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和工作生活中的表現是我們進步和成長的重要標志。如何保持樂觀的心態,成為應對逆境的重要因素。接下來是一些優秀范文的摘錄和說明,希望能對您的總結寫作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一
這學期我接觸了一個新的大班幼兒,對全班幼兒都不了解,但我發現一個小男孩總感覺他比較好動,不能好好坐在椅子上,不論上課還是游戲他都會不經老師同意而起身走動,有時是丟一點垃圾,有時是到櫥柜邊晃一會,有時是走到老師面前。對于大家共同制定的規則,他常常表現得無所謂。
我們就針對這個情況進行了討論,并與家長進行了溝通,在我們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個小朋友特別聰明但也很調皮,老師比較喜歡,家長也特別的寵溺,導致了他自我為中心比較嚴重。得知這些情況以后,我們覺得該嚴厲的時候就得嚴厲,不能太寵,必須讓他融入集體,學會遵守規則。于是我們采取了一些行動。剛開始這小家伙還不太接受,后來由于我們堅持原則,他慢慢地也能夠融入集體了,但還需要大家的監督與提醒。
今天我進教室時,孩子們還沒來,我把他們玩的雪花片拿出來放好,以便孩子來后直接玩。他是第一沖進教室,一看是我,很禮貌的問了聲早,然后問我是不是可以玩了,我輕輕地點了點頭。在后來的桌面游戲和戶外鍛煉時,同伴提醒他認真排隊,我提醒他與同伴一起合作游戲。在后來的課堂上,他的'表現很好,沒有隨便走動,也沒有隨便插話。
看來這一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個孩子進步還是挺大的。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孩子,有的調皮聰明,有的活潑可愛,有的乖巧文靜。那么,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教育調皮兒童,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我想:只要我們老師具有一雙善于發掘的眼睛,將調皮的孩子的優點放大,但也要恰到好處,這樣才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吧。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二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要適應社會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孩子的需要,就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工作的同時,我繼續進行大專的學習,并在20xx年通過了三門文化課,再是兩年就可拿到大專的畢業文憑了。另外在幼兒園中,我是小朋友的`老師,而又是幼兒園各位老師的學生,平時有空我就向一些教師討教一些教育教學及班級管理方面的經驗。幼教事業每一天都在進步,我也不失良機地從書中掏寶,首先就是對新《綱要》的學習,從中學到幼教工作者所必須的教育理念等等,使自己更好地開展活動。另外也常翻閱一些相關圖書,來增強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記得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尊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綠蔭。”幼兒教師的職業是瑣碎的、細小的。她沒有高科技的累累碩果,也沒有建筑事業的立竿見影,更沒有詩人的浪漫和灑脫,她像綠葉一樣平凡,默默地垂著綠蔭,為大地帶來生機,添上一片溫馨。也許在陽光的照耀下,她將褪盡生命的綠色,但卻孕育出新的花蕾,在枝頭綻開迷人的笑靨。
今天所擁有的,所經歷的一切,都將是未來工作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現在的我就像剛離岸的船,在浩瀚的海洋里迎風斗浪,迎接新的勝利。我會更努力。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三
一個新的學期即將開始,我心里正盤算著:該以怎樣的方式和面貌去給迎接那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呢?我懷著喜悅的心情,盼望著“2月17日”這一天快快到來。
2月13日,戴園長特意找我談話,宣布把我調到小小班擔任配班教師。當時我象當頭挨了一棒,心里難受極了。當然我明白,不是因為我工作不勝任,而實在是實際工作的需要。雖然明白這個理,但心里確實是舍不得那群剛剛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大班孩子們。我該怎樣去面對他們呢?就在放寒假前,我還在孩子們面前信誓旦旦地保證過,要教他們寫一手漂亮的字。而如今,我不得不食言了。
教師會后,老師們崗位調整的消息很快被好多家長知道了。李濟洲的媽媽打來電話:“汪老師,聽說有老師調班了,你肯定沒動吧?”語氣中透著些許希望。我滿懷歉意地告訴了她事實,并給她分析了調換老師的必要性。
孩子們返校了,他們見了我,沒有象以前那樣直撲而來,而是遠遠地望著我,那眼神充滿了哀怨,好象在說:“老師,你說話不算話,說好了要教我們畢業的,為什么調班了?”就算是碰面了,也只是禮節性的問聲:“汪老師好!”問候聲里,沒有了往日里那種興高采烈的激情,一種難以名狀的失落感充塞了的我心間。
也許是家長的解釋起了作用,也許是新任老師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一段時間以后,孩子們的表情好象慢慢“解凍”了,見到我,又象以前那樣圍著我,唧唧喳喳地說著他們學習中的變化。
一天下午戶外活動時間,我又象往常那樣帶著小小班的孩子們準備下樓,恰巧那群大孩子們在操場上上體育課。當我帶著小朋友從他們旁邊走過時,我感覺后背火辣辣的,我的直覺告訴我孩子們的目光正在隨著我移動。一向在領孩子們下樓時,我會不時地提醒幼兒注意這個,別忘了那個,可這一次,我象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大氣也不敢出,生怕惹孩子們不高興。戶外活動結束回來,孩子們還在操場中央休息。冷不防,于夢穎,一個乖巧、聰明的女孩跳到我面前,“汪老師,我還想讓你教我們!”我一愣,隨即笑著說:“好呀!那你得連退三級喲!”她嘟起小嘴搖了搖頭。“那怎么辦呢?”“老師,抱抱!”霎時,我鼻子酸酸的,隨即輕輕地抱了抱于夢穎。其他孩子看到了,一窩蜂地擁了過來,長時間憋在心底的感情象山洪一樣爆發了,高興地和我擁作一團……我知道,孩子們從心底里徹底的原諒了我。
接下來的日子,我帶著小小班的“小不點”們,快樂地生活著,他們則在新任老師的關心、呵護下,健康地成長著。看著他們的巨大變化,我心里暗暗替他們高興,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后的日子里,每當想起“老師,抱抱”這句話,眼睛仍然會濕潤。我想,這就是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吧,它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它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只要你真心付出了,不經意間你就會收獲孩子們的愛。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從事幼兒教育的幸福感。我們的孩子就是這么天真,這么可愛,我愿意將我的愛散播在每一個孩子身上,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其實,愛是什么,愛就是陪陪、親親、夸夸、抱抱,給予孩子渴望的這些愛的表達方式,我們的愛才會順暢傳遞。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四
在一次集體活動后,我就開始了與孩子們閑聊。
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老師嗎”
孩子們說:“喜歡。”
就連平時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都隨聲附和著,我聽了心里很高興,也很激動。
我接著問;“那你們為什么喜歡老師呢”
各種各樣的回答開始了,有的說:“因為老師很好。”有的說:“因為老師很漂亮,所以我就喜歡你。”因為老師的'心很好,所以我就喜歡老師。”“因為老師給我們分點心、分飯,就像媽媽一樣,老師真好。”。。
在聽了孩子們的話以后,我的心里好欣慰、好感動。真正的真心付出換來孩子們的真心回報,只有坐在最前邊的柄諺不說話,我就知道柄諺有話要說,因為每一次他都能語出驚人,每次提出問題時,他的回答都和別人都不一樣,我也知道他在想著什么。
我一聽哈哈大笑,孩子們也因為他的回答與眾不同和我一塊哈哈大笑。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五
今天,在小五班的活動課上,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沒想到這首歌引起了小朋友的共鳴,許多小朋友跟著唱了起來。啊,有那么多小朋友也會唱這首歌,并且,許多小朋友還一起表演起來,他們唱啊跳啊,臉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突然,歌聲中傳來了不和諧的聲音,并且越來越高,一聲嚎啕大哭打斷了大家的歌聲。我和小朋友們都禁不住地向哭聲望去。一個小姑娘正趴在課桌上,大聲哭著呢!“是誰怎么了”我急忙問方玲玲你怎么了她說她沒有媽媽她爸爸媽媽離婚了!她媽媽不要她了!,許多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說著。“噓!”我急忙制止了孩子們的聲音。
原來,玲玲的媽媽離婚后去外面打工一年多了,她跟爸爸生活。“我要媽媽!玲玲繼續哭著說,看著可憐的'孩子,我一邊哄著她不哭,自己心里也是酸酸的,我說“讓老師臨時做你的媽媽,好不好”
活動課結束了,小朋友都跑出了教室,只有玲玲還坐在那兒呆呆的望著我,“玲玲該出去玩了!”我走過去,彎下腰,輕聲的說。“老師!”她站起來怯怯地,小臉紅紅的說:“你可以抱抱我嗎”“想媽媽了!對吧好孩子,來抱抱!”方玲玲緊緊地抱著我的脖子,就像回到了媽媽的懷里。“謝謝老師媽媽!”就在我彎腰把她放下的時候,孩子響響得親了我一下說著,臉上帶著幸福的微笑跑了出去。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六
我國近代幼教專家陳鶴琴(1892--1982年,中國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教授、南京師范學院院長。)說過,“人類的動作十之x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19世紀心理學家李德認為:“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足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于對王鈺潔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我現在就自己的體會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在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方面:主要包括飯前便后洗手、每天刷牙一到兩次、進門換鞋、睡前洗腳、每次吃東西前洗手等等。王鈺潔做得較好,同時我認為:一般的現代城市家庭在這一方面應該問題都不大。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相關的數據,能做到的家庭占63%——67%的比例,其中家長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的占98.5%。所以此項教育應該不是一個難題。
二、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方面:主要包括穿脫衣服、吃飯、大小便、收拾自己的玩具、睡覺等內容。說實在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孩子表現不是很好,究其原因,責任主要在我。調查分析顯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與幼兒家庭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其中有85%是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三代同堂家庭中,爺爺、奶奶等祖輩家長視幼兒為掌上明珠,事事不舍得放手讓幼兒做,幼兒既得不到學習和鍛煉,又養成了懶惰的壞習慣,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極差。
我們家因我們夫妻工作都比較忙,所以一直雇著保姆,她在我們家一呆就是五年。當孩子在父母這里受了氣時,便會求助于“姐姐”,吃飯、睡覺、穿脫衣服更是這樣。一開始時,我還能硬下心來,后來,一想到自己一天疏于孩子,在家呆的有限的時間內,還一直訓斥孩子,這種內疚的心理一旦占了上風,就使我有點聽之任之,把它作為疼愛孩子的彌補。當孩子的同類表現在同齡人中位列下等時,我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深切的體會便是:
“家長教育態度保持一致”,這句話大家都可以聽懂與理解,但要落實,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需要堅持,關鍵的時候,必須能硬下心來;工作比較繁忙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多睡一會,時間來不及就會代勞,其實不是家長忙,也是一種變相的溺愛;還有,過分的苛求(比如嫌孩子做的不好)也會使孩子畏手畏腳。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放開手腳、硬下心來,為了孩子的將來,把小愛化為大愛吧。
通過一周的實踐,王鈺潔在這些方面已有一定的進步。這些充分說明:不是孩子不聽話、也不是我們的孩子哪方面表現天生就差,責任在我們自己。孩子現在還想橡皮泥,完全在于我們的塑造。家長們,有問題先從我們成年人身上找原因吧。
三、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包括上課的“坐功”養成教育、定時學習教育、孩子對學習的熱愛程度教育等等。王鈺潔在小班時,上課很難集中注意力,一開始我并沒有把它列為一個壞習慣的范疇,因為這說明孩子對外界事物的好奇,我還為此高興。但是在后來再給孩子講故事時,我總是冷不丁的停下來,問孩子一些故事中的問題,如果她連著兩次回答不上來,我就停止講故事作為對她的懲罰。后來聽老師反映:孩子在這方面表現有所進步了,我很高興,當面表揚了孩子。還有,在電視上“故事大王”的比賽,我也下了一些其他的功夫,但是沒讓孩子知道。事實上,獲獎的事對孩子的影響是我始料未及的,使孩子從此愛上了演講。科學調查顯示:幼兒學習習慣的好壞與家長的學歷有很大的關系,但也不是絕對的。但我要說的是:如果這個家庭本身的學習氣氛比較濃,孩子一般也會熱愛學習,并能體味到學習帶給她的樂趣,我堅信這一點。
四、在安全行為習慣養成方面:主要包括日常行為安全習慣,比如上下樓梯、不和陌生人說話、不吃陌生人食物等等;遵守大型玩具游戲規則,比如滑梯、秋千、蹺蹺板等;交通行為習慣,比如靠右行、走斑馬線、不在馬路上玩耍等;食品安全衛生習慣,比如少吃油炸食品、不吃過期食品、不吃垃圾食品等;突發事件安全習慣,比如如何應對陌生人來訪、如何應對突然失火、如何應對找不見大人的情況等。這些方面的教育幼兒園灌輸得比較多,家庭的教育是貫穿于日常生活中的、是潛移默化的。王鈺潔性格開朗,能和初次見面我們的朋友打得火熱。這使我們在高興的同時也有隱憂。我的做法是:讓她首先拒絕誘惑——不經我們同意,不準接受叔叔阿姨的禮物、食品,不準隨他們脫離開我們的視線,不準隨便告訴別人自己家的電話及家人的名字等。至于其他方面,我認為小孩接受還是挺快的,甚至還要比大人自覺。
五、在禮貌待人的習慣養成方面:這體現一個人的素質,一個家庭的教育環境。在我們生活的大院里,王鈺潔的人緣是非常好的,這主要源于她的“口甜”、“大方”,事實上,這些都是禮貌待人的方面。對于這個方面,我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首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人,包括我們與公婆、岳父母之間的關系,不起摩擦是不可能的,但即使是善意的爭吵,也要盡量回避孩子;即使夫妻之間的爭辯,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我和老公之間每每有不統一的意見欲爭辯時,意看到孩子純真的眼睛,馬上就會像泄了氣的皮球。事實上:給孩子種下善良的種子,我們就會收獲善良;給孩子創造和諧的環境,我們就會培養出與環境和諧的孩子。其次,要讓孩子體味“禮貌”帶給她的快樂。當有人善意的摸摸孩子的腦袋、有人夸孩子很乖時、當孩子能與別人分享自己的食物或心愛的玩具時,我總是在第一時間告訴她:“因為你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對你好。”每每這時,孩子都非常快樂。說實話,我們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物質條件我們并不匱乏,所以,稍稍付出一些,培養一個不太自私的孩子,我認為還是非常值得的。
然而,如果我們對待老人的態度本身值得商榷,卻硬要要求孩子禮貌待人,孩子的心里會非常矛盾。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首先從我們自己做起吧。
五、我們每個家庭、每個家長,由于自己的職業差異、愛好偏差,對孩子的教育都會有所側重,但正如文章一開始所強調的: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盡我們所能,把家庭變為養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溫床。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七
習慣,是指由重復或練習而固定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動方式。習慣的本質是“自覺自動”。國內外許多教育家都十分強調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習慣,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習慣。習慣養成的越多,能力就越強。”幼兒階段恰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如果在幼兒階段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將會終生受益。因此,我們根據保教精神,以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為切入點,為使其有章可循,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開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動課程,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現將這一階段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情況總結如下:
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兒綜合素質的體現。由于幼兒年齡小,認知水平較低,當我們天天對著孩子們說出“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懂禮貌,講衛生”這些要求時,孩子們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就運用孩子們喜歡的兒歌形式來引導孩子。孩子邊說兒歌邊做動作,通過兒歌不僅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也逐步樹立了良好的理念。
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自幼養成獨立和不依賴于成人的性格。比如,開展“誰的小手最靈巧”、“行動大比拼”等競賽,訓練幼兒疊衣物、穿脫衣褲、鞋子、整理床鋪的技能,讓幼兒的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培養,同時,增強了幼兒的競爭意識,使能力強的孩子增強了自信心,也激勵了能力弱的孩子繼續努力。
禮貌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通過禮儀教育讓幼兒從小就懂得見到老師、同伴應該熱情有禮貌的打招呼說:“你好!”,離園時向老師和同伴說“再見”,學會基本的禮貌用語。在班里,我經常組織幼兒觀看《來客人了》等錄像,讓幼兒觀察人們是怎樣接待客人的,應該說哪些話、做哪些事,引導幼兒學習使用禮貌用語。通過一段時間潛移默化的引導、教育,孩子們在這一方面取得了驕人的進步。
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孩子們各個活動區都隱含著行為習慣的教育契機。我們知道,無論是對桌面的還是區域里的操作材料,活動結束時都要將不同的材料“回歸原處”,為下一次活動提供方便。為此,在班里每次活動結束后,我都組織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幼兒很快便將物品整理好放回原處,解決了幼兒活動后玩具亂扔的問題。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
在學習習慣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是非常重要。當我要告訴幼兒做什么的時候,會先說:“注意聽,我只說一次,看誰最認真”,如此一來,幼兒就會很專心地聽你講話,養成習慣后,每當老師講話的時候孩子們都會專心聽。同時,適時的評價可以激勵幼兒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也可以達到強化這一習慣的作用。我們要適時地給予幼兒及時的鼓勵,只要我們善用一些激勵性的話語,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兒期是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抓住這一關鍵期,使行為習慣的培養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八
新的一學年開始了,我班的教室由原來的一樓搬遷到二樓,二樓教室的門口有一個大大的陽臺。每天清晨,只要天氣晴好,我都會讓孩子們在大陽臺上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方式進行晨間鍛煉,比如:踩高蹺、揪尾巴、玩沙包、趕小豬……等等。一件簡單的運動器械,就給了孩子們自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學會了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合作的態度。
鏡頭一:"沙包不小心被拋落在了窗臺上"今天早上的晨間活動和往常一樣,我帶著孩子們來到戶外的陽臺上玩起了沙包,孩子們有的將沙包放在頭上慢慢走,有的在扔沙包,有的在向上拋沙包,孩子們都陶醉于其中。突然,我發現有幾個孩子圍在一個高高的窗戶下面朝上看:原來,網網小朋友不小心將沙包拋在了窗臺上了,由于窗臺很高,孩子們用手根本夠不著,這可怎么辦呢?網網看著自己的沙包靜靜地躺在窗臺上,心里很是難過。這時,很多小朋友都圍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安慰網網,天天馬上說:"網網,你不要難過了。"涵涵說:"網網,我來幫你把沙包拿下來。"張陳哲又小大人似地說:"我的沙包先借給你玩。"大家一邊安慰他,一邊在積極地想辦法,而我則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孩子們的一舉一動。
評析:
1.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當幼兒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我們最常見的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放任,包括那些一味的、明確引導的鼓勵;二是直接的'替代解決。而這兩種方法都忽視了孩子本身的探索,把孩子放在了一個被動的位置。《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我認為,尊重幼兒應該信任他們。就象陳鶴琴先生所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想的,應讓他們自己想。"我們教師或家長都應放開手,讓孩子在實踐中去動腦、去體驗,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嘗試、去探索。我很慶幸這一次自己做了一回懶老師,沒有剝奪孩子嘗試與探索的機會。
2.在活動中體驗同伴的關心和幫助。
我們一直都提倡幼兒之間互幫互助,因為這不僅是一種良好品質,更因為它有助于孩子們的共同進步。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都是那么地熱情,他們都在積極地幫助網網。正如案例中的涵涵和天天,我想賦予他們熱心人的名分并不過分。他們鼓勵網網,給了他戰勝挫折的勇氣,也許這些鼓勵顯得有些幼稚,這些幫助也有些笨拙,但它卻真實地讓網網獲得了心理上的安慰。互幫互助,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在他們身上體現了出來。其實,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會發現許多孩子都會很主動地幫助別人,讓我們的目光多多關注每個孩子,我們會有更多的收獲。面對網網遇的困難,我沒有直接將窗臺上的沙包取下來,我的袖手旁觀和靜靜地在一旁耐心的等待,給了其他孩子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也讓他們將自己的熱情奉獻了出來。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九
從事了多年的幼教工作,各種類型的學前班都去過,見到了許多幼兒教育的形式,下面簡單的談一談我對一線幼兒教育工作的見解和心得體會。
學前班是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的第一個階段,它是為以后接受更高級教育打基礎的重要階段。作為幼兒教師是非常重要的,你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不僅要有很強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導孩子們知識,還要有愛心和耐心,面對孩子的哭鬧和無理要求,要熱情開朗、活潑善良,要像個大孩子一樣和孩子們在游戲中玩耍,也要溫柔體貼像母親一樣照顧孩子飲食起居。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我要強調的是作為一個幼兒教師要知道你的形象、行為、習慣甚至說話的語氣對孩子都有著很大的影響。俗話說“三歲看到老”,三歲的幼兒是學習和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但卻不具有太高的思考能力,他們分辨不出什么是好習慣什么是壞習慣。
幼兒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其教育重心不是知識教育,而是重點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心理與個性,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生理發育特點把教育融入于日常的生活和游戲中。在教育中要與幼兒保持平等的關系,讓他們享受到尊重、自由,建立一種合作的氣氛,給予幼兒表達自己能力的欲望和機會。在教育中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幼兒溝通,了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了解他們喜歡什么、需要什么,以便在以后的教育中做出改變。要注意教學的方式是引導而不是強制,幼兒也是有權利的,強制的讓幼兒完成什么有時會起到反作用。幼兒教育不是死板的,對于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給予不同的幫助,有的孩子活潑可愛,見到人能主動打招呼,聽到音樂就會隨著節奏舞動起來,這種孩子我們要給予鼓勵和掌聲,讓這種開朗的性格得到好的發展。而有的孩子則比較膽怯內向,見到人也不愛說話,如果這種性格形成就會因為缺乏鍛煉的機會和表現自己的勇氣而影響一生的發展。對于這種孩子我們要為其提供說的機會,給他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發現其閃光點并給予大力的鼓勵,慢慢地讓其建立自信心,一點點的加強與孩子們的交流。
幼兒教育注重幼兒智力和人格培養,大量的研究表明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要特別注意智力和大腦的開發,適當的增加一些閱讀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一生的智力發育和以后的學習都很重要。通過老師的閱讀孩子們可以從中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理解,從自己的復述孩子可以鍛煉記憶力和說話能力,一些手指操和積木游戲也是大腦發育的重要手段。開發智力并不是需要刻意地去學些什么,在幼兒和同伴一起游戲、一起活動都是對智力的一種開發。要注意孩子平常的行為和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問題,這都是孩子自身智力發展的表現,及時發現并引導鼓勵,你可能培養了一個小的愛因斯坦。在人格方面幼兒時期是人格形成的萌芽階段,其可塑性很強,幼兒自我評價的意識還沒有建立,對世界的認識往往通過外界給予的評判和認識,家長和老師說“好”就是“好”。所以在這個階段要注意良好、健全人格基礎的建立,要好好教育引導,讓他們對人對事的好壞有個初步的認識,為以后形成良好品德打下基礎。
對幼兒的教育要以愛為主,但也不能過分寵愛,更不能打罵孩子,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身上。不要事事都依著孩子,什么都幫他做好,要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要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其完成的時候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其與小朋友們分享玩具一起游戲,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快樂,慢慢培養孩子獨立自強、團結友愛的性格。盡量滿足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在孩子提出無理要求得不到滿足實時,要聰明的對待孩子采用的戰術,比如打滾、哭鬧等。我們要軟處理,可以把他放放在床上,等他累了再告訴他為什么不滿足他的要求,好好的解釋給他聽,并告訴他打滾是沒用的。孩子是懂事的,解釋通了他就再也不會隨便打滾了。如果一旦成功他的小腦袋里就會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下次還會再用,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三、學前班方面。
這里說的主要是學前班的硬件設施。從孩子來學前班乘坐的校車開始,就要是正規的校車,保證孩子們在路上的安全。在飲食上要注意飲食衛生安全,飯菜的材料和廚房要有專人經管,飯菜要即可口,孩子愛吃,又要保證孩子的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孩子在學前班游戲玩耍的器具符合幼兒活動的特點,而且要經常維護,防止破損器械對幼兒造成傷害。要有一個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并完全遵守執行,保證幼兒在學前班的安全。
四、家庭方面。
對幼兒的教育不僅僅是學前班老師這里的事情,家長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在進入學前班之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教師要與家長時常溝通,把幼兒最近的飲食情況、學習情況和游戲情況及時地說給家長聽。家長要積極地參與學前班組織的家長會、家園聯誼會、家長開放日活動,多多了解老師們的職業能力,了解學前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學目的。
現在有一種說法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這個線也不能太早了,幼兒階段是游戲玩耍、唱歌跳舞、四處淘氣、有著各種古怪想法的階段。而不是過早的背上升學的壓力,坐下來學那些本該小學2年級學的數學題,背誦很多古詩,寫很多字。讓他們在這個年齡下長時間坐下來讀書寫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枯燥無味的事。
家庭環境也要和諧,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大人的事大人私下解決,不要在家中有一種壓抑的氣氛。孩子是敏感的,他們知道發生了什么,不要讓大人的錯誤讓孩子承擔。
以上是多年以來我從事幼兒教育的心得體會,幼兒教育決定了人一生的命運與成就。我要在這個重要的崗位上繼續努力,在其人生最重的階段作出正確的引導,保證每個孩子有個健康的、快樂的、有意義的學前班生活。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十
在幼兒園里,大班的孩子在行動和思維上都存在著不同,那么該不該讓他們混合一起進行戶外活動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混齡不混齡》。
每每和園長老師們交流起幼兒園的戶外活動,當大家看到我所呈現的照片或視頻中孩子們游戲玩耍的樣子,特別是各種充滿挑戰的活動狀態,都會給予贊嘆或感慨。但回到自己的現實去轉變,卻又有些為難,常會說:你們園開展的是混齡活動,我們不是,所以沒辦法達到這樣的水平。
其實不然,幼兒園的戶外活動有著各種不同的組織形式,混齡、混班、大循環、小循環還是就是固定班級固定場地的組織模式等等,具體如何安排主要還是要根據園所實際而決定,既有場地設施等硬件條件的制衡,也有園所文化和課程理念的制約,但這些都僅僅是形式而已,并不是真正決定戶外活動質量和孩子游戲水平的關鍵,最關鍵的應該還是其中的人,即每一個參與和陪伴孩子的人,我們看待孩子游戲的視角和給予孩子的游戲權利的組織行為。
課程游戲化所倡導的游戲精神,概括為四個關鍵詞“自主、自由、創造、愉悅”,怎樣的行為表現才是真正的自主和自由?我們怎樣做才是真正的自主和自由?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孩子自己的游戲是有著自己明確的意圖,而不僅僅是對我們提供的材料、環境感興趣而已,興趣僅僅是游戲起步的火種。比如,孩子喜歡玩積木,這是興趣,他要用積木搭建一個房子,這就是意圖。
很多時候,戶外活動往往呈現這樣兩種狀態:一種是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材料,但材料和場地的搭建都是在我們成人的指揮下進行,那么這不是游戲,而是高控制下的練習,另一種則是我們提供了很多材料,但孩子們卻總是在場地上轉悠游蕩,換來換去,老師們也漫無目的的看著,看著而已,那這僅僅是一種低水平的游戲,甚至就是我們所說的放羊而已。
所以,戶外活動中,我們的重點并不要太過于關注于組織安排的形式如何,園所自有園所的考慮,而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應該是無論是混齡還是不混齡,都要去關注孩子們對于你所提供的材料、環境等支持條件是否有興趣、有意圖的進行游戲,去發現孩子的興趣并逐漸引導有意圖,去發現有意圖并尊重和允許進行,這樣的活動才是真的能讓孩子感覺到有意思和有意義。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比如大班的孩子,多會處于興趣探索階段,也就容易轉來轉去,換來換去,所以也就常會讓老師們困惑:是否需要去教,是否需要去干預等等,這些困惑都很正常,但關鍵是困惑的時候,要能克制的住自己,不去隨意的干預和介入,而是通過觀察和傾聽、重復孩子的話語表達認同、用同樣的材料玩孩子同樣水平的'游戲,玩著玩著就會慢慢了解孩子的興趣,發現孩子的意圖,進而再考慮如何改變支持策略。
所以,混齡不混齡并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孩子是否能夠擁有一個開放的游戲和學習環境,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探索和學習才是根本。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十一
自踏上工作崗位以來這還是我第一次帶小班的寶貝們,年齡不同,寶貝們的心理、生理特性和大班的孩子也不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也得出了一些心得體會,談談一、二吧:。
首先是良好常規的培養,良好的常規是在不斷鞏固中建立的,老師們的要求一致,孩子們就有了標準。整治紀律,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使得老師能順利正常的開展教學工作。教師還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動,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小班幼兒收玩具,總是隨便亂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錦菜一樣,每一種都有,老師具體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塊一塊地拿。幼兒學會輕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兒快,并學習收得快的方法:兩只手同時收;將幾塊相同的積木疊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幫別人收……。
小班的寶貝自控能力比較弱,如何培養出孩子們的自控自理紀律的良好習慣是關鍵。可以想象如果老師在上課,有幼兒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個不停,還有幼兒不時的向教室外跑,老師怎么能進行得下去!所以要讓孩子們養成在上課時能安靜遵守紀律的常規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還需要長時間老師們認真的教導。
其次,溝通也是無極限。這一點我的感觸最深了,每一天和寶貝們在一起,都要抓住機會盡可能的和每一個孩子說話,因為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是孩子的朋友,能融入他們的世界中,能很好的洞悉他們的想法。在平等的關系中,教師是孩子的伙伴,使他們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讓生活洋溢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氣氛中,在這氣氛中,讓幼兒充分的活動,獲得表達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機會。所以,在平日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我盡量與孩子們多溝通多交流,和他們說話,和他們嬉戲,了解他們的需求。
然后,要盡量多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受新奇好玩的東西的影響,所以,要準備好每一次的活動,從活動內容到活動目標再到活動準備,都要充分,讓孩子在活動中行為習慣、思想品德以及語言、思維等都能力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十二
“每個小朋友都想玩,但是卻只有一個玻璃球該怎么辦呢?”“老師我先玩”宇軒說到,“老師我想玩”張舒琦說到“可以小朋友一起玩”舒羽說道。我趕緊表揚了舒羽的想法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玻璃球。我們想出了許多得玩法可以扔著玩、可以藏著玩、可以踢著玩……孩子們玩得十分開心。
一個小小的玻璃球,一個意外的發現,卻給孩子們帶來了巨大快樂,我想對于孩子而言快樂也許就是這么簡單!只要你肯發現快樂可以無處不在。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十三
1、嬰兒必須理解的事情。
讓寶寶記住父母的名字、家庭地址和幼兒園地址、家庭和父母的電話號碼;懂得如何撥打重要電話,如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等;讓寶寶知道附近警察局(報警點)的具體位置等,以便寶寶在緊急情況下使用。
2、讓寶寶學會和陌生人打交道。
讓寶寶學會自救的方法是寶寶獲得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證。
父母可以通過故事和游戲的形式教會孩子如何與陌生人打交道。當你不得不讓你的孩子獨自呆在家里時,父母應該小心地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同時,警告你的孩子不要隨便出門,以免迷路。如果你輸了,你必須冷靜,不要驚慌。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你應該去最近的警察局叔叔那里尋求幫助。
教寶寶在緊急情況下大聲呼救。在發生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時,教寶寶簡單的自我照顧方法,不要四處亂跑,等待救援。
3、讓寶寶知道減少傷害的簡單方法。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小,不需要安全教育對嬰兒早期,通常要和過分保護孩子的態度,這很容易導致寶寶盡快找到他的母親和父親他遇到一些事情,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潛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教孩子一些簡單的方法來處理意外傷害,比如如何減少手指被割傷,流鼻血,被開水燙傷等。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十四
30多年前,在美國內華達州發生了一樁奇特的訴訟案:一位母親僅僅因為自己3歲的女兒認識了字母“o”而把女兒所在的幼兒園告上了法庭。案件以幼兒園敗訴而結束,這位母親獲得1000萬美元的賠償。其實,案件奇特的意義還不僅于此,讀一讀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我們就會明白其社會效益早已遠遠超過了1000萬美元本身。
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3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怎么認識的。伊迪絲說:“是薇拉小姐教的。”這位母親表揚了女兒之后,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勞拉三世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象力,因為她的女兒在認識“o”之前,就能把“o”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兒園教她識讀了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兒園對這種后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
訴狀遞上之后,在內華達州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勞拉三世幼兒園認為這位母親瘋了,一些家長認為她有點小題大做,她的律師也不贊同她的做法,認為這場官司是浪費精力。然而,這位母親卻堅持要把這場官司打下去,哪怕傾家蕩產。,3個月后,此案在內華達州立法院開庭。最后的結果出人預料,勞拉三世幼兒園敗訴,因為陪審團的23名成員被這位母親在辯護時講的一個故事感動了。她說:我曾到東方某個國家旅行,在一家公園里見過兩只天鵝,一只被剪去了左邊的翅膀,一只完好無損。剪去翅膀的被放養在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養在一片較小的水塘里。當時我非常不解,就請教那里的管理人員。他們說,這樣能防止它們逃跑。我問為什么?他們解釋,剪去一邊翅膀的無法保持身體平衡,飛起后就會掉下來;在小水塘里,雖然沒被剪去翅膀,但起飛時會因沒有必要的滑翔路程,而老實地呆在水里。當時我非常震驚,震驚于東方人的聰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為兩只天鵝感到悲哀。今天,我為我女兒的事來打這場官司,是因為我感到伊迪絲變成了勞拉三世幼兒園的一只天鵝。他們剪掉了伊迪絲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人們早早地就把她投進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這段辯護詞后來成了內華達州修改《公民教育保護法》的依據。現在美國《公民權法》規定,幼兒在學校擁有兩項權利:1.玩的權利;2。問為什么的權利。這兩項權利的列入是否起因于那位母親的官司,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美國人非常清楚,這一規定,使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始終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國出現了比其他國家多得多的年輕的百萬富翁。
這個故事同樣深深地打動了我。
因為在我們的國家,真的有太多這樣的小水塘;在我們的幼兒園,又真的有太多這樣的天鵝!
例如,在幼兒園孩子上小學的入學面試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堆有三個蘋果,一堆有五個蘋果,如果使它們變成一樣多?有99%的孩子都回答說,在三個蘋果那邊加上兩個蘋果,或者是五個蘋果那邊拿掉兩個蘋果。但基本上卻沒有人回答說從五個蘋果那邊拿一個蘋果到三個蘋果那邊。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也問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回答讓我很吃驚,他們說因為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都是這樣教的。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聽了孩子這樣的回答,感到很悲哀!
幼兒時期,正是好奇心和好勝心強、沒有過多的思想束縛,敢想、敢做的時期,只有注意保護并重視培養他們的這種創新精神,才有可能使他們最終成為出類拔萃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否則,這種可貴的萌芽就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就如同那兩只天鵝,幼兒只能在模仿、順從中長大失去創新的機會、條件和信心,很可能成為平庸的缺乏獨立見解的人,被時代所拋棄。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揮和阻礙,加強和削弱,培養和摧殘這創造力的是環境。
因此,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應重視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啟迪幼兒創新思維,點燃幼兒智慧的火花。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十五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戰場在中小學的課堂教學中。要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使新課程改革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開展多種形式的聽課、評課活動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傳統的聽評課制度多帶有甄別和獎懲的功能,聽評課的結果多與評先表優、提職、晉級等聯系起來。因此,參與聽評課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師身上。看教師的導語設計,看教師的講授、提問,看教師的教學流程,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課堂組織能力……而學生的表現則常常被忽視。現在,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我們聽評課時關注的重點也要改變。
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
“以學論教”是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因此,在聽評課時應從重點關注教師的教轉向關注師生互動、關注學生的學情,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幾種狀態作為評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聽評課時應重點關注學生的以下幾種狀態。
學生的情緒狀態。觀察教師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能否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之中,并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否保持較長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在聽課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上課教師自己講得激情洋溢、如癡如醉,而講臺下學生卻昏昏欲睡,這樣的課不是關注學生學習的課,不是好課。
關注學生是否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活動。有經驗的教師從不把學生看作容器,而是看作期待點燃的火把。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許多教師都意識到課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辦代替,不能再唱獨角戲了,要想法為學生的參與提供時間和空間。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可在聽課中我們發現,有些課還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熱熱鬧鬧,教學活動設計有溫度、無深度,學生思維缺乏深度和廣度,多數學生人云亦云,缺少獨到的見解和精彩的生成。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因此聽評課時要關注教師能否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是否會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否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否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
好課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新課程改革提倡課堂教學目標要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真正統一起來,使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因此,在聽評課時,聽課者要關注教師能否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實現。任何割裂三維目標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聽評課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只關注知識的授受和技能的訓練,或為活動而活動以及貼標簽式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這些都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關注課程資源的開發。
過去,“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教師也常把“教教材”做為教學的重點,認為只要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講全、講深、講透、講細就行。新的課程觀認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新教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在聽評課時,聽課者要關注教師是否善于用教材去教,能否依據課程標準,因時因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注重聯系社會變革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過去僅憑一本教科書、兩支粉筆就可以走上講臺的做法顯然已經行不通了。當然,任何事情單方面走過了頭都是可怕的。在聽評課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的課上出現了教學內容泛化的現象,教材備受冷落,學科特有的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學科味不濃,一節語文課可能會被上成藝術課、生物課,等等。顯然,這種做法也是不行的。
關注教學策略的選擇。
關注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主要是看教師在課堂上能否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對其所教學科愛學、會學、善學。教學組織策略很多,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聽課者在聽評課時需要重點關注教師如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即時評價是否具有發展性和激勵性。
出處 www.tmatonline.com
自主性教學策略。關注教師的自主性教學策略主要看: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教師是否讓學生自學;學生能夠自己表達的,教師是否鼓勵學生去表達;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是否放手讓學生去做;在課堂上教師能否不僅解放學生的耳,還解放學生的腦、口、手。
探究性策略。新課程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聽評課時要關注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以探究為特征的研究性學習,使接受與探究相輔相成,學生的學習境界更高,學習效果更好。
激勵性教學策略。關注激勵性教學策略主要看教師能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情感、態度及時給予有價值的反饋,發揮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導向、激勵、診斷和反思提高的作用。對學生的激勵既不形式化,又具體、誠懇。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也要及時以恰當的方式指出糾正。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十六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并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干凈,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記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帶學前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發育較慢,語言表達能力差,每天穿著臟兮兮的衣服,掛著兩條鼻涕來上幼兒園。看著這樣一個孩子,實在難以讓人喜歡。我剛接觸他的時候他連“老師”兩個字都叫含糊不清。后來我了解到這個孩子的爸爸在他半歲時就棄他母子而去,媽媽又沒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維持生活,家境貧窮。李小明由于長期缺乏父愛,他的母親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和他交流,導致了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愿與人溝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應關心、呵護他。為了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經常有事沒事的找他說話,一開始往往都是我一個人在說,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呆呆地看著我,看到這種情況我真有點氣餒,但是我并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和他談心,找他說話,漸漸的他能和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了,教的生字也能讀出來了。那時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動,雖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瑣碎的,但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可謂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終于換來了回報。從教三年來,讓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么?可能有人會說:是扎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我遇上了這么多好的領導、好的搭班老師。正是她們,給了我幫助和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什么是愛,什么是責任心。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愿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十七
自制玩教具是教師根據幼兒的游戲現狀與水平,創造性地利用各種自然材料、廢舊材料等,制作出符合幼兒游戲需要的玩教具,是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經濟而有效的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有效教研是保證自制玩教具實現教育價值的關鍵因素。
自制玩教具在幼兒園的順利開展、系統完善的教研制度是保障,它包括自制玩教具的計劃、實施、評價等各方面的制度內容。
1、自制玩教具目標實現制度。
這個制度保證了自制玩教具從計劃到實施是一個全園的、系統的、層次性目標實現的過程,如每學期幼兒園從園務計劃、年級組計劃、班級計劃、個人計劃等層層細化自制玩教具的目標和實施策略。在自制玩教具制作過程中、也是遵循著幼兒園集體制作、年級組制作、班級制作、個別教師制作相結合的形式。
2、自制玩教具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是自制玩教具實現的重要單元,班級自制玩教具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方面。
例會研討。在班級每周例會集體備課時,班長要帶領班級教師共同分析班級中戶內外自制玩教具的種類、適宜性、豐富性等,根據幼兒游戲情況的分析,確定每個區域近期發展目標及自制玩教具投放種類。責任到人。明確各區域的教學目標后、結合教師自身的能力優勢,班長將各個區域自制玩教具的任務分工到個人,平均每個教師會負責2~3個區域自制玩教具的計劃、制作、投放與完善工作。
共同分析。負責區域指導的教師,不僅負責本區域幼兒游戲的指導,還將認真觀察、記錄并分析幼兒與自制玩教具的互動情況,和班級教師共同討論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玩教具的種類、形式或結構。這樣就能使每個區域中自制玩教具的投放,建立在對幼兒經驗水平深入了解的基礎上。
3、自制玩教具評價標準制度的建立。
我園自制玩教具評價標準的形成過程本著“源于教師,回到教師中”的教研原則,發揮全體教師的集體智慧,用共同討論、共同驗證、共同完善的方法建立和完善了幼兒園自制玩教具評價標準。
教師共同討論、制定自制玩教具評價標準。教師共同討論評價標準的過程,是統一認識、提升自制玩教具理念的過程。如在“自制玩教具應體現什么標準”的教研活動中,第一次討論產生了十二條評價標準,經過再次研討,保留了具有代表性的六條評價標準,如“教育功能突出”、“創意新穎”、“制作精美耐用”等。標準來源于教師,會使教師在自制玩教具的過程中不斷地體味并堅持這些標準,對標準的認識和實現的過程是積極的、主動的、富有創意的。
在幼兒利用自制玩教具的游戲中、檢驗自制玩教具的有效性。因為自制玩教具的初衷是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通過讓幼兒在玩教具游戲中主動探究,獲得了知識、能力、態度的提升,才是玩教具有效性最有力的說明。因此,在評價玩教具時,我園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是通過觀察幼兒自制玩教具的游戲情況,檢驗玩教具的有效性。
在集體評議中進一步完善與補充自制玩教具的評價標準。集體評議的方法,即以前共同制定標準的教師集體評議、根據確定的標準評議自制玩教具,常用的評議方法有兩種,一是打分制,用分值將眾多的玩教具分優、良、中等級:二是描述性評議,陳述自制玩教具的優缺點,提出自制玩教具存在的問題、并在集體評議的過程中尋求解決策略、達成共識。集體評議不僅強化了教師對標準的認識,還進一步檢驗并補充了評價標準,如有的教師提出“符合安全和衛生的原則”應作為一項重要的標準,通過集體評議,這條標準被補充到原有的評價標準中。
自制玩教具成果保護與資料匯集制度。自制玩教具的成果搜集制度包括每個月每個班上交兩件以上自制玩教具作品,上交的形式有兩種,一是教具實物,資料室會以資源庫的形式將自制玩教具分類管理;二是上交玩教具的文字材料,主要包括自制玩教具的名稱、目標、制作過程、游戲玩法,并附有玩教具的現場游戲錄像。這種每月一小結、每學期大總結的形式,不僅及時保留了自制玩教具的資源,也為今后教師自制玩教具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問題推進式教研,是以發現自制玩教具教學中的問題,并以診斷問題、解決問題為主要目的的教研形式。在不同時期,教師出現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如在初期容易出現機械模仿制作,在中期容易出現玩教具提供的及時性不夠、豐富性不強,在末期會出現玩教具不適宜幼兒能力水平等問題。其中不能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投放適宜的玩教具,是自制玩教具實施中最突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采用了以下教研形式。
建立自制玩教具觀察記錄制度。自制玩教具不適合幼兒能力發展水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不研究幼兒,不觀察和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而在鉆研玩教具。為此,我們建立了“幼兒自制玩教具游戲情況觀察與記錄”制度,即教師在組織活動中不僅是指導者,還要做一個觀察者,記錄幼兒在和自制玩教具互動中的行為、語言及探究過程,并通過幼兒的游戲行為,提出改進玩教具的建議和措施。這一制度恰當地將教師的注意力從玩具轉移到幼兒的游戲行為上,使教師自制玩教具的制作建立在尊重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
尊重幼兒能力差異,采用教育目標分層次實現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投放自制玩教具。教師在觀察、記錄、分析幼兒與自制玩教具的游戲過程后,了解到幼兒在掌握某一個新經驗時,由于認知結構的個性差異,不同幼兒的游戲水平是不同的,于是,如何根據不同幼兒的能力差異投放適宜的游戲材料,又成為教師在投放自制玩教具中困惑的問題。這個問題又推進教研尋找適宜的教育策略,經過反復的教研、我們提出了“在自制玩具的投放中,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教育目標分層飲實現”的教育思路。
如中班磁鐵區,教師分析幼兒對磁鐵的理解有三個層次:不知道磁鐵能夠吸鐵;知道磁鐵能夠吸鐵,但不能區分鐵與其他金屬;清楚地理解磁鐵的屬性,希望制作磁鐵玩具,但缺少制作技能。對此我們提出了與以上三種能力水平相適宜的分層教育目標和教學策略(見下表)。
教育目標的分層次性實現,在自制玩教具中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重點事件性教研與系統性教研、問題推進式教研相比,更具靈活性和隨機性,是以上兩種教研形式的有效補充。常見的重點事件性教研常由日常自制玩教具教學中偶發的、帶有典型性的突發事件引起,教研活動會以此為契機,組織教師深入剖析,以達到解決問題或經驗共享的目的。如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某些自制玩教具立意新穎,較好地體現了玩教具的評價標準,是優秀的自制玩教具的典型,于是我們開展了“優秀自制玩教具經驗交流會”,通過作品分析的方法,使教師進一步明確優秀自制玩教具的特點、標準和原則。
重點事件性教研還包括根據市、區有關自制玩教具的參賽和評優活動而進行的教研。如針對上學期海淀區、北京市組織的“自制玩教具評優活動”,我園開展了“人人都參與玩教具制作”、“我當評委”、“幼兒園優秀自制玩教具評選”、“幼兒園優秀玩教具經驗分析會”等活動,較好地提高了教師駕馭自制玩教具的能力。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十八
不同課程范式其課程管理也不同,這主要是由課程的價值取向決定課程管理的范型。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倡導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從而導致幼兒園課程管理轉型,由課程的外控型向自控型轉化,以保障課程改革的順利實行,由此我園建構與實施了支持性班級課程管理,其中“三四四”操作要點中非常推崇的是“分權”“自主”。但是權力下移后怎么來保證保教質量的優質呢?如何來提升教師的專業自主能力呢?課程管理轉型期中的種種阻力與困惑,對園長課程領導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我們認識到:課程管理的改革,其真諦就在于把握好一個度。在課程管理發生轉型的過程中,幼兒園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條件,決定這種轉變的程度,我們力圖在這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求平衡點。
(一)處理好“分”與“合”的關系,放權與調控的協調,教學管合一。
轉型中的問題:
1、傳統的外控式管理向自控式管理過渡中,課程管理形成了一段真空,園長與教師都不知如何作為。
2、保教過程與管理過程若即若離。
案例:“這個權不好使”(怎么上好一日活動)。
訪談老師語:給我們有一日活動實施權,我們每天努力帶好孩子的每個活動,但是有時很茫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的適合孩子的教育”。
的確課程改革的今天提倡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就要還給教師教學自主權。問題是分權后的質量關如何把握。老師的困惑提示我們,怎么樣的一日活動是適合孩子的發展需要。在實施課程中總有一定的標準,但是我們又擔憂“控制”、“標準化”術語的應用會在幼兒園內產生追求標準化與統一性的勢力,會限制老師的創造性,這不是與我們原來的“放權”的宗旨向背。
1、放權與調控的協調。
不管任何組織,一定程度的“序”、“規范”是必要的,問題是這一“標準”必須是引領教師促進幼兒發展。鑒于這些認識我們在保教質量管理上抓住兩點:一是保障,二是引領。怎么保障與引領教師把質量的完善作為是教師自我控制的過程呢?我們構建了一系列課程實施指引:一日活動安排與實施的質量監控與調整要點、課程平衡一周安排列舉、課程實施中的要點提示、環境創設操作細則討論稿、環境管理要點、幼兒園保教常規工作自檢提示、教師自主發展評價準則等。以此引領教師把好保教質量關。
2、教學管合一。
我們不但要向教育過程要質量,也要向管理過程要質量。注重保教工作的過程管理,將幼兒的學、教師的教、園長的管合一。引領教師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使兒童的學習有意義,使教師的教學有價值、使園長的管理有實效。我們的做法可以歸納為:看、聽、說、想、研。
看——審閱計劃與記錄。看不等同于以前的單純意義上的檢查,而是將審閱的過程作為保教人員共同管理計劃的過程。首先參與看的對象不僅僅是園長,而是與教育相關的人員一起參與看。其次看的目的不是評判而是分析提高、學習借鑒與分享。如定期看各個班級的兒童成長檔案袋的記錄,教師們在看的過程中既作出自己的評價,又在分析比較中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分享別人的觀點與想法,借鑒與學習到他人的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聽——聽課。一是園長深入教室聽課觀活動,這是在尊重教師教學自主權的前提下,帶著學習與研究的態度進教室,而不是評判課的好與不好。每次聽課做到與該教師對話研討。二是開放式聽課,園長要打團隊協作牌,打通溝通的渠道,讓全體教師參與上課與聽課。以專題聽課研究為主,示范課,觀摩課結合。如“星期五家常活動聽課日”,研究如何尊重教育規律、充分發揮幼兒和教師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說——說課,講孩子的故事。每次上好活動,老師就要說課,說的對象是上課者與聽課者雙方。說課的重點不是僅僅圍繞檢測成功與否,而是分析其背后的緣由,如何去調整教育行為更適合孩子的需要以此保證質量。說課的核心要素是圍繞著講孩子的行為與老師指導行為之間的關系,突出孩子的發展。
想——反思。活動前反思主要是提高教師的預測能力和本活動的預設的可行性。活動中反思主要評價師生的互動狀況,提高教師的回應能力,活動后的反思,重點分析與評價教師的總結、評價能力。
研——集體討論研讀,一是將讀懂孩子與分析教材有機結合。檢驗老師是否熟悉《課程指南》中幼兒的不同年齡段特征與學習要求,牢牢把握幼兒必要的和可能的獲得的經驗框架,分析將教材中內容與要求等從幼兒的視角展開各種相關活動,同時也檢驗老師應該關注要將這些內容轉變為幼兒游戲性學習的過程。
(二)處理“方”與“圓”的關系,制度與文化互相轉化與結合,使教學有序又有需轉型中的問題。
1、園長對教師的指令少了,但教師在實施中的主觀隨意性大了。
2、教師有課程內容選擇權,但是教師隨意選擇教材內容屢見不鮮。導致有些簡單的目標和內容被不斷地重復,而有些重要的內容卻被忽視和遺漏。
3、給教師有自主權,自主能力未跟上。
案例由“方臉與圓臉的故事”探討想起。
教研組對話式的研討開始了。由教材中“方臉與圓臉”的故事引出,怎么樣讓兒童的學習有意義,這個內容可以讓幼兒獲得什么,教師與專家的對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老師們更多的是從認知角度的方與圓的不同組合,而專家卻從方與圓的互相轉化以及情感方面的核心價值去挖掘教材的內涵。
“方可以轉化為圓,圓可以轉化為方”,這不是課程管理中,作為園長始終要關注的兩個基本目標,即領導如何更加科學規范,如何更加人性化,兩者并不對立而是辨正統一。提倡課程的自主管理并不是沒有標準與規范的管理,問題是課程管理標準合理性以及如何被教師所接受并能轉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才能有效的提升教育質量。我們的做法是:
1、課程實施的共同審議。
首先我們建立課程集體研究審議制度,讓一定的規范保障。教研組作為審議的基本單位。其次課程審議的內容,從一開始浮于表面,注重的是教案操作性強與否,到課程資源深層次的收集與梳理。再次審議的過程從局部的一個個活動開始到各個年齡段一系列活動的梳理。我們已經通過一輪的探索,形成了一本比較符合我園實際的教育活動案例集。力圖能讓教師在活動實施中有一個基本的把握。
2、課程制度的建立與教學文化傳承的互相轉化與結合。
在課程管理中也真切的感到課程管理的轉化的阻力來自于教師的無奈,也就是教師的專業自主能力的水平問題。我們在建立課程管理制度中充分考慮制度與文化的關系。
一是考慮制度是否能保障教師有效的實施課程改革。因此我們建立的故事分享制、輪流主持制、對話式研訓制、深度匯談制等都是充分考慮制度“方”中有圓的因素。并讓教師有教學自主權的同時,充分發揮群體研討的作用。將制度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二是幼兒園提倡的教學文化“自主、平等”這個“圓”體現在制度之中,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培育形成。如新教師的培訓制度,我們在解決新教師的困惑過程,就是幼兒園在培育教學文化的過程,就是在不斷總結幼兒園典型教師的基本經驗,將這一教學文化的傳承與延伸中讓新教師切實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在每天的保教工作中真正意義上保證教育質量。新、老師提出問題匯總與整理根據經驗對應回答梳理成課程團隊研討、智慧碰撞。
三是將制度與文化互相轉化過程中保障教學的有序有需。我們將制度的建立與執行的過程作為幼兒園“自主、平等”文化建設的過程。通過制定制度:制度本身就體現著“自主”的幼兒園文化的特征。執行制度:逐步把文本的制度轉化為教師的共同的行為,共同的文化。如在增強教師的自主性的同時,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進行質量評價和統計結果的分析,集體把握質量關。教研組定期進行課程質量評價與統計分析,各班對每位幼兒進行質與量的評價與統計分析,在對幼兒個體分析的基礎上,再進行班級幼兒發展評估統計分析,了解到班級幼兒發展的基本狀況與年齡階段教育目標達成情況,既為下學期的班級課程計劃做依據,同時也找到個體孩子的發展起點與落腳點。
園長作為課程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如何在課程管理的轉型期中走出困境,我們還有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思考:
(一)處理好“走進活動室”與“跳出活動室”的關系,園長要當好課程領導,必須深入活動室研究實踐,但是推崇自控式的課程管理,幼兒園作為課程管理的主體,園長就要組織相關人員總體設計、規劃、編制課程,并對課程的實施評價及相關因素與條件進行有效管理,因此如何提升園長課程領導力是關鍵。
(二)當課程改革落實在教師身上、落實到活動中的時候,一靠先進的教育理論,另靠先進教育經驗。如何將“理想課程”轉化為“理解課程”,教師的課程執行力的提升,園長如何引領與搭建平臺值得思考。
把好教育質量關任重而道遠。我們將在課程管理中不斷地追求和諧!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十九
假期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轉眼即將要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了。可是對于假期有些玩瘋的孩子來說假期結束后,多數會出現抵觸幼兒園的情況。寶爸寶媽們現在就行動起來,提前做些準備工作來應對這個挑戰吧。
1、假期生活總是會打破規律,飲食、作息、活動內容都和平時生活不同,孩子也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很多孩子到了假期尾聲一時難以從過節的氛圍中緩過來,比較懶散。
2、一般節假日過后送孩子再次入園,很多孩子會出現哭鬧、拒絕上幼兒園的現象。
3、開始重新幼兒園生活,有的孩子可能在最初幾天會有身體不適,不睡午覺等現象。
4、假期中除了有好吃、好玩的,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集中,對于有些粘人的寶寶來說可不想馬上去有約束的幼兒園,抵觸情緒較大。
1、如果一家人在外旅行,假期的最后2天不要安排激烈的游玩活動。最好是休閑、安靜的活動,為接下來各項調整措施做個基礎。
2、恢復正常作息時間很關鍵。假期的打亂了孩子在家里、幼兒園,建立起來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所以,現在就從從調整入睡、起床時間開始,當然也包括午睡這一項,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較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3、恢復飲食習慣。很多父母平時很忙碌,在假期的時候要么是親自下廚給孩子做很多好吃的飯菜,要么就是外出游玩時吃很多好的,沒有規律性。現在也要開始恢復正常的飲食習慣了,否則很容易造成正餐時間吃不下飯或者身體不適,難以正常入園。
4、很多孩子在假期過程中嘗到了“電子寶寶”的樂趣,手機、ipad中的小游戲、動畫片,接觸過于頻繁,產生依賴。寶爸寶媽要注意了需要控制時間,同時介入其它玩具游戲來轉移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5、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假期的尾聲,寶爸寶媽要嘗試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和孩子一起談論關于幼兒園里好玩的事情、孩子之前在幼兒園的優秀表現、里面有什么好玩的玩具、和認識的幼兒園小朋友電話聯系一下等等,多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減少孩子排斥幼兒園的情緒。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二十
教師加班是指在我國法定的工作時間(每天8小時)以外,教師仍在工作單位持續工作。20xx年底,筆者就加班的有關問題,對天津市各類型幼兒園的教師共196人(國辦幼兒園教師占75%)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8%的教師經常加班。加班的時限和人數比例是:平均每天加班0.5小時者占被調查者總數的59.2%,平均每天加班1~1.5小時者占總數的36.2%,平均每天加班1.5~2小時以上者占總數的2.6%。
教師加班是比較被動的行為。在8小時以外,教師為什么幾乎天天加班呢?該項調查說明,幼兒園的工作安排普遍存在任務重、時間緊的現狀,8小時以內做不完,不得不加班。調查和訪談顯示,加班的客觀原因,首先是為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檢查做準備,其次是為幼兒園內部的檢查評估做準備,第三是為彌補日常工作的不足,第四是為照看幼兒。一些教師加班的主觀原因是為了獲得園長的肯定和賞識。不少園長認為加班是覺悟高的表現,不少教師認為給園長留下好印象有利于日后的崗位聘任和職稱晉升。
教師加班時間多用于硬件建設。各項任務占用加班時間的比例,按照順序由多到少排列如下:布置環境、做衛生、開會、備課、制作玩教具、寫評估材料等。由此可見,教師的加班時間主要用于幼兒園的環境即硬件建設。針對目前幼兒園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硬件硬、軟件軟的現狀,幼兒園更應當注重軟件的建設,即辦園水平的提高。要努力練好“內功”,提高教職工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然而練“內功”只靠拼時間、拼體力是難以奏效的。
教師加班的效果不容樂觀。多數教師對加班的效果不能做出肯定回答。調查表明,認為效果不好者占總人數的24%,認為效果一般者占總人數的60.2%,認為效果較好者占總人數的15%。
教師對經常加班持否定態度。教師們認為加班有很多不利因素。認為加班不利于休息與健康者占總人數的100%,認為加班不利于學習和進修者占總人數的88.8%,認為加班容易引起心理疲勞者占總人數的87.8%,認為加班不利于照料家人者占總人數的84.7%,認為加班不利于休閑者占總人數的67.9%,認為加班容易使日常工作懈怠者占總人數的37.8%。經常讓教師加班是搞疲勞戰術,還容易侵犯教師的某些權利,如休息、學習等。
加班不利于教師創造性的發揮。教師的工作和勞動具有創造性的特點,全面育人靠的是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然而,加班大都是進行集體勞動,容易使教師產生從眾的心理和行為。久而久之,教師的個性消蝕在其中,是得不償失的。
筆者并非一味地不贊成教師加班。如果是為了在假期照看和教育幼兒,減輕幼兒家長的工作負擔,教師輪流承擔少量的加班是必要的,這也是實現幼兒園工作的雙重任務之必需。但是事先要做出安排,確保工作質量。
針對現狀,筆者就如何解決教師加班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首先,要按照國家的規定,切實實行5天工作制。應要求并激勵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批評并及時糾正拖沓的工作作風。其次,要逐步調整并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給教師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和自由活動的空間。第三,要盡量減少來自各方面的檢查和評估。要沉下心,扎扎實實地練好“內功”,有效地提高辦園水平。要適當安排抽查工作,多一些長遠打算,少一些短期行為。第四,要切實安排好教師的休息時間。要使她們有時間讀書和思考,能夠發揮出更高的積極性,以利于創造性地開拓工作的新局面。最后,要加強法制觀念。安排加班,必須符合教師自愿的原則,并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累計加班時間用于休假,不能馬虎。
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教育心得篇二十一
幼兒園和學前班是學前教育的兩種形式:幼兒園是學前三年教育,學前班是學前一年教育,兩者都屬于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預備階段。而學前班是現階段我國幼兒教育較落后(主要是農村和小城鎮),不能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即3"6歲的幼兒教育)的情況下,所設置的學前一年教育,是幼兒園數量不足的一種輔助和補充,不是比幼兒園高一級的教育形式。
誤認為:“孩子越小、識的字越多、數的數越多、智力開發得越好,孩子就越聰明。”其實不然,開發幼兒智力主要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游戲活動來促進幼兒動手、動腦,從而培養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正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它比幼兒簡單地認識幾個字、背幾首詩、算幾道題(這些多是幼兒機械的記憶,并不能理解)要高級的多,而學習知識的任務應該是從小學才開始的,因此我們常常發現某某幼兒在3歲就能背多少詩,識多少字等,一旦上了小學成績并樂觀的現象。科學研究表明,不適宜地過早讓幼兒學習知識,不但對開發幼兒智力無益,甚至有害。
幼兒園年齡不吻合,即幼兒3歲入園,上3年后才6周歲,與入小學相隔一年,因此在這一年里家長就希望孩子再上一年學前班。
當然,一些單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開辦的學前班,規定“不入本校學前班不準入本校”等錯誤做法,也使許多家長誤認為幼兒必須經過學前班這一階段。
以上這些情況是造成社會上普遍要求讓孩子上學前班的主要原因,從而出現了沒有上過幼兒園的孩子要上學前班,上了幼兒園的也要求上學前班,入學年齡提前了,家長讓孩子在幼兒園上兩年就去學前班,因此導致了小學辦學前班,集體、個人辦學前班,甚至幼兒園內也辦學前班的混亂現象。
《義務教育法》規定,年滿6周歲的兒童就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7周歲入學)。市教育局根據我市幼兒教育的發展狀況,于20xx年就下發文件,決定取消城區學校附設的學前班,因此年滿6周歲的兒童可以根據本地教育部門規定的具體入學年齡(應在6"7周歲之間)直接入小學接受義務教育,而不需要再上學前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