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自省的過程,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總結要突出重點、簡明扼要。希望大家可以在閱讀總結范文的過程中,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和方法,寫出更好的總結作品。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一
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素養是提高小學數學教育的關鍵.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這幾年的時間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采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通過一段時間對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策略的研究性學習,我從網絡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對練習課的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進一步明確了練習課的任務、功能,了解了其基本流程和教學模式。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收獲和體會。
練習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學生的獨立練習為主要內容的一種課型。我認為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設計應遵循以下特點。
一、要有“情趣”。練習課也要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習題的單調或者說習題的模仿與套用等,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和疲勞等,所以練習設計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創設情景,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趣味的練習,一定能讓學生樂此不疲,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
二、要有“坡度”、有“智慧挑戰”。練習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練習課要根據知識的結構特征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做到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課的課堂設計要合理地選擇范例和練習題。一要典型,有助于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題的能力。二是難度要適當,選題難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承受能力,將影響課堂教學的進行,過多不利于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三是要通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同時也要照顧到全班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得到滿足,有收益。
三、要有“生活味”。多一些問題解決,少一些機械操作。新課程標準指出:練習的設計要圍繞著問題解決而設計,而且問題解決也成為考試考查的內容之一。問題解決與常規練習的主要區別之一是:練習著重尋求答案,而問題解決著重解決問題的過程,著重如何尋找創造性的方法。
四、要有“內涵”。練習課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最忌無的放矢,為練習而練習,甚至泡制“題海”。一要深入鉆研新課標確定本階段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二要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練習課的課堂教學計劃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練習課教學過程中,應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來進行。選擇重點練習題、設置疑問、分析講解、啟發指導,都應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重難點,防止無重點的滿堂練,轉移和干擾學生對重點內容的學習。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練習題。認真鉆研教材,理解編排意圖,明確每一道習題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據班級特征和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教材里的習題作適當調整、組合、補充,對每一道習題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發揮習題的價值。
要注重解題后進行反思或小結。學生完成題目的解答,還不能算結束,要使解題的方法牢固樹立,融會貫通,必須進行反思或小結。這部分最好由師生共同完成,應提倡、鼓勵學生通過解題后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練習課所涉及的解題和技巧。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和深化。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年級,運用不同的小結方式。如,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比較弱,歸納、概括能力尚未形成。由于“圖示”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形象性,運用圖示法進行小結,適合低年級學生。
五、要有“個性”、有“自我”。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索、練習和交流時間。要讓學生感覺是“我在練”、“我在思考”,“我在用‘心’來練習的”,而不是老讓學生感覺“老師在統治課堂,我是在為老師而練”,要避免“匆匆過場”的現象。
總之,無論是什么課型的課,我們在教學時既要充滿智慧挑戰,能發揮數學的思維價值又要有生活性,發揮數學的應用價值。
作為一名教師,我感覺: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課堂,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擺脫不了傳統教學的束縛,一些具體細節方面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有些甚至是與新課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為此,我感到迷惘和困惑,選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這本書,希望通過學習此書,能夠幫我解開心中的一些困惑。
本書的學習中我重點學習了第五至第八章,這幾章分別是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策略,邊讀我邊和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對照,確有收獲。
在數與代數教學策略中,書中介紹了以問題解決為主的實施策略,以信息探索為主的教學策略,以實驗操作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以自學嘗試為主和以小組討論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這些策略我在課堂中大多用過,但并沒有發揮出最佳效果,看了書中“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實錄,真正明白成功在于細節。這節課體現了如下幾個主要特征。教師運用看錄像,然后聯系現實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課。在實施策略上,以活動為主,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是《標準》對數與代數教學的實施建議。本節課的實施,把認識人民幣的全過程用“看一看,想一想;認一認,說一說;分一分,理一理;猜一猜,擺一擺;算一算,買一買”等幾個活動串聯在一起,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活動整體。在實施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與交流,又有學生個體的獨立自考。在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實現了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教學中能創造性的運用教材,緊密聯系實際。教師把課本中三幅各自獨立的主題圖設計為有一定故事情節的動畫。
課件。
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創設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程目標的實施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形成。課中許多看似是“不經意”的細小環節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安排的結果。如看完動畫片后一句“從小要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認識完人民幣后的提示“為了保障小朋友的健康要養成用完人民幣及時洗手的衛生習慣”為了提醒開小差的學生及時表揚了表現好的同學“這一小組的同學不僅說得好而且還能認真聽別人發言……”等等教學過程中多處細節的實施都滲透了教師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真情。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二
復習是指把學習過的知識再學習,復習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構建系統知識化,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總復習的知識具有概念多、知識繁、難度大、易混淆等特點。準確牢固地掌握小學數學中的各知識體系,直接關系到學生現實的學習效果和今后的發展,也是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必要環節,更是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在總復習時要認真組織復習內容,精心設計練習形式,選擇恰當的復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為進一步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不同復習階段或對不同內容進行復習之前,教師應制訂復習計劃,主要包括:復習的內容有哪些,分幾節課完成,設計好每節課的內容和目標。例如,制訂數的運算這一單元復習計劃:第一節復習四則運算計算方法及其關系,第二節復習運算定律,第三節復習整數小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小學數學中的概念多,分布在每一冊的各個單元里,復習時,要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回顧梳理、分類整理、整體把握。同時把相關的概念聯系溝通,使分散的“零件”組裝成“機器”。縱觀小學數學中的概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部分:1數的概念(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包括數的意義、性質、各部分名稱、讀寫法、大小比較、互化等。2,幾何知識,包括圖形名稱、性質、特征和分類,有關圖形的周長、面積、表面積、體積、容積等概念和公式,還包括量和計量單位。3,數的整除概念,包括整除、除盡、因數、倍數、素數、合數、公倍數、公因數等。4,比和比例的概念,包括比、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比值、最簡比等和相關的名詞術語。5,式的概念,包括等式、不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例如,復習因數與倍數時,教師先讓學生把所學的.概念整理出來,然后要求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組長負責記錄,并向全班交流整理的情況。
小學畢業總復習是幫助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一環,絕不是對原有知識簡單重復、機械照搬。復習時,除了要認真鉆研教材、明確目的、制訂計劃、有的放矢外,更重要的是練習要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1 針對性練習。主要引導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偏差,疑難問題,分清知識異同點,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識。主要關注課堂學習中的典型錯題,把錯題歸納分類編制成針對性練習,做好這項工作是提高復習課質量的關鍵之一。其基本形式有:(1)對比題,把正誤練習放在一起讓學生對比練習,以剖析錯誤原因;把形同質異的習題放在一起讓學生練習,以發現異同點。,(2)辨析題,如“學做小醫生”“數學醫院”等,通過討論讓學生辨析正誤。(3)是非題,可組織學生先討論,明白錯誤的原因(是知識性錯誤,還是學習習慣問題),再講述怎樣解答才是正確的。(4)討論題,可組織學生討論或質疑,真正理解疑難問題。
2 綜合性練習。主要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發展的脈絡,重構知識體系。注重引導學生理解和發現知識的發生和發展脈絡,重組或構建的認知結構,避免機械重復地復習。其基本形式有:(1)綜合幾種知識的練習。例如,計算長方體表面積與體積。(2)“連續”式練習。例如,“小數除法”的復習課,讓學生練習下題:156÷13、1.56÷13、1.56÷13。
評價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一是使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數學已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作為再復習的參考。二是評定學生在學習一定階段后,掌握數學知識的程度和能力發展水平,便于學生、家長或其他人員了解學習的進步情況。
1 注意全面評價。不僅考查數學基礎知識,還要適當考查能力,注意評價數學教學對學生思想品德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的作用和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否有所提高。
2 考查方式多樣化。除筆試外,還可以口試、實際操作,還可以根據內容、目的要求,采取分項考查。例如,口算不僅要考查計算正確,還要注意速度,而考查測量、畫圖、制作統計圖表就要實際操作。
3 重視平時考查。平時考查也可以說是形成性評價,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學生每個單元或階段掌握所學數學知識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 重視學習結果的分析。這無論對教師或者對學生,都很重要。分析成績好的原因,可以鞏固已有的好經驗;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以便找出改進的途徑。不僅教師進行分析,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分析,從而增進學生自我了解的能力。教師宜以鼓勵為主,指出學生的進步情況,同時指出努力的方向,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避免使學生感到焦慮、受挫而產生厭學情緒。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三
“核心詞”、“教育價值”、“內涵”等詞在每個專題開始都會映入眼簾,迫使讀者進行一陣強烈地頭腦風暴。漸漸地,我也認識到無論教學什么內容我們都要考慮它的價值,考慮我們究竟要教給學生什么?是能力?是方法?是習慣?亦或是意識?而這一點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考慮的還很不夠。
又比如關于統計,原來我的教學中總是把統計的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看了《小學數學》以后,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淺薄。如今我認識到了對于統計和概率的教學,最重要的是與生活相聯系,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進行統計,在生活中統計有什么用處,使學生意識到統計有用,自覺進行統計,從而培養統計意識。讓學生感受統計的作用必須提出好的問題。例如:全球水資源的匱乏、塑料袋帶來的白色污染、中國的.人口增長與人口控制、以及對學生身邊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展開調查等。統計課還應該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如果只是教學生填寫統計表,計算數據,而不去感受統計的作用,學生怎么會對統計感興趣呢?又怎么會產生統計觀念呢?同時還應該引領學生多了解統計的作用,通過具體實例使學生體會到統計可以對相關事件做出決策、對隨機事件做出預測、對出現的現象做出分析。
《小學數學》讓我從更寬的視角來看教材看課程改革,使我對新課程的理念、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正確地理解。看完了《小學數學》,覺得還意猶未盡,于是打開新思考網,仔細閱讀老師們的帖子和論文,我被她們的文采深深吸引,更被他們的敬業精神所感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體會到充電的重要性。原來束之高閣的新課標放在了床頭柜上,成了我每晚必看的書;原來只會囫圇吞棗地瀏覽一些雜志,現在它們成了我細細品嘗的一道道香茗;原來只在教育教學論壇上作旁觀者的我,現在也能參與其中,讓自己的思想在與他人的碰撞中升華。我發現,學習正在漸漸地成為我的一種習慣。
感謝《小學數學》,因為它讓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斷轉變和進步,這種向上的感覺真好。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教師讀書筆記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四
小學數學開放性教學不是對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修修補補,而是教學觀念、指導原則上的一場革命、一次更新、一個嬗變。因此,開放數學教學首先應與時俱進,開放教學觀念:突出體現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有不同的發展。不僅要把課堂教學看成為學生所作的付出,而且更是教師自身業務發展的組成、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自身創造魅力的張揚。要樹立“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的觀念,應跳出傳統課堂教學框架的束縛,以全新的教育觀念去面對每一個學生,以一個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把課堂演繹成生活的“交際場”,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交際,體驗挫折,獲取成功。通過數學教學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二、著眼發展 開放教學目標
開放式教學,其教學目標要著眼于發展,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和開放性。既要重視知識領域目標,又應強調發展性目標,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首先,要完善發展領域為發展性目標和知識領域目標。發展性目標包括對數學的認識、情感體驗、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四個方面。知識領域目標包括認識領域目標(知識、能力、思維),包括運動、實踐、學習等技能。其次,要完善過程性目標。為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必須重視教育過程,讓學生在日常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感受、經歷、探索”,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實現過程性目標。使學生在認知領域里了解、理解、運用,創新調控;在情感領域中接受、體驗、分享;在動作技能領域中模仿、熟練、創新,讓學生在發展性領域與知識性領域協同發展。在發展性領域教學目標中,應重視學在對數學的情感態度、對數學知識、數學思考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等方面目標的落實,通過數學知識這個“載體”,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開發“最近發展區”,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飽、吃得好”,盡可能地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感受、經歷和探索,促使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較好的開發和提高。
三、貼近生活 開放教學內容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數學活動。而這就要求教學內容要體現開放性,使之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學生學會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生活常識提煉為數學,使數學教育回歸兒童生活世界。開放教學內容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應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一些使他們看得見、聽得了、摸得著的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的內容,讓數學教學滲入生活、深入社會、溶入實踐;以適應學生年齡特征的具有大眾化、生活化、形象化的方式來呈現富有現實性、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結合生活原型學習和感悟數學,讓學生親自將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文化”,發掘“童心”、“童趣”,讓他們在社會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了解數學,在實踐中應用數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利用生活經驗探究數學問題,通過社會實踐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實踐”學數學、善于捕捉“生活素材”學數學、巧于再現“生活情景”用數學、能夠回歸“生活空間”用數學,最終實現:讓學生在生活經驗中抽象數學問題,在社會實踐中構建數學模型,使數學教學更貼近于生活、貼近于學生,以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使他們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與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多元互動 開放教學環境
《小學數學的開放式教學策略》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五
作為一名教師,我感覺: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課堂,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擺脫不了傳統教學的束縛,一些具體細節方面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有些甚至是與新課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為此,我感到迷惘和困惑,選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這本書,希望通過學習此書,能夠幫我解開心中的一些困惑。
本書的學習中我重點學習了第五至第八章,這幾章分別是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策略,邊讀我邊和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對照,確有收獲。
在數與代數教學策略中,書中介紹了以問題解決為主的實施策略,以信息探索為主的教學策略,以實驗操作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以自學嘗試為主和以小組討論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這些策略我在課堂中大多用過,但并沒有發揮出最佳效果,看了書中“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實錄,真正明白成功在于細節。這節課體現了如下幾個主要特征。教師運用看錄像,然后聯系現實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課。在實施策略上,以活動為主,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是《標準》對數與代數教學的實施建議。本節課的實施,把認識人民幣的全過程用“看一看,想一想;認一認,說一說;分一分,理一理;猜一猜,擺一擺;算一算,買一買”等幾個活動串聯在一起,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活動整體。在實施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與交流,又有學生個體的獨立自考。在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實現了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而且還能認真聽別人發言……”等等,教學過程中多處細節的實施都滲透了教師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真情。
半年來,我積極參加教研組的每一次主題活動,活動過程中認真做好筆記或聽課記錄。全體數學教師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現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在教研活動中的點滴感想:
實用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都在實踐與理論的交流中實實在在地展開,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專業修養的提升,更是促我成長的催進劑。讓我在與同伴的研討中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聆聽別人課堂教學的同時收獲著自己的課堂,收獲著應對棘手問題的經驗和方法,收獲著太多太多的真知灼見。
當開展課堂教研活動,每次課堂教學后,我們都進行評課研討。在研討中,每位教師都能夠從細微處發現課堂教學的成敗,在教研中,老師們提出了練習題設計的難易程度、練習題量的多少,創設情境應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課件的使用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教師所提的問題要注意技巧性……教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在大家的言論中被提煉出來,使我們暢所欲言的時都能吸收他人的提問關鍵處,使我們聽課、評課的水平再上一個高度。
研究課作為我們打造優質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將不斷促進我們在研究狀態下實踐工作的理念,逐步使我們的課堂生動精彩,使我們的`課堂更加適合學生的發展。我愿意多參加這樣的教研活動,能讓我有盡快成長、提高的機會。
人無完人,但身為人師,我需不斷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反思半年來的工作,自己感覺到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難免還有缺陷,例如,期望值過高,加重了學生課業負擔;對于個別后進生的態度有時比較急躁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為提高自己的工作質量而努力。
努力的方向:
1. 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平時教學中重視關注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從容對待課堂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同時要發揮自己的長處,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2.課堂之外,多學習,多反思,多總結
在一學期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等方面雖有了一定的收獲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和困惑之處:如何使教研活動中所體現的問題落到實處,即從發現存在的問題的層次提升到解決這類型問題的層面,同時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如何進行全面而有效的評價等問題。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六
教材不是教學的根本依據,而是教學工具,根本依據是課程標準。因此,在教學中要依據課程標準來使用教材。擁有知識不等于能瀟灑自如、輕車熟路地駕馭教材,教師要在居高臨下的前提下,從學科系統的角度出發,下大力氣去深入地鉆研教材,理解教材。教材中不僅有知識內容,而且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性、科學性、教育性的內容。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維能力訓練的內容和思想內容的教育方法,通過教學把握訓練的科學過程和進行思想教育的具體步驟。要研究教材的邏輯性,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做到講述通俗嚴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統性,注意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把教材中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要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生活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維。只有全面、深入、準確地了解教材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才能在講課時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旁征博引,娓娓道來,引人入勝;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誦別人的結論,讓人覺得枯燥無味,更不致于教師自己滔滔不絕,而學生卻昏昏欲睡。只有認真研究教材,才能由淺深入、通俗易懂地向學生解釋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迎合認知心理,科學正確地傳授知識。同時還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做到心中有數,在講課時才能重點突出,選用恰當的方法突破難點。這樣,才能在授課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實現思維方法的正確選擇和組合,從而達到靈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
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決不能局限于寫成文字的顯性教材。要搞好教學,進行素質教育,還必須把握隱性教材。也就是在教材觀念上要有一個根本性轉變,要樹立廣義教材和大教材的觀念。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凡是能影響學生,使學生受教育、豐富知識的內容都可以看作是教材。在課堂上適當介紹與本科有關的課外內容,對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二、培養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選擇教法的能力。
組織教學能力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要使教學活動有條理、有系統地進行,必須具備各方面的組織能力。其中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看教師的教材分析及教法的選擇,組織課堂教學。另一方面看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所采用的教法。教無定法,用現代教學論的思想指導教學,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和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探索出適合本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
三、培養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的能力。
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運用,是教育事業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錄音、投影、電視、電腦、網絡等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向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景,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還可以化大為小或化小為大,科學、生動、直觀地展示教師用語言很難表達清楚的問題情景或動態過程,從而增大了課堂教學密度,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訓練課堂教學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除了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過硬的課堂教學基本功。課堂教學基本功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語言表達、板書和板畫。課堂教學語言應力求做到:清楚、準確、精練、生動。還要注意詞匯豐富、條理清晰、風趣幽默、抑揚頓挫;從學生實際出發,考慮他們的可接受性,同時還需借助表情、手勢等體態語言來表達。板書、板畫、體態語言與教學語言是相輔相成的,在表達上有時比語言更準確、更清晰、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精心設計的板書、板畫,既有利于傳授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能力,既能產生美感,又能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活躍學生的思維。板書和板畫的設計要注意遵循計劃性、準確性、簡潔性、啟發性、示范性和藝術性的要求,使它成為引導學生獲得科學結論的思路圖。俗話說:“紅花還得綠葉配”。板書、板圖、語言、教態這幾片“綠葉”對成功地烘托課堂教學效果肯定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七
是讀者將自己在閱讀時獲得的資料或者。
心得體會。
數學是一種技術,文化,更是一種思想方法,它具有豐富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數學與自然現象緊密相聯。數學不再是課本中的加減乘除。它可以打開學生的視野,把過去、現在、將來的有關知識濃縮在一起,供學生采集,讓學生分享人類的文化精神財富。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一書,讓我對小學數學教學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領悟了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的真諦,掌握了小學數學教學基本策略,從而提高了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只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有一個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遠遠不夠的。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應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任務。教師的文化科學知識素養決定著教師對教學內容把握的準確度,決定著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的高低,也直接關系著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智力的發展與能力的培養。現代數學教師的科學文化知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這是數學教師的知識結構的核心部分,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師,才能正確地理解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與結構,熟知各年級教材的地位、較好地掌握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及數量關系的確切含義。
要想當好小學數學教師,還必須具有扎實的初等數學知識、一定的高等數學知識以及一些數學史知識。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小學數學教師才能透徹地分析小學數學教材體系,準確地把握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為數學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是教師專業科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價值觀。正確的觀念源于正確的理論,它指導著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師應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以提升教育理論修養。
教育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發現、掌握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活動,是一個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過程。為了能正確地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師必須具備相關的基礎知識,如教育科學研究的選題如何確定,如何選擇研究與論證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結果的定性與定量分析等。教師要著重學習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統計方法、教育測量、教育評價等有關進行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除了應具備數學專業知識、教育基本理論外,還應該具有與數學學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他方面的知識,既有數學專長,又廣泛涉獵其他知識領域,其中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生活常識及新興學科等。總之,教師在這些知識結構中,對于與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有關的方方面面的知識與信息,都要有所涉略。有條件的教師,還應該使用多媒體技術,使計算機成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推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這既可以擴大教師自身的知識面,增強教育、教學的效果,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建立起教師在知識方面的權威性,贏得學生的尊敬、愛戴與信賴,使教師成為學生探求知識與追求真理的楷模。
出自 www.tmatonline.com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八
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只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調動學生對口算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競賽獎勵的形式激發學生對口算的興趣,通過奪紅旗、開火車、競賽等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并通過適當的獎勵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活、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活動情境的將孩子自然地引入數學樂園,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去學習,既讓學生認識到口算的重要性,又讓學生們在快樂中提升自身的口算能力。
二、注重基本口算方法的講解。
口算的方法多種多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并對每種算法都進行講解,卻忽略了算法的優化,學生由于掌握多種算法而不知所措,這樣反而不利于小學生口算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多算法中尋找一種相對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容易掌握的算法,使學生使用起來得心應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能力和思維水平入手,在課本中介紹的多種算法中選擇一兩種適合大多數學生的“大眾”算法,對其進行重點講解,在大多數學生掌握了基本算法后,再通過引導、鼓勵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思考和探索創造新算法,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將算法和算理相結合。
算法和算理是計算教學的兩個方面。算理即計算原理,它是對算法的解釋,能夠提高學生對算法的理解能力,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果教師不注重算理的講解,就會導致算法與算理脫節,學生不理解單純地依靠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的掌握和應用。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從而切實地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
四、通過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能力。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喜愛,但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演示操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練習時會出現頭腦一片空白、思路紊亂、手足無措的情況。教師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說出正確的答案,應該更注重讓學生去感受知識形成的過程。教師可以以板書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有條不紊地思考,以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能力。
五、深化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
大多數老師只將口算視為一種單一的運算技能,并沒有將其與提升學生的思維掛鉤。口算過程實際上是將計算進行多次分割的過程,需要在人的頭腦中將各種信息進行拆分和拼組,以達到短時間內完成所有步驟,最終得到正確的結果,這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頭腦中的計算過程進行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短時記憶力、注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這也是口算教學的最高價值的體現。當學生在進行口算時,教師不能僅僅以對或錯作為評判標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口算進行自我判斷,通過自我反思分析是否正確以及錯誤的原因,盡可能挖掘教學資源的潛力,讓學生自己去尋找錯誤的根源,再通過反復練習不斷提升自己對口算技巧的運用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切實地提升學生整體的口算能力。
六、注重培養口算習慣。
習慣的養成在于積累,壞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改正,而好習慣的養成會使學生受益一生。所以,在口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口算習慣的養成,良好的口算習慣也是促進學生深化數學學習的基本保證。口算習慣需要通過反復的、有意識的練習才能形成。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口算實踐的機會,從興趣入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口算習慣。小學生大都積極向上、樂觀、勇于表現,只是注意力和耐力較差,對某一事件的熱情很容易轉移。在口算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盡量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不能給學生任何學習壓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敢于大膽地嘗試,不畏懼失敗,在反復練習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口算習慣。口算練習既要保量,也要保質,不能一味地只注重數量而不注重質量,這樣反而會打擊學生對口算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去進行口算練習,針對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大多數學生容易出錯的題型進行練習,使學生能夠靈活地掌握知識點和口算技巧,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口算能力。口算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掌握掌握了這些口算規律,就可以提升其口算的速度和準確率,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能夠將枯燥、煩瑣的算術轉變成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滿載激情地去參與,在快樂中有所收獲,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意識、有目的、有方向地加強對學生口算的訓練,以有效地提升口算練習的有效性,既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九
作為一名教師,我感覺: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課堂,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擺脫不了傳統教學的束縛,一些具體細節方面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有些甚至是與新課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為此,我感到迷惘和困惑,選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這本書,希望通過學習此書,能夠幫我解開心中的一些困惑。
本書的學習中我重點學習了第五至第八章,這幾章分別是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策略,邊讀我邊和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對照,確有收獲。
在數與代數教學策略中,書中介紹了以問題解決為主的實施策略,以信息探索為主的教學策略,以實驗操作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以自學嘗試為主和以小組討論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這些策略我在課堂中大多用過,但并沒有發揮出最佳效果,看了書中“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實錄,真正明白成功在于細節。這節課體現了如下幾個主要特征。教師運用看錄像,然后聯系現實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課。在實施策略上,以活動為主,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是《標準》對數與代數教學的實施建議。本節課的實施,把認識人民幣的全過程用“看一看,想一想;認一認,說一說;分一分,理一理;猜一猜,擺一擺;算一算,買一買”等幾個活動串聯在一起,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活動整體。在實施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與交流,又有學生個體的獨立自考。在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實現了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教學中能創造性的運用教材,緊密聯系實際。教師把課本中三幅各自獨立的主題圖設計為有一定故事情節的動畫課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創設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程目標的實施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形成。課中許多看似是“不經意”的細小環節,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安排的結果。如看完動畫片后,一句“從小要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認識完人民幣后的提示“為了保障小朋友的健康,要養成用完人民幣及時洗手的衛生習慣”,為了提醒開小差的學生,及時表揚了表現好的同學“這一小組的同學不僅說得好,而且還能認真聽別人發言……”等等,教學過程中多處細節的實施都滲透了教師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真情。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十
為了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和積累生活中的數據,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加以有效改造,設計成學生可以學習的情境。(見教材194頁案例分析) 2、分析數據能幫助人們做什么。見教材195頁案例分析。 3、收集和積累統計應用的例子。
4、開展一些實踐活動。
二、引導學生體會到引入統計圖表的必要性。 第三、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使學生不斷體會各種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描述數據。 第三、鼓勵學生讀懂媒體中的一些統計圖表。 2、鼓勵學生分析數據,從中獲取信息 (1)從統計表中獲取信息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讀圖: 第一、要讀懂統計圖表中能直接看見或簡單推理得到的信息。 第二、要讀懂統計圖表蘊涵的信息。 第三、對統計圖的解釋。 第四、更進一步,就是評價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需注意兩點:一是預測需要基于數據,二是有時為了合理地預測,需要我們收集更多的數據。 (2)運用統計量來分析數據 目前小學階段要求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他們都是刻畫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統計量。
三、體會數據的隨機性 數據的隨機性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方面,
對于同樣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數據可能會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就可以從中發現規律。下面對筆者看到的教學中的實驗活動做一個總結,供大家參考: 第一類:驗證(見210頁教學片段) 第二類:體會隨機(見210頁教學片段) 第三類:推斷(見211頁教學片段) 第四類:運用頻率估計概率(見213頁教學片段) 第五類:體會頻率與概率的關系 總之,在統計教學中,要始終抓住統計觀念或數據分析觀念這個核心詞,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引導學生通過數據分析來提取信息。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培訓講稿(第十六學時)
《實踐與綜合應用概述》
第一節、實踐與綜合應用概述 數學課程通常被分為幾個獨立的領域:數、代數、幾何、統計與概率等,在各個領域中又被分為若干個單獨的部分,因此,一方面,使學生建立起數學各領域間和某個領域內各部分內容的聯系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另一方面,數學課程應該給學生提供親身實踐,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方法探索和解決問題,從而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思維價值、文化價值等機會。
一、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內涵及特征 1、問題性 2、探索性 3、聯系性 4、綜合性
活中的作用 2、“綜合應用“的特征與目標 (1)有綜合運用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相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初步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信心 (2)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檢驗和方法 (3)初步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的作用。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不難發現,實踐與綜合應用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同時,它在數學課程中是新內容,開展這方面研究的天地是非常廣闊的。近幾年來,國內外研究人員和教師都進行了很多努力,探索出一些可以借鑒的理論和經驗,但對它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充分。可供研究的方面也比較多,例如,供學生活動的問題的選擇和呈現,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的教學評價,這些都需要廣大教師在實踐中進行不斷探索和創造。
作為一對一小學數學的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能準確把握教材內容和考試方向。教學中秉承“因材施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最大限度的發掘學生自身的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個性化的學生需要個性化的教學方法
現在是個性化的.年代,學生具個性化,教學應具有個性化。教學中,我認為教師必須充分把握住學生的自身特點及其各階段的心理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從而量身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切實做到個性化教學。千萬不可將教師自己的多年所學,一成不變的教授給每一位學生。 “一招行天下”的思想,在一對一教學中是行不通的。如湯茗涵和周貝茜兩個人都是性格活潑、做題速度快,但是正確率不高。問題的關鍵是沒有看清題目就開始做題,而做完題目不是學習的目的,做對題目才是學習的目的。
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教會學生做題,不如教會學生做題的方法;這個題目教師會做,并不代表學生會做。教會學生做題的方法,更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如周貝茜能做出這個題目,如果問學生為什么要這么做?學生不知道,這說明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好。掌握好、弄懂這個知識點,讓學生能運用這個知識點,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又如汪子藝、林璞、徐心芷都很聰明,但是用最好的方法解決數學難題,培養他們的做題技巧則顯得非常重要。
三、對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因材施教
孩子存在的問題各式各樣,大部分學生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態度的問題。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學生做錯了題目,自己很難檢查出來,因此不犯錯誤才是硬道理。
四、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很重要。
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是夸出來的,多夸獎你的孩子。同時還要注意孩子的驕傲和浮躁的心理。如程思睿自信心很足,但是書寫過程太簡單,而省略過程的后果是計算容易出錯。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有一部分學生,到考試就緊張,一定要注意這一部分學生的心理素質的調整,要找時間和孩子談心,分析孩子的優勢和劣勢,必要時孩子家長一起努力,克服孩子的考試緊張心理。
教學有方,但無定法。不管我們用什么樣的方法教學,我們時刻不能忘了背后希望提高成績的家長。在制定學習目標的同時一定注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了解分析學校考試特點,制定計劃,讓學生取得家長和孩子都滿意的成績。這也是啟航教育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求同存異,個性發展。”
葉老師
二0一四年一月十六日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十一
小學數學幾何的教學在《數學課程標準》中屬于“空間與圖形”的領域,而“空間與圖形”作為小學數學四大內容領域之一。其教學內容很豐富,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發展兒童的空間觀念是小學的空間幾何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落實這項任務,我認為如下的一些教學的組織策略可能是比較有效的。
一、 注重兒童的生活經驗
對兒童來說,尤其是對低年級段的兒童來說,通過操作與協調行為已經建立的經驗是學習幾何知識的起點,是發展他們空間觀念的基礎。在兒童生活的現實空間中有著許多的幾何圖形,兒童在自己的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可能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幾何經驗,如他們在用各種形狀的積木搭一個“人”時,已經注意到了積木的形狀的區別,他們會用“圓球”形狀的積木來做人的腦袋,用長方體形狀的積木來做人的肢體,而用圓柱體形狀的小棒來做人的四肢等等。又如,讓他們用積木搭一把椅子時,他們會注意到凳子的四條腿的長度要一樣。而他們在搭建房屋的時候,會注意到某些地方的對稱性。
操作中通過嘗試來對直觀的物體對象進行一定意義的重構。比如,給定學生一個圖形,可以讓學生用火柴棒來重構一個相同形狀的圖形,可以加深他們對圖形形狀特征的感覺。又如,給定學生一些不同形狀的圖形,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去分類,而不同的分類就顯示著他們對對象形體特征的表征系統的建立,有利于學生去進一步概括圖形的性質特征。
二、 觀察對象的形體特征是基礎
認識幾何圖形的性質特征是形成空間觀念的基礎,而兒童獲得幾何圖形的性質特征的認識,往往是從對具體對象的觀察開始的。通過觀察,兒童才有可能建立有關圖形的形狀特征,才有可能認識圖形的性質特征,才有可能了解圖形性質之間的關系。
觀察是一種多樣化和多側面的活動,兒童在幾何學習中的觀察活動,從其對象看,有不同的側面:
的觀察,要讓學生發現長方體12條棱的性質特征可能并不容易,但是,如果通過由多媒體建立的模型,采用“動漫”的方式將同方向的“棱”運動到一起,性質特征的觀察就容易多了。
有的是觀察對幾何模型的操作演示,目的是通過對對象的多種組成要素的分析來幫助學生構建對對象的本質以及對象間性質關系的認識。如,通過對平行四邊形的割補過程的觀察,讓學生發現,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可以將一個圖形轉化為另一個圖形。
三、 強化動手操作
兒童的幾何不是論證幾何,更多的是屬于直觀幾何,而直觀幾何就是一種經驗幾何或實驗幾何,因此,兒童獲得幾何知識并形成空間觀念,更多的是依靠他們的動手操作。兒童在這個過程中,是通過不斷地嘗試搭建、選擇分類、組合分解等活動來增加自己的體驗,積累自己的經驗,豐富自己的想象的。
四邊形、梯形或三角形等面積計算方法,則是通過對圖形的割補來推得的,而不是依據幾何的公理體系,通過嚴格的邏輯推理而或等的。
《小學數學幾何教學策略》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十二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里,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于是我就說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現在使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十三
注重教與學的反思,保證數學教學更有成效。
記得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后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這就要求教師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的吻合狀況、學生學生狀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帶有規律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學習。當數學活動結束后,要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得結論的合理性,以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保證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善于創造條件,讓教學準備的預設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彈性,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益,使學生能習;改進數學教學方法,不斷加強教與學的反思,使學生會學。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十四
互動交流、提高課堂效率方面有了很大幫助。
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由于善于與人合作和交流在當今世界變得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之間不僅僅依靠個人的自主建構,更為重要的是在學校這一特定環境下不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中實現的。
1、在交流中要給學生思考和做出判斷的時間,正如杜威所說:“許多兒童由于緩慢,由于不能迅速作出回答而受到指責,其實,他們那時正花費時間積聚力量以便有效地迅速處理他們面臨的問題,在這種場合下,若并提供給他們時間和閑暇,從而不能做出真正的判斷,那就是鼓勵迅速的但卻是倉促的淺薄的習慣。”
2、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并捕捉價值。在學生發言時,教師要學會傾聽,特別是當學生的想法和教師不一致的時候,首先要尊重,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想法,其次就是捕捉學生想法中的`價值。
3、促進生生交流要保證互動的廣度和深度對于有價值的想法,老師可以通過追問等方式激發生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的做法進行比較,在交流中突出不同做法的價值之處。()另外還要鼓勵學生親自實踐,讓精彩的做法每個人都能試一試,在做一做中加深學生的認識。
4、對學生出現的困難提供有效幫助。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老師往往不希望看到學生出現困難和錯誤,實際上學生的困難和錯誤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如果我們能關注,并在課堂中巧妙利用,同樣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推動和深化作用。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不要回避學生的錯誤,對于學生的錯誤要正確面對,不但能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還能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和靈活反應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十五
教學情境可以說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突破口,因為有了一定的活動情景才能激發學生進入教學狀態。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認知活動、情感活動、思維活動有機融合,還能讓學生的思想情感和濃厚興趣處于興奮狀態,從而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如我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故事:第一天,喜洋洋和美羊羊幫助羊伯伯收南瓜,羊伯伯把6個大南瓜按1:1的比例分給喜洋洋和美羊羊,那么兩個各能分得幾個呢?分得的個數是同樣多的嗎?第二天,喜洋洋總結了經驗,偷偷動手幫羊伯伯收了非常多的南瓜,羊伯伯一看就高興了,迅速把6個大南瓜按2:1的比例分給喜洋洋和美羊羊,那這時他們兩個又各分得幾個大南瓜呢?羊伯伯還是平均分配給他們的嗎?這樣學生就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體會到平均分就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種情況,就能激起學生迫切想了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引起學習的求知欲。只有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玩中獲取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說。
語言和思維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在教學課堂上就應該提供給學生動口說話的時機,讓學生在語言的訴說中理解數學知識。比如我們教學這道題時:“一個圓行物體的直徑和一個正方形的邊長一樣都是20米,圓的面積和正方形的面積哪個大呢?冶多數學生都會用以往的方法,分別求出圓的面積和正方形的面積,然后再進行比較(20伊20=400平方米;3.14伊(20衣2)伊(20衣2)=314平方米),從而得出圓的面積小,正方形的面積大。有一次,我教學這一內容時,忽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可以不用計算也能知道正方形的面積比圓的面積大。這時全班同學都驚訝起來。他說:圓的直徑和正方形的邊長都是20米,可以看出正方形就在圓的外面,正方形的面積就一定大于圓的面積,全班同學不由自主地給予他熱烈的掌聲。所以創造學生說的機會就能讓學生思維得以展示。
三、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動手操作。
數學課堂上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進行實踐、有效探索、優化課堂的途徑之一。例如教學《圓的認識》這一內容,我們例舉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使學生認識到圓與圖形的區別,關于圓的畫法就讓學生自己去大膽嘗試。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與好奇心就會調動起來,從而主動探索。大部分學生很快就會借用圓形物體來畫圓了。通過動手操作既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在教學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們教學時把書本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會學得積極,既可增長感性認識,又能提高動手能力,使數學教學在輕松的活動中完成。
四、在數學課堂上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學習上的成功,能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起來,使學生有獲得成就感的體驗,產生出學習的強烈內驅力,給教學的新知教學和學生學習新知帶來動力。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的嘗試與探索,在完成中體驗到成功,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善于激發和鼓勵有進步的學生。教學中讓學生都能有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獲取滿足感和成就感。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學困生更應注意培養與轉化,對他們要多一些時間進行輔導與關注,給予他們希望與期待。班級中的優生要擴大知識面進行培養,讓他們能獨立解決問題,體驗到學習的無限樂趣,有效樹立熱愛數學的信心。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十六
在《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這本書中,吳正憲老師說過:好課不是靠說出來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來的,好教師不是靠教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摸爬滾打歷練出來的。所以說看到這本書,我愛不釋手,雖說平時的工作很多,沒大有時間讀書,但是每個星期都拿出一點時間,看看這本書,然后寫寫讀書筆記。
上次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中的提問和理答的策略,這次重點介紹一下“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的策略”這個策略。
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評價,教師運用怎樣的評價語言,能夠適時貼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到學生的積極性,保護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又該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評價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促進學生積極地思維,最終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帶著這樣的問題,我細讀了“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這個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佛洛姆說過;‘人性最深刻的稟賦,就是被賞識的渴望”小學生渴望受到表揚,贊賞的欲望更加強烈,作為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善于欣賞的眼睛,捕捉每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然后用語言將他放大,將他點燃。
1、關注學生的求異思維進行激勵評價:
例:劉德武老師所執教的《厘米的認識》中,有一個片段:在尺子上從幾到幾就是1厘米。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從左到右進行觀察并分別說出,在尺子上從0到1是一厘米,從1到2是一厘米,從2到3是一厘米,??這時候,有個學生從右到左觀察,說出從4到3是一厘米,這時劉老師,豎起了大拇指,贊賞的說道:有新意,有創意,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一般人都習慣從左到右依次往后看,一說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從4到5是一厘米,可是這個同學的想法與眾不同啊!他不僅會順著想,還會倒著想,從4到3也是一厘米,棒不棒?”
學生簡簡單單的回答’從4到3也是一厘米,”對于我來說,這就是孩子們應該掌握的知識,不會過多的去表揚孩子,只會一帶而過。而劉老師卻能夠抓住這一個細節,對學生的發言用贊賞的語氣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有新意,有創意,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與眾不同啊!”這樣的贊賞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喜愛與欣賞,他給學生帶來的是肯定,是愉悅,是自信,給予了他成長中需要的營養與動力,也許未來的小發明家會由此誕生。想想自己是不是斷送了許許多多小發明家的前途。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像劉老師一樣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然后用語言將他放大,將他點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抓住學生瞬間的閃光點進行激勵評價。
策略中介紹了劉德武老師在教學中策略,抓住了孩子在口算2.5*4和2.4*5,孩子們紛紛搶答,有一名學生稍微提前了一點,劉老師對這個孩子提出了特別的表揚:“我特別清楚地聽到那個穿紅衣服的男同學最快說出得數,特別的敏捷,盡管也許就快出了零點零幾秒,但是就占得了先機。思維敏捷可以帶動語言敏捷,當然前提是觀察敏捷,2.5*4=10,2.4*5=12,這兩道題也容易混。”
思維敏捷的教師帶動思維敏捷的學生,語言敏捷的教師教出語言敏捷的學生,觀察敏捷的教師發現觀察敏捷的學生。雖說在我的課堂中,也捕捉到不少學生的閃光點,但是這種情況的出現,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常規課堂中,如果是公開課,心里想著下一個教學環節是什么?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會不會完成。而對學生的發言,有時候沒有仔細的去聽,就像上次王康的課堂,教師沒有仔細的去傾聽學生的發言,更沒有對學生的表現給出一個很好的評價。
3、適當的延遲評價給予學生自悟的空間。
好的課堂教學應當為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不應該急于得到結論,更應該關注學生獲取結論的過程。
文中介紹了吳正憲老師在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學二分之一,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自己所發現的二分之一。有的用一半表示,有的畫圖表示,如:畫個圓,平均分成2半。等等各種方法。這是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二分之一,并說明,這就是你們生活中見到的一半,現在你們對自己表示的方法,愿意擦得可以擦掉,愿意保留的頁可以保留。這時有兩個孩子不愿意擦掉,隨著教學過程的深入,其中一個孩子把自己的圖畫擦去了,只剩下一個孩子還是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吳老師耐心的等待他并出示了百分之一,這個孩子畫著畫著,放下筆:說:不畫了鵝,畫圖太麻煩了!此時吳老師握著這個孩子的手微笑著說:感謝你,你終于接受了這個分數。
這一點是不是值得的我們老師所借鑒,給每個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間。有效地課堂教學評價源自于正確的學生觀,教師只有從內心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接納學生,才能夠通過自然,誠懇,真摯的評價語言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評價。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篇十七
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有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例如在教學《分一分》一課時,我不是局限于讓學生只會折1/2,而是給他圓、正方形等圖片,讓他們自己探究,自己創造,使他們對分數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