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一
初步認識與非門可以代替與門、非門。
t065或74ls00型二輸入端四與非門集成電路兩塊,100歐定值電阻1只,gd55―2型發光二極管1只,常閉按鈕開關兩個,一號干電池三節(附電池盒),mg42―20a型光敏電阻1只。
1.復習
我們已經學過了與門、非門、與非門三種門電路,同學們還記得與門、非門、與非門使電路閉合的條件嗎?同學們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與門輸入端都是高電位時非門輸入端是低電位時與非門只要有一個輸入端是低電位)
與非門是最常見的門電路,這是因為不但它本身很有用而且在沒有專用的非門、與門時(為了生產、調試的方便與規范,在集成電路產品中沒有與門、非門,而只供應與非門),可以用與非門來分別代替它們。今天我們就學習如何把與非門作為與門、非門使用。板書:
(第六節與非門作為與門、非門)
2.進行新課
(1)用與非門作為非門
同學們,現在我們研究只應用與非門的一個輸入端a(或b),另一個輸入端b(或a)空著,這個與非門的開關條件。
問:把這個與非門的a與低電位相接時,它的輸出端是高電位還是低電位?把它當作一個電路的開關,此時電路是開的,還是關的.?(高電位,關的)
問:把這個與非門的a與高電位相接時,它的輸出端是高電位還是低電位?這個開關電路是開的,還是關的?(低電位,開的)
問:這樣使用與非門,這個與非門可不可以看作是個非門(與本節課復習中的板書呼應)?(可以)
板書: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二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明確電源在直流電路中的作用,理解導線中的恒定電場的建立。
2.知道恒定電流的概念和描述電流強弱程度的物理量———電流。
3.從微觀意義上看電流的強弱與自由電子平均速率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類比和分析使學生對電源的的概念、導線中的電場和恒定電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電源、電流的學習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的生產實踐的意識,勇于探究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學問題。
重點:理解電源的形成過程及電流的產生。
難點:電源作用的.道理,區分電子定向移動的速率和在導線中建立電場的速率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一)先對本章的知識體系及意圖作簡要的概述。
(二)新課講述————第一節、導體中的電場和電流。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三
(2)認識單位制在物理計算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培養自學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自主學習.
教學建議
本節用較短的篇幅介紹了什么是單位制、什么是基本單位、什么是導出單位.
教法建議
探究活動
題目:研究某一基本單位的由來
組織:個人
形式:查閱資料,撰寫文章.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四
3、知道力的兩種不同的分類;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對某個力進行分析的線索和方法.情感目標。
教學建議一、基本知識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
2、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
3、要會從性質和效果兩個方面區分力.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一)、對于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要準確把握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點:
1、力的物質性(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圖示是本節的難點.。
(三)、力的分類需要注意的是:
1、兩種分類;
2、性質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質可以不同.。
一、提問:什么是力?
教師通過對初中內容復習、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提問:下列實例,哪個物體對哪個物體施加了力?
(1)、馬拉車,馬對車的拉力.。
(2)、桌子對課本的支持力.。
總結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體就有受力物體,有力作用,同時出現兩個物體.。
強調:在研究物體受力時,有時不一定指明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一定存在.。
二、提問、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來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什么?
教師總結:力的測量:力的測量用測力計.實驗室里常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p>
力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n.。
三、提問:僅僅用力的大小,能否確定一個力:
演示壓縮、拉伸彈簧,演示推門的動作.主要引導學生說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并得出力的三要素來。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五
1.知道及其單位.
2.理解額定功率.
了解從能量分析入手去認識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用電的初步知識.
本節教材從比較在相等時間內做功的多少引入的概念,再根據的定義和電功公式導出的計算公式,給出的單位.然后從的單位引出電功的單位千瓦時,說明1度就是1千瓦時.為幫助學生理解額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工作的演示,教材還介紹了不同用電器的兩個重要指標,額定電壓、額定,以使學生對常見用電器設備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點:掌握的概念、公式及其應用.
2.難點:實際功率的概念、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
3.疑點:燈泡的亮度決定于什么?
本節教材包括和用電器額定功率兩塊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前面學生學過的功率的知識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較單位時間內用電器做功的多少.在講解的`公式時,注意強調公式中的各量的對應關系,是同一段電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時給出的導出公式,使學生感覺公式多不易掌握.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學生不易做到,教師要通過實驗講清對一個用電器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只有一個,而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有很多.
重難點:重點是的概念和單位,難點是額定功率.
一.引入新課
方案一:復習功率概念引入電流做功有快慢的問題,然后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如:電力機車每秒做功400多萬焦,公共電車的電機每秒做功6萬焦,洗衣機的電機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錄機的電機每秒做功幾焦.再舉出時間不同做功不同的實例,問學生如何比較做功快慢,引出的定義.
方案二:分析類比建立的概念:可用幻燈片設計一組問題:1)怎樣比較運動快慢?2)這樣比較力對物體做功快慢?3)這樣比較電流做功快慢?引出的概念.
二、:功率的概念要講清:電流做功快,就大;電流做功慢,就小.的定義公式為p=w/t,的普遍適用公式是p=ui,比較大小時,要全面考慮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關系,才能確定的大小關系.例如:在相等的時間內,根據p=w/t,電流做的功越多,就越大.
功率的單位容易和電功單位千瓦時混淆,可采用讓學生計算1千瓦時的電功是多少焦,讓學生體會千瓦時的意義.
三、額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進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體會用電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問題,然后引進額定功率的概念.學生實驗可以設計三組,1)是在比額定電壓低的情況下工作;2)是在額定電壓下工作;3)是在比額定電壓高出1/5的情況下工作.
方案二:教師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燈泡,問將他們串聯起來,哪盞燈亮?然后做實驗,引出額定功率的概念.
例題1、一只額定電壓為220伏特的`電熱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時通電12分鐘,電度表的示數增加0.1度,問:
這個電熱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a.甲圖亮b.乙圖亮c.同樣亮d.無法判斷
分析解答同一盞燈的亮度與它的實際功率情況有關,在甲乙兩圖中,燈1的實際電壓不同,甲圖中的實際電壓小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甲圖中實際功率小于乙圖中,所以燈1在乙圖中較亮.b選項正確.
板書設計:探究活動課題燈泡的亮度決定于什么?
組織形式:學生分組
活動方式:教師提供實驗器材:低壓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標有2.5v的小燈泡、開關、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220v 40w白熾燈泡一只.(1)提出問題(2)教師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學生操作.(3)觀察燈泡兩端的電壓變化與燈泡相應的亮度變化.(4)討論,分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六
1.了解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的重要應用。
2.會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的質量。
3.掌握綜合運用萬有引力定律和圓周運動學知識分析具體問題的基本方法。
天體運動向心力來源的理解和分析。
啟發引導式。
(一)引入新課。
天體之間的作用力主要是萬有引力,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對天文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萬有引力在天文學上有哪些重要應用。
(二)進行新課。
1.天體質量的計算。
(1)基本思路:在研究天體的運動問題中,我們近似地把一個天體繞另一個天體的運動看作勻速圓周運動,萬有引力提供天體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的應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七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對某個力進行分析的線索和方法。
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要逐步深入,幫助學生在初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
一、基本知識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僅有大小還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點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
3、要會從性質和效果兩個方面區分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對于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要準確把握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點:
1、力的物質性(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圖示是本節的難點。
(三)、力的分類需要注意的是:
1、兩種分類;
2、性質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質可以不同。
教法建議:
一、關于講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議。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無法直接“看到”,只能通過力的效果間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況下,力的效果也很難用眼直接觀察到,只能憑我們去觀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認識力的存在。在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注意身邊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對一些不易觀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辦法觀察到。
二、關于講解力的圖示的教法建議。
力的圖示是物理學中的一種語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學形象的對矢量進行表述,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很快的熟悉用圖示的方法來表示物理的含義,并且能夠熟練的應用。由于初始學習,對質點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課堂上講解有關概念時,除了要求將作用點畫在力的實際作用點處,對于不確知力的作用點,可以用一個點代表物體,但不對學生說明“質點”概念。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八
(一)知識與機能:
1,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從生產、生活的實例中,判斷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計算公式:w=fs中各符號代表的物理意義、各自的單位;并能用來進行簡單的計算。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二)過程與方法:
1,組織學生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討論總結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利用對生活中具體事例的分析,加強對功的概念的理解。
3,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抽象概念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概念跟生活術語的區別。培養學生樹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結合教材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培養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并會計算功。
彈簧測力計,斜面,小車,木塊,刻度尺,雞蛋。
(一),引入課題。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一上課便向學生播放關于盤山公路,供輪椅通行的斜坡的動畫引導學生思考,提出“有沒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這一問題,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給學生舉例進一步引入課題,當我們提著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進了一段距離時,因為我們用了力,我們說自己在“工作“。然而在物理學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義的?怎樣才叫做功?又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這就是本節課要學習和研究的內容。
(二),新概念“功”的導入。(體現重點)當你舉高物體時,你就應用儲存在體內的化學能,使物體的位置升高了。在物理學中,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舉起相同的高度,物體的重力越大,舉起它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對于同樣重的物體,舉起的高度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那么“什么是功?”
在物理學中,把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稱為機械功,簡稱功。
如果我們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1j的功大致等于從地上拿起一個約50g的雞蛋,并把它舉過頭頂,在此過程中你對雞蛋做的功大約為1j。教師在說的過程中進行演示,然后讓學生親自體驗感受1j功的概念。
教師對其進行解說:
1,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為慣性通過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體由于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f=0,w=0)。
2,物體受到力,但沒有移動距離,即通過的距離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輛汽車,汽車沒移動。(s=0,w=0)。
3,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動了距離,但移動的距離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如圖(b)。(w=0)。
然后讓同學討論四幅畫中哪些做功了,哪些沒有?為什么?發表討論后的結果。
教師總結概括,歸納根據功的概念可知,對物體做功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對物體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體要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定的距離。
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后請同學進行分析,講解。再由教師進行詳細講解。
(四),活動實驗,測量提升物體所做的功。(突破難點)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首先由教師講解注意事項,實驗步驟,再由學生設計動手操作)。
1,在斜面上拉小車的實驗,并計算在自己的實驗中拉力對小車所做的功,。
2,在豎直方向上勻速提升小車,使小車上升一定高度,測量并計算拉力所做的功。(實驗過程中,教師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將兩種測量結果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表格中,分析得到的數據,看看利用斜面是否省力,是否省功。最后分析討論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得出結論。老師在作進一步的講解和總結。
(五),關注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再次向學生展示引入課題是播放的動畫,引導學生思考,供輪椅上下的斜坡,在物理學中我們常稱為斜面,也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這樣可以省力,體現了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懷;盤旋公路也利用了同樣的道理。研究表明利用簡單機械可以省力但要費距離,或者可以省距離但要費力,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六)小結及作業安排。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功,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也學會了計算功。知道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作業設計:
1,一個質量為80g的皮球從高處下落了5m,重力對其做了多少功?
2,若你的教室在三樓,試估算你從一樓走到三樓要做多少功?
2,力學中的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對物體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體要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定的距離。
3,功的計算:w=f·s1j=1n·m。
4,力對物體做功注意事項,力,距離,功各自的國際單位制單位。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九
(1)結合實例知道機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機械功都不省功。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功的概念和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功的概念。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引人新課:
提問:平時,我們常用力去移動物體,使其位置改變。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做三個小實驗。
1.學生實驗:用手勻速將放在桌旁地面上的書包和4本書分別提到桌面上。
問:兩次移動的距離怎樣?哪次“累”一些呢?為什么?
2.學生實驗:用手將放在桌旁地面上的書包分別勻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問:哪次“累”一些呢?為什么?
3.學生實驗:用手將書包提5厘米左右和將4本書從地面提到桌面上。
講述:由此,人提物體“累”的程度,不能僅僅單獨由力的大小或單獨由移動的距離大小來比較或表示,所以我們引人一個新的物理量——機械功(簡稱功)。
二、講授新課:
功這個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關呢?
請同學們看圖:課本104頁圖15.1-1:
這兩幅圖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體都移動了一段距離。
問:移動的距離和力之間有何關系?
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講述:在物理學中就說圖中的力對物體做了功。
請同學們看圖:課本104頁圖15.1-2:
甲:用力而未移動距離;。
乙:水平方向移動的距離但水平方向上卻沒有力。
分析得出: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演示1]手提著鉤碼在空中靜止不動,問拉力是否對鈞碼做功?為什么?
[演示2]手提著鉤碼勻速水平移動一段距離,問拉力是否對物體做功?為什么?
[演示3]手提著鈞碼勻速上升,問拉力是否對物體做功?為什么?
功的大小與力和距離這兩個因素有何關系呢?
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這個力的成效越顯著,說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2.物理學中,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即功=力×距離用。
功的公式:w=fs。
w-功-焦耳(j),f-力-牛頓(n),s-距離-米(m)。
3.功的單位:焦耳(j)。
1焦耳=1牛頓o米1j=1nom。
分析:因為馬在水平路面上前進,豎直方向上沒有通過的距離,所以車受的重力不做功。求馬的水平拉力,可從已知拉力做功和車前進的距離,由w=fos公式求得。
答:車受的重力沒有做功,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
學生閱讀課本106頁,小結: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也就是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三、鞏固檢測:
[例題3]回憶上課起始做的三個實驗,若勻速提書包和4本書所需的力分別為30牛和5牛,課桌高80厘米,計算下面情況下拉力做功的大小:
(1)把書包和4本書從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分別做功多少?
(2)把書包提高5厘米,把4本書從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別為多少?
小結: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大小共同決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定多,距離長的過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解題時要注意單位統一。
[例題4]小剛把重為1000牛的箱子沿著水平地板推動1米,小剛對箱產做的功()。
a.1000焦b.1焦c.0焦d.無法確定。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十
能獨立說出功的概念和計算公式,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認識功的意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提高探索自然現象和物理規律的興趣。
【重點】。
理解功的概念,能夠進行功的計算。
【難點】。
做功因素的判斷以及功的計算。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展示叉車提升貨物的場景并提問叉車機械的成效通過怎樣的物理過程實現。
【學生】觀察思考后回答:貨物受到叉車的力的作用,
【教師】同學們觀察非常認真,對之前知識掌握非常牢固,貨車受到力的作用并被舉高的成效在物理學中就叫為功,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功的定義。
學生回答:課本沿著力的方向移動;粉筆盒向上升高。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得出功的定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二)做功的因素。
教師多媒體展示情境圖片:
1、小車在推力作用下前進;。
2、物體在繩子拉力作用下提升;。
3、提著滑板在水平路面前行;。
4、用力搬石頭而未能搬起;提問學生這幾種情境中力是否有成效。
學生回答1、2情境中推理和拉力有成效,做功,3/4中滑板受到的力及石頭受到的力沒有成效,不做功。
教師評價學生善于觀察,理解準確,并順勢提問被踢出的足球是否有功?
學生不難答出足球被踢出后,沒有了腳上力的作用,具有慣性而運動,故沒有做功。教師評價后安排小組結合做功與不做功的這幾種情況討論做功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學生回答:有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教師點評總結,這就是做功的因素。
(三)功的計算。
教師引導:大家都已經掌握做功的兩個因素,那么一個力做功多和少怎么判斷呢?
學生回答:兩種情況拉力大小不變,第二種提升更高,第二種拉力做功更多。
教師評價后總結得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越大,力所做的功也就越多。我們定義:力學中,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如果用f表示力,s表示沿力的方向移動的距離,w表示功,則功的表達式為;強調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其中功的單位為牛米,也叫焦耳,符號為j。
教師多媒體展示課本中例題,請同學進行作答。
學生黑板展示計算公式及結果為答案正確,表揚鼓勵各位同學。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1j有多大呢?我們知道2個雞蛋大概1n,1j就相當把兩個雞蛋舉起1m做的功。
環節四:小結作業。
同學們來總結一下今天學習的知識,并回家估算一下背著書包從樓底教室大概做多少功。