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一
常常會嫌爸媽太羅嗦,從朦朧的記憶里尋找,我在很小的時候就不斷的嫌爸媽太煩。也不知道多久沒有聽到爸媽的告戒了。暑假我回到他們身邊時竟然會不適應。
臨走了,我進飛機場安檢前,媽媽拉住我,告訴我下飛機后別走丟了,小心車。一句再平常不過的話,卻讓我紅了眼眶,我應付了她一句,轉身進了安檢。我忍住沒有讓眼淚掉下來。
飛機起飛得真快啊,看著在我視野中逐漸小去的地面,看著逐漸小去的廣東,我再也忍不住了,簌簌地掉下淚來。我轉頭抿嘴微笑著看著與我同行的干姐姐,問她:“我就是忍不住了,你看看我,是不是太不堅強了?”
“不,你已經很堅強了。”她憐愛地撫摩著我的頭,提醒著我。
“不知道還有多久才能再聽到他們的嘮叨聲了。”我喃喃地轉過頭去,落寞地看著厚厚的云層寂寞地飄在天空上,孤憐地看著我們走過。
“怎么一走就開始懷念了?”
“不知道啊。”
是啊,是不知道。太任性又太稚嫩的我,從來沒有想過爸媽的叮囑是愛你的表現,從來沒有想過這是幸福的體驗。再看這篇文章,突然后悔為什么當初不早些看到?這樣就能提醒自己了,提醒自己曾經是多么的幸福而現在,又是別離的幸福。
因為別離,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幸福,因為別離,讓我學會了如何去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已經沒有辦法彌補過去了,那就從現在開始,抓住每一個幸福的瞬間,從現在開始,提醒自己有多么的幸福。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二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尤其是讀了《匆匆》這篇,更使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為什么不復返呢?是啊!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時間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無論你在干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可見時間多么寶貴,想想自己,平時在學校里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終于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鐘,那么生活就變得更有意義了。同學們,好好利用時間吧!
還有《背影》這篇,它講的是:父親送兒子去車站,看見有買橘子的,就去買橘子,此時,兒子看到父親的背影,兒子一下子感覺到父親的偉大。
散文集還有許多感人的,如《春》、《威尼斯》……,從一件小事中,能夠悟出一個大道理,這些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不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背影》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行的一幕,表現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匆匆》講述了時間流逝之快,并且時間不能倒流。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行的債務,只有今天才是黃金。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萬物。在溫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著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著世間的萬物。在《春》這篇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著綠色,寓意著復蘇,像征著希望。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
我們要想秋天收獲,我們現在難道不應該付出汗水和努力嗎?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三
屋里不時會發出一點動靜,那是飛蟲撞擊窗戶玻璃的聲音。有時還有飛蛾撲向油燈慘烈身亡的聲響。但更多的仍是安靜。屋子里的人在寫東西,他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或許是他已經快完稿了吧。不經意,聲響驚動到了他。他輕輕放下手中的筆,對著青油燈,習慣性地點燃了一支煙,看著眼前這悲壯的一幕,陷入了深思。許久,皺一皺眉頭,輕輕嘆口氣,緩緩的吐出煙霧。而后望了望窗外黑而高的夜空,看發白的月亮,聽夜游惡鳥的聲音。
這就是我眼中所敬仰的魯迅先生。
讀魯迅的書,必須也是在深夜,最好也抽煙。魯迅先生抽煙是為了提神,是為了保持大腦興奮以更好的思考與寫作。這樣的例子中外并非少見,典型的還有美國的海明威。他為了寫作是每天都要喝許多咖啡的。據說晚年多病,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咖啡慢性中毒。我說抽煙其實是為了說明讀文章時必須百分百的的投入到文章里面,必須身臨其境,和文字里的靈魂和為一體,才能感受文章的妙處。而并非給大家找吸煙的理由。其實,我是對吸煙很反感的。況且,我也不必用吸煙這種方式來使大腦興奮,因為我的大腦可以一直都很興奮。特別是入夜。
魯迅的書我還是讀少了點。不過最近在看《魯迅的散文.詩全集》。看了挺久才看完《野草集》,在這里就說說自己的讀后感吧,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大家一同探討。不足之處還望指點。
讀魯迅的《野草集》就像是在品嘗一種不知名的果子。入口有點澀,有點苦。單憑這味道就覺得這果子著實結得不易。好似經歷了許多年許多載的風霜雪劍嚴寒酷暑,才得以艱辛的修成正果。可是這種苦澀味道并非讓你嘗不下去,反倒是吸引著你一口咬萬還想再咬一口慢慢品嘗。嘗著嘗著,你會發覺這非同一般的苦澀滋味似曾相識,但你又記不清是在哪里嘗過。這里面的妙處只有用心品嘗的人才能體會得出的。其實更難得是在這淡淡的苦澀味道里還滲透著一種醇厚的甘甘的滋味。這個滋味比橄欖的甘味兒還要再妙一些。我想在魯迅先生的文章里應該有許多這樣子的。平易樸實的文字里娓娓地道出魯迅先生心里的話。而話里又包含著先生深刻的思想。所以吃了這個果子后,你會驚覺你的身心會舒適許多。這就好比一人在歷經千辛萬苦跑完馬拉松后的那種脫胎換骨的感覺。而你的自身,你的靈魂“則永遠沉浸于生命的飛揚的極致的大歡喜中。”
有人說《野草集》這本小本子是魯迅先生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最高峰。本子里篇篇都是精華之作。我這般含英咀華,確實品了些好滋味出來,看來果然名不虛傳。
我喜歡各種風格的散文,喜歡徐志摩的詩情畫意,喜歡莫泊桑的耐人尋味,喜歡巴金的自然真摯,最喜歡的是魯迅的深沉冷峻。魯迅先生的作品盡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盡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言語犀利,他的作品尖銳有力,棄醫從文的他用文字讓在封建制度下的中國人民早日蘇醒,重整我中華威武!
身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在培養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時期,用魯迅的優秀作品可以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理想,感受藝術的獨特,培養優良的品質。
他在《吶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八個字深深用包含著對那個時期對中國人民的憐惜和悲傷。如果要問我最喜歡《吶喊》中的哪部小說的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阿q正傳》。他之所以家喻戶曉,是因為它“寫出了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靈魂來”阿q由于受到壓迫而要求革命,又因為受愚弄受毒害而落后,最后還是被迫害死。這也是中國人民的最大弊病,也折射出當時中國的嚴峻國情,在我讀過那么多的文學作品后,《吶喊》卻讓我蕩氣回腸,久久不能忘懷。
魯迅先生也陪我一起,搭上童年的時光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讀著充滿童趣的文字,享受著不時從文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卷。趁大人不注意,鉆進百草園,他與昆蟲作伴,又采摘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想起百草園的美女蛇,也會害怕的瑟瑟發抖;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熱情,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背景下,看見先生對和平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研讀了《拿來主義》這篇文章之后,我感觸頗多。周作人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中國地“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中外的文化遺產在中國可謂是歷經坎坷。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拿來”。魯迅先生所提倡的“拿來”就是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我們應該汲取外來文化中有益的東西,用于改造我們自己的文化,使中國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英語成為必修課,圣誕節和情人節成為了青年男女的重要節日。在中外文化中吸取精華,才不會在現代化,信息化的時代中被淘汰!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精神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人們忘記,而是散到每個中華兒女的心里,激勵著我們直血現實,勇于反省自我,不斷前行。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四
合上讀了《朱自清散文集》,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心情。是喜是憂。喜的是朱自清這種強烈的愛國心與正義感,而憂的是在那個時代,即使是愛國,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第一次了解朱自清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起然”卻又“掙扎”的心跡。“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團團的荷葉,零星的荷花,風中的花香,真另人心曠神怡。
夾著薄云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是用光與荷花畫的美麗的畫,作者筆下盡情地賞花觀月,我陶醉了。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郁郁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么也沒有說。《采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的情緒涼了下來,雖然我也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與彷徨,但我的心仿佛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得不寧靜。而難得是朱自清這強烈的愛國精神。《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都是鮮明的愛國主義文學作品。
“這是襲擊,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由于自尊,一面感著空虛,一面卻又感著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國家之念。我要詛咒這小小的人!”其中,明顯可以感到朱自清先生對國家的尊重,一個對中國人詆毀的人是可恥的,是“沒有種的”。書讀完了,但我仍在回憶。這使我想起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可是文中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憎恨。作者在這樣惡劣的環境需下,不被“白色恐懼”說屈服。他用筆,用心與一切壞人進行著斗爭,對一切不人道的行為進行斥責。同時也能清楚地看到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是那么誠懇,堅決,樸素,正義。卻從來不缺乏風趣。他文如其人,風華是從樸素中提煉出來的,幽默是從忠厚中感知出來的,而腴厚是從平淡中創造出來的。
我得到了最大的啟示,就是朱自清先生無論是文章還是他的人格,都令我十分佩服,特別是他對史法,文天祥等英雄民族氣節的崇敬,更可以看出他骨子里的豪氣是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生活在這么美好的環境中,更應該去努力學習,熱愛祖國,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經過一番反思,我終于得知自己心情是喜的,喜中國文學史上曾經有這么一位杰出的文學家,給我們后代留下了這么多可貴的精神食糧,喜他用筆揭開了這么多丑陋東西,讓人覺醒。這些可喜的地方,讓我了解了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十分完美的作家,并讓他給我指引了一條光明的道路,一直的向前走著。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五
我一直想看冰心奶奶的書,但是沒有時間去買一本,在這個暑假的閱讀活動我買到了《冰心散文集》,讓我領略到冰心奶奶非凡的文學才華,和細膩的語言。
我非常喜歡冰心奶奶的語言,就像一場春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一縷陽光灑落在我們的心坎上。
她優雅含蓄的語言一直縈繞在我們耳邊。冰心奶奶成為了孩子們好朋友。
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學會了冰心奶奶的真誠的心,知道冰心奶奶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的事,也知道她在我們這個年紀的一些故事等等。
最讓我記憶尤深的是《夢》這篇文章,雖然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夢》,但講的不是她夜晚做的夢,而是她的童年。
看到冰心的奶奶寫的童年,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好玩。沒有想到她的童年,是一個“假小子”。她竟然不喜歡像個女孩那樣生活。
不過通過冰心奶奶的描述,我倒想裝扮成男生酷酷的。
看呀!騎著白馬,在草原上散步,真瀟灑,有點像白馬王子呢!但很遺憾,她終究是個女孩。
她沒有后悔過。
靠在窗前,外面搖曳的樹枝勾起了十年前的回憶,黃昏的號角似乎在這個時候響起。她那十年轟轟烈烈的生活深深地印在她的腦海里,使她難以忘懷。我很喜歡她的童年,我覺得很新鮮。
我真的想試試這種美妙的樂趣。身穿制服,佩帶軍刀,騎著白馬,要就像馬兒自由自在一樣。我喜歡她的童年,我相信她更愛她寶貴的童年!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六
今天是大年初四,我一個人在家,讀了《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憎》這篇文章,感觸很深!
朱自清先生在這篇文章一開頭就寫道:“我生平怕看見干笑,聽見敷衍的話;更怕冰擱著的臉和冷淡的言辭,看了,聽了,心里便會發抖。至于殘酷的佯笑,強烈的揶揄,那簡直要我全身都痙攣般掣動了。”接著他列舉了四個他親生經歷的事情。
第一個故事是說朱自清先生在北火車站看到了一具孤苦勞動者的尸體橫躺在馬路上,有十余人圍著看,卻都好奇地睜著眼,臉上的筋肉也都冷靜而弛緩。
第二個故事是說朱自清先生有一個中學同學,再高等學校畢業;今年恰巧和他是同事,有四五年沒見面、通信了,見到他之后講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可沒想到的是那個同學只是安靜地聽著,沒有說一句話,只是敷衍地笑了幾下,最后說了幾聲先生,似乎兩個人從來都沒見過面似的。
第三個故事是說朱自清先生有一次從大馬路搭電車到車站。半路上電車上上來一個面無表情魁梧奇偉的華捕。當有一位女士因為有事而耽誤了一點時間,所以沒能及時上電車,就追著電車跑,抓住電車的柱子又滑了下去,這是那位面無表情魁梧奇偉的華捕哈哈大笑起來,露出了兩顆金牙。
最后一個故事是說朱自清先生去任某校的教務主任,要做一件很頭疼的事,那就是擬訂課表。他花了五六天的工夫,終于勉強湊成了。但有一位在別校兼課、資望深重的先生對此表示不滿,于是將此事報告給了校長,最后朱自清先生生氣地辭職了。
我覺得他這四件事寫得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四個故事讀完之后都深深地刺痛了讀者的心。特別是在寫第二個故事的時候這樣描寫了那個老同學的:“他只支持著同樣的微笑聽著。聽完了,仍舊支持那微笑,只用極簡單的話說明他中學畢業后的事,又稱了‘我’幾聲‘先生’。”從這些看似平凡的語句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心的冷漠與無情,作者自己的心中也一定覺得很痛,為什么短短幾年的工夫,一個人的變化就這么快呢?同時也對當時的黑暗勢力進行了強烈地批判。
其實我們身邊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說一個司機看到一位老太太在馬路上跌倒了,就下車去扶,結果遭到別人的阻攔,說你別扶她起來,到時候這事可就全賴在你身上了!看似一句比較好心的勸說,但實際上體現出了一個社會風氣的好與壞。我們應該以一個良好純潔的心態去面對身邊發生的事,并妥善地去解決它們,這樣,整個社會的素質才會提高,社會才不斷進步會進步!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七
這本書的封皮呈黃色,醒目卻不刺眼,與它的圖案十分相配:一陣風吹來,純白的蒲公英種子隨風飄散,飄渺、空靈,十分簡潔唯美,我想也代表著我們這一代代的孩子的夢想吧。中央用孩子的字體寫著“林清玄”三個大字,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展開封皮,一行小而精練的小字映入眼簾:“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正是這一行字,給了我很大的興趣讓我讀下去。
正式打開書時,我便被那充天真,無邪的自序吸引。和標題一樣,拉近了我們與作者的距離,向我們訴說了作者不老的心。這本書分四卷,分別是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每一卷的開頭都有一首精練的小詩,讀來十分有趣,我仿佛能從一首首小詩中看到作者兒時天真可愛的臉。
第一卷“天真的心”:講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們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只烏龜、一棵樹、一些流浪狗、一個傳說……而令我感到吃驚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單純天真的視角,把最單純天真的事情,竟能寫出如此多的細節和道理。在作者的筆下,可以從一只烏龜寫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寫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錢的悲哀……作者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直擊我們的內心——那如白紙般內心的最深處的那片凈土。
而第二章“純善的心”描繪的不是一直再清澈的人或心。而是在塵世扎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作者用這“灰色”社會中的真善美、假丑惡的對比,引起了我們對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則是繼續沿著之前的風格,用孩子般的筆法,給我一種親近的感覺,讓我借作者的文筆來看那充滿未知的世界。
看完這本書,突然發現書的最后也有一行小字。它告訴我們:“挫折,學習智慧;離散,學習成長。我們是不是除了課業,更重視這些優良品質的養成那?”或許,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吧。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八
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談哲理,只是談一點家常瑣事,雖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過幾筆,卻常能把那真誠的靈魂捧出來給讀者看。”——趙景深還記得第一次接觸朱自清,是源于小學課本中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是課文的開頭,但卻是我心中的永恒,那短短的一句話表達了你真摯的情感和萬千人的憂傷......
你在《背影》中,語言雖沒有以往的華麗,卻多了幾分樸實和平淡。催人淚下的畫面和那平凡而簡短的對白,總能激蕩起我心里的那一片漣漪。每當讀起那篇文章便會想到自己的父親,那個不擅長表達卻為自己操勞了大半輩子的父親。
從你那平易的文字中可以看見那個用心來給予兒子一切的父親形象,感受什么叫做“父愛如山”在《正義》一文中你問道:人間的正義在哪里呢?你說:“兩石白米堆在屋里,總要吃它干凈,兩箱衣服堆在屋里,總要輪流換穿,一大堆正義卻扔在一旁,滿不理會,我們真大方,真舍得!看來正義這東西也真賤,竟抵不上白米的一個尖兒,衣服的一個扣兒。”此句話充分的表達了你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試問人間的正義究竟在哪里呢?你讓廣大人民清楚地明白“正義”不止是掛在嘴上,而是要付出行動的。
朱自清的散文讀起來,很美,帶清秀之氣,正如他的名字一樣!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九
讀冰心先生的文章是一種享受。
回憶早年接觸冰心先生的第一篇文章,是小學課本上的散文節選《小桔燈》,在冰心先生清麗典雅的筆觸下,于那重慶山城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被小桔燈微弱的光渲染的年代畫面,那種美,像呈現在人間的革命情懷,溫潤如豆,卻堅定而不可磨滅。
拋開世俗種種,這也許是冰心先生身為女子,卻不輸男兒的氣魄、魅力和韻味的‘先生’之美!
“五四”新文學道路上的斬荊披棘,為冰心先生‘文筆細膩委婉,清秀雋麗’的文學風格增添了很多了不起的鏗鏘情愫,這些深具獨特魅力的情懷淋漓于字里行間,玲瓏剔透得讓人心神激蕩。在這本《冰心散文集》里面,我讀到的更多的,是一種清新脫俗的美。
這種美,我說不上來,有些像冰心先生在散文中對母愛的那種歌頌,對父親的敬畏,對未來的無限希望,對生活中一個笑、一朵花、一場雨的揣摩,又或是對黑暗的歌頌,甚至是對大海的敬仰。這種包含深情的思緒和情感,是苦雨孤燈后窗外呈現的清美?還是病榻囈語時國憂家難的情懷?是對世間萬物愛恨糾纏的柔情?還是在那細膩情感中的冰心之美?我乏詞了,于這優美的筆墨。
我欽佩《力構小窗》中那種‘難為春室’老牛破車的鞭撻砥礪;傾注于《探病》中對病痛于生命前慰藉的剖析和家國天下的影射;崇敬《默廬試筆》中那種對北平淪陷國難如死的悲憤情懷;醉心于《春水》中‘頻來入夢’的言詞精巧構思余白留想的百轉千回。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十
放暑假了,我和媽媽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去博庫書城買書。我在書店里精挑細選,買回來了一大堆我喜歡的書,這本《林清玄散文》就是我愛看的書。
當我接過這本黃色封面的,不起眼的書時,覺得應該不怎么好看,隨便翻幾篇就可以了,但是當我翻到第一頁時,就被里面的故事所牢牢吸引住了。
第一頁自序《還好,掉下來的不是西瓜》中的小朋友,既可愛又很有想象力,還悟出了大道理:萬事萬物各有其道,有它的優點和奧義,這個世界才會如此多嬌而美好,人生也是這樣,從不同處去觀看智慧,才能認識更多元的價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應該得到最合適他的教育,培植和尊重。
第一章是《從巴西來的烏龜》告訴我們,所有的事物沒了生命,那還有什么價值。《枯萎的桃花心木》要我們知道,做事情不愛依賴別人,不然就辦不成大事。《軟枝楊桃》說;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內心。《快樂的思想》講的是每個人都用快樂的眼光看世界。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在被造謠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誤解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覺之道。在被毀謗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愛之方。在被打擊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愈之法。那是因為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長,都需要時間。
林清玄伯伯寫的作品,有好笑的,生動的,感人的,每一個故事,都包含了一個大道理。《林清玄散文》使我百看不厭,我要多次去品味它,當然,我希望你們也喜歡上這本《林清玄散文》。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十一
溫州朔門堂巷,一市區,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在這樣一個熱鬧繁華的地段,你見到一座青磚黛瓦、檐牙高啄的舊式小院,而且就在街道一側,這就是朱自清舊居。要知道,這片黃金地原打算建造多層商住樓的,但為了一個高品位的文化景觀,政府寧愿損失20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
若朱先生在天有靈,他會不會含笑___泉。
屋在,久遠的時光就在,綿長的情愫就在,“寧死也不吃救濟糧”的骨氣也在,這是人品與文品沉淀的結晶,是生者對死者的緬懷敬仰。在到處拆聲一片里,朱自清先生的確是幸運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推開厚重的木門,小小院落十分幽靜,一個四方天井,中間篩下日光,兩邊置放幾盆蔥綠植物,雅致又有生機。跨過高高的門檻,是兩進五間木屋,前面是客廳和臥室,客廳不大,中堂懸掛朱自清畫像,下放一___仙桌,廳兩側各安置一茶幾兩靠椅,陳設簡單古樸。桌椅顏色暗淡,但上面雕刻的人物花紋,讓你不得不驚嘆木工手藝的精湛,過去人們對生活細節的講究。臥室中間陳列作家和朋友書信來往的手稿,蠅頭小楷,工整秀氣,透露出作者嚴謹的生活態度,墻壁上張貼作者與家人、朋友的照片。后面是一偏廳一臥室和一廂房,其中一間屋子的門柱上,用木牌完整地抄寫著《綠》《月朦朧鳥朦朧》以及作者為省立十中創作的校歌。舊居小巧,雅致,寧靜,樸素,而且背靠青山,前臨甌江,1923年,能在山清水秀處擁有這樣一棲身之地,朱自清是幸運的,那時,他還寂寂無名,在同學的介紹下,來到溫州,在省立十中任教,也在第十師范兼課,這樣的院落,這樣的環境,正適合冥然兀坐,苦讀深思;也適合偃仰嘯歌,怡情養性;還利于登山臨水,借景抒懷。
在展出的文物中,我們看到馬孟容、馬公愚、張等人,這些人都曾任教省十中,喜歡舞文弄墨,能書會畫,也喜歡寄情山水,可以說這里“人杰地靈”,朱自清如魚得水,嶄露頭角,短短一年時間,他留下了《溫州蹤跡》這個集子,《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綠》《月朦朧鳥朦朧》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朱自清在給馬公愚信中所說:“溫州之山清水秀,人物雋永,均為弟所心系。”成才需要環境,溫州舊居這一得天獨厚的環境,積淀了他,滋養了他,也成就了他。
可惜朱自清在這里居住時間并不長,為生計所迫,一年多后,他不得不離開這個中意的住所,只身去了寧波,家人仍留在了這里,不久溫州爆發戰亂,家人舉目無親,身無分文,朱自清又匆匆趕往溫州,混亂中交通阻塞,家人在朋友馬公愚的幫助下才得以脫險。這以后朱自清又攜家眷在寧波、上虞等地輾轉,直到前往清華園,才安居下來。舊居雖好,卻不能相守,這是生活中的一憾事。作者身后的遺憾也是我們始料不及的。
來舊居的路上,我們不熟悉路況,一路打聽,年歲稍大一點的并不知道這繁華地段還有這么一個舊居,也不知道朱自清是何人,后來還是一年輕人告訴了我們。在舊居停留近一小時,屋內冷冷清清,除了我們一行三人,再加兩個管理員,別無他人,如果平時情況都這樣,那么名人舊居豈不是一個裝點門面的擺設生活里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更多時候我們需要變換思維。朱自清身前的不幸,豐富了他的閱歷,增添了他對生活的感悟,這對作家來說,恰是一幸事;身后的不幸,可以讓我們反思,重視教育,加強宣傳。
這么看來,不完美其實也是一種完美。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十二
第一次接觸到你,大概是源于那篇為大家所熟悉的《匆匆》吧。“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不經意間便成了我心中永恒的經典,也許正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認識你,了解你。
你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輕輕地吐出一個又一個字,仔細玩味其間的美妙時,我也意識到必須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謝謝你。
“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你像個孩子似的說給我聽。我第一次知道如此尋常的雨也能被描繪得那么美。《春》帶給我的是華麗優美卻不失樸實,也是它讓我偏愛你寫景抒情的散文,因為我總能在它們中間看到你的灑脫你的淡泊,讀到你悲傷的心境、起伏的心情。
你的那篇《荷塘月色》,一下子把我拉到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一襲白衣的荷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花骨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我仿佛看到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樊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我甚至聽到了樹上的蟬聲和水里的蛙聲。可就在這時,你說,“熱鬧的是它們,我什么也沒有”。一剎那,我又似乎能觸到你的心的凄涼,因為你總是不知不覺地流露出自己真實的情感。
然后我要提到你的《背影》,這又是一篇深深打動我的文章,讀來竟有想哭的感覺。《背影》中,你的語言沒有以往的華麗,多了幾分樸實和平淡。那一個個催人淚下的畫面,那一句句平凡簡短的對白,總能激蕩起我心里的那一泓漣漪。我看到學生時代的你和你飽經風霜的老父,感受到他一股從心中涌出的隱痛。父親是少言的,他們不擅長表達,可他們沒有半點粉飾的愛讓人為之動容,“父愛如山”這話真是一點沒錯。你在《冬天》里也說,“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我可以清晰地覺察到那氤氳在白水豆腐的熱氣里的父愛,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你心上都該是溫暖的吧。
《正義》里你問道,“人間的正義在哪里呢?”你把正義比作食物衣服,你說“兩石白米堆在屋里,總要吃它干凈,兩箱衣服堆在屋里,總要輪流換穿,一大堆正義卻扔在一旁,滿不理會,我們真大方,真舍得!看來正義這東西也真賤,竟抵不上白米的一個尖兒,衣服的一個扣兒!”我可以聽見你的憤怒,人間的正義究竟在哪里呢,滿藏在我們心里!你讓我們清楚地明白“正義”不止是掛在嘴上,而是要付諸行動的。
你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一如你的名字。有人說它們“清麗”,有人說它們“清秀”,也有人說它們“清幽”,可都離不開一個“清”字,朱自清的“清”。炎炎夏日,我樂意坐在安靜的書吧里,吮著冷飲,和著優美的古典樂,輕聲細讀你的文字,細細品位著字里行間的韻味,細細地讀你,讀一個灑脫的你,淡泊的你。
讀你,真是一種享受。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十三
朱自清。
散文。
能有長久的生命力,語言好是一個重要條件。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朱自清散文選讀書。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朱自清大家因該都了解他,他是著名的作家和學者,他寫了許多有名的文章,都是以敘事的抒情為主。我讀過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和《槳聲中的秦淮河》。這些散文都有同樣的特點,素樸,慎密,語言洗簡,文筆清麗,讀完以后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在《朱自清散文精選》中,有他三十五多篇散文,這本書中第一篇散文就寫了他最有名的一片的散文,《匆匆》。這篇散文寫出朱自清面對“逃走如飛”的匆匆時光而產生的無奈,悵惘,比切還有對未來的追求和探索。
我最喜歡邊讀《匆匆》邊思考它所表達的意思。在《匆匆》里一句話是這樣的“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表面上是疑問句,但實際上卻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已逝去的的深深遺憾這句話一直印在我的腦子里反復回味,總覺得有無窮無盡的含義包含在這句話中。
當我讀到最后一段時,我又在細細的回味,原句是“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和前面的那句起到了呼應作用文末和文首的提問在文字上看是一樣,但是在表達的感情上卻不一樣了,文首的提問是強調一種無奈和悵惘,而這句的提問是一份激情,是一聲吶喊,我們要區分這兩句,在讀這兩句話時語調是不一樣的。
時間,它本身是看不見的,又摸不著的,可是在朱自清的筆下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力,將事件的形象描述出來,為我們捕捉了時光逝去的蹤跡。他把時光比作針尖上的水滴,青煙等,表現出時光的無聲無息。
在文章倒數第二段,作者又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無形的時光不做他朝夕相伴的朋友,這樣可以表現時光的一往無前轉瞬即逝的態勢,還可以極其傳神的表現出作者面對匆匆流逝的時光欲留不能,欲追不及的惋惜和悵然。
讀完朱自清的散文,我突然明白時間是寶貴的,不要虛度光陰,一定要珍惜時間,盡力做好買一件事。
朱自清的散文集給我一種感覺,他在教我們一個一個人生的哲理,當然,也有寫景的文章,他的散文集洋溢著一股真摯、讓人深思的感情。他的散文構思精妙,讓人很容易找到文章的中心,并了解。
文章寫了很多故事,有寫人的、有寫季節的、有寫景的、還有寫游記的,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匆匆》這篇文章,雖然很短,只有七八百字左右,但它卻用很多例子來表達中心,讓人一下抓住“題眼”,文章給我一種親切感,仿佛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爺爺在與我談話,這篇文章充滿了智慧和人生的哲理:“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文章雖然沒提一個關于珍惜時間的字眼,但從文章里舉的例子和反問質疑中,我們不難看出,朱自清爺爺在向我們說明珍惜時間這個道理,他告訴我們日子是一去不返的,新的日子一瞬間就走了,如果抓不住,像流水一樣流走;抓住了,向黃金一樣珍貴。
可見,時間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個。
諺語。
也充分體現了時間是用金子買不到的,無論你多有錢,沒有了時間,也會慢慢老去,那么,那些錢能干什么呢?時間是無價的,可以說,時間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財富,它與別的東西不同的是:只要珍惜它,多久都用不完,如果你浪費它,彈指一瞬間,它會消失的無影無蹤。人生只是短短幾個春秋,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好好珍惜它,難道要讓時間白白的從你身邊流逝嗎?時間也是最公正的裁判,不同的兩個人,一個碌碌無為,到后來什么也沒留下,只留下無窮的悔恨;一個艱辛勞作,換來得是累累碩果,他們的人生閃爍著耀眼光彩。
朋友,從現在開始,好好的珍惜時間吧!讓我們一起做時間的主人,好好的駕馭它!
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談哲理,只是談一點家常瑣事,雖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過幾筆,卻常能把那真誠的靈魂捧出來給讀者看。”——趙景深還記得第一次接觸朱自清,是源于小學課本中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是課文的開頭,但卻是我心中的永恒,那短短的一句話表達了你真摯的情感和萬千人的憂傷。。。。。。
你在《背影》中,語言雖沒有以往的華麗,卻多了幾分樸實和平淡。催人淚下的畫面和那平凡而簡短的對白,總能激蕩起我心里的那一片漣漪。每當讀起那篇文章便會想到自己的父親,那個不擅長表達卻為自己操勞了大半輩子的父親。
從你那平易的文字中可以看見那個用心來給予兒子一切的父親形象,感受什么叫做“父愛如山”在《正義》一文中你問道:人間的正義在哪里呢?你說:“兩石白米堆在屋里,總要吃它干凈,兩箱衣服堆在屋里,總要輪流換穿,一大堆正義卻扔在一旁,滿不理會,我們真大方,真舍得!看來正義這東西也真賤,竟抵不上白米的一個尖兒,衣服的一個扣兒。”此句話充分的表達了你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試問人間的正義究竟在哪里呢?你讓廣大人民清楚地明白“正義”不止是掛在嘴上,而是要付出行動的。
朱自清的散文讀起來,很美,帶清秀之氣,正如他的名字一樣!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篇十四
散文中我最喜歡朱自清散文,特別是他的抒情散文,當然如《荷塘月色》、《槳聲等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等名篇自必說,這些膾炙人口的文章,每讀一遍,都使我如沐春風、如飲甘泉。
而那些并不常見的散文,偶爾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最近讀朱自清的散文《南京》就有這樣的感覺。
南京是我的故鄉,我生于斯、長于斯,這里的每一塊土地,每一件事物,甚而那遠逝的古跡,都能銘于心,刻于骨,溶于血。
他像一個含情脈脈的情人,飽含著深情的筆墨,把南京描繪的如古色古香的美女。
他以流覽的眼光從南到北從頭到腳把南京欣賞了一遍,而描寫最多的是臺城邊上的古雞鳴寺。
朱自清說;“到雞鳴寺去最好是一個微雨天或月夜。
在朦朧里,才醞釀著那一縷縷的古味。
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樓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蒼然蜿蜒著的臺城,臺城外明凈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滌子的畫。
豁蒙樓一排窗戶安排的最有心思,讓你看的一點不多一點不少。
”這是朱自清登雞鳴寺的感覺。
我也經常登雞鳴寺,入豁蒙樓,因為常去,所以感覺與朱自清又有不同。
受朱老先生的感染,我也喜歡在雨天到雞鳴寺去。
記得那是一個秋天的雨日,暑氣剛剛散去,涼風陣陣襲來,心緒漸高漸遠。
·耳邊傳來鐘磬,頌經聲聲入耳。
豁蒙樓上人少,若大的廳內,只有幾個遠方來香客在喝茶小憩,周圍清靜的如同梵羅世界,神仙的滋味愈來愈濃,真恨不能乘風旋上___天,在鐘山之上飛上幾個來回。
難怪天上人間的好去出盡被佛占盡。
三十年代人們對李叔通突然出家感到莫名,放著好好的少爺不做,現成的嬌妻美妾不要,偏跑到虎跑寺出家當和尚,還要修佛家最苦、最嚴、最難的律宗,實實地要做一個苦行僧,每天只吃兩頓飯,而且過午不食,半天就餓肚子。
身穿百納衣,手持破缽盂,戒修二百五十戒清規。
坐在豁蒙樓上我悟出了一些道理。
僧人行戒,皈依佛門,心中總有苦衷(除了那些賴佛吃飯指佛穿衣的懶漢),面對紅塵,面對現實的自我,總有排解不開的煩惱和困惑,只有超然出世,遁入空門,四大皆空,一切了了,才是辦法。
有時候一個人用出世的思想去看待世上的一切,或許活的更輕松、更坦然。
三十年代的南京,雖然是個都市,但還是荒寒蕭條,瘡痍滿目,貧困者比比皆是,大道空寂,塵埃遍布,只有寺廟昌盛,當時的南京方圓不過二三十里,而寺廟卻有幾十處,香火旺盛的有棲霞寺、隆昌寺、雞鳴寺、毘廬寺、靈谷寺等幾處大寺院。
僧人幾千,成了南京的一大特色。
朱自清對這一特色頗感興趣,曾專門登山拜訪了幾家寺廟,而對雞銘寺卻情有獨鐘,在《南京》一文中用了濃墨重彩。
雞鳴寺為什么會引起這位文豪的極大興趣呢。
這一點自然和他的生活經歷有關。
朱自清生活在一個極度壓抑的______,要說的話不能隨便說,要做的事不能隨便做,只能找一無人的地方去排解心中的郁悶,求得一時的寬慰,因此,他的散文處處透著那一絲淡淡的哀愁,帶著一層淺淺的“灰”調。
就像朧著輕紗的夢。
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飄逸之處,也是惹人愛之處。
讀朱自清的散文,需在酒足飯飽之后,泡一杯清茶,一邊酩茶,一邊賞讀,那種滋味有如出家人頌經時的恬靜淡雅。
這也正是雞鳴寺所具有的獨特風格之處,只有在雞鳴寺才有這種體會。
在鬧市之中,獨辟一塊清靜之地,為那些想清靜又不愿意逃離紅塵的人們,留出一個好去處。
難怪朱自清來了有這樣一番感受。
雞鳴寺藏在一處山林之中方圓不過五六百米,拾級而上也就______十級。
毫不費力就能享受無邊的美景,這正合了朱自清的心思,他不喜歡熱鬧的場面,但又不會像李叔同那樣遁入空門,他只愿在熱鬧和靜寂之間來回。
因了這些,朱自清在《南京》一文中對雞鳴寺下了重重的一筆,使我今天讀來倍感親切。
朱自清《背影》的感想主題思想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熱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百般懷念。
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是在25年寫的。
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斗爭中,但做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要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凄涼的情緒。
不是嗎,作者的家庭,因著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閑”,后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凄慘的現實。
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在這一背景上,作者寫出的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
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