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經歷一段特殊的時刻,或者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時,我們會通過反思和總結來獲取心得體會。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一
20xx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學附屬學校舉辦了初中教師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為期一天的活動由市教研室中學政治教研員崔永奇老師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學附屬學校的彭志洪校長發表了致歡迎詞。
一、培訓概況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訓專家馮軍教授,作了《新課標解讀與新教材介紹》的講座。馮教授從新課程標準的修訂,新教材的編寫原則,教材總體設計、呈現方式及意圖,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對教學的一些建議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活動最后安排與會教師與專家就教材的相關問題進行互動研討。
20xx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變化,在教材框架設計、教材欄目設計、教材素材選擇、教材容量和難度、教材的呈現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膽的創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在內容設計上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貼近生活。邏輯暗線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長規律,善于捕捉初中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正視矛盾,揭示矛盾,解決問題。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展。
與會600多名教師認真傾聽,積極思考。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我們要全面理解、深入領會、準確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訂的精神實質與主要變化,更好地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我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工作;使教學更具有人文關懷,更能滿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長需求;盡己所能,為更快地推進 《道德與法治》 學科課程建設留下自己的足印,貢獻一份力量。
二、培訓感悟
1.提高個人教學素養,進一步研究和改進教法
第一、要積極鉆研新教材、新教參,改進教學方法,以增強政治教學效果。作為新時代的政治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全面準確理解,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學性,堅持以理服人,增強知識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辦法,與時俱進,增強時代性,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在“樂”字上動腦筋,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增強政治教學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學生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眾傳播媒介的現代化和多樣化,為中學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廣泛的渠道。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獲得了各種各樣的信息,有些是和我們政治課的教育是一致的,這就進一步增強了政治課的實效性,但也會有不少信息與政治課的教育是相抵觸的,處理不好就會削弱了政治課的實效性。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政治教師,要深入社會實際,加強調查研究,注重研究學生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在教學中把握“六一致”:是否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一致?是否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相一致?是否與愛國主義教育相一致?是否與我國的政策相一致?是否與當今世界的大環境、大趨勢相一致?是否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一致?只有保持六個“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時糾正學生的負面認識,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給學生正確、恰當地釋疑解惑。
2.實行課中課---上微課,師生共同成長
七年級的《思想品德》更名為《道德與法治》,不只是名稱的變化,整個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變化。“內容上:邏輯性更強、可教性更強、可讀性更強;形式上:版面更活、顏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動設計,例如:運用你的經驗、相關鏈接、閱讀感悟、方法與技能、探究與分享和拓展空間等。這些活動設計可以通過實行微課形式呈現出來,以求能達到師生共贏的效果。
3. 勇于擔當,努力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改革剛剛起步,我們還有很多艱辛的路要走,面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更新,我們的任務——依法治國的教育也任重而道遠。我作為工作室的學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制作《道德與法治》的相關課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經驗和本領。制作課件時關注細節、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課件資源上實現優勢互補、互助互學、互惠互利,力求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決疑難問題。把自己平時遇到的困惑或疑難問題以及經驗心得發布在群里,在對這些教學困惑進行的交流與碰撞中,我們互相啟迪彼此的思維與想法,讓我們都能在研究與交流中得到提升和發展。這樣匯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時靠一個人或幾個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為一體,讓我們之間發生聚變效應,發揮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積極反思,撰寫論文。不斷總結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時將這些感悟提煉成教學論文,力爭我們學校政治科組每學年都有教學論文在市級刊物上發表。同時也積極呼吁我們全市的政治老師踴躍向相關教育報刊投稿。同時向工作室建議選擇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專題,引領全體成員、學員共同研究、探討、實踐、總結。為工作室將來的研究成果結集成冊,著書立說做出貢獻。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二
近年來,我國的道德與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會秩序和法治環境得到了有效維護。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認識也在發生改變。在這個新時代下,我對道德與法治有了新的體會和思考。道德與法治不僅僅是條條框框,更是人們共同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
首先,我深刻認識到道德與法治是相輔相成的。道德是從內心產生的行為規范,而法治則是通過法律規定的行為準則。道德和法治之間相互依存、互為補充。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守法,并且還要講道德。守法只是法治的底線,而講道德則是道德修養的體現。舉個例子,當我們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超速時,我們是在守法;當我們禮讓行人、文明開車時,我們是在講道德。只有兼顧守法和講道德,才能真正維護社會的法治環境。
其次,道德和法治需要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發展,道德和法律的內容也需要不斷更新。我們需要緊跟時代步伐,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比如,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道德行為和法治環境帶來了新的挑戰。網絡欺詐、侵犯個人隱私等問題屢見不鮮,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健全的網絡道德和法治體系。只有順應時代的要求,加強道德與法治的建設,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再次,道德和法治的構建離不開每個人的自覺遵守和廣泛參與。在道德和法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每個人都應當承擔起責任。只有每個人都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和法治環境。法治的力量源于人民的參與,民眾對法律的尊重和信任是法治的基礎。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增強社會責任感,用自己的行動踐行道德與法治,共同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最后,我認為道德與法治的建設離不開教育的引導。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傳播道德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加強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從小培養孩子們的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讓他們從小學會遵守規則,從小做一個守法、講道德的好公民。此外,我們還要加強對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和法治宣傳,增強社會公眾的法治觀念和意識。通過教育引導,讓每個人知道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建立正確的行為準則。
總之,道德與法治的新心得體會,讓我認識到道德和法治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只有兼顧守法和講道德,順應時代的要求,主動參與和廣泛傳播,加強教育引導,才能真正推動道德與法治的發展,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這是我們每個人應當肩負的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共同努力,為道德與法治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三
20xx年9月11日,全縣小學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并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周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么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在這次培訓中,陶老師和章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四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不斷開放和發展,人們的精神追求也隨之提高。思修道德與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公民必須要認真學習和實踐的。在不斷學習與實踐中,我深深地認識到思修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并從中獲得了許多收獲和心得體會。
第一段:思修創造美好人生。
在我的認知中,思修不僅是一種學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思修能夠提高我的綜合素質,提升我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認知。在學習思修的過程中,我不僅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內心,明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標,還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不同觀點和行為,學會了更多尊重他人的方式和方法。思修為我提供了內在的力量,讓我更加自信地面對困難和壓力,向美好人生不斷邁進。
第二段:道德準則規范行為。
道德準則是人們長期積累、總結出來的一種生活準則,是一套用于規范社會行為的公認標準。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遵守道德規范的人顯得尤為重要。而思修正是在啟蒙和教育我們如何在道德準則框架下進行生活的。那么,在遵守道德規范的基礎上,必須展開對道德規范的思考、判斷、分析,創新性地探索、發現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道德準則,并予以落實和推廣。
第三段:法治保障社會和諧。
法治是社會公正和穩定的基礎,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支撐。法律體系日益完善,法治文化逐漸深入人心,人們的法律意識與法治精神不斷增強,必將推動社會更加公正和諧。在法律規范的框架下,人們享有更多有利于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權利和機會。我們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積極主動地維權、維穩,在法治保障下為社會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思修、道德、法治是相互依存、有機統一的概念。只有思修的提升,才能讓我們真正意識到道德的重要性;只有道德準則的落實,才是法律的有效執行基礎。當然,法治的運行和實踐必然對思修、道德產生積極影響。在這個多層次區域中,我們需要認真學習和思考,用先進的思想指導我們的生活,用準確的法律規范我們的行為,使我們的人生邁向更加充實和可持續的方向。
思修、道德、法治的發展與創新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在未來社會、新時代背景下,思修、道德、法治應當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深度的思考。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問題日益復雜,我們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更加準確的法律規范,更加完善的道德準則。我們必須深入學習、研究、實踐,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使思修、道德、法治更好地服務于全體人民的美好生活。
總之,思修道德與法治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與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加強思修、深化道德,融入法治精神,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的素質,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為創建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而不懈努力。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五
7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教育局在暑期組織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會。在此次培訓中,我收獲滿滿。
此次培訓會由教育局陳主任主持。他首先播放了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重要講話。朱xx強調統編義務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在內容上,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內容。
接下來是二小的優秀教師駱分享了她在教學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一些心得。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下午的課堂,由最近到南昌參加部編歷史教材教研員培訓的駱帥老師主講。她為大家詳細介紹一年級道德與法治各單元的內容,要求和教法,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加以闡述,鼓勵老師們引導和組織學生,在各種有趣活動中去體驗,從中獲得收獲,促進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網上有種說法:消息越短,分量越重。她認為,年紀越小,教材越薄,課越難上。教師絕不能等閑視之,率性而為。教育人既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及時吸取各方面的新知識,學會新本領,又要保持教育定力,善于分辨良莠,不盲目跟風,更不推波助瀾。
最近,中國環保部宣布,今年底前拒絕塑料、紙張等四類二十多種固體垃圾入境。現在,國家推進部編中小學歷史等教材,其宗旨也在于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抵制國內外反動、落后、腐朽的精神垃圾。通過陳老師、駱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部編本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制》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六
今年9月22日—23日,我有幸參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骨干教師新教材培訓會,共培訓6課時。
這次培訓,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由衷感謝領導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的平臺。
這次培訓內容主要是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夏波老師對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調整和變化進行解讀。
夏波老師的講座以鮮活的例子、豐富的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受益匪淺。
這次課程的修改是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思想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同意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現就學習主要內容和學習感受做以匯報:
本次培訓共兩個內容:《新課標解讀與新教材介紹》、《七年級上、下冊教材培訓》。
夏波老師在9月22日下午做了《新課標的解讀和新教材的介紹》。
一、新課標的特點
1.強化了中國特色。
滲透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勢。
2.突出了時代特征。
強調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現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新成果,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體現了國際視野。
在課程理念、知識觀、學習觀、課程評價、課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國國情,有順應國際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
二、課程性質的變化
1.強調以學生生活為基礎
2.明確“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
三、了解了課標的一些重要修改
1.彰顯生命教育主題
2.突出法治教育
3.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4.加強媒體素養教育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 使我對課標有了更深的了解,認識到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標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
作為教師要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
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坐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坐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
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
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于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
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
其次,通過報刊,雜志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
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9月23早上夏波老師解讀介紹了人教版《七年級上、下冊教材》。
由于我校使用的是陜教版的教材,和人教版在編排方面有很大區別。
其中有些內容還是值得學習借鑒的。
一、新教材編寫依據
1.2011版課程標準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3.關于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
4.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
二、總體設計
以初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系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三、教材呈現方式及其意圖
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本質上是對生活實踐知識、實用知識的學習。
思想品德教育必須超越知識傳遞性的學習,必須改變簡單告知對與錯的方式,必須改變成人單方面的說教,走向雙向平等的交流與開放的對話。
為使教材不再成為學生用來記誦、應對考試的工具,為了進一步改變簡單、表淺、枯燥的德育課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現形式,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探索道德價值觀學習、法治意識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規律與機制。
四、編寫原則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
2.努力體現課程的綜合性質
3.力圖實現課程功能
4.遵循育人規律
5.努力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
五、 對教材使用的幾點建議:
1.認真研讀、挖掘教材,梳理教材的脈絡框架。
從總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結構,熟悉教材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2.充分利用教材欄目,關注學習過程。
3.創造性地處理教材,開發教學資源
4.重視研究評價方式的改革。
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
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
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展。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于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與合理擴充。
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
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松、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在這次培訓中,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我與他們的差距還是有點太大,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
以上是我對這次培訓的一些膚淺認識,總是心中有很多話,確實無文彩表達。
這次培訓應該說是非常及時的,相信此次的學習,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規教學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 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七
首先,思修道德與法治是我們作為公民所必須掌握的知識。我的感受是,人的行為和思想是相互影響的。我們的思想是我們行為的制定者。另一方面,道德和法治也是密切相關的,它們互相依存。如果我們沒有強烈的道德觀念,我們就不會尊重法律規定。相反,如果我們不尊重法律,我們就不能保護人民的利益和權益。實際上,思修道德和法治互相扶持,相互促進,否則就可能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
其次,對于我而言,思修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有助于我成為一個更加負責任的公民。現代社會追求繁榮和發展,但是只有健康和有序的社會才能轉化為一種持續的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道德規范并遵守法律法規。同時,作為公民,我們也應該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推動公共利益。
第三,道德可以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在不斷變化的世界里,道德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判斷是非,決定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惡劣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意識到某一行為是不道德的,我們應該盡可能避免從事這種行為,而不僅僅是因為它是違法的。恰當的道德體系可以培養我們的公民意識,使我們不僅做到了法律的遵守,還做到了主動地捍衛社會價值和原則。
第四,法治為我們提供了當在困難和不確定的情況下需要的確切的快速決策依據。由于它是我們社交互動的框架,法律是我們容易理解和理解并且按照它所制定的規則行事。法治是我們共同行為的基礎,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互信,保持一定的秩序和穩定。不遵守法律,最終會導致一個混亂不堪的社會,甚至喪失信仰和希望。因此,我們應該既了解法律,也應在生活中遵守它。
最后,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將思修道德與法治作為我們成為好公民的基礎,并將它們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學習和理解這些概念,理解其相互依存的關系,并將其轉化為行動,是我們做出貢獻,影響社會及其所有居民的關鍵步驟。我們的行為不僅關乎個體的人生,還關乎我們的家庭、社區、國家甚至整個人類的未來。因此,我們需要珍惜這個機會,認真學習思修道德與法治,成為積極有意識的參與者。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八
4月8日,在釘釘群參加了沙河市道德與法治培訓,受益匪淺:
一、對一個單元整體的把握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首先要清楚整個單元的內容,包括分幾個課時教學,每個課時的內容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2.清楚單元整體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大目標又可以分成哪些子目標,每個目標具體在哪一課時落實。
3.分析整個單元的重難點在哪里,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如何突破這些難點,解決這些重點,盡可能地減少錯誤。
二、著眼點要“遠”、切入點要“準”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必備功課。首先,通熟教材整個體系和單元教材體系,把握整個體系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和單元體系要達成的階段性目標,理清了每個階段應該干什么,可以干什么。其次,根據預設的階段性目標展開小任務式的分配,理清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形成階梯型的塊狀教學設計。最后,精化每一個課時教學設計。
三、進行單元整體設計的開始每一位老師都應讀懂教材,讀懂目標。在理解整個教材的編排體系的背景下,細讀單元教學目標,然后把目標細化分解,細化到新授課、練習課、整理與復習課的分目標以及各目標之間的聯系與遞進關系。目標解讀充分了,接下來便可以考慮用什么樣的載體來開展教學,讓孩子能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學習當中。
四、平時備課的時候,我喜歡先從網絡中找相關的內容來結合書中單元教學目標進行分析,這樣會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有一個比較精準的把握。了解完一個單元大致脈絡,然后再對這部分內容在小學階段的來龍去脈也作一個大致的梳理,像我現在是從小學三年級教到六年級,對于前面的學習活動過程和研究方法都基本了解,那就重點關注一下具體實施研究方案的步驟,這樣對這個課題整體把握也會有幫助。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這是對單元進行整體設計的關鍵。
五、對一個新的單元課題進行設計時,我們一般按這樣的步驟走:?。
1.先把這一單元的課題內容都看一遍,自已定一個教學目標。?。
3.定好課時。每一課時具體干什么,要了然于心。
?4.把書上提到的相關內容都梳理一遍。看看哪些環節需要補充進去,哪些需要強化訓練。在了解單元整體目標后展開教學,我認為首先要讀懂每個課題的意圖。其次把握整個體系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和單元體系要達成的階段性目標,將單元目標細分成課時目標,分析出重、難點。最后精心設計每個課時,尤其是突破重難點的環節要精心設計。在備課組活動時也可以集體討論,單元中的易錯知識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環節。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九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恩想道德與法治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時刻保持警惕,認真思考、遵守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以此作為我們行為的準則和底線。在長期的實踐中,我逐漸認識到恩想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并從中收獲了許多心得體會。下面就讓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吧!
首先,恩想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人的善良、正直的品質。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恩想道德與法治內涵豐富,內容繁雜。其中的誠信、友愛、助人為樂等道德倫理觀念都在時刻提醒著我們要遵循正確的行為準則。同時,在法治社會中,法律法規是我們行為的紅線,遵守法律規定是我們作為公民應盡的義務。恩想道德與法治的核心在于將我們的思想、行為和社會價值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
其次,恩想道德與法治的實踐需要從自身做起。恩想道德與法治不僅僅是一種抽象的理念,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們將其付諸實踐。首先,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言行舉止要符合道德規范,遵循社會公德。例如,每天早晨,我會自覺地在走過斑馬線時停下來,等待過往車輛停下后再橫穿馬路,這樣不僅能夠確保自己的安全,也能夠維護市民的交通秩序。其次,我們還可以通過參與公益活動來踐行恩想道德與法治。比如,我曾經參與過一次環保志愿者活動,在城市公園內幫助清理垃圾。通過實際行動來踐行恩想道德與法治的理念,不僅僅獲得了快樂,也增強了自己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再次,恩想道德與法治的實踐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恩想道德與法治是一個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問題,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參與和努力才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首先,家庭教育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環節。家長應當從小抓起,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教育他們遵守法律法規,學會與人為善。其次,學校教育是重要的發展道德與法治素質的場所。學校應當開展相應的課程和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遵守法律法規和誠實守信的意識。此外,媒體的參與也是不可忽視的。媒體應當以正確的導向引導公眾,傳播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社會的整體道德與法治水平。
最后,恩想道德與法治的實踐和培養需要長期堅持。恩想道德與法治的實踐和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始終保持警覺,時刻提醒自己遵守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同時,我們也應當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分享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并從他人的經驗中汲取營養,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只有不斷地實踐和培養,我們才能真正將恩想道德與法治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念,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影響到身邊的人。
總之,恩想道德與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行為的底線和準則。通過積極實踐和培養,我們可以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同時也可以影響他人,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未來,我將繼續將恩想道德與法治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斷提高個人修養,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十
思修道德與法治是每個人必須了解的基本概念。它們是公民的基本素養,也是維持社會穩定和平的支柱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與思修道德與法治相關的問題。而認真思考這些問題,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和價值,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價值觀,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現實社會中遇到的挑戰。在本文中,我將分享我的思修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第二段:思修的啟示。
思修即思想品德修養,是一種對自我情感和思想的自我反省和提升。在我的成長經歷中,思修教育一直如一股清流,滲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思修啟迪我懂得,人生需要淡泊名利,追求內心的平和和寧靜。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也要抱持著尊敬、憐憫的態度與人相處,要用愛和感恩的心態對待周圍的人。而這些,都是思修所要求的。同時,我認識到,不管在任何場合,我們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行為,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第三段:道德的追求。
道德是我們行為的規范和約束,是對行為合適性和不合適性的評判。我認為,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始終追求道德的高峰,培養出自己良好的道德品格。而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有正義感,懂得為社會公益出一份力。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我們也要懂得用智慧和愛心,要在堅守原則的同時,尊重他人的權益。例如,在面對考場作弊時,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最基本的誠信原則,用自己的努力贏得應有的榮譽。
第四段:法治的實踐。
法治是依靠法律規范,約束整個社會和公民行為,以達到社會公平與穩定的準則。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法律規定開明,法治有序,有時也存在一些比較復雜的情況,例如詐騙犯罪、搶劫犯罪等。在這些情況下,我們應該密切關注一些法律知識,深度理解法律條文,并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例如,成為一個舉報線索人不但會得到功德,也有可能挽救更多的人免于被騙。
第五段:總結。
事實上,思修道德與法治是有著緊密聯系的。作為一個公民,我們必須自覺接受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與制度,增加自己的法制觀念和法治素養。同時,我們更應該培養自己正義、公正、誠信的道德品格,在思修人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靈魂信仰,為自己的人生賦予真正意義。只有當思修、道德與法治得以共同提升和發展,我們的社會才能日益完善。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十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恩想道德與法治是中小學教育必修的課程之一,旨在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深感道德與法治對社會和個人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遵守道德規范并盡量遵守法律法規,這是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近年來,隨著社會風氣的變化,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下面我就個人的體會和認識談談我對恩想道德與法治的了解。
第二段:道德的力量(200字)。
道德是社會共同價值觀的體現,是引導人們行為的準則。了解道德,意味著了解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美好,也就能夠走向成熟和自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道德觀念,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在學校教育中,恩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對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明辨是非。同時,道德的力量也體現在社會中,正直和誠實是社會公德的基石,只有每個人都遵守道德規范,社會才能更和諧發展。
第三段:法治的意義(200字)。
法治是現代社會的基石,它以法律為依據,保障人民的權益和社會的正常運行。恩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使我深刻認識到,法治不僅是對犯罪行為制裁的方法,也是社會文明進步和民眾權益保護的基礎。只有依法行事,才能解決社會問題,制止違法行為,推進社會的發展。同時,恩想法治還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在法律的保護下,人們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
道德與法治是互相促進、互為補充的關系。良好的道德品質能使個體更加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而法律的存在則能夠保護個體的權益并引導其行為。在日常生活中,道德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而法律則限制我們的行為界限。道德與法治的互動,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不僅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也需要遵守社會規則。例如,不搶劫是道德的要求,而同時法律也規定了搶劫是違法的行為,并給予相應的懲罰。因此,通過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我們能夠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規,并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第五段:結語(200字)。
恩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價值觀和法治觀念具有重要意義。在實踐中,我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在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道德意識能夠規范我們的行為,讓我們成為有責任感和擔當的人;而法治則保護我們的權益,增強我們的安全感。作為學生,我將繼續努力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并以積極的態度踐行它們,為構建一個和諧、公正的社會做出貢獻。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十二
首先王老師先分析了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嚴重脫離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人為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反思我之前的課堂教學,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不能脫離孩子們的生活。
專家又深入的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這個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綜合性。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人、有愛心地生活”是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切記不能照本宣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的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借教材所呈現的話題、范例來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不能光看圖說話,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專家結合三年級的教材給我們詳細的解讀了新教材。三年級上冊教材的學習對象是剛剛升入中年級的學生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思維直觀、具體、形象。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開始形成,逐漸向深刻發展。三年級教材既兼顧兒童特點,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維含量。每個單元的問題域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著,老師就每一單元,每一課進行了簡要解析,讓我們對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給我們講解了用好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整體教學建議。最后老師又讓我們觀看了一節優秀的課堂實錄,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了《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是什么樣的?真是到學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才能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搞一些適合自己本班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老師要引領學生開展活動。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游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后果會很嚴重的.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真正做到讓兒童的生活更美好,讓兒童的成長更精彩!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十三
開學前夕,我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新課標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授課老師的講解更是聲情并茂,細雨如絲,我興奮激動的聽著,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我所任科目是七年級數學。說實在的,沒有教過這門課程,以前,學校雖然讓我教思品,我很想認真的去對待它,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聽了楊老師的講課以后,我現在非常自責,我覺得我愛錢的想法是多么的錯誤啊,上好思品課是多么多么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思品教師,我們肩上的膽子太沉重了,正向課上老師所說的我們得自己把思品當回事,我們必須把它上好。
其次是理念的轉變。
這次新課標培訓,我們的教材又有了新的變化,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展。
以往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育太陳舊了,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于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松、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在這次培訓中,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我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
以上是我對這次培訓的一些膚淺認識,總是心中有很多話,確實無文彩表達。這次培訓應該說是非常及時的,相信此次的學習,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規教學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十四
在中國的古代傳統中,“恩想道德”一直被視為人們行為的基本準則,同時法治也一直是中國社會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不僅深刻體會到了恩想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還意識到兩者之間的密切關聯。恩想道德教導人們要互相關愛,而法治則確保了社會秩序的穩定和正義的得以實現。在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了恩想道德與法治的相互促進和共同進步。
首先,恩想道德是中國古代傳統的核心價值觀念之一,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和互助。正如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應當懷有善良的心靈去對待他人,在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情況,在街上行走時,看到一個老人失去了平衡摔倒在地。我和其他路人都立刻沖上前去扶他起來,并幫助他檢查身體是否有傷。這一幕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恩想道德的重要性,只有當我們心懷善意,愿意給予幫助和關愛,社會才能變得更加溫暖和諧。
然而,恩想道德并不僅僅局限于個人的行為,還需要法治的支持和保障。法治是社會的基石,它通過明確的法律規定和強制執行,來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法律的存在可以確保每個人的權益得到保護,同時也讓人們在行為上有了更為明確的底線和規范。例如,當遇到一些道德邊界模糊的事情時,如何保護被損害者的權益并給予他們一個合理的解決途徑,就需要法律的介入和規范。我曾經遇到過與同事發生爭議的情況,對方明顯違背了職業道德的底線,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我及時向法律部門反映情況,通過法律程序得到了公正的裁決。這一經歷讓我更加確信,法治的存在對于維護公平正義以及人們的尊嚴和權益至關重要。
恩想道德和法治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兩個概念,而是相互關聯的。恩想道德的實現,需要法治的支持和保障。而法治的價值也在于為恩想道德提供了一個穩定和公正的環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恩想道德也能夠涵蓋法治所不能涉及的更為廣泛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恩想道德教導人們懷有善意、尊重和關愛他人,這些道德內核體現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關系,而法治則通過具體的法律來維護這種關系的平等和公正。恩想道德與法治的相互促進和共同進步,使得我們的社會得以更加和諧和穩定。
總結起來,恩想道德與法治是不可分割的,相輔相成的。恩想道德教導人們關愛和互助,這種價值觀與法治的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的目標是相一致的。恩想道德與法治的結合,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優秀文化內涵之一,正是這種結合在推動中國社會的良性發展和進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牢記恩想道德與法治的核心價值觀,從自己做起,踐行恩想道德,并且尊重和維護法治的權威,為我們的社會創造更加美好和諧的未來。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十五
道德與法治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規則和準則。這些準則在我們的社會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們規范著每個人的行為方向和行為方式。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道德與法律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也在逐漸改變。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評估道德與法治的作用,以及它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呢?本文旨在探討道德與法治考核的核心得體會。
第二段:道德的意義。
道德是指社會習慣、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等,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什么是好的、正確的行為。對于一個成熟的社會來說,道德里的那些標準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標準涉及著一個人的品格和修養,其主要目的是規范人們的行為方式。在現代社會中,道德的意義愈發深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許多決策都涉及道德問題,這使我們更加意識到,道德對于我們目前和未來的生活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法治的意義。
法治是指一種制度,可以協助社會公正、公平地處理紛爭、維持秩序,在社會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現代社會崛起的必要條件。在一個法治社會,法律準則是統治的權威,所有的活動都必須在法律的基礎上進行。它保證公正和有序,為市民提供必要的安全。法治的實施也對于執政者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法治提高了信任度和穩定性,促進了合作與創新。
道德和法治二者之間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可以說,道德是作為基礎性的規則約束法律體系的,而法律是對違反道德的懲罰。兩者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的,相互促進的。道德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并保證實行法治所依據的普遍準則。而法律可以對不守規矩的行為進行懲罰。兩者之間的關系需要實際情況和制度安排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對社會進行約束。
第五段:結論。
道德與法治是現代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法規制定、政治管理和輿論調整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和法律的實施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應該積極推動道德和法律的有效實施,建立一個公正、安全、有序的社會。在未來,我們應當更加關注道德與法治的關系,并更好地考慮它們在我們生活中的必要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十六
9月11日,全縣小學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并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周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么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在這次培訓中,陶元紅老師和章樂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4
9月11日上午我參加了焦作市名師工作室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活動。聽取了鄭州市中原區研究室教研員王嫻老師的講座,收益匪淺。她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個方面進行講解。最后還觀看了他指導的獲國家級獎項的課,不僅有理論的指導,還有更直觀的課堂教學。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首先王嫻老師先分析了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嚴重脫離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人為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反思我之前的課堂教學,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不能脫離孩子們的生活。
專家又深入的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這個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綜合性。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人、有愛心地生活”是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切記不能照本宣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的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借教材所呈現的話題、范例來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不能光看圖說話,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專家結合三年級的教材給我們詳細的解讀了新教材。三年級上冊教材的學習對象是剛剛升入中年級的學生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思維直觀、具體、形象。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開始形成,逐漸向深刻發展。三年級教材既兼顧兒童特點,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維含量。每個單元的問題域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著,老師就每一單元,每一課進行了簡要解析,讓我們對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給我們講解了用好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整體教學建議。最后老師又讓我們觀看了一節優秀的課堂實錄,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了《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是什么樣的?真是到學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才能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搞一些適合自己本班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老師要引領學生開展活動。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游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后果會很嚴重的、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5
3月19日我參加了夾河鎮中心小學組織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由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師主講。唐燕老師從教材的整體結構、單元及教材內容、教材體現的新思想、教材各課簡析、教材使用答疑五個方面對教材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并結合教學案例指導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獲頗多。
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
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鑒于理想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十七
7月26日,在弋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我有幸參加了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上午,我們觀看了朱xx部長的視頻,讓我們充分認識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下午,我們聆聽了弋陽二小駱帥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讀,收獲頗多,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確了今后教學中要正確、全面解讀教材,結合實際情境,靈活運用教材,讓農村的孩子們在品德方面同樣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經驗。
道德內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學習,不同于一般的書本學習,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向生活學習,包括生活的三個時間維度: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生活。本冊教材中有很多環節,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的設計不是只為了導課的需要,也不只是因為從已有經驗出發而更好理解。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學會將“回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對錯時,能想一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同學的經驗,從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這是一種生活的反芻,而道德意義,就是在這種生活的反芻與回味中呈現在學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現場的生活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向當下生活學習的設計。教材中還有一些設計,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前或某個課程的結尾,引導學生規劃與設計未來,這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教育。
向過去的生活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下兒童的道德困惑或問題,是為了對美好的未來的憧憬。道德的意義,就是這樣在兒童對生活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反思、學習和向往中呈現與綻放出來的。
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低年段兒童還沒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過“活動欄”“辨析欄”“討論欄”等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目的是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如:本冊第1課中的裝書包活動,第6課的《神秘的指揮》,第9課的《開個玩具交流會》,第10課《食物的訴說》,第16課的《新心愿》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都是引導兒童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又如:逃生、救護等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會學生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防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6課中的“火警演習”,第11課中“發現家中有危險”的活動。
三、注重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進步。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樣教育中,存在著榜樣過于成人化,事跡過于極端化,脫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榜樣教育依然將成為低段學生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一是創造性加入“繪本故事”,通過圖示的方式,選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如第1課《上學啦,真高興》,第2課的《交朋友》,第15課的《團圓》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學習行為的正確示范表達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一種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只向學校老師學習的觀念。如教材第8課的《課堂作業認真做》,就突出了同學間的示范與互補學習。
在榜樣學習中,會出現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它也包括著一種反思與批判的引導。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欄目,通常都會包含正反兩方面的做法,我們可以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結合本班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展示給他們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反思。逐步養成自覺的道德分辨意識。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與教材編寫者進行對話,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做到正確、全面解讀教材,并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如何展開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村完小的教師,我認為我更有責任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深埋下良好品質和法治素養的種子,讓這門課程做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十八
道德與法治一直是人類社會重要的價值觀念,對于人們的生活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的完善也使得道德與法治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現代社會,道德與法律的調整機制不斷完善,因此,考核道德與法律的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化。這篇文章將探討道德與法治考核的核心得體會。
在道德考核中,人們的行為和態度受到廣泛關注。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需要考慮道德規范和價值觀,以此來評估人們的行為和態度。這也就需要考慮道德標準以及激勵機制。道德標準應該是信仰和價值觀觀念相互聯系的結果。同時,我們也需要建立激勵機制,以鼓勵人們在道德方面做出更為積極的行為。
在法治方面,考核的內容在多年以前已經固定下來。一般情況下,考核法律履行情況的方法是通過檢查和評估國家、地區或者組織的法律法規律。然而,在如今的社會中,法律的應用也需要考慮到直接的社會影響和為法律履行提供更多的支持。
第四段:兩者有機結合的考核需求。
在實際應用中,道德與法律的考核是不可分割的。在如今的社會,兩者的有機結合是必要的。道德和法律的調整都需要考慮人性影響,同時也需要通過改革來提高道德和法律的水平。由于道德與法律之間的依存關系,法律也必須補充道德,遵循道德標準,從而保持社會穩定。
第五段:結論。
在實際應用中,道德和法律的考核并不是簡單的任務。由于社會的發展和要求,道德和法律都需要不斷完善和調整。考慮到道德與法律之間的緊密聯系,我們也需要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在不斷的發展中,做出符合價值觀和既定目標的決策。
道德與法治新心得體會篇十九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越來越注重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這不僅體現在社會中的各種事件中,也體現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個人的學習和生活中,道德與法治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心得和體會。
第一段,我從小就是一個遵守規矩、聽從老師、尊重他人、遵守法律的乖孩子。在家里時,我會遵守父母的規定,如不在晚上外出、不私自吃零食等等,以及遵守相關的公共道德規范,如排隊、不隨意闖紅燈等等。對于傳統美德的接受,我內心也是認同的,比如誠實守信、團結互助、勤儉節約等。我覺得這些基本的道德原則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遵守的。
第二段,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關于道德問題的煩惱,比如見義勇為、義務救助等等。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做到該做的事情,對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幫助和支持,這不僅是對自己的教育和修養,更是關于協作的內在需求。我們每個人應該堅持始終,不斷地堅信正確和美好的事物,然后去付出努力,去實現它們。
第三段,關于法律,它是規范行為的規范,是我們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法。法律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地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也可以保障每個人的合法權益,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公正和有序。通過法律的協程應用,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權利責任,同時也可以明確自己的法律意識,盡量通過法律來解決矛盾和問題。
第四段,我們也應該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去幫助那些需要關注和幫助的人,通過自己的力量和行動來推動和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參與一些公益活動,比如參加志愿者組織,向弱勢群體提供幫助和支持,這些也是很好的道德和法治教育。
第五段,總的來說,道德和法治幾乎針對每個人的行為都會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始終關注我們自己的行為與言語能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的標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實踐,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更深刻的體會和心得,這也是不斷提升自己和提高貢獻力的必要條件。
通過這篇文章,我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體會,讓我們重視道德與法治,了解我們的權利和責任。希望我和這篇文章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