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和進步。寫心得體會時,要把握好適當的語言風格與表達方式。在這里,小編分享了一些關于如何寫好心得體會的經驗和技巧,大家可以學習借鑒。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一
導學案讓學生明確課前自主學習的任務和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梳理、熟悉教材基本知識,獨立完成導學案預習任務,并帶著問題走進課堂,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的起始環節。
導學案重點解決的是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上來。而教師則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礎上,基于新課標和學情,發揮點撥糾錯、歸納總結和深化引領的作用,從而形成課堂教學流程更加優化、學生主體地位更加凸顯、教與學質量更加優良的課堂樣態。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二
一節課的開頭直接影響到這節課的教學效率。如果教師在教學時照本宣科,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開頭要講究藝術性,把學生引入一個良好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挖掘和教學內容相關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導入,使導入新穎、有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歷史課堂是不是生動有趣對學生是否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有很大關系。一堂成功的歷史課,任何一個環節都是不可缺少的,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和設計。在上新課的時候,教師要有過渡性的導語,要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回答問題,進而引入新授內容,好的導入能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充滿探究欲望,還能明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創新潛能,教師應把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使其轉化為創新能力。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創新教育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表他們的想法,發展他們富于創造力的潛能。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否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是能否激發學生創造靈感、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因為激發學生創造靈感比灌輸給學生知識更為重要。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營造創新氛圍,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探究問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嘗試,大膽創新,培養學生質疑和多思的良好習慣。只有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環境,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實踐課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并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共同探究歷史問題。教師要定期讓學生自主設計歷史教學過程,要選擇和歷史教學進度想符合的歷史主題,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引導學生課前自己搜集歷史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歸納總結。在課堂上教師要發表自己的觀點,組織學生討論、探究、質疑。在課下,學生要總結學習心得,教師要鼓勵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這樣的教學方式大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能深刻理解教學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以史為鑒,產生了探求歷史發展的軌跡的欲望,從而總結歷史發展規律,努力探索歷史和現實的碰撞點,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時代的主人。在實踐課上,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了歷史學習能力,還培養了搜集歷史資料的能力、正確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應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對歷史現象的再認再現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了歷史思維能力,能用客觀的眼光去分析和闡述歷史知識,揭示歷史本質,預測歷史進程。
在實踐課堂上,只有師生呼應才能演出一臺好戲。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說、敢想、敢質疑,敢創新,調動全體學生的內在動力,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進而真正發揮實踐課的作用。實踐課雖然使學生成為了課堂上的主人,但是教師要發揮自己在課堂上的核心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研究課題,為學生推薦相關的參考資料,把握課堂教學的方向,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并糾正,指出學生評價的不足之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教師要通過實踐課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引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大膽放手,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自主探究歷史問題,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嘗試機會,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歷史的無限樂趣,從而提高其學習能力。
教師應與時俱進,積極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轉變自己的角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對待學生一視同仁,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同時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廣泛涉獵知識,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歷史學科有很強的綜合性,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只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把其他學科知識融入到歷史教學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樣才能彰顯歷史課堂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實踐,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結合歷史教學的發展規律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知識的有效途徑,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更好地獲取歷史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三
初中歷史新課標是新時期我國歷史教育改革實踐的一部分,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歷史發展脈絡、理解歷史文化的特點為主旨。通過本課程學習,我深深感受到了歷史知識的深刻內涵與寶貴價值,也明確了學習歷史對我們這些初中生而言有多么重要。
第一段:歷史知識的價值。
在新課標中,歷史知識并不是簡單的事實呈現,而是對歷史事件內在規律的分析、考證、概括、深入剖析與評價,這讓我更加有感于歷史知識的獨特價值。我們不能僅僅記憶大量碎片化的資料,而是應將它們聯系起來,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方案,才能真正的理解歷史事件對我們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視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之一。歷史學科從多種角度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和理解。歷史教學應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深刻的思考,發散式思路統合所有知識,都要與現實應用緊密聯系,再通過實例化加以升華,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使學生具備探究歷史的能力。
歷史文化是人類活動的文化積淀,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地成長和演變。在新課標中,我們不僅了解歷史,還應該認識到許多歷史文化現象對今天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學生只有對歷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應對未來的挑戰,也才更能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有著自身的思考和貢獻。
第四段:歷史學科的情境教學模式。
新課標歷史學科教學重視學生的體驗感受,更加注重情境教學模式,對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的歷史教學活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例如,歷史古跡參觀、博物館參觀和觀察各種歷史文化石刻、浮雕。通過親身參與,讓學生從情境中體驗到歷史文化,有效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
第五段:總結。
總的來說,初中歷史新課標的實施有助于強化初中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歷史、文化的鑒賞能力。它不僅使學生了解了許多關于歷史文化的知識,還通過探究歷史知識,不斷拓寬學生的思想潛力,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同時,也需要我們現在的處于學習歷史階段的中學生深入學習,認真總結,將新課程標準蘊含的精神貫穿到每一個學習環節,為我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四
教師要精心背課認真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設計每一個環節,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生機、要了解學生,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新的問題,做好可以預測的應對。
充分開發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學起來也就覺得輕松愉悅。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五
這次我參加了2022年初中歷史科義務教育新課程培訓。在培訓中,先后聽取了幾位骨干老師關于新課程課標改革的專題講座。通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初中新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時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著諸多思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人才培養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于教師要更新觀念,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欲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為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藝術方法,調整認知策略,盡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課堂中去,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愿望的驅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并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四、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
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六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注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
從重視傳授知識為主到重視培養創新人才,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過去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帶來的弊端越來越為人門所認識到,在新的課改中就強調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勇于反思并作出獨立、獨特的判斷。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
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凋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課文中特意設置了動腦筋、活動與探究等欄目;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每一個學習單元都設有活動課,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這是對傳統教科書的重大改革。活動課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突出了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它對于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讓學生掌握知識到留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我們是系統的學系統的忘”,學完就忘,這是不止一人告訴我的尷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特別關注這個問題,要求課程的內容、教材的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的評價等都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培養,有利于他們的終身學習。
在注重課程內容改革的同時,本套教材在課文的呈現方式上,注重圖表的有效運用,圖文并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適宜初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大幅度增加了歷史知識表述中的生動性和直觀性,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對遙遠的歷史有一種切實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學性、思想性和可讀性于一體。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七
第一就是要樹立發展核心素養的新教學理念,將五大核心素養滲透進我的教學之中,在課堂中注意知識的遷移和歸納。
第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有利于他們整體化和結構化的教學。
第三,在教學中注重創設情境,將歷史與時事相結合。
第四,培養學生批判性的思維。第五,注重跨學科教學,在學科融合中培養學生實踐探索的能力,改變教學觀念,從“教會學生知識”轉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轉載自 www.tmatonline.com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八
在今天的新課改中,歷史被重點強調。初中歷史新課標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體驗和收獲。下面將分五個方面來講述我對初中歷史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一、意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我們所學的不僅是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們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原因、歷史演變過程以及產生的結果,從而使我們對歷史進程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我們能夠看到這些歷史事件與我們現在生活的聯系,這也能夠促進我們對于社會現狀的思考和認識。
二、提高了對文獻材料的閱讀能力。在歷史課中教師為我們精講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并配有精美并充滿視覺沖擊的圖片和動畫。而在此過程中,我們難得的學習到了如何讀取歷史文獻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加深了對于古代史的了解,同時也逐漸提高了對于文獻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
三、學習了歷史上的重要思想。歷史與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諸如儒、道、墨、法等思想在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所學的不僅僅是歷史上的事件和事物,更是那些文化內涵所包含的思想。這些思想在現代社會中仍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的學習不僅關乎歷史,更是涉及到自身的人生價值觀的塑造。
四、深入思考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歷史是一面鏡子。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看到許多舊社會所面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今天的社會也同樣存在。我們能夠時刻記取歷史教訓,發現當今社會存在的問題,以更好地改進現狀。歷史知識的應用,具有長期而不可替代的意義。
五、增強國家文化認知。歷史的學習無疑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國家文化的發展。歷史不僅指一段時間,更代表了文化背景的變遷。通過學習歷史,我們能夠學會更好的理解各個文化之間的發展及影響。這讓我們有機會去了解和感悟中國文化的卓越性。
總結來說,學習歷史的過程雖繁瑣而漫長,但我們也從中體會了許多意義深遠的東西。初中歷史新課標更為深刻地揭示了歷史的重要性和意義,對于我們的認識、思考和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讓我們在這段旅途中不斷成長,永遠保持著對于歷史學習的熱情和追求。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九
在教學中,要善于動腦,記住每一位學生的名字,這樣就能讓師生間的距離拉近了許多、對待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要善于觀察學生,對于學生犯下的過錯,不輕易下結論、對學生的愛,不是過分的遷就,而是善意的引導、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找到歸屬感,不偏袒優等生,不打擊后進生,給孩子們一個相對民主自由的氛圍。
雖然培訓只有短短的3天,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讓我們每一位新教師對教育事業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對下一步走進課堂教學做好了鋪墊、最后我可以自信的對自己說一句:我能行!
歷史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最為深刻的思想變革,也是歷史教學領域的重大任務、在歷史教學的嘗試與實踐中,我切實感受到我們都在不由自主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灌輸到探究的教學方法的轉變;從接受到合作的師生關系的轉變、對于如何落實課改,具體有如下心得:
要做好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師在課前、課中要做大量工作、
2、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過程。
教學中,教師真正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機械地執行課前的課程設計、同時,還特別關注全體學生,注意學生間的學習差異,通過不斷調整教學進程,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卷入到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來、發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
3、充分開發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學起來也就覺得輕松愉悅、歷史教師要充分開發課程資源,突出歷史知識的趣味性、生動性,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對學生永遠都有一種魅力,感受課堂生活的快樂。
新課程改革浪潮猶如一縷春風吹遍了祖國神州大地,給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嶄新的活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知道,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著重大的創新和突破,要求也更高了、接下來我會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將課改精神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十
這次我參加了20xx年初中歷史科義務教育新課程培訓。在培訓中,先后聽取了幾位骨干老師關于新課程課標改革的專題講座。通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初中新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時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著諸多思考。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于教師要更新觀念,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
傳統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欲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為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藝術方法,調整認知策略,盡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課堂中去,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愿望的驅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并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十一
新課程課改已拉開帷幕,2022年版歷史課程標準也已經出臺,看完之后既興奮又擔憂。興奮的是面對新時期的各種新變化、新問題、新成果、新課標都有了明確的解答與對策,讓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擔憂的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能高效地將這些變化反映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認真落實核心素養這一關鍵任務。為此,我們認為,課堂教學必須緊緊圍繞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一主線展開。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么是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通過諸素養的培育,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如何培養核心素養,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解決的問題。
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而教學目標的設計則直接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深刻領會教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仔細研讀歷史課程標準把握好歷史核心素養的具體目標及其之間的內在聯系,并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養目標都能在一節課中完成的。衡量教學目標是否有效一看他是否貼切及目標是否準確與實際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檢測性二看他是否具體及目標闡述是否細化多層次,具有可操作性。
所謂問題情景,是指在具體目標指引下,能夠通過分析、理解、歸納等策略達成目標的空間學習環境。它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互動性。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真正促進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學會向會學的學習方式轉變是實現培養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找準問題情境這個切入點創設形式多樣的問題情境。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生重要的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應抓牢合作探究這個著力點,所謂合作探究學習就是從學科領域或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探究的情境通過學習分工合作、閱讀、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形式獲得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這種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的專題探究活動一方面通過自己動手搜集史料,促進學生帶著證據意識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及培養了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和技能,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了史料實證的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小組的分工與合作,尤其是對研究成果的不斷研磨,不僅提高了學生理解歷史與解釋歷史的'素養,而且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實現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立足點。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不僅需要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更需要習得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并內化為優秀的品格,外化為崇高的行為。可見,歷史過程是一個知識與情感相互交織的學習和體驗過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間便可速成,而是一種情動體驗李姐內化的過程。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擁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無痕的滲透到歷史課堂教學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在感知,體驗和思考歷史的過程中深化對史實的認識與判斷,進而生成鮮明的歷史價值觀。
總之,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靠我們歷史教師在觀念上更新,在專業上提升,在教學中滲透,在日常中積累。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與創新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十二
通過x月x日以來的在線培訓,我對課程標準、課程設置、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就本次參加遠程教育培訓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新課標規定高中歷史必修分三個學習模塊,四個學習主題(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共計25項學習內容。通過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選修分為六個學習模塊(x個獨立的學習主題),學習內容涉及:重大改革(x個)、近代民主思想與實踐(x個)、20世紀戰爭與和平(x個)、中外歷史人物評論(x個)共30個學習內容、探索歷史的奧秘(x個)、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所以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上課先由學生閱讀,各個小組之間可以就課文內容互相提問,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對于有爭論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供學生參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積極動手查找資料,制作資料冊或小報,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總之,教師的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始終擺正自己的位置,將學生置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主體之中。
以往的歷史課教學是以教學大綱為基礎,只有全國統一的一本歷史教材,教師上課只需要一本書而已。而新課改中,我們實行的是一標多材,共有四個版本的教材,且每種教材的內容會有些許的不同,而高考卻是依據課標而非教材。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牢牢樹立一個觀點:歷史的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是講授增減的唯一依據。在備課中,應深入研究課標內涵,把握課標的各項具體要求,針對課標的不同要求制定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我決定每節課之前,將課標內容首先在黑板上標出,讓學生第一時間去把握課標,從而有的放矢,不做無用功。從備課到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時時處處將課標理念貫徹進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善于培養質疑意識,形成創新精神;適時運用討論法教學,提高創新能力。歷史新課標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避免專業化、成人化傾向,克服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倡導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發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
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這其中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傳統的教科書、圖書資料,也包括現代網絡、科技成果。認識并開發這些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通過本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作為教師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同樣就選擇了付出奉獻,更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我們更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十三
作為一名踏上初中歷史教學崗位已有二十年歷程的教師,我一直都期待著能有更多的學習和交流機會,能和校外盡可能多的專家、教師同仁們一起研討,交流教育教學的經驗,解決各種問題,共同在新教材課改道路的起點上把握正確的方向,穩步推進新中考。這次的培訓給我們一線的教師搭建了一個方便、快捷、高效的平臺,讓我們可以聆聽專家的教誨、與其他地區的同仁交流經驗,因此對該培訓是十分期待的。
新教材相對于原來教材有很大的變化,國家精心組織編寫的新課標旨在徹底扭轉目前教育現狀頗多指責。
通過專家的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示,我們驚奇的發現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教材內容生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主動探究意識加強,教師的啟迪作用更加凸顯,真正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教師尤其應該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是:確立學習動機——積累歷史知識——培養認識能力——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對相關歷史知識、方法和理論的應用。新教材為構建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奠定了基礎。
隨著學習的逐漸深入,我們逐漸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學中,無論教學思路、教材處理、教法選擇、學法指導、能力培養、師生關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開拓進取,內容上要推陳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因此,對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漸釋然。
(1)對部編歷史教材的認識。
原來的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知識傳承為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本”。發揮教材資源優勢:利用導言(傳說、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文(增強歷史真實感,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材料研讀”(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讓學生自行閱讀)、“問題思考”(生動有趣的問題,使學生的思想機器開動起來)、“課后活動”、“知識拓展”(把課堂教學與課后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與技能,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歷史新教材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2)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認識。
要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要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凋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問題思考”、“課后活動”、“知識拓展”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看出這些學習方式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某些內容的分角色搶演,某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資料搜集,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評價等,都可以鍛煉學生查閱資料、運用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新思路、新點子不斷被開發出來,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3)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認識。
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授課中注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如注意讓學生列表進行縱橫比較、中外對比,注意引導學生讀圖、填圖,使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運用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一問題,并能用所學內容解答與材料有關的歷史問題,等等。要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靈活編排內容,以新穎的形式,制作精美的課件,增強教材內容的直觀性,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接受。
總之,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于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生活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需突出。因此部編教材的教學,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它給每位教師提供了發揮舞臺,要求我們要做專家型的教師,而非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路漫漫其修遠兮”,如果把這此部編教材培訓會說成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的話,那么今后的教學中的每節課都是我們在這個征途的一個腳印,我會在新課改中留下自己每一個給力、清晰的腳印。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十四
新課程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語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把自己變為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的新途徑。對于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征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新課程改革下初中學生通過材料的分析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探究歷史奧秘的一種途徑,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地求證歷史的'方法,能夠形成有深度的歷史認識。
新的課程體系給教師留出了充分的駕馭教材的空間和余地,而新課標的目的也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他們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師、學生在新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角色都要隨之發生變化。
歷史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心理特點、生活實際情況和認知規律要求,多方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和綜合素質能力。在教學中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學習的習慣,社會責任心,生活的意志力錘煉,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導等等重視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充分系統地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這是我們每位歷史老師共同的責任。
新課標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科學簡明、清晰客觀的特點,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的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要技能。
這次線上研修,新教材中增加了一部分知識,有的將課文中小字部分的知識進行的強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對知識進行更好的串聯,形成知識的邏輯。
“將核心素養的培育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避免以單純識記知識作為教學目標、確定核心素養五位一體的綜合性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聚焦問題解決的實際程度、教學目標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等等理論讓我耳目一新,從理論上更好的新課標下如何讓更好的、進行備課、組織教學。
通過這次對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的學習,更加認識到歷史教學應該是不斷反思的,更新觀念、腳踏實地才能做好的一門學科。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新的特別感覺。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十五
2022年8月27日,我校依據上級要求,對全校歷史老師進行了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版)的學習。
新時代新的教育要求,新版歷史課程標準闡明了歷史課教學的總方向,進一步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是學生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下,了解歷史發展進程、傳承人類文明、提高人文素養的課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綜合性、基礎性特點,具有鑒古知今、認識歷史規律、培養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的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對歷史課程的體會和感悟:
1、要確立新觀念、轉化角色、更新觀念、轉化角色、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發展為中心、以自主學習探索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的創新人才。
2、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于教師要更新觀念,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
3、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系、傳統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欲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并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4、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通過半年多的網上緊張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使我對歷史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以更好的促進農村中學的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十六
作為一門重要的文科學科,歷史教育一直以來都在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歷史事件、認識歷史規律和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需求變化,歷史新課標在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調整。近期我對歷史新課標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解讀,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以下將進行一一闡述。
首先,新課標強調了歷史思維的培養。以往的歷史教育重視的是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記憶和簡單的背誦,過分注重了知識的堆砌。新課標通過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強調歷史事件的分析和歸納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辨和判斷能力。歷史不應該只是被動的記憶或者簡單的接受,而是應該借助歷史的鏡頭去審視當下和未來,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歷史教育的價值。
其次,新課標注重了歷史素養的培養。歷史不僅僅是由簡單的事件和年代組成的,還包含著更為深刻的價值與思考。新課標提出了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目標,旨在使學生具備對于歷史事件的情感共鳴、價值判斷和思考能力。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體會到歷史背后的意義和價值,形成自己獨立的歷史思維和判斷標準。這種歷史素養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個人的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和發展。
再次,新課標強調了歷史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在過去的歷史教育中,學生往往只把歷史知識局限在課堂內,無法將其應用于現實生活中。新課標強調歷史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通過豐富的實例和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應用。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歷史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傳統的教育手段,它還應該成為學生對于社會現象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工具和思維方式。歷史知識的應用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和熱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新課標注重了歷史教育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傳統的歷史教育往往以考試為導向,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很難被調動起來。新課標注重歷史教育的趣味性和參與性,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資源的利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教育應該是一種快樂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通過游戲、實踐和參觀等方式獲得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感受和體驗歷史。趣味性的歷史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
綜上所述,歷史新課標的改革與實施對于歷史教育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新課標的解讀與體會,我深刻感受到了歷史教育的內在價值和潛力。歷史教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知識的教育,它更是一種思想觀念和人文精神的培養。通過對歷史的研究和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的價值和意義,并將其運用于現實生活中,為人類的社會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十七
導言:歷史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國家意識具有重要意義。新課標解讀是教師對課程目標內容和標準的解讀和理解,它對于教師在歷史教學中的指導和實施具有指導作用。下面將從新課標對歷史意識的培養、歷史常識的重要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評價方式的改變這5個方面,談一談我對歷史新課標解讀的一些體會和心得。
一、對歷史意識的培養。
歷史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這對于學生的歷史學習和人生發展都非常具有意義。通過歷史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歷史對現實具有的深遠影響,從而建立自己的歷史觀。同時,歷史意識的培養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社會的發展變化,提高他們對現實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歷史常識的重要性。
歷史新課標明確了學生需要掌握的歷史常識,這體現了對歷史知識掌握的要求。歷史常識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基礎,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常識,學生才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形成以史為鑒的思維方式。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歷史常識的傳授,確保學生對歷史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知。
三、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歷史新課標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這也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通過歷史學習,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歷史,還能夠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歷史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各類討論和寫作活動,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從而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綜合素質。
四、學生能力的培養。
歷史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歷史研究能力和歷史綜合運用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發展非常重要。歷史思維能力是指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形成自己獨特的歷史思維方式,能夠深入分析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發展變化。歷史研究能力是指學生通過歷史研究和探究,能夠獨立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和進行分析。歷史綜合運用能力是指學生能夠將歷史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歷史創新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都非常重要。
五、評價方式的改變。
歷史新課標對評價方式進行了改變,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發展潛力。傳統的歷史考試主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而新課標更加注重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分析和創新能力。新課標提倡的多元評價方式,如開放性問題、綜合性評價和實踐活動的參與等,能夠更好地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這種改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結語:歷史新課標解讀是指導歷史教學的重要工具,通過對新課標的解讀和理解,教師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同時,學生也需要認真對待新課標,注重培養自己的歷史意識和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發展自己。總之,歷史新課標的解讀對于歷史學科的發展和學生的個人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十八
參加了區里為期一天的2022年版《歷史課程標準》的培訓活動,雖短暫,自己卻覺得收獲很大,剛拿到新課標,翻開和舊課標一對比,瞬間覺得新課標好難操作,無從下手,這次閆老師將新課標每一部分都做了解讀,并且還舉了好多的課堂操作的實例進行說明,詳盡而又細致,更加深了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也為下一步按照新課標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下面就具體來談一下自己的收獲。
首先閆老師向大家說明了修訂歷史課標的背景,即新課標要體現國家意志和國家對未來人才培養的要求,確保主流價值觀在歷史課程標準中得到全面貫徹落實;二要充分發揮歷史課程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獨特價值,注重“以史育人、以文化人”。接著閆老師就一些歷史概念進行了區分,然后具體就新課標的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六部分進行講解,詳略得當。自己明確了歷史課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綜合性、基礎性特點,歷史課程的理念,尤其是課程目標的五大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各自講解,尤其結合歷年中考命題、教學誤區,將大家普遍覺得難以操作的唯物史觀、考察較多的歷史解釋以很多例題進行細致的講解。還有教學目標的敘寫,專門作為一個部分結合一些課例進行解釋,也強調了行為條件、行為主體、行為動詞等的變化,一定要立足學生,可操作。和學校之前的`課改理念非常一致。最后印象深的就是閆老師說到了情境教學和圍繞大概念單元教學,這些在課堂中特別具有實用性,并且特別符合每年中考要求。
系統的聽了閆老師的講座后,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覺得新課標特別清晰條理,尤其一些新的理念、新的要求與時俱進了,對歷史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對老師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時時處處思考歷史教學的立意、相互之間的聯系、學生喜歡和能更高效接受的方式,今后教學中首先要經常學習新課標,在每個單元教學之前,先細細研讀新課標對本單元的要求,然后在具體設計每課教學時,依據課標和學生實際制定學習目標,然后結合新課標的五大核心素養在教學中設計一些真實任務情境,多翻閱一些資料、書籍,查找篩選史料、視頻、圖片等應用于教學中,即激發了學生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相關素養,也成長了自我。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十九
8月19日有幸參加了礦區組織的新課標培訓,感覺收獲頗多,現將感受總結一下。
1、培訓的內容是2022年版的歷史課程標準,包括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六個部分。沒有培訓之前雖然也拜讀過,但不甚明白。感謝這次培訓,猶如一盞明燈,讓我真正的走進了新課標,讀懂了新課標。
2、對新課標的認識:從教近20年,一直覺得歷史就是一門教授過去,以古鑒今的一門學科。直到培訓,我才明白,課程性質要從三個點來看待我自己教授的科目,什么是歷史,什么是歷史學,什么是義務教育歷史課程。課程理念,立足學生,服務學生。課程目標,歷史課程圍繞核心素養,提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課程目標不同于以往的三維目標,是一個結構化立足素養的課程目標。培訓老師舉列說明日常老師容易犯的錯誤,深入淺出的講清了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由以前的六大板塊變成了七大塊,除了一些細節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出現了,要占課程的百分之十。給我帶來很大的壓力和挑戰。學業質量,指引日常教學。最后老師花了三個小時的時間指導課程實施。首先如何制定教學目標,依據課程標準,依據教材,依據學生的學情。表述六要素是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表現程度。我感覺我校的學習目標完全符合新課標要求,走在了課改的前列。其次,探尋策略,創設教學情景,培訓老師特別用心的收集了好多的課堂實例讓我們深刻的感受了常用的不常用的策略,真的是收獲太多,無法一一列舉。最后,整合內容。如何做單元教學,專題教學,項目化教學。最主要的是立意,如何甄選內容,培訓老師以她的課為例,分享了整個的備課思路。
3、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堅決貫徹今日的所學,學習目標的指定嚴格按照課標,教材,學生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表述嚴格按照四要素進行,時刻從學生的學出發,考慮如何學,而不是如何教。教學內容始終圍繞目標進去,定什么目標,學什么,測什么。盡量創設情景教學,合理運用六策略,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二十
近幾年來,歷史新課標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歷史新課標試圖通過對歷史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重新設計,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和人文修養。針對這一新政策,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從中獲得了一些心得和體會。
首先,歷史新課標強調歷史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缺乏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和解讀能力。而新課標則提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這一重要目標。通過開展歷史調查研究、歷史文獻分析等實踐活動,學生逐漸培養了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只是簡單地記憶歷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能夠分析歷史事件的原因、影響和意義,從而提升了歷史學科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歷史新課標注重多元文化視角的引入。傳統的歷史教學往往是以中國歷史為主線,強調中國文化的特點和優越性。而新課標則試圖打破這種以“漢文化”為核心的思維模式,提出了“多元文化視角”的理念。通過引入西方歷史、印度歷史、非洲歷史等多元文化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這樣的多元文化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能夠避免歷史教育中的偏見和狹隘。
再次,歷史新課標倡導歷史與現實的緊密結合。在過去的歷史教學中,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歷史知識,缺乏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探索。而新課標強調歷史教育應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通過研究歷史事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引發學生對現實問題的思考。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研究歷史上的戰爭和沖突,思考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問題。這樣的歷史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也能夠啟發他們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解決。
最后,歷史新課標注重歷史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傳統的歷史教學往往只是停留在課本和教室中,學生缺乏實際操作和社會實踐的機會。而新課標則提出“歷史學科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新要求。通過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學生能夠親身感受歷史的味道,增強對歷史事件的體驗感和情感共鳴。此外,還可以通過調查研究、社區服務等實踐活動,將歷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豐富學生的歷史教學內容,提高歷史學科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綜上所述,歷史新課標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改革措施,對我國的歷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通過深入研究和實踐,我認為新課標的相關內容和理念對于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和人文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相信,只要我們充分發揮新課標的優勢和特點,認真指導學生學習,歷史教育一定能夠為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全球視野的新時代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二十一
史料實證部分老師主要解決三個問題,如何獲取史料,如何辨析史料(史料分類:按照表現形式,按照來源,按記錄者最初的意圖分。判斷史料價值高低的兩個重要依據:當時,當事),如何運用史料(如何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關注史料中的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講解到位,思維嚴謹。而歷史解釋則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的態度能力與方法。即回答是什么,為什么及影響,重在詮釋評價并講解了分層目標。要求學生要學會從多個層面和視角來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更能接近歷史真相。專題的講解也清晰到位,講解中注重歷史核心素養的`滲透,注重歷史的縱向和橫向知識脈絡講解及結構梳理,能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思維,利用大事年表串聯知識并通過有層次對問題涉及能對知識進行有效對歸納講解。
初中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篇二十二
2022版歷史新課標同2012版課標一脈相承,但是也出現了很多新變化。
(一)更加突出育人導向。注重以史育人、培根鑄魂。歷史課程育人四大特性:思想性,堅持用唯物史觀闡釋歷史的發展與變化。人文性,以人類優秀的歷史文化陶冶學生的心靈。綜合性,注重人類歷史不同領域發展的關聯性。基礎性,以普及歷史常識為主,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
(二)凝練出了歷史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課標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通過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歷史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中,唯物史觀是歷史學習的理論指引,是其他素養得以達成的理論保證;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本質的體現,是其他素養得以達成的基礎條件;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習的必備技能,是其他素養得以達成的必要途徑;歷史解釋是對歷史思維與表達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養得以達成的集中體現;家國情懷體現了歷史學習的價值追求,是其他素養得以達成的情感基礎和理想目標。
(三)新建了評價體系。新課標設計了義務教育學業質量標準,這樣就使中考及平時的階段性考試有了權威的依據,防止命題的隨意性,特別是隨意拔高命題的難度,進而干擾課程標準的落實,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老師教學的積極性。
(一)教學中注重育人。教師眼中要有人,不能光看到分數。要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立德樹人。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發展,充分發揮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在敘述和評價史事時,堅持正確的價值引領,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二)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貫穿教學始終。不論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是教學過程、課堂檢測、作業的設計,都要將核心素養培育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設計教學目標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其經過學習后在核心素養方面的達成度,避免以單純識記知識作為教學目標。確定核心素養五位一體的綜合性教學目標,改變以往的目標表述。教學過程的設計首先要注重創設歷史情境,通過展示歷史文獻、歷史影像,參觀歷史遺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等再現歷史情境;或從當前國內外發生的事件回溯歷史的源頭,從現實情境中探尋歷史問題。以激發學習興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無論單元學習,還是每課學習,都要結合教學內容,設置需要解決的問題,形成遞進性的問題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思維,形成新的遷移,獲得新的認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開展史料研習,學生學習歷史不是簡單地接受和記憶現成的答案,而是通過自己對相關史事的了解,以及運用有價值、可信的史料來判明歷史事實,形成歷史認識。所以,要考慮構建基于史料研習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運用史料解釋歷史,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搜集、整理、辨析史料,運用史料解釋歷史。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并予以實踐,以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