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一
依法治國是新時代下中國不斷推行的重要方針,其核心是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法制體系,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提升國家治理水平。在實踐中,我慢慢感受到了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意義,同時也深深體會到了其中的一些啟示和感悟。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依法治國是構建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的重要措施,法律是治國的基礎和標志。只有科學合理地制定和執行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權利和利益,實現社會的公正公平。近年來,中國依靠創新發展和法制建設,呈現出嶄新的局面,積極開展各項工作,為新時代的中國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時,在法治的支持下,各地不斷探索和創新,優化各項制度和建設,為社會的穩定和和諧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二段:依法治國是提高國家治理水平和重塑社會道德風尚的必要手段。
依法治國是提高國家治理水平和推動社會道德建設的必要手段。法律是提升國家治理水平的關鍵,包括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和調整。依靠法律手段,可以優化國家機制和管理模式,彌補調控的缺失和失誤。同時,法律也是培育文明風尚的各項制度的基礎,為社會文明建設和道德進步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第三段:依法治國是保障人民權益和促進社會公正的有效保障。
依法治國是保障人民權益和促進社會公正的重要保障,是實現社會公正的必要途徑。法律是實現社會公正的重要保障措施,是通過法律制約和保護公共利益,防止個人不當行為和對社會秩序可能產生的破壞,進而提升社會公正,保障人民權益的有效途徑。
第四段:依法治國需要不斷構建完善的法治體系和法治文化環境。
依法治國需要不斷構建完善的法治體系和法治文化環境。這些方面的工作是必要的,關系到法制體系的穩定和發展。只有通過規范化、法治化和標準化建立法制環境,才能更好地落實依法治國的理念和實踐,保障人民權益,推進社會公正和發展。
第五段:依法治國需要全民參與和貫徹,強化法律制度認知和意識。
依法治國需要全民參與和全體公民的貫徹。而且,作為人民和公民應該具備相關的法律意識和認知,及時掌握法律信息,學習法律知識,提高自身的司法素養和意識,以確保依法治國落實的效果和影響更廣泛、更深入,助力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
總之,依法治國是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是保障人民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手段,對于中國的發展和前進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作為未來的中國公民,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法治的重要性和意義,支持和積極參與到依法治國的行動中。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二
我看了易中天的博客,他談到了依法治國,談了四個概念,依法治國、以法治國他說這四個概念不同,我同意他的觀點,不過我沒有仔細看他是如何分析的,因為易中天說過:看書的正確方法是觀其大略,不求甚解,所以,我也只是觀其大略,但我自有我的理解,想寫出來與各位朋友交流。
這四個詞所不同之處在于,治與制,依與以。
我認為:治,治療,醫治,整治;“制”乃是控制,限制,強制之意;
而“依”乃是依照,按照之意;“以”的含義是運用,使用,利用等含義;
因此,將此四個詞不同的含義參插在詞語之中就會有不同的含義產生,而且區別很大,在此想做簡單的分析:
依法治國——按照法律的規定來治理國家;
以法治國——運用法律來治理國家;
大家看看,是否存在很大的區別?談到這里,就涉及到一個法律來源的問題,就是法律是誰來制定的問題,法律是統治者制定的還是人民制定的,這又有區別,若是人民制定的,管理國家的工作人員只能依照法律的規定來治理國家了,因為這些國家工作人員是人民授權他進行管理,治理國家的;若是統治者制定的法律,那就是法律成為統治者控制國家的工具,就談不上治理了,只是控制。
我國的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并通過的,所以也是人民制定的法律,作為國家的工作人員,是人民授權或者委托他們對國家和社會進行管理的,所以,國家的工作人員就應當依照法律的規定來治理國家——依法治國。
任何駕臨于法律之上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如進京抓記者事件,好像法律就是某個領導制定的,他說抓就抓,這種駕臨于法律之上的行為,人民可以解除對他的授權和委托。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三
近年來,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不斷加快,法治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就。為了更好地了解和體驗我國的法治發展狀況,我參觀了一次依法治國展覽。通過這次參觀,我深深感受到了依法治國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展開談論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參觀中,我了解到了我國依法治國的基本框架和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建設是整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了一個具有法治精神的國家,才能實現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長治久安。而依法治國不僅僅是國家層面的事務,更關乎每個市民的利益,每個人都應該自覺遵守法律、尊重法治,共同推動依法治國的進程。
其次,依法治國保障了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法治的核心是保護人權和自由,確保公民享有安全、自由和尊嚴的生活。參觀中,我了解到了法治環境的重要性和作用。只有在法治環境下,人們的言論自由才能得到保障,人身財產權益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法律是公正的尺度,只有依法行事,才能保障社會的公正與公平,并規范公職人員的權力運行。依法治國為公民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社會環境,讓每個人都能夠平等地享受人權和自由。
再次,依法治國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參觀中,我特別留意到了法治對于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法治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是維護社會秩序和減少矛盾沖突的重要手段。只有當執法人員嚴格依法辦事、司法公正公正有序,才能消除社會不公和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法律的權威和公信力讓每個公民都感到公平正義,進而營造出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社會各界的合作和互信也得到了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得到了極大增強。
最后,依法治國推動了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參觀中,我深受法治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所啟發。法治建設是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要求,是現代治理的必然選擇。只有依法治國,才能使國家建設具有穩定性、可持續性和創新性,才能為國家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法治使得經濟發展更加規范有序,商業環境更加公正透明,創新創業更加安全可靠。正是有了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識,中國能夠在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取得如此巨大的進步。
總之,參觀依法治國展覽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依法治國的巨大威力和重要性。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保障了公民的權利和自由,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推動了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作為普通市民,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到法治建設中,自覺尊重法律、維護法律權威,共同建設一個法治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四
黨的xx屆四中全會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為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
的范文,歡迎閱讀。
黨的xx屆四中全會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為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通過學習xx屆四中全會,我有以下的心得體會:
同志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現在,我們的工作重點應該是保證法律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實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紙空文,依法治國就會成為一句空話。這告訴我們,當前實施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就是有效地實施法律。政法機關作為執法司法的主體,能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無疑是實施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
從重立法轉向重執法司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必然要求。
實施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重心從“有法可依”逐步轉向“有法必依”,特別是突出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既是法治發展一般規律的要求,也是我國法治發展歷史階段的要求,更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從法治發展的內在邏輯及世界范圍法治國家建設的經驗看,有效地建設法治國家,首先必須制定法律,然后才能嚴格實施法律。特別是在完成大規模立法活動之后,必然面臨如何實施法律問題,即如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有法可依”。直到20xx年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都實現了有法可依。
強調改革開放以來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是說執法和司法在以前不重要,而是說過去30多年來,中國法治建設的主要矛盾始終是如何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有法可依。如今,這個戰略目標已經實現,雖然這個體系還要不斷完善,但中國法治建設的主要矛盾已經從有法可依轉向有法必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執法和司法工作有了巨大發展,不僅建立起完善的執法和司法體制,而且建立起一支具有專業素質的執法和司法隊伍。但是,與人民群眾對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渴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還很突出。這就意味著要進一步實施依法治國,就必須將法治中國的戰略目標轉向有法必依,轉向執法和司法。
嚴格依法辦事不僅是我國法治建設的要求,而且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同志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兩者相輔相成。”如果說有法可依屬于治理體系的范疇,那么,有法必依則屬于治理能力的范疇。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體現國家制度的執行能力,它不僅是法治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只有推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強化國家制度的執行能力,才能促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需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從建設法治中國的總體布局看,著眼于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要做到他律與自律、法律強制與道德約束相統一。
在今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同志再次明確指出,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還要靠制度來保障,讓執法司法權在制度的籠子里運行。對執法司法權的制約除了依賴制度約束,還要依賴人民群眾的監督。在互聯網時代,政法機關要變被動為主動,盡最大可能做到執法公開、司法公開,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權力運行不見陽光,或有選擇地見陽光,公信力就無法樹立。執法司法越公開,就越有權威和公信力。公開的目的就是為了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最終目的是為了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不能忽略整個社會特別是政法人員的道德建設。同志特別強調,要堅持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可以強制性地懲罰違法行為,但不能代替解決人們的思想道德問題。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從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看,法律強制與道德約束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都有助于制度的落實。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在加強外部制度約束和監督的同時,必須不斷強化整個社會自覺守法、自覺依法辦事的道德習慣,尤其要加強政法隊伍的道德自律意識和職業倫理建設。
從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看,著眼于政法隊伍職業倫理建設,堅持大局意識與依法辦事相結合,做到執法為民的職業良知與秉公執法的法治精神相統一。
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面對社會功能的分化,要克服總體化治理存在的弊端,而采取功能分化的治理模式。就法律治理而言,要特別注意政法工作的特殊性,不能把政法工作與行政工作、政法人員和其他普通公務人員混同起來。因此,對于政法人員不僅要講政治信念,而且要講職業倫理和職業操守,甚至要把政治信念轉化為職業倫理,從職業倫理的角度來貫徹落實政治信念。正是基于政法機關職業倫理的特殊性,同志指出:“政法機關的職業良知,最重要的就是執法為民。”政法隊伍只有將執法為民的職業良知貫徹在每個具體執法司法活動中,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法律不同于政策,不僅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而且具有制度剛性。執法司法權不同于行政權,自由裁量的彈性比較小,有時甚至沒有自由裁量余地。執法司法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政法隊伍必須秉持和堅守法治的職業倫理,只服從法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秉公執法,不枉不縱。正是針對法律職業的特殊性,同志強調政法隊伍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要把法治精神當作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法者,站穩腳跟,挺直脊梁,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一是一,二是二,不偏不倚,不枉不縱,鐵面無私,秉公執法。
執法為民是秉公執法的前提,秉公執法是執法為民的保證。一旦離開了法律,脫離開秉公執法,執法必然受到權力、金錢和私情等因素的腐蝕和影響,執法為民就會變成一句空話,甚至蛻變為執法為權、執法為錢、執法為情。因此,面對權力干預、金錢誘惑、私情影響,政法隊伍要敢于擔當。政法隊伍只有樹立起捍衛法治、堅守法治的職業信念,才能“不信邪”,做到剛正不阿、勇于擔當。同樣,政法隊伍只有秉公執法、勇于擔當,才能逐步提升執法公信力,使得老百姓逐步信仰法律,在整個社會培育出依法辦事的社會風尚。
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長遠目標看,著眼于全社會依法辦事,實現依法治國,要堅持法律制度與社會風尚相結合,實現實施法律與信仰法律相統一。
作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法治建設承擔著克服傳統人情社會弊端、構建新生活形態和新社會風尚的重要使命。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法機關就必須與傳統人情社會陋習進行堅決斗爭。同志指出,要從政法機關做起,堅決破除各種潛規則,杜絕法外開恩,逐步改變社會上那種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現象,關鍵是要以實際行動讓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貴。這就意味著政法機關要在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事業中成為開路先鋒,起到率先垂范的模范作用。
只有將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看作是一個有機整體,才能通過執法司法讓人民群眾理解現代法治的精神,改變傳統思維習慣,養成依法辦事風尚,形成法治信仰。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也就不再停留在法律書本上,而是銘刻在每個人的心中,成為我們“日用而不知”的文化道德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領導是實現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最大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對黨的領導提出了更高要求,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必須正確處理黨的領導和確保執法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的關系,使黨的領導成為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根本保障。
在建設法治中國的過程中,堅持黨的領導就必須改善黨的領導,提升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以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為此,同志指出,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則、管干部,不是包辦具體事務,不要越俎代庖,領導干部更不能借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之名對司法機關工作進行不當干預。
一旦明確了這個原則,那么,黨的領導不但不會干預執法司法,反而為執法司法提供強有力保障。黨的領導可以為執法司法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協調各方職能、統籌各方資源、建設政法隊伍、督促依法辦事、創造執法環境,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保障憲法法律統一正確實施,推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落實,推動法治中國建設。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必須正確處理黨規黨法和國家法律的關系,使黨的各級組織、黨的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帶頭嚴格依法辦事,成為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模范。
黨規與國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黨的組織、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不嚴格遵守黨規黨法,那就很難保障實現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因此,在法治中國建設方略中,黨的領導必然包含黨領導人民帶頭執法、守法。同志指出,黨的政策成為國家法律后,認真實施法律就是貫徹黨的意志,嚴格依法辦事就是執行黨的政策。黨既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也領導人民執行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應當具有比普通群眾更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素質。如果說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是普通老百姓都必須守住的底線,那么,對于各級黨組織、黨的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來講,無疑要成為嚴格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的模范。在這個意義上,黨的領導成為推動實現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最大力量,最終在全社會形成依法辦事風尚、形成法治信仰,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權利在內的各種權利都由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權利也必須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序規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向往的社會里,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采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范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黨的xx大報告對依法治國的含義做了界定:“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其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準,樹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權的觀念。
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權威。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具有規范相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廢止。這種法律所獨有的確定性,使人們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時間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權力為后盾,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違反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些特征,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權威性。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五
隨著時代的發展,依法治國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倍加關注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牢記學習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在我的大學生活中,我深刻認識到了學習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將會從不同的角度講述我對學習依法治國的心得體會。
一、尊重法律意識的培養。
對于一個社會既需要制定法律,也需要執行法律的人來說,尊重法律是非常重要的。隨著中國依法治國的不斷推進,人們也越來越了解法律,在法律面前保持敬畏之心。為了推廣法治文化,我們要從自己做起,自覺培養尊重法律的態度和思想,協調自己的行為與法律基礎保持一致。只有在真正的理解法律并依據其執行時,我們才能保證真正做到“知識“在頭腦“行動“在手。”
二、發揚公正思維和良好道德。
法律屬于社會的規則,即一個社會運轉其有制定的根據,也需要執行根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發揚公正思維,以公信力高潮意識為向上。公正的態度能夠有效地制約企業和個人的行為,維護公共利益的走向,是尊重法律的前提。同時,良好的道德是我們自信的保障,它可以讓我們形成良好的行為準則,適應社會的常規,健康成長。
三、馬列主義和依法治國思想。
在學習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記馬列主義的思想,因為這是依法治國思想的基礎。我們應該充分了解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等基本群眾偉大思想體系,大力傳承、繼承和發揚。解讀這些偉大思想和傳統,我們才能更好的貫徹依法治國的精神,逐步完善我們的國家法律體系和社會治理,維持政府工作的絕對權威。
四、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依法治國必須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了我國的思想基礎和道德基準,具備重要的指導作用。其中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誠信、信仰和友善“等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廣大民眾的思想基石,是我們今天應該學習的頭等大事。養成這些價值觀,我們能夠從根本上鑄造更加健全的道德體系,為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做出實際貢獻。
五、激發個人責任和自覺意識。
依法治國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發揮個人責任和自覺意識。我們要自覺地執行法律,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和素質,增強自我管理的理念和意識。同時,作為一名未來的公民,我們也應該積極地參與到依法治國的推進中,為了維護社會公平和公正而盡快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學習依法治國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必須始終謹記,尊重法律是保障我們生活安全、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前提。在推動依法治國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發揚公正思維和良好的法律意識,遵紀守法,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努力維護社會公平和公正。長久的道路并不簡單,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我們的中國夢建設而奮斗。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六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中共中央總書記、_、__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引用了戰國末期哲學家韓非在《韓非子·有度》的這句至理名言。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明確了重大任務,全面地規劃了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為法治領域的各項改革吹響了號角。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人們不得不思考,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奮斗目標上,我們需要與什么結伴而行?答案是肯定的,只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立法、嚴格執法、改進法律實施、建立和完善法律體系、強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讓法治的陽光點亮“中國夢”,照亮中國人前進的腳步,給“中國夢”插上民主、開放的翅膀,這個夢想才能飛得高、飛得遠,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人民幸福生活才有保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一要引導黨員干部敬畏法律、尊重法律,自覺形成法治觀念、牢固樹立守法意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黨員干部要學習在先、領悟在前,先學一步,學深一籌。要在學習中充分認識到法律知識的重要性,要看到法治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必要保障。此時此刻,黨員干部要乘著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東風”,帶頭加強黨紀法規知識的學習,樹立憲法和法律觀念,增強法律素養和專業素質,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對于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要有一個正確的把握。并把它溶化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做到以學促用、以用促學,不斷增強自身法治思維。
二要提高黨員干部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維護法律尊嚴、保證法律實施。“無規矩不成方圓”。人人守法紀,凡事依法紀,則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倘若沒有紀律的規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項秩序就無從保證。“物必先腐,而后蟲生”,歷數一個時期以來因貪腐落馬的官員,不論級別高低,不論數額多少,他們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無不是世界觀扭曲、人生觀錯位、價值觀異化、置黨紀國法于不顧帶來的惡果。作為黨員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握著一些權力,如何守住本心,不被名利所迷惑,不被貪欲所捆綁,要做到管住自己的心,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管住自己的神,保持一個良好的思想狀態;管住自己的言,注意自身的言語表達;管住自己的行,注意自身的行為舉止;管住自己的形,樹立一個良好的公眾形象。要將法治理念用于工作實踐,做到知行合一,在工作、生活和社會交往中自覺踐行,廉潔從政,真正做一名執法護法的黨員干部。
三要增強黨員干部遵法守法的社會引導力,發揮黨員干部的積極示范作用,帶動全體社會成員形成法治思維、具備法治觀念、養成守法習慣。“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做任何事,要以法律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遵黨紀、守法規、講程序,不能嘴上大講法律,行動上大手一揮,有法不依,比沒有法律危害更大。作為黨員干部,不論是在八小時之內,還是八小時之外,不論是在工作圈,還是生活圈、社交圈,都要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認真執行黨內各項制度,嚴格要求自己,帶頭廉潔自律,時刻記住法律與紀律的“高壓線”,把握公與私的“警戒線”。要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將組織的規定和要求轉化為個人的自覺行動,淡泊名利,克己奉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依法治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就讓我們萬眾一心,不論前面的道路有多么崎嶇,只要我們秉持法治理念,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不動搖,那么,我們就一定能克服前進途中的艱難險阻,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七
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鮮明的特征之一。在中國,人民是最大的統治者,法律是最大的權威。遵循法律、維護法律,不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國家和社會的根本保障。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它不僅是每個人的基本功,更是每個中國公民的義務。今天,我將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第二段:正文(一)。
在我看來,依法治國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感受,更是一種實踐上的成就。因為僅僅有價值觀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從理論上貫穿到實踐中的一整套具體措施。作為普通公民,我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且遵守法律。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整個社會上推動依法治國的實踐行動。同時,我們也應該帶著對法律的敬畏之心,以法治作為我們行為的準則,遵守法律規定,塑造正確的人格和性格,成為一個更加負責任的社會成員。
第三段:正文(二)。
同時,在學習依法治國的精神上,作為一名普通大學生,我們必須通過專業課程加強法制教育。這不僅涉及到我們今后從事的職業,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必須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識,如何遵守法律,如何意識到違法行為的后果等等。只有通過加強法制教育,才能夠使大家真正理解依法治國的精神,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
第四段:正文(三)。
在學習依法治國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我們應該從思想深處樹立對法律的敬畏之心,增加對法律權威的認可,提高對法律威懾的效果,形成一種共同的法治信仰。必須知道,法律是每個公民的保護神,是國家和社會的保障力量。只有依法治國,才能夠構建一個公正、公平、有序的社會。
第五段:結論。
通過學習依法治國的心得體會,我深深意識到了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我們作為公民應該遵守法律的義務。同時,它還告訴我們,只有在堅持依法治國的基礎上,才能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將堅持閱讀法律法規,提高法律素養,在日常中強化法治意識,積極投身到依法治國的實踐中去,為構建法治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八
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依法治國喚起的制度力量,必將有力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潛力現代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帶給有力保障。
xx屆四中全會無疑將給整個中國社會帶來法治新風,對建設法治國家產生全局性、基礎性、長遠性影響。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和公民共同努力構成全社會遵法、用法的法治風尚值得期盼。
20xx年,醉駕被列為犯罪行為,寫入刑法;執法與司法“無縫對接”“環環相扣”,讓醉駕相關人員說情無門;加大執法、處罰和宣傳普法力度……3年來,全國因酒駕、醉駕導致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大幅下降。
運用法律手段有效治理酒駕、醉駕,證明陋習能夠透過法治有效破解。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說,嚴格依法辦事,違法行為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法令行則國治。“喝酒不開車”成為公眾的普遍行為準則,這是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共同努力將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的結果,也是全民普法取得成效的實證。
弘揚法治精神,是建設法治社會、法治國家深刻內涵。隨著法律條文逐漸變為社會行動,對法治的信仰將融入公民的血液中。
信“訪”不信“法”,這是很多涉法涉訴信訪群眾過去對待法律的一個態度。xx屆三中全會提出,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中央政法機關多措并舉,一年來,涉法涉訴信訪群眾到黨政信訪部門上訪數量明顯減少,政法機關信訪事項受理率、立案率明顯提高,信訪群眾依法按程序反映問題的意識逐步增強。
“總體來看,這天越來越多的人懂得法律是維護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運用法律解決身邊的問題,這本身就是普法效果的具體體現,也是巨大的社會進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說。
當前我國已進入“六五”普法階段。專家指出,弘揚法治精神,熔鑄法治社會,就務必透過全民普法的深入推進,使公眾逐漸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護法”轉變,推動構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在整個社會培育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xx屆四中全會的強力推動下,黨的執政潛力和執政水平必須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能早日建成。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九
作為一位中國杰出的政治家和法律學者,張玉環將依法治國作為國家治理的核心原則,并在自己的執政實踐中付諸實施。她的治國心得和體會對于今天的中國政治領導者和法律研究者來說具有重要的啟示和指導意義。本文將結合其治國經驗進行探討,旨在提供對張玉環依法治國理念的深入理解。
首先,依法治國對于國家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張玉環認為,依法治國能夠使政府權力受到有效的制約和監督,實現公平和公正的社會秩序。只有通過法律的制定和執行,才能確保國家治理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依法治國能夠建立一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平衡體系,使人們對政府的行為有更多的信任和依賴,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發展。
其次,依法治國需要堅持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則。張玉環強調,法治精神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和靈魂。這意味著法律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精神和價值觀念的體現。堅持法治精神就是要把法律放在首位,使法律成為統治和決策的基礎。張玉環還提出了三個法治原則,即法治目標原則、法治程序原則和法治平衡原則,指導政府和法律機構在決策和執行過程中的行為和態度。
另外,依法治國需要強化法治建設。張玉環認為,法治建設是依法治國的具體體現和實施途徑。在法治建設方面,她提出了四個重點,即法律制定和修改、法律實施和監督、法律服務和保障以及法制文化建設。只有加強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維護社會正義和人民利益,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的健康發展。
最后,依法治國離不開民眾的參與和共同努力。張玉環強調,依法治國需要民眾的廣泛參與和集體智慧。在種種法律和法規的制定和實施中,應當充分聽取民眾的意見和建議,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政府和法律機構也應當注重培養和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使每個公民都能夠學習和遵守法律,積極參與到法治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去。
綜上所述,張玉環的依法治國心得和體會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和指導。依法治國不僅是國家治理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更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要通過學習和借鑒張玉環的治國經驗,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的法治體系,實現人民對于公平和正義的向往,共同創造繁榮和和諧的社會。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十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權利在內的各種權利都由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權利也必須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序規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什么時候重視法制建設,什么時候人民民主就有保障。最典型的反面例證莫過于“文化大革命”,無法無天,踐踏法制,砸爛公檢法,搞所謂的“大民主”,其結果是人人自危,每個人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反過來,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法制的軌道上正確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才能保障社會主義民主的健康發展。實行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證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真正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不僅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國的過程,是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各項事務的過程,法治重視和強調公民的依法有序參與。因此,這一過程的本身也是一項社會主義民主的生動實踐。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入實施,必將有力推動社會主義民主的不斷發展。只有依法治國才能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向往的社會里,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采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范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黨的xx大報告對依法治國的含義做了界定:“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其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準,樹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權的觀念。
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權威。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具有規范相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廢止。這種法律所獨有的確定性,使人們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時間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權力為后盾,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違反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些特征,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權威性。在一個社會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社會規范,包括法律、政策、道德、習慣、宗教規范等等,它們都是人們的社會行為規范,對人們的日常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和約束作用。但是,必須明確,在一個實行法治的社會中,法律是對人們的社會生活起著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有力的規范和約束作用。如果根據不同的社會規范所作出的行為之間產生矛盾和沖突,最終衡量和評判的標準只能是依據法律。整個社會和全體公民都必須樹立法律意識,自覺尊重和服從法律,自覺將法律作為指導和規范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憲法是共和國大廈的基石,是全部法律的母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權利的保證書,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保證,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權威的淵源和保障。因此,維護法律權威首先要維護憲法權威。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政法干警,要牢固掌握憲法的基本知識,切實增強憲法觀念,樹立忠于憲法、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堅決同一切違反憲法規定、破壞憲法權威的行為作斗爭,在全社會切實樹立起憲法的權威與尊嚴。也就是必須樹立執法和司法權威。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過執法司法來實現,法律的權威也要通過執法者的權威來體現。因為在社會上一般人心目中,執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著法律權威與尊嚴。如果執法機關威信掃地,司法沒有權威,就難以有效樹立起法律的權威。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需要從兩個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國社會公眾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責眾”廠“只要有理怎么鬧都行”等不講法制的傳統觀念,從嚴執法,對一切違法行為、包括有些自認為“有理”的違法行為嚴肅處理,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樹立執法者的權威。另一方面,執法者要切實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讓執法司法行為令人信服,用公正贏得權威。沒有執法部門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再好的法律,也難以彰顯其權威性,難以起到規范人們行為,規范社會秩序的作用。正如英國法學家培根所說:“一次不公平的判決比多次不公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多次不公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決則把水源敗壞了。如果專門的執法機關尚且不能嚴格執行法律,怎么能夠要求廣大公民、社會團體嚴格遵守法律呢?古今中外的歷史都證明,凡能做到執法如山,法制的權威與尊嚴就能得到較好的維護,就能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就能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在我們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更需要做到這一點。現在執法活動中出現的“執行難”、襲警等現象,雖然有其復雜的社會原因,但由于有的執法部門執法不公而影響了這些部門的公信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切實解決執法和司法不公的問題,提高執法部門的公信力,是維護法律權威的一項重要措施。貫徹實施依法治國方略,是一場從思想觀念到實際行動的深刻革命,也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歷史過程。政法機關作為國家專門的執法司法力量,肩負著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重要使命。全體政法干警必須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理念,自覺用這一理念指導執法司法行為。努力提高法律素養,是我們政法干警實踐依法治國理念的前提和基礎。政法機關是專門的執法機關,幾乎每天都在與法律打交道。政法工作這種專業性很強的特點,決定了政法干警必須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學法、知法、懂法,是對每一個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對于政法干警來說,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具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對國家的重要法律法規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違法;二是對與自己履行職責有關的法律法規要熟練掌握、熟練運用。當前,從總體上來說,廣大政法干警學習法律的風氣很濃,政法隊伍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嚴格執法是法治是依法辦事觀念對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部法律,即使立法意圖再美好、法律結構再嚴謹、法律規定再具體、法律條文再完善,但如果執法不嚴,在現實中得不到切實執行,等于一紙空文。不僅如此,如果執法不嚴成為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就會使社會公眾普遍產生對法律的輕視和忽略心理,從而對法律的權威和尊嚴造成嚴重損害,依法治國也就無從談起。執法行為的合法性又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個方面。所謂實體合法,就是在法律明確授權的前提下,執法機關對執法當事人作出的處理決定要嚴格符合法律的具體規定,而不能沒有法律依據,也不能任意適用法律。現實當中,一些執法人員把自己和法律劃等號,認為“我自己就是法律”,執法的隨意性很大,如交警執法中的“開口罰”,有的審批部門“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等等,這些都是執法理念不端正導致的違法行為,應當按照嚴格執法的要求認真加以整改。所謂程序合法,就是執法行為應當嚴格遵守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既是嚴格執法的重要依據,也是嚴格執法的重要保障,同時還是遏制執法過程濫用職權和腐敗現象的重要武器。在現實當中,由于重實體輕程序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缺乏程序意識,不重視、不嚴格遵守執法程序,應當履行通知的手續而不通知,應當告知相對人的權利而不告知,應當?行聽證的而不舉行,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也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是造成執法不公、引起執法相對人不滿的重要原因。因此,執法人員應當切實增強程序意識,自覺做到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手續執法。這是依法辦事原則對執法結果合理性的要求。法律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意志的體現,嚴格執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具體到執行某一部法律,檢驗我們執法行為合法、正當與否的一項重要標準,就是執法的結果是否符合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強調執法結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強調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尤其要克服當前執法環節中存在的部門保護、地方保護、只重視單位利益和個人主義的傾向。比如,罰款作為一項行政處罰,其目的本來是維護某一方面或者領域的社會管理秩序,但是有的地方和部門卻將罰款作為創收謀利的手段,甚至強行制定并分配罰款指標,這就背離了法律設定罰款處罰的初衷。類似這種目的不正當的執法行為,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切實加以克服和糾正。
模范遵守法律,是政法干警的應盡責任。特別是領導干部更應是模范守法的模范。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對于培養整個社會依法辦事的觀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普通社會公眾眼里,執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權威和形象,執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執法者能夠自覺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就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從而給社會和廣大公民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帶來積極影響。反之,如果執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執法犯法,帶頭破壞和踐踏法律,那么,也同樣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惡劣的典型,普通群眾也會不尊重、不遵守法律,并進而產生對法律尊嚴的輕視和對法律權威的懷疑。同時,政法干警模范遵守法律也是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尊重,是對自己的尊重。因為我們是執法者,法律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們自己不帶頭遵守法律,不去維護法律的權威,導致整個社會輕視法律,到最后,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職業也就不會被社會所尊重,也就喪失了價值和尊嚴。因此,每個政法干警都應當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識,始終牢記自己所肩負的神圣使命,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克服特權思想,從我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時時自覺遵守法律,努力維護法律的權威與尊嚴,以模范守法的實際行動,贏得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的尊重和對執法者的信任,從而使依法辦事的觀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動依法治國方略的貫徹實施。政法機關和政法干警自覺接受監督,就是在行使執法司法權力的各個環節都要依法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制約,并把監督制約作為推動和改進工作的動力,保證和促進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絕不能認為監督是不信任、“找碴子”.政法機關和政法干警應切實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接受監督既是憲法和法律的明確要求,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保證,是防止和糾正執法不公、執法違法的重要途徑,也是對政法工作和政法干警的幫助、支持和關愛。一些干警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一條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監督,結果是既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也給自己及其家庭造成了追悔莫及的損失。因此,每個政法部門,每個政法干警,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監督就是愛護”、“嚴是愛、寬是害”道理,真誠歡迎監督,主動接受監督,自覺把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執法辦案的全部活動置于各方面的監督之下。審判、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是憲法和法律的明確規定。但是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并不意味著不要監督,更不能以此為借口排斥監督,任何權力都必須受到監督,司法權力也不例外.實際上,政法各部門對建立完善監督制約機制高度重視,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很強,比如,有的政法機關就曾作出過自覺接受輿論監督的規定,有的政法機關領導同志多次強調各級部門和工作人員要強化接受監督的意識。與此同時,我們所主張和實行的監督,是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監督,這種監督是支持而不是干預,是督促而不是越俎代庖,是對辦案過程中違法行為的監督、糾正而不是代替司法機關具體處理案件。因此,監督者也要掌握合法、正當監督與不正當、非法干預之間的界限,嚴格依法監督。總之,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和接受監督是有機統一的,共同目標是正確行使權力,保證執法公正。
政法各部門在刑事訴訟活動中要忠實貫徹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重要原則,特別是要注意克服和糾正實踐中重配合、輕制約的錯誤認識和做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加強監督,共同致力于公平正義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