員的立命魂魄,一座時代精神的高聳豐碑!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一直是他心中的榜樣,他把白求恩工作的照片珍放在鏡框里,伴隨他幾十年以自勉。毛澤東同志曾在《紀念白求恩》中寫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把這兩個“極端”放在華益慰身上,是那么的貼切、準確。沒有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精神,沒有對工作極端負責任、極端熱忱的態度,他在無影燈下不可能創造出那樣令人驚嘆的醫療佳績甚至是奇跡,老百姓也不可能留傳著那么多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士有百行,以德為首。醫乃仁術,無德不立。華益慰的事跡告訴我們:做一名好醫生,首先就必須打好思想道德基礎,如此方能在醫學領域懸壺濟世,再創佳績。也只有高尚的道德追求,才能極大地激發人的精神潛能,以成就偉大的事業。
華益慰從醫56載,從沒做過一件對不起患者的事情。大大小小的手術做了幾千例,從未收過患者一個“紅包”。說來容易,做到甚難。尤其是這一做就是56載。有的年輕醫生問華益慰,怎樣才能做到拒收紅包。他說:“收紅包這種事,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拒絕的最好辦法就是,從第一次開始就不要收!”當今天的社會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這需要何等堅定不移、力抵千鈞、潔身自守的信念啊。而這種信念來源于他對共產黨員道德操守的認識與堅持。手術刀在握,他懂得這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收了紅包,就會玷污醫生救死扶傷的光輝形象。違背了醫德,則背離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知榮明恥,56載不違共產黨員的操守一分、不越醫德“雷池”一步。
當前,看病難、看病貴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個別醫務人員在各種誘惑面前迷失了自己,損害了群眾利益,敗壞了行業風氣。但是,我們看到了,在無影燈下,活躍著千千萬萬的好醫生,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工作,心憂患者之病苦,心系人民之健康。絕大多數醫務人員是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華益慰就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
胡錦濤主席倡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體現,反映了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我們推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根本遵循,也是我們每個醫務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操守,是我們保持良好醫療環境和醫患關系的道德底線。每一名醫務工作者,都要像華益慰那樣視操守如生命,身體力行,立足本職崗位,從一言一行做起,堅持不懈地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我們的醫療環境和社會風氣就會有更大的好轉,我們的醫療衛生戰線將堅不可摧。
醫乃仁術,無德不立。大醫有魂,生生不息。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一個高尚的靈魂將超越有限的生命而永生。華益慰,這個從未想過要揚名天下的人,將要被這個世界永遠銘記。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醫療衛生戰線會涌現出更多像華益慰那樣值得病人托付生命的好醫生,他們會讓華益慰給我們留下的道德光芒永遠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