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對自己經歷和收獲的反思和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和進步。寫心得體會時要注意語言簡練,避免使用太多復雜的詞匯和長句子。接下來,讓我們一同瀏覽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從中汲取寫作的技巧和經驗。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一
xx年2月5日,我有幸參加了xx市“十二五”第一批骨干教師培訓。并聆聽了由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書記、副館長馬曉雄老師關于《傳統文化與師德新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佛更要金裝》的專題報告。深受啟發,受益匪淺。馬曉雄老師以鮮活的案例、豐富的知識及深刻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很多指導、引領和啟發,使我進一步開拓了視野,更新了觀念。
馬老師從當前傳統文化現象談起。并從以下切入點進行詳盡分析:
2.鼓勵教師自由發展、自我提升,倡導依靠崗位實現個人價值和利益最大化;
3.尊重、關愛教師而非強化約束和控制。
4.幫助教師享受職業樂趣而非增加職業和心理壓力。
5.幫助教師塑造“師道尊嚴”而非銷蝕和詆毀“師道尊嚴”。
6.幫助教師實現家庭文化的傳承和提升。
馬老師的報告中,著重強調的六個方面的問題,目的是要求教師要認真把握現代教育的基本特點。要認清人的'發展關鍵,在教育實踐中,應當努力使“個性化教育”要成為現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并通過學生教育之成功重塑“自身師德建設與師道尊嚴”。馬老師的講座,讓我感同身受。現從下列三個方面談談我的體會: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二
十八大以來,大力提倡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地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要義,并與國內國際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發展戰略緊密結合,運用于治國理政和大國外交的實踐中。當今中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更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一、堅定全國人民的理想信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人的共同理想,我們要堅定這個理想,并為之奮斗,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堅定理想首先要理解理想,要知道這種理想從何處來,其根基在哪里。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特征緊密結合,堅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又承繼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統。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延續和發展。只有很好地認識和把握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很好地認識和選擇當代中國的發展特色和發展道路,所以他說,“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由此可以看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意義。
二、強化公民道德建沒,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崇尚道德的傳統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正是這種追求,滋養出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因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的意義。”
中華傳統美德體現在個人理想追求上,主張“修齊治平”。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認為,上至天子,下至普通百姓,都應以修身為本。所以古人把正心誠意的修養,道德修養的至善,看成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這種積極向上的個人理想追求,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幾千年綿延不絕。中華傳統美德塑造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風范,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巨大影響,而且為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和行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歷史基礎。所以中華文明在其發展過程中盡管遭受過各種曲折,但其間只有跌穴起伏,卻從沒有徹底斷裂。這是世界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但每個時代的價值觀都有其傳統文化的淵源和基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上。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仁者愛人、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三、
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中國世界話語權的需要。
現代國家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文化治理,文化軟實力建設則是文化治理的關鍵內容。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道路,激發凝聚起偉大的中國精神,對當今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和世界文明做出了新的貢獻。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仍然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無論思想共識形成、精神力量匯聚,還是社會風尚引領、文化繁榮發展,都需要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通過激發全民族創造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我們要有這種自信心。
正因如此,站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道路奮勇前進。”
在確立民族自信心的基礎上,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各種積極元素融入話語表達過程中,并形成自己的話語系統,而且這種話語系統要能為世界各民族所接受。這種話語系統的形成,當然不能脫離世界文明大道,但最根本的,是要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說好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故事。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三
在我們椒江有許多文化墻,烈士山腳下就有一處。在那幽靜的小路旁是一排圖字結合的文化墻。
在大年初五的早上,我和爸爸吃過飯,一起來到烈士山腳下參觀文化墻。我們來到了山腳的小路上,映入眼簾的是《千字文》三個大字,接下來是千字文的簡介,我從介紹中知道了《千字文》是周興嗣所編的,《千字文》是四言長詩,首尾連貫,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結尾。全文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復,據句押韻,前后貫通,內容有條不絮的介紹了天文、自然、修身養性、人倫首理、地理、歷史、農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各方面。
《千字文》前四句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辰宿列張。”說的是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狀態中。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布滿在無邊的太空中的天文現象。接下來是有關自然地理的“云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說的是云氣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形成霜。黃金產地在金沙江,玉石產在昆侖山岡。有修身養性的“德建名立,行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聽。”說的是養成了好的道德就會有好的名聲:就如同形體端莊了,儀表就正直了一樣。空曠的山谷口呼喊聲傳得遠,寬敞的廳堂里說話聲非常清晰。還有關人倫道理的“罔談彼短,靡恃已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說的是不要談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長處就不思進取。誠實的話要經得起考驗。
我一邊走一邊看使我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的知識,懂得了很多的做人道理。我要向他們學習,繼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四
近二十年,追慕傳統之風愈發熾烈。
漢服被身撫箏琴,蒸煮草木搗藥丸,背誦蒙學弟子規,抄寫佛門金剛經,覓佛投胎生凈土,不吃生冷研內經、如斯者百千般。
以上情況,大多是對傳統文化的盲目膜拜和拙劣操弄。對傳統文化,我們要持謹慎的態度。古書里不都是珍寶,其中有很多愚昧的觀念和古人無意間挖的陷阱。古代生活也不都那么美好,你羨慕的生活方式和場景,往往是王侯、士大夫踩在底層民眾身上擺出的.優雅pose,或是傳統文人的一種矯情。
我想強調的是,若你對傳統文化有很大興趣,就宜深入原典,以無求之心淡然展卷,無需誰人知道,無需裝模做樣,不必演戲自娛娛他,安心坐定冷板凳十年、二十年。
只讀書還不行,如曾子所說,應配合修身實踐。沒有修身做基礎,古代經典難以深入,絕無明悟東方哲學的可能,最終也只成了一知半解的“半桶水”。越是一知半解,往往越愛裝模做樣,越喜歡表演娛人。
所以,欲探秘傳統文化菁華以成就人生,就不應停留在知曉理論上,還請從基礎做起,實實在在的進行修身實踐。或效法宋明儒家靜坐,或學習唐宋禪門坐禪,甚而上探先秦諸賢哲(如管子、荀子)的修身鍛煉方法。這才是學習傳統文化的康莊大道,舍此,盡是荊棘之路,無功而返者十之有九。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五
遙遠的東方有個美麗而古老的國家——中國。她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有著數不盡的神話傳說;有著文明而古樸的民風;有著燦爛無盡的民族文化。世上最雄偉、壯觀、迷人的山,世上最沸騰、氣派、醉人的河,滋養著她勤勞、堅韌、可愛的兒女。她善良、多情、博愛、深沉、又充滿智慧,是地球媽媽幾百個孩子中的一個。你看,她開放了,漸漸朝著富裕接近,明天的她一定更強大。這就是我的祖國,我深愛的祖國,我是中國人,愛說中國話。
從漢語誕生的第一天起,已經和中華民族的歷史緊緊相連。五千年的歲月積累,早已像高山一樣博大雄偉,似海洋一般廣闊無垠。獨特的四聲,有著音樂般的聲調,配合我國特有的詩詞歌賦,即可終日吟唱世代相傳。這種世界上使用最廣泛、最有活力的語言,生生不息、蓬蓬勃勃,它包含了多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修筑萬里長城是為了保護它不受傷害,英雄兒女為了捍衛它的尊嚴浴血奮戰抵御外強,正是他們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梁,祖國的希望,是他們用滿腔的熱血,譜寫了無愧于時代的凱歌,才使得我們的母語響徹神州,那么氣勢磅礴,那么雄壯嘹亮。這是一種多么美麗的語言啊!
正是會說這美麗語言的民族,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漢字——方塊字。它以平凡的一筆一畫組成了不平凡的統一體,以其獨特的結構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傳統的悠久,展示歷史的浩蕩、曲折,和中華民族的與眾不同。它的魅力是任何別種文字所無法企及的。它是一首古老的情歌,深情、纏綿;它是一首精辟的詩,刻骨、醉人;更是一篇抒情散文,向人訴說著滿腔激情,令人隨之起伏、蕩漾,大有與之同生死、共命運之勢。
課堂上,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文學的殿堂,盡情地在古詩美文中流連忘返。同學們一起欣賞“漢字宮”,領略古人造字的偉大;一起翻閱背誦古典詩歌,與詩人一同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一起品詞析句,體會漢語的精華。點點滴滴使我們愛上了語文,愛上了文學,愛上了我們偉大的祖國。
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啟心智,長知識,令我們愛上了漢語,了解了民族文化,感嘆著祖國的偉大。
是啊,漢語是熱血一般黃河的波濤,是群星一般祖先的謎,是春蠶口中吐出的絲綢古道。它是遨游太空時發出的問候,是奧運升旗時奏響的國歌,是每次放飛白鴿時祖國的生日。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六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淀,以百余年磨難為基點,以五十余年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只浴火重生的鳳凰!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里,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里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伙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么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于這個民族,它更屬于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么?快行動吧!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七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支撐。習近平同志在山東曲阜考察工作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認真學習習近平同志講話精神,對于推進中華傳統文化研究,引導人們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完成教育工作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人類文明的思想火炬,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泉。“文”的本義是各色交錯的紋理,有文飾、文章之說,引申為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征符號,以及文物典章、禮儀制度等;“化”的本義為變易、生成、造化,所謂萬物化生,引申義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化”合在一起講,最早見于《易傳》,所謂“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簡言之,即“文化”。也就是說,文化一旦形成,就能發揮“化人”的作用。文化通過縱向影響和橫向影響來化人,前者正是傳統文化的作用和力量。從這個角度說,任何人都要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今天,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富滋養。譬如“天人合一”的觀念,非常有利于人與自然保持和諧統一,對于糾正當前人與自然對峙的弊端具有重要啟示意義;“知行合一”的觀念,對于健全現代人格也有啟示作用;“義利之辨”的觀念,劃定了追求物質利益的道義底線,可以幫助人們甄別正當利益與不當利益;“情景合一”的觀念,既給人以審美意味,也可以為一些耽于物欲的現代人提供借鑒。
不可否認,中華傳統文化中也有封建糟粕和負面內容,也曾受到質疑挑戰乃至全盤否定。晚清以來,東西方文化的相遇、碰撞、交匯和沖突,為我們甄別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歷史坐標。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對待老祖宗的東西,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習近平同志也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這就要求我們堅持正確方向,采取科學方法,因勢利導,深化研究,充分聚集和釋放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永恒價值的正能量。
注重思想道德建設。
習近平同志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注重思想道德建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當前,社會上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突出道德問題。回顧歷史、環視世界,可以說思想迷茫、道德滑坡是任何一個經歷過現代化的國家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的問題。如何加強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思想道德建設,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課題。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道德文明,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孔子主張“仁者愛人”,希望在成己成人的過程中確立德治仁政的社會格局。他還特別強調“為政以德”;“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德不孤,必有鄰”。春秋時期即有人生“三不朽”之說,即《左傳》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認為人有“四端”,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種情感是仁義禮智的萌芽,故稱四端。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一樣,中華傳統文化也有真善美的追求,但更強調以道德修養為基礎來實現對真善美的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中華傳統文化所崇尚的道德分為不同層次。儒家經典“初學入德之門”的《大學》,開篇即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將道德修養列為首要綱領,然后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這八個條目所代表的人生境界實質上是三個層次道德的統一,也就是基本道德、中德、大德三者統一。其中,修身是基本之德,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前提;齊家是中德,即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引導和感召周邊人,在自己的周圍實現和諧有序;治國平天下則是大德,所謂大德,正如宋代大儒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在當代中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其切入點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這個目標,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習近平同志指出,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承擔立德樹人重任。
推動文化繁榮、加強道德建設,是大學責無旁貸的使命。黨的十八大要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大學文化體現了民族文化的高度和厚度,大學應自覺擔當起引領社會風尚、引導文化潮流、提升人生境界的責任和使命。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科學與人文、為學與為人、能力和德性、知識和人格關系的失衡,是當前大學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應使受教育者在德才兩個方面同時得到優化,不僅有一流的知識訓練,更有健全的人格修養;應適當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內容,陶冶學生道德情操。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應借鑒傳統文化中德性優先的理念,將其貫穿到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和改革之中。同時,教育引導大學生堅持知行合一,堅持為人與為學的統一,實現理性與情感、智商與情商、知識與修養的均衡發展。
為立德樹人營造濃郁文化氛圍。文化說到底是養成、浸潤、生成、升華,而不是制造,更不是拔苗助長。大學應為文化發酵池提供條件,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應有自己的核心價值,有自己的學術底蘊,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大學的一磚一石,都應有厚重的文化積淀和文化記憶。大學應圍繞立德樹人目標進行文化建設,著眼于守護大學傳統、弘揚大學精神、構建大學制度、美化校園環境、豐富師生活動,優化配置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既蓋好大樓又培養大師,促使大學教育工作者以“君子之風、圣人氣象”來進行言傳身教。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八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淀,以百余年磨難為基點,以五十余年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只浴火重生的鳳凰!
出自 www.tmatonline.com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可真是數不計數。如:中國陶瓷、文房四寶、四大發明、皮影、樂器等等。今天,我就著重說一說元雜劇和文房四寶。元雜劇第一人是關漢卿,這位中國第一位戲劇作家一生寫了60多種雜劇,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劇作700年來一直上演不衰。關漢卿的劇作有描寫社會矛盾、歌頌人們斗爭的《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等。
文房四寶就是人們說的筆墨、紙、硯。筆因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山造紙狀況,對連四紙作了說明,并給予很高評價。硯:星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都具有1010多年歷史。
是啊,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歷史悠久呀!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九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但我們平時接觸并不多,有的是從書中或電視節目中獲取,有的是老師上課的時候講過,所以,對于這次的班隊活動,同學們充滿了好奇和期待。13位小主持人的演講都十分精彩,顯然是事先做足了準備,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曹可欣講的剪紙,她介紹了兩種剪紙,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還展示了她家收藏的`剪紙,臉譜剪紙、剪紙書簽……品種豐富,造型各異,看得我眼花繚亂,真是令人贊不絕口。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需要我們共同傳承,需要我們發揚光大!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十
以前,我只是讀弟子規,讀論語,覺得很好,針對自己只要嚴格要求,孝敬父母、公婆。兄弟姐妹和睦相處,覺的做的就很好了。通過星期六教育局舉行的傳統文化的學習,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過去我一直認為文化是一種飄渺虛無的東西離我們很遠,通過學習我了解到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生活創造形成的產物。是指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和社會中的一些高尚品質,是應該得到繼承的。我們生長在華夏文明的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當今社會面臨著危機,只有傳統文化才是立于不敗的民族基石,現在我們仍有必要系統地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在學習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關于八德中“孝”的學習,百善孝為先。傳統文化教育引導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孝道的傳承是家庭和諧的關鍵,是社會能夠長治久安的根本。因為,如果兒女不孝順父母,家庭就不可能和諧,社會的“細胞”家庭出了問題,社會這個大家庭怎么可能和諧。自古以來中國老祖宗就認為“百善孝為先”。烏鴉尚且會“反哺”,羊羔也會“跪乳”,動物都知道報答和感恩父母。更何況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呢?所以,人如果丟失了“孝道”,就會忘本,會忘記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父母給予的,沒有父母的養育,今天的所有都是不可能有的。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十一
學校把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生的專業技能教育相結合,開展剪紙、手繪臉譜、國畫、書法等手工藝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
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校的德育內涵,推動了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德育工作的發展。師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較大的改觀,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逐步形成,有效地促進了我校學生養成教育的全面實施。
經典古詩文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境界動人,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
通過誦讀和講學活動,一是激發了學生誦讀經典詩文的興趣,形成了誦讀的良好氛圍。二是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學生知道了“詩前幕后故事”、“文壇軼事”。三是學生初步掌握了誦讀的方法,并能運用,部分學生還能把學到的經典語句運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通過自編自演節目、辦手抄報,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協調能力,藝術鑒賞力等等都得到了極好的錘煉。
開展經典誦讀和講學活動,學校教師主動參與,廣泛融入,極大的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蘊。
活動開展以來,我校雖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積累了經驗。但在實踐過程中也感覺到需要更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弘揚,活動的形式還可再多樣化。相信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傳統文化和職業道德教育工作定會有所突破!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十二
中國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整整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精美的民間工藝,獨特的風俗習慣,各具特色的傳統節日,都是中國數千年沉淀下來的精華。
既淡到傳統文化,不得不提的,便是“傳承”二字,優秀的傳統文化須得有人繼承,再談發揚,若是不薪火相傳,再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會在不知不覺中丟失。我對中華傳統文化都會在不知不覺中丟失。我對中華傳統文化之根的理解,便在“傳承”二字上,若連“傳承”都做不到,那又何談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向我們展現了許多傳統文化。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我卻能明顯感到中國五各年傳承下來的文化正在漸漸淡出我們的生活。
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傳統文化之一,它與繪畫、音樂等純門類不同,它不僅僅是藝術,因為書法首先是中國的文字,文學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母體的載體。獨一無二的書法無疑是中華文化區別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標志之一,中國藝術獨特性的代表之一,是歷代書法家精神的結晶,更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書法卻被人們遺忘在腦后,毛筆被硬筆所代替。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甚至即將遠離硬筆,進入一個無紙無筆的鍵盤時代,很少再有人會拿起毛筆練習書法。
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合家團圓的中秋節,龍舟競賽的端午節,共插茱萸的重陽節,都是極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節日。每個傳統節日也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千年傳承下來,也成了中國人口口相傳,無人不知的故事。
中華傳統節日沿續了千年之久,如今卻漸漸被人們所淡忘,傳統節日漸漸被外國節日所取代,甚至外國節日的風頭隱隱有蓋過傳統節日之勢,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依然是中國人民族意識的薄弱。不關注中國傳統節日,盲目追求外國節日的行為在年輕一輩中更是明顯,這一系列的行為都導致了外國節日逐漸取代中華傳統節日成為中國主流節日的現象產生。一個民族如果不熱愛本民族的節日,那又怎會去傳承。
綜上所述,于我看來,中華傳統文化之根便是“傳承”二字,“傳承”意在為讓我們不忘初心,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壯大,薪火相傳,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自我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這,就是“中華文化之根”,這,便是我對“中華文化之根”的理解。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十三
千年的風吹散了已去的往事,千年的水淡化了塵封的記憶,但文化的傳承、歷史的印記卻印烙在中華民族的生命里。從江心漁船上越女的歌聲,到水之湄《詩三百》的`婉轉悠揚,從唯美的楚辭漢賦,到著稱于世的唐詩宋詞。飛雪洪泥映時光,歷史滿滄桑,一曲悲歌訴衷腸,春秋歌未央。無不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和底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的愛國精神激勵著無數華夏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尚道義的民族精神。岳飛精忠報國、林則徐虎門銷煙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志向,無不演繹著中華脊梁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英雄的宏大志向與中華美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強盛而舍生取義!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華夏五千年,孕育了古老璀璨的中華歷史與中華文明,涌現了無數中華脊梁和富有生命力的中華民族精神。推崇孝敬與感恩,崇尚真情、友善與道義是時代的召喚,傳承民族美德、弘揚民族精神,求穩定、促和諧是時代的主旋律。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到宏人。”曾子曰:“土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
在五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和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后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的愛國奉獻、舍生取義、無私奉獻的精神。
大力開展“中國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進企業”教育活動,把“中國夢的實現從孝道做起”的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發揚光大,讓中國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走進企業,使廣大民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崗敬業之美德,共譜中華美德新曲,高唱時代主旋律。讓中國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社會,走向世界,作崇尚道義、熱愛和平的使者,在“得民心、促和諧、求穩定、謀發展、共和平”的大環境下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同胞們、工友們,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是時代的召喚,繼承和發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我們的使命,不落于時代而不斷發展,不囿于陳規而勇于創新是時代的要求。讓我們自豪地頌揚“傳統文化古老經,孔孟之道治中國,五倫八德扎善根。百善之首先為孝,萬惡之淵首為淫,禮義廉恥心靈美,仁愛和平國安寧”,共同攜手唱響中華美德和諧曲,傳承崇尚道義、忠孝友愛的民族美德,發揚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讓獨具魅力的中華美德和民族文化發揚光大,讓它引領世界文明奔向歷史長河并光輝燦爛。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十四
一年來,學校堅持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特色教育活動,并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列入學校德育工作的中長期規劃,促使校風、學風、班風有了根本轉變。學生言行文明,教師愛崗敬業,學校溫馨和諧,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傳統文化教育永恒的魅力。
在傳統文化精神的熏陶感召下,多數學生能拋棄陋習,擁抱文明,做到“有禮貌、講文明、懂廉恥”。課間,亂扔垃圾的少了,主動拾撿垃圾的多了;說臟話粗話的少了,遇到老師主動問好行禮的多了;破壞公物的少了,隨手關水龍頭的多了,文明禮儀蔚然成風,校園衛生環境也煥然一新。“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少年。”已成為每一個學生心中的標桿。他們懂得是父母給了他們生命,養育他們長大;是老師給了他們知識,教育他們成人。他們知道珍惜父母來之不易的金錢,他們努力用優良的成績回報父母、老師的養育之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學生能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做批評與自我批評,學會嚴于律己,寬容別人,一年來,學校未出現一起惡性案件,師生關系、同學關系進一步和諧。傳統文化教育,讓每一位學生觸動了心靈,撿回一份責任,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學生熱愛學習,熱愛勞動,勇于實踐,積極探索,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得到了家長們廣泛贊許。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有效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創建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工作任重而道遠。通過兩年的努力,我校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雖然沒有取得重大成績,但為后續的各項工作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各方面的工作已經逐漸步入正軌,相信在上級領導的指導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會越來越扎實,效果會越來越明顯。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十五
中華民族連綿五千年,積累了豐厚的文化財富。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寶庫,也是取之不盡的思想寶藏,面對如此豐富深厚的民族瑰寶,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充分發掘它來教化子孫,塑造新時代社會主義傳人。近年來,我校以傳統文化教育為重點開展學校特色建設工作,旨在通過系列讀書教育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青少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傳統文化精華內化于青少年的心智,外化為青少年的行為,提升學生古文化修養,強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綜合素養。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具體總結如下:
一、活動組織。
各班也圍繞活動主題開展手抄報、主題班會等活動;學校精選《明日歌》《春曉》等古詩詞歌曲,利用校廣播室等進行課間循環播放,組織部分師生創作經典名言書法作品,并精心制作成牌匾,布置在學校宣傳長廊,懸掛在校園樓梯口,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教育氛圍,使學生時時處處耳濡目染,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整個德育工作中唱響傳統文化教育的主旋律。由于校長室高度重視,政教處、團委會及各部門的積極配合,近年來我校的德育特色創建工作開展的十分順利。
二、活動開展。
三年來,學校先后圍繞《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等傳統經典,開展系列讀書教育活動,并將各班活動開展情況納入文明班級考核。活動一般分為讀、講、賽等幾個階段。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十六
為繼承發揚中華傳統節日優秀文化,學校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現將學校組織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主題實踐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為確保此次活動順利開展,學校高度重視,及時召開班主任會議對活動進行總體部署,并下發了主題系列活動的文件,精心組織,把節日活動與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的結合起來,全面推進我校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二、精心策劃,豐富內容。
1、尋找經典活動。利用寒假期間,讓學生尋找關于旺蒼文化的優秀歷史典籍,圍繞春節文化內涵,通過收集“春節的由來、春節風俗習慣、春聯的起源和意義、家鄉舉行的風俗活動”等,開展“紅色經典賞析”等活動,讓廣大學生積極參加,深刻領會,增強對民族傳統節日的喜愛,加深對本土文化的理解。
2、開展公益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區清潔衛生、環境保護和公益宣傳,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和軍烈屬做好事、獻愛心,宣傳節日文明禮儀和低碳生活知識,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3、讓學生認真記錄自己的節日生活,結合寒假作業,引導學生學習節日文化、搜集節日資料、參加民俗活動,深入了解春節的文化內涵。參加節后組織的各類評選活動,展示節日收獲和感悟。
4、組織社區調查活動。讓學生進行社區建設調查活動,親身感受旺蒼大地上的巨變,增強對社區的思想感情。
藝術家的弘揚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十七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啊!有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勞動節,清明節,臘八節,元旦節……民間工藝也是多種多樣,有微雕,刺繡,剪紙,泥塑,皮影,吹糖人,磚雕,瓷刻,木偶,蠟染,臉譜……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除夕和春節,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陰歷年)是我國最隆重,最喧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春節的前一天是除夕夜,傳奇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狠異樣。“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人害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損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色,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笑到:“婆婆若讓我在家帶一夜,我肯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舊繼續勸告,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天慢慢地黑了,“年”來到了村里,可大家只聽得“年”的一聲喊叫,原來是因為那個乞丐身穿紅色披袍,還把老婆婆的家裝扮的燭火通明,還放著煙火和爆竹。所以“年”不敢靠近,只好逃走了。
沒過多久,這件事就廣為流傳了,大家都效仿那個乞丐的做法,每到初夜那一天家家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果真,“年”再也沒有出現過。
更因此,到了春節家家戶戶也會張燈結彩,所以,過年才有了貼窗花,放爆竹的風俗。春節更有拜年的風俗,互相問候。還有吃年夜飯的傳統美德。——一家人都在一起開快樂心的吃一頓晚餐……還有很多風俗。
中國的風俗和傳統我們都不應當遺忘。魯迅說過:“惟有民魂是珍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的有進步。”覺醒吧!我盼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慧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來構建我們的祖國輝煌。請“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