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不斷提升自己。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黃河心得體會篇一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13課《黃河頌》。《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于“歌頌”,它的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因此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對這首歌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在教授這首詩的時候,教師應設法激發并強化這種感情。教學時可充分利用cai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直接訴諸視覺、聽覺的畫面和音樂來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然后以讀啟悟,品讀詩歌。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2.初步認識黃河在中華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讀歌詞中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難點:揣摩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要深人認識關于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要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視聽資料,聆聽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歌聲。查找了關于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及文化精神的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同學們,當一個民族處于危急存亡的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母親河的召喚!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著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
(教師借助畫面、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輕聲跟誦《黃河頌》。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的所了解的《黃河頌》的相關知識,了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二、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醞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
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么?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最佳者,予以鼓勵。
(教師對學生朗誦的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無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13課《黃河頌》》。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課文,合作探究。
1.主體部分中“望”字所統領的內容?
2.頌歌的首尾如何呼應的?
3.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4.“啊!黃河”在詩中反復出現,有什么作用?
(這個問題學生概括難度較大,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黃河已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四、小組合作,誦讀課文。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本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五、深人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以本課為例說明怎樣才能更好地朗誦一首詩詞?
(學生思考、討論。師生共議明確。)。
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2.對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的把握。
3.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調節自己的感情。
學生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誦讀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六、再誦課文。
配以音樂,將學生的感情調至高峰,教師讀朗誦詞,全班一起朗誦。
七、拓展延伸。
教師提供《長江之歌》歌詞,學生閱讀,并思考文后的題目。
多媒體顯示:《長江之歌》。
1.比較《長江之歌》與課文《黃河頌》,說說這兩首詩有什么內在聯系。
2.仿照“黃河頌”中比喻、擬人的寫法,以“啊!老師”(或母親,朋友……)為題,寫一兩個片斷。
3.課余欣賞《黃河頌》與《長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領略黃河、長江的風采,感受歌中洋溢的愛國熱情。
【教學后記】。
增強課堂活力是上好語文課的主要條件,要使課堂氣氛活躍,就要深入挖掘語文學科自身的兩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予以表現,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每一篇文章都包涵了豐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這是可以讓課堂教學展現無窮魅力的寶貴資源。這里的關鍵因素就是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把這種資源挖掘出來。因此,我在課文的導語、過渡語、總結語上精心設計,從而取得較好的課堂藝術效果。在進行《黃河頌》教學時,我要求查找了許多關于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及文化精神的資料。在課前的交流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此詩是《黃河大合唱》的歌詞,結合學生剛上過的本詩的音樂知識,播放了《黃河大合唱》的前三部音樂,從感性上感染學生,在接下來的誦讀中學生主動獨誦,四人組齊誦,全班齊讀,不知不覺上成朗讀課,學生也領會了詩中的意境與情感。
黃河心得體會篇二
2019年9月19日,***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寧,天下平”,體現出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工作的重視。
《漢書》中說:“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于四瀆,而河為宗。”自古以來,黃河被中華兒女譽為“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她代表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一往無前,自強不息的堅強意志和不畏艱險的奮斗精神,她滋潤著大地,哺育著億萬中華兒女,是無數文人騷客贊譽的對象。同時,黃河穿越崇山峻嶺,千折萬轉。“九曲黃河萬里沙”“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水流之湍急可見一斑。因此,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水患頻繁,嚴重影響了流域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從大禹治水至今,治河工作一刻未曾停止,雖然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黃河已連續20年不斷流。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黃河離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依然有不小差距,黃河治理仍需繼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應是以黃河文化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揮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對一個國家而言,文化可以創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事關立國之本、治國之道、興國之路。文化具有導向作用,它能引導人們傾向積極的行動,而黃河文化在黃河治理工作中的作用也至關重要。首先,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它吸納、融合了各地區的文明精華,歷史上形成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馬家窯文化等代表性文化。其次,要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黃河文化是廣大治河工作者在黃河治理開發保護和管理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精神和價值觀念,黃河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的黃河治理開發保護與管理實踐中創造的財富,反過來也必將促進黃河的治理開發保護。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提高人們保護生態、涵養水源的意識。
“黃河寧,天下平”,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發揮文化的導向作用,轉變發展理念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黃河心得體會篇三
黃河是中國最大的河流,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然而,黃河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由于河床高度不斷上升,洪水泛濫成災的情況時有發生,給沿岸居民和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作為這片土地的主人,我們不僅應該關注黃河所帶來的煩惱,更要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黃河河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的泥沙淤積造成的。泥沙淤積使得河床底部不斷上升,導致洪水泛濫時洪水溢出河道,形成嚴重的災害。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們為了保護黃河沿岸的人民和農田,一直在積極采取措施。然而,由于土地沙漠化的進一步發展和氣候變化的影響,黃河煩惱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為了解決黃河煩惱問題,我們需要在多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我們可以加強土地保護,減少土壤侵蝕,限制耕地過度利用,以降低泥沙淤積的速度。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和草地建設等手段,增加土地的固碳效應,從而減緩氣候變化對黃河生態系統的影響。此外,我們還可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水資源管理,實施水土保持、防洪和引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第四段:加強環保意識的重要性。
除了采取實質性的措施外,加強環保意識也是解決黃河煩惱問題的重要途徑。首先,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黃河生態環境狀況的監測和監管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同時,我們也需要加強對公眾的宣傳教育,促使每個人都能夠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行動中來。只有當全社會都能夠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付諸行動時,我們才能夠真正解決黃河煩惱帶來的問題。
第五段:共同承擔責任,建設美好未來。
黃河煩惱是一個涉及生態、經濟和社會等多個方面的綜合問題,需要我們共同來解決。政府應該加大投入,加強組織和協調,引領全社會共同努力,推動黃河治理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各級政府、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公眾都應該積極參與到黃河煩惱問題的解決中來,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改善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好這片土地的母親河,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豐饒的家園。
總結:黃河煩心問題的解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關注和持續的努力。只有當我們真正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付諸行動時,我們才能夠改變黃河煩心的命運。讓我們攜手努力,為解決黃河煩惱問題而共同奮斗吧!
黃河心得體會篇四
黃河是中國著名的河流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有幸參觀了黃河,并深受啟發。在這次旅行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黃河的偉大與深情,也從中汲取了不少心靈的營養。
首先,黃河讓我感受到了它的壯麗與雄渾。當我第一次站在黃河邊看著黃河滾滾而過的景象時,我被它的氣勢所震撼。黃河水流湍急,奔騰不息,席卷著一切阻隔在面前的東西,氣勢如虹。在黃河邊行走時,我仿佛感受到了它的偉大力量,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敬畏之情。
其次,黃河告訴我生命的堅韌與不屈不撓。黃河是中國最長的河流之一,它的流程中承載著無數生命。然而,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與阻礙,黃河都能堅持向前,始終不放棄。黃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無數的滄桑變遷,但它從未停止流淌,也從未放棄帶給周圍的土地和人民源源不斷的水源。
再次,黃河讓我領略到了中華民族的團結與勇敢。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孕育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黃河流域的人民始終以黃河為依托,百折不撓地與黃河攜手前行。無論是修筑防洪堤壩,還是進行黃河治理工程,都需要人們的團結與勇敢。黃河也正是因為有了中華民族的團結與勇敢,在無數的年月中才能夠保持著它的壯麗與威嚴。
最后,黃河喚醒了我對自然的敬畏與保護意識。作為地球上最偉大的自然景觀之一,黃河的壯麗景色令人嘆為觀止。然而,黃河的治理卻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黃河就是保護地球上寶貴的水資源。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黃河做出自己的貢獻,以便讓它繼續流淌下去。
在這次黃河之行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黃河的偉大與深情。黃河的壯麗景色、生命力與歷史底蘊,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將會繼續攜帶著這份感激與敬畏之情,為保護好黃河,貢獻自己的力量。它不僅僅是一條河流,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
黃河心得體會篇五
2019年9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寧,天下平”,體現出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工作的重視。
《漢書》中說:“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于四瀆,而河為宗。”自古以來,黃河被中華兒女譽為“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她代表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一往無前,自強不息的堅強意志和不畏艱險的奮斗精神,她滋潤著大地,哺育著億萬中華兒女,是無數文人騷客贊譽的對象。同時,黃河穿越崇山峻嶺,千折萬轉。“九曲黃河萬里沙”“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水流之湍急可見一斑。因此,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水患頻繁,嚴重影響了流域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從大禹治水至今,治河工作一刻未曾停止,雖然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黃河已連續20年不斷流。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黃河離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依然有不小差距,黃河治理仍需繼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應是以黃河文化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揮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對一個國家而言,文化可以創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事關立國之本、治國之道、興國之路。文化具有導向作用,它能引導人們傾向積極的行動,而黃河文化在黃河治理工作中的作用也至關重要。首先,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它吸納、融合了各地區的文明精華,歷史上形成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馬家窯文化等代表性文化。其次,要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黃河文化是廣大治河工作者在黃河治理開發保護和管理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精神和價值觀念,黃河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的黃河治理開發保護與管理實踐中創造的財富,反過來也必將促進黃河的治理開發保護。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提高人們保護生態、涵養水源的意識。
“黃河寧,天下平”,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發揮文化的導向作用,轉變發展理念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黃河心得體會篇六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中央軍委*****22日下午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要堅持問題導向,統籌水安全和水資源優化利用,保障生態和生活用水,嚴控高耗水產能過度擴張。要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系統性和完整性出發,加強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建設、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分區分類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要扎實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高度重視煤炭清潔利用,建設全國重要能源基地。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凝聚大保護合力,堅決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落實到位。
九曲黃河,浪疊洪波,從世界屋脊出發,流經中國9個省區,不舍晝夜奔流入海。5000多公里的長度,百萬年的歷史,勾勒出一條大河的時空軌跡;水流泱泱,歷史浩蕩,鑄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
黃河,中華民族的根脈。千百年來,哺育滋養著炎黃子孫,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黃河,中華民族的憂患。曾幾何時,野性張狂的河水給沿岸百姓帶來過深重災難。“黃河寧,天下平”。從古至今,黃河治理都是安民興邦的一件大事。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足跡所至盡是關切,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掌舵領航。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新中國成立至今,70年不決口,20年不斷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
從針對黃河成立了治河委員會,到先后開展4次大規模堤防建設,再到明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才能真正實現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從根本上改變黃河三年兩決口的慘痛狀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洪水風險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脅,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發展質量有待提高。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黃河沿岸的發展一定要有大局意識,站在國家的、全局的角度考慮,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
2019年9月,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的召開,區域協調發展大棋盤再落關鍵一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黃河之病,是對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關系的深刻警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成為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可謂是一劑良藥。
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推動黃河流域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綜合整治水土流失,穩固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千秋大計,牽掛心頭。數次考察黃河流域,***總書記給出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的治本良策。
搞好生態文明,不僅關系經濟社會發展,也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活幸福,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和呼聲。
2014年3月,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的***總書記專程來到黃河東壩頭段考察,了解灘區群眾生產生活情況;2019年8月,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5月,總書記在山西察看黃河第二大支流治理,指出要“增強太原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河,***總書記的目光始終落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2030年,“流域人民群眾生活更為寬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到2035年,“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展目標,多次提及人民。治理好黃河,關乎人民幸福。
“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讓黃河造福人民。”***總書記語重心長。
此次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座談會,“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一以貫之:“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黃河心得體會篇七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自古以來一直承載著中國人民的生活和命運。最近我有幸來到黃河畔,親眼目睹了黃河的壯麗與磅礴。在這次旅行中,我深受感動,對黃河有了更多的了解與體會。下面,我將通過五段式的方式,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黃河給我留下深刻的壯麗印象。當我第一次親眼見到黃河的彎曲和波濤洶涌的景象時,不禁感到心潮澎湃。黃河水量巨大,從遠處看去,像一條如雷貫耳的黃龍,奔騰向前。在陽光的照射下,黃河泛起一層層金光,如同千萬條金帶,美不勝收。黃河的壯麗景色讓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神話故事之中。
其次,黃河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與堅韌。黃河流經貧瘠的黃土高原,其河道陡峭、泥沙淤積。然而,黃河的水流不因困難而停息,依然滾滾向前、奔騰不息。它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物質資源。黃河的頑強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無窮力量,也激勵著我在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第三,黃河教會了我珍惜資源、愛護環境。黃河的水資源在近年來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這不僅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影響,也嚴重危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黃河的問題提醒著我,我們應該共同努力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節約水資源,保持河道的潔凈。只有這樣,才能繼續倚賴黃河的恩澤,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四,黃河讓我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博大精深。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承載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文化。沿途的文化古跡,如壺口瀑布、崆峒山、蘭州大砂漠等,都昭示著古代文明的輝煌與燦爛。黃河的歷史如一本厚重的教科書,給我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讓我更加熱愛這片土地、尊重歷史文化。
最后,黃河讓我感悟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黃河是自然界最具力量的展示之一,它給了人類生活的便利與發展的資源。然而,當人們過度開發黃河、破壞生態環境時,黃河也會帶來天災人禍。我們應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保護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這樣,才能讓黃河永遠流淌,給后代子孫帶來美好生活。
總之,黃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在感受到壯麗與磅礴的同時,也體會到了生命的頑強與堅韌。黃河更教會了我珍惜資源、愛護環境,讓我感悟到了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博大精深。對我而言,黃河是一所大學,給我開啟了一扇門,讓我更加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更好地保護好黃河這片土地,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黃河心得體會篇八
黃河雨,從來都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理現象。作為中國國家的母親河,黃河源起于青藏高原,始發于青海省瑪多縣,在全長5464千米的流程中經過了一個偉大的過程,為中國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黃河雨,在這個長達幾個月的季節里,將會為黃河帶來巨大的生命力與能量。在這個季節里,我有幸成為一個旅游者,親身體驗了這股飛越千山萬水、喜雨灑滿黃河的生命力,深深感受到了黃河對于中國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段:黃河雨的歷史。
黃河雨,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最初的秦嶺上游開始落雨時百川在這里聚集,人們給這條河流取名為“養育母親河”,意為霖雨之時,給河流養育生命。黃河作為中國文化中的“母親河”,在歷史上與中國的八卦、五行、陰陽等哲學理論相互交融,被賦予了許多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成為了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段:黃河雨的地理現象。
黃河雨是一種自然現象,一般出現在每年的6月至8月期間,在這個季節里,上游秦嶺地區會持續下雨,將雨水送入黃河,流向下游地區。在這個過程中,黃河將會發生劇烈的水位變化,時而暴漲,時而跌落。此時,各地人民會來到黃河畔,觀賞河水波濤洶涌的沖擊,感受黃河神秘獨特的魅力。
第四段:黃河雨的文化意義。
黃河雨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具有著深刻的文化意義。從文化角度看,黃河雨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豐厚的內涵。它既是生命的源泉,又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體現,是中華民族團結互助的象征,更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代表。每年的黃河雨季節都會吸引各地游客親身到場,感受黃河的震撼力,領略黃河雨所展現的富有文化內涵,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于廣袤無垠的祖國的愛。
第五段:總結。
黃河雨,是一個偉大的地理現象,也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在我親身體驗黃河雨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黃河孕育中華文明的深刻內涵。黃河雨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華民族團結互助的象征,更是中國人民對祖國廣袤無垠的熱愛與崇敬的表現。相信在未來,黃河雨一定會繼續在中國文化中傳承下去,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
黃河心得體會篇九
從昔日過度放牧、濫采亂挖,黃河源頭近乎枯竭,到牧民轉型為管護員,沙漠長出了綠樹青草。新時代生態修復“黃河大合唱”的成功并非偶然,“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正是其制勝之道。
黃河流域橫跨我國西、中、東的9個省份,傳統治理模式存在區域內“九龍治水”、區域間“各自為政”的現象,相互間缺乏協調與合作,難以形成合力,綜合效果不佳。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黃河某段流域的“盆景”難以成勢,只有形成全流域的“風景”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黃河治理工作注重全域統籌協同發展,流域內各省市按照“共抓大保護、協同大治理”的要求,促進上下游互動、干支流互濟、左右岸融合、山水城統籌,建立了區域協調、城鄉融合、部門聯動和多主體參與的協同治理機制,實現治水與治沙協同、干流與支流協同、水中與岸上協同、上中下游協同。共治黃河水之害,共享黃河水之利,共顯黃河水之美,如今,從源頭到入海口,實現“美麗”接力,力爭“一時美”變成“一直美”。
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是生態脆弱,核心就是生態保護。由于黃河流域上中下游情況差別非常大,不能大搞“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黃河治理若是“千篇一律”,即便是“美則美矣”,也無法“原汁原味”展現黃河之美。按照“宜山則山、宜水則水,宜農則農、宜糧則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要求,各相關省份推動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探索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甘肅讓沙漠長出了綠樹青草的八步沙林場,寧夏賀蘭山下一望無際的葡萄園,山東的黃河口國家公園……這些都生動體現了黃河流域“各美其美”,也充分證明了黃河流域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
當前,由于歷史欠賬以及經濟發展過程中新的生態問題相互交織,黃河流域水生態狀況依然不容樂觀,但從總體情況來看,治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水生態穩中向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黃河治理成效,與其“孤芳自賞”,不如“美人之美”,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高、共謀發展。步履所至,情之所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黃河沿線視察調研,在2019年9月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今年10月再次高規格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既為黃河治理把脈定向、指路鼓勁,作出示范和表率,又為各級干部提供了交流治理經驗的平臺,促進沿黃各省區干部群眾上下齊心、協力推進黃河保護和治理,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的生命線。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思維貫穿其中,用“各美其美”打造個體,用“美人之美”串珠成鏈,用“美美與共”連線成片,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讓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越唱越響。
黃河心得體會篇十
黃河岸邊,海燕北飛,江河南去。望兩岸枯木環繞,草木凋零。江河之上,水波蕩漾拍兩岸,聆聽流水,好似響樂入心弦。
作者:駱賓王。
千里尋歸路,
一葦亂平源。
通波連馬頰,
迸水急龍門。
照日榮光凈,
驚風瑞浪翻。
棹唱臨風斷,
樵謳入聽喧。
岸迥秋霞落,
潭深夕霧繁。
誰堪逝川上,
日暮不歸魂。
黃河,
壯美的黃河;
從天而來向天而去。
黃河,
英雄的黃河;
締造人間無數奇跡。
黃河,
中華的黃河;
流淌著那中華禮貌。
黃河,
如詩的黃河;
成就無數精美篇章。
黃河,
古老的黃河;
閃著那中華的魂魄。
黃河,
春天的黃河;
想著那迎春花盛開。
黃河,
夏天的黃河;
宛如那蒼天的綠樹。
黃河,
秋天的黃河;
描繪了多彩的世界。
黃河,
冬天的黃河;
孕育了那新的生命。
黃河,
美麗的黃河;
你的明天更加奪目。
黃河心得體會篇十一
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黃河流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黃河流域是我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還處在蒙味狀態的時候,我們勤勞勇敢的祖先就在這塊廣闊的土地上斬荊棘、辟蒿萊,勞動生息,創造了燦爛奪目的古代文化。
歷史上,黃河決口1590次,改道26次,泥沙淤積,洪災不斷,傷痕累累的母親河需要子孫的關注,由于黃土高原的面積太大,要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最為實際也最為關鍵就是種草植樹來改善環境。
1952年1月,毛主席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黃河,他不無憂慮地問:“黃河漲上天怎么辦。”他敬畏黃河,審慎思考著黃河的開發和治理,他沒有留下“根治”之類的豪言壯語,在視察期間只是殷殷囑咐有關同志:“你們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座談會前,習近平在17日下午在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沿黃河岸邊步行察看周邊環境,了解到沿黃地區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堤防建設和防洪形勢等情況。他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科學發展,綠色發展,以水為定,量水而行。
習近平指出“黃河清,天下寧”,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和同黃河災害作斗爭。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對黃河問題高度重視,沿岸軍民對黃河進行了大規模治理,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成,實現了“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習近平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各項工作,加強協調管理,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習主席指出推動黃河流域發展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圖謀長遠,才能治理好黃河,才能讓黃河造福人民。黃河清,天下寧。
2019年9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寧,天下平”,體現出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工作的重視。
《漢書》中說:“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于四瀆,而河為宗。”自古以來,黃河被中華兒女譽為“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她代表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一往無前,自強不息的堅強意志和不畏艱險的奮斗精神,她滋潤著大地,哺育著億萬中華兒女,是無數文人騷客贊譽的對象。同時,黃河穿越崇山峻嶺,千折萬轉。“九曲黃河萬里沙”“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水流之湍急可見一斑。因此,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水患頻繁,嚴重影響了流域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從大禹治水至今,治河工作一刻未曾停止,雖然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黃河已連續20年不斷流。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黃河離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依然有不小差距,黃河治理仍需繼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應是以黃河文化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揮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對一個國家而言,文化可以創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事關立國之本、治國之道、興國之路。文化具有導向作用,它能引導人們傾向積極的行動,而黃河文化在黃河治理工作中的作用也至關重要。首先,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它吸納、融合了各地區的文明精華,歷史上形成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馬家窯文化等代表性文化。其次,要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黃河文化是廣大治河工作者在黃河治理開發保護和管理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精神和價值觀念,黃河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的黃河治理開發保護與管理實踐中創造的財富,反過來也必將促進黃河的治理開發保護。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提高人們保護生態、涵養水源的意識。
“黃河寧,天下平”,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發揮文化的導向作用,轉變發展理念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并發表重要講話。
“水”的安全關系國家長治久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盤大棋,下穩、下好這盤保護黃河生態環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國的千秋萬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不僅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們內心深處的深厚歷史情感,更是關系著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須不遺余力重視起來、治理起來。黃河母親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流經我國9個省區,實現整個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在于保護。不遺余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系全國整體生態環境布局的深刻變革。從黃河流域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生態保護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項,尤其是在貫徹落實大保護、大治理的具體措施方面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面對新形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的輻射區域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觀念已然脫離以前的老套路老辦法,充分結合新科技、新技術,在“保護”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國者,必重水利。進入2020年,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將會形成帶動效應,在踐行新時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的前提下,為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實現提供堅實保障。
重點圍繞著“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體,水的質量決定著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同時也蘊含著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當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與相關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規律的肆意妄為開發動作,使得母親河生態受到了破壞,要實現人水和諧相處的目標,必須狠抓主要矛盾,從“水”著手,聯合各個相關部門,在中國特色現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檢測防治制度,合力持續進行水生態的維護。
在科學落實中保障黃河生態保護工作的行穩致遠。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以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有效推進,我國在圍繞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從被動治理,改為實行主動調控,實事求是搞治理,通過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學論證后,完善技術方法,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黃河灌溉面積,同時在進行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作中有序開發黃河電力資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速度,不斷提升黃河涵養能力,政策的切實有效貫徹落實給予了黃河流域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
“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并發表重要講話。
“水”的安全關系國家長治久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盤大棋,下穩、下好這盤保護黃河生態環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國的千秋萬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不僅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們內心深處的深厚歷史情感,更是關系著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須不遺余力重視起來、治理起來。黃河母親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流經我國9個省區,實現整個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在于保護。不遺余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系全國整體生態環境布局的深刻變革。從黃河流域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生態保護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項,尤其是在貫徹落實大保護、大治理的具體措施方面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面對新形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的輻射區域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觀念已然脫離以前的老套路老辦法,充分結合新科技、新技術,在“保護”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國者,必重水利。進入2020年,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將會形成帶動效應,在踐行新時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的前提下,為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實現提供堅實保障。
重點圍繞著“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體,水的質量決定著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同時也蘊含著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當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與相關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規律的肆意妄為開發動作,使得母親河生態受到了破壞,要實現人水和諧相處的目標,必須狠抓主要矛盾,從“水”著手,聯合各個相關部門,在中國特色現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檢測防治制度,合力持續進行水生態的維護。
在科學落實中保障黃河生態保護工作的行穩致遠。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以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有效推進,我國在圍繞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從被動治理,改為實行主動調控,實事求是搞治理,通過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學論證后,完善技術方法,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黃河灌溉面積,同時在進行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作中有序開發黃河電力資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速度,不斷提升黃河涵養能力,政策的切實有效貫徹落實給予了黃河流域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
聽完這場黃河流域可持續發展論壇,我深刻理解了黨中央重視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自古以來就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呈"幾"字形,自西向東流經9個省自治區。它不僅是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還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自古時起我們就非常重視對黃河流域的保護和治理,但是因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底下和社會制度的制約,再加上人為破壞,黃河屢治屢決的局面的到沒有根本改觀。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重視,把它作為國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黃河流域的軍民和科研建設者一起開展了大規模的黃河治理保護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黨的十八次代表大會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更加重視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18日上午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明確表示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他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當然,承認我們長久以來工作成效的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黃河一直體弱多病,災害頻繁,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黃河水資源總量不到長江的7%,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書中描寫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景象已經很少見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依舊脆弱,上游局部地區生態系統退化、水源涵養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嚴重,泥沙沉積現象嚴重,下游生態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濕地萎縮。發展質量亟待提高,黃河上中游7省區是發展不充分的地區,同東部地區及長江流域相比存在明顯差距,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穩定和堅持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我們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也覺得因為專業的關系自己與黃河的關系更加親密,朱顯謨院士生前一直致力于黃河流域的保護和治理,現在的一部分本專業科研方向都是向黃河治理靠攏的,前輩們為黃河流域水土保持、水沙治理,植被恢復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我作為一名水土保持專業的學生,理應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將黃河流域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一直傳承去。
反觀當下,現在的我應該努力建設我的“基座”,扎實學好理論知識,先充實自己再追去創造創新,厚積薄發,尋求突破自我的機會;提高實干能力,從書本課堂走出去,扎根黃河,做不怕吃苦,勇于挑戰的實干家;樹立高遠的人生目標,不能只局限在考試得高分,而應該像朱顯謨、唐克麗、山侖等前輩們一樣,用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我國當下面臨的一些難題。
前仆后繼,繼往開來,我們有信心有決心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高質量貢獻自己的力量,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落到實處,讓子孫后代看到更清更美的黃河風貌,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0月28日,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水利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專題學習研討。
李國英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黃河保護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走遍黃河上中下游沿線,親自部署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我們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偉大號召,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切實增強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落實國家“江河戰略”的強大動力。
李國英強調,要對表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牢正確目標方向,找準找全水利任務,細化實化項目舉措,加快構建抵御水旱災害防線,立足防大汛、抗大災,補好災害預警監測短板,補好防災基礎設施短板,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大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李國英要求,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水利系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組織廣大干部職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要堅決扛起貫徹落實政治責任,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步調一致,全力以赴落實好承擔的工作任務。要實行臺賬管理,強化督促檢查,建立評估機制,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涉及水利的任務件件落地、事事見效。
部領導、總師,駐部紀檢監察組、部機關各司局、部分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學習研討。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國豐富水資源的最主要發源地。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日圓”,更有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無數文人墨客都對黃河這條母親河有著深厚的感情,更是不吝筆墨贊頌黃河。可以說,黃河在中華兒女的心目中地位是相當高的。
然而,隨著近幾十年的無度開墾和不加保護的粗放型工業發展,亂排亂放烏煙瘴氣已經造成了環境污染,嚴重損害了黃河這條中華最古老的龍的血脈。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對阻止自然生態環境惡化有著力挽狂瀾的作用,在黃河流域的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加強黃河治理保護,解決好流域人民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關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黨員干部,就要著重從黃河流域生態修復、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幾個方面著手。
要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對不經處理將污染物直排入河的企業進行嚴抓重懲,發動群眾對這類行為進行廣泛監督,形成長效機制,對屢教不改的企業進行重罰。對附近企業設備進行更新換代,采用環保設備,降低污染物的產生,并增加污染物處理變廢為寶循環使用的設備的生產和投放。
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廣泛推進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尊重自然,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串聯、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體,人類作為是自然生態鏈中的一環,牢固樹立生會共同體意識,讓生態串聯、生命相依的共同體得以在宜居宜業,宜游宜商的美麗家園中釋放“綠色福利”,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是發展道路,要秉持休戚與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發展之路。
順應自然,讓“做好綠色發展大文章”多向發力、同向偕行,全國各地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開發區構筑一體化綠色產業體,深入推進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目標任務的精準治理、綜合整治,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工業革命到邁入后工業文明的信息化時代以來,見證看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動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生態興則文明興,要貫徹生態與綠色發展理念,打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組合拳”,做好脫貧攻堅、文明創建、綜合治理綠色發展大文章。要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深懷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絕不可做為了經濟發展而違逆自然的事,絕不能親手毀壞大自然給予的“生態屏障”。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答好“自然篇”是對每個人的嚴峻考驗,留住綠色生態之美,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讓“美麗中國”成為人與自然永恒不變的發展底色和執著追求。
20__年6月5日是第__個世界環境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戰疫情,14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奔小康,14億中華兒女數條戰線“多手抓”,全面發力、脫貧致富。值此第49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成為社會共識,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為統一價值追求,答好“自然篇”攜手共繪美麗中國圖卷,我們時刻行動著。
尊重自然,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串聯、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扎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人類作為是自然生態鏈中的一環,牢固樹立生命共同體意識,讓生態串聯、生命相依的共同體得以在宜居宜業、宜游宜商的美麗家園中釋放“綠色福利”。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要秉持休戚與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發展之路。
順應自然,讓“做好綠色發展大文章”多向發力、同向偕行。全國各地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開發區、構筑一體化綠色產業體,深入推進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目標任務的精準治理、綜合整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工業革命到邁入后工業文明的信息化時代以來,見證著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動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生態興則文明興,要貫徹生態與綠色發展理念,打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組合拳”,做好脫貧攻堅、文明創建、綜合治理綠色發展大文章。要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深懷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絕不可做為了經濟發展而違逆自然的事,絕不能親手毀壞大自然給予的“生態屏障”。
保護自然,讓“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落地生根、擲地有聲。我們從西溪濕地、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為生態旅游“金名片”可以看出,濕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種自然生態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后勁、積蓄潛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讓保護自然如同保護眼睛般,就要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不落實“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發展理念,帶來的就是“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的巨大代價。大自然毫不保留展現給人類積淀的瑰寶,是要我們始終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確保榮辱與共、互利共贏落地生根。要做好大自然的“代言人”,講好保護自然中國故事,厚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文情懷,確保環保宣傳教育培訓及時跟進,從身邊人、身旁物、小事點滴中留住自然生態和諧共生之美。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答好“自然篇”是對每個人的嚴峻考驗,留住綠色生態之美,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讓“美麗中國”成為人與自然永恒不變的發展底色和執著追求。
10月26日,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研究貫徹意見。自治區黨委書記陳潤兒主持會議并講話,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勇擔時代重任,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新突破。
會議指出,要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站在“國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和“千秋大計”的戰略高度,對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了深刻闡述,站位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和實踐性。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總結分析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當前形勢,深刻闡明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安排部署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統籌全局的戰略思維、鍥而不舍的戰略定力,為我們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要認真學習領會、把握精神實質、掌握核心要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以釘釘子精神擔當好政治責任、履行好寧夏使命,堅決把黨中央的部署要求貫徹落實好。
會議指出,要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關鍵重點。要把握好重點方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牢牢把準把實推進黃河流域大保護的重點方向,堅決防止思想認識上的“偏差”、發展理念上的“誤差”、行動實踐上的“落差”,切實把大保護的要求貫徹落實到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各項工作中。要處理好重大問題,以正確的政績觀把握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把大保護作為關鍵任務,堅決守住生態保護這條紅線;以辯證的系統觀把握好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樹牢全國一盤棋意識,在重大問題上自覺服從發展大局、流域全局;以宏闊的歷史觀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保持歷史耐心,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以科學的發展觀把握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應對水安全、水災害風險防控問題,全面提高災害防控水平。要落實好重要任務,筑牢有效抵御自然災害的防線,立足防大汛、抗大災,針對薄弱環節盡快補好災害預警監測短板,補好防災基礎設施短板;全面貫徹落實“四水四定”的原則,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扭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抓好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水污染防治,分區分類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構建國土空間保護利用的格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科學規劃國土空間,實現空間規劃、要素配置、生態保護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突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嚴格落實“雙碳”“雙控”要求,認真抓好能源保供工作。
會議強調,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部署要求。“十四五”時期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要牢記囑托、擔當重任,以先行區建設為統領,自覺在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先行一步、主動作為,干在實處、走在前列。要進一步增強先行區建設的使命擔當,在“先行”上擔使命、在“深入”上下功夫、在“實效”上求突破。要進一步把握先行區建設的關鍵問題,在服務全局中促先行,在生態優先中抓發展,在“四水四定”中謀開發,在綠色低碳中求轉型。要進一步落實先行區建設的重要任務,高標準打造百年堤防,高水平保護生態環境,高質量推進綠色發展,高效率推進“四權”改革。要進一步形成先行區建設的強大合力,強化責任落實、強化改革創新、強化督查督導,凝心聚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央廣網北京10月29日消息(記者陳銳海)據水利部官網消息,10月28日,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水利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專題學習研討。
李國英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黃河保護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走遍黃河上中下游沿線,親自部署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我們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偉大號召,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切實增強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落實國家“江河戰略”的強大動力。
李國英強調,要對表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牢正確目標方向,找準找全水利任務,細化實化項目舉措,加快構建抵御水旱災害防線,立足防大汛、抗大災,補好災害預警監測短板,補好防災基礎設施短板,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大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李國英要求,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水利系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組織廣大干部職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要堅決扛起貫徹落實政治責任,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步調一致,全力以赴落實好承擔的工作任務。要實行臺賬管理,強化督促檢查,建立評估機制,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涉及水利的任務件件落地、事事見效。
部領導、總師,駐部紀檢監察組、部機關各司局、部分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學習研討。
9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8日上午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千百年來,黃河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黃河是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現在,她仍在供養著1.4億人口、160萬公頃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近年來,黃河斷流問題正日益引起我國政策的高度重視。保護母親河,保護生態環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舉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我們更應該保護我們的母親河應在全社會提倡倡導、樹立綠色文明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社會各界的人士廣泛認同和大力支持保護母親河的行動。一方面我們要植樹種草,綠化大地,改善局部氣候,擴大植被覆蓋率,發展生態經濟,資源開發與水土保持相結合,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氣候,減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徑流。另一方面提高人口素質,促使公民自覺地保護環境與水資源,合理用水,節約用水。
滔滔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九曲回蕩,奔騰不息,滋潤著良田萬物,保衛黃河,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2日下午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要堅持問題導向,統籌水安全和水資源優化利用,保障生態和生活用水,嚴控高耗水產能過度擴張。要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系統性和完整性出發,加強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建設、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分區分類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要扎實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高度重視煤炭清潔利用,建設全國重要能源基地。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凝聚大保護合力,堅決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落實到位。
10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到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入海口等地考察,實地了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強調扎實推進黃河大保護,確保黃河安瀾,是治國理政的大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實地考察沿黃省區,為新時期黃河保護治理、流域省區轉型發展指明方向,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擘畫藍圖。
總書記說,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今天來到這里,黃河上中下游沿線就都走到了。
10月22日,總書記主持召開了第二次黃河全流域的專題座談會——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著眼于“深入推進”,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
作為新時代黃河發展的“掌舵人”,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奔赴沿黃九省區考察調研,多次主持召開重要會議布局,走實走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每一步,在“全國一盤棋”的大局中,擘畫著黃河保護和發展的新藍圖。
扎實推進黃河大保護,確保黃河安瀾,是治國理政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懷、牽掛著黃河的保護與治理,多次深入黃河沿線視察調研,主持召開座談會,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掌舵領航。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期間,聽取了甘肅省和蘭州市開展黃河治理和保護情況介紹。他指出,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要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蘭州要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
“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今天來到這里,黃河上中下游沿線就都走到了。”10月20日下午,習近平來到黃河入海口,他在考察調研中這樣強調。多次深入黃河沿線考察調研,總書記的足跡遍布上中下游和流域九省區,為黃河保護和治理工作把脈定向、作出部署。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是全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對于流域省區的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既寄予厚望,又傾注心血。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一系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方針要求正在落地生根。
從青海到河南,“一根銀絲兩頭俏”,恰是當前黃河流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邁入新階段的生動注腳。新時代轉型發展的“黃河大合唱”中,流域每個省區都不甘落后。
——在山西,2021年上半年投資、消費、進出口增速分列全國第6、第4和第3位,新動能增勢強勁,發展質效明顯提升。
——在山東,2021年上半年“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投資增長17%,占全部投資比重的49.9%,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產業升級持續發力。
——在陜西,2020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3720列,是上一年的1.7倍,開行質量各項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實現逆勢增長,對外開放不斷加深,進一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
……。
黃河水利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流域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畝均灌溉用水量分別較2019年下降3.4%、9.3%和8.8%,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成效明顯。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要求,正化為沿黃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自覺行動,一幅轉型發展的新畫卷正徐徐打開,綠色、創新與開放的底色越來越濃。
今年9月底至10月上旬,黃河遭遇歷史罕見秋汛。然而,得益于堤防、水庫等的堅實護衛,以及流域機構的有效應對,張莊的良田安然無虞。
治黃專家指出,人民治黃70多年,解決了流域水利保障“有沒有”的問題,實現了由被動治理向主動治理的轉變;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解決流域水利保障“好不好”的問題成為新的時代命題。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也是流域各省區開展黃河生態保護和治理、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責任使命。
繼兩年多前的鄭州座談會之后,習近平總書記10月22日下午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大河東流。今天,人民治黃事業正在進入歷史新境界,展開歷史新篇章;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母親河和流域億萬群眾一起,正在見證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黃河流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黃河流域是我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還處在蒙味狀態的時候,我們勤勞勇敢的祖先就在這塊廣闊的土地上斬荊棘、辟蒿萊,勞動生息,創造了燦爛奪目的古代文化。
歷史上,黃河決口1590次,改道26次,泥沙淤積,洪災不斷,傷痕累累的母親河需要子孫的關注,由于黃土高原的面積太大,要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最為實際也最為關鍵就是種草植樹來改善環境。
1952年1月,毛主席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黃河,他不無憂慮地問:“黃河漲上天怎么辦。”他敬畏黃河,審慎思考著黃河的開發和治理,他沒有留下“根治”之類的豪言壯語,在視察期間只是殷殷囑咐有關同志:“你們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座談會前,習近平在17日下午在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沿黃河岸邊步行察看周邊環境,了解到沿黃地區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堤防建設和防洪形勢等情況。他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科學發展,綠色發展,以水為定,量水而行。
習近平指出“黃河清,天下寧”,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和同黃河災害作斗爭。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對黃河問題高度重視,沿岸軍民對黃河進行了大規模治理,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成,實現了“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習近平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各項工作,加強協調管理,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主席指出推動黃河流域發展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圖謀長遠,才能治理好黃河,才能讓黃河造福人民。黃河清,天下寧。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2日下午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要堅持問題導向,統籌水安全和水資源優化利用,保障生態和生活用水,嚴控高耗水產能過度擴張。要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系統性和完整性出發,加強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建設、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分區分類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要扎實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高度重視煤炭清潔利用,建設全國重要能源基地。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凝聚大保護合力,堅決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落實到位。
九曲黃河,浪疊洪波,從世界屋脊出發,流經中國9個省區,不舍晝夜奔流入海。5000多公里的長度,百萬年的歷史,勾勒出一條大河的時空軌跡;水流泱泱,歷史浩蕩,鑄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
黃河,中華民族的根脈。千百年來,哺育滋養著炎黃子孫,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黃河,中華民族的憂患。曾幾何時,野性張狂的河水給沿岸百姓帶來過深重災難。“黃河寧,天下平”。從古至今,黃河治理都是安民興邦的一件大事。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足跡所至盡是關切,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掌舵領航。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新中國成立至今,70年不決口,20年不斷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
從針對黃河成立了治河委員會,到先后開展4次大規模堤防建設,再到明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才能真正實現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從根本上改變黃河三年兩決口的慘痛狀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洪水風險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脅,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發展質量有待提高。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黃河沿岸的發展一定要有大局意識,站在國家的、全局的角度考慮,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
2019年9月,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的召開,區域協調發展大棋盤再落關鍵一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黃河之病,是對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關系的深刻警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成為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可謂是一劑良藥。
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推動黃河流域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綜合整治水土流失,穩固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千秋大計,牽掛心頭。數次考察黃河流域,習近平總書記給出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的治本良策。
搞好生態文明,不僅關系經濟社會發展,也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活幸福,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和呼聲。
2014年3月,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黃河東壩頭段考察,了解灘區群眾生產生活情況;2019年8月,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5月,總書記在山西察看黃河第二大支流治理,指出要“增強太原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河,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始終落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2030年,“流域人民群眾生活更為寬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到2035年,“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展目標,多次提及人民。治理好黃河,關乎人民幸福。
“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讓黃河造福人民。”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此次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座談會,“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一以貫之:“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黃河心得體會篇十二
黃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孕育了五千年文明,見證了歷史的變遷。黃河魂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景觀,使一代又一代人感受到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參加了黃河魂的活動,我深受震撼與啟示,體會到了很多,下面就來一一訴說:
黃河魂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文化品牌,它寓意著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的魂,激勵著新時代中華兒女勇向前行。參加黃河魂活動的時候,讓我更加了解了它的含義和精神核心,它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要鼓勵國人在任何困難面前持續前行的信仰。在黃河魂活動中,許多跨界合作的文化項目,無不透露出創新精神的體現,黃河魂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創業信仰,弘揚中華文化傳承。
文化一直與人類情感緊密相連,黃河魂讓我們能夠在文化世界里尋求心靈的療愈。參加了黃河魂活動,我深深體會到了文化與人類情感的密切聯系。活動中,一些傳統文化元素的編織、手工制作,在它們身上用心去塑造,營造出一種溫暖、舒適的環境,它讓參與者之間產生了更加親密的情感聯系,黃河魂讓我重新發現了文化對于心靈和人性的治愈力。
黃河魂倡導的不僅是一種民族的精神,它還在傳承著一種民族的文化。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在黃河魂活動中,我經歷了一次承載著文化的旅程,感悟到文化對于人類的意義和創新力。中國是個多元化的國度,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特色,黃河魂就是要尋找這些文化的代表,并進行傳承。在黃河魂中,我更深刻意識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跨界合作與整合的必要性。
黃河魂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蘊。文化的力量無所不能,無論歷史和現實,黃河魂都在鼓舞人們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在黃河魂傳媒領域的表現中,讓我感受到了它的“以文化為核心、以業務拓展為支撐”的發展模式具備很大的前景和市場價值,它讓我認識到我該如何把文化傳承與現代商業模式有效結合起來。
第五段:黃河魂彰顯民族自信心。
在黃河魂中真正體會到了文化的影響力,鼓舞了我對于中華文化的自信,發展了我對于文化經濟的信仰。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經濟的價值日益突顯,黃河魂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讓人們更加自信地迎接未來。也鼓勵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以中華文化為紐帶,傳承發揚民族的精華,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創造屬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輝煌。
總之,參加黃河魂活動讓我重新認識到中國文化,深入理解文化中傳承著的民族信仰和自信心。我希望能將黃河魂的價值觀呈現給更多的人,讓文化成為一個更加具有包容與溝通的平臺,為國家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文化動力,到最后實現文化的創新與跨界合作融合。
黃河心得體會篇十三
對于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希望,濃縮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與黃河水旱災害作斗爭的歷史,寄托著黃河流域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夙愿。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無論是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保護黃河都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華民族再次走在了民族復興的大道上,黃河流域的諸多城市也再次崛起,黃河流域再次迎來發展的新機遇。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統籌協調,是解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兩者關系的科學抉擇,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必將對黃河流域長遠發展產生歷史性影響。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任接著一任干、一茬接著一茬干,才能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讓黃河造福人民。
高質量發展要求在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高產出、低排放,可見,綠水青山才是協調發展、和諧共生的最大本錢。因此,在當前我國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筑牢黃河流域生態屏障,刻不容緩。保護環境就是保持發展活力,改善環境就是筑牢發展根基,黃河流域各省區必須切實加強黃河治理保護,以流域大保護促進區域大開發,在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差異、發展基礎不同的基礎上,將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切實推進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色調。
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對于促進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維護流域各省區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具有重大意義。在生態文明新時代,推動黃河流域穩固發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缺一不可,既要緊密聯系實際,還要長遠規劃,以“生態保護”推進“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加快“生態保護”,方能促黃河流域呈現出更多更新的美景。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將認真。
學習。
領會《。
講話。
》精神,結合推進黃河治理的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從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學習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和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意義。深刻認識推動黃河治理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性、時代性、實踐性,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嚴格落實《講話》精神,主動樹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之一的思維意識,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五個方面包容發展,共建共享黃河治理生態圈,在努力推動“大鄭州都市區”經濟地帶建設中展現新形象。同時,結合博愛實際,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一軸兩城五區”戰略布局,,進一步落實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六次縣委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學湖州晉江、促高質量發展”活動為載體,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做好上級安排的各項審計任務,為博愛經濟發展貢獻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力爭在譜寫博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絢麗篇章寫出濃重的一筆!
仍然在生產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超薄塑料袋。這些問題使得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激增已給塑料袋的處理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這也讓“限塑”不得不再次提上治理的日程表。
塑料污染的治理全社會都有責任來共同參與,商場、超市、餐飲企業、電商企業等塑料制品使用量大的行業,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限塑的規定,盡量減少塑料袋的提供,有條件的商家可以為顧客提供紙質等環保購物袋,同時要減少過渡包裝,倡導消費者購買簡易包裝、環保包裝的商品;希望大家要主動提高環保意識,養成文明健康生活的習慣,到商場超市購物時盡量采取自帶購物袋的方式。購買外賣時,盡量自備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造成浪費,還要身體力行的給孩子做出示范,讓小朋友從小養成環保的好習慣。
黃河心得體會篇十四
導言:黃河雨是黃河流域長期以來的一種自然現象,雨水的滋潤讓黃河文明得以繁榮發展。但近年來,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黃河雨的規律和強度也開始發生變化,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思考。在這次黃河雨季中,我有機會深度體驗了黃河雨的威力和奧妙,對它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第一段:黃河雨的來臨。
在黃河流域,每年的6月至8月是黃河雨的季節,這段時間內,雨季逐漸強化,雨量也慢慢增加。這次黃河雨,是我第一次親身經歷,當我看到天空變得陰沉、氣象臺發布暴雨預警時,我開始感受到雨季帶來的魅力和威力。在這樣的天氣中,我們短時間內遭受了好幾場暴雨的襲擊,這使我深刻體會到了黃河雨的狂暴和險惡。
第二段:黃河雨的影響。
黃河雨雖然能夠為黃河文明的繁榮做出巨大的貢獻,但它也同樣會給人類帶來一系列的不利影響。在這次黃河雨季中,由于雨勢過猛,不少地區出現了洪水、塌方、泥石流等情況,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此外,雨水還會對土地、環境等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黃河雨需要人們做好防范措施。
第三段:黃河雨的價值。
黃河雨除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外,還具有一定的價值。黃河雨的充沛能夠滋潤黃河流域的自然環境,改善氣候、植被和土地,提高了田野的農作物產量,吸引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為人們提供了美麗的風景和自然風光。可以說,黃河雨是人們的福音和恩賜,在人們生產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第四段:黃河雨的保護。
由于黃河雨的重要性,我們需要積極保護它。一方面,我們要加強黃河流域的自然保護,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惡化環境的人類活動,并建立相關機制來保護生態系統的穩定。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加強公眾意識和教育,提高人們對黃河雨的認識和理解,擴大生態文明教育的知識面和效用,從而達到對其保護的目的。
第五段:結語。
在這次黃河雨季中,我意識到了黃河雨的巨大影響和價值,也深刻感受到了它的榮光和危險。我們要牢記黃河雨的重要性,保護好它,使它的價值能夠繼續為人類所用。最后,我們應該致力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我們的人類和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共創未來的美好生活。
黃河心得體會篇十五
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黃河流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黃河流域是我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還處在蒙味狀態的時候,我們勤勞勇敢的祖先就在這塊廣闊的土地上斬荊棘、辟蒿萊,勞動生息,創造了燦爛奪目的古代文化。
歷史上,黃河決口1590次,改道26次,泥沙淤積,洪災不斷,傷痕累累的母親河需要子孫的關注,由于黃土高原的面積太大,要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最為實際也最為關鍵就是種草植樹來改善環境。
1952年1月,毛主席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黃河,他不無憂慮地問:“黃河漲上天怎么辦。”他敬畏黃河,審慎思考著黃河的開發和治理,他沒有留下“根治”之類的豪言壯語,在視察期間只是殷殷囑咐有關同志:“你們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座談會前,習近平在17日下午在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沿黃河岸邊步行察看周邊環境,了解到沿黃地區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堤防建設和防洪形勢等情況。他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科學發展,綠色發展,以水為定,量水而行。
習近平指出“黃河清,天下寧”,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和同黃河災害作斗爭。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對黃河問題高度重視,沿岸軍民對黃河進行了大規模治理,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成,實現了“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習近平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各項工作,加強協調管理,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主席指出推動黃河流域發展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圖謀長遠,才能治理好黃河,才能讓黃河造福人民。黃河清,天下寧。
“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并發表重要講話。
“水”的安全關系國家長治久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盤大棋,下穩、下好這盤保護黃河生態環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國的千秋萬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不僅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們內心深處的深厚歷史情感,更是關系著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須不遺余力重視起來、治理起來。黃河母親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流經我國9個省區,實現整個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在于保護。不遺余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系全國整體生態環境布局的深刻變革。從黃河流域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生態保護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項,尤其是在貫徹落實大保護、大治理的具體措施方面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面對新形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的輻射區域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觀念已然脫離以前的老套路老辦法,充分結合新科技、新技術,在“保護”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國者,必重水利。進入2020年,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將會形成帶動效應,在踐行新時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的前提下,為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實現提供堅實保障。
重點圍繞著“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體,水的質量決定著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同時也蘊含著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當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與相關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規律的肆意妄為開發動作,使得母親河生態受到了破壞,要實現人水和諧相處的目標,必須狠抓主要矛盾,從“水”著手,聯合各個相關部門,在中國特色現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檢測防治制度,合力持續進行水生態的維護。
在科學落實中保障黃河生態保護工作的行穩致遠。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以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有效推進,我國在圍繞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從被動治理,改為實行主動調控,實事求是搞治理,通過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學論證后,完善技術方法,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黃河灌溉面積,同時在進行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作中有序開發黃河電力資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速度,不斷提升黃河涵養能力,政策的切實有效貫徹落實給予了黃河流域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
“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并發表重要講話。
“水”的安全關系國家長治久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盤大棋,下穩、下好這盤保護黃河生態環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國的千秋萬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不僅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們內心深處的深厚歷史情感,更是關系著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須不遺余力重視起來、治理起來。黃河母親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流經我國9個省區,實現整個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在于保護。不遺余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系全國整體生態環境布局的深刻變革。從黃河流域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生態保護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項,尤其是在貫徹落實大保護、大治理的具體措施方面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面對新形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的輻射區域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觀念已然脫離以前的老套路老辦法,充分結合新科技、新技術,在“保護”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國者,必重水利。進入2020年,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將會形成帶動效應,在踐行新時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的前提下,為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實現提供堅實保障。
重點圍繞著“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體,水的質量決定著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同時也蘊含著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當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與相關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規律的肆意妄為開發動作,使得母親河生態受到了破壞,要實現人水和諧相處的目標,必須狠抓主要矛盾,從“水”著手,聯合各個相關部門,在中國特色現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檢測防治制度,合力持續進行水生態的維護。
在科學落實中保障黃河生態保護工作的行穩致遠。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以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有效推進,我國在圍繞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從被動治理,改為實行主動調控,實事求是搞治理,通過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學論證后,完善技術方法,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黃河灌溉面積,同時在進行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作中有序開發黃河電力資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速度,不斷提升黃河涵養能力,政策的切實有效貫徹落實給予了黃河流域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于生存的家園。地球母親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茂密的森林,可愛的動物,清新的空氣……人類沒有好好地珍惜這一切饋贈,而是肆意地毀滅。直至地球母親向人類發出警告,人類才有所覺醒,才懂得要拯救已失去的或正要失去的一切。于是,人們開始進行恒久的“創綠”活動了。
當前,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必須對環保教育和環保活動達到共識:環保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意識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增強環保意識,必須從兒童抓起,才能從根本上決解問題。
“綠色學校”的創建就是環保教育的具體體現。我們學校通過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大力推進青少年素質教育和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構筑素質教育平臺,促使學生素質更全面、更成熟地發展。
為培養出更具時代特色的“綠色人才”,我認為首先必須讓學生明白“創綠”的意義。讓學生從思想上得到共識。這樣才能向學生進行切實可行的環保教育和環保知識教育,并把環保教育納入到德育工作的范疇。
其次,對學生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并把它作為規范來履行。在學校本次“創綠”活動中,向學生提出如下要求:
1、自覺節約能源,讓學生知道不浪費水、電、糧食、紙張,就是保護環境。
2、變廢為寶,把可回收垃圾分類。
3、吃東西要選擇綠色食品,讓學生懂得這樣有利于健康。
4、愛護動植物,讓學生明白這是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內容。
5、講究衛生,不使用白色污染的用品。
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環保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并自覺按照環保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做一個文明的青少年。
而作為教師,我更明白應把環保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如在數學課上,我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數字,讓學生自己計算出一天里全國小學生家庭白色污染的數量。讓學生從具體的事例中體會到白色污染的嚴重性,激發學生環保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
最后,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率先垂范,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因為無聲的教育勝過于有聲的教育。讓全人類都行動起來,投入到拯救地球母親的行列中。
20__年6月5日是第__個世界環境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戰疫情,14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奔小康,14億中華兒女數條戰線“多手抓”,全面發力、脫貧致富。值此第49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成為社會共識,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為統一價值追求,答好“自然篇”攜手共繪美麗中國圖卷,我們時刻行動著。
尊重自然,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串聯、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扎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人類作為是自然生態鏈中的一環,牢固樹立生命共同體意識,讓生態串聯、生命相依的共同體得以在宜居宜業、宜游宜商的美麗家園中釋放“綠色福利”。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要秉持休戚與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發展之路。
順應自然,讓“做好綠色發展大文章”多向發力、同向偕行。全國各地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開發區、構筑一體化綠色產業體,深入推進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目標任務的精準治理、綜合整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工業革命到邁入后工業文明的信息化時代以來,見證著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動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生態興則文明興,要貫徹生態與綠色發展理念,打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組合拳”,做好脫貧攻堅、文明創建、綜合治理綠色發展大文章。要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深懷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絕不可做為了經濟發展而違逆自然的事,絕不能親手毀壞大自然給予的“生態屏障”。
保護自然,讓“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落地生根、擲地有聲。我們從西溪濕地、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為生態旅游“金名片”可以看出,濕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種自然生態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后勁、積蓄潛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讓保護自然如同保護眼睛般,就要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不落實“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發展理念,帶來的就是“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的巨大代價。大自然毫不保留展現給人類積淀的瑰寶,是要我們始終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確保榮辱與共、互利共贏落地生根。要做好大自然的“代言人”,講好保護自然中國故事,厚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文情懷,確保環保宣傳教育培訓及時跟進,從身邊人、身旁物、小事點滴中留住自然生態和諧共生之美。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答好“自然篇”是對每個人的嚴峻考驗,留住綠色生態之美,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讓“美麗中國”成為人與自然永恒不變的發展底色和執著追求。
“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并發表重要講話。
“水”的安全關系國家長治久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盤大棋,下穩、下好這盤保護黃河生態環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國的千秋萬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不僅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們內心深處的深厚歷史情感,更是關系著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須不遺余力重視起來、治理起來。黃河母親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流經我國9個省區,實現整個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在于保護。不遺余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系全國整體生態環境布局的深刻變革。從黃河流域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生態保護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項,尤其是在貫徹落實大保護、大治理的具體措施方面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面對新形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的輻射區域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觀念已然脫離以前的老套路老辦法,充分結合新科技、新技術,在“保護”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國者,必重水利。進入2020年,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將會形成帶動效應,在踐行新時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的前提下,為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實現提供堅實保障。
重點圍繞著“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體,水的質量決定著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同時也蘊含著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當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與相關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規律的肆意妄為開發動作,使得母親河生態受到了破壞,要實現人水和諧相處的目標,必須狠抓主要矛盾,從“水”著手,聯合各個相關部門,在中國特色現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檢測防治制度,合力持續進行水生態的維護。
在科學落實中保障黃河生態保護工作的行穩致遠。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以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有效推進,我國在圍繞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從被動治理,改為實行主動調控,實事求是搞治理,通過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學論證后,完善技術方法,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黃河灌溉面積,同時在進行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作中有序開發黃河電力資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速度,不斷提升黃河涵養能力,政策的切實有效貫徹落實給予了黃河流域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2日下午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要堅持問題導向,統籌水安全和水資源優化利用,保障生態和生活用水,嚴控高耗水產能過度擴張。要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系統性和完整性出發,加強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建設、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分區分類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要扎實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高度重視煤炭清潔利用,建設全國重要能源基地。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凝聚大保護合力,堅決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落實到位。
九曲黃河,浪疊洪波,從世界屋脊出發,流經中國9個省區,不舍晝夜奔流入海。5000多公里的長度,百萬年的歷史,勾勒出一條大河的時空軌跡;水流泱泱,歷史浩蕩,鑄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
黃河,中華民族的根脈。千百年來,哺育滋養著炎黃子孫,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黃河,中華民族的憂患。曾幾何時,野性張狂的河水給沿岸百姓帶來過深重災難。“黃河寧,天下平”。從古至今,黃河治理都是安民興邦的一件大事。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足跡所至盡是關切,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掌舵領航。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新中國成立至今,70年不決口,20年不斷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
從針對黃河成立了治河委員會,到先后開展4次大規模堤防建設,再到明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才能真正實現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從根本上改變黃河三年兩決口的慘痛狀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洪水風險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脅,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發展質量有待提高。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黃河沿岸的發展一定要有大局意識,站在國家的、全局的角度考慮,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
2019年9月,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的召開,區域協調發展大棋盤再落關鍵一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黃河之病,是對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關系的深刻警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成為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可謂是一劑良藥。
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推動黃河流域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綜合整治水土流失,穩固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千秋大計,牽掛心頭。數次考察黃河流域,習近平總書記給出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的治本良策。
搞好生態文明,不僅關系經濟社會發展,也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活幸福,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和呼聲。
2014年3月,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黃河東壩頭段考察,了解灘區群眾生產生活情況;2019年8月,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5月,總書記在山西察看黃河第二大支流治理,指出要“增強太原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河,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始終落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2030年,“流域人民群眾生活更為寬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到2035年,“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展目標,多次提及人民。治理好黃河,關乎人民幸福。
“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讓黃河造福人民。”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此次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座談會,“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一以貫之:“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在這長長的宣傳隊伍中,我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名旗手,當我從隊列最前面回過頭看時,那種壯觀的場面真的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環保這一話題自提出到今天不知已經輪過多少個春夏秋冬,也不知度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可是目前的環境狀況依然是擺在我們百姓面前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短短的不到五公里的沿岸徒步,我們志愿者事先準備好的黑袋子早就滿了。很容易讓人想到這里有塑料袋等各種生活垃圾,這還不算淤積在河道中的,我想如果從一開始我么每個人就嚴格要求自己,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那么也就不會使我們生活得如此暗淡了,更不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整治環境。從另一方面講,當初我們隨手扔掉垃圾是做了毫無意義的,浪費別人美好視野的無用功。
因此,我們此次活動中最深的感受就是:治根要治本,確實從源頭上消滅污染環境。這又是一個極大的難題。因為目前我們的大眾人民對環境污染的后果還不是太了解,認為我個人扔一個塑料袋又有什么關系呢?可正是這種思想將我們美好的環境推向被污染,被破壞的邊沿。
作為青年志愿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深入到社會中,緊緊地和人民結合在一起,一點點,一滴滴地宣傳,感化他們,等到沒有一個人隨手扔紙的那一天,環境重新變成正常狀況那一天也就不遠了。另一方面是志愿者給我們的精神與力量。那天下午雖然是三四點種的時候才正式開始活動,但太陽還是那樣炙烤著大地,“烘烤”著咱們的志愿者。
為了多拾幾塊垃圾,為了把路上的煙頭拾起,志愿者們沒有喊熱,更沒有放棄行程。你看他們一手提袋,一手撿垃圾,有時一個一個塑料杯子會讓幾個志愿者同時彎下腰去。身上的衣服早已緊緊地貼在了身上,他們揮汗如雨,但為了加大宣傳力度,沒有一個人撐傘。
為了大家生存的環境能有更好的變化,當然是向著正確的軌道發展,我們志愿者揮灑汗水,甚至流兩滴血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怕就怕在大家依然我行我素,那么,我們今天的活動就毫無價值可言了,更實在一點,最后流給我們的就只有自己的眼淚了。
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黃河流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黃河流域是我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還處在蒙味狀態的時候,我們勤勞勇敢的祖先就在這塊廣闊的土地上斬荊棘、辟蒿萊,勞動生息,創造了燦爛奪目的古代文化。
歷史上,黃河決口1590次,改道26次,泥沙淤積,洪災不斷,傷痕累累的母親河需要子孫的關注,由于黃土高原的面積太大,要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最為實際也最為關鍵就是種草植樹來改善環境。
1952年1月,毛主席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黃河,他不無憂慮地問:“黃河漲上天怎么辦。”他敬畏黃河,審慎思考著黃河的開發和治理,他沒有留下“根治”之類的豪言壯語,在視察期間只是殷殷囑咐有關同志:“你們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座談會前,習近平在17日下午在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沿黃河岸邊步行察看周邊環境,了解到沿黃地區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堤防建設和防洪形勢等情況。他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科學發展,綠色發展,以水為定,量水而行。
習近平指出“黃河清,天下寧”,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和同黃河災害作斗爭。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對黃河問題高度重視,沿岸軍民對黃河進行了大規模治理,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成,實現了“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習近平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各項工作,加強協調管理,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習主席指出推動黃河流域發展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圖謀長遠,才能治理好黃河,才能讓黃河造福人民。黃河清,天下寧。
10月28日,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水利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專題學習研討。
李國英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黃河保護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走遍黃河上中下游沿線,親自部署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我們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偉大號召,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切實增強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落實國家“江河戰略”的強大動力。
李國英強調,要對表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牢正確目標方向,找準找全水利任務,細化實化項目舉措,加快構建抵御水旱災害防線,立足防大汛、抗大災,補好災害預警監測短板,補好防災基礎設施短板,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大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李國英要求,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水利系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組織廣大干部職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要堅決扛起貫徹落實政治責任,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步調一致,全力以赴落實好承擔的工作任務。要實行臺賬管理,強化督促檢查,建立評估機制,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涉及水利的任務件件落地、事事見效。
部領導、總師,駐部紀檢監察組、部機關各司局、部分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學習研討。
2019年9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寧,天下平”,體現出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工作的重視。
《漢書》中說:“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于四瀆,而河為宗。”自古以來,黃河被中華兒女譽為“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她代表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一往無前,自強不息的堅強意志和不畏艱險的奮斗精神,她滋潤著大地,哺育著億萬中華兒女,是無數文人騷客贊譽的對象。同時,黃河穿越崇山峻嶺,千折萬轉。“九曲黃河萬里沙”“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水流之湍急可見一斑。因此,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水患頻繁,嚴重影響了流域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從大禹治水至今,治河工作一刻未曾停止,雖然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黃河已連續20年不斷流。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黃河離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依然有不小差距,黃河治理仍需繼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應是以黃河文化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揮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對一個國家而言,文化可以創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事關立國之本、治國之道、興國之路。文化具有導向作用,它能引導人們傾向積極的行動,而黃河文化在黃河治理工作中的作用也至關重要。首先,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它吸納、融合了各地區的文明精華,歷史上形成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馬家窯文化等代表性文化。其次,要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黃河文化是廣大治河工作者在黃河治理開發保護和管理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精神和價值觀念,黃河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的黃河治理開發保護與管理實踐中創造的財富,反過來也必將促進黃河的治理開發保護。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提高人們保護生態、涵養水源的意識。
“黃河寧,天下平”,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發揮文化的導向作用,轉變發展理念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尊重自然,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串聯、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體,人類作為是自然生態鏈中的一環,牢固樹立生會共同體意識,讓生態串聯、生命相依的共同體得以在宜居宜業,宜游宜商的美麗家園中釋放“綠色福利”,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是發展道路,要秉持休戚與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發展之路。
順應自然,讓“做好綠色發展大文章”多向發力、同向偕行,全國各地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開發區構筑一體化綠色產業體,深入推進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目標任務的精準治理、綜合整治,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工業革命到邁入后工業文明的信息化時代以來,見證看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動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生態興則文明興,要貫徹生態與綠色發展理念,打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組合拳”,做好脫貧攻堅、文明創建、綜合治理綠色發展大文章。要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深懷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絕不可做為了經濟發展而違逆自然的事,絕不能親手毀壞大自然給予的“生態屏障”。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答好“自然篇”是對每個人的嚴峻考驗,留住綠色生態之美,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讓“美麗中國”成為人與自然永恒不變的發展底色和執著追求。
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有關部門和沿黃河省區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一定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堅持正確政績觀,準確把握保護和發展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正確政績觀,準確把握保護和發展關系。把大保護作為關鍵任務,通過打好環境問題整治、深度節水控水、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明顯改善流域生態面貌。沿黃河開發建設必須守住生態保護這條紅線,必須嚴守資源特別是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用強有力的約束提高發展質量效益。
“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打好環境問題整治、深度節水控水、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副司長萬軍表示,要建立完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把生態環境底線要求落實到每個環境管控單元。
“總書記強調,上游產水區重在維護天然生態系統完整性,一體化保護高原高寒地區獨有生態系統,有序實行休養生息制度。”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孫立軍說,“我們將堅持生態優先,切實保護好三江源頭,筑牢‘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四川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補給地和國家重要濕地生態功能區。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波表示,一定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自覺增強“上游意識”、堅決擔負“上游責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
“總書記強調,要抓好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推進流域綜合治理。”黃河水土保持綏德治理監督局工程師劉思君說,“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將進一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發揮好綜合治理效益。”
“彭陽是水資源匱乏地區,我們必須進一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水務局副局長張志科表示,將注重運用創新思維和科技成果,持續增強節水動力和活力。
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提高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提高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高度重視水安全風險,大力推動全社會節約用水。要高度重視全球氣候變化的復雜深刻影響,從安全角度積極應對,全面提高災害防控水平,守護人民生命安全。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黃河流域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司長姚文廣表示,我們將始終把水旱災害防御職責扛在肩上,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工作,補齊災害預警監測短板,不斷完善黃河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科學精細實施水工程調度,全面提高災害防控水平,守護人民生命安全。
“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包括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保護等在內的黃河保護治理體系,持續提升保護治理能力。”山東黃河河務局副局長王銀山表示,將堅持防洪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并舉,補齊防洪工程短板,持續加強防汛指揮調度能力、預案執行能力、科技支撐能力等方面建設,不斷完備防洪安全體系。
針對今年7月中旬以來發生的幾次洪澇災害,河南省修武縣進一步樹立問題導向,正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我們將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加強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加大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力度,嚴格保護城市生態空間、泄洪通道等,努力消除隱患風險。”修武縣委書記申琳說。
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把系統觀念貫穿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把系統觀念貫穿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過程。把握好全局和局部關系,增強一盤棋意識,在重大問題上以全局利益為重。要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放眼長遠認真研究,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
“總書記強調‘加快構建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新格局’‘城市群和都市圈要集約高效發展,不能盲目擴張’,這為我們優化黃河流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表示,將把綠色發展、集約高效等重要要求貫穿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管理全過程。
“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將把系統觀念貫穿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善于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山東省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表示。
甘肅省蘭州市委常委、蘭州新區黨工委書記楊建忠說:“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將切實增強一盤棋意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茬接著一茬干,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近年來,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濕地生態功能區屏障、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帶、青海湖草原濕地生態帶為骨架,青海初步形成“一屏兩帶”生態安全格局。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旭東說:“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找準自身定位,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青海和黃河中下游兄弟省區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更好的生態空間。”
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流域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流域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從供需兩端入手,落實好能耗雙控措施,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抓緊有序調整能源生產結構,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產能和生產工藝。要著力確保煤炭和電力供應穩定,保障好經濟社會運行。
“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將抓緊有序調整能源生產結構,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產能和生產工藝,積極探索傳統能源清潔化路徑,持續推動傳統能源模式向綠色低碳模式轉變。”山西焦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建澤說。
“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創新創造,提高產業鏈創新鏈協同水平。”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孔凡群說,“勝利油田將持續深化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努力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主任龔明珠表示,內蒙古將加大力度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發展,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供給結構調整。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局長王金豹說:“在立足當前穩定能源供應的基礎上,我們實施新能源倍增行動,兩至三年內將新增新能源裝機5000萬千瓦,努力為推進能源革命、穩定能源保供作出新的貢獻。”
“總書記強調,要提高與沿海、沿長江地區互聯互通水平,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有效投資。”寧夏西部云基地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莊寧表示,“我們將積極開展與東部地區的合作,攜手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算力服務和數據分析能力,著力培育新產業和新業態,搭建東西部互通橋梁,促進協同發展。”
黃河心得體會篇十六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第一節發展歷程。
早在上古時期,黃河流域就是華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園。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長達3000多年的時間里,黃河流域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以黃河流域為代表的我國古代發展水平長期領先于世界。九曲黃河奔流入海,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品格,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黃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難度最大、水害嚴重的河流之一,歷史上曾“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洪澇災害波及范圍北達天津、南抵江淮。黃河“善淤、善決、善徙”,在塑造形成沃野千里的華北大平原的同時,也給沿岸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從大禹治水到潘季馴“束水攻沙”,從漢武帝時期“瓠子堵口”到清康熙帝時期把“河務、漕運”刻在宮廷的柱子上,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斗爭。但受生產力水平和社會制度制約,加之“以水代兵”等人為破壞,黃河“屢治屢決”的局面始終沒有根本改觀,沿黃人民對安寧幸福生活的夙愿一直難以實現。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于1952年發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黨和國家把這項工作作為治國興邦的大事來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經過一代接一代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黃河治理和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跡,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在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上書寫了嶄新篇章。
第二節發展基礎。
生態類型多樣。黃河流域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單元和我國地勢三大臺階,擁有黃河天然生態廊道和三江源、祁連山、若爾蓋等多個重要生態功能區域。
農牧業基礎較好。分布有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等農產品主產區,糧食和肉類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左右。
能源資源富集。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儲量豐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
文化根基深厚。孕育了河湟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等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遺產星羅棋布。
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黃河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成,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流域用水增長過快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黃河實現連續20年不斷流。國土綠化水平和水源涵養能力持續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加快推進,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顯著,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
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地位進一步鞏固,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人民群眾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具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基礎。
第三節機遇挑戰。
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沿黃人民群眾追求青山、碧水、藍天、凈土的愿望更加強烈。我國加快綠色發展給黃河流域帶來新機遇,特別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環境治理已經成為新形勢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科技實力大幅躍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堅定,有能力有條件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黃河治理問題。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西部大開發加快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東西雙向開放前景廣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明顯加快,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穩固有力的制度保障。
黃河一直“體弱多病”,生態本底差,水資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嚴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沿黃各省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為突出。綜合表現在:
黃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資源短缺。上中游大部分地區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氣候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446毫米,僅為長江流域的40%;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47億立方米,不到長江的7%;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40%的生態警戒線。
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是生態脆弱。黃河流域生態脆弱區分布廣、類型多,上游的高原冰川、草原草甸和三江源、祁連山,中游的黃土高原,下游的黃河三角洲等,都極易發生退化,恢復難度極大且過程緩慢。環境污染積重較深,水質總體差于全國平均水平。
黃河流域最大的威脅是洪水。水沙關系不協調,下游泥沙淤積、河道擺動、“地上懸河”等老問題尚未徹底解決,下游灘區仍有近百萬人受洪水威脅,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引發超標準洪水的風險依然存在。
黃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質量發展不充分。沿黃各省區產業倚能倚重、低質低效問題突出,以能源化工、原材料、農牧業等為主導的特征明顯,缺乏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集群。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人才資金外流嚴重,要素資源比較缺乏。
黃河流域最大的弱項是民生發展不足。沿黃各省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歷史欠賬較多。醫療衛生設施不足,重要商品和物資儲備規模、品種、布局亟需完善,保障市場供應和調控市場價格能力偏弱,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另外,受地理條件等制約,沿黃各省區經濟聯系度歷來不高,區域分工協作意識不強,高效協同發展機制尚不完善,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高,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和精神內涵深入挖掘不足。
第四節重大意義。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戰略意義。保護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促進沿黃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協調黃河水沙關系、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保障黃河安瀾的迫切需要;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態安全風險、建設美麗中國的現實需要;是強化全流域協同合作、縮小南北方發展差距、促進民生改善的戰略需要;是解放思想觀念、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的內在需要;是大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彰顯中華文明、增進民族團結、增強文化自信的時代需要。
黃河心得體會篇十七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象征。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黃河流域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河水渾濁不堪,成為水污染的重災區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幸運的是,黃河水質有了明顯的改善。我有幸參加了一次黃河流域環保志愿者活動,親身感受到了干凈黃河所帶來的寶貴體驗和深刻體會。
第一段:了解黃河的困境。
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們參觀了黃河博物館,了解了黃河近幾十年來的飽受污染之苦,河道淤積嚴重,水質惡劣,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巨大的困擾。黃河源頭的岷江流域的農村地區,在生活用水方面一直存在問題,這也讓我們深感環境污染對當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第二段:致力于黃河的環保行動。
在參與志愿者活動中,我們了解到,政府和社會各界一直致力于黃河的環保工作。大量污染治理工程的投入使得黃河水質有了明顯的改善,不僅改善了沿河地區人民的生活環境,也為河流生態環境的恢復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此外,政府還積極引導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采取環保措施,提高環保意識。各種環保志愿者活動也不斷開展,為保護黃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三段:親身體驗干凈黃河的喜悅。
在活動中,我們親自來到黃河岸邊,感受到了干凈黃河帶來的喜悅。清澈的河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魚兒歡快地在水中嬉戲,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還親手撿拾起河灘上的垃圾,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保護著這片河流。看到干凈的黃河,我們內心涌動著對環保事業的熱愛和對黃河的深深懷抱。
第四段:環保的責任和擔當。
參與環保志愿者活動,深刻地讓我認識到環保不僅是政府和組織的責任,更是每個人應該承擔的義務。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做起,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合理使用資源,對環境產生最小的負面影響。只有每個人都能行動起來,才能共同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面對干凈的黃河,我們倍感驕傲和自豪。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保護黃河的工作任重道遠。未來,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加大環境治理的力度,使黃河成為一條更加清澈的母親河。我們每個人都要承擔起保護黃河的責任和擔當,為后人留下一片更美好的家園。
總結:
通過參與黃河環保志愿者活動,親身體驗到干凈黃河所帶來的喜悅和回報。環境保護是每個人的責任,只有每個人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更加清澈的黃河。我們應該保持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積極參與環保行動,為保護黃河做出自己的貢獻。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干凈的黃河將會成為我們共同的驕傲和象征。
黃河心得體會篇十八
黃河作為中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黃河魂"是表達中華民族自立自強、不屈不撓精神的一種概念。我曾去黃河畔感受了黃河的寬廣、峻峭、澎湃,深深地感受到了黃河魂的崇高和偉大,為此,我寫下自己的體會,留作紀念。
一、黃河魂的堅毅與不屈。
黃河的寬廣和峻峭讓人印象深刻。黃河的灰色漫長,因為黃河的陡峭和泥沙深度,使得人們對它的敬畏和贊頌不絕于耳。黃河魂是指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不屈不撓的精神,歷史上的創傷和困境錘煉出了這種精神。黃河深處的山區、壯闊的河流、沉淀的歷史,都是黃河魂的具體體現。在黃河的洪澤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像大樹一樣的蒲公英。它們頂著成群的小波浪,搖曳著,無驚無怕。這就是黃河魂的縮影。在茍延殘喘中,這種精神可以給人力量,也讓人產生了敬畏的心情。
二、黃河魂的沉淀與融合。
在我們的文化中,黃河魂是包含長期形成的多種文化要素的。從黃河流域傳遞的文化,代表了古代民族文化的特點。在黃河流域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民族將自己的文化帶進了這里。在這個歷史遺址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歷史時期和地區的文化交融。黃河魂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沉淀中,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為中華民族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歷史資源。
三、黃河魂的含義與衍生。
黃河魂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在我們的文化中,它承載了端莊、尊嚴、榮耀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這個信仰貫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從秦始皇到現在,黃河魂一直是中華民族自信、自力更生的標志。黃河魂體現的不僅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它還包括了中華文化特有的精神內涵。
"黃河魂"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這種魂魄不僅在孔子、文天祥等偉大人物中得到了體現,也在其他歷史時期的人物中得到了表現和推崇。黃河魂的弘揚不但可以激發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感,更可以推動中國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五、活躍的黃河魂。
黃河魂是一種活躍的力量,它應該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繼續顯現。無論是山區的農民,還是城市居民,都可以通過實際行動,體現黃河魂。應該加強對黃河魂的研究和認識,讓這種魂魄融入到國家、社會、民族的發展建設中去,使中國的行進符合潮流,同世界接軌,遠離封閉,朝著開放、尊重人類智慧、促進和平的方向前進。
黃河心得體會篇十九
9月**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中央軍委*****18日上午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千百年來,黃河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黃河是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現在,她仍在供養著1.4億人口、160萬公頃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近年來,黃河斷流問題正日益引起我國政策的高度重視。保護母親河,保護生態環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舉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我們更應該保護我們的母親河應在全社會提倡倡導、樹立綠色文明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社會各界的人士廣泛認同和大力支持保護母親河的行動。一方面我們要植樹種草,綠化大地,改善局部氣候,擴大植被覆蓋率,發展生態經濟,資源開發與水土保持相結合,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氣候,減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徑流。另一方面提高人口素質,促使公民自覺地保護環境與水資源,合理用水,節約用水。
滔滔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九曲回蕩,奔騰不息,滋潤著良田萬物,保衛黃河,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