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一
體積和體積單位(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活動過程,體會物體是占有空間。
的,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小的,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能直觀比較物體體積或容器容積的大小。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發展觀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強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課前準備:直尺,木條。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6。
1.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到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教師按書中過程操作。問:為什么會剩一些水?引導學生認識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間。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體呢?再實驗。
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2.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小的。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想一想,兩個杯里都裝了物體,為什么倒進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學生交流。
小結:物體不僅占有空間,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體積的含義。
學生獨立思考后讓同組的同學交流。
通過剛才的三次活動,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揭示體積的含義,并讓學生舉例。
二、教學例7。
教師講述容積的含義,并問:這兩個盒子,哪個的容積大,為什么?
2.完成“試一試”。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鞏固提高。
1.完成“練一練”第1、2題.
先做第1題:直接判斷,并讓學生從體積、容積的含義上說明原因。再做第2題,讓學生從容積的含義上進行解釋。
2.完成練習三第1-4題。
四、全課小結: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
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二
教學內容:p6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理解表面積的含義,能正確計算6個面完整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長方體教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談話:前兩節課我們探索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之際有什么關系?他們可以分為幾組?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交流中明確: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就可以了。
(3)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4)比較小結:這兩種方法都反映了長方體的什么特征?你認為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最關鍵的環節是什么?(要根據長寬高正確找出3組面中相關的長和寬)。
(5)提出要求:用這兩種方法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都是可以的,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果。
2.探究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學生獨立嘗試解答。
(3)組織交流反饋,提醒學生根據正方體的特征進行思考。
3.揭示表面積的含義。
我們剛才在求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紙板的問題時,都算出了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三、應用拓展。
1.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列式和題中的.直觀圖具體說明思考的過程。
2.做練習二第1題。
讓學生看圖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說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并核對相應的面積計算是否正確。
3.做練習二第2題。
讓學生獨立依次完成兩個問題,適當提醒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果來解答第(2)題。
四、全課小結。
五、作業。
練習二第3、4題。
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三
教學目標:
1.梳理本單元知識內容,理清豎式計算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估算,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2.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分層次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在練習中及時查漏補缺。
3.在解題過程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體會時刻與經過時間的區別和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回顧。
同學們,第二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呢?請你結合下面的提綱,回憶一下吧?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口算)。
師:我們一起學習了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你還記得方法嗎?
生1:在口算的時候可以把幾百幾十看作幾十幾個一。
生2:在做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時,可以拆成簡單的口算題。
2.幾百幾十數加、減幾百幾十(筆算)。
師:那筆算方法是什么呢?
生:筆算時要注意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在計算加法時每一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在計算減法不夠減時要向前一位退一。
3.用估算解決問題。
師:我們還一起認識了估算,你有哪些想法呢?
生1:在解決問題時,有時候不一定非得需要準確數,知道約數就可以了。
生2:估算的時候要注意找這個數的近似數。
生3:在估算時,不是一定要用四舍五入,而是要根據實際問題,具體分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提問引起學生回憶,師生一起總結計算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1.列豎式計算。
410+250=970-480=340+370=360+240=。
2.請你先估一估,再連一連。這三位同學應該上哪輛車呢?
設計意圖:在基礎練習中回憶起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2.這兩位同學的家相距多少米?
3.我來當醫生。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理清豎式計算的主要事項,會分析解決問題,減少出錯率。
1.我今年8歲,媽媽今年36歲。當媽媽50歲時,你多大。
2.電扇245元,電飯煲187元,媽媽有400元,買這兩件商品夠嗎?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的練習,培養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四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練的把異分母分數化成與它們相等的同分母分數。
3、能靈活的運用通分的'方法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重難點:運用通分的方法進行分數大小比較。
教學準備:分數卡片。
一、回顧。
1、什么是通分?怎樣通分?
2、我們可以在什么時候應用通分?
3、互動:相互出題練習相互評價交流(3分鐘)。
二、教學例5。
出示例題: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樣的故事書。
學生提出問題。
分析解答。
師:誰看的頁數多?
這個問題實質是什么?
生: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
師:小組研究,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
方法一:畫圖比較。
方法二:通分比較。
轉化成同分母的分數。
方法三:化成小數再比較。
學生匯報,分類領悟比較的方法。
注意方法的規范。
你還有什么別的比較方法嗎?
小結:通分的方法在比較分數大小中的運用。
三、鞏固練習。
1.先通分,再比較下面各組分數的大小66頁練一練。
2、練習十二第五題。
先明確題目的要求有兩個。
4、自由練習。
分小組編擬交換練習。
四、全課總結。
五、課堂作業:第7題,第8題。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五
今天是星期天,早晨起床我只用了2分鐘就穿好衣服,然后從8時吃早飯,吃完已經8時20分了,我吃早飯用了20分鐘。
下午,我5時去滑冰。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段怡菲比賽:我滑冰,段怡菲騎自行車,我是小龍女隊,段怡菲是粉龍隊,當我滑到終點時,段怡菲已經離我好遠好遠了,大家一起說菲菲加油!加油!可她東撞西摔,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了,她讓我們笑的心都停不下來了。
我回家時已經是6時了,今天玩的真開心!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場。
教學樓。
北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上節課學習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你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嗎?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出示主題圖:
2、請你觀察這幅圖,看看能不能找到四個方向。并且說說你是從那里找到的。
3、請同學匯報一下找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方法。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
5、說一說街區內各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相應的問題。
你還能想出什么問題,問問你的同桌,看看他的回答是否正確。
小組匯報討論過程。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問題:
1、小紅從家向東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館?
2、說一說,小紅、肖蘭、小明上學的路線?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學習新課。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說說廈門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廈門的什么方向?
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廈門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東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教學反思:
認識路線。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并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坐過公交車嗎?有沒有獨自乘公交車去公園玩過?沒去過沒關系,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試一試,有沒有信心?走,那我們就出發吧!
二、教學公交路線圖。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動物園,瞧,這里是一張1路公交路線圖。
提問:
1、1路公交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里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
2、王老師要從火車站到醫院,有幾站地?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現在你知道我們改乘哪路車了吧!
三、教學公交站牌。
四、動物公園平面圖。
在游玩之前,必須好好地計劃一下,你們看,公園的入口處有一張動物園的平面圖,這樣便于我們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認平面圖。
師:看圖時首先要找到圖中的方向標志,找到了嗎?點分別在藝術廣場的哪一面嗎?
2、認識游覽路線。
師:根據不同的需要,說說我們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結:我們在說行走路線的時候,要用上我們學過的方位詞語,這樣就可以說的很清楚。
3、試一試。
小結:一般我們到某個地方旅游的時候,總是要先看看游覽的路線圖,要游玩什么景點,怎樣走才能不走重復的路線,路線圖都會告訴我們,因此認識路線圖十分重要!
五、總結評價。
通過這次游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嗎?說給大家聽聽。
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七
教學目標識記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和實驗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三角形的有關特征。
理解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應用使學生會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三角形,會測量或畫出指定邊上的高。
技能能根據三角形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
情感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鍛煉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重點。
畫出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
難點畫出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分組準備4根不同長度的小棒。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
一、畫三角形。
講述: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誰來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見到三角形?(指名學生說)提問:你能想辦法做出一個三角形嗎,試試看。學生動手做,教師了解學生做的情況。先讓學生組內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方法)小結:這些圖形雖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有三條線段首尾相連圍成的圖形,叫作三角形。(畫一個三角形)。
提問:三角形有幾個角、幾個頂點,幾條邊。指名學生上來說一說。
【設計意圖】。
二、認識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全班交流:你選用了哪3根小棒圍三角形,結果怎樣?
板書:10、5、6行。
6、5、4行。
10、6、4不行。
10、5、4不行。
提問:任意選擇的三根小棒,為什么有的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三根小棒的長度,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任意兩根小棒的長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這時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設計意圖】。
三、認識三角形的高。
出示圖,要求:你能量出右圖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嗎?
學生量后交流,使學生明確哪一條線段的長度是高。
出示一個三角形,作一條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
學生練習畫高。完成"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
四、鞏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題目。
第1題。
要求學生以圖上的點為三角形的頂點。學生畫完后實物投影展示。
第2題。
明確題目要求后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全班交流,讓學生說出理由。
第3題。
引導學生用三角形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3邊的特征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第4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實物投影展示,要求一定要在適當的位置畫上直角標志。
第5題。
要求學生先思考,再動手剪。全班交流,重點要從"三角形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邊"這一特征去思考。指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讓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設計意圖】學生活動。
學生:每一個三角形都有三個角、三個頂點和三條邊。
學生圍,教師了解學生圍的情況。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作三角形的高,就是過一個頂點作底邊的垂線,定點到垂足之間的距離就是三角形高的.長度。
補充與反思。
教案首頁。
課題三角形的分類教學課時5課時第2課時。
教學目標識記對一些三角形的每個內角大小的觀察、比較、分類。
理解使學生認識三角形可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應用會把三角形進行分類。
技能能正確地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情感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鍛煉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重點。
三角形的分類。
難點三角形的分類。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分組準備4根不同長度的小棒。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選第1號圖形,指導學生說出:(1)號三角形有2個銳角和1個直角。
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請同學們照這種樣子把表格填寫完整。
指名學生回答,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提問:仔細觀察這張表格,這些三角形可以分為幾類?怎樣分,在小組里交流。
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給于適當指導。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說出: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
出示集合圖,讓學生試著填。
出示填好的集合圖,讓學生說說對它的理解。
教師小結。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八
教學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系。
2、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遷移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4、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
教學方法:啟發、討論、競賽、直觀、游戲相結合式的綜合教學法。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三角形,圓形印尼(或圓片、三角形),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設計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掛圖出示:校園里有一個美麗的大花壇,花壇里五顏六色的花開了,招來了許多蝴蝶。
教師:圖中有幾只白蝴蝶?有幾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幾只?
學生:2只白蝴蝶,6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白蝴蝶比花蝴蝶少4只。
(揭示今天的學習內容,板書:倍)。
二、談話討論共建倍的概念:
教師:我把兩只白蝴蝶看成一份。(課件展示1個圈,把兩只白蝴蝶圈上)。
花蝴蝶有幾個兩只呢?(課件展示3個圈,每兩只花蝴蝶圈一個圈)。
花蝴蝶與白蝴蝶比:板書白蝴蝶有兩只;花蝴蝶有3個兩只。
當花蝴蝶的只數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時,我們就說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3倍。
(板書: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3倍)。
分組討論:
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3倍?
學生:因為花蝴蝶的只數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個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3倍。
學生:4倍,有4個2只。
教師:又飛來1只花蝴蝶和1只白蝴蝶,現在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幾倍呢?為什么?
共同小結: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幾倍,就要看白蝴蝶有幾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數有幾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數,就是白蝴蝶的幾倍。
三、集體練習:
1、圖片展示:
教師:的個數是的幾倍?為什么?
老師:在黑板上擺。
教師:的個數是的2倍,誰會擺?同學們拿出學具自己擺或用印尼在練習本上印。
(請一個同學上臺擺,教師來回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完成)。
2、拍手游戲:
教師:第一次拍幾下?(3下)第二次拍幾個3下?(2個3下)。
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幾倍?
師生對拍:
教師:拍2下,要求學生拍的是自己的4倍。
教師:拍1下,要求學生拍的是自己的5倍。
同桌對拍練習:
3、組織分小組找倍數關系比賽:
分小組說一說:
誰和誰比,以誰為標準,把誰看成一份,誰是誰的幾倍。(對一題加10分)。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小鳥的只數是熊貓的5倍。(5個2只,2只)。
猴子的只數是松鼠的2倍。(2個3只,3只)。
兔子的只數是大象的4倍。(4個1只,1只)……。
四、教師總結:
這節課我們對倍有了初步的認識。(將板書完整:倍的認識)。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
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3倍小鳥的只數是熊貓的5倍。
(5個2只,2只)。
(1份)猴子的只數是松鼠的2倍。
(2個3只,3只)。
兔子的只數是大象的4倍。
(4個1只,1只)。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4篇《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可以對您的寫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并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里?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么?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借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說說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匯報。
3、那么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一,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匯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說說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三)解決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十
應用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
技能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情感。
重點。
使學生正確認識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難點使學生正確認識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
一、認識毫升。
2、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毫升"(板書課題)。
3、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
4、大家覺得,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用升做單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來表示。(板書:ml,ml)。
7、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水大約是1毫升。
8、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設計意圖】。
二、升與毫升的進率。
1、請每個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的量杯。請小組里的同學仔細觀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量杯時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過實驗,請小組里的同學討論,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書:1升=1000毫升。
【設計意圖】。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1、指名讀題后指名口答。全班集體訂正。
2、再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單位。
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別說一說三種飲料的容量。
2、說一說,每一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為什么?
想想做做41、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指名:為什么2000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5課前完成,課上匯報結果。
【設計意圖】。
四、你知道嗎?
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設計意圖】。
學生活動。
可見,毫升是在講師比較少的液體時常用的單位。
同學們總結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們的容量各是多少。
補充與反思。
教案首頁。
課題練習二教學課時5課時第4課時。
應用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
技能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情感。
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的認識升與毫升,了解升與毫升之間的進率。
難點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
一、深化認識升與毫升。
練習二、11、指名讀題。
2、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升和毫升的感受在書上連一連。
3、集體訂正。讓做錯的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錯的。
練習二,21、生獨立完成填在書上。
2、指名口答。
3、集體訂正。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十一
(1)結合具體的事物認識面積的直觀含義。
(2)學習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不同物體的面積大小。
(1)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比較課本和黑板的面積大小入手,讓學生體會面積的直觀含義。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面積大小,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1)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在具體的動手操作中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認識面積的含義。
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關聯的情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再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樹葉。
2、設問:想想看,到底誰涂得快呀為什么。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探究面積的含義。
1、摸一摸,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葉子,引導出“表面”。
(2)談話:教室里有許多物體,你去摸摸看這些物體的面。
師;你摸到了那些物體的面呢。
(4)教師示范摸物體的面,學生動手摸數學書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導。
學生體會各種物體都有面,并且讓學生體會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較面的大小。
摸課桌面和凳子面,體會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
個比較小。
3、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
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4、揭示面積的含義,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師:如果我們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畫在紙上,得到了兩個什么呀。
這兩個平面圖形有什么關系呢引出平面圖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圖。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揭示完整定義: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1)情景再現,判斷大小。
學生用“面積”的概念表述導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圖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較大小。
出示某學校的平面圖。
先討論,再說一說發現了什么比較兩個差別大平面圖形(小結:觀察法)。
比較生活區和辦公樓的面積。
先讓學生猜測,再同桌互相合作動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結:重疊法,測量法)。
出示不規則圖形(探究出:數方格法)。
(1)獨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2)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交流匯報等方式,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1、我會想:“想想做做”第4題。
完成后追問:圖形上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圖形的什么?(分辨面積和周長)。
2、我會看:“想想做做”第2題。
3、我會數:“想想做做”第3題。
這里還有四個圖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呢?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數格子)。
自己數一數、再比一比。(自主學習匯報,集體交流)。
這個圖形你是怎樣數的啊?(交流半格的數法)。
你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請小朋友來談談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收獲?
面積的含義。
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觀察法重疊法測量法數方格法。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篇十二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理解并掌握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分數應用題中最基本的,不僅分數除法應用題以它為基礎,很多復合的分數應用題也是在它的基礎上擴展的。因此,使學生掌握這咎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對他們今后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具有重要的意義。例1只涉一個數量,要求一個數量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的是已知數量的一部分,屬于部分與整體的問題。在這里用線段圖幫助學生題意,明確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從而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解答方法。
學生對單位1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已經掌握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本課讓學生分清把誰看作單位1。借助線段圖分析題意,學生在畫線段圖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教師要適時指導。
1、經歷對實際問題的探究的過程,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
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地解答。
正確地確定單位1。
活動一:分析題意,理解數量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是什么意思?(是把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占其中的2份。)。
教師然后讓學生試著畫一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全班與教師一起畫線段圖,借助于線段圖理解題意,要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列式為:2500=。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活動二:鞏固練習。
1、教師出示做一做。
這是一道關于兩個量之間的,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在解答時,教師也先讓學生畫線段圖分析。
然后再獨立解答。
2、完成練習四中的部分練習。
活動三: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