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一
感人故事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它能觸動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產生共鳴。通過閱讀、聽聽親友的故事,我深刻理解到了人間真情的可貴之處。在面對各種磨難和挑戰時,這些故事給了我信心和力量,激勵我堅持夢想、追求幸福。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感人故事的心得體會。
首先,感人故事教會了我如何珍惜眼前人和事。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為了追求事業、財富而忽視了身邊的關愛與陪伴。然而,感人故事中的主人公們卻能將關愛傳遞給每一個他們重要的人。譬如《快樂星球》中,一個孤單的外星人到達地球,他依靠著對生活的熱愛,改變了孤獨女孩的生活,并成為她最好的朋友。我深深被這樣的故事打動,它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應該在生活中多一些關愛與陪伴。因此,我開始努力珍惜和感激身邊的人和事,不再讓忙碌和冷漠阻斷我們之間的情感紐帶。
其次,感人故事讓我明白了堅持和勇氣的重要性。人生充滿了挫折和困境,每一個成功的背后都離不開無私的奉獻和不放棄的精神。在《阿甘正傳》中,主人公阿甘·弗雷永不言棄,不管是在追求心愛的詹妮,還是在戰場上,他都展現出了堅持和勇氣。這部電影讓我深受感動,我認識到當我們面臨挑戰時,我們不能輕易退縮,而是要咬緊牙關,努力拼搏。只有通過堅持和勇氣,我們才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另外,感人故事也教會了我關于寬容和理解的重要性。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難免會與他人產生摩擦和沖突。然而,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和理解,去體諒他人的不足與錯誤。《小王子》中的玫瑰花,以及她的真愛能使小王子明白真愛就是寬容。這樣的故事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經歷,相互間應該互相包容。只有學會寬容和理解,我們才能維系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更美好的社會。
最后,感人故事提醒我關于人生價值的思考。在追逐物質財富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我們為何而活,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小王子》中的小王子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星星需要守護,人的靈魂在追尋與其所愛的人/事物之間。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成功的價值并不完全等同于物質財富,真正的成功應該從內心的滿足和對生命的熱愛中獲取。因此,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追求我內心真正的熱愛和理想。
通過體會感人故事,我明白了珍惜眼前人和事、堅持和勇氣、寬容和理解以及人生價值的重要性。這些體會不僅豐富了我的人生經驗,也為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指引了方向。我將始終保持對感人故事的敏感和關注,以此激勵我在生活中取得更多的進步,并成為一個感恩、堅持和寬容的人。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二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道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3、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會用慣性解釋一些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的慣性現象,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
2、通過實驗加深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3、理解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對力和運動關系的不同認識,了解人類認識事物本質的曲折性。
2、感悟科學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
1、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
2、對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的正確理解。
3、理想實驗。
1、力和運動的關系。
2、慣性和質量的關系。
1課時。
[引入]。
師: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知道了物體的一些運動規律,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同一個物體不同的情況下可以做出不同的運動,究竟是什么決定了物體的運動情況?要討論這個問題,就要研究運動與力的關系。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運動與力的關系。
一、據生活現象思考探究。
師:現在請同學們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分組探討一下運動和力是怎樣的一種關系,并試著回答以下一些問題。
1、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嗎?是不是有力物體就能運動,沒力物體就靜止。給物體一初速度,物體在不同平面上滑動,體會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物體的運動方向跟力的方向一樣嗎?
以拋粉筆為例。
3、物體的運動僅由力決定嗎?
拋粉筆為例。
4、物體什么情況下做直線運動?什么情況下做曲線運動?
以拋粉筆為例。
5、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什么情況下加速?什么情況下減速?
以拋粉筆為例。
【牢記】: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沒有力物體也能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運動方向與力的方向無必然聯系;當速度與力同一直線時,物體做直線運動;速度與力不在同一直線時,曲線運動;同一直線時,力與速度同向,加速;力與速度反向,減速。
要讓學生明白:物體此刻的速度是由上一刻的速度和上一刻的受力決定的,此刻的速度及此刻的受力決定下一刻的速度。(比方:今天的結果是前面的表現決定的,要想今后的結果能改變,必須從現在開始。)。
二、歷史上人類對運動與力的關系的認識。
師:愛因斯坦曾把一代代科學家探索自然奧秘的努力,比做福爾摩斯偵探小說中警員破案的過程。在偵探故事中,有時候明顯可見的線索卻把人們引到錯誤的判斷上去,也就是說光憑經驗來做判斷是靠不住的。
師:長期以來,在研究物體運動原因的過程中,人們的經驗是:要使一個物體運動,必須推它或拉它。因此,人們直覺地認為,物體的運動是與推拉等行為相聯系的,當不再推、拉的時候,原來的運動便停止下來。根據這類經驗,亞里士多德得出結論: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便要停止。我想不僅是亞里士多德這樣想,就是在現在,很多人還是這樣想的,因為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經驗相一致。但這卻是個錯誤的結論。是由明顯可見的線索引出的錯誤判斷,而且這個錯誤結論竟維持了近兩千年。直到三百多年前,伽俐略創造了有效的“偵察”方法,發現了正確的線索,揭示現象的本質,成為物理學中的福爾摩斯。
師:伽俐略注意到,當一個球沿斜面向下滾動時,它的速度越來越大;向上滾動時,速度越來越小。他由此猜想:當球沿水平面滾動時,速度應該不增不減。實際上他發現,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伽俐略認為,這是由于摩擦阻力的原因,因為他同樣還觀察到,表面越光滑,球便會滾動得越遠。于是他推斷:若沒有摩擦阻力,球將永遠滾下去。
師:伽俐略為了說明他的思想,設計了一個實驗(伽俐略斜面實驗):讓一個小球沿一個斜面從靜止狀態開始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升到原來高度。減小后一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仍然達到同樣高度,但這一次為了達到同樣高度,比第一次滾得遠些。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達到同一高度時將會滾得更遠。于是他問道:若將后一個斜面放平,球會滾動多遠?結論顯然是,球將永遠滾動下去。這就是說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沒有力物體也可以運動(比如在光滑水平上,只要給物體個初速度,物體將以這個速度永遠運動下去),而力恰好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運動速度)的原因,比如物體加速和減速時都需要受到力的作用。當然我們不能消除一切阻力,也不能把水平木板做得無限長,所以這個實驗是“理想實驗”帶領學生觀察動畫及視頻文件,先看理論動畫,再看演示實驗。
注意:理想實驗不是空想實驗,它是可靠實驗事實加上理論推導。
師:與伽俐略同時代的法國科學家笛卡爾補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觀點。明確指出:除非物體受到外力的作用,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或運動狀態,永遠不會使自己沿曲線運動,而只保持在直線上運動。他還認為,這應該作為一個原理加以確立,并且是人類整個自然的基礎。
三、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物理學的基石???慣性定律。
伽俐略和笛卡爾的正確結論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頓總結成動力學的一條基本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注意: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大家已經對亞里士多德這個名字很熟悉了,并且每次提到的都是他的錯誤觀點,好像成了反面教材,這里我要向大家說明一下:亞里士多德是個非常偉大的人。恩格斯稱亞里士多德是最博學的人,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涉及生物、天文、氣象、數學和物理等,成果十分豐富,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人。他追求以世界的本來面目來說明各種自然現象,比如說:他認為天上的運動應該是完美的勻速圓周運動、地上的物體都應該是靜止的。他認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是與大量的“事實”相一致的。他一直追求真理,只不過因為當時研究物理總是靠直覺和思維來進行。因此,他的這一錯誤觀點影響了人們兩千多年。
伽利略實在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第一個意識到了摩擦力??一個本質至今還沒有被認識清楚的問題。有了這一點,加上他又具有豐富、發散而有嚴謹的科學思維能力,設計出其理想實驗就顯得比較自然了。我們認為理想實驗首要的意義在于它摒棄了那種單純依靠思辯來研究物理的行為方式,而確立了實驗在物理研究中的基本地位。從物理史實上可以發現,這時伽利略認為的地面上的物體除靜止外的另一本來面目是勻速圓周運動(而不是勻速直線運動),伽利略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物理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因為他第一次確立了物理實驗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研究物理不再是單純地靠直覺和思維。是笛卡爾第一個明確指出:除非物體受到外力作用,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確實是人類思想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因此,笛卡爾認為上述論斷應該作為一個原理加以確立,且是人類整個自然觀的基礎是十分合理的。笛卡爾當時還指出:在太空環境中可以實現物體不受外力的作用,這時物體的運動就滿足理想實驗的條件(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拓寬了看問題的視野)。
牛頓所做的工作不僅是進行了總結,更是從物理上賦予了明確的內涵,這其中包括慣性和力作為科學概念地提出,以及慣性參考系等,同時明確了力和物體運動及其變化之間的直接因果關系。
【牢記】:
2、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頓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不能用實驗來驗證。
3、物體具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稱慣性。所以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
師: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現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牛頓第一定律。例如冰壺。冰壺在冰面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較小,可以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變直到它再一次受到桿的打擊或碰到障礙物,才改變這種狀態。
觀看牛頓第一定律演示實驗。
四、慣性。
帶領學生觀看多媒體文件。
生活中的例子:將斧頭和木把往下敲。木把受到敲擊突然停止了。斧頭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向下運動,使斧頭和木把套緊。
1、問:什么樣的物體具有慣性?物體什么時候具有慣性?
答:一切物體均具有慣性。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物體任何時候都有慣性,慣性是一種固有屬性。
2、慣性可以被克服嗎?
答: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不是力,不能避免或克服。
3、速度可以突變嗎?
答:當有外力作用迫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時,物體的運動狀態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發生變化,慣性的大小就表現為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正因為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一點點變化的,所以速度是不能突變的。
4、物體的慣性大小由什么決定呢?與速度有關嗎?
答:慣性的大小僅由質量決定。
這里有一個易錯點:很多同學認為速度大,慣性大;速度小,慣性小。原因是他們把“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理”理解為“物體從運動到靜止的難易程度”。
分析:正是因為有外力的作用才使得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所以要比較兩個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最起碼要給它們相同的外力作用,才好進行比較。(不恰當的比方:想看兩個人一天誰掙的錢多,最起碼要給他們相同的本錢)。
要比較速度變化的難易程度其實就是比較物體的加速度,加速度反映了相同時間內物()體速度變化的大小關系,而在相同的外力作用的情況下,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僅僅是由質量決定的。所以慣性僅僅由質量決定。(a大,速度變化容易;a小,速度變化難)。
慣性的大小僅由質量決定。但由于慣性是屬性不是物理量,所以不能具體講1千克的物體有多少慣性。例:如手擋相同速度的籃球和汽車。如果一輛空車和一輛裝滿貨物車在相同的牽引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它們的運動狀態改變的情況并不相同,空車的質量小,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達到某一速度,運動狀態容易改變。裝滿貨物的車,質量大,要在很長的時間內才能達到相同的速度,運動狀態難以改變。慣性大小在實際中是經常要加以考慮的。當我們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容易改變時,應該盡可能減小物體的質量。殲擊機的質量比運輸機、轟炸機的質量要小得多,在戰斗前還要拋掉副油箱,以進一步減小質量,就是為了要提高殲擊機的靈活性。相反,當我們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時,應該盡量增大物體的質量,抽水站的電動抽水機和水泵都固定在很重的機座上,就是要增大它們的質量,以盡量減小它們振動或避免意外的碰撞而移動。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三
第一段:引言(100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靈深處的柔軟地帶,那里藏著一串串溫暖感人的故事。這些故事能夠打動人心,猶如一泓清泉滋潤著內心,讓人感受到人性最美好的一面。我也曾讀過很多感人故事,它們不僅讓我大哭特哭,更讓我深深思考人生,體悟到一些重要的道理。
第二段:感人故事的啟示(250字)。
感人故事往往出自真實生活,所講述的情節和人物都可以在我們身邊找到。與其說它們是虛構的故事,不如說它們是現實生活中的寫照。感人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它們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讓人產生共情。在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他們用自己的善良、勇敢去面對生活的挑戰,用自己的愛與關懷去溫暖他人。這些故事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讓我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愛是多么重要。正因為有了這些故事的影響,我們才可以更加真實地去欣賞和珍視身邊的溫暖,去用我們的行動改變他人的命運。
第三段:感人故事的教誨(350字)。
感人故事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是一種教誨。在平凡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比如,有一篇故事講述了一個父親為了讓孩子得到生活所需而默默奮斗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家庭的重要性、奉獻的意義,以及父愛的偉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家人的重要性,要為了家人努力奮斗。還有一篇故事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在困境中奮發向前,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不能放棄,要堅持努力,相信自己的夢想一定會實現。感人故事不僅給我們帶來心靈的觸動,更鼓舞著我們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第四段:感人故事的力量(300字)。
無論是小說、電影還是真實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它們都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夠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感人故事通過情感的共鳴,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共情之情,激發人的情感。它們可以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寶貴,讓人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感人故事還能夠啟迪人們,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讓人明白自己擁有的潛力和動力。通過感人故事的啟示和警示,人們能夠更加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以便更好地面對種種困難和挑戰。感人故事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們讓我們學會感恩,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給予我們希望和勇氣。
第五段:結語(200字)。
感人故事是人類文明中最溫暖的一部分,它們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善意與愛,是我們心靈的糧食。通過這些故事,我們收獲了感悟和思考,也收到了啟迪和教誨。看完感人故事后,我們應該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用它們激勵自己去做更好的人,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不僅是享受這些故事帶來的溫暖和感動,更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傳遞這份愛與善意,讓感人故事繼續發揚光大,成為我們社會的一面明鏡,反映出我們人性的美好。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四
北京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文素材!這一次疫情的爆發讓我們看到我們的國家到處都是充滿正能量的,這些事跡不分地區,不分先后的發生在我們祖國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里,讓我們來把這些感人肺腑的事跡都記錄下來,寫成一篇篇的!下面是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北京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文素材,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可以給各位同學帶來幫助。
2020的春節是特殊的,不像以前一樣熱熱鬧鬧有著年味。曾經繁華的街道變得冷清了,路上也只有幾輛汽車在行駛;曾經有著幾億票房的電影院現已無人問津;曾經年味十足的家宴也通通被取消。今年是鼠年,我們就像一只老鼠,躲在被窩里,觀察周圍的異動,因為外面來了一種比貓還可怕的怪物——新型冠狀病毒。這使這個春節失去了它本該有的年味。
在今年除夕那一天,因長輩的要求,我們戴著口罩,去市場挑選食材,市場里冷冷清清,比往年少了很多人,賣家禽的也少之又少,甚至連河蝦的身影也消失了。我們買了一些食材后,就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回到家后,我們都忙活了起來。到了傍晚,看著桌上那些飯菜心里也有了些甜味。這不禁讓我想起仍留在前線奮斗的醫護人員,他們為了解決這次疫情,盡力救治那些病人,可他們自己就不能回家過年團圓了,他們的付出是難以想象的。想到這些,吃著年夜飯,心里也有點不是滋味。到了大年初一,因為是新年第一天,本該是熱熱鬧鬧的,可是受疫情影響,街道是冷冷清清的,只聽見遠處傳來幾聲鞭炮聲。回想往年的春節,我們吃著年夜飯,與家人們有說有笑,談著這一年發生的事情,除夕過后,我們穿上新衣裳開始走親訪友,開開心心的過完這個年。
現在有許多人被隔離,也有許多人在對付這一次疫情。我們為感染的人祈禱,向在前線奮斗的人致敬!希望國家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面的力量開展防控,堅決遏制疫情蔓延的勢頭,為了避免更多人患病,我提倡大家少出門、勤洗手、不接觸野味,保持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我相信在白衣天使的戰斗下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戰勝這一只大怪物——新型冠狀病毒。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1998年迎戰特大洪水,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迎戰大雪災,2009年對付禽流感,武漢是一座勇于面對困難并不斷戰勝困難的城市!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五
感人故事,是人們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到或聽到感人的故事,總能觸動人心,引發共鳴。我曾經聽到過許多感人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這些故事,我深刻體會到了人性的偉大和力量,也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一段,我要談論的是一位名叫李雷的年輕人,他的故事令我難以忘懷。李雷成長于一個農村家庭,家境貧寒。然而,盡管環境的限制,李雷一直熱衷于學習。他經常在鄉間小身子努力勞動,為了攢夠學費。有一年,他考上了大學,成為了他們村莊第一個上大學的人。他的努力和堅持,讓我明白了只要我們真心去追求,即使處境再困難,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第二段,我想談談一位名叫瑪麗的女孩。瑪麗身患重病,過去的幾年里,她一直在醫院和家之間度過。然而,她的樂觀和勇氣從未消失。她經常鼓勵其他病友,讓他們有了希望和勇氣戰勝病魔。她用自己微笑和陽光的態度感染了大家,成為了醫院里的一個傳奇。瑪麗的故事讓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諦,就是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和勇敢。
第三段,我要談論的是一位老師的故事。這位老師教書育人多年,平凡而又卓越。他并沒有出類拔萃的教學技能,但卻能夠以真誠和耐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他總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關心他們的成長和發展。他的課堂上,充滿著知識的傳遞和人生的智慧。這位老師的故事讓我明白了教育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讓我們從稚嫩走向成熟,讓我們從愚昧走向智慧。
第四段,我要談談一位名叫張艷的女士。她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生活平凡。然而,她卻常年義務幫助孤寡老人和貧困家庭,經常組織慈善活動。她的善舉溫暖了許多人的心,讓他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情。她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讓我明白了社會責任和愛心的重要性。
第五段,最后我要談談一位名叫李華的年輕人。李華在一次自然災害中失去了雙臂,但他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他學會了用雙腳完成平常需要雙手完成的事情。他堅持學習,考上了一所優秀的大學。他的堅持和勇氣鼓舞著周圍的人,成為了大家的榜樣。李華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關鍵在于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己的堅持。
通過這些感人故事,我深刻體會到了人性的偉大和力量。無論我們處在何種環境中,只要我們敢于追求夢想,樂觀堅強,勇敢面對逆境,堅持追求真理,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實現自己的價值。感人故事不僅僅是一種表達方式,更是一種精神的傳遞。它可以激勵我們在生活中不斷進取,努力奮斗。
通過閱讀這些感人故事,我深切認識到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心去感受和傳遞感人故事中的力量,用善良和關愛去影響他人,我們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因為感人故事并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它是我們共同的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感人故事的主角,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感動和激勵他人。所以,讓我們用心去聆聽和分享感人故事,讓世界因為我們而更加美好!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六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6000多名援鄂醫療隊員,從北京來了!從上海來了!從廣東來了!從四川來了!從江蘇來了!……他們主動請纓、勇敢“逆行”,與武漢人民并肩作戰!
【戰地。
日記。
】時隔17年,“抗非”姐妹花再戰疫情。
“17年前你在醫院一線抗非典我挺你。今天你再去醫院一線抗肺炎我仍然支持你。”
“我參加過抗擊‘非典’,有防控經驗,肯定能戰勝這次病毒!哈哈……”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肺病門診,換下防護服、做過消毒處理、從發熱門診匆匆趕來的張紅爽朗地說。張紅的笑聲打破了醫院現場原本有些緊張的氣氛。
“每次疫情來臨,她都會沖在最前面。”和張紅并肩作戰的陳愛美說。
17年前主動請纓“抗非”
張紅,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肺病科兼感染科主任,從事呼吸內科臨床工作20年。陳愛美,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護理部大內科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29年。17年前,當sars病毒肆虐而來時,33歲的張紅和32歲陳愛美主動請纓,參與到“抗非”工作中,成為當時戰場上的姐妹花。
“當時,她是區防治專家組成員、我們醫院發熱門診主任,區內每一個可疑患者都經過她親自診查、密切跟蹤和精心治療。我是發熱門診護士長,積極配合做好護理工作。”陳愛美向記者介紹。2003年非典、2009年h1n1病毒,每次重大疫情來臨,她們都沖鋒在前。
“我是黨員,還是一名專職醫生,這個時候就得站出來,扛起這份責任。”張紅目光堅定,行動果斷,她的勇敢、樂觀和豁達深深影響著身邊每個人。
17年后的“并不意外”
17年后,姐妹花再次請纓,沖在了抗擊疫情第一線。
“我見過她抗擊非典時的拼命,太了解她的個性,所以對她的這次選擇并不感到意外。”張紅的愛人楊永忠表示。
“她在肺病門診、發熱門診、肺病科病房、感染科病房、會診室24小時‘連軸轉’。”陳愛美介紹,張紅已經把吃住全搬到醫院,每天凌晨一兩點睡覺,其間還要及時查看醫院疫情防控群和科室工作群的信息,第二天再早早上崗。自抗擊疫情以來,張紅沒休息過一天,連續多日的工作讓她的面容漸為憔悴,讓周圍同事擔憂。
“我們擔心她的身體,領導‘命令’她注意休息、保存體力,她也總是點頭答應,過后就忘。”陳愛美心疼地表示。
作為“戰友”,陳愛美和張紅一樣,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申請去感染科幫忙,事后才告知家人。
“我很擔心,跟她說,當年非典那會兒你年輕我就不說啥了,現在你都50歲的人了,去最危險的地方,能行嗎?她很堅定地告訴我,‘我經驗豐富,你們就放心吧’。”面對妻子的堅決,愛人王德剛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受家人影響,兒子兒媳也推遲了原定在初八舉行的婚禮,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1月30日,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推送了一條“逆行者”的微信,展示了一線醫護人員的真實狀態,感動了所有人。下方留言處,王德剛給愛人的留言更是讓人動容。“17年前你在醫院一線抗非典我挺你。今天你再去醫院一線抗肺炎我仍然支持你。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我和張紅開玩笑說,非典的時候我們都活著,那就再戰一場!”陳愛美笑道。
【戰地日記】鐵路青年:病毒未滅何以歸家。
從除夕到元宵節,在大眾宅家團聚之際,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公司廣州疾病預防控制所的青年突擊隊員們依然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
流行病學調查組青年突擊隊:鎖定病毒傳播途徑。
“叮鈴鈴……叮鈴鈴……”元宵之夜,廣鐵疾控所流行病學調查組的電話又響起。除夕以來,這個電話鈴聲幾乎從未間斷。
“這幾天排查的一名發熱病人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可能。”原來這是某醫院打來的電話。
又有一個病人成功解除危機,可以回家團圓了。大家又投入下一個案例的排查。
流行病學調查組人人都像偵探家,他們要對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進行發病前后14天的調查,抽絲剝繭,推斷出可能引起疾病傳播的要素,從而達到疫情防控的目的。
一個事件就像亂糟糟的毛線團,要想解開、理順的話,鋪開的工作量非常龐大。這個青年突擊隊現在已經處理了238起事件,涉及人數多達259人。
從除夕到元宵,連日來超負荷的工作,讓調查組的青年突擊隊員們雙眼布滿了血絲。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
現場組廖瀟寒:我是新黨員,上一線義無反顧。
“什么時候能夠回家?千萬注意安全。”正月十五的月亮特別圓,廣鐵疾控所現場組廖瀟寒接到新婚妻子打來的電話。
“完成任務就回家,放心吧!”廖瀟寒回答道,隨后繼續投入工作。
現場組工作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在車站現場組織對旅客、職工進行體溫監測,發放相關防疫物資、宣傳資料等。他們是阻止疫情蔓延至列車的第一道防線。
廖瀟寒去年才結婚,原計劃今年帶著新婚妻子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
在管內相關單位開展現場防疫宣傳教育,廖瀟寒每日的工作都排的滿滿當當,有時一天只能休息3至4個小時。
“病毒不滅,何以歸家。”廖瀟寒說,這個時候,舍小家為大家,是一名黨員的責任和使命。
消殺組練川:我是一名團員,隨時響應國家的號召。
“練川,不在家過元宵節了?”電話那頭,媽媽焦急地問。“媽,現在疫情非常緊急,等疫情結束后再回家過節吧!”廣鐵疾控所海口工作站的“95后”共青團員練川回答道。
從大年初四的晚上開始,練川就和同事們在海口站對動車組進行消毒。
他們穿著防護服,背著近20公斤重的噴霧箱對車廂內進行應急消毒,空氣中消毒水的氣味,是給旅客的定心丸。
元宵夜,一輪作業結束,練川和同事們難得有了休息時間,沒想到又接到下一個消毒任務。當了解到該列車第二天早上就會開走,車不等人,練川顧不上一日的困頓,與同事伍松柏一起上車。
消毒完畢,他們又互相對體表消毒。
“這樣,我們就可以放心了!”看到完成消毒的列車,滿臉汗水的練川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渾然不覺全身早已濕透。
【戰地日記】匯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交通青春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多次召開會議、多次聽取匯報、作出重要指示。交通運輸部黨組對學習傳達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等作出一系列有力部署;部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專門印發《關于貫徹落實讓黨旗高高飄揚在交通運輸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發揮好群團組織的群眾優勢和組織優勢。
圍繞疫情防控工作大局,部直屬機關各級團組織迅速行動起來,采取多種途徑,開展青年主題學習、宣傳教育、青春建功,部直屬機關廣大團員青年響應號召,以實際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建設模范機關。
加強教育提升站位。
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根據部直屬機關黨委和上級團組織相關要求,加強特殊時期團員青年的宣傳教育,將黨的聲音、團的號召第一時間傳遞給團員青年。
2月6日至2月10日,部直屬機關團委組織開展“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青年主題學習,統一配發學習資料,動員各直屬團組織利用一周時間,通過多種線上途徑,組織青年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共青團中央有關通知要求,部黨組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引領部直屬機關團員青年充分認識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交通運輸行業在打贏防疫阻擊戰中的重要職責任務、團員青年應有的青春擔當,進一步組織動員各級團組織和團員青年為疫情防控工作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各級團組織將專題學習納入青年理論學習工作,依托各支部和各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的組織平臺,以及“學習強國”視頻平臺、阿里釘釘辦公軟件,以及微信公眾號、工作群等新媒體手段,開展線上研討、唱響青年心聲、弘揚向上能量。
團員青年們表示,交通運輸在遏制病毒傳播、維持社會生活生產秩序、保障應急物資供應運輸、促進企業復產復工等方面都肩負重要的職責和任務。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是踐行青春初心使命的主戰場、也是建設模范機關的具體體現。作為中央和國家機關的青年、作為交通運輸青年,理應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政治站位、堅守職責使命,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
團員青年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年輕干部要加強政治歷練、思想淬煉、實踐鍛煉,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的諄諄叮嚀。大家表示,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不僅是業務和技術上的交鋒,更是精神和信念上的較量。作為年輕人,我們必須鼓足與病毒一決高下的斗爭精神、‘不怕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戰“疫”中亮形象、受歷練、勇擔當!
這場突發的疫情也為團員青年帶來了新的思考。正如一位青年同志所說: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未來還可能面臨內外部的重大風險,這告訴我們,推進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也告訴我們,以新一代通信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交通運輸新業態新模式,必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交通運輸青年應登高望遠、順應大勢,在戰“疫”經歷中汲取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啟示新經驗和新力量。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把戰疫。
決心書。
寫在青春擔當的實際行動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部直屬機關團員青年在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有序有力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交通運輸部應急響應的發令槍一打響,各司局各單位不少青年同志接到命令就馬上結束了春節休假,第一時間投身到應急值班和疫情防控任務中,開展信息收集、形勢研判、政策研究、協調溝通、運力組織、路網監測、地方指導、宣傳報道等各項工作,全力保障應急運輸車輛“三不一優先”(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優先通行)政策和“一斷三不斷”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公路交通不中斷、應急運輸綠色通道不中斷、群眾生產生活物資不中斷)要求的有效落實;同時,為春節后錯峰返程、促進企業復產復工,及時提供針對性的政策支撐和扎實細致的運輸服務工作。
這個春節,交通運輸綜合應急指揮中心的青年同志們連續奮戰在應急指揮一線,迅速研定特殊時期的工作機制和模式,實時掌握調度各省疫情防控動態,迅速協調解決因疫情帶來的運輸矛盾,抓緊開通為武漢運送醫療物資和醫護人員的綠色通道,制定針對交通運輸工具和車站、碼頭、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阻斷疫情傳播的指導意見,針對突出問題對各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進行視頻調度.....分秒必爭,成為中心青年的行動寫照。部運輸服務司的青年同志按“戰時要求”被編入到物流保障辦公室下設的疫情防控組、物流保障組、綜合組等三個工作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部署常常深夜傳抵,關笑楠等疫情防控組的青年同志通宵達旦地緊急協調、研定文件,一項項春運返程運輸保障政策得以及時出臺;余興源、高博等物流保障組的一班青年同志7x24小時值班上崗,及時受理全國緊急運輸任務,協調設立武漢市周邊物資集疏運轉運站,千方百計協調運力以保證疫情防控應急物資到位。部水運局蔡濤等青年同志,全力協助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與長江干線各省份港政部門、主要港口企業集團建立聯絡機制,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將聯絡關口前移,協助解決長江下游港口和湖北省急需的礦石、煤炭、乙烯等重點物資港口裝卸需求。部國際司青年同志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蒙古國、柬埔寨等國家的交通主管部門溝通協調,確保國外援助物資順利接收;他們在黨組織領導下,主動搜集國際社會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的反應,每日整理專報為部領導研判決策提供參考。中國交通報社在除夕夜緊急成立由11名青年組成的“駐部應急新聞報道小組”,每天3名骨干駐部采編報道,本部及駐地青年記者趕赴各地交通運輸防控檢疫站采編鮮活信息,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出交通抗疫的聲音,現已完成100多篇報道。中國船級社海外分社的青年工程師積極發揮駐外機構的作用,多方協調防控物資,購置醫療外科口罩、n95口罩和閥門口罩等物資近15萬只,醫用防護服近11000件,全力支援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交通運輸衛士。在抗疫關鍵之時,長航局廟河海巡執法大隊和臨江坪海巡執法大隊的29名青年安檢員向局黨委遞交了請戰書,鮮紅的手印格外醒目,1月29日以來,他們克服種種困難,認真履行對通過三峽樞紐船舶的100%安全檢查,用行動用熱血實踐著誓言。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
為構筑聯防聯控格局貢獻青春力量。
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響應共青團中央《關于堅持黨的領導,全團動員,在防控疫情阻擊戰中充分發揮共青團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的通知》精神,部直屬機關各級團組織積極發揮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努力把共青團的組織力、引領力、服務力體現到大局貢獻度上。
用青字號旗幟凝聚引領組織青年。響應全團號召,各級團組織發揮“號手崗隊”的品牌號召力,動員團員青年做戰“疫”的預備隊、別動隊、先鋒隊。長航局黨委一聲令下,13支青年先鋒隊迅速組建,178名團員青年承擔起海事現場安檢、通航調度指揮、船閘(升船機)運行、錨泊指揮、船閘檢修等工作任務。公路院組建“大數據支撐青年突擊隊”,開展武漢人口流動情況分析、新增春運客流量預測分析任務、確診人員的同乘人員追溯工作、道路客運乘客登記系統開發等工作,為春運與疫情下交通大數據運用提供支撐。交科院組建了一支17名青年組成的突擊隊,為部、各省廳、大型交通運輸企業疫情統計監測分析提供技術支撐;20名交科院的青年志愿者參與在部值守、為部撰寫疫情數據測算分析材料、以及院防控工作統計報送等工作。全國青年文明號集體——中國交通報社采編中心的青年同志,大年初一奮戰到正月十五,熬夜到凌晨成了常態,春節休刊期間,他們為報社新媒體平臺持續提供原創稿件、圖片和視頻;恢復出報以來,他們承擔了全社50%的版面任務,用深入一線的生動報道,唱響交通戰“疫”聲音。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文明號集體——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值班室的青年唱響“席位就是戰位”,配合組織輪值人員和預備力量,做到24小時全天候路網實時運行監測工作。經統計,截止目前,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共組建青年突擊隊13支,組織志愿服務隊5支,641團員青年積極參與其中。
讓組織的力量穩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疫情期間,各級團組織及時推送50余篇防疫防控指南,指導團員青年科學文明做好自我防護和家人防護。一些團組織還向團員青年發出了主題。
倡議書。
引領青年做防疫要求的貫徹者、做科學防護的帶頭者、做防疫知識的傳播者、做主動參與的奉獻者。各團組織面向防疫一線挖掘和宣傳青年典型依托“交通運輸青年”微信公眾號等團屬媒體開設系列專欄、積極向黨組織和上級團組織推報傳播防疫一線的交通青春故事增添新時代交通精神的新亮色。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一盤棋,上下同心、眾志成城,一定能夠奪取疫情阻擊戰最終勝利!”“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這是交通青年的共同心聲,也正在成為交通青年的行動洪流!
【戰地日記】衛生健康青年:因為是醫生,所以選擇承擔。
北京醫院文力:“寫此生第一封家書,表達歉意吧”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斗爭,衛生健康青年自覺行動,積極請戰!他們將危險、勞累拋在身后,加班加點、挑燈夜戰,用實際行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從以下三封信函中,我們得以窺見他們光潔、明亮的醫者仁心。
爸媽,不好意思。大過節,家里裝修,又有傳染病的時候,咱們現成的勞力加大夫就這么“沒影”了……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我并不在之前你們以為的南方某城市出差。實際上我作為國家醫療隊的成員,已經在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房里救治患者了。你們問的俞姐姐、白姐姐都說了假話。別怪她們,是我承諾請吃飯,她們才幫我圓謊的。
對家而言,我像個“逃兵”,走得挺狼狽的。但是請寬心,我們現在是已經武裝到了牙齒。兒子不是“出走”,而是勝券在握地“出征”!
此外還有幾句送給我的新家人——此次冒著風險在前線跟我共進退的20位“戰友”們。相較于沒成家沒孩子的我,你們大部分人對家庭的牽掛和歉意豈止我的數倍。我相信,只要有決心、有信心,就一定能和兄弟醫院、和武漢人民一起打贏這場戰斗。下一份家書,就是咱們凱旋的捷報。
——節選自北京醫院國家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隊員、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文力的家書。
據悉,北京醫院國家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143名隊員中,40周歲以下青年108人,其中團干部10人、團員23人,青年醫務人員成為本批醫療隊的絕對主力。
中日醫院肖飛:我想真正體驗一回醫者的純粹。
報名參加中日醫院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是我想真正體驗一回醫者的純粹。竭盡全力幫助苦難中的人,是我的責任、使命所在,也是為了報答國家、社會、醫院、老師們對我的培養。
據我所知,我們胸外科幾乎所有同事均在第一時間報名要求上前線,之所以選擇我,有運氣的成分,也體現了醫院對黨員、對年輕醫生的認可、信任和期盼。
劉德若主任、郭永慶主任、石彬主任、宋之乙主任等老一輩胸外科專家都結合抗擊非典期間經歷對我們做了勉勵。梁朝陽主任和石玉慧護士長再三叮囑我們,一定要注意個人防護和安全,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助病人。
我是一名胸外科醫生,我的專業和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科與呼吸中心在肺移植患者管理和術后危重癥患者照護方面有長期、緊密合作。我相信,有了外科醫生和內科醫生的協同作戰,新冠肺炎救治團隊能在武漢前線更好地發揮作用,更積極有效地照護患者,體現出國家醫療隊的作風與水平。
——中日醫院國家志愿湖北抗疫醫療隊隊員、胸外科主治醫師肖飛感言。
中日醫院第五批國家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有醫生15人,護士52人,隊員來自全院31個科室和部門。與醫院派出的前四批醫療隊相比,第五批醫療隊最大的特點是兩個字:年輕。醫生平均年齡34歲,護士平均年齡33歲。這個年齡段的醫護人員是醫院照護住院患者的主要力量。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七
【一線抗疫群英譜】“醫護人員是我們的親人”
“和你們相處很愉快,我的病好得較快……感謝你們!”患者用湖北話說。“回家注意身體,記得多喝水,好好吃飯。”a13病區主任李艷霞帶著東北口音叮囑。出院,交接,話別,醫患之間的對話,如同親人一般。
這位72歲的患者邁出病房,終于迎來了出院的日子,經過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雷神山醫療隊6天的治療,他成為雷神山醫院a13病區首位出院的患者。
醫護人員給老大爺送上鮮花,簇擁著送到車前,打開車門,老大爺扭頭又說:“謝謝你們!”a13病區主任李艷霞帶著醫護人員,將他送往住地,反復叮囑他出院后的注意事項。
溫暖舉動的背后,是這群醫務工作者秉持弘道篤行、精誠大醫的精神。這是一種堅定,正如該醫療隊的總指揮、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院長徐英輝所說:“山河無恙,人人皆安!”在雷神山醫院,這支團隊接管的四個病區161張床位,均已接收患者。
救治,并不容易,醫護人員隨時面臨驚心動魄的戰斗。
2月17日大雨,僅開診5個小時的雷神山醫院a4病區,就上演了一場生死時速。一名患者突發病情變化,嚴重呼吸困難。值守的醫護人員拼盡全力,緊張搶救,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立即給予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然后轉往icu接受進一步救治。那時已是夜里10點,在轉往icu的路上,幾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的醫護人員,彎著身子,抬著病床蹚著沒過腳踝的水坑,前面拉著,后面推著,在雷神山的深夜里奔跑,拼盡全力,為病人和時間賽跑。
他們為何如此拼命?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一位醫生說:“在雷神山,一切陌生面孔都親如家人。”
幾天前,在雷神山醫院a8病區,這支團隊的醫護人員發現,第二天就是79歲的陳大叔生日。他剛經歷了失去親人的痛楚。
生日,在特殊時刻,對病人的意義顯得格外厚重。病區醫護人員悄悄地為他安排著,一定要給他更多希望。醫生李楠網購了一個草莓蛋糕,隊員們在紙上親筆寫下了祝福,共同在隔離病房為老人過一個簡單溫馨的“特別生日”。
“你們給我過生日,不是親人,勝過親人,我非常感激。”看著圍繞在自己身邊的醫護人員,老人有些激動,帶著顫聲說,“這個生日是我一輩子最難忘的,記在心中了,我一定配合醫務人員,好好治療,謝謝你們。”醫護人員們齊聲說:“祝大爺早日康復。”之后,大家一邊唱起生日歌,一邊鼓掌打著節拍。這一刻,對陳大爺來說,即使親友不在身邊,他也并不孤獨,因為遼寧醫護人員的熱情,讓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在雷神山醫院工作,什么事讓醫護人員最開心?經過醫療隊一夜的努力,一位患者血氧從85%回到了98%。當患者露出笑容說“原來能自己吃飯就是幸福”時,深深地觸動了a13病區醫生劉卓:“原來人的幸福,并不復雜。疫情之下,更懂珍惜,患者對我們這些來自遼寧大連的白衣戰士的信任,是最開心的事。”
這樣的信任,讓他們之間充滿溫暖。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a13病區護士劉波,沒幾天就熟悉了本地方言。“你呀,現在恢復得蠻好,要多聽醫生的話,多喝水。”這帶著“海蠣子味”的武漢話,熨帖著病人,讓他們心中充滿了暖意。
“沒有人喜歡做重復的工作,但我們還是會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做。”該醫療團隊b1病區護士李薇坦言,當他們身著白色戰袍,他們就是患者的守護者,而患者就是他們守護的親人。
口罩后面是怎樣的面孔?防護服下是怎樣的身軀?在雷神山,患者根本不清楚這些,但他們很清楚這些醫護人員已親如家人。誠如一位患者所說:“醫護人員是我們的親人,也是英雄。”
【一線抗疫群英譜】再穿防護服。
在一張拍攝于的老照片里,一個小男孩穿著一身寬大的白色防護服,戴著醫用口罩、帽子,把護目鏡壓到額頭上,露出了一雙天真的眼睛。轉眼間,過去,照片里的小男孩長大了,也像他父親一樣成了一名醫生。
“那時我還小,很好奇,就穿上我爸抗擊‘非典’時穿過的防護服,拍了這張照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生王光杰告訴記者,他的父母都是醫務人員,父親當年是抗擊“非典”模范,他馳援武漢,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親的影響。盡管母親對他有些不舍,但也和父親一樣全力支持他。
1月26日大年初二,王光杰從北京趕赴武漢,來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支援。當時,院區還在改造,人手、醫療設備等非常缺乏,王光杰所在的20人醫療團隊的到來,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院區醫務人員的壓力,讓治療工作快速進入了正軌。
王光杰介紹,他們主要是通過一些藥物對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支持治療,比如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道方面的癥狀時,會對其進行氧療,或者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一些患者感染后,可能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等臨床現象,這段時期對于患者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能挺過去,病情就會逐漸好轉,給患者相應的支持,就是幫他們挺過這個時期。
經過艱苦努力,湖北武漢的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也在取得積極成效。王光杰告訴記者,隨著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以及大量方艙醫院開始收治患者,很多病區承受的壓力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現在醫療條件更好了,收治時間也大大縮短,我們能夠更早地對病人進行治療,而且病人對疫情的恐懼也在減少,很多病人都很樂觀,積極地配合治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他說。
幾天前,病區里的一位患者康復出院,對值班的王光杰和其他醫護人員表示感謝,躺在旁邊床位上的一位患者老奶奶聽到后感同身受,突然忍不住哭了起來。“之前我口渴了,就把送給我的一碗梨湯喝了,我也不知道是哪個好心人送給我的啊,我問的時候你們都不承認……”老奶奶哭著對他們說。這位老奶奶住院前身體狀況不太好,已經幾天沒吃好飯了。住進病區后,她很快被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感動了。“奶奶,這些吃的都是給您的,您放心就行了,好好休息,早日康復。”王光杰俯下身子對她說。
像這位老奶奶一樣,很多患者都會把醫務人員的付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忍不住流下淚來;而這些白衣天使們也會把患者當成至親,用高超醫術和仁心大愛救治他們、照顧他們。王光杰表示,希望今后能有一些新藥出來,在臨床上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也呼吁康復出院的病人能夠自愿捐獻血漿,幫助更多病人渡過難關。
2月19日,王光杰值完班回到住處時已是凌晨3點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王光杰顯得有些疲憊。這段時間,他每天值班8小時,因為住的地方離醫院比較遠,一般要提前一個半小時出發,經常黑白顛倒,但他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等疫情結束,我再回家,多陪陪爸媽。”他說。
【一線抗疫群英譜】與時間賽跑我們要救更多的人。
在抗擊疫情的一線,廣大醫務工作者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全力救治患者,讓患者早日康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早上八點半,武漢市第六醫院的重癥病房一位45歲的危重癥患者,由于新冠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導致心率下降,情況十分危急。重癥監護室的醫生們立即投入搶救,三個多小時后病人終于轉危為安。
武漢市第六醫院是第三批定點醫院,已經先后收治了近600位重癥患者,其中12位收治在icu的危重癥病人不僅年齡大,本身還有各種疾病,查房、搶救、日常治療,科室人員每天24小時輪轉。
工作壓力大,病人的病情又隨時有變化,年輕的醫生護士難免情緒焦慮。重癥醫學科主任朱國超每天都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當一些危重癥病人吃不下飯時,他就自己去為他們上鼻胃管,做腸內營養支持。上鼻胃管要跟病人面對面,近距離接觸,感染風險很大。
有了朱國超的帶頭,年輕的醫生護士們也調整好了心態。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個多月以來,已有5名患者轉出icu、3名出院。
努力做到醫護人員“零感染”是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重要保障。早上六點半,火神山醫院感染六科一病區的護士長王曉靖前往醫院接替夜班同事的工作,她要帶領護士們做好在“紅區”的護理工作。每次進入病區前,她都會對護士們的防護措施進行嚴格檢查。
在“紅區”,由于需要戴上厚厚的三層防護手套,給患者扎針有時很難一次成功,這給護士們帶來不小的考驗。為了減少患者的疼痛,只要王曉靖有時間,護士們就會請她來幫助扎針。
在王曉靖和隊員們的精心呵護下,越來越多的病人逐漸好轉。截止到昨晚(2月18日),火神山醫院已經有31名患者治愈出院。
【一線抗疫群英譜】讓患者盡早得到救治。
“靜壓差4帕,再調一下通氣閥門”“換氣次數11次,還不夠”……2月4日晚7點,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湖北省疾控中心衛監所環境衛生部主任謝曙光帶著4名同事,快速檢測每一間負壓病房的環境指標。這時,當日準備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經在來醫院的路上。
“再搞快點!”謝曙光說。25分鐘后,第一批病房的各項檢測指標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謝曙光和同事剛走出病房,醫護人員立刻就把患者送了進來。
由于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比較緊急,謝曙光的檢測團隊從1月28日開始24小時待命,“過去是場所設施完全準備好了等我們檢測,這次是檢測團隊在現場隨時等著場所基本完工,立馬進入,并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檢測。”謝曙光說,重癥患者等著病房收治,檢測工作也要跑贏病毒,患者才能盡早得到救治。
“要提高患者的診療質量,最大限度確保醫護人員和公共衛生安全,診療場所的環境指標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謝曙光說,環境衛生監測者相當于哨兵,是確定診療場所正常安全運行的最后一道環節,必不可少。
作為湖北省醫院改擴建平面流程設計審核專家,謝曙光還要參與臨時性收治醫院改建技術文件的編寫和審查。他參與的《呼吸類臨時傳染病醫院設計導則》《關于方艙醫院設計和改造的有關技術要求》《旅館建筑改造為呼吸道傳染病患集中收治臨時醫院技術要求》在5天內相繼發布。“這些改造規范都是深夜完成修改審核,次日就發布。”謝曙光說,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自己的專業知識能發揮作用,覺得很值。
目前,謝曙光已帶領檢測團隊先后對湖北省500余臺生物安全柜、200余個pcr實驗室的運行狀態進行了檢測,為病毒檢測儲備了設施設備條件。他總對同事說:“決戰決勝,我們要當好公共衛生安全哨兵”。
【一線抗疫群英譜】“我把自己交給你們了”
“醫生,聽你口音是外地人,你是從哪里來的?”
“我是從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過來的。”
“謝謝你們!我把自己交給你們了。”
2月9日,在“話療”中,馳援武漢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鄧雪蓉,和她收治的第一位病人,緊張的心緒都漸漸消散。“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在還沒有抗擊病毒特效藥的時刻,除了食物和藥品,我們每個人還需要勇氣和信念。”鄧雪蓉說。
3天前,2月6日下午,快要下班的鄧雪蓉收到院里報名馳援武漢的消息,第二天就出發。她拿起電話,打給了在家辦公的愛人張勇。聽完電話的愛人沉默無聲。一切盡在不言中,她知道丈夫的抉擇。“你的工作是醫生,你必須得去。”此前,她就曾試探性地問過愛人。
不到24小時,鄧雪蓉就隨百余名隊友從北京趕到了武漢。就在元宵節當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在對口支援的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獨立病區正式運行。
“一天4班,每班6個小時。其實加上工作交接、穿脫防護,將近10個小時,在此期間,基本上不吃不喝。”鄧雪蓉告訴記者,盡管有著多重不便,但問診、查體、檢查、送樣、記錄、治療、監護等,依舊有條不紊,忙而不亂。
當班期間不得閑,不當班時也閑不得。鄧雪蓉所在的團隊,時不時組織不當班的醫生召開醫療會。
“加強危重病人的營養支持,部分無法相對長時間離開面罩進餐的患者,放置胃管,鼻飼營養液,用營養液泵。對于部分能進食和愿意進食的患者,快減胃腸外營養。”
“血糖問題需要嚴格控制,尤其是危重癥患者。對于有糖尿病史和激素治療的患者,查糖化血紅蛋白。另外,目前需要調整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詳細檢測并記錄五點血糖。對于血糖高者定期復查尿常規,了解有無酮體。”
苦心人,終不負。
2月16日下午,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療隊接管的重癥病房,一位88歲高齡的老奶奶經過9天的治療順利出院,這也是該醫院當時出院年齡最大的患者。自己參與治療和照顧的患者回家團聚,鄧雪蓉和同事們既高興又激動。
“武漢的人民,還有同行們,他們真的太難太難了,幫助他們,就是為了讓大家的生活早日重回正軌。”鄧雪蓉說。
每一個最美逆行者,背后都是期盼,期盼凱旋,也期盼團圓。
就在馳援武漢的前一天夜里,鄧雪蓉七歲的女兒,帶著哭腔與她拉鉤約定——我會一直在家里乖乖聽話,等待媽媽勝利的消息。
“這是女兒第二次這么長時間和我分開。”鄧雪蓉展示了女兒前兩天為她畫的畫。黑、藍、紫三色在黃色底板上,繪出一個孩子心中治病救人的醫生母親形象。“媽媽,你要加油哦。不用擔心,我這里一切都好,你只要放心工作就可以啦!我希望你可以早點回家,我要狠狠地黏你。”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八
第一段:
我們總是被那些感人的小故事所打動,讓我們落淚、震撼,從而給我們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啟示和感悟。在我看來,每一個小故事都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理解世界。
第二段:
我想講一個我聽過的故事。有一天,一個小男孩在海邊撿到了一只受傷的海星,他覺得應該把它扔回海里,于是他順手將它扔進了海里。他的朋友們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這只海星幾乎不可能活下來。小男孩回答道:“至少我對這只海星做了我能做的事,讓它在它的人生中得到了一個指南針。”這個小故事教會我們即使我們不能直接地影響一件事情的結果,但我們可以盡力做到最好,至少讓事情更容易承受盡管是一點點的改變。
第三段:
還有一個故事是說,有一個父親和他的兩個兒子,他們去了一片森林。父親要求兩個兒子一個找到一棵最大的樹,一個找到一棵最小的樹。兩個兒子都沒有讓父親失望,他們都成功了。他們說:“為什么要這樣做?”父親回答:“一個尋找最大的,一個尋找最小的。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尋找想要的,你將很容易忽略日常中的小事情,而后悔錯過了多么珍貴的禮物;而當你尋找最細微和錯綜復雜的事物時,就會感受到世界的奧妙。”
第四段:
以上兩個故事告訴我們雖然人生不易,但我們有著自己的價值和生命令人感動,并且我們要珍惜我們活著的每一天。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都在某種程度上改變著我們和周圍人的命運。我們可以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小事情上,或者我們可以集中精力去做那些對我們個人和整個社會都有積極影響的事情。
第五段:
感人的小故事和我們的人生體驗一樣,是彼此相互交織,相互依存的。每一次聽到這些故事,我們的心靈都會受到啟示和感動,讓我們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更強烈的感悟和對人生更深入的思考。我們應該珍視我們所掌握的時間和資源,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個機會,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加堅定地走向成功的人生。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九
在這個喧囂繁忙的社會中,我們時常為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然而,每當我們聽到一些感人故事,那些溫暖的故事總能將我們的心靈觸動。在我看來,這些感人故事不僅教會了我如何關心他人,還帶給了我許多寶貴的人生體會。
曾經有一位年老的退休老人叫做李爺爺,他平日里生活簡樸,一直幸福地享受著退休生活。然而,一次不測的意外導致李爺爺失去了一只手臂,由此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但是,李爺爺的生活因為一位善良的醫生而發生了改變。醫生對李爺爺說:“只有樂觀積極的心態,才能讓你恢復健康。”在醫生的陪伴和鼓勵下,李爺爺逐漸走出了心理陰影,甚至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寫字。他將自己樂觀的態度和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傳遞給了身邊的人。
這個感人故事令我深思: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正如李爺爺一樣,當他失去了臂膀時,他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而是積極面對困難并尋找解決的辦法。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不光可以鼓舞自己,更能影響周圍的人。正如醫生所說:“只有樂觀積極的心態,才能讓你恢復健康。”樂觀地對待生活中的困境,我們才能從中領悟人生的真諦。
這個感人故事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在面對挫折和困境時,不妨換個角度看待問題,積極地去尋找解決的辦法。同時,我們也要學會關心他人,給予他人幫助和支持。正如醫生給李爺爺的關懷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溫暖善良的心,用愛心去感化身邊的人。
感人故事給了我們很多感動,也讓我們深思。在這個感情越來越冷漠的時代,我們經常因為生活中的瑣碎和紛爭而忽略了對他人的關心。然而,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就是彼此的情感和關愛。只有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才能真正理解并感受到真愛的偉大。所以,讓我們從這些感人故事中獲得力量,用真心去關心他人,為這個世界添加更多的溫暖和希望。讓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感人故事,為他人傳遞溫暖,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十
今年的春節假期,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爆發而格外的倉促。短短的幾天假期,在與父親的一次交流中,我們都談到了總書記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這句金句,尤其是父親,對這句話感觸頗深。在此,特將父親的一些感悟整理記錄如下,對父親而言,是一段歲月的憑證,對我而言,是鞭策更是激勵。
我是一名年近六十的農民黨員,擔任村民組長三十年,整天與泥土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既是他們的帶頭人,也是他們的服務員,有時甚至還是他們的出氣筒。
近些年來,常有人問我,村民組長干的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又沒有穩定的待遇保障,你圖什么?的確,村民組長干的都是瑣碎小事,卻事事都關系到村民組群眾的切身利益。沒有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沒有細致入微的工作作風,是不可能干得好的。
這三十年間,無私無怨舍小家,盡心盡責為大家,做了不少工作,自覺無愧于黨員身份。隨著年歲漸大,偶爾也會產生一種還要不要再干下去的想法,特別是在一些善意的想法得不到村民的理解或遭到無端誤解的時候。
黨的十九大作出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大決策。去年9月份,村級黨組織主題教育全面有序開展。通過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再次感受了革命先烈的初心和優秀黨員的堅守。我對當下農村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對自身的使命和擔當有了更加清晰堅定的認識。
輾轉反側,我的回答漸漸清晰,那就是“忠誠”和“傳承”。
忠誠是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動力和保障,也是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進步的重要支撐。近百年來,忠于黨忠于人民為不同時期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前行的道路和方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每一名共產黨員,都應當始終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尤其是我們這些基層老共產黨員,更應在與時間賽跑、與自己較真中,做到老當益壯、緊跟形勢,發光發熱、永不落伍。
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一代代的傳承中無限接近、終將實現。我的妻子,老實本分。多年來,與我同甘共苦、相互扶持。我們的兩個孩子都入了黨,在各自的崗位踏實工作。孩子們善良誠實,樂于奉獻,自小就對黨組織充滿了向往,能把她們培養成黨內的同志,看著她們肩負使命、篤定前行,這令我十分驕傲。早在十多年前,我的家庭就被當地政府評為最美家庭,家人間的相互理解與支持讓我們能夠繼續全力以赴的奮斗。
時光如梭,歲近甲子,越來越領悟到人生的道路是因為奉獻才變得精彩。衷心感謝組織幫助我選擇了美好充實的人生道路。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我向組織再次表態,為民奉獻的宗旨我會矢志不渝的堅持和傳承下去。我堅信經過歲月長河的滌蕩,理想信念之花會開的更加絢爛。
6.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十一
“董主任,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你現在怎么瘦得這么狠吶?我年紀大了,不能給你幫忙,我一點力都出不了。我老伴說我,這么大歲數了,待在家里不給社區添亂,就是給董主任幫忙了。你要保重身體啊!”
一通來自90多歲的葉婆婆的電話,讓武漢市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書記、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董守芝一直奮戰在社區防控一線。24小時開機的她,有時一天要接一百來個電話,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關心和感謝的。
西橋社區是一個由單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區組成的混合型社區,有7300多戶1.6萬余人,老舊小區和平房區居多,有400多棟平房,而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只有6個,11個小區沒有物業。
從年前開始,董守芝和同事們就開始在社區清樓道、清屋頂、清死角,做大掃除,用消毒液在整個社區開展消殺。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疫情蔓延后,董守芝帶領同事開通社區之音,滾動播報各類通告和提示,組織居民在線上學習傳染病防治方法。同時,社區通過微信群上報信息、工作人員撥打電話、上門排查等方式,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及時發現“四類人員”,梳理搜集危重在家的基礎病患者信息、需求,特別是尿毒癥透析患者、惡性腫瘤以及孕產婦等,以便給他們提供急需的服務。
從事社區工作27年的董守芝深知,社區的疫情防控,必須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必須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
西橋社區里,社區群干與街道相關部門、物業公司、志愿者、網格黨支部成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通力協作,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確保服務不斷檔。
給董守芝底氣和信心的,還有來自家人的關愛。董守芝的老伴身體不好,但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她做點事。只要她一到家,老伴總會叮嚀她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又給她沖熱水袋,暖手暖腳。
“自己年齡大了,又患有高血壓,兒子兒媳不想讓我太操勞。他們很擔心我,一再叮囑我要照顧好自己。”董守芝說,每天看看3個月大的孫子的照片,是一種特別的慰藉。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說起疫情結束后社區的優先事項,董守芝不假思索:“安排好值班,讓同志們都休息一下,讓他們養好元氣再來投入工作。”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十二
感人故事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夠引起人們共鳴和思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聞或者親身經歷一些感人故事,這些故事有的讓我們淚流滿面,有的讓我們暖心感動。下面將以一個真實的感人故事為例,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故事情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年輕的醫生,他正在一所大醫院工作。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患有重病的小男孩,該男孩的病情非常復雜,需要進行一項高風險手術才有可能得以治愈,但手術費用非常昂貴,對于這個貧困的家庭來說幾乎是不可能承擔的。醫生深知這個孩子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他決定自己去承擔手術費用,并且成功地進行了手術。雖然手術過程非常艱難,但最終他挽救了這個小男孩的生命。
第三段:觸動心靈。
這個故事讓我深受觸動。這位年輕的醫生不僅僅是盡到了一個醫生的職責,更是用他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獻與愛心。他不顧自身的困難和風險,為了挽救一個陌生人的生命而付出了一切。從他身上,我看到了醫生的職業操守和責任感,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美好。這讓我深深明白了,只有在真正的愛心中,我們才能夠找到生活的真諦和意義。
第四段:念及所學。
這個故事也讓我想起了在學校所學習到的一些道理。人們常說“行善積德”,我深知這其中的道理。善行并不一定需要多么偉大的事情,有時只需一個微小的舉動就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用愛和善意去關懷他人。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積累更多的善行和好事,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美好。
第五段:總結。
感人故事的美好之處在于它能夠觸動人的心靈,喚醒人們對善良和愛的追求。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些故事的主角,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善行。無論是大醫院里的醫生,還是普通的路人,只要我們心存善意,樂于助人,我們就能夠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溫暖和希望。因此,讓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感人故事時,不僅要被觸動和感動,更要從中汲取力量和啟示,堅定自己的信念,為愛付出并去傳遞。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十三
作為人類,我們有求生的本能,同時也需要關愛、慰藉和溫暖。在這個不確定和浮躁的時代,我們需要感人的小故事來為我們帶來一些心靈上的支持和激勵。這些小故事不僅能夠讓我們更加接近自己的內心,更能夠激勵我們繼續前行,直到達成自己的目標。
在我印象中,有一則非常感人的小故事,講述了一位母親和她的兒子。這個小男孩很愛玩兒,不管是什么時候都會臟兮兮的。然而,他的母親始終沒有責備過他,她只是盼望著兒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不幸的是,這個小男孩患上了一種特殊的癌癥,并在很短的時間內離開了這個世界。在她兒子的遺物中,母親找到了一個假期禮品,在上面寫著孩子走之前送給她的祝福:“媽媽,我愛你,但是你不要擔心我,因為我現在已經有一個新的天堂,我很快樂。”
第三段:體會和感悟。
這個小男孩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意識到我們應該珍惜時間,更應該珍惜有關系的人,這些人對我們的愛和關心都是無價之寶。有時候,我們或許不能夠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它的寬度,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態度,每時每刻都讓自己過得健康快樂。我也相信,無論我們在何處,我們的親人都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感受到熱情和溫暖。
感人小故事在我們的生活中具有特別的意義。它們不僅能夠帶給我們心靈上的感慨并激發我們不斷前進的勇氣,更可以在人際關系上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職場上和家庭中,感人小故事能夠教導我們相互理解、關懷和幫助,加強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的聯系,讓我們更透徹地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意義所在。
第五段:結論。
總之,感人小故事可以讓我們更接近自己的內心,更清晰地思考自己的生命價值。無論我們在偏遠山村還是市中心的大都市,感人小故事都能從世界各地傳來,為我們的生活注入進了新的動力和魅力。因此,我們應該保持一顆感性和理性的心,用一份信仰和堅持來幫助自己,連接他人,建立內心的支架,渴望在每一個日出日落的時刻與世界產生新的聯系。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十四
在重癥監護病區,老年患者占比較高,為了讓他們盡早康復,醫務人員全力施救,用心陪護;而在病房外,消防員們也在竭盡所能守護醫院安全。
張倩:堅持到最后一個病人出院
堅持到最后一個病人出院,這是張倩抵達武漢后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蘇省人民醫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的重癥監護病區,老年醫學科的張倩和隊友們負責其中61個老年患者。老人們夜間病情變化快,張倩總會提前出發去醫院。
這幾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況不太穩定,住在同一層樓輕癥病區的老伴一直惦記。張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機錄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視頻,晚上一接班就帶給周阿姨播放,讓老兩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兒住進了方艙醫院,想起還在酒店隔離的小外孫,傅阿姨就吃不下飯。張倩查房的時候,就囑托護士給老人換上了甜味營養劑,在詢問病情后總是留下來,多陪著老人聊聊天。
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當年張倩備戰高考時遭遇非典,醫務人員舍身救人的場景感染了她,她報考了醫學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張倩的初心。
你守護病人我守護醫院
醫務人員奮戰在病房內,消防員們則全力守護著醫院的安全。這是火神山醫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練,這支由7名黨員和1名預備黨員組成的隊伍里,41歲的李長春年齡最大,曾參加過8000多次的滅火救援戰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隊員們進駐火神山醫院,48小時內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調試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醫院和普通醫院在布局、建筑結構、內部設施上差別很大,李長春和隊友們8次深入醫院,并利用無人機進行測繪,制作電子沙盤,但要想完全覆蓋醫院的每個角落,還需要加強培訓、群防群控。
消防隊還與醫院建立了24小時消防直聯直報秒級響應機制,每個病區有一位負責人,以便第一時間處置火情。從進駐以來,大家24小時備勤,收集數據5700個,制定應急預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醫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員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應急救援的一線。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十五
段落一:引言及故事介紹(200字)。
感人故事總能觸動人心,給人以啟示和感悟。我曾聽過許多感人故事,但其中一則讓我印象深刻,引起了我對生命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深思。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小村莊,講述了一個年輕男孩為救落水嬰兒,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故事中蘊含的道理令我深思,教會了我如何看待生命和關心他人。
段落二:故事發展與人性的啟示(300字)。
故事中的男孩名叫小明,他是村莊里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一天,小明在村子附近的河邊玩耍時,發現有個嬰兒掉入河中。沒有人在附近能夠幫助嬰兒,于是小明毫不猶豫地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將嬰兒救了上來。然而,他卻因為強行沖入寒冷的水中而失去了生命。故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教會了我無論面對何種困難,都應該勇于幫助他人,給予他人援助和溫暖。
段落三:關于珍愛生命的思考(300字)。
故事中男孩用自己的生命救了一個陌生的嬰兒,它讓我思考: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貴存在,我們應該學會珍愛生命,尊重每個人的存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了生命的可貴和脆弱,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產生消極情緒,忽視了身邊需要關照的人。而這個故事告訴我,生命是如此珍貴,我們應該懂得愛護自己,也給予他人愛和關懷。
段落四: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幫助(300字)。
故事中的男孩以自己的行動體現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幫助。故事中的小明明知道救嬰兒的行為危險,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這種無私的幫助和關愛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幫助他人來成就自己,通過幫助他人來讓自己感到快樂和幸福。與他人分享快樂和幫助他人度過難關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
段落五:個人心得總結(200字)。
這個感人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每個生命的寶貴,也使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幫助的重要性。我們在對待生命和他人時應該更加珍視,學會關心他人,給予幫助和溫暖。通過故事中的感人事跡,我明白了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只要我們用心關愛別人,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出不平凡的精彩。
以上是我對感人故事及心得體會的總結和思考。這個故事引發了我對生命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思考,使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關心他人。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個故事中汲取力量,并將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成為一個更加有愛和關懷的人。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十六
2020年春節期間,海口市新坡鎮轄區內的大街小巷總會看到這樣一個又黑又瘦,頭戴草帽,開著電瓶車來回穿梭的女子。她一路上播放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知識,提醒群眾加強個人防護,春節期間不拜年,減少集聚活動,號召群眾今年不辦“公期”。她,就是當地人口中的“花姐”——陳小花。
不僅如此,從大年初一開始,她就舍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到各村排查從湖北省離境人員,叮囑他們要居家隔離,并且每日上門為他們測量體溫,觀察他們的健康情況。
“花姐和她丈夫都是基層干部,他們夫妻大過年的沒有吃過一次團圓飯,家里的兩個孩子還小,卻不能經常在父母的身邊。”陳小花的鄰居告訴記者,她們夫妻二人都是盡職盡責的好干部,辛勤奮戰,為老百姓織起防疫安全網。
感人故事心得體會篇十七
春節雖已過,抗毒仍未停。國難當頭時,最美是逆行。
在這個全國上下異常艱難的春節期間,我一直在關注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消息,不經意間看到這么些人,這么些話,瞬間讓我潸然淚下,感動、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我年紀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恢復肯定會比年長的護士老師快。”“我沒談戀愛,也沒結婚。”“因為我和別的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人呀。”這是成都某醫院護士,前在汶川地震中獲救的小姑娘在向領導請戰支援武漢時留下的微信記錄。
“寶貝在家聽話,爸爸去救人了。”大年初一,這位名叫程陽升的醫生爸爸在臨行前,親吻自己熟睡的孩子臉頰整整5秒后的離別囑咐。
“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她叫李慧,是一位95后的志愿者護士。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句鏗鏘有力的戰斗宣言,來自前曾經為抗擊非典做出巨大貢獻的小湯山醫療隊的請戰書。
此時此刻,正因為有這群最美“逆行者”沖在前方,用他們凡夫俗子之軀筑起堅實的防護堡壘,十四億國人才多了一份心安。
我是來自團風小學三(4)班的一名學生,我叫盧詩涵。天有不測風云,今年冬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奪去了許多無辜者的生命,破壞了許多幸福的家庭。每個人都惶惶不可終日。我和媽媽也在家里密切關注著新聞,一個個壞消息不斷地傳來,確診病人不斷增加,媽媽每天眉頭緊鎖,為那些身處疾病中的人擔憂,我也很不開心,因為開學也延期了。
但是,漸漸地,好消息傳來了,康復病人不斷地增加,醫院里不再只是噩耗傳來,也有歡聲笑語。這都是因為您們啊!在這個不一樣的新年里,在這樣重大的疫情面前,你們離開了團聚的親人,舍小家為大家,不顧危險,沖鋒在前,幫助廣大病人盡早恢復健康,也保衛了祖國的安寧。
在這場殘酷的戰“疫”中,您們不僅僅面臨著高強度的身體負荷,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與病魔作斗爭,而且承擔著巨大的精神壓力,許多竭盡全力去救治的病人最后不敵病魔死去,這該是多么難過的事情啊,然而沒有時間可以悲傷便要投入到下一次地戰斗中,每天回家還要面對家人的擔憂,這該是多么的兩難啊!然而,國難當頭,義不容辭,沒有人退縮!您們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啊!我為您們點贊!是您們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病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您們日夜不休地工作,甚至一兩天都沒有合眼,在這么大工作強度下,您們一定要保重身體啊!
您們是我的榜樣,我希望我長大以后也能像您們一樣勇敢、無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黃岡加油!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