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對過去經歷和成果進行總結和歸納的方式,有助于我們反思和提升。寫總結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語言和風格,使總結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閱讀這些總結范文,更好地理解總結的重要性,并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去。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一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凈的氯氣,用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帶銹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并加熱:鐵銹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并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
19.將cl2通入無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2.將一潔凈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著。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里,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后生成綠色的溶液。
26.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反應發生爆炸。
27.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有白色煙霧生成。
28.氯氣遇到濕的有色布條:有色布條的顏色退去。
29.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30.給氯化鈉(固)與硫酸(濃)的混合物加熱:有霧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氣味生成。
31.在溴化鈉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淺黃色沉淀生成。
32.碘化鉀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再加稀硝酸:有黃色沉淀生成33.i2遇淀粉,生成藍色溶液。
34.細銅絲在硫蒸氣中燃燒:細銅絲發紅后生成黑色物質。
35.鐵粉與硫粉混合后加熱到紅熱:反應繼續進行,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物質。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二
1.定義:
化學平衡狀態: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更組成成分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
2、化學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應)
等(同一物質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動(動態平衡)
定(各物質的濃度與質量分數恒定)變(條件改變,平衡發生變化)
3、判斷平衡的依據
判斷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方法和依據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三
水與鈉、其它堿金屬、鎂等金屬反應生成氫氣和相應堿:
水與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氫氣和鐵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鐵):
水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水煤氣”:
鋁與強堿溶液反應:
(2)、水做還原劑。
水與f2的反應:
(3)、水既做氧化劑又做還原劑。
水電解:
(4)、水既不作氧化劑也不作還原劑。
水與氯氣反應生成次氯酸和鹽酸。
水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
水與二氧化氮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1)、水合、水化:
水與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與二氧化硅化合嗎?)。
水與氧化鈉、氧化鈣等堿性氧化物化合成堿。(氧化鋁、氧化鐵等與水化合嗎?)。
(2)、水解:
(一)、與氫的同位素或氧的價態有關的“水”。
蒸餾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雙氧水—h2o2。
(二)、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離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離子:h+,cl—,clo—,oh—)。
王水—濃硝酸和濃鹽酸的混合物(1∶3)。
生理鹽水—0、9%的nacl溶液。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四
(1)氯酸鉀熱分解(二氧化錳催化)。
(2)高錳酸鉀熱分解。
(3)過氧化氫分解(二氧化錳催化)。
(4)電解水。
(5)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
(6)濃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與水置換反應。
(9)過氧化鈉與水反應。
(10)光合作用以上1~3適合實驗室制取氧氣,但一般所謂“實驗室制取氧氣”是指1、2兩種方法。工業用氧氣主要來自分離液態空氣。
(1)鋅、鎂、鐵等金屬與非氧化性酸反應。
(2)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3)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4)鈉、鎂、鐵等金屬在一定的溫度下與水反應。
(5)鈉(鉀、鎂、鋁)與醇類反應。
(6)苯酚與鈉反應。
(7)焦碳與水高溫反應。
(8)一氧化碳與水催化反應。
(9)碘化氫熱分解。
(10)硫化氫熱分解。
(11)電解水。
(12)甲烷高溫分解。
其中(1)、(2)適用于實驗室等少量氫氣的制取;(7)、(8)、(12)可用于工業制氫;(11)可能是未來清潔能源的來源。
(1)氯氣與大多數金屬反應。(與鐵、銅等變價金屬反應時,生成高價氯化物)。
(2)氯氣與磷反應3cl2+2p==2pcl3pcl3+cl2==pcl5(白色煙霧;哪種生成物制敵百蟲?)。
(3)氯氣與氫氣反應(純凈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混合氣爆炸;鹵素的活潑程度比較)。
(4)氯氣與水反應(跟其它鹵素比較:氟的特殊性;溴,碘與水反應的程度)。
(5)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殘余氯氣)。
(6)氯氣與氫氧化鈣反應。
(7)氯氣與溴化鈉溶液反應。
(8)氯氣與碘化鉀溶液反應(鹵素相互置換的規律如何?氟置換其它鹵素有何特殊?)。
(9)氯氣與甲烷取代反應(條件?)。
(10)氯氣與乙烯的反應(反應類別?)(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氯氣與苯的取代反應(條件?)。
(12)氯氣與氯化亞鐵溶液反應。
(13)氯氣與硫化氫溶液反應(現象?)。
(14)氯氣與二氧化硫溶液反應(溶液酸性變化?漂白作用的變化?)。
(15)氯氣的檢驗方法———淀粉碘化鉀試紙(單質碘的檢驗方法如何?)。
(1)濃鹽酸被二氧化錳氧化(實驗室制氯氣)。
(2)氯化鈉與濃硫酸反應(用于實驗室制氯化氫;溫度的影響;溴化氫及碘化氫制取的不同點)。
(3)鹽酸、氯化鈉等分別與硝酸銀溶液的反應(鹽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檢驗;溴化物、碘化物的檢驗)。
(4)鹽酸與堿反應。
(5)鹽酸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6)鹽酸與鋅等活潑金屬反應。
(7)鹽酸與弱酸鹽如碳酸鈉、硫化亞鐵反應。
(8)鹽酸與苯酚鈉溶液反應。
(9)稀鹽酸與漂白反應。
(10)氯化氫與乙烯加成反應。
(11)氯化氫與乙炔加成反應(制聚氯乙烯)。
(12)濃鹽酸與乙醇取代反應。
(13)漂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14)hf,hcl,hbr,hi酸性的比較。
(15)hf對玻璃的特殊作用,如何保存氫氟酸?
(16)溴化銀的感光性。
(17)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質有哪些?
(18)氟化鈉在農業上有何用途?
1。氯水的多重性質。
(1)cl2的強氧化性。
(2)次氯酸的`強氧化性。
(3)次氯酸的不穩定性。
(4)鹽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2。氯水反應時反應物的處理。
(1)作氧化劑時,如果cl2能發生反應則主要是cl2反應,氯氣不能發生的反應則認為是次氯酸的作用。
(a)氯水與碘化鉀、溴化鈉、硫化鈉等溶液反應是cl2反應。
(b)氯水與氯化亞鐵反應是cl2的反應。
(c)氯水與so2溶液反應是cl2的作用。
(d)氯水的漂白作用是次氯酸的作用。
(2)氯水中加agno3是鹽酸的作用(即cl—)的作用。
(3)氯水與強堿(足量)反應時,鹽酸和次氯酸共同作用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鹽。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五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凈的氯氣,用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六
(3)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果稀釋溶液,反應物濃度__減小__,生成物濃度也_減小_,v正_減小__,v逆也_減小__,但是減小的程度不同,總的結果是化學平衡向反應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和_大_的方向移動。
2、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度升高會使化學平衡向著__吸熱反應__方向移動,溫度降低會使化學平衡向著_放熱反應__方向移動。
3、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律: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會使平衡向著__體積縮小___方向移動;減小壓強,會使平衡向著___體積增大__方向移動。
注意:(1)改變壓強不能使無氣態物質存在的化學平衡發生移動
(2)氣體減壓或增壓與溶液稀釋或濃縮的化學平衡移動規律相似
4.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由于使用催化劑對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影響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動___。但是使用催化劑可以影響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_時間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動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濃度),平衡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七
多元酸究竟能電離多少個h+,是要看它結構中有多少個羥基,非羥基的氫是不能電離出來的。如亞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個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結構中,是有一個h和一個o分別和中心原子直接相連的,而不構成羥基。構成羥基的o和h只有兩個。因此h3po3是二元酸。當然,有的還要考慮別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來解釋。
2、酸式鹽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鹽溶液當然呈酸性啦,其實不然。到底酸式鹽呈什么性,要分情況討論。如果這是強酸的酸式鹽,因為它電離出了大量的h+,而且陰離子不水解,所以強酸的酸式鹽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鹽,則要比較它電離出h+的能力和陰離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陰離子的水解程度較大(如nahco3),則溶液呈堿性;反過來,如果陰離子電離出h+的能力較強(如nah2po4),則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強氧化性。
就這么說就不對,只要在前邊加一個“濃”字就對了。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體現在整體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電子,所以它有強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幾乎沒有(連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還弱得多。這也體現了低價態非金屬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價態的強,和hclo與hclo4的酸性強弱比較一樣。所以說h2so4有強氧化性時必須嚴謹,前面加上“濃”字。
4、書寫離子方程式時不考慮產物之間的反應。
從解題速度角度考慮,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正誤時,可以“四看”:一看產物是否正確;二看電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題目限制的條件。從解題思維的深度考慮,用聯系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等化學原理來綜合判斷產物的成分。中學典型反應:低價態鐵的化合物(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鹽)與硝酸反應;鐵單質與硝酸反應;+3鐵的化合物與還原性酸如碘化氫溶液的反應等。
5、忽視混合物分離時對反應順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對化學反應原理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反應要快、加入的過量試劑確保把雜質除盡、選擇的試劑既不能引入新雜質又要易除去。
6、計算反應熱時忽視晶體的結構。
計算反應熱時容易忽視晶體的結構,中學常計算共價鍵的原子晶體:1mol金剛石含2mol碳碳鍵,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鍵。分子晶體:1mol分子所含共價鍵,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氫鍵和1mol碳碳鍵。
7、對物質的溶解度規律把握不準。
物質的溶解度變化規律分三類:第一類,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鉀、硝酸鉀等;第二類,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鈉;第三類,溫度升高,溶解度減小,如氣體、氫氧化鈉等,有些學生對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理解不清。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八
環境問題主要是指由于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而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以及工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1、環境污染。
(1)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物:顆粒物(粉塵)、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氫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氣污染的防治:合理規劃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布局;調整能源結構;運用各種防治污染的技術;加強大氣質量監測;充分利用環境自凈能力等。
(2)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屬(ba2+、pb2+等)、酸、堿、鹽等無機物,耗氧物質,石油和難降解的有機物,洗滌劑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減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業廢水、生活垃圾、工礦企業固體廢棄物、化肥、農藥、大氣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殘體。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減少污染源的排放。
2、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按照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原子經濟”就是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即沒有副反應,不生成副產物,更不能產生廢棄物),這時原子利用率為100%。
3、環境污染的熱點問題: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為so2和nox。
(2)破壞臭氧層的主要物質是氟利昂(ccl2f2)和nox。
(3)導致全球變暖、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是co2。
(4)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原因是汽車排出的尾氣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氫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農業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營養元素。(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九
高中的化學試卷中,填空題是最容易的,可是往往也是很多學生丟分的。為了提高化學成績,我們要將填空題的知識點牢記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基礎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1、分析空氣成分的第一位科學家——拉瓦錫;
2、近代原子學說的創立者——道爾頓英國);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羅意大利);
5、金屬鉀的發現者——戴維英國);
6、cl2的發現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對原子量的測定上作出了卓越貢獻的我國化學家——張青蓮;
8、元素周期律的發現時間——19世紀60年代;
9、元素周期表的創立者——門捷列夫俄國);
10、1828年首次用無機物氰酸銨合成了有機物尿素的化學家——維勒德國);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
12、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定為單雙健相間的六邊形結構;
13、鐳的發現人——居里夫人。
14、人類使用和制造第一種材料是——陶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凈的氯氣,用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實驗中導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1、氣體發生裝置中的導管;在容器內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許或與其平行,不然將不利于排氣。
2、用排空氣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氣體時,導管都必領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底部附近。這樣利于排盡集氣瓶或試管內的空氣,而收集到較純凈的氣體。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只需要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口部。原因是“導管伸入集氣瓶和試管的多少都不影響氣體的收集”,但兩者比較,前者操作方便。
4、進行氣體與溶液反應的實驗時,導管應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這樣利于兩者接觸,充分發生反應。
5、點燃h2、ch4等并證明有水生成時,不僅要用大而冷的燒杯,而且導管以伸入燒杯的1/3為宜。若導管伸入燒杯過多,產生的霧滴則會很快氣化,結果觀察不到水滴。
6、進行一種氣體在另一種氣體中燃燒的實驗時,被點燃的氣體的導管應放在盛有另一種氣體的集氣瓶的中央。不然,若與瓶壁相碰或離得太近,燃燒產生的高溫會使集氣瓶炸裂。
7、用加熱方法制得的物質蒸氣,在試管中冷凝并收集時,導管口都必須與試管中液體的液面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液體經導管倒吸到反應器中。
8、若需將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氣體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須在導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邊沿稍許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應器而導致實驗失敗。
9、洗氣瓶中供進氣的導管務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雜質氣體與溶液充分反應而除盡。供出氣的導管則又務必與塞子齊平或稍長一點,以利排氣。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裝一長頸漏斗,且務必使漏斗頸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氣。
11、制cl2、hcl、c2h4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應器的塞子上裝一漏斗。但由于這些反應都需要加熱,所以漏斗頸都必須置于反應液之上,因而都選用分液漏斗。
1、假設法。
所謂假設法,就是假設具有某一條件,推得一個結論,將這個結論與實際情況相對比,進行合理判斷,從而確定正確選項。
2、關系式法。
在多步反應中,關系式法可以把始態的反應物與終態的生成物之間的“物質的量”關系表示出來,把多步計算簡化成一步計算。正確書寫關系式是用關系式法解化學計算題的前提。
3、差量法。
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
4、守恒法。
“守恒法”利用物質變化過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變來列式求解。它的優點是用宏觀的統攬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細枝末節,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關系,快速建立算式,簡捷巧妙地解答題目。常用的方法有質量守恒、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等。
"在理科綜合的科目中,化學的地位至關重要。作為一個理科考生,即便不能憑化學提分、增彩,也絕對不能讓化學成為自己的'軟肋'"。從分值的分布來看,物理120分,化學100分,生物80分,理、化、生滿足6:5:4的比例;從題目的難易程度來看,化學的難度系數比物理要偏低,也就是說,化學的得分相對于物理來講要容易些;從題型的設計以及考查知識點的連續性來看,化學學科相對穩定。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想向同學們傳達這樣的意思:要讓化學成為水桶原理中最長的那塊木板,因為化學成績的高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換句話講,化學學科絕對不能稱為你的"軟肋"。接下來我們就高考化學復習方法對同學們提一些具體的建議:那就是,"重基礎,重概念,重方法,重規范,重精煉。"重基礎,要爛熟于心從最近幾年高考理科綜合的化學試題來看,所考查的知識點均按照高考說明的要求,并沒有出現偏題,怪題,難題,考查的大多是平時反復練習的基礎知識。所以,第一階段的復習 考試技巧,考生更應該明確自己的復習要點,即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對每一單元的基礎知識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能夠靈活運用,對化學原理的適用條件要進一步明確。化學方程式、物質的常見性質要爛熟于心,只有基礎知識掌握熟練了,才能在下一步的復習中如魚得水,再攀新高。
化學學科的特點之一是概念較多,而考查對概念的理解也是高考的熱點。所以,通過第一輪的復習,要進一步理解化學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尤其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挖掘。既要理解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更要掌握它們之間的區別。例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和同分異構體;共價鍵、離子鍵、、化學鍵;無機反應類型和有機反應類型等。
守恒法、查量法、平均法、極限法、圖像法、轉化法等是化學計算中經常考查的內容之一。可以這樣來理解,高考試題中的計算題。絕大部分是重在考查同學的化學思維,而不是單純地考查計算能力。所以,在下一階段,同學們要經常總結歸納,多嘗試用簡單、快捷的方法,只有掌握了這些方法,才會大大提高你的解題速度和效率。
有一些考生在平時不注意養成規范的習慣,總想到了高考再注意。殊不知到了高考會更緊張。這種由于不規范引起的失分既普遍存在,同時也是對考生致命的打擊。生化組參加過高考閱卷的老師做了統計,因為不規范而失分的同學大有人在,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是化學基礎相當不錯的,或是元素符號書寫不規范,或是科學術語錯誤等。而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強烈建議同學務必從現在起就高度重視這一問題。
現在的高考理科綜合試題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每題的分值較大,所以題目相對減少,考查的重點已經轉向了精準考查。所以,在保證基礎知識熟練掌握的前提下,也要進行適當的練習,要精選一部分試題,重點來練習:練解題思路,練基礎知識,練規范表述,練分析能力等,但不要陷入題海戰術。避免不加取舍地把全國各地市的模擬題統統拿來,一定要經過篩選,選擇那些比較經典的題目來練習,切不可一味求多,求新。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十
看上去都是oh組成的一個整體,其實,羥基是一個基團,它只是物質結構的一部分,不會電離出來。而氫氧根是一個原子團,是一個陰離子,它或強或弱都能電離出來。所以,羥基不等于氫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羥基,不會電離出來;硫酸中有兩個oh也是羥基,眾所周知,硫酸不可能電離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離子,能電離出來,因此這里叫氫氧根。
2、fe3+離子是黃色的。
眾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黃色的,但是不是意味著fe3+就是黃色的呢?不是。fe3+對應的堿fe(oh)3是弱堿,它和強酸根離子結合成的鹽類將會水解產生紅棕色的fe(oh)3。因此濃的fecl3溶液是紅棕色的,一般濃度就顯黃色,歸根結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導致的。真正fe3+離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黃色的。將fe3+溶液加入過量的酸來抑制水解,黃色將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發現不少同學都這么說,其實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為“—”就認為是遇水分解,其實不是的。而是agoh的熱穩定性極差,室溫就能分解,所以在復分解時得到agoh后就馬上分解,因而agoh常溫下不存在,和水是沒有關系的。如果在低溫下進行這個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這個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體是幾元酸看酸中h的個數。
多元酸究竟能電離多少個h+,是要看它結構中有多少個羥基,非羥基的氫是不能電離出來的。如亞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個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結構中,是有一個h和一個o分別和中心原子直接相連的,而不構成羥基。構成羥基的o和h只有兩個。因此h3po3是二元酸。當然,有的還要考慮別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來解釋。
5、酸式鹽溶液呈酸性嗎?
表面上看,“酸”式鹽溶液當然呈酸性啦,其實不然。到底酸式鹽呈什么性,要分情況討論。當其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時,呈酸性;當電離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時,則成堿性。如果這是強酸的酸式鹽,因為它電離出了大量的h+,而且陰離子不水解,所以強酸的酸式鹽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鹽,則要比較它電離出h+的能力和陰離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陰離子的水解程度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則溶液呈堿性;反過來,如果陰離子電離出h+的能力較強(如nah2po4,nahso3),則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強氧化性。
這么說就不對,只要在前邊加一個“濃”字就對了。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體現在整體的分子上,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幾乎沒有(連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還弱得多。這也體現了低價態非金屬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價態的強,和hclo與hclo4的酸性強弱比較一樣。所以說h2so4有強氧化性時必須嚴謹,前面加上“濃”字。
7、鹽酸是氯化氫的俗稱。
看上去,兩者的化學式都相同,可能會產生誤會,鹽酸就是氯化氫的俗稱。其實鹽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氫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氫是純凈物,兩者根本不同的。氯化氫溶于水叫做氫氯酸,氫氯酸的俗稱就是鹽酸了。
8、易溶于水的堿都是強堿,難溶于水的堿都是弱堿。
從常見的強堿naoh、koh、ca(oh)2和常見的弱堿fe(oh)3、cu(oh)2來看,似乎易溶于水的堿都是強堿,難溶于水的堿都是弱堿。其實堿的堿性強弱和溶解度無關,其中,易溶于水的堿可別忘了氨水,氨水也是一弱堿。難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弱堿,學過高一元素周期率這一節的都知道,鎂和熱水反應后滴酚酞變紅的,證明mg(oh)2不是弱堿,而是中強堿,但mg(oh)2是難溶的。還有agoh,看ag的金屬活動性這么弱,想必agoh一定為很弱的堿。其實不然,通過測定agno3溶液的ph值近中性,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強堿。
9、寫離子方程式時,“易溶強電解質一定拆”,弱電解質一定不拆。
在水溶液中,的確,強電解質(難溶的除外)在水中完全電離,所以肯定拆;而弱電解質不能完全電離,因此不拆。但是在非水溶液中進行時,或反應體系中水很少時,那就要看情況了。在固相反應時,無論是強電解質還是弱電解質,無論這反應的實質是否離子交換實現的,都不能拆。有的方程式要看具體的反應實質,如濃h2so4和cu反應,盡管濃h2so4的濃度為98%,還有少量水,有部分分子還可以完全電離成h+和so42-,但是這條反應主要利用了濃h2so4的強氧化性,能體現強氧化性的是h2so4分子,所以實質上參加反應的是h2so4分子,所以這條反應中h2so4不能拆。同樣,生成的cuso4因水很少,也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也不能拆。(弱電解質也有拆的時候,因為弱電解質只是相對于水是弱而以,在其他某些溶劑中,也許它就變成了強電解質。如ch3cooh在水中為弱電解質,但在液氨中卻為強電解質。在液氨做溶劑時,ch3cooh參加的離子反應,ch3cooh就可以拆。這點中學不作要求。)。
10、王水能溶解金是因為王水比濃硝酸氧化性更強。
舊的說法就是,濃硝酸和濃鹽酸反應生成了nocl和cl2能氧化金。現在研究表明,王水之所以溶解金,是因為濃鹽酸中存在高濃度的cl-,能與au配位生成[aucl4]-從而降低了au的電極電勢,提高了au的還原性,使得au能被濃硝酸所氧化。所以,王水能溶解金不是因為王水的氧化性強,而是它能提高金的還原性。
“張冠李戴”
1、干冰是固態co2的俗稱,它并非是固態的水——冰;因為當它揮發變成氣態的co2時,沒留下任何“濕”的痕跡,外表又似冰,故把它叫做“冰”。
2、“白鉛”是鋅而不是鉛。因其斷面銀白,硬度與鉛相仿所致。
3、“黑金”是鉛的誤稱,因其斷面灰黑且具金屬光澤所致,并不是金。
4、“銀粉”是鋁粉,因其粉末為銀白色誤稱。
5、“金粉”是銅鋅合金粉末的誤稱,因其合金有金黃色金屬光澤所誤。
6、“石炭酸”并非是酸,它是有機物苯酚的俗稱,因它最早從煤焦油中提取又有酸性而得名。
7、“水銀”不是銀是汞,因其常溫下呈液態且為銀白色而得名。
8、過磷酸鈣是ca(h2po4)2和caso4混合物的商品名稱,其各化合物結構中并無過氧鍵。
9、純堿na2co3是鹽而非堿,因其水解,溶液呈堿性且水解產物中有naoh而得名純堿。
10、鉛糖并非糖,因其有甜味而得名,它有毒,不可食用,其化學名稱叫醋酸鉛。
1l、甘油不是油,是多元醇(丙三醇),因其無色、粘稠、有甜味,外觀似油而得名。
12、水玻璃并不是玻璃,而是na2sio3水溶液的俗名,因其無色粘稠,既有粘性(礦物膠)又不能燃燒、不受腐蝕而得名。
13、發煙硫酸并不發煙,而是形成的酸霧。(so3吸收水分形成的小液滴)。
14、不銹鋼不是絕對不生銹,它也能因鹽酸等強酸腐蝕而“生銹’。
15、酚醛樹脂不是酯,而是由苯酚跟甲醛發生縮聚反應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一種俗稱電木的塑料)。
16、王水不是水,而是由濃鹽酸跟濃硝酸以3:1的體積比混合的一種能氧化金、鉑的強氧化劑。
作為分類依據是不科學的。其實,就性質而言,凡屬芳香族化合物的物質大多無香味。
18、有甜味的并非都屬糖,如糖精,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因其甜度遠遠大于糖類中的單糖而得名;其化學名稱是鄰磺酰苯酰亞胺。糖類并非都有甜味,如纖維素、淀粉等。
19、鋁與強堿溶液反應置換出的是h2o中的h2;na2o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是2na2o2+h2o=4naoh+o2,應為2na2o2+4h2o=4naoh+2h2o+o2,還原產物應是生成物中的水。
20、甘汞不是汞,而是hg2cl2。
21、王銅不是銅,而是cucl2?6?13cu(oh)2。堿式氯化銅。
22、臭堿不是堿,而是na2s?6?19h2o,因其水溶液顯堿性(水解)且有h2s生成而得名。
23、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ci,沉淀不溶解,此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也可能含有ag+,若加入ba(no3)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此溶液中了一定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so32-。
24、某氣體遇nh3有白煙產生,并不一定是hcl,可能是hno3蒸氣或cl2。
25、電石并不產生電,因其在電爐內高溫至2500℃左右時由c和cao合成而得名。
26、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該氣體不一定為co2,可能為so2。
基本概念的學習。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準確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是學習和掌握化學知識的基礎。化學基本概念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有關物質組成的概念,如元素、單質、化合物、酸堿鹽等;有關物質結構的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學鍵等;有關物質性質的概念,如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等;有關物質變化的概念,如化合與分解,取代與加成等;有關化學量的概念,如原子量、分子量、物質的量等。
掌握化學概念要經過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的過程。首先要通過生動的直觀感知,可以利用實物、模型、圖表、電教手段等,注意觀察和想象。理解概念是中心環節,例如通過個別實驗感知了化學變化,要經過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出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要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定義,內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有些概念容易混淆例如電解和電離,就要注意比較,掌握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概念也有一個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例如:氧化還原概念,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其深廣度就有所不同。
最后,要通過復述、復習、練習、計算、實驗等多種方式鞏固和運用概念,以達到準確理解熟練掌握的目的。
化學基本理論的學習。
學習化學基本理論可以從本質上認識物質的結構、性質和變化。掌握物質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化學概念,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學化學基本理論主要有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速度和化學平衡、氧化還原、分散系等。
基本理論較為抽象、邏輯嚴密并有很強的思想性。在學習時要充分應用直觀教具或形象比喻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如電子云模型、原子、分子結構模型。要抓住最基礎、最本質的內容,分清主次。例如電解質溶液理論,討論了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電離度、電離常數,水的離子積、鹽的水解等。其核心是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抓住它,其它內容就容易理解。還要注意基本理論的內在聯系,使之系統化。例如:氧化還原理論、元素周期律都與物質結構理論有關,要把它們緊密聯系起來,才能融匯貫通。應該在適當階段進行歸納總結,或列出表格以加深印象。最后,掌握理論的目的是指導實踐。所以要注意理論知識的靈活運用。例如學習化學平衡理論就可指導學習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并解決一些相關的具體問題。
據化學事實,即具體的化學物質及化學變化來學習,這樣才能印象深刻、正確掌握,不出生編亂造的差錯。作為一種工具,加強訓練是十分重要的,要經常地、反復地讀、寫、用才能加深理解,熟練掌握。在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初學時,制卡片,編韻語、做游戲、搞競賽等都是有益的輔助活動。
化學事實的學習。
化學事實一般指元素與化合物知識,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概念,化學理論形成,理解與運用的基礎。中學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是按從個別元素到元素族到周期系;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順序編排的。內容面廣,量多。一般感覺“易學易忘”,“難記難用”。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正確處理理解與記憶的關系。首先要抓住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例如知識與理論之間的聯系,以理論為指導把知識串聯起來。具體物質的結構、性質、存在、制法、用途之間的關系。各類有機物之間的衍生關系等等。其次要重視實驗。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推理不僅能獲取感性認識,加深印象,也能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再次要學會運用分析對比的方法。抓住共性,注意個性,舉一反三,就便于掌握,不易混淆。還應及時進行歸納小結,如元素族的通性,有機官能團的特性等,或列表或畫圖均可。最后,元素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如能經常密切聯系實際,就可以生動活潑地學習,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機化合物知識的學習。
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在元素組成、價鍵結構等方面有自己的特點。這類知識種類繁多,反應難記,初學時常感困難。對于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如異構現象、通式,同系物、系統命名等一定要準確掌握。例如,若對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認識得清楚,對于二氯甲烷是否有異構體的問題就不會產生錯誤判斷。對于同分異構概念有清晰的認識、在推導可能存在的有機物結構時就不會出現遺漏或錯誤。其次,要掌握各類有機物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系。有機物的性質由結構決定。特別是官能團,是應應的中心。所以只要了解化合物的結構和官能團,就可以大致判斷它應有什么性質,提供區分各類有機物的特征反應。例如分子中有碳碳雙鍵,就可推測能發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應。當然也要注意化合物的特殊性(個性),例如,甲酸能發生銀鏡反應。
再次,要掌握各類有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這是有機制備的基礎。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有機物種類繁多,掌握了相互轉化關系,就可以熟練地解答制備問題,甚至可能提出幾種合成路線。最后,要注意做好實驗,加深感性認識,充分利用模型,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有機物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在學習過程中若能經常聯系應用,將有助于加深認識和記憶。
系統復習。
可分為階段性復習和終結性復習。前者是指在一章、一個單元、期中、期末進行的復習;后者主要指初中或高中學業結束時的總復習。系統復習可以使平時學習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得到深化和提高。系統復習之前要確定內容、制訂計劃,擬出提綱,以做到有針對性,有系統性,有計劃性。在實施時要注意:
(1)綜合運用,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元素化合物部分復習時特別要緊緊抓住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2)要注意能力的培養。不是只靠大量做題,要通過做題培養思維能力。注意進行歸納綜合,可以采取列提綱,制表格等形式。
(3)不同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有差別。在系統復習時,要從實際出發,在力爭達到統一要求的前提下,要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目標,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這就要特別注意在教師指導下,發揮自己學習的主動性。
(4)要注意系統復習不只是單純為了鞏固已有知識,還有再提高的任務。系統復習具體方法很多,可以擬提綱,列圖表,可以做練習、可以做實驗。如有條件還可利用展覽、電教等手段。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十一
玻璃儀器洗凈的標準是:內壁上附著的水膜均勻,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試紙的使用。
常用的有紅色石蕊試紙、藍色石蕊試紙、ph試紙、淀粉碘化鉀試紙和品紅試紙等。
(1)在使用試紙檢驗溶液的性質時,一般先把一小塊試紙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測溶液的玻璃棒點試紙的中部,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判斷溶液的性質。
(2)在使用試紙檢驗氣體的性質時,一般先用蒸餾水把試紙潤濕,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試紙放到盛有待測氣體的導管口或集氣瓶口(注意不要接觸),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情況來判斷氣體的性質。
注意:使用ph試紙不能用蒸餾水潤濕。
3.過濾。
過濾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劑的雜質的方法。
過濾時應注意:
(1)一貼:將濾紙折疊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餾水潤濕,使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2)二低:濾紙邊緣應略低于漏斗邊緣,加入漏斗中液體的液面應略低于濾紙的邊緣。
(3)三靠:向漏斗中傾倒液體時,燒杯的尖嘴應與玻璃棒緊靠;玻璃棒的底端應和過濾器有三層濾紙處輕靠;漏斗頸的下端出口應與接受器的內壁緊靠。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十二
化學平衡狀態: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更組成成分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應);。
等(同一物質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動(動態平衡);。
定(各物質的濃度與質量分數恒定);。
變(條件改變,平衡發生變化)。
(2)增加固體或純液體的量,由于濃度不變,所以平衡不移動。
(3)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果稀釋溶液,反應物濃度減小,生成物濃度也減小,v正減小,v逆也減小,但是減小的程度不同,總的結果是化學平衡向反應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和大的方向移動。
影響規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度升高會使化學平衡向著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溫度降低會使化學平衡向著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影響規律: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會使平衡向著體積縮小方向移動;減小壓強,會使平衡向著體積增大方向移動。
注意:
(1)改變壓強不能使無氣態物質存在的化學平衡發生移動。
(2)氣體減壓或增壓與溶液稀釋或濃縮的化學平衡移動規律相似。
(四)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由于使用催化劑對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影響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動。但是使用催化劑可以影響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_時間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動原理):
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濃度),平衡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一)定義:
(二)使用化學平衡常數k應注意的問題:
1、表達式中各物質的濃度是變化的濃度,不是起始濃度也不是物質的量。
2、k只與溫度(t)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
3、反應物或生產物中有固體或純液體存在時,由于其濃度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有水參加,水的濃度不必寫在平衡關系式中。
1、化學平衡常數值的大小是可逆反應進行程度的標志。k值越大,說明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越大,它的正向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即該反應進行得越完全,反應物轉化率越高。反之,則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標準,判斷正在進行的可逆反應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時向何方進行建立平衡。(q:濃度積)q〈k: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q=k:反應處于平衡狀態;q〉k: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3、利用k值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若溫度升高,k值增大,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若溫度升高,k值減小,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十三
1、(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并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生處理。
(3)濃酸撒在實驗臺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沖擦干凈。濃酸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沖凈。濃酸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請醫生處理。
(4)濃堿撒在實驗臺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沖擦干凈。濃堿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濃堿濺在眼中,用水洗凈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十四
記憶:記憶物質的組成.俗名、物理性質.用途等.記憶重要的概念、化學方程式、公式、規律等。
理解:掌握比較法、實驗法.類比遷移、發散歸納、推理演繹.有序思維等方法,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建立元素觀——以化學元素、化學物質為學習主體.建立結構觀——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
探究:影顯學科特征,通過化學實驗來獲取知識,探究問題,培養能力。
二、落實四個環節。
堅持預習(適量提前),高效課堂(聽講、記筆記、思考、討論、交流等,注意力集中,動手、動腦),完成作業(按時完成、保證質量、及時訂正),復習鞏固(節末復習、章末復習、模塊復習等,歸納梳理,舉一反三)。
三、警惕四個誤區。
四、形成五種習慣。
記好筆記(在教材.筆記本上記知識、規律、方法),做好改錯(在改錯本上貼錯題.析錯因、記反思、變式練),善思善問(能提出問題和質疑.主動與老師和同學討論交流,把問題搞清楚),規范答題(規范使用化學符號,規范書寫化學用語,規范進行語言表達),良好心態(不急于求成,不求立竿見影,不求點石成金.對考試的分數.名次等不過于計較.心態平和、積極向上)。
五、內化五大素養。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十五
預習階段:概括起來就是讀、劃、寫、記。
讀,要有課前預讀的習慣,能根據預習提綱帶著問題讀懂課文,歸納含義;劃,要劃出重點、要點、關鍵詞、句。在課本上圈圈點點。寫,把自己的想法、疑點寫下來,帶著想不通的,不理解的問題去聽課,記,要把重要的概念、定義、性質、用途、制法多讀幾遍,記在腦子里。古人說,疑者看到無疑,其益猶淺,無疑者看到有疑,其學方進。
聽課階段:
課堂聽講,在中學時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因為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啟發學生的思維,系統地講解化學概念和規律,指導學生或演示實驗、組織討論、探索新知識,解答疑難問題,點撥思路,糾正錯誤,并在科學方法的運用上作出規范。因此在課堂上學生一定專心聽講,開動腦筋,在老師的誘導下,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同時還要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
學生在課堂上聽講,還要做到邊聽、邊想、邊記。主要精力放在聽和講上,必要時也可標標,劃劃或寫寫。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十六
化學知識的結構和英語有某些類似之處。
我們在學英語的過程中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掌握單詞,要掌握單詞就要掌握好字母和音標。打個不太貼切的比喻:化學知識中的“句子”就是“化學式”:“字母”就是“元素符號”:“音標”就是“化合價”。
這些就是我們學好化學必須熟練掌握的基礎知識,掌握了它們,就為以后學習元素化合物及酸堿鹽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要講究方法記憶。
俗話說“得法者事半而功倍”。初學化學時需要記憶的知識較多,因此,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記憶方法,才能使我們的化學學習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下面介紹幾種記憶方法。
(1)重復是記憶的基本方法。
對一些化學概念,如元素符號、化學式、某些定義等反復記憶,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記憶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記憶的前提。
所謂理解,就是對某一問題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為什么”。例如,知道某物質的結構后,還應理解這種結構的意義。這就容易記清該物質的性質,進而記憶該物質的制法與用途。所以,對任何問題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3)以舊帶新記憶。
不要孤立地去記憶新學的知識,而應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記憶。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要聯系前面所學化合價的知識來記憶,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
(4)諧音記憶法。
對有些知識,我們可以用諧音法來加以記憶。例如,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順序:氧、硅、鋁、鐵、鈣、鈉、鉀、鎂、氫可以編成這樣的諧音:一個姓楊(氧)的姑(硅)娘,買了一個(鋁)(鐵)合金的鍋蓋(鈣),拿(鈉)回家(鉀),又美(鎂)又輕(氫)。
(5)歌訣記憶法。
對必須熟記的知識,如能濃縮成歌訣,朗朗上口,則十分好記。如對元素化合價可編成:“一價鉀鈉氫氯銀,二價氧鈣鋇鎂鋅,鋁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價上有氮磷,鐵二三來碳二四,銅汞一二價上尋”。又如對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要點可編成:先通氫,后點燈,停止加熱再停氫。
要重視實驗。
做好實驗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因此要認真對待。每次實驗前首先要明確該次實驗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牢記實驗裝置的要點,按照操作步驟,細致認真地操作。
其次要學會觀察實驗,留心觀察反應物的狀態、生成物的顏色狀態、反應的條件、反應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才能作出正確的結論。如做鎂的燃燒實驗時,不但要注意觀察發生耀眼的白光和放出大量熱等現象,更要注意觀察鎂燃燒后生成的白色固體。因為這白色固體是氧化鎂,是不同于鎂的物質,因此鎂的燃燒是化學變化。
此外,做好實驗記錄,實驗完畢寫好實驗報告,都是不可忽視的。
要注重小結定期復習。
“化學易學,易懂,易忘”,很多初學化學的同學都有此體會。要想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每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后要及時小結,系統復習。
做小結時,首先要把課堂筆記整理好,然后進行歸類,列出總結提綱或表格。例如,初中化學第一章小結提綱如下:1、基本概念;2、重要的化學反應;3、重要的反應類型;4、重要的實驗;5、化學的基本定律;6、重要的化學計算。
在做好小結的同時要注意定期復習。復習是防止遺忘的最有效的手段,最好趁熱打鐵。也就是說,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這樣遺忘的程度小,學習效果好。對于前面學過的知識,也要不時抽空瀏覽一遍,“學而時習之”,這樣才能使知識掌握得牢固。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十七
本次月試題以學案及課堂作業原題為主,所考察的內容強調了能力但又很切合實際,在整張卷中具有較好的區分度,試題共25道,其中選擇題18道,填空題6道,計算題1道,滿分100分。
試題以考查基礎知識為主,兼有靈活變式應用。涉及高中化學選修5有機化學的烴類知識,一方面考察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檢驗了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這些基本概念和規律的實質。
現將所教班級試卷的答題情況進行調查,統計情況如下。
出處 www.tmatonline.com
試卷主觀題卷面總分54分,客觀題卷面總分46分,
二(3)班平均分49.6及格率30%。
二(4)班平均分47.9及格率20%。
嚴重失分題目分析:
一、7小題,同分異構書寫能力欠缺,造成失分;。
10小題,新信息解讀能力欠缺,造成失分;。
11小題,官能團辨析不清,造成失分;。
14小題,原題發生細微變化,學生審題不細或應變能力欠缺,造成失分;。
15、16、17、18小題為靈活變式應用,多數學生能力欠缺,造成失分;。
20小題“四同”概念不清,具體物種變式結構辨析能力欠缺,造成失分;。
25小題靈活變式應用,多數學生能力欠缺,造成失分,只極個別學生得分;。
失分原因分析:
一是教師教學的失利。
這學期開化學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學生雖然曾經接觸過一些典型的有機物質,但對有機化學的知識體系及學習方法還沒有認知,以前學的點滴也只留下模糊的印象。開學月余,為讓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形成一種初步的認知方式,盡管我們教師對學案的設計及使用進行了許多修正,但短暫的時間,基礎知識、靈活拓展一同進行,對初學者,尤其接受能力欠缺的學生而言,由于基礎知識強化訓練的時間被壓縮,影響了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掌握,致使嚴重失分,確與教師的主次安排失利有關。
二是學生自身的因素。
年關回來,學生的玩心未收,班級的整體學習氛圍不佳,較浮躁,加之個別學生想放棄學業的做法的影響,一些原化學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失去原有的學習主動性,盡管教師經常提醒督促,也只是應付完成學案,對基礎知識不愿規范進行強化訓練,對靈活變式應用題目又不肯動腦總結規律方法;基礎較差的學生沒有學習興趣,更是只有被動抄寫,不去真正動腦理解記憶基礎知識,更無法產生靈活變式能力,造成失分也是必然的。
反思與改進: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入手,多從實際生活去進行聯系,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以教材為本,制訂確實可行的學案,在導學問題環節,要注意層次性,要源于課本,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在課堂小結環節,要引導學生通過歸納、類比、圖表、知識結構圖等形式,深刻領會各化學概念、原理意義、適用條件和使用范圍等,理解結構決定性質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強化訓練化學用語的規范書寫。
3.課堂上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融入到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來,多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加強解題技能的訓練和解題方法的指導。教師的作用硬體現在幫助學生把每一個基礎知識點細化、到位、落實,真正理解,直到掌握。而不是越俎代庖,努力做到不趕時間,不趕進度。
4加強對學案達標訓練的落實情況檢查。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要進一步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正確處理好課堂上教師和學生角色和地位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師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這次期末考試,我們化學用市教科院命制的試卷,且是b卷。按市教科院的指導意見,高二我們上了必考內容選修四,同時上了兩門選考模塊:選修三和選修五。這次命題就是基于上述幾門課程內容展開,知識面之廣,綜合性之強由此可見。下面就試卷和學生的考試情況作一個分析總結。
一、試卷構型與命題立意。
本試卷分值分配為:化學反應原理20%、選三前兩章、選五前三章。試卷兼顧知識面覆蓋和熱點知識的突出,試卷幾乎涵蓋大多數知識點,但是也重點突出了熱點知識和基本化學反應原理等,如:氧化還原反應、電解質溶液、熱化學等。試卷兼顧基礎和能力考查,試題考查的知識細致而全面,如:基本化學用語、基本規律、基本原理等,能力考查是本試卷一大亮點,諸如:計算能力(ph、混合烴計算、平衡常數,計算量不大)、實驗能力、圖表信息獲取能力、推理能力等,可以說體現了新課改精神。
試卷不足之處:1.兩次考到苯酚的弱酸性,一次是苯酚與氫氧化鈉中和后,離子濃度比較,一次是實驗題中苯酚與碳酸、醋酸酸性強弱的比較,這樣有點重復,且苯酚本身不是熱點知識。2.第20題的第七問ph計算與本體考查的化學平衡明顯不符合,有點放錯地方的味。3.填空題在問題設置上有點臃腫,可以精簡,設置更合理些。
二、考試數據和學生實情分析。
1.難度和區分度。
難度合適、區分度合適有:6、10、11、12、13、14、15、17、18、19、20等題。
難度偏難、區分度合適有:16、21兩題。
難度偏易、區分度合適有:1、2、3、4、5、7、8、9等題。
以上數據分析顯示,每題區分度均合適。
從單個題目數據分析看,難度系數低于0.6的題有:10(0.58,雄黃結構簡式)、11(0.54壓強、溫度對轉化率影響的平衡圖像)、13(0.43,電解、原電池的裝置圖)15(0.55,有機物點線式)、16(0.29,競爭沉淀圖像)、18(0.58,有關乙酸、碳酸、苯酚酸性強弱比較,高錳酸鉀、氯氣、溴單質氧化性比較)、19(0.58,多官能團有機推斷)、20(0.45,化學平衡圖表數據分析,綜合反應熱)、21(0.28,給出圖表,對混合烴進行計算)。
2.各分數段人數分布。
80分以上,67人,占6.24%。
70分以上,195人,占18.16%。
60分以上,393人,36.59%。
50分以上,638人,占59.40%。
從分布曲線中可以看出,分數。
不是很好。優秀率和及格率均不是。
很好,這跟考查的面很廣,且沒有。
復習,以及學生基礎不牢等有關。
4.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數據分析和老師們閱卷的感受,學生中存在以下問題:
(1)基礎知識不牢。
表現在以下方面:化學基本用語,官能團電子數,酸性溶液中氫離子物質的量與ph有關與幾元酸無關,化學反應平衡常數、反應速率大小比較,電化學原理,有機化學空間位置、基本性質,氧化還原配平、及方程式書寫。
(2)能力欠缺。
表現在:圖像信息獲取能力,如雄黃結構圖、平衡轉化率與溫度壓強圖、電化學圖、有機物結構簡圖、沉淀競爭圖、實驗裝置圖、化學平衡表、混合烴燃燒產物圖;推斷能力,如有機物推斷;計算能力,如平衡常數、反應熱、混合烴組成等的計算。
這次考試很有指導意義,對我們的教學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在肯定成績的時候,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重視,也為我們后面工作指出努力方向。氧化還原方程式書寫、圖表信息能力被突出擺在我們教學面前,這方面需要我們在教學時花更多的精力。
一上學期做得好的地方。
1、每節正課前利用10分鐘左右默寫上節課的知識點。
2.每章學習完后讓學生自己整理知識表格。
3、每節課準備充分,每節課教學目標明確。
4、利用課余或自習時間到教室輔導。
二、上學期做得不足的地方。
1、與學生的交流較少。
2、給學生課外培優較少。
3、趕進度的現象較多。
三、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或不熟練,概念理解掌握較差。
2、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差。如溶液中的守恒、氧化還原中的一些量的理解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會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3、審題不仔細。如題目要求寫離子方程式而考生寫成化學方程式。
4、化學用語和文字表達能力差。
5、計算能力差。
四、本學期的措施。
1.降低難度,依綱扣本,抓好基礎:在教學中必須重視以主干知識為重點的基礎知識教學,狠抓主干知識,要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對學科主干知識,核心內容的記憶、理解,應用和縱橫聯系上,要引導學生自編知識網絡,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2.加強化學用語的規范,避免過失性失分:一定要強調以化學方程式為代表的化學用語的指導,在相關教學中要做出周密的安排,特別是化學方程式、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要作為教學重點、難點,落實在元素化合物和知識的課堂教學之中。
3.重視典型習題練習,優化思維訓練: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占有大量的資料,通過精心研究、分析、比較、篩選;把一些優秀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習題推薦給學生,并展示其優化的思維活動。注重對學生審題能力,基礎知識遷移應用能力訓練,要幫助學生總結常規題型的分析方法及解題要領。
4.強化實驗復習:讓學生體驗實驗操作過程,在體驗中去思考實驗設計的原理。強調規范性、科學性和嚴密性,要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熟練地表達實驗現象、過程和結論。提高學生自主應用化學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狠抓練習批改、分析及講評:要做到練習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析,有析必評。注意講解解題思路,解題方法,注重講解試題的變形、轉換、重組和巧妙設計。
6.多抽時間與學生交流,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幫助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以達更好。
7.繼續多抽時間到教室為學生答疑。
高中化學競賽知識點總結篇十八
(二)使用化學平衡常數k應注意的問題:
1、表達式中各物質的濃度是__變化的濃度___,不是起始濃度也不是物質的量。
2、k只與__溫度(t)___有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
3、反應物或生產物中有固體或純液體存在時,由于其濃度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有水參加,水的濃度不必寫在平衡關系式中。
(三)化學平衡常數k的應用:
5物轉化率越_高___。反之,則相反。一般地,k_10__時,該反應就進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標準,判斷正在進行的可逆反應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時向何方進行建立平衡。(q:濃度積)
q_〈__k: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
q__=_k:反應處于平衡狀態;
q_〉__k: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3、利用k值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若溫度升高,k值增大,則正反應為__吸熱___反應
若溫度升高,k值減小,則正反應為__放熱___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