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一
《雨說》的作者是臺灣詩人鄭愁予,這是一曲動人心弦的愛之歌。它采用擬人的藝術表現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傾訴真情,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在詩人筆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覺得親切可愛、生活歡快、充滿情趣。
《星星變奏曲》的作者是“朦朧詩”詩人江河。這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運用象征手法,以“星星”為主要意象,并以假設為前提,來展示現實與理想的背離,表現詩人對光明的渴求。它以情景的變換來豐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題,正如音樂中主題與變奏的關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實的“星星變奏曲”。
《蟈蟈與蛐蛐》和《夜》是兩首優美的田園詩。它們都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而又各有其特點。《蟈蟈與蛐蛐》的作者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以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來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歌頌大自然的無比美好和無限生機。《夜》的作者是俄羅斯詩人葉賽寧,這首詩猶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靜謐、美麗的夜景中,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作者安適、寧靜的心境。
《敬業與樂業》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的領袖之一梁啟超,這篇演講詞引用儒家經典《禮記》和道家經典《老子》的格言,開宗明義地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文章在論證上的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作者雨果,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等。本文是一篇演說,全文貫穿著民主、自由、和平的精神,是對人類先賢的禮贊,對思想與人格力量的熱情頌揚,也是對人類社會永遠需要的正義的吶喊、對良知的呼喚。作者緊緊圍繞伏爾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飽滿的浪漫語言,回顧了伏爾泰的筆、伏爾泰獨自一人的斗爭,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畫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伏爾泰是法國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
《傅雷家書兩則》是文學翻譯家傅雷與在國外學習的兒子的通信。選文是他12年所寫的180多封信中的兩封,分別寫于兒子消沉苦悶和欣喜成功的時候,從兩個方面表達了傅雷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以兩種不同的風格展現了傅雷對兒子的舐犢深情,以及對音樂藝術的真切感受。
《致女兒的信》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面對14歲的女兒詢問“什么是愛情”的時候,給她講述了一個極其動人的故事。故事中,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讀到了三種東西: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人在年輕的時候,異性間很“容易”產生愛慕之心,但歲月和生命是對愛情的考驗:只有能經得起時間礪磨的忠誠,能超越死亡的心靈追念,才配得上真正的愛情。
《故鄉》選自魯迅的小說集《吶喊》,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與剝削之下農村破產、農民生活痛苦的現實;揭示了封建傳統觀念對勞苦大眾精神上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孤獨之旅》選自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的曾經獲得“宋慶齡文學獎金獎”的長篇小說《草房子》。這是一篇寫少年成長的小說。課文通過描寫杜小康隨像樣放鴨所經歷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歷程,描寫了一個少年心理成長的軌跡,提示了挫折能促進人迅速成熟這一道理。“孤獨之旅”的含義不僅僅指杜小康跟隨父親放鴨過程中產生的孤獨、寂寞、恐慌之感,還有杜小康靈變化的過程,即從孤獨、寂寞、恐慌到堅強,自己努力奮斗的人生歷之旅。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集《羊脂球》。小說運用對比手法來寫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充分地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刻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里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純粹的金錢關系”的主題思想。
《心聲》的作者黃蓓佳,這是一篇兒童小說,小說寫一位與萬卡有著相似命運的小男孩李京京,要求在語文公開課上朗讀課文《萬卡》被老師以“嗓子沙啞”為理由拒絕;糾正同學的朗讀錯誤被嘲笑;在公開課上終于得到機會,聲情并茂地朗讀了課文。通過故事表達了孩子對和諧美好家庭的渴望,揭示了在義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弄虛作假的不良現象。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作者是美國實業家羅迦?費?因格,課文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說起,先用四個圖形提出一個問題,然后通過對幾種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引申出“不滿足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于是順理成章地提出“有賴于創造思維”,論述創造思維必需的三個要素是:一、有淵博的知識,因為知識的組合能形成新的創意;二、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三、持之以恒的毅力。課文還特別提出“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并舉出兩個例子加以證明。然后再論述“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一個報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談式的議論文。文章是圍繞“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這個論題進行論述的。文章的中心論點是“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談讀書》作者是英國哲學家、作家培根。他的重要作品有《隨筆》《新工具》等。這篇隨筆的寫法不同一般,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但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闡述了讀書的正確目的;二是闡述讀書的方法;三是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不求甚解》選自《燕山夜話》,作者是當代作家馬南邨(鄧拓的筆名)。這篇雜文是駁論,是在批駁別人觀點“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的過程中,闡述自己的主張“不求甚角解——提倡讀書要多次反復、虛心領會(讀書要把握住精神實質,不要死摳字句,求其表面)的。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選自《且介亭雜文》,作者是魯迅,這是一篇駁論文,全文為了駁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這一錯誤論點,提出了“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個正面論點。在批駁錯誤論點時,作者從公開的文字的三個階段談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于“國聯”,再后是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接著,作者又歷數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以之作為事實論據,證明他們都是沒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這樣,就間接地反駁了敵論點。
《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課文通過對楊志押運生辰綱失敗經過的描寫,反映了封建統治下復雜的階級矛盾,表現了起義英雄在反抗斗爭中的智慧和力量。小說刻畫了一個精明、謹慎、能干而又急功近利、粗暴蠻橫的楊志。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該書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羅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選文記敘了曹操殺害楊修的經過和原因。表現了楊修的聰明才智和恃才放曠的性格特點,也表現了曹操既十分x,又能深謀遠慮的復雜性格。全文共寫了七件事:雞肋事伯、園門闊事件、一盒酥事件、夢中殺人事件、告發藏吳質事件、試才干事件和作答教事件。
《范進中舉》節選自《儒林外史》,該書是我國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僚的活動和精神面貌。作者吳敬梓,字敏軒,清代小說家。課文運用夸張和對比的手法生動描寫了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通過刻畫他喜極而瘋的丑態,以及胡屠戶、張鄉紳、眾鄉鄰等趨炎附勢的嘴臉,抨擊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及各階層人物的思想毒害,揭露當時社會道德風氣的敗壞和政治的黑暗,諷刺了世態炎涼。
《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該書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頂峰之作。小說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庭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社會現實。作者曹雪芹,名霑,字夢阮,清代小說家。課文詳細敘述了黛玉指點學詩門徑、香菱談讀詩體會及香菱苦心寫詩的經過,刻畫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
《陳涉世家》選自《史記》,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史學家,文學家,他用畢業精力著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一百三十篇。課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生動地描述了這一場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鮮明地揭示了它的實質——一場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反對暴力統治的農x。
《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該書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三篇,分為十二策。課文所記敘的是強國和弱國之間一場外交斗爭的情況。用人物對話生動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現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揭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勝強國的原因。頌揚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衛國家利益的精神。文中刻畫了唐雎有膽有識,沉著、鎮定、堅強、無畏;秦王的驕橫、狂妄、陰險狡詐和前倨后恭性格。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字承祚,晉朝人,史學家。所著《三國志》記載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課文是人物傳記節選,通過對諸葛亮隆中對策的敘述,表現了諸葛亮能從客觀實際出發,從錯綜復雜的現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計未來形勢的發展并據此確定蜀漢建國的政策、策略,贊揚了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出師表》作者諸葛亮,這是一篇表,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在這篇表文中,諸葛亮勸說后主劉禪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繼承先帝劉備的遺志;也陳述了自己“報先帝而忠陛下”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詞五首》之《望江南》作者是晚唐溫庭筠,這首小詞表現了一位因心愛的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她梳洗后登樓遠眺不見歸人,充分體現了她從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變化過程與內心的痛苦。詩中多用白描、直敘的手法,卻又含蓄、細膩。
《漁家傲》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這首詞描寫的是作者身臨目見的景物,表達了征夫戍邊的情感,流露出詞人功業未成和思念家鄉的復雜心情。
《江城子》作者是北宋的蘇軾,通過對一幅威武雄壯的出獵圖的描繪,塑造了一個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國、征戰沙場的英雄形象。
《武陵春》作者是南宋的李清照,通過對不堪之景的描寫,揭示“物是人非”的凄涼愁苦,表現了詞人的故國之思。
《破陣子》作者南宋的辛棄疾,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胸懷。
文言文學習方法。
1、多了解文言文詞語。
文言詞語和現代漢語之間是有較大差異的,文言文的字詞意義也經歷了較長時期的演變。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要多了解基本的文言詞語,比如實詞和虛詞等。
2、增加對文言文的興趣。
如果想要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熱情,我們可以多閱讀一些比較生動有趣的故事、傳說、歷史事跡等。因為古文只是以前時代的人們所使用的書面文字,有些字詞的意思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所以,從故事中培養對文言文的興趣,是會起到一定的效果的。
3、多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識。
由于文言文一般都會涉及到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識,這讓我們平時需要對其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而且很多的文章和詩歌或多或少還會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的內容,例如季節、時代、地名等等。
4、多去查閱字典。
在學習文言文時,多查閱古漢語字典,這樣可以增強我們對文言詞語基本意思和用法的理解。它里面還配有例句,學習例句的同時,還可以加深我們對文言文的理解,對于古文的翻譯也是有幫助的。
5、試著閱讀文言文原文。
想要正確的理解文言文的每一句話的意思,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首先我們可以試著去閱讀和理解文字較淺顯的文章或詩歌,然后在閱讀完后,試著自己去理解并分析作者的主題思想和主旨大意。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習者的理解,還可以提升分析能力。
中考語文復習方法。
背誦字詞和古詩詞。
要在這個時刻重新的進行強化的背誦。因為我們知道人腦不是電腦,我們曾經學過的一些字詞成語。還有特殊的`語法,這些都是我們曾經掌握過的知識,但并不一定掌握得那么牢。
尤其是對古詩詞,這一類是屬于中考必考的題目。而且考試范圍也較為狹窄,只要我們認真地將考試范圍內的所有的古詩詞全部背記下來,這個題是應該可以得滿分的。記住,在中考中,如果可以得滿分的題目一定要確保得滿分。因為中考中拼的不是說誰得的分更高,而是拼的是誰扣的分更少。
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所占篇幅之大,所占分值之大,是每一個中學生都很困擾的事情。也就是說,誰能夠在閱讀理解上得高分,那么誰的語文成績就一定是很高的分數。
顯然閱讀理解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一個知識。并不能夠在短時間內能夠有大的提升。那么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內,我們要提升閱讀理解,我想主要是從答題方法上去入手。
那么具體的答題方法可以分閱讀的類型,然后去掌握的答題規律。還有就是要研究我們的模擬題的每一個題型的采分點到底在哪里?其實要重點區分一下為什么我寫的答案和標準答案不一樣,不一樣在什么地方,采分點在哪里?我為什么沒有達到這個采分點上,如果能夠經過觀察,然后發現了其中的規律,這樣我們就有很大的進步。
作文。
作文所占的分值比較大,那么作文出的題目相對來說較為靈活。但我們經過了很長時間的一段學習之后會發現中考的作文題目和我們平常的作文題目相重復的概率可能會比較大一些。或者是說中考中給了我們一個話題作文,我們從中提煉了觀點,可能和我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的觀點是相一致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大膽的想,如果在考試中,我們用自己以前寫過的一篇非常好的文章,然后在中考中應用一定會得到更高的分數。
這是一個百試百靈的方法。那么,同學們可以把自己從初一到初三寫過的所有好的作文拿過來,然后找到老師進行一個修改,然后將它背記下來,把把它分成各個類型。而且每一個文章大概是從能從中能提煉出哪些個題材。比如說是主要是從人的這個品格上去入手。因為像這樣的話題作文到最后都是要提煉出來一個人生哲理。那么在眾多人生哲理中,我們可以進行想象,寫誠信的,寫自信,寫毅力,寫勇氣等等,這些的題材都要準備一些。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二
第一課時在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掌握課文的結構層次及人物性格特點,并對本劇的語言特色進行總結歸納。第二課時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引導學生進行課文欣賞,在此基礎上分析本劇戲劇沖突的開端、發展、高潮,進而對話劇的戲劇沖突有更深的理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明白話劇的有關知識。
2.熟記戲劇沖突在話劇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
1.理清劇本的思路,把握人物關系,把握情節的發展脈絡(即寫作思路)。
2.熟記莎翁作品的語言特點。
情感目標。
欣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培養關注和了解各種文藝表現形式的能力與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體會“話劇是說的藝術”。
2.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演)課文,以讀(演)來體會人物,把握情節的發展。
3.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認識夏洛克這個人物,體會莎翁是怎樣表現這個人物的。
4.訓練學生把握戲劇沖突的開端、發展及高潮,進而了解話劇的戲劇沖突。
教學方法。
誦讀與研究學習相結合。
教學媒體。
準備二三分鐘有關莎士比亞生平、作品的媒體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戲劇文學和電影文學。首先,讓我們走進在世界話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戲劇大師——威廉·莎士比亞的喜劇世界,來領略莎士比亞的語言魅力,領略莎士比亞戲劇的藝術魅力,領略話劇藝術的獨特之美。今天,我們學習莎士比亞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解說:簡要概括本單元學習內容,讓學生對本單元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而后引出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
二、解題。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喜劇。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主要作品有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奧塞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喜劇:《第十二夜》《無事生非》《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詩歌作品:十四行詩150多首。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速讀全文,掌握生字詞。
(2)概述全文內容,討論戲劇沖突。
課文節選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場,是全劇的高潮,沖突圍繞要不要“按約處罰”展開,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
(解說:戲劇沖突是話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先概括課文內容,而后理解、體會人物關系和戲劇沖突。)。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學生分組討論段落、層次。
這場戲以鮑西婭上場為轉機,分為前后兩半。前半場主要是夏洛克的戲,他執意報復,一定要按約處罰;后半場是鮑西婭的戲,她智挫夏洛克,最后取得勝利。
(解說:通過學習、討論,把課文的層次分清;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分析段落與層次,這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接下來的人物分析和戲劇沖突解析的進行。)。
(2)學生分組討論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人物及人物關系,找出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明確:夏洛克是這場戲的主要人物。他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高利貸吸血鬼的典型。他具有貪婪、固執、殘酷的本性。同時,他也是一個在社會里受欺侮的猶太人。夏洛克對安東尼奧的報復有合理而又復雜的動機。人們對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貪婪,憎恨他的殘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種族壓迫和屈辱。
鮑西婭是莎翁創造的人文主義婦女的典型形象。她的性格在這場戲的矛盾斗爭中得以充分展示。面對矛盾,她表現出人文主義者的果敢、沉著、博學和聰慧。她利用智慧取得了法庭斗爭的主動權,并一步步揭露夏洛克的面目,三步棋即給夏洛克以致命的打擊。
(3)體會莎劇豐富多彩的語言。
夏洛克在前半場舌戰中,有時用反詰方法進行反駁,有時冷嘲熱諷,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語言卻很鄙俗,充滿商人口語,如“耗子”、“張開嘴的豬”、“忍不住要小便”等,而判決后,處處不離一個“錢”字,表現了他拜金主義的本性。鮑西婭的語言是詩與哲理的結合,語言明快簡明,既表現了人文主義者的思想,又符合其律師的身份,果斷干練,聰明博學。
(解說:話劇通過對話就可以知道人物關系,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人物關系,不僅能夠讓學生弄清課文中的人物性格、思想、立場,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途徑。)。
(4)讓學生分組討論課文中的戲劇沖突,找出戲劇沖突的關鍵詞。如:“威尼斯的法律”、“一磅肉”等,充分理解這些關鍵詞在戲劇沖突中的作用。
(解說: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戲劇沖突,讓學生了解戲劇沖突在話劇中的關鍵作用,進而充分了解話劇藝術。找關鍵詞對了解話劇的戲劇沖突有很大的幫助,也為下節課著重學習戲劇沖突奠定基礎。)。
3.課堂訓練。
針對人物關系和人物性格的問題,教師可以布置練習題,讓學生在訓練中解決問題。
練習題如下:
b.夏洛克為什么對安東尼奧如此仇恨,以至于不要高額的回報而非要安東尼奧的命不可?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三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四
1.明白話劇的有關知識。
2.熟記戲劇沖突在話劇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
1.理清劇本的思路,把握人物關系,把握情節的發展脈絡(即寫作思路)。
2.熟記莎翁作品的語言特點。
情感目標。
欣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培養關注和了解各種文藝表現形式的能力與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體會“話劇是說的藝術”。
2.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演)課文,以讀(演)來體會人物,把握情節的發展。
3.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認識夏洛克這個人物,體會莎翁是怎樣表現這個人物的。
4.訓練學生把握戲劇沖突的開端、發展及高潮,進而了解話劇的戲劇沖突。
教學方法。
誦讀與研究學習相結合。
教學媒體。
準備二三分鐘有關莎士比亞生平、作品的媒體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戲劇文學和電影文學。首先,讓我們走進在世界話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戲劇大師——威廉·莎士比亞的喜劇世界,來領略莎士比亞的語言魅力,領略莎士比亞戲劇的藝術魅力,領略話劇藝術的獨特之美。今天,我們學習莎士比亞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解說:簡要概括本單元學習內容,讓學生對本單元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而后引出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
二、解題。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喜劇。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主要作品有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奧塞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喜劇:《第十二夜》《無事生非》《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詩歌作品:十四行詩150多首。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速讀全文,掌握生字詞。
(2)概述全文內容,討論戲劇沖突。
課文節選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場,是全劇的高潮,沖突圍繞要不要“按約處罰”展開,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
(解說:戲劇沖突是話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先概括課文內容,而后理解、體會人物關系和戲劇沖突。)。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學生分組討論段落、層次。
這場戲以鮑西婭上場為轉機,分為前后兩半。前半場主要是夏洛克的戲,他執意報復,一定要按約處罰;后半場是鮑西婭的戲,她智挫夏洛克,最后取得勝利。
(解說:通過學習、討論,把課文的層次分清;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分析段落與層次,這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接下來的人物分析和戲劇沖突解析的進行。)。
(2)學生分組討論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人物及人物關系,找出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明確:夏洛克是這場戲的主要人物。他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高利貸吸血鬼的典型。他具有貪婪、固執、殘酷的本性。同時,他也是一個在社會里受欺侮的猶太人。夏洛克對安東尼奧的報復有合理而又復雜的動機。人們對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貪婪,憎恨他的殘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種族壓迫和屈辱。
鮑西婭是莎翁創造的人文主義婦女的典型形象。她的性格在這場戲的矛盾斗爭中得以充分展示。面對矛盾,她表現出人文主義者的果敢、沉著、博學和聰慧。她利用智慧取得了法庭斗爭的主動權,并一步步揭露夏洛克的面目,三步棋即給夏洛克以致命的打擊。
(3)體會莎劇豐富多彩的語言。
夏洛克在前半場舌戰中,有時用反詰方法進行反駁,有時冷嘲熱諷,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語言卻很鄙俗,充滿商人口語,如“耗子”、“張開嘴的豬”、“忍不住要小便”等,而判決后,處處不離一個“錢”字,表現了他拜金主義的本性。鮑西婭的語言是詩與哲理的結合,語言明快簡明,既表現了人文主義者的思想,又符合其律師的身份,果斷干練,聰明博學。
(解說:話劇通過對話就可以知道人物關系,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人物關系,不僅能夠讓學生弄清課文中的人物性格、思想、立場,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途徑。)。
(4)讓學生分組討論課文中的戲劇沖突,找出戲劇沖突的關鍵詞。如:“威尼斯的法律”、“一磅肉”等,充分理解這些關鍵詞在戲劇沖突中的作用。
(解說: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戲劇沖突,讓學生了解戲劇沖突在話劇中的關鍵作用,進而充分了解話劇藝術。找關鍵詞對了解話劇的戲劇沖突有很大的幫助,也為下節課著重學習戲劇沖突奠定基礎。)。
3.課堂訓練。
針對人物關系和人物性格的問題,教師可以布置練習題,讓學生在訓練中解決問題。
練習題如下:
b.夏洛克為什么對安東尼奧如此仇恨,以至于不要高額的回報而非要安東尼奧的命不可?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五
1.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2.順暢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3.積累文言詞匯。4.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重點難點。
1.重點:
(1)順暢朗讀、背誦文言課文。(2)積累文言詞匯。
2.難點、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教學時間: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盡量能瑯瑯上口。
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試翻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孟子二章〉選自〈孟子·公孫丑〉,題目是編者加的。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生活在兼并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一天下,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立說。其言論和行動的記載,保存在〈孟子〉一書中。此書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邏輯嚴密;既滔滔雄辯,又從容不迫;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對后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
2.解題。
本文是一篇短論,論述了戰爭中民心背向的問題,指出民心所向,是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戰爭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要注意正音,讀得順暢)。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天時不如地利:天時,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地利,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不如,比不上。
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孟子用“天時”“地利”“人和”來概括有利于作戰的各種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三里之城:周圍三里(那樣的小)城。
七里之郭:郭,外城。
環而攻之而不勝:環,圍。而,表轉折,卻。
夫壞而攻之:夫,句首發語詞。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池非不深也:池,護城河。
兵革非不堅利也: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衣。堅。
利,堅固鋒利。
米粟非不多也:米粟,指糧食。
委而去之:委,放棄。去,離開。意思是棄城而逃。
四、當堂背誦1---3節。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教學新課。
1.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界限,這里意思是限制。以,憑,靠。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來(不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固國,鞏固國防。
威天下之以兵革之利:威,震攝。兵革之利,武器的強大。
寡助之至:之,動詞,到。至,極點。
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天下順之:順,歸順,服從。
故君子有不戰:故,所以。有不戰,不戰則已。
2.請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l—3段)論述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在決定戰爭勝負中作用大小不同。
第一層(1段):總論。擺出觀點,提摯全文。
第二層(2段):從進攻一方的失利論證“天時不如地利”。
第三層(3段):從防御一方的失利論證“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部分(4段)深入論證“得道”即“得人和”則“戰必勝”。
7.提問:“人和’與下文所說的“道”是什么關系?
討論并歸納:“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則“多助”,“多助”則“天下順之”,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8.提問: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主要觀點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提問:文章第3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討論并歸納:運用雙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強語言氣勢的作用,極言防御一方地利條件的優越。
10.提問:文章第4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討論并歸納:
(l)運用排比句,再次強調“地利”不足恃。
(2)運用對比手法,把“得道者”與“失道者”的后果進行對比,點明文章主旨。
11.提問:本文的論證方式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本文先擺出觀點,用概括性很強的戰例加以證明,然后從理論上進行論證,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一論斷,闡明了“人和”的實質。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戰必勝矣”作結,突出地說明“人和”是決定戰爭勝負最主要的條件。
三、小結。
1.古今異義。
郭
古義:外城七里之郭。
今義:姓氏。
池
古義:護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義:池塘。
去
古義:離開委而去之。
今義:到……去。
親戚。
古義:內親外戚親戚畔之。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委
古義:放棄委而去之。
今義:委任。
域
古義: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義:地域。
是
古義:這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今義:判斷動詞。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親戚畔之。
3.虛詞。
之
代詞他親戚畔之。
助詞的三里之城。
動詞到寡助之至。
而
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例。
表修飾著、地夫環而攻之。
表轉折卻、但是環而攻之而不勝。
四、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題。
第三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盡最熟讀成誦。
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境的磨煉,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是怎樣論述這個問題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要注意正音,要讀得順暢)。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舜發于畎畝之中:發,起,指被任用。歐(quan3)畝,田間、田地。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被舉用,被選拔。版筑,筑墻的時候在兩塊夾板中間放土,用杵(chu3)搗土,使它堅實。筑,搗土用的杵。
膠鬲舉于魚鹽之中:魚鹽,販賣魚和鹽。
管夷吾舉于土:士,獄官。舉于上,從獄官手中被釋放并被錄用。
孫叔敖舉于海:海,在海邊(隱居)。
百里奚舉于市:市,市井之間。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大任,重大的責任,擔子。也,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頓一下,后半句將要加以解說。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動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內心痛苦。
勞其筋骨:勞,使動用法,使……勞累。勞其筋骨,使他筋骨勞累。
餓其體膚:餓,使動用法,使……饑餓。餓其體膚,使他身體餓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動用法,使……貧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貧困之苦。
行拂亂其所為:行拂,所行不順。亂,使動用法,使……額倒錯亂。亂其所為,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
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動心忍性,動和忍都是使動用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曾益其所不能:曾益,增加。曾,同“增”。
四、當堂背誦1~2節。
第四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教學新課。
1.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人恒過:恒,常。過,犯錯誤,犯過失。
然后能改:然后,這樣以后。
困于心:內心優困。
衡于慮:思緒堵塞。衡同“橫”,梗塞,指不順。
而后作:而后,這樣以后。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征于色:征驗于顏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現在顏色上。
發于聲:意思是吟詠嘆息之氣發于聲音。
而后喻:喻,被人了解。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國內。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土,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拂同“弼”,輔佐。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國外。敵國,敵對的國家。外患,外來侵略的憂患。
2.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然后知生于憂患:生于憂患,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
而死于安樂也:死于安樂,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3、請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l、2段):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就必須先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都經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
第一層(1段):舉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跡加以概括。其共同點是,在經歷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第二層(2段):從上述事實歸納出作者的觀點。
第二部分(3段):從正反兩面論證經受磨煉的益處。
第三部分(4段):歸納全文中心論點。
4.提問:本文的論證方式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本文將中心論點放在簡末進行歸納。全文先論證“生于憂患”,方法是先舉同類事例,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作者的觀點,然后從理論上加以說明。再論證“死于安樂”,高度概括歷史上大量安樂亡國的事實加以說明。論證“生于憂患”是全文的重點。
5.提問:本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本文列舉了六個歷史人物的事跡,用排比句式,每一個歷史人物的事跡只用一句話概括,這樣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三、總結。
1.詞性活用:
苦、勞、餓、空乏、亂、動、忍都是形容詞或動詞的使動用法,翻譯時,要譯成“使……”
2、一詞多義:
用
國防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國家國恒亡。
拂
不順行拂亂其所為。
同“弼”,輔弼入則無法家拂士。
3.通假字。
曾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橫”,梗塞,指不順衡于慮。
拂同“弼”,輔弼入則無法家佛士。
4.虛詞。
于
從舜發于畎畝之中。
給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在而死于安樂也。
以
憑以天下之所順。
用來所以動心忍性。
四、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三、四題。
課后記:1、識記重點字詞,必須全部記住。
2、采用當堂背誦,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六
戲劇《在法庭上》以一磅肉的故事為核心,描寫了威尼斯法庭的審判過程,歌頌真誠的友誼和愛情,鞭撻資產階級的殘暴和貪婪。鑒于戲劇文本自身的特點,楊老師把教學目標定為:討論矛盾沖突;理解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分析人物形象;體會精彩含蓄的戲劇語言等四個。楊老師的.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抓住了戲劇的矛盾沖突,理解個性化的人物語言,進而賞析人物形象。
教師設計問題:讀課文,找矛盾沖突;比較人物,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并找出語言。
說說理由。這樣的設計能夠讓學生的思路沿著一定的軌跡步步深化。事實證明學生根據語言來品位人物的能力還是比較可以的,但我覺得戲劇中的人物說不上一定得“喜歡”,楊老師這個問題問作:“哪個人物給你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刻,找出語言,說說理由”可能會比較合適。學生做了精彩的回答后,教師做了必要的小結。但后來楊老師又提出了一個討論題:分析文中出現的各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如何。我覺得在上面一個問題的討論中,已經自然而然地得出了這個結果,再討論已無必要。
二、抓住戲劇語言富有潛臺詞的特點,再次引導學生賞析人物形象。
從課文中尋找富有潛臺詞的例子,讓學生根據上下文理解說話人的真實意圖。楊老師組織讓學生討論,分角色朗讀課文,使學生所了解的人物形象更加完整鮮明。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七
上完這節課后我對這個問題又進行認真的反思。我們知道預習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預習是預習是學好語文關鍵的第一步。而這些對于預習重要性的強調似乎只是針對學生而言的,對我們老師無論在課前的設計,還是教學的過程對于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凸顯都說不夠的。我們精心設計著每堂課的每個導語,每個環節,每個板書,但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我卻忽視了對學生的預習過程的展示,忽視了學生對課文的最初的認識和感知我們對學生預習采取的態度是強制性的檢查或者是課文表層知識的反饋,對學生預習后懂得了些什么,感悟了什么,不懂還有那些,還想知道那些這樣的問題很少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予以展示,我們只是一味想當然的按照自己提前的設計迫不及待的展現著自己。我們總在強調在教學中要平等,其實我們在教學的第一步就已經讓學生處于不平等的位置,學生無法在第一時間將學習成果展示給老師,展示給同學,這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是一種打擊,長時間下來只能逐步處于被動的地位,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此我個人認為若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預習,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我們教師必須真正重視學生的預習過程,給學生以充分展示的時間與舞臺。
以上就是查字典語文網小編分享的《人生》課后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幫助教師們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八
教學目的:
1、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對全文整體感知把握人物形象,以及把握小說通對情節反映的社會生活。
2、品析“心聲”的內涵,并學會如何進行文學欣賞。
3、細品并學習小說中出色的心理描寫和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難點:
1、小說如何通過情節反映社會生活,讓學生學會通過人物形象賞析小說。
2、細品語言,內化語言。
教學構思:
1、課前要求學生結合課后練習課前預習,整體把握;。
2、復述課文情節檢查預習;。
3、討論人物、主題、心聲內涵,并從中明的如何賞析文學作品。
4、通過美讀比賽品析、內化語言。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來帶著一聲啼哭來到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們用好奇的眼晴打量我們周圍的一切,接受周圍的一切,同時我們也希望被他人接受,我們一路走來,面對人生我們有太多的話想說,有太多的心聲要表達,讓我們一起走進《心聲》去聽聽主人公——李京京的心聲吧,他會讓你有似曾相識的感受。
二、整體感知,把握人物形象及所反映的的社會生活。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請同學復述全文故事情節。(四個主要情節不能掉)。
2、請同學們仔細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將下面的一個短語和一句話補充完整。
()的李京京。
《心聲》表達了李京京想…………的心聲。
3、討論:
(1)如果讓你來朗讀《萬卡》這篇課文,你會不會朗讀得和李京京一樣好?為什么?
提示:《萬卡》之所以打動李京京,是因為李京京有與萬卡相似的經歷,相似的情感體驗,相似的傾訴需求,他的心與作品中的萬卡的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萬卡的心聲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聲。“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風頭,是心里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來,吐出來。”
啟示一:要融進小說中去,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啟示二:要從小說中出來,從生活中發現小說,從小說中理解生活。
(2)從這篇小說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對你所看到的現象有何看法?
教師點拔,總結,引導學生對現象作正確的評價。
三、細品語言,內化語言。
1、從語言的角度你喜歡這篇小說嗎?你喜歡哪一部分?朗讀自己喜歡的地方!(盡量和李京京讀得一樣好。)。
2、合作活動:
四人小組互樣讀給對方聽,推薦讀得最好的一名同學參加全班朗讀比賽。
板書設計:
經歷遭遇朋友現狀情感結局。
共鳴。
李京京。
萬卡。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九
讀神話《盤古開天地》后回答問題。
放神舟五號飛船記錄片: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感受那種創造成功的喜悅。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目的:
1.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深刻意義,學習主人公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
2.體會和學習小說的藝術特色——插敘手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結構上的雙線交織和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3.學習縮寫。
教學理念:
提倡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提倡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平等對話;提倡編者意圖、寫作意圖和學習意圖的和諧會通,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教學內容:
《心聲》是發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問題的一篇小說。小說通過刻畫感人肺腑的學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達了眾多受教育者的心聲——呼喚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呼喚珍視學生的美好情感和獨特體驗。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們在引導學生自讀的基礎上要遵循學生認知的原則:要研討小說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要在把握小說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基礎上,重點探究小說的主題和藝術特色。為了充分調動和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營造寬松的閱讀環境,擬安排兩課時學習本文。
課前準備:
1.學生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閱讀課文。
2.教師準備有關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課文。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聽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對人生,成長中的我們有太多的話要說,讓我們一起走進小說《心聲》,去聽聽主人公的心聲。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提取故事主要情節進行復述。
示例:在一次語文公開課的準備過程中程老師設計了讓學生表情朗讀小說《萬卡》的教學環節。學生李京京被《萬卡》深深吸引而無比喜歡,很想參與課文的表情朗讀。他的這—愿望遭到老師的斷然拒絕和同學的無端嘲笑最后,在公開課上,當程老師的按部就班被學生的怯場打亂時,李京京舉起了手,用沙啞的嗓子滿懷感情地朗讀了課文,表達了主人公)卡和自己的心聲。
2.在復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把握文章內容。
故事的開端:李京京朗讀課文的請求遭到拒絕。
故事的發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獨特的體驗朗讀課文。
(1)李京京在樹林子里的朗讀、體會和回憶。
(2)李京京糾正同學的朗讀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結局:李京京勇敢舉手,在公開課上朗讀了課文。
三、自主閱讀,體驗感悟。
1.教師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體驗進行個性化解讀,并設計話題讓學:討論。
出示話題并進行討論:小說著重刻畫了。個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著怎樣的生活經歷?你喜歡這個人物形象嗎?結合小說內容談你的看法和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所應把握的基本點:李京是一個樸實真誠、善良而寬容、自信而勇敢、對生活有著美好愿望、執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全文,討論:李京京的心聲是什么?(結合小說中具體的語句或段落談談自己的依據或感悟。)。
設計原則:在多數同學能夠提出“想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深入揣摩,根據關鍵語句或段落,了解李京京的經歷和情感體驗,把握李京京情感傾訴的需求。
預期成果所包含的實質:李京京渴望得到鍛煉機會,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渴望親情和友誼而想念爺爺和兒時玩伴;渴望情感的傾訴與宣泄。這些愿望都建構在“想朗讀課文”這一表白上而動人心魄。總而言之,李京京的心聲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也體現了他作為成長中的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3.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入閱讀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四、課堂小結。
小說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心聲,表達了作者對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關注,對教育問題的關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讀那篇動人的課文,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師生。他的成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啟示。讓我們在下一堂課再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習吧。
五、布置作業。
1.提取小說主要情節,把課文縮寫成300字以內的故事。
2.閱讀課文,思考文章的主旨和藝術特色。第二課時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說。把握小說的主旨、賞析小說藝術特色是我們學習本文的主要的目標。
第二課時。
一、賞析體會。
設計原則:充分發揮學生閱讀課文的自主性,調動學生賞析的積極性。以學生選擇重點語段朗讀、賞析為主,教師適時指導賞析。
關于小說主旨,應充分肯定學生的獨到發現與體會賞析。關于小說的藝術特色,應落實好重點問題:插敘手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環境描寫的運用及其作用;結構上的雙線交織,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等。
二、合作探究。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來探討研究。(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充分發揮學生思考和表達的自由。)。
提示:《萬卡》之所以打動李京京,是因為李京京有與萬卡相似的經歷,相似的情感體驗,相似的傾訴需求,他的心與作品中的萬卡的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萬卡的心聲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聲。“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風頭,是心里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來,吐出來。”
啟示一:要融進小說中去,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啟示二:要從小說中出來,從生活中發現小說,從小說中理解生活。
教師引導時要把握的方向:教育應該體現以人為本,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尤其要尊重和發現每個學生的積極因素,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愿望。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在課文中聽到的是一個少年質樸的發自內心的呼聲,他有著多么美好的心靈啊!作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勵。我們沒有理由去歧視任何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生,沒有理由不捧著一顆赤誠的心來,讓心與心的平等交流成為教育最亮麗的風景。作為受教育者,我們也應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獨特體驗,探求自己對人生的獨特感悟,為著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讓我們攜手前行吧!
四、作業。
平時注意積累,記下自己在文學欣賞方面的經驗和感悟。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了解魏明倫及《變臉》的劇情。
2.了解川劇的一般特點。
3.整體感知,把握戲劇情節,理解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
4.了解戲曲唱詞和說白的語言特色,深刻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此文轉于網]的戲曲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把握劇情,理解水上漂與狗娃之間的矛盾沖突。
2.悉心體會劇中的細節刻畫、心理刻畫,理解它們所表達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水上漂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淘.教.案.網):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劇情;精讀課文,欣賞品味;著重賞析劇本的情節美。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電影《變臉》片斷。
二、資料助讀:
學生展示課前通過圖書館或網絡收集的有關資料,教師酌情提供相關材料,如魏明倫簡介、《變臉》劇情簡介等。
三、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聽讀課文,并了解劇情。
2.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用一句話概括劇情。
示例1:這部戲曲描寫的是老藝人水上漂與他收為“孫子”的女孩狗娃之間的命運碰撞。
示例2:這部戲曲描寫了水上漂發現狗娃是女孩要將她拋棄而最終又將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四、精讀課文,美點尋蹤:
1.學生細讀課文,選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用鉛筆在書的空白處作簡單點評。
2.學生自主品評,進行美點尋蹤。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變臉》是一個美的綜合體。“橫看成嶺側成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大家的發言很精彩,涉及到情節、形象、語言、手法等諸多方面,美不勝收。讓我們慢慢欣賞,盡情品味吧。
五、賞析劇本的情節美:
1.教師選兩位同學復述故事。其余同學點評。
明確:劇中首先描寫了水上漂與新買來的“孫兒”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為自己的變臉藝術終于有傳人而自得,對“孫兒”倍加疼愛,狗娃則乖巧伶俐,很討老人喜歡,二人其樂融融。在拉家常的過程中,還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現了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擔憂不安。
狗娃上岸撒尿發現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傷,發現狗娃是女孩,劇情急轉直下。水上漂因失望而憤怒、痛苦,狗娃為自己將被拋棄的命運而悲痛哀傷,苦苦相求,二人之間發生了尖銳沖突,劇情達到高潮。
水上漂忍痛拋棄狗娃,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救起狗娃,無奈地將她收留,在經歷了這一番驚險之后,劇情終于有了結局。
2.教師創設合作探究的氛圍,要求學生用“《變臉》情節美。美在……”的句式說話,共同交流,領略情節的非凡魅力。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然后選代表發言,全班交流。
六、布置作業:
1.把劇中的幾段唱詞找出來,體會一下它們在形式上具有怎樣的特點,在劇中分別起什么作用。
2.課外閱讀《變臉》全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鑒賞劇本的形象美、語言美、手法美;深層探究,質疑解疑。
[教學步驟]。
一、鑒賞劇本的形象美:
1.配樂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組合。自選片斷,表情朗讀。
其余學生以“導演”的身份點評。
2.請演員談表演的體會、收獲。
(1)教師以記者的身份請幾位“水上漂”“狗娃”談談對角色的理解,并選相關片斷加以佐證。
成果展示:
狗娃是一個勤勞能干、乖巧可愛、機靈懂事、知恩圖報的苦命的女孩。
苦命——“生在窮鄉里,遇上大水災。被人拐、被人賣、被人騎、被人踩,只見人人良心壞,鞭打牲口爬懸崖。”
勤勞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幫你洗鋪蓋。煮飯幫你劈干柴。”
乖巧可愛——給老人捶背、
摳癢,“不貪嘴,不挑菜,學本事,聽安排。”
知恩圖報——“沒想到世上還有好人在,爺爺出現笑顏開。把我當做人看待,親親熱熱貼胸懷。舍不得這份情啊!割不斷這般愛!天上雁鵝排對排,扯爛衣裳不分開!”
水上漂是一個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輕女而又有情有義的老江湖,身懷“變臉”絕技、孤身闖蕩的老藝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塊,紫一塊,對也不能這樣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蘿卜整得好慘啊!”“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爺爺心上。爺爺是個糍粑心腸。你有緣遇上我,時來運轉了。”
直率豪爽——“爺爺待你好,是對你有望啊。爺爺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斷了我家香煙。二怕斷了祖傳絕活兒,這才收你做我的孫子。爺爺把心掏給你,教你變臉本事,望你給我傳宗接代。”“格老子一場空歡喜!你小小年紀就充當假貨。串通人販子,騙了我老江湖。”
重男輕女——“呸,女人家,掃把星,滾她媽的三十三!”“男娃子是個寶,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寶不要草。”“養兒方能續后代,女生外向招災禍。”“狗娃休把老漢怪。重男輕女自古來!”
有情有義——“我不會賣你,可也不會留你……這是盤纏,這是干糧,送給你,自謀生路去吧。”“老漢心并非鐵石塊,是留是丟幾徘徊……”
教師總結: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會底層。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這一老一少在苦難的命運中結下不解之緣,他們的遭遇所顯現的人生磨難,他們的身上所閃耀的人性光輝,給人以靈魂的震撼。
(2)教師提問:水上漂變臉是因為他與狗娃的性格沖突嗎?
學生思考、各抒己見。
二、品味劇本的語言美:
1.教師介紹戲曲語言的特點。
2.學生自由選精美的唱詞。體會它們在形式上的特點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劇中人物的唱詞,真切動人,朗朗上口,聲情并茂,抒發情感,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力和戲曲藝術的稔熟。
3.品味劇本說白的語言特色,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學生自選例品味。
教師總結:劇中的人物語言高度個性化,切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對白、聲氣口吻酷似其人,自然、流暢、貼切、生動,實乃清水芙蓉,天然雕飾。
4.教師對劇本語言總體評價:作者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加工并恰當吸收了四川方言的一些語言成分,使本劇的語言無論唱詞還是說白都體現出通俗淺顯、明白如話、情味十足的特點,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三、欣賞劇本塑造人物的獨特手法:
欣賞劇本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體味手法美,學習劇本塑造人物的獨特手法。
1.文章以豐富的細節生動地展現人物形象,劇本的舞臺說明交代了許多生動的細節描寫,請同學們仔細品味。
2.劇本注重心理刻畫,展示人物的精神狀態和感情沖突,從心靈深處顯現人物性格。
學生自選例品評,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此文轉于網]對戲劇的鑒賞能力。
四、深層探究,質疑解疑:
1.學生自由質疑。相互討論,共同探究;如有難以解答的問題,可向教師提問。
2.教師也可引導學生深層探究。
提問:如何看待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
學生討論,明確: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和做法,有其現實的考慮和深層的原因。水上漂收狗娃為孫子,主要是一種非常現實的生存需求,他需要老有所養,需要傳宗接代,而這一切,在傳統社會中都是由家庭的男性后代來實現的;他期望狗娃繼承祖傳絕活,并聲明“傳兒不傳女”,這是為了確保自己家庭的利益一脈相承地延續下去,為了避免競爭以謀求生存,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而要究其根源。
提問:劇本是如何否定這一世俗觀念的呢?
明確:劇本在表現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的同時,還描寫了狗娃時時處處掩飾女孩真實身份的情景,交代了狗娃的不幸身世,抒寫了她被水上漂拋棄的悲苦,敘述了最后水上漂在危急之中將狗娃救起,等等,都具有否定、破除重男輕女的世俗思想的藝術效果。
學生聯系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同學交換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五、課堂小結:
《變臉》是非常有名的川劇作品,情節美、形象美、語言美、手法美,美不勝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建議同學們課余時間觀看戲曲,閱讀戲曲劇本。
六、布置作業:
1.劇中“幫腔人”由幕后唱到臺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請你以“幫腔人”的口吻,再寫幾句勸說水上漂的唱詞。
2.學寫戲劇評論。針對《變臉》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文學短評。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二
這節課為了體現課程標準改革精神,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體現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以生為本”的課改思想。
2、積極實施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習慣。
3、創設的詩歌學習情景,增強感悟。
4、合理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5、注重對詩歌進行感悟教學,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為一體。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三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說出寓言的意義。
2.培養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解釋難詞、難句。要注意一詞多義、通假字。
3.結合過去學過的寓言理解其特點,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著重理解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此外還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質區別,從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5.聯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受到教育,古為今用,豐富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弄懂重點字詞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培養閱讀古文的能力。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認識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難點: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聯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現實意義。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
巍巍壁迎的三峽是舉目“高峽”,幾年前人們還曾認為毛澤東的“高峽出平湖”是夸張的夢話,而今天,隨著三峽水利工程的建成,夢話變成現實,高峽真正出平湖.那么,一個人搬走兩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聞笑談呢?好,我們這節課繼續學習,來認識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放聲讀一遍課文。其間,遇到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看注釋或查字典。教師不予指導。
三、互讀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讀,一個聽。聽者發現讀音有錯,當即指出。兩人對某字的讀音意見不一致時,記下這個字,留待一會兒解決。如是,二人各讀一遍。
四再讀課文。讀好停頓。
下邊語句中所畫的“/”為停頓處,供參考。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說明]句中的停頓,一般依據句意或一定的語法關系來讀,但又不能限制的過于死板。有的長句,可以停頓兩次。這里沒有標示出來,是為了供施教時靈活掌握。因為讀好停頓,一是為了會讀文言文,二是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階段,不必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頓而糾纏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達到了目的。學生隨著讀文言文數量的增多,尤其是隨著對內容的深入理解,會慢慢讀好句中停頓的。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返)。
汝之不惠(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無)。
一厝朔東(厝——措)。
無隴斷焉(隴——壟)。
六試譯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由一位學生根據書上注釋和自己的理解,串譯課文大意;另一位學生訂正或補充。二人遇到不會解釋或意見不一致的語句,將它們畫下來,留待一會兒解決。
[說明]在前面誦讀的基礎上,大部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意思能夠做到大體了解。兩人互相研究、討論,創造了較準確了解課文內容的條件。提倡借助注釋來疏通文意,這也是在培養學生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此時,教師作巡視,注意了解學生出現的問題,使后面的教學更有針對性。
七、檢查課文掌握情況。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四
提示:
狗娃的性格:勤勞能干、乖巧可愛、機靈懂事、知恩圖報。
水上漂是一個身懷“變臉”絕技、孤身闖蕩江湖的老藝人。他的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輕女而又有情有義。
注重細節的刻畫,如狗娃給老人斟酒添菜,給老人唱兒歌,為老人捶背撓癢,獨自對月抒情,水上漂怡然自得地飲酒抒情,手舞足蹈地陪孫子唱兒歌,與孩子同做搖船游戲,怕孩子累壞了讓“他”歇息,斥責狗娃小小年紀就充當假貨,果斷地救起落水的狗娃等等,以豐富的細節生動地展現人物形象。另外,作者還注重心理的刻畫,展示人物的精神狀態和感情沖突,從心靈深處顯現人物性格。
提示:
水上漂是一個身懷“變臉”絕技、孤身闖蕩江湖的老藝人。他原以為狗娃是男孩,才收狗娃做他的孫子,指望狗娃接續自家香煙,接續祖傳絕活兒,為他傳宗接代;對家傳絕技,他堅持“獨孤一枝”“傳內不傳外,傳兒不傳女”;他發現狗娃是女孩,極為失望,對狗娃直言:“男娃子是個寶,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寶不要草”;他決定丟開狗娃,認為“養兒方能續后代,/女生外向招禍災”“重男輕女自古來”。這些都表現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水上漂和狗娃之間的矛盾,表現為水上漂重男輕女與狗娃身為女孩的矛盾,但從根本上來說,反映的是我國傳統社會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與底層人民艱難求生的矛盾。
狗娃被識破是女孩之后,水上漂因失望而憤怒、痛苦,狗娃為自己將被拋棄的命運而悲痛哀傷、苦苦相求,二人之間展開尖銳的矛盾沖突和各自內心的感情沖突,水上漂面臨是取是舍的選擇,狗娃則在絕望與希望中掙扎,劇中人物的矛盾沖突至此達到高潮。在此之前,作者已經為矛盾沖突的高潮做了必要的鋪墊,描寫了水上漂與新買來的“孫兒”狗娃拉家常的情景,重在顯示爺爺與“孫子”的和美關系,同時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現了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擔憂不安,這段戲在平和的景象之中醞釀了矛盾沖突。狗娃上岸撒尿發現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傷,發現狗娃是女孩,則是劇情的轉折點,矛盾沖突由此爆發。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五
(1)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和情感。
(2)理解對比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內容;運用默讀、跳讀、精讀的方法品味那些能體現大樹品質的描寫片斷,那些蘊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樹悲慘命運的片斷,在語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
(2)鼓勵學生在分析、品味中質疑解難,發現創造;鼓勵學生運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對散文的主題有自己的心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自然生態之間的矛盾,認識保護自然環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教學重點。
1、了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品讀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幻燈片1)。
我想問大家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呢?人們為什么要植樹呢?。.。.。.
是啊樹是人類的朋友,給人們濃濃的綠陰,心神的安慰,他們因為有你們的愛護而翠綠欲滴,因為有你們它們才得以寧靜而安詳地站在這現代化都市的繁華里,所以它們是一棵棵幸運的樹,也是一棵棵幸福的樹。今天,我要和同學們一起關注的卻是另一棵樹——那樹,那樹的命運又如何呢?是一樣地令人羨慕呢,還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二、檢查預習(幻燈片2)。
在此之前,我們已要求大家預習課文,下面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展示生字生詞:生字注音)。
三、整體感知研讀探討。
1、請仔細聽讀課文并思考下列問題:(幻燈片3)。
(1)本文中的那棵大樹僅僅給人類以恩惠嗎?明確:人和螞蟻。
(2)對人和螞蟻分別都施與了那些恩惠,這兩個受恩者又是如何做到?(本環節設置主要讓學生梳理文章內容)。
明確:樹給了人很多恩惠,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但人類卻無情的將它砍倒甚至連根拔起。相反樹僅僅給了螞蟻一個家,螞蟻卻臨走前用行動祭奠大樹,這兩者間竟有如此大的反差。
人(忘恩負義)。
陰涼、清凈、溫馨。
滋潤、安慰。
樹(綠著生、綠著死)對比。
家
祭奠。
螞蟻(感恩圖報)。
(3)是什么力量讓人類毫不吝惜的砍到昔日給自己做出貢獻的大樹呢?
明確:人類城市文明的進程與自然發生了矛盾。
2、跳讀課文品味描寫大樹的語言并思考:(幻燈片4)。
作為受虜者的大樹它是如何面對這一切的?這是一棵怎樣的大樹呢?
明確:綠著生,綠著死。這是一棵有著古老歷史,有著堅固而穩定身軀的奇特的大樹;是一棵對人類大有功德、有著無私奉獻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品性的大樹。
3、人類文明是不是該停下腳步讓道自然呢?(出示眾多人類文明的成果和功績)。
四、大家齊心想對策。
大地上最悅目的顏色是綠色,大地上站立的群體是森林,但今天許多地方的森林被吞噬了,那么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下,老樹就只有死路一條嗎?請大家開動腦筋幫大樹想想辦法!
五、教師寄語(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樹》)。
我們應心存感恩與自然和諧共生,只有這樣文明才會走得更遠,我們才會展顏歡笑!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六
1.把握詩歌的形象,領會其象征含義。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1.誦讀詩歌,把握詩歌中出現的形象,領會象征含義。
2.領悟作者在詩歌中表達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有感情地誦讀,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節奏美,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賞法對詩歌形象的象征含義及詩歌的主題進行探究。
3.比較閱讀法將同類題材詩歌進行比較,從而更全面地理解詩歌。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時數。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靈魂。(板書:我愛這土地)。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艾青(1910—),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早期詩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深沉憂郁。抗戰時期的詩作,格調昂揚。建國后,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展,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勛章。
2.寫作背景:
本詩寫于抗戰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我愛這土地》是一首在現代詩歌廣泛傳誦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鳥生死眷戀土地作比,形象抒發了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感。詩人艾青用“嘶啞”來形容鳥兒鳴唱的歌喉,更能表達詩人為祖國前途、命運擔憂,心力交瘁的情狀。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教師指導:自由體的新詩,不同于舊體詩,字數、停頓、押韻沒有嚴格的限制。隨感情的表達句子可長可短,字數可多可少,自由靈活,不拘一格。因此,我們在讀現代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詩歌的節奏、停頓,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語感,理解詩歌所描寫的對象、運用的表現手法,更準確地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讀會意,以會意促讀。詞語的重讀與否,主要是由詩歌的情感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能鮮明的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該重讀。
第一步:聽錄音范讀;。
第二步: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
第三步:學生自由朗讀;。
第四步:個別學生朗讀;。
第五步: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四)研讀詩歌,理解主旨:
1.學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找出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并談談理由。
明確:詩最后一段:“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托出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
2.詩中是通過什么形象來表達出這樣的愛國激情的?請你把相關詩句找出來,并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思考并討論,明確:詩中以“一只鳥”的形象來表達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無有依。
3.詩中的“鳥”,它都歌唱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有什么象征含義呢?
明確:內容有“土地”、“河流”、“風”、“黎明”。(學生朗讀,感悟。)。
學生討論并明確:
“土地”象征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這“土地”“被暴風雨所打擊著”,說明祖國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國主義摧殘、肆虐。
“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悲憤”“激怒”都表現出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黎明”象征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無比溫柔”充滿了對那里的向往。
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學生再次朗讀,體會表達效果,并嘗試背誦。
4.思考:詩歌開頭寫著“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請你結合以上歌唱的內容,思考為什么這里用“嘶啞”一詞,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學生思考并明確:“嘶啞”表達出“鳥兒”歌唱不已,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面對困難斗爭的幾多悲傷,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不會停止對祖國的愛的表達。如果用“清脆”或“嘹亮”雖添了亮色,但少了艱辛,減弱了對大地摯誠感情的表達。
5.思考: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確:這只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這表達出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一種敢于犧牲自我之意。
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這種執著的愛,表達了詩人對土地、對祖國的真愛。
全班再次朗讀、背誦。
6.思考: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明確:這兩節詩都飽含著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熱愛之情。第一節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可看作是感情的迸發,感情的升華,讓讀者更能感受到這種真摯地感情。
7.討論:本詩出現了許多“的”字,這樣會不會拖泥帶水,沖談了詩味,談談你的理解。
教師明確:我們知道,寫詩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體作品不必談了,就是自由詩創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帶水,沖淡了詩味。艾青則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組成的長句來抒發纏綿而深沉的感情,喜歡在所描寫的對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以展現對象的神采風貌,形成一種特殊的立體感和雕塑感,這也正是艾青詩作不同于其他詩作的一個重要特色。
(五)比較閱讀,拓展學習: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七
中國是詩的國度,燦爛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也閃爍著詩歌的光輝,唐詩、宋詞已成為我國文學繁榮的一個象征,詩言志、詞言情也成為中國文化知識分子表情達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說透過詩歌的家里行間,我們可以觸摸歷史與文化的脈博。
《詞五首》就是從“余暉脈脈”、“長煙落日”的自然景色,從“城外狩獵,沙場秋點兵”的生活場景,從獨倚危樓,無語淚流的舉止神情去與古人作一次心靈的對話,去感受古人的離愁別緒、壯志難酬。
中學階段,是學生各種情感迅速發展的時期,開始關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這無疑是學習的良好條件,但我們也應看到由于社會歷史背景的遙遠。作者經歷的復雜,使得詞中所描述的景與情與學生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在學習中詳細掌握與了解每首詞的背景材料,就顯得非常重要。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了解著名詞作家生平,詞的風格及代表作品。
2.學習詞的基本知識。
3.掌握吟誦欣賞詞的技巧與方法。
過程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掌握適當的停頓,節奏與語氣。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想象在閱讀詞時的作用。
3.指導學生結合詞的背景來閱讀理解詞的內容。
4.鼓勵學生從語言的角度品析詞的意境。
態度情感價值觀:
1.體會詞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思想。
2.認識古人面對自然、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度與觀念。
3.在感悟中使學生多一份情感的經歷。
[教學方式]。
1.在詞的欣賞中教師以引導為主,避免一言堂,應該是一位起紐帶作用的主持人。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從背景資料收集、品味詞的語言、感受作者的情感,無不滲透著學生主體智慧的參與。
3.詞的學習中,老師要鼓勵活學生間自主、合作,討論的學習氛圍。通過同伴間對話與交流,團結與互助,更有利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構思]。
一、學生準備、教師引導: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整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做好學習古詞的準備;老師對準備內容作方向性作引導。
二、學生吟誦、教師引導:學生反復吟誦古詞,互相討論朗讀節奏與語氣,老師作適當指導。
三、學生體驗,老師點撥:學生在吟誦基礎上,感受詞作者所描繪的情境與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體驗訓練;老師對詞中與體驗相關的重要部分作啟發式點撥。
四、學生品味、教師點撥:學生對古詞的語言及表達進行深入賞析與品味,著眼于名句、關鍵詞,老師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予以適當的指點。
五、學生討論、教師主持:在體驗與品味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與評價表達出來,以討論爭鳴形式,使學生間不同思想與理解互相碰撞,閃現學生學習的靈感,開闊學生學習的視野。老師在其中作為一個組織者,起一個承接作用。
六、學生反思,教師鼓勵。在經歷各種學習形式后,學生對各首詞提出質疑,并互相討論與反思,找到正確的理解途徑。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主導地位。
七、學生總結,教師歸納。讓學生學習閱讀與欣賞詞的基本方法,了解吟誦、理解、品味、聯想、反思是欣賞詞的基本過程。
【教學實錄】。
師生活動。
專家點評。
生:有蘇軾的《水調歌頭》,名句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還有辛棄疾的《西江月》,名句是“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生:還有李清照的《如夢令》,名句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生:還有晏殊的《浣溪沙》,名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師:看來大家對詞的了解還很多,那么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五位作家不同風格的詞,來與這些作家作一次心靈的對話,請大家先自己誦讀這五首詞,注意停頓與節奏。然后請部分同學來為大家朗讀。
……。
師:好了,下面請同學起來朗讀。
……。
生:《望江南》讀后總覺得有一種淡淡的憂愁之意。
師:說得很對,大家能說說從哪里能看出來嗎?
生:一個“獨”字,點出主人公很孤獨。
生:文中“皆不是”有一種失望的心情。
生:“腸斷”就是憂愁最好的表現。
師:大家說得不錯,從這道詞的字里行間,我們讀出了一種無言的憂愁。其它幾首呢?
生:《漁家傲》是通過對塞風景的描寫來表現將士對自己家鄉的思念的詞。
生:《江城子》是通過記述作者出獵的場景,來表現作者精忠報國的豪情壯志。
生:《武陵春》也是一首通過對作者自己感受的描述來展示作者內心對故人的思念,帶著濃郁的憂愁。
生:《破陣子》是通過作者夢想中經歷的描述,來抒發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與對青年后生的深切希望。
師:看來,在上課之前大家都準備得很充分了解了許多內容,對理解五首詞有很好的益處。不過讀詞不僅要了解詞的內容,更要品味詞的佳句與好語,在品味中體會詞的精彩,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認識,來品析這五首詞中精彩的語句。
生:我覺得《望江南》中“斜暉脈脈水悠悠。
”一句寫得好。
師:好在哪?
生:好在能將人的憂愁以形象化的景物來展現,用夕陽的余暉,用水流的悠長,來寄托憂愁的影子。
師:用“憂愁的影子”來評價,形象又貼切,看來你是花了不少功夫來欣賞這首詞的。
生:我覺得詞中的“腸斷白蘋洲”一句用得也很好,將對別人的那種思念比喻成“腸斷”更有一種獨特的效果。
師:對,從兩位同學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這首詞,在寫景與抒情上的獨特之處。
生:《漁家傲》這首詞寫得有意思,上半部分寫景,下半部分抒懷。
師:上半部分寫景主要是圍繞什么來寫的?
生:我想是一個“異”字,寫邊關的景色重在寫與內地景色的不同之處,大雁南飛,邊關號角此起彼伏,長煙、落日下的孤城等都寓示著邊關的與眾不同。
師:分析得好,那下半抒懷主要是圍繞什么來展開的呢?
生:就用文中的“淚”來概括吧,主要寫將士們的思念之淚,通過“濁酒”“歸無計”“霜滿地”“人不寐”“白發”等情與景的描寫,將邊關將士們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師:很好,就要善于從歸納與概括中找到作者思想的脈絡。
生:我覺得《江城子》是帶有自傳性的敘事詞。
師:嗯,說說你的理由。
生:詞一開始作者就以“老夫”自稱,接著就詳述出獵時的壯觀場面,并在文中不斷展示作者那種為精忠報國的豪邁之情。下半部分,則更是借古喻今,對比自己,那種胸中豪氣在文中自然流露。
師:你認為哪些句子可以體現你說的內容?
生:“聊發少年狂”是一種老當益壯的心態。而“親射虎”“又何妨”“會挽雕弓如滿月”等都是體現作者的一種豪邁的英雄形象。
師:除表現作者豪邁與報國之志外,詞還有沒有別的表現意義?
生:有,詞中也流露出作者壯志難酬的遺憾。
師:你是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生:從“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可以看出來,作者希望能有當年馮唐一樣的人來讓他重新報效國家。
師:對,壯志難酬是許多詞人筆下的抒寫的內容之一。
生:《武陵春》中我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與“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師:好在哪里?
生:第一句能用“物是人非”來暗示人生境地變化,而“欲語淚先流”更是有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憂傷之情,自然流露。
生:第二句是用一個比擬的手法,將人的憂愁形象化,如果用船來盛載,還不能裝下,那是多大的憂愁的?可見,“載不動”包含了多少憂傷與痛苦。
師:賞析令人耳目一新。
生:《破陣子》表現的內容好像與《江城子》有點相近。我覺得詞中“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沙場秋點兵”“可憐白發生”等句子寫得好。
師:你能說好在哪兒嗎?
生:“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一個醉字,一個夢字,把作者無可奈何的心態描寫得栩栩如生。而“沙場秋點兵”則將殺敵報國的戰場寫得極富氣勢。“可憐白發生”是一句總結性的話,所有壯志與報國胸懷都只可能無法實現了,白發就是遺憾的見證,作者怎不能感慨萬千。
師:評價有水平,從詞中讀出了作者的深意。其實從剛才幾位同學的發言中,我們明確了,讀詞就要品味詞的語言,玩味詞的寫法,體驗作者真情實感。這是讀詞的一個重要環節。當然讀詞還要善于除所讀詞之外有所聯想,通過聯想來生發自己的人生體驗與感悟,提高自己鑒賞詞的能力。下面我們就請同學們針對這五首詞,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給大家來展示一下自己的體驗。
生:《望江南》中的“腸斷白蘋洲”使我想起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斷腸人在天涯。”二者表現手法幾乎一致。
師:從詞想到曲,思路很好。
生:《望江南》中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所表現的失望與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充滿希望剛好相反。
師:嗯,反相取意,能舉一反三。
生:《漁家傲》中“長煙落日孤城閉”所表現的景象與名句“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生:我覺得《江城子》與《破陣子》兩首詞有許多相似之處。
師:能比較閱讀,精神可嘉,你能具體說說哪些相似之處嗎?
生:寫作時的境遇都是一樣的:都是有想報國卻無門的遭遇;寫作表現的情感是一樣的,都是在豪邁之中帶著深深的遺憾;描寫場景的風格都是一樣的。
師:比較實際上就是在更大范圍中再次閱讀。
生:《武陵春》中寫愁的名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與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在表現手法上非常相近,而且用語都十分貼切生動。
師:說得很好,對名句理解與聯想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大家在不斷積累詩詞素養,提高閱讀能力的過程。當然讀詩的聯想不僅僅在于名句間的聯想,還可以是結合詞的內容與我們時代間的生活經驗的聯想。大家不妨試著從這個角度來想想。
生:讀完五首詩,我覺得這些主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感傷的,二是壯志未酬的。前者是《望江南》《武陵春》,后者是《江城子》《破陣子》。雖然表現手法不盡相同但主題目內容基本相似。
師:那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這實際上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兩類人的照:一類人整天圍在自己個人狹小的圈子里,為自己而活著。一類人時刻憂國憂民,不忘別人的苦與樂。就社會來講我們希望后者的人多一些,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師:很好,有感悟,也有希望。
生:我不同意前面同學的發言,難道個人不重要嗎?如果個人的情感不能得到適當的宣泄與表達,對個人對社會來講都可能是悲劇。
師:對,有不同意見,又有言之有據,希望大家像他自己的意見。
師:觀點中肯,觀點越來越全面了。
生:我們讀詞并不是來評價詞作者的生活與表現態度的,我們更多的是通過詞去了解那個時代與那個時代的作者們的內心世界。如果我們做到了,我們的閱讀就成功了。
師:發言精彩,思路嚴密,想象豐富,確實有許多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與想法。
師:讀完這五首詞,我們想必有些問題沒有得到解釋,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對這五首詞的理解進行反思,通過小組成員間共同討論,力求有更大的收獲。
……。
生:我覺得古詞中的典故應該值得我們去關注,去了解,因為一個典故就是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曾經的生存習慣。
師:很好,你的建議我希望得到全班同學的響應,因為典故背后的語言文化現象,正是我們語文學習的關鍵之處。
生:為什么有的詞有題目,而有的卻僅只有詞牌名?
生:寫詞不像寫詩,沒有或很少有固定的格式,寫詞有許多詞牌名,所以有時不必取名。
師:有一定的道理,不過要弄清這事,我建議大家可以在業余時間自己找找資料,徹底解決問題。
……。
師:經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明確了讀詞的基本步驟,請大家說說看。
生:是誦讀、理解、品味、聯想、反思。
師:對,基本過程實際上給我們提供了一種閱讀的基本程序,也有利于我們學習新的詩詞。今天的作業就是利用這種學習方式去學習兩首課外的古詩詞。要求必須符合各個部分的要求。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同學們見!
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引導學生關聯已有知識,對學習新知識無疑是一種良好的鋪墊。
說名句,實際上是在讓學生在重溫如何讀詩。
誦讀是讀詞的第一步,也是欣賞詞的開始,所以以此為學習的起點,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及需求。
對朗誦作適當點撥,能起到讓學生迅速理解詞的主題及意境的作用。
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及情感,是讀詞的第二步,也是讀詞中對內容的具體的理解部分。
《望江南》緊扣“憂愁”來理解,有的放矢地理解全詞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漁家傲》則緊扣寫景抒情來展開。
《江城子》從場景表現來展示主題。
《武陵春》則從個人體驗上作了詳盡表現。
《破陣子》則是將現實與夢想結合來表現個人的壯志。
品味是讀詞的第三步,也是讀詞中最富欣賞意義的內容,也最能體驗學生學習語言的意識與能力。
名句的內容、情感、表現手法、語言特色都要在品味中有不同的體現。
聯想是讀詞的第三步,也是最富想象力的學習環節,在聯想中學生的學習就變成了一種橫貫往來,經緯古今的形式,學生的文化素養會得到極大的拓展。
讀詞的聯想首先是名句間意思的聯想,這是學生最易做到也最能激發學習興趣的活動。
讀詞的聯想其次是將詞的內容與主題與我們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找到讓學生關注的切入點,通過切入點來加深學生對詞的理解。
讀詞的最第四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理解上的反思活動,進一步來深入探討五首詞的內容。
總結整節課的內容,反復強調閱讀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習拓展的閱讀能力,必將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八
一、導入:板書“生命”兩字。問:同學們,看到生命兩字,你們立即會聯想到哪些詞語、景物、或者句子。
那有沒有看到過關于生命的一些感人畫面呢?(講解電影《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被獵殺畫面,營造有關生命的沉重氛圍)。
師:所以說,生命自古就是一個深刻的話題。歷代文人墨客都會談到生命,認為它是一種偉大而又神秘,豐富而又奇妙的東西。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闡釋它的內涵。那么,生命的奧秘到底是什么呢?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世紀老人冰心先生的散文《談生命》(說話時故意把重音放在“先生”兩字上,引起學生質疑)。
二、教學過程。
1、朗讀課文,感受冰心散文的優美。(齊讀)。
2、圈劃幾個重點字詞,強調讀寫并解釋意思:
巉巖驕奢挾卷休憩梟鳥蔭庇芳馨怡悅清吟云翳。
(分析后請學生把每個詞語齊讀兩遍)。
3、明確目標:分四個步驟學習文章。
4、首先,初讀,感受文章的美感。
(讓學生自由回答)。
5、思路引導:找出作者在文中把生命比成了什么?可見有生動的比喻。那除了有比喻這一修辭以外,還有其他修辭嗎?并找出相關例句。可見全文運用到了多種修辭,多處修辭,最大的作用使語言達到什么效果?(語言生動形象,具有美感)。
6、思路引導:作者具體描寫生命像一江春水的時候整個流動的過程就是一副完美的圖畫,寫像一顆小樹的時候,樹的成長歷程又經歷了不同的景色,情景交融,又是一副畫面。這種畫面的效果在文學上叫作什么?(意境美)。
7、最后,比完江水,比完樹,冰心又怎么樣了呢?談論了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和感悟,這是講道理,講自己的人生觀。而這種深刻的道理叫什么?(哲理美)。
8、歸納全文的三大美:語言美、意境美、哲理美。第一步教學完成。
9、按以上三大美得特色把全文劃分三個層次。然后重點品味“生命像一江春水”。(學生齊讀)。
10、提問:感受“一江春水”的生命歷程,喻示著人生命歷程的哪些階段?(逆境、逆境中的奮斗、順境、以及困難過大或環境過于安逸時想放棄但仍堅持前進,永不止步等階段)。
引導學生挖掘語句進行品味。品中讀,讀中品。
(生命是由無到有,由小到大,最后消亡。其中有順利與挫折,有幸福與痛苦。生命就是一個不斷進取、勇于斗爭、永不停息的過程)。
13、第二步教學完成,引導學生按以上的方法和思路自讀品味“生命像小樹”,感受這又是一個怎樣的生命歷程?(從出生、少年、中年、老年到最后落葉歸根的過程,表明生命是一個痛并快樂的過程)。
14、思考:那么,小樹在最后死亡的時候,作者也用到了一個句子:“大地莊嚴地伸出臂兒來。。。。”為什么同樣的句子要重復兩遍呢?(強調豐富多彩的生命過后,面對死亡的冷靜與坦然)。
16、適時表揚,鞏固賞析。第三步教學任務:既然冰心老,比喻句來詮釋一下,你對生命的理解。
17、齊讀文章結尾部分冰心對生命的感悟,體會幾個富有哲理的句子。像“要記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愿你生命中有過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18、以上冰心對生命感悟的語句,體現了冰心對人生的一種怎樣的態度?(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三、延伸積累。
讓學生任選其一,完成練習:
19、請學生談談,學完課文后關于人生觀、價值觀的一些收獲。
20、如此優美的散文,你能否從中找一找自己喜歡的詞語或者句子。可以從多方面加以點評,也可以不點評,背下來,做語句的積累。
四、總結。
師:學完這篇課文,其實我們得到的是一種至美的藝術享受。生命是珍貴而又短暫的。在我們的人生中,快樂與痛苦相輔相成。但需要我們奮斗不息,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就像現在的你們,十幾歲的生命如此年輕,還有大半的生命要走。為了讓以后的生命燦爛。請珍惜和把握好現在吧。好好奮斗,同學們。最后,八個字送給你們“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成功失敗都有收獲!”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樹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觀念。
2、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3、熟讀、背誦精美的篇段。
教學重點:
樹立珍愛生命的觀念。
教學難點:
品味、探究精妙語言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