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蘇教版倍的認識教案設計篇一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第1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面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激活已經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經驗,促使學生逐步歸納內化,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圓,體會到圓的本質特征,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感受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通過對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圓是在學生呢過學過了直線圖形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圓這一平面上的曲線圖形,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重點,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自己獲取一些有關圓的特征的知識,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達到順利完成本節內容的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一個圓里(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讓學生體驗到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感受到圓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探索中發現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個圓里(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系,能利用圓的特征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蘇教版倍的認識教案設計篇二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并且對圓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
這樣不僅擴展了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上來說,也進入了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為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和圓錐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者分析。
六年級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但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較低,學生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以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則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并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于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圓的基本特征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系。
解決措施:通過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圓的基本特征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解決措施:通過展示學生用圓規畫出來的圓,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畫得不好看和畫得好看的圓里面的線段究竟分別有什么特征,然后師生共同驗證,讓學生充分理解利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教學設計思路。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猜圖形游戲。
2、對比橢圓和圓。
二、突出主題,探究新知。
(一)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1、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2、練習1、2。
(二)小組學習用圓規畫圓。
1、介紹用圓規畫圓并認識圓規。
2、根據要求學習用圓規畫圓。
(1)解釋畫圓的原理。
(2)歸納畫圓的步驟。
三、應用特征,解決問題。
(一)判斷題。
(二)拓展延伸。
四、總結評價。
五、作業。
依據的理論。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臺,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基于這樣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1、有機整合教學資源,體現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圓的基本特征及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2、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教版倍的認識教案設計篇三
本節內容是在比的基礎上的,教材首先說明為什么要確定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明確它的意義,并給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結合兩幅地圖比例尺,介紹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又通過一個機器的放大圖紙,讓學生認識把實際距離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說明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為1的比。例1教學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為后面比例尺的計算作鋪墊。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含義,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決簡單的求比例尺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研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能熟練解答比例尺的有關問題。
多媒體課件、直尺、地圖。
一、情景引入,激發興趣。
師: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同學們,20__年北京奧運會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眾多的名勝古跡,感受一下我們祖國的美麗!
生:把它縮小。
師:老師可以利用地圖和手中的一把直尺很快地告訴大家任意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你想知道哪兩地之間的距離呢?請出題考考老師。
生1:我想知道北京到上海之間的實際距離。
生2:我想知道我們合肥到北京的實際距離。
(師用地圖量出地圖中北京到上海、合肥到北京的圖上距離,很快回答學生的問題)。
(設計意圖:數學應該來源于生活,我在創設情景時把中國和北京搬進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調動了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
二、揭示課題,提出疑問。
師:其實老師僅靠手中的直尺是量不出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的,還需要用地圖上的比例尺來幫忙。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比例尺。(板書:認識比例尺)。
師:關于比例尺,你想了解什么呢?
生1:什么叫比例尺?
生2:怎樣求比例尺?
生3:比例尺是尺嗎?
生4:比例尺有幾種形式?
(設計意圖:揭示本節課題,讓處于對新知好奇的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帶著問題有目的性地學習)。
三、實驗對比,得出概念。
師:為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疑問,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師:我這有一條3米長的線段,你能把它畫到自己的練習本上嗎?你準備用圖上幾厘米來表示實際3米?請畫在紙上。
展示學生的畫圖結果。
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自己是怎么畫的。
生1:我用1厘米表示實際3米。
生2:我用3厘米表示實際3米。
師:圖上畫的1厘米,3厘米叫“圖上距離”,3米叫“實際距離”。
(設計意圖:把3米長的線段畫在本子上,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初步感受到比例尺的意義,為后面理解與把握“比例尺”的意義奠定基礎)。
師:為了看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關系,我們可以用比的形式來表示。(由于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要把不同單位化成相同單位)下面請各小組求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展示學生求的比。
師:這些比的前項代表什么?后項又代表什么呢?
生:前項代表圖上距離,后項代表實際距離。
師:誰能說說1:300和1:100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
師:像這樣的比叫做比例尺,課件出示比例尺的定義。
師:根據比例尺的定義,你能得出求比例尺的方法嗎?(討論)。
生: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
生:縮小。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機器上的小零件,你們覺得它怎么樣?
生:很小。
師:這么小的零件如何把它畫在圖紙上。
生:把它放大。
師:很好!課件出示機器零件的放大圖紙。
師:你知道圖中2:1表示什么嗎?
生:圖中2厘米表示實際的1厘米。
師:你們發現這些數值比例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
相同點:
生1:前項表示圖上距離,后項表示實際距離。
生2:比的前項或后項為1。
不同點:
師: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為1的比。
出示課本第49頁的“做一做”,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討論與交流得出比例尺的意義,并學會了怎樣求比例尺,從中體會探索的樂趣)。
四、探討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的互化。
呈現北京市地圖讓生找出“比例尺”
師:這種表示方法叫線段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于地面上50千米的實際距離。
師:如何把這幅地圖的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
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嘗試改寫。師板書例1.
師:誰能說說改寫時要注意什么?
師:怎樣把數值比例尺改寫成線段比例尺呢?
呈現課本第53頁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師強調實際距離的單位要改寫成所要求的單位。
(設計意圖:將數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的互化安排在一起教學,便于學生比較,讓學生在嘗試性地改寫、練習中理解并掌握。)。
五、鞏固練習,深化概念。
1、我會判斷。
(1)比例尺是一種測量長度的尺子()。
(2)一副圖的比例尺是80:1,表示把實際距離擴大80倍()。
(3)比例尺的后項一定比前項大()。
(4)把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是1:8000000()。
2、教師黑板的長為3米,在圖紙上的長為3厘米,求這幅圖紙的比例尺。
3、精密儀表上的一個零件4毫米,量得在設計圖紙上的長度是8厘米,求這幅圖紙的比例尺。
(設計意圖:這些練習,既鞏固新知,又讓學生體驗思維的樂趣,既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又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自己的表現如何?給自己打打分。
七、布置學生填質疑卡。
八、作業課本練習八的第2、3題。
蘇教版倍的認識教案設計篇四
(1)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引導學生統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2)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我們來分一分。
蘇教版倍的認識教案設計篇五
單元、章、節第一單元課題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課時1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的和要求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難點初步體會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程序和內容復備。
一、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請學生們口算,板書“=5”。
提問:如果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2)學生們動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說一說10除以2等于5的含義。
2.分組操作,進行記錄。
(1)如果把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樣分?
學生各自動手操作,指名說說自己分小棒的過程,結果。
(2)出示表格將表格填完整。
(3)提問: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這10根都分完了嗎?(沒有)。
剩下的1根,為什么不再繼續分下去呢?(剩下的1根不夠分)比一比:同樣是10根小棒,如果每個人分得2根或者每個人分得3根,分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分的人數不同,如果每個人分得2根正好分完,如果每個人分得3根,還剩1根沒分掉)。
(4)如果還是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枝,分得的情況又會怎樣呢?兩人一小組動手分一分,再將表格填寫完整。
學生們分組活動。
3.(1)匯報操作的情況,把相應的課件演示,同時將表格依次填寫完整。
(2)提問;通過剛才的動手分一分,你覺得根據最后得到的結果的不同,可以分成幾種情況?哪幾種?(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正好分完了,另一種情況是分了之后還有剩余)。
提問:這些有剩余的情況出現時。你們為什么不再繼續分下去呢?
4.(1)提問:根據分得的結果,可以分為正好分完的,以及分后有剩余的兩種情況。像這種正好分完的,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呢?(學生列式,獨立完成。)。
(2)說明;像這幾種分后有剩余的情況,仍然可以用除法。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給了幾個人,還剩幾根?(學生完整回答。)。
教學程序和內容復備。
提問:按要求,列式:(板書:10÷3)。
為什么可以用除法計算?(就是求10里有幾個3。)算式中的10和3分別表示什么?
提問;最多可以分給幾個人?也就是說明10里面最多有幾個3?有沒有全部分完?還剩多少?(板書:……1(根)。
說明:沒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寫上6個點,再把剩下的數寫上,這個數叫余數。
(板書:這道算式就讀作:10除以3等于3余1。)。
(3)請學生齊讀算式,井說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提問:這題為什么要寫余數?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有余數的除法。
6.(1)通過剛的剛學習,如果每人分4根、6根,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呢?
(學生獨立完成。)。
(2)匯報填寫情況,并板書。
(3)說說各個算式的意思。
小結:在平均分時,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經不夠再分為一份時,就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表示。
二、鞏固練習,進一步深入。
完成想想做做第1-----4題。
(1)出示第(1)題,請學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將括號填寫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過程。
提問:為什么剩下的2個圓片不再分5份?
填寫算式,指名板演,說說算式中的各個數的意思。
(2)出示第(2)題,學生先分一分,再將算式補充完整。
指名說說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及算式的含義。
提問:為什么會有余數?
板書設計。
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10÷2=5。
10÷3=3……1。
教后小記授課時間:2014年____月日。
蘇教版倍的認識教案設計篇六
今天領著孩子們學習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認識與讀法。
這節課主要是在學生已經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萬”“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計數單位,知道億以內個數的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關系;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會讀億以內的數;進一步建立孩子們的數感。教學重難點是:數的概念的建立以及數感的建立。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根據孩子們已有的基礎與經驗,我在本節課重點放在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上。
一、調動已有的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
首先我利用課本提供的20xx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情況為素材導入新課,初步讓孩子感受萬以外的數有多大。孩子們領會的很快,立刻發現“萬以內的數最多的是5位數,這些數字有的是7位數,有的是8位數。”這位進入新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大膽的放手讓孩子們自主探究,使他們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二、通過情景教學進一步培養數感。
大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的聯系,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通過想象感受1億有多大,幫助他們建立數感。
三、自主探究,解決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沒有直接給予孩子們答案,而是通過探索、發現、討論、實踐、交流獲得。學生們自己進行歸納,總結讀法,學得很扎實,印象也很深刻。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也有遺憾。
1、教具不夠充分,學校沒有定制大數的計數器。在認識大數和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得進率是多少,我們只能借用手指來數數,感受是10進率的。
2、第4頁的做一做,我不能帶領孩子們一起撥珠子數數,還有個別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了計數器上,課堂上不時的出現撥珠子的聲音。
3、在讀大數時,個別孩子分不清數級,不懂數級的`用途,導致萬級的數和個級的數分不清楚如何讀。
措施:在今后的練習中注重學生的讀數指導。特別強調:
1、含有兩級數時,先讀萬級,再讀個級。
2、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讀上個“萬”字。如:24967845讀作:二千四百九十六萬七千八百四十五。
文檔為doc格式。
蘇教版倍的認識教案設計篇七
1、口訣求商(一)。
第一課時:口訣求商。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和除法的關系,掌握用乘法口決求商的方法,能正確地用乘法口決求被除數小于12的表內除法算式的商,培養聯想、推理的能力。
重點;
運用2~6的乘法口訣口算有關除法,并能靈活運用除法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難點:
運用除法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1~6的乘法口訣。
2、引入新課。
通過剛剛的練習,我們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訣,真的能幫助我們解決不少問題。
二、新授。
1、教學課本第4項例題。
(1)出示掛圖。
提問:這里有多少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
說明:10個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組,分成了幾組?
(2)想一想:把10個小朋友,每2人一組分,實際上是怎樣分?根據題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樣的算式表示呢?(板書:10÷2=5)。
提問:算式中的10表示什么?2呢?
(3)小組討論:10÷2等于幾呢?每位同學想想辦法,小組討論:看哪一組的辦法多?
(4)指名匯報,老師講解。
提問:在這么多的方法中,你覺得哪種方法最好,最簡便?
小結:在計算10÷2時,可以先看除數是2,就想二幾得十,這樣利用乘法口訣可以很快地求出商。
(5)指名說說用口訣求商的思路。
2、教學課本第42頁“試一試”。
(1)出示8÷4和12÷3。
請學生們讀一讀。
(2)想一想。它們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樣解答的?
(3)指名口述解題思路。
(4)學生們填寫課本。
3、小結。
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時,我們可以自用已經學過的乘法口訣,很快地解答出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43頁“想想做做”第1題。
(1)請學生們一組一組地完成。
(2)觀察一下,每一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訣有什么聯系?
(3)小結:在求商時,可以利用乘法口訣,更可以根據相應的乘法算式來計算。
2、完成課本第43頁“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們比賽,要求一組一組完成。
(2)提問:你們為什么東西能算得那么快?
(3)揭示乘、除法之間的聯系。
3、完成課本第43頁“想想做做”第3題。
(1)出示數字圖,請看要求。
(2)學生默算。
(3)學生開火車比賽。
4、完成課本第43頁“想想做做”第4題。
(1)出示左邊一幅圖。
a、請學生們說說這幅圖的圖意。
b、提問:既然每個籠里放4只,說明了什么?可以用什么樣的算式表示?
學生填寫算式。
c、集體訂正。
(2)出示右邊一幅圖。
a、請同學們動腦筋把它編成一道題目,說一說。
b、想一想:要求平均每天吃幾個,可以用什么樣的算式來表示?為什么?
c、學生們填一填,算一算,并說說算式中答數的意思。
(3)小結。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掌握了什么本領?
五、練習。
課本第43頁“想想做做”第5題。
第二課時:口訣求商(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理解“求一個數里包含幾個一個數”和“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除法應用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
重、難點。
運用除法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先擺一擺,再列式計算。
(1)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根?
(板書:6÷2=3)說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把6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板書:6÷3=2)。
說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有4只小免子,如果每只免子吃了5個蘿卜,一共需要多少個蘿卜?
(1)學生列式解答。
(2)說說為什么這題目要用乘法計算?算式4×3=12(個)表示什么東西意思?
二、教學運用除法解決問題。
1、教學“想想做做”第6題的左邊一題。
(1)出示掛圖和左邊題目。
提問:已知什么?要求什么?通過這句話的敘述,它是把20個蘿卜怎樣去分的?
(2)學生列式。(板書:20÷5)。
提問:算式中4表示什么?5呢?20÷5得多少/。
你是怎樣計算得到的?(板書:=4)。
提問:算式中4表示什么?算式20÷5=4表示什么?
(3)想一想:這題為什么可以用除法解決?
2、教學“想想做做”第6題的右邊一題。
(1)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提問:從題中可得知20個蘿卜是怎樣分的?
(2)提問:要求每只免子吃多少個,就是求什么?
學生列式解答。(20÷4=5)。
(3)說說這題目是怎樣解答的。
提問:算式中20、4、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算式20÷4=5又表示什么意思?
說一說這題目為什么也右以用除法來解決?
小結:這兩題目都在平均分一些蘿卜,由于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所求的問題就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義也不一樣。
比一比:這兩題在計算時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小結:雖然這兩題的被除數比較大,但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訣來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
(1)學生一組一組地口算。
(2)說說每組3道算式之間的聯系,強調:一句乘法口訣可以算兩道除法算式。
2、口答:看口訣,說出相應的除法算式。
二四得八四五二十五六三十。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題。
4、口算比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四、全課總結。
2、練習。
第一課時:用口訣求商(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加深體會乘、除法之間的聯系,能正確地較熟練地口算除法算式。
重點。
能靈活運用除法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難點。
運用除法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運用以前學習的一些知識,看一看誰算得最好、最快。
1、完成“練習五”第1題。
同桌兩個同學合作,一個說口訣,一個說相應除法算式,兩人輪流進行。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說說其中幾題的口算過程。
3、完成“練習五”第4題。
(1)學生一組一組完成。
(2)集體訂正,說說每一組算式的聯系,它們分別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3)提問:口算除法的商,一般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算?
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幾道有聯系的除法算式?
(4)請學生說出每一組算式中另一道有聯系的除法算式。
(5)小結。
4、看口訣,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四五二十三四十二五六三十。
5、完成“練習五”第3題。
提問:除法算式是根據什么找到家的?計算除法時可以怎樣想?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6題。
(1)指導學生先算出一邊算式的商,再把高與另一邊的數進行大小比較。
(2)學生練習。
2、完成“練習五”第5題。
在規定和時間內完成,注意對班級準確率、速度的記錄。
四、解決問題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8題。
(1)出示掛圖,學生看圖。
想一想:題中講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問題?
(2)學生獨立思考,想一想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怎樣列式?
(3)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說說各自的想法,并說說列式的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9題。
方法、步驟同上。
3、小結。
第二課時:用口訣求商(二)。
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進一步根據乘、除法的含義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10÷5=6×2=4×3=4×6=。
15÷3=5÷5=12÷3=2×3=。
3×6=5×5=3×5=12÷2=。
6÷3=18÷6=8÷4=30÷5=。
學生口算,并說說其中幾題的計算過程。
2、口答。
(1)3個6是多少?
(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18里面有幾個3?
二、解決問題的相關練習。
1、揭示課題。
根據乘法除法的含義。我們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完成“練習五”第10題。
(1)出示第10題掛圖。
請學生們說說題意。
(2)獨立解決、指名板演。
(3)集體訂正。
a、你是用什么樣的算式解決的?為什么用除法?
b、說說在算式中各數所表示的意思。
d、組織學生討論:排的行數多,每行盆數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3、完成“練習五‘第11題。
(1)出示第11題,請學生說說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體訂正。
a、說說是用什么樣的算式來解答的,為什么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呢?
b、說說算式中各個數表示的意思。
c、比較,想一想:每次抬的個數與抬的次數有關嗎?什么樣的關系?
4、小結。
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有多少或者把一些物體每幾個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幾份,都可以用除法來解決。而且平均分時,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的個數就越少。每幾個分一份時,每一份的個數越多,分的份數就越少。
三、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12題。
(1)出示第12題插圖。
提問:商店都賣了哪幾種食品?每種食品多少錢?
(2)依次完成第(1)、(2)、(3)題,并說說為什么要用乘法計算?
(3)小結:通過這3題,你覺得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用乘法解決,什么情況下可以用除法來解決。
(4)完成第(4)題。
2、完成“練習五”第13題。
(1)請學生按要求,用12個圓片擺一擺。
可以同桌互相配合,完成擺一擺和表格。
(2)觀察表格,四人一小組討論:從表中擺的結果來看,你發現了什么?
蘇教版倍的認識教案設計篇八
1、畫圖形的另一半:
(1)找對稱軸(2)找對應點(3)連成圖形。
2、正三邊形(等邊三角形)有3條對稱軸,正四邊形(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正五邊形有5條對稱軸,……正n變形有n條對稱軸。
3、圖形的平移,先畫平移方向,再把關鍵的點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連接成圖。(本學期學習兩次平移,如從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4、圖形的旋轉,先找點,再把關鍵的邊旋轉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連線。(不管是平移還是旋轉,基本圖形不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