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題記
“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的活著?!边@句話是一位無臂鋼琴師的勵志名言。他失去了自己的左右臂,卻仍然能學游泳,獲得金牌;他失去了靈活的雙手,卻仍然能用雙腳,艱難的打字、彈琴。他只用了一年時間,就達到了鋼琴7級的標準;他勇敢的挑戰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那年,他登上了無數音樂家夢寐以求的維也納金色大廳,為中國創造了奇跡;他還是201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就是劉偉。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為一些小事而沮喪或生氣,但劉偉,他10歲時就失去了雙臂,一個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年紀,卻失去了左膀右臂,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一個多么殘酷的現實。備受打擊的劉偉,在另一位殘疾人的幫助下,又重新充滿了活下去的希望。他開始學習游泳,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獲得了兩金一銀的獎牌。他對母親發誓,一定要在2008年的殘奧會上拿一枚金牌回來。
正在劉偉為奧運做準備時,上蒼又讓他感到了現實的殘酷。劉偉患上了過敏性紫癜,再也不能做劇烈運動了,否則將會有生命危險。這對正在向夢想出發的劉偉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但他又重新站了起來,他要用腳彈鋼琴!全家為了他的夢想,借錢買來了鋼琴。劉偉用腳趾一個一個在琴鍵上彈奏。身殘志堅的他,想要學鋼琴,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精力、時間。為此,劉偉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一心一意的學習鋼琴。2010年,他獲得了中國達人秀冠軍;2011年,赴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梁?!罚?012年,成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獲得稱號“隱形翅膀”。
劉偉的經歷,帶給了我很多啟發。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不可能會公平,但我們要想劉偉那樣,要么趕緊死,要么就精彩的活下去,命運是由自己來創造的,只要遇到困難不退縮,心中充滿希望,用堅強的毅力去面對復雜的青春,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彭士祿,1925年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次子。作為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祿主持了我國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裝備、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參加指揮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調試和試航工作。改革開放后,他負責我國第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為我國核事業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他能從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槳”
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上有4.6萬個零部件,全部由我國自主研制3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土、我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在京逝世,享年96歲。生命的最后歲月里,彭士祿的病房中始終掛著一頂海軍軍帽,帽子上繡著中國的核潛艇。幾個月前過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擺放的也是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模型。核潛艇、核事業,是彭士祿一生的牽掛。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有4.6萬個零部件,全部由我國自主研制。至此,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核潛艇技術極為復雜,全艇設備、儀器儀表等多達2600多項,近5萬臺件,電纜總長近百千米,管道總長30余千米。作為核潛艇心臟的動力裝置,反應堆的研制更是難上加難。
當時中國在核潛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識近乎為零,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所有人,誰都沒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到底長什么樣。這種條件下怎么開展工作?彭士祿說:“我們這批人有學化工的,有學電的、儀表的,我們大多數人不懂核,搞核潛艇全靠4個字-一-‘自教自學’。”
沒有資料、圖紙、設備,沒見過實物…彭士祿帶領科研人員用簡陋的計算工具計算了十幾萬個數據,建立起中國核動力裝置主要參數的計算方法,并最終確定了100多個參數。有時為了驗證一個參數,科研人員沒日沒夜地“三班倒”,用僅有的一臺手搖計算機和幾把計算尺,連續算上好幾天。有的人手臂搖腫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堅持搖下去,直到驗證準確為止。
彭士祿主持了核動力裝置的擴大初步設計和施工設計,攻克了諸多重大技術關鍵一一不到3年,就完成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基本設計方案;僅用不到6年,我國建造的1:1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成功實現滿功率運行。
他能從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槳!”如今,82歲的熱功專家黃士鑒回憶起與彭士祿共事的經歷,做出這樣的評價。那時的彭士祿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一生也離不開核事業!”
對了,成就歸大家;錯了,我來負責”。
經?!案矣谂陌濉保I我國核工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賦予國家自立、民族自強以無窮的力量。
核潛艇是大國重器,于無聲處壯國威;核電則是戰略性高科技產業,事關國計民生。和平運用核能,將核能服務于社會,是彭士祿的畢生心愿。他曾說,自己一輩子干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
中國發展核電,究竟該走哪種技術路線?上世紀70年代,熔鹽堆方案和壓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時成為爭論的焦點。經過科學論證和調研,彭士祿力排眾議,提出應采用國際上技術成熟的壓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國剛建成的陸上模式堆技術經驗及其工業配套設施,容量可暫定為30萬千瓦。
壓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認可。這一方案也為我國核電走“以壓水堆為主的技術路線”起到了關鍵作用,使我國核電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回顧彭士祿的一生,像這樣“敢于拍板”的事例不勝枚舉?!皶r間很緊,總要有人拍板,不能無休無止地討論呀!”彭士祿曾對其他科硏人員說,“做實驗用數據說話,最后我來簽字。對了,成就歸大家;錯了,我來負責?!?/p>
雖然經?!芭陌濉保ぷ髦械呐硎康搮s絲毫沒有領導的“架子”。他曾說:“凡工程技術大事必須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數,一點兒也不能馬虎。但人總不完美,對事物總有幾分模糊。這時就要不恥下問、調査硏究、收集信息,通過試驗等來搞清楚。”
1983年,彭士祿被任命為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建設總指揮,為我國核電事業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祿又擔任核電秦山聯營公司董事長,成功實現了我國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幾十年來,我國核工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從自主成功硏制原子彈、氫彈、核潛艇,到建設秦山、大亞灣等一批先進核電站,再到自主研發三代核電“華龍一號”……以彭士祿為代表的核工業人,用自己的韶華與汗水,賦予國家自立、民族自強以無窮的力量。
“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他心里揣著兩筆賬,一筆是公事的“明白賬”,另一筆則是私事的“糊涂賬”
很長時間以來,彭士祿的事跡,甚至連他的名字都鮮有人知。有人叫他“中國核潛艇之父”,被他嚴詞拒絕:“核潛艇工程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是我個人的創造,是千萬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工人集體努力的結晶。我不過是與同事合作,為中國的核事業做了該做的事?!?/p>
3歲時母親犧牲,4歲時父親就義,兩次被捕入獄……這讓彭士祿從小就過著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15歲輾轉來到延安后,彭士祿常對延安中學的同學們說:“我們的父母經過殘酷的斗爭,有的流血犧牲了,要不好好學習,怎么對得起自己的父母親,怎么對得起黨?”
1951年,彭士祿以優異成績獲得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后又因國家建設的需要,改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在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彭士祿和同事們“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有時甚至連窩窩頭都吃不飽。糧食不夠,他們就自己動手挖野菜、白菜根吃。
為了建造核潛艇陸上模式堆,他“打起背包就走”,在四川的一個偏僻山溝里,一干就是好幾彭士祿心里揣著兩筆賬,一筆是公事的“明白賬”,另一筆則是私事的“糊涂賬”。他說:
“做一個明白人談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識,對問題有新思路、新見解;對工程技術能親自計算主要數據;對工程進度能說出某年某月應辦哪幾件關鍵事;對技術攻關能親自掛帥出征,出主意,給點子……但當一個糊涂人則更難,凡對私事,諸如名利、晉升、提級、漲工資、受獎等,越糊涂越好?!?/p>
49歲時,彭士祿就在一次核潛艇調試工作中突發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墒鞘中g后,他僅僅住院一個月,就又開始了工作。彭士祿曾在自述中寫道:“也許因是屬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勁精神,不做則已,一做到底?;钪軣釔圩鎳?,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張桂梅同志深深扎根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愛教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別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愛學校,不顧身患多種疾病,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經常超負荷地工作在教學崗位上;她愛學生,拿出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余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余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一名共產黨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張桂梅同志是教師的優秀代表,是教師的榜樣。張桂梅同志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張桂梅同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張桂梅同志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認真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切實加強師德建設,真正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張桂梅同志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勤奮工作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通過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跡以后,我們要更加熱愛和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高素質的建設人才和接班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甘為園丁,做到教育安心和專心,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熱愛本職,踏實工作,不追逐名利。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應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與能力。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認真聽取他們的教誨。講好普通話,使用規范字,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堂課。絕不得過且過和放任遷就學生,而要以又紅又專的高標準要求學生,以滿腔的愛心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誘,管教管導,既教書又育人,對學生一視同仁。做到深入學生,為學生排憂解難,為學生多辦實事。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著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里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床”,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里,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p>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于順利成立。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有一種美麗叫“中國女排”,有一種驕傲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我們見證了“中國女排”的偉大力量。
奧運會倒計時第二天,中國女排經歷了一路坎坷,終于進入了最后與塞爾維亞的金牌爭奪戰。兩隊實力可以說不相上下,所以觀看之前我們就已經做好這將是一場硬仗的心理準備。
上午九點十五分,中國女排上場了,只見她們身穿靚麗的紅黃安踏服,這支平均年齡才只有二十四歲的年輕隊伍士氣高漲。我們的主攻隊員朱婷,她可是目前中國單場得分最高的女排隊員;還有別名為“惠美麗”的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她可是攻防平衡的實力派;身披8號戰袍的張常寧,更是我們中國女排中的“黑馬”,被大家稱作“得分王”……中國女排真是美麗加實力。
比賽開始了,第一局,塞爾維亞的發球來勢洶洶,一下子贏了好幾個,但是,中國女排也馬上進入比賽狀態,特別是我們的攔網能力很強??勺罱K,塞爾維亞還是贏得了比賽的第一局。
雙方隊員調整了一下狀態,第二局比賽開始了。這一局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在電視機前面咬緊牙默默說:“這局我們一定要贏啊!”果然,第一個球中國女排得分,真是開局大好?。≌麄€第二局中國女排使盡“洪荒之力”,可以說發球扣球全面開花,最終以25比17贏得第二局。
比賽是五局三勝制,第三局將會是轉折點,如果贏,那中國女排將會信心大增,士氣上升??蓛蓚€隊伍水平太相當了,比分緊緊咬住不放,我的小心臟都快要蹦出來了。不過有驚無險,最后中國隊以兩個球的優勢勝出。
堅持是最好的力量。中國女排越打越猛,越打越默契,終于,中國隊以3比1戰勝了塞爾維亞隊,冠軍獎杯花落中國。此刻,女排姑娘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流下了喜悅的淚水。是呀,時隔12年,她們又一次為中國奪得這塊寶貴的奧運會金牌,她們是我們的驕傲,是中國的驕傲,更是這個時代的驕傲。
中國女排之所以有今天的勝利,是因為她們一路堅持不懈、頑強拼搏,我想這就是“鐵榔頭”精神。
?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一向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更像一部蕩氣回腸的激情詩篇,走進了億萬觀眾的心靈,感受著質樸真誠的心聲,讓我們為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贊嘆致敬,更凝聚著民族的正能量,點燃著美好的中國夢。
是的,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是一個不缺少英雄的國度,更是一個不吝嗇感動的民族,整個頒獎現場,真情與感動交織,生命與偉大交融。十位“感動中國人物”就像一面面迎風飄揚的旗幟,在我們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熱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吳錦泉弓腰扛背,沐雨櫛風,用粗糙的雙手擦亮了愛心捐贈的“金字”招牌;無私志愿者張寶艷、秦艷友夫婦用無盡的善良為千千萬萬的寶貝照亮了回家的幸福征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老人用一生的愛崗敬業創造健康生命的福音;剛剛過世的閆肅老人與人民始終心連心,唱出了一曲感天動地的世紀贊歌……當他們的故事一一呈現在眼前時,我們不由得感慨,感慨他們的執著堅守,感慨他們的畢生追求,感慨他們的艱辛付出,然而又不難發現,其實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百姓中的一員,遭遇著人生的坎坷,經歷著命運的磨難,但他們在逆境之中劃出了人生漂亮的弧線,其堅定的信念與崇高的道德就是留給我們最好的一筆精神財富,有了這些,再普通的人生也不會暗淡,再滄桑的命運也會閃光。
整臺頒獎盛典,真情涌動,大愛奔涌。愛祖國,愛得矢志不移;愛他人,愛得義無反顧;愛百姓,愛得全心全意;愛家人,愛得熾熱如火。正是有了這份濃濃的愛,才有了工作中的勇于擔當;才有了名利中的淡泊如水;才有了行動中的奉獻自我;才有了家庭中的患難深情。久久地感悟著“感動中國”人物的不凡事跡,我們不禁汗顏于自身的渺小,為曾經的牢騷滿腹而羞愧,為昨日的貪圖安逸而自責,為以往的追逐功利而檢討。那么只要行動,就為時不晚,只要追逐的方向不變,只要奮進的動力不減,恪守本職也能升華價值,堅守平凡也能榮光無限。
感動中國人物,叩響大愛強音。在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驕傲與感動之際,我們也將面對新一年的明媚征程,不妨也用樸實的雙手擎起愛的火把,不僅照亮腳下的路,也能溫暖身邊的人,我們由衷地堅信,愛的力量聚沙成搭,人人獻出一縷愛的春暉,世界則會春暖花開。
她是一只聽不到聲音的“丑小鴨”,卻依靠頑強的毅力變成一只令人稱羨的“白天鵝”。她不能像常人一樣交流,卻相繼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學業,還考上大學、研究生,并成為清華博士。我縣唇語女孩江夢南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今年29歲的江夢南,出生莽山瑤族鄉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學校的老師。在她半歲時,就因耳毒性藥物導致極重度神經性耳聾,聽力完全喪失。從此,她就一直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著口型讀唇語和別人進行交流。
在十幾年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她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順利完成了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全部課程。
一個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為何要選擇遠在北方的吉林大學。江夢南說,一是自己的偶像張海迪也畢業于吉林大學,她說要跟隨海迪阿姨的腳步。同時,江夢南一直有一個“英雄夢”: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終,她選擇了吉林大學的藥學專業。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誰都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因為未來的路還很長。心有目標腳踏實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0_年7月4日,郴州市宜章縣政府會議室,“江夢南勵志事跡報告會”在這里舉行。而這一年的9月份,江夢南又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在學術研究的路上繼續前行。
涅槃重生后的江夢南,如一只心懷大愛的鳳凰,將愛的種子播撒到故鄉。大學期間,江夢南回到家鄉時,總會到特殊教育學校做義工,探望那些視力、聽力、智力存在障礙的孩子,她以自己為例,鼓勵這些孩子們積極進步,帶動他們融入社會,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別人能做到的,我們同樣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孩子們舉起小拳頭大聲宣誓,他們的身后,江夢南笑靨如花。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中國女排在世界杯上獲得了第一名,自新世紀以來已經四次被評為年度人物。每一次都是中國女排的轉折點。2003年和2004年,中國女排連續獲得世界杯和奧運會金牌。2015年和2016年蟬聯冠軍的郎平被評為“感動中國的人”。小編整理了2020感動中國人物中國女排。
事跡。
心得體會。
這是“逆襲”,更是“進擊”。
中國女排的里約之旅,在北京時間21日上午以一枚金牌畫上圓滿句號。小組賽接連失利,跌跌撞撞才晉級;交叉賽越勇,一路拼搏終奪冠。正如美國媒體的評論:中國隊證明重要的不是怎么開始比賽,而是怎么結束比賽。
“一個球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盡全力沖過去”,這是老女排留下的遺產;“打一分算一分”“一分一分咬下來”,這是新女排寫下的精神。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奮斗,才彌足珍貴。曾振奮整個國家的中國女排,再次用一次跌宕起伏的奪冠,振奮了我們的精神。
有人說,中國女排從來沒有過“統治地位”,幾乎每一次奪冠都靠艱難的拼搏完成。而在最困難的時刻,呈現出最頑強的精神,或許就是女排精神的實質。這恰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競技體育本來就不僅是身體、技巧的比拼,也必然會包含“精神力”的較量——有賽場上對勝利的強烈渴望,更有賽場外向著夢想默默的堅持。郎平說,“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钡拇_,“女排精神”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靠日復一日的強化訓練、一點一滴的艱辛付出凝鑄出來的。有記者就觀察到,女排隊員在訓練局很少能碰到其他運動隊吃飯,因為來得最早、練得最久、結束最晚。
無論賽場成敗,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從上世紀80年代“五連冠”,到成績滑坡陷入低潮,“兩起兩落”卻始終目光堅毅看著前方。從起步到巔峰,從巔峰到低谷,從低谷到崛起,從崛起再到巔峰,張蓉芳、梁艷、馮坤、趙蕊蕊、惠若琪、朱婷……輸過贏過奮斗過,哭著笑著堅持著,30多年來,這支隊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現體育的本質,讓人看到了不畏競爭、永不言敗、執著堅持的精神魅力。
今天,我們正需要重新叫響“女排精神”。從個人看,有機會、有舞臺,但也只有一步步地往前走,才能收獲夢想;從國家看,發展不易,前行維艱,中流擊水之時,更需要鼓起精神、振奮意志。無論我們走了多遠,無論我們怎樣改變,那種理想主義不能丟,那種創造歷史的精氣神不能變。正因此,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贊美這精神、弘揚這精神,因為只有有了寶貴的“精神力”,才能寫下更燦爛的詩篇。
沒有一場勝利可以唾手而得,沒有一個冠軍無需風雨洗禮,恰如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而是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但是,挫折中前行、不磨滅初心,未來再遠、夢想再大,也終將抵達。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的歷史遺產,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的五連冠之后的。
經驗。
總結。
自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在世界杯最后一場比賽中以3:2力克當時的世界勁旅日本隊,首次登上世界冠軍之巔之后,接連登上領獎臺,實現五連冠傲人戰績。可以說,這在一個。
排球。
競技中幾乎是不可及的成績,真實地出現在人們面前。但與所有運動隊經歷過的一樣,中國女排也曾跌入低谷,也曾經歷過青黃不接,三十多年來,戰績屢有浮沉,但精神從未沉淪。從“鐵榔頭”的洛杉磯,到“郎平媽媽”率隊的里約,不拋棄,不放棄,這就是我們熟悉的中國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斗的標桿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
文化。
的一種符號。它一直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系在一起,并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舍的標準。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奮力拼搏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說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兩次勝利,也不是一兩個冠軍就能證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正如郎平在賽后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的,“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傳承,并不是說贏了比賽才有女排精神,如果這場比賽輸了,我認為隊員們依然很努力?!边@樣的女排精神,正是我們喜歡中國女排和提起女排就滿滿正能量的原因。
2019年女排世界杯繼續在日本展開爭奪。已經實現六連勝的中國女排一鼓作氣以3:0的成績“拿下”美國女排。本場比賽巔峰對決中雖比分很膠著但結果卻一邊倒態勢,綻放出中國女排衛冕的一絲曙光。人們不得不嘆服,這是郎平指導下的中國女排“不死”精神的延續。
“不死”精神,并不是說沒有經歷過失敗甚至是“死”的痛苦。據報道,“世界杯上,中美女排曾經9次交手,中國隊6勝3負。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國女排在世界杯4次擊敗美國,但是女排姑娘們在2011年和2015年的比賽中先后以2:3和0:3落敗,在完成本次世界杯7連勝之前,中國女排已經8年逢美不勝。”賽前的形勢和現狀不言而喻,美國女排就是中國女排成功登頂的“大山”“攔路虎”。可路還得走,山必須得爬,沒有捷徑!中國女排終于以優異的表現,創造了近年來的“神話”。而奠定神話的支柱,就是中國女排的“不死”精神。
“不死”精神,除了精神上充分的戰略準備外,更需要賽場每分每秒的“拼搏”。拼搏,似乎誰都會講。然而,比賽上分分秒秒的較量,比的不僅是技戰術水平能否正?;虺桨l揮,更在于意志力的較量。各種競技賽場上,奉行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實質上就是一個“勇”字,這是刀光劍影下咬緊牙關的堅持,是雙方意志力“火光四濺”中無聲的鏗鏘較量。本場比賽,中國女排又做到了,還在拼搏二字前平添上了“頑強”。可以想見,這種意志力下的隊伍一旦進入巔峰狀態,對于對手而言,只有回去總結如何被“摧枯拉朽”的經驗了。
“不死“精神還需要一個無所不在的靈魂。一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能有任何退縮的戰斗團隊,必須有一個精神層面的引領人物。這種引領更應當是激發、活化團隊各種能量的“催化劑”。作為主教練的郎平功不可沒!“勝不驕敗不餒”只不過是語言上略帶輕松的勵志性質語言。但在真刀真槍、對手如林的賽場上,卻是對瞬息萬變場面局勢的把握,以及針對隊員賽場能力發揮狀態的隨時、關鍵性調整;加上主教練聲嘶力竭的吶喊與她時時刻刻提到嗓子眼上的那顆敬業、智慧、絕不輕言放棄的“心”。這點上,郎平做得無可挑剔。
中國女排的“不死”精神,助力她們本屆比賽中屢創佳績。她們的這種“不死”精神已成為國人勵精圖治、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樣板”。這種“不死”精神更應當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里,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國慶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載譽歸來的中國女排隊員和教練員代表。而在國慶群眾游行中,中國女排壓軸出場,“祖國萬歲”成為以女排為代表的億萬中華兒女最深情的告白。
恰在國慶之前,中國女排以全勝戰績衛冕世界杯,第十次榮膺世界“三大賽”冠軍,為新中國70華誕獻上最恰逢其時的賀禮,也讓女排精神再次隨共和國的旗幟高高飄揚。
十一連勝慶十一!酣暢淋漓的勝利,讓人重溫了老女排開創“五連冠”偉業時的風采。
與改革開放同時唱響的女排精神,是國民的集體記憶。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剛向世界敞開大門、奮力追趕的關鍵時刻,女排“五連冠”像一面旗幟,激發了一代中國人投身改革大潮的豪情壯志。
歲月流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揚我國威和提振信心的方式和。
渠道。
日趨多元。但時至今日,女排奪冠依然令舉國上下心潮澎湃、激情迸發。不僅僅在于金牌,更重要的在于幾十年傳承的女排精神。是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還在奏響著時代最強音,仍在激勵著當代中國人。
始終有一種感動,叫女排精神。
始終有一種驕傲,叫五星紅旗。
始終有一種告白,叫祖國萬歲!
老女排“五連冠”團體剛當選新中國“最美奮斗者”,新女排就用第十個冠軍再鑄輝煌,為共和國生日獻禮。而率領她們登頂的,正是“五連冠”的功臣之一、當年的“鐵榔頭”郎平。
相比改革開放初期、物資相對匱乏年代的前輩,如今的女排姑娘們,是膚白貌美大長腿的時尚女青年,也是比你好看、比你有天分還比你努力的“別人家的孩子”。從朱婷的“王之蔑視”到張常寧的“炸裂發球”,得益于社交媒體的傳播,女排姑娘的面孔更加鮮活生動,真實感人。
時代變了,生活變好了,姑娘變美了。但從過去的民族英雄到現在的國民偶像,女排的精神內核一以貫之:是奮勇爭先的拼搏精神、永不言敗的頑強斗志、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更是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
無論何時何地,人民需要英雄,生活需要榜樣。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女排精神,就是日常里的英雄夢,迷惘時的一道光。雖萬死仍不辭,瀕絕境而重生,這就是精神的偉大之處——在艱難時期喚醒力量,在幸福年代則更需珍惜。
從個人角度,誰都向往詩和遠方,但如果沒有一點精神支撐,恐怕就會被眼前茍且磨滅夢想。從國家層面,作為中國人民砥礪奮進的象征,女排精神具有凝心聚力的強大感召力,這正是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個人如是,民族亦然。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精神是最寶貴的財富。女排精神,歷久彌新,永不過時。
相關。
文章。
3.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七
彭士祿院士年輕時的艱苦學習和學成歸國后的赤誠報國之心,也深深地感動了當代大學生,點燃了他們向楷模學習,奮發向上的激情。
廣東科技學院學生張嘉偉:“彭老勇于負重,腳踏實地,幾十年如一日地服務我國核事業,我真的備感幸福,生活在一個英雄輩出、楷模眾多的偉大國家?!?/p>
廣東科技學院學生謝雯俞:“印象中有兩句話是比較深刻的,一句是‘用日積月累去給祖國最好的承諾’,還有一句就是‘只要祖國需要我們,就去貢獻我們的一切’,這兩句激勵我們當代大學生要努力地去學習專業知識?!?/p>
延伸閱讀: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彭士祿院士。
1988年9月27日,中國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這是繼原子彈爆炸成功后,中國于深海中牢牢筑起的第二道核盾牌!
直到這時,很多人才知道他——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第一代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中國第一個核動力裝置的主要設計者彭士祿。
為了祖國核事業,他隱姓埋名數十年,49歲時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只能靠鼻飼提供營養。
2020年1月,他生前最后一次出現在鏡頭中,字字鏗鏘地說:“只要祖國需要,我愿意貢獻一切!”
今年3月22日12時36分,彭士祿院士因病逝世。
近日,中宣部決定追授彭士祿院士“時代楷?!狈Q號。
“小乖乖”
彭士祿是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參與、見證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誕生的全過程。他負責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他的一生經歷起伏跌宕,為核事業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這個工作中被人稱為“彭大膽”“彭拍板”的鋼鐵漢子,卻是父親的“小乖乖”。
彭士祿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次子,1925年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1928年彭士祿的母親蔡素萍英勇就義,1929年父親彭湃在上海犧牲。這一年,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
作為彭湃的兒子,小小的彭士祿被國民黨視為“斬草除根”的目標之一,成為國民黨在全國懸賞搜捕的通緝犯。
8歲時,彭士祿被國民黨當局抓進監獄。陰森恐怖的牢房里,飯里有蟲子,身上有虱子,不僅如此,敵人還逼供讓他承認自己的身世。
“一個漆黑的夜里,奶媽背著我逃難?!边@是彭士祿最早的人生記憶。唯一的一張與父親和哥哥彭絳人的合影,對于他來說,彌足珍貴。照片上有彭湃親手寫的字:“彭湃及他的小乖乖”。
1950年,25歲的彭士祿第一次看到父親彭湃的照片,內心百感交集。他默默地在照片背面寫下了:“這是中國革命英勇的斗士!這是光榮的共產黨員!這是我的爸爸——彭湃同志!”
彭士祿說,“我不能給我爸丟臉,當不了革命家,但我能當專家,我要在核動力領域,做出名堂來?!彼?,他用一生來踐行他的諾言。
“彭老六”
工作上廢寢忘食、敢于拍板、勇于承擔的“彭大膽”,在生活中卻是個老頑童。雖然童年過得顛沛坎坷,但他卻一直是個樂觀的人。
在家里,彭士祿有很多綽號,彭老乖、彭老帥、彭老六、老朋友……其中,“彭老六”的由來,與家庭成員的“地位排序”有關。
家里面,夫人永遠是第一位,大家都必須聽她的;女兒排第二,因為她是夫人的追隨者,永遠支持夫人;外孫女排第三;保姆排第四;女婿排第五;自己則排第六。
彭士祿調侃,“我在家最沒地位,人人都可以管我。要規定我幾點睡覺,要管我吃飯,不讓抽煙喝酒。”因此,彭士祿經常一回家就問:“老五回來沒有?”頗有點“難兄難弟”的意思。
“我小朋友回來沒有?”彭士祿管外孫女叫“小朋友”,外孫女就叫他“老朋友”,都是玩笑稱呼。年紀越大,越喜歡開玩笑。他的同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也說,“他就是一位愛笑的老人。”
“中國好爸爸”
年輕時的彭士祿一直忙于工作,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但退休后一家人一起生活得很幸福。
彭士祿95歲時,女兒彭潔專門給他頒發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中國好爸爸”獎。當時制作門店的老板還說,這是他第一次制作這樣的禮物。
女兒彭潔經常與父親說說笑笑,還給他頒了一個“最帥老爸”獎。
晚年住院后,女兒常來醫院看彭士祿,有時還帶客人來。每次探視完了,他總是坐著輪椅堅持送客人到電梯口。等客人上了電梯后,他沖著人們揮手,有時還調皮地跟女兒說“seeyoutomorrow”,最后還來一個飛吻。這是他跟女兒之間特有的互動。
女兒彭潔說,“我覺得我父親就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覺。他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爸爸?!?/p>
“拓荒?!?/p>
在彭士祿家中的櫥窗內,擺放著他最愛的三件“寶貝”: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制成功紀念盤、核電站核島模型和拓荒牛雕塑。彭潔說,父親最愛的是第三件?!昂芏嗤抡f他像一頭拓荒牛。這是他最好的人生寫照?!?/p>
1951年,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選派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1956年獲得蘇聯頒發的優秀化工機械工程師證書。正當他準備畢業回國時,正在蘇聯訪問的陳賡大將將彭士祿密召到中國駐蘇大使館。陳賡問他:“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愿意改行嗎?”
彭士祿幾乎是脫口而出:“我當然愿意,只要祖國需要!”
彭士祿常說,自己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彭潔說,“他一生都在為祖國的核動力事業奮斗……他希望和核潛艇永遠相伴,永遠守衛海洋?!?/p>
2021年3月30日,在《英雄核潛艇》的歌聲中,彭士祿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骨灰撒向大海,永遠守護祖國的海洋。
從烈士的遺孤到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他默默走完了為祖國“深潛”的一生。一輩子太短,短到他只為祖國做成了兩件事;一輩子又太長,長到他把生命熔鑄進新中國核事業基座上的磐石。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八
“共產黨員的標準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啊!”葉連平說。
葉連平拿出2.1萬元退休金連同烏江鎮政府和社會捐贈成立了葉連平獎學基金獎勵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和資助家庭貧困的孩子。
基金成立8年來,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他又陸續投入5萬元。至今共發放了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42名留守兒童。
每年葉連平還要自掏腰包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夏令營活動,帶領孩子們參觀學習。安徽省科技館、安徽博物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讓學生親眼看看,比上課講多少遍印象都要深刻!”“老師的工作,絕不止在三尺講臺上。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主要的!”葉連平說,走出去教育,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科學文化素養,還孕育了孩子們的家國情懷。
每年暑假,葉連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吸引了從省內外來的大學生支教團,他們在此開展暑期課外輔導活動,將七彩課堂搬進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豐富了孩子們的暑假生活,葉連平也自始至終全力為大學生支教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為了讓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葉連平省吃儉用。前兩年,他出行全靠自行車,每次都要騎車到離家7公里外的鎮上買菜,因為那里的菜便宜。到南京給孩子們買學習資料,他就把自行車騎到好幾公里外的公交車站,再乘大巴趕往目的地。之所以這樣做全都是為了節約開支,把省下的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葉連平至今仍住在30多年前的老平房里,室內擺設陳舊,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穿著也極其樸素,至今仍穿著破舊的襯衣和帶有補丁的褲子。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九
凌晨五點十分,天還沒亮,公雞開始打鳴,間或有一聲狗叫,一大片蟲鳴聲壓過來,風在山林間回響,野貓、野狗、蝙蝠還有當地俗稱白鼻梁子的果子貍也會出現。校長張桂梅從三樓的一間學生宿舍走出來,打開手電筒,一層層打開樓道里的燈,一有光,這些山里的動物就跑走了。
華坪女高的一天從此刻開始。
學生們五點半起床,上午五節課,下午三節課,中間午休1小時,晚上分三段,一段2小時,11點半到12點之間熄燈,從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是如此。除學習以外,所有其他時間都被盡可能壓縮,吃飯不能超過10分鐘,跑步往返。張桂梅精心測算過,一分鐘約有30個學生打飯,一個年級159人全部打完需要5分鐘,最后一個學生也留有5分鐘時間吃飯。唯一的休息時間是周日11點到下午2點,這3小時內,學生們被允許外出,享受每周一次的洗澡時光。
乍一看,華坪女高和其他以軍事化管理為核心的縣中還沒有太大差別。在教育資源匱乏的中西部縣城里,x中學模式被廣泛地復制。在高考這個相對公平的游戲中,對于很多出身社會底層的孩子們來說,以時間換機會是目前看起來最成功、也是現實中唯一有效的思路。
但華坪女高更為成功,或者說更為特殊。在衡中模式里,“名校掐尖”是最關鍵的前置環節,而女高第一屆學生中,很多人中考分數很低,甚至沒有達到縣城分數線,這些學生在三年后卻幾乎全部考上本科,本科上線率達到100%。時任x省副省長李江感慨,這個成績非常了不起,因為女高的入口極低,來者不拒,沒有分數限制。
從2008年成立至今,華坪女高在12年內先后將1804名女孩送出大山,一千多個家庭因此脫貧,連續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最新的2020年戰績顯示,女高共有159人參加高考,其中150人達到本科線,本科上線率為94.3%。這些數字共同構成了女高神話,也讓校長張桂梅在今年成為焦點。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十
朱彥夫,這位留下無數壯舉的英雄模范,這位歷盡坎坷卻從未向命運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誠與執著,奮斗與奉獻,生動詮釋了我們這個民族歷經風雨卻始終生生不息、昂揚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踐行偉大中國精神的一面光輝旗幟。
真正支撐起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這種精神看似無影無形,卻蘊含著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強大能量,是一個國家的民族之魂、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放眼人類歷史進程,那些在世界舞臺上產生重要影響的國家和民族,在發展繁榮的道路上,無不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把無數個體緊緊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偉力?;厥孜覈詠淼臍v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些熔鑄在無數中華兒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努力奮斗拼搏、不惜流血犧牲,歷經百余年的艱辛探索,贏得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正確道路,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展望民族復興的燦爛前景,把十三億中國人緊緊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的中國精神,是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底氣所在,志氣所在。
朱彥夫是偉大中國精神的踐行者。作為橫跨革命、建設、改革三大歷史時期的英雄模范,從革命戰士到一級傷殘軍人,從農村黨支部書記到退休老人,朱彥夫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體的先進事跡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卻是貫穿他整個生命歷程,激勵他不斷挑戰人生極限最可依賴的力量源泉。品讀朱彥夫的事跡,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一個個具體而微的細節,更是那么一股子遇難而上、永不服輸的勁,那么一股子敢想敢干、戰天斗地的氣,是那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無比忠誠與熱愛,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間無比堅定的精神信仰。跌倒了,再爬起來,失敗了,再重新來過,朱彥夫幾十年來用鋼鐵般的意志創造了人生奇跡,靠的就是這股勁、這股氣、這種精神。我們今天要戰勝改革發展道路上的種種風險和挑戰,將“兩個一百年”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同樣需要這股勁、這股氣、這種精神??v覽朱彥夫精神的各個維度,無論是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還是無私的奉獻,勇敢的擔當,都是中國精神在具體層面的鮮明投射,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具有穿越時代的持久價值魅力,值得全社會永遠珍視學習。
學習朱彥夫,就要學習他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案锩硐敫哂谔臁?。朱彥夫四肢全無、左眼失明、右眼視力僅有0.3,如此殘缺的身體卻能迸發出如此強大的精神能量,創造出如此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靠的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彥夫所言,“我心里要不是裝著個黨,不裝著個共產主義,我老朱早就死了?!崩硐胄拍?,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頭,是一切價值的價值原點,是解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的關鍵,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就會有什么樣的精氣神,有什么樣的行動表現。當前,個別黨員干部不信馬列信鬼神,對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喪失信心,有的貪圖虛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錢至上、名利至上、享樂至上,心里沒有任何敬畏,行為沒有任何底線,出現這些問題,說到底是理想喪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有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彥夫學習,首先就要學習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樣為信仰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全部精力。
學習朱彥夫,就要學習他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朱彥夫對群眾的感情是真誠的,是實實在在的。群眾有苦,他自己難甜;群眾受窮,他心里難安;群眾有難,他慷慨相助。正是由于心里裝著群眾,關心群眾勝過關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鄉親緊緊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帶領群眾同甘共苦、不懈奮斗,硬是把一個“連地瓜干都吃不飽”的窮山溝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正是由于對群眾有真感情,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朱彥夫才贏得了父老鄉親發自肺腑的信任、擁護與愛戴。當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深入推進,做好群眾工作,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朱彥夫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廣大黨員干部要把朱彥夫作為一面鏡子,對照朱彥夫查一查問題,找一找差距,樹一樹形象,以朱彥夫的為民情懷為標尺度量一下自己與人民群眾的感情,以朱彥夫的務實清廉為標桿查擺自己的“四風”問題,用朱彥夫視民如傷的境界來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應當看到,朱彥夫與人民群眾的真感情并非無法復制,朱彥夫的為民情懷并非高不可攀,身為殘疾人的朱彥夫能夠做到,每一名黨員干部更能夠做到。
學習朱彥夫,就要學習他敢于擔當的實干精神。功崇惟志,業廣為勤。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面對家鄉的落后面貌,朱彥夫沒有去“等靠要”,沒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勇于擔當,挺身而出,拿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干,幾十年如一日地艱苦奮斗才換來“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張家泉。為了記錄、傳承戰友們在戰場上英勇悲壯的歷史,朱彥夫拖著殘軀義務作了千余場報告,苦熬七年一字一句為后世留下百萬字書稿。朱彥夫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切難題,只有在實干中才能破除;一切機遇,只有在實干中才能抓住;一切愿景,只有在實干中才能實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發展轉型,化解社會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哪一項都需要我們甩開膀子真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推進。實干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只要我們像朱彥夫那樣把堅定的理想信念與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結合起來,把心思放在實干上,把勁頭放在實干上,踏踏實實,穩扎穩打,就一定能夠干出成績,干出實效。
偉大的夢想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偉大的夢想。朱彥夫以一生奮斗拼搏忠誠踐行了偉大的中國精神。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需要我們像朱彥夫那樣高揚理想信念旗幟,永不停息地奮斗,以每一個人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動時代進步的巨大力量,去贏得民族復興的偉大輝煌。這就是朱彥夫光榮事跡的時代價值所在。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一
在通往葉連平創辦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路口,一塊黑板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個黑板報是葉連平前創辦的,黑板報上書寫的大都是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內、國際新聞,從此經過的村民不時地停下腳步駐足閱讀。
“從這塊黑板報上,我們了解到了許多天下大事,內容很豐富!”村民劉福林說,這要感謝葉老師給他們提供了一處了解外界的窗口!
采訪中,烏江鎮卜陳學校校長居平樹介紹說,葉老師堅持15年為村民辦黑板報,寒來暑往,從不間斷,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是我們身邊最生動的教材,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
來,葉連平在教學之余發揮余熱,積極給有關單位作宣講報告,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警營,樂此不疲給黨員干部和企業員工宣講黨的奮斗歷程,開展家國情懷教育,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宣傳員”“戰斗員”作用。
葉連平被上級評為“三感人物”獲獎金1000元他把獎金全部用于“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購買課外讀物。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嚴格按照新時代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不已?!比~連平說,“我希望最后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二
“很多事例,相信大家在百度上面都可以搜索到,而我所講的是書本上和網絡上沒有的,并且是實實在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痹诋斕爝@堂題為《遠離,拒絕艾滋,做新時代的接班人》的宣講課上,毛卓云一開場,就將大學生們深深吸引住了,大家都認真聆聽,不時做筆記。毛卓云結合自己在管教工作過程當中的真實事例,給大家普及有關和艾滋病方面的知識。
據毛卓云介紹,當前,隨著工作、學習、生活壓力的增大,為了尋求刺激,宣泄情緒,艾滋病有向年輕化發展的趨勢。大學校園是重點防治區域之一,必須引起學生本人和學校及社會的多方重視。他管教過的艾滋病在押人員就有幾個是大學文化程度的,甚至還有兩個是研究生學歷的。
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讓大學生們深受震撼。大二女生李倩說,以前大家都埋頭在象牙塔里讀書,總覺得艾滋病和離自己很遙遠。通過這堂課,她不僅明白了禁毒和防艾知識,今后他們更要潔身自好,遠離,拒絕艾滋,做新時代的接班人。
毛卓云最后還勉勵大學生們要珍惜在學校里的時間,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將自己的業余生活安排得滿滿的。正如愛因斯坦的名言:“人的差異產生于業余時間,業余時間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p>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